鄂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386418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1.8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鄂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鄂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鄂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鄂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鄂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教学设计.docx

《鄂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教学设计.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鄂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教学设计.docx

鄂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动物”这个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

文体分别为记叙文、说明文。

三篇课文把动物世界里的奥妙和秘密,现象和本质,规律和复杂,形象地展现在小读者的面前,让他们从小领略大自然丰富多彩的风貌、无穷复杂的变化,汲取有益的营养。

《我喜欢昆虫》讲安妮因喜欢昆虫而愿意做很多人不愿意做、不理解的事,立志长大后当昆虫学家,爱护昆虫一辈子的故事;《动物的远游》介绍了动物分辨方向、认路回家的本领;《青蛙和蛇》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动物世界里青蛙和蛇是一对天敌,它们不可能成为朋友,像这样的天敌有很多。

古诗《蜂》写的是无论平原还是崇山峻岭,凡是风景最美的地方,都有它们忙碌的身影。

“语文乐园”基础部分安排了两类练习:

一类是积累与动物有关的词语、成语、名言警句;第二类是自主阅读成语故事。

“探究与发现”中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特殊本领。

口语交际围绕话题,让学生抓住小猫的特点,大胆准确地介绍。

习作以“可爱的小猫”为题大胆准确的描写。

“综合性学习”通过表演、积累和理解成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可以看出,整个单元的内容与活动都与动物有关,渗透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了解有关动物的知识,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知识与技能

1.学会34个字,会认28个生字。

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积累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能够继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4.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理解课文,激发学生了解动物,探究自然的兴趣。

5.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

6.感悟选择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讨论、交流来理解课文内容。

2.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课文描写的意境,加深理解。

3.通过摘抄、读读背背来积累语言。

4.通过对话交流,完成口语交际,通过写作实践,完成习作练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课文,了解有关动物的知识,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1.掌握要求学会和会认的字。

2.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词语,逐步培养学生了解词语的能力。

3.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学习积累运用词语、句子。

5.在口语交际和习作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抓住小猫的特点,感悟选择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

16“我喜欢昆虫”2课时

17动物的远游2课时

18青蛙和蛇2课时

古诗诵读蜂1课时

语文乐园六6课时

教学内容

“我喜欢昆虫”

2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管、短、扁、护、梦、简、待、厅、培、养”10个字,认识“妮、蜕、蛾、辈 ”4个字。

学习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受难、收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悟选择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

养正

培养目标

养德: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安妮是怎样喜欢昆虫的,渗透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思想。

教学重点

1.学会“管”等10个生字,认识“妮”等4个生字。

学习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受难、收集”等词语。

2.感悟选择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

教学难点

了解安妮是怎样喜欢昆虫的,渗透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思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

教学过程

预设与生成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妮、蜕”等4个生字,会写“管、短”等10个字。

2.学习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受难、收集”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

1.读准本课生字词读音,正确书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难点

1.鼻音“妮”和后鼻音“梦、厅”的正确认读。

 端正、美观地书写“管、简、扁”等字。

2.学习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受难、收集”等词语。

一、激趣导新

1.激趣:

大自然中活跃着这样一些小精灵。

看,它们来了!

2.交流:

(出示昆虫图片)它们都是谁呢?

请你大声地说出它们的名字。

你们喜欢这些小昆虫吗?

为什么?

3.导新:

有个小女孩也喜欢昆虫。

她叫“安妮”。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安妮与昆虫的故事吧!

4.板书课题:

指名读,齐读。

师:

请你观察一下,今天的课题与以前我们学的有什么不同呢?

师:

为什么要打上引号呢?

请大家大胆猜一猜。

师:

对,这就是安妮说的一句话,所以打上了引号。

二、自学互动

1.自读识字:

 

(1)小声试读:

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连贯。

 

(2)小组合作:

互查字音、词语认读、生字书写。

不管短的扁的爱护梦见简直招待客厅培养安妮蜕下来灯蛾

一辈子

愿意受难收集

方法指引:

1.检查读音:

先由A检查D,B检查C;再A、B互读,最后小组齐读。

2.研究字形:

A指导C、D观察,B总结关键笔画和形近字。

3.全班交流:

每组以1个字为例,按照音、形、记法、提醒的顺序,由C或者D同学汇报。

(4)交流反馈:

你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字?

①“梦、厅、养”是后鼻音,“妮”读nī,不读ní。

②“短”的左边是“矢”,不要写成“夭”。

(5)齐读词语。

2.再读感知:

(1)把词语朋友送入文中,再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2)标出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课文中安妮说道:

“我喜欢昆虫。

”那么她是怎样做的呢?

勾画出重点词句。

师:

请你用上这些词简要地说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用简短的词语概括她的做法,并相机板书:

放走喜欢收集爱护招待)

三、和谐发展

1.请同学们先来小声默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说说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安妮特别喜欢昆虫的?

边读边划上横线。

预设:

生1:

“如果是你,你愿意被关在小小的玻璃瓶里吗?

师:

总之,这种被关在瓶子里的感觉很难受。

那么,如果是你,你愿意被关在小小的玻璃瓶里吗?

师:

这些感觉我们体会到了,安妮也体会到了。

因此,每次看到小孩把小昆虫抓走,她都会这样问。

我们也来问问那个关昆虫的小孩!

谁来问问?

师:

你还从哪些语句读出她喜欢昆虫?

生2:

只要有机会,她就会把这些受难的小生命放走。

师:

这句话里,哪几个词最能让你体会到安妮喜欢昆虫呢?

生1:

“只要……就……”

师:

这个关联词说明了安妮任何解救昆虫的机会都不会放过。

就像昆虫的小卫士一样。

还有什么词?

生2:

“受难”。

师:

同学们,在这里安妮把什么看作是昆虫在“受难”?

(被关在小小的玻璃瓶里。

师:

受难是什么意思呢?

换个词试试看。

(受苦、受折磨)

师:

在字典里,“受苦”的意思是“受到痛苦”,而“受难”的意思是“受到灾难”,你们觉得哪一个词程度更深?

你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

师:

安妮这样喜欢昆虫,爱护昆虫,是因为在她眼里,这些不是一个小玩意儿,小东西,小虫子,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它们应该有生存和自由的权利。

从这里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呢?

(安妮很尊重这些小昆虫,把它们当作自己的朋友。

师:

谁来读一读?

学法小结:

同学们,刚才大家通过抓住关键词、重点句的方法自己学懂了第一节,你们真了不起!

2.小结:

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安妮喜欢昆虫呢?

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悟选择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

2.了解安妮是怎样喜欢昆虫的,渗透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思想。

学习重点

学习课文,感悟选择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

学习难点

了解安妮是怎样喜欢昆虫的,渗透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思想。

一、揭题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复习: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这一课中的生字词朋友,你还认识他们吗?

3.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从整体上了解了安妮她是一个非常喜欢昆虫的孩子。

从文中哪些具体的语句让我们感受到安妮对昆虫的喜欢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读悟学文

(一)自读感知:

1.课件出示:

安妮真的很喜欢昆虫。

不管是大的、小的,长的、短的,圆的、扁的,有毛的、没毛的,爬的、钻的、跳的、飞的……只要是昆虫,她都喜欢。

2.找出文中具体的让我们感受到安妮对昆虫的喜欢语句。

师:

同学们,你们再读读这句话,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师: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这大的、小的,一个顿号,一个逗号,这是有关大小一类,长的、短的,又一个顿号,一个逗号,这是有关长短一类,圆的、扁的这是有关形状的一类,有毛的、没毛的这是有关表皮的一类,(爬的、钻的、跳的、飞的)这是有关不同动作的又是一类。

看来,安妮喜欢的昆虫真多呀!

师:

谁来读出这样的感受!

3.安妮喜欢的昆虫只有这些种类吗?

你是从哪发现的?

展开你们丰富的想象,像作者这样说一说省略的内容。

4.你还从哪体会到安妮很喜欢昆虫的?

5.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吗?

师:

这一段中,还有一个句子也表达了这个意思?

师:

通常我们把放在自然段开头的这个句子叫做总起句,放在自然段结尾的这个句子叫做总结句。

这一段开头有总起句,结尾又有总结句,像这个自然段的结构,我们把它称为:

“总—分—总”的结构。

师:

让我们合作,通过读来体会这个结构。

我读总起句和总结句,同学读中间的具体的描写的句子。

准备好了吗?

师:

同学们,安妮很喜欢昆虫,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爱好,你能像文章这样把自己的爱好说一说。

课件出示:

我真的是喜欢。

不管是、、、……只要是,我都。

(1)先写写自己的兴趣爱好。

(2)写完之后全班交流。

(二)合作释疑:

1.请同学们默读第3-5自然段,思考:

安妮很喜欢昆虫,她是怎么做的?

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

A、D,B、C互读文章。

C、D同学把自己的想法说给A、B同学听。

A组织讨论,

B同学代表小组发言。

2.交流汇报。

生1:

安妮喜欢收集昆虫,当然她收集的昆虫都是死了的。

师:

安妮都收集了什么样的昆虫?

她除了收集昆虫蜕下来的皮,还会收集昆虫的什么?

师:

安妮的收集可和其他人有些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联系上文第一段“只要有机会,她就会把这些受难的小生命放走”再谈谈体会。

小结:

安妮收集死昆虫和昆虫蜕下的皮,让我们感受到安妮对昆虫的喜爱痴迷。

爱昆虫,可以收集昆虫,却不要去伤害它们。

生2:

安妮非常爱护昆虫,她常常给蚂蚁让路。

师:

你从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感受到安妮对昆虫的喜爱?

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师:

你们平时走路有没有注意到脚下有蚂蚁经过,而给蚂蚁让路呢?

蚂蚁那么小,小到我们平时在路上行走的时候根本看不到它,更谈不上给它让路了。

可见,安妮非常喜欢昆虫。

齐读句子。

生3:

就连在梦中,她也忘不了昆虫。

她常梦见自己像甲壳虫一样,倒挂在天花板上行走,还学蜜蜂跳“8”字舞。

(1)在梦里,安妮都会变成昆虫,感受当昆虫的乐趣。

理解甲壳虫“倒挂”,交流课前收集的“蜜蜂跳8字舞”的资料。

(2)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正是因为安妮如此痴爱昆虫,她才会在梦中想像自己像甲壳虫一样——倒挂在天花板上行走还学蜜蜂——跳“8”字舞,如此执著。

生4:

晚上,她会点亮所有的灯,把整个房间照得亮亮的,再把窗子打开,让夜游的虫子进来。

师:

安妮为什么要点亮所有的灯,把屋子照得亮亮的呢?

师:

夏天的晚上,你们观察路灯下的灯蛾了吗?

师:

安妮不仅喜欢昆虫,收集昆虫,而且她对昆虫的生活习性也非常了解。

生5:

有一天晚上,飞进来两只白网灯蛾,两只黑点白灯蛾,她简直乐坏了。

师:

安妮为什么简直乐坏了?

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

师: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此时的安妮是多么高兴呀。

而美丽的灯蛾在明亮的灯光下翩翩起舞,它快乐地对安妮说:

小结:

多么可爱的小女孩呀,安妮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昆虫的喜爱,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

(三)自读感悟:

1.可是,安妮对昆虫的好奇、那份爱,妈妈却不能理解。

她的举动引起了妈妈的反感。

(1)自由读一读6、7自然段,找出妈妈和安妮的对话,小组内分角色读一读对话。

(2)指名分角色朗读。

师:

我听出来了,妈妈真的是不喜欢昆虫。

可妈妈又何曾知道,在她看来不起眼的小昆虫,在安妮的眼里却是心爱的小宝贝。

安妮不仅非常喜欢昆虫,而且她还有一个美好的心愿,知道是什么吗?

(做昆虫学家)

2.引读:

我喜欢昆虫——我长大了要做昆虫学家,在客厅了培养蝴蝶、甲虫。

我会爱它们一辈子。

三、和谐发展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呢?

师:

爱不是占为己有,而是去保护,去珍惜。

同学们,昆虫有成千上万种,我们的世界因为有了它们才会变得多姿多彩。

在这里,老师为你们介绍一本昆虫巨著,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撰写的《昆虫记》。

在他笔下的那些小虫子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充满着灵性。

2.让我们和安妮一起和昆虫做朋友,让我们再一次齐读课题“我喜欢昆虫”。

作业

设计

分层作业

C类:

 

1.正确书写10个生字及相关词语。

2.能把课后生字组成课文中的词语。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B类:

能向大家生动的讲述这个故事。

A类:

体验日记:

收集有关昆虫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写一写属于自己的《昆虫世界》。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动物的远游

2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类、曾、盒、较、强、程、陌、饲、训、伦、迁、案”12个字,认识“辨、规、律、逆、欧、敦、附、障、碍、佩、痕、例 ”12个字。

学习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陌生、训练、迁徙、障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悟选择典型事件证明文章观点的写法。

养正

培养目标

养趣: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动物远游的本领,激发学生了解动物,探究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会“类”等12个生字,认识“辨”等12个生字。

学习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陌生、训练、迁徙、障碍”等词语。

2.感悟选择典型事件证明文章观点的写法。

教学难点

了解动物远游的本领,激发学生了解动物,探究自然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

教学过程

预设与生成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辨、规”等12个生字,会写“类、曾”等12个字。

2.学习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陌生、训练、迁徙、障碍”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

1.读准本课生字词读音,正确书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难点

1.边音“类”和后鼻音“障、程”的正确认读。

 端正、美观地书写“曾、伦”等字。

2.学习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陌生、训练、迁徙、障碍”等词语。

一、激趣导新

1.激趣:

神奇的自然界有许多有趣的现象,比如有些动物会根据季节环境的变化“搬家”呢!

2.交流:

同学们知道吗?

下面我们一起认识一下有哪些小动物吧!

课件出示:

会“搬家”的动物:

野牛、燕子、王斑蝶迁徙图片。

师:

这些动物都会根据环境的变化而长途跋涉,从一个地方迁徙到另一个地方,你们还知道这样的例子吗?

(大雁南飞等等。

3.导新:

围绕会“搬家”的动物,大家举了这么多有趣的例子,原来这么多动物都有迁徙的习惯!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也是关于动物迁徙的,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4.板书课题:

指名读,齐读。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远游”是什么意思吗?

(到远方游历)

师:

读了课题,你知道课文内容是关于什么的吗?

(动物到远方游历的本领)

二、自学互动

1.自读识字:

 

(1)小声试读:

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连贯。

 

(2)小组合作:

互查字音、词语认读、生字书写。

人类曾经盒子较远还强路程陌生饲养训练伦敦迁徙答案分辨

规律逆流欧亚大陆附近障碍佩服伤痕累累为例

坚忍不拔奥秘

方法指引:

1.检查读音:

先由A检查D,B检查C;再A、B互读,最后小组齐读。

2.研究字形:

A指导C、D观察,B总结关键笔画和形近字。

3.全班交流:

每组以1个字为例,按照音、形、记法、提醒的顺序,由C或者D同学汇报。

(4)交流反馈:

你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字?

①“饲”是平舌音,“较”读jiào,不读jiǎo。

②“曾”的下面是“日”,不要多写一横;“伦”的右半部分是“仑”,不要写成了“仓”。

(5)齐读词语。

2.再读感知:

(1)把词语朋友送入文中,再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2)标出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课文中有一句话,也告诉了我们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生1:

许多动物有一种超越人类的本领,它们能够分辨方向,即使到遥远的地方,也可以认路回家。

师:

课文围绕这句话,举了许多例子,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试着填一填。

课件出示:

课文主要介绍了昆虫类、(鱼类)和(鸟类)三类,(蜜蜂)(鲈鱼)(三文鱼)(鸽子)(燕子)和(夜莺)六种动物远游的本领。

三、和谐发展

过渡:

这么多动物回家的本领强呀?

那么,作者又是怎么向我们表达介绍的?

这是我们要学习的。

1.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看看你从哪里能够感受到蜜蜂回家的本领强。

2.交流汇报。

预设:

生1:

你看,那小小的蜜蜂,能够飞离蜂巢好几千米去采集花蜜,回家时从不迷路。

师:

你想想,这可是好几千米啊!

我们走完一个古田路才1000米,可这小小的蜜蜂要飞好几千米啊!

谁来读?

师:

你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独自一人,徒步回家,好几千米。

师:

要知道,这长不过2厘米的小小的蜜蜂,飞这么远,回家时从来没有迷路。

谁来读?

师:

你不敢相信了!

来,举个例子。

就在这段中,还有哪个地方,能够让你感到蜜蜂回家本领强。

生2:

曾经有人从蜂房中取出一些蜜蜂,在它们身上做记号,然后放在盒子里,带到较远的地方后才将它们放出来。

这些蜜蜂在空中转了一两圈,便很快飞回原来的蜂房。

师:

哦?

怎么?

师:

你们瞧瞧,蜜蜂看不见、离得远、但是它回得快,还从不迷路。

师:

难怪作者说,读:

“那小小的蜜蜂,能够飞离蜂巢好几千米去采集花蜜,回家时从不迷路。

3.出示第二段:

谁来读?

师:

你们看,作者运用了列数据、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让我们更加准确地感受到蜜蜂的回家本领真是强啊!

师:

来,大家一起读。

师:

这简直令人惊讶吧?

所以作者在开篇就说:

齐读第一段。

4.小结:

还有哪些动物回家的本领强呢?

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悟选择典型事件证明文章观点的写法。

2.了解动物远游的本领,激发学生了解动物,探究自然的兴趣。

学习重点

学习课文,感悟选择典型事件证明文章观点的写法。

学习难点

了解动物远游的本领,激发学生了解动物,探究自然的兴趣。

一、揭题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复习: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这一课中的生字词朋友,你还认识他们吗?

3.导入:

还有哪些动物回家的本领强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读悟学文

(一)自读感知:

1.课文中举了蜜蜂、鲈鱼、燕子远游的例子,它们的本领分别是什么?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我知道动物远游的本领:

蜜蜂:

_____________________

鲈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

燕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释疑:

1.请同学们默读第2-4自然段,思考:

它们的本领都很了不起,你知道谁最厉害吗?

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

A、D,B、C互读文章。

C、D同学把自己的想法说给A、B同学听。

A组织讨论,

B同学代表小组发言。

2.交流汇报。

生1:

鸟类>很多鱼>蜜蜂

师:

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们一起从课文中找找答案。

生2:

很多鱼远游的能力比蜜蜂还强。

生3:

鸟类远游的本领更加惊人。

师:

从这两句话,我们能推算出很多鱼、蜜蜂、鸟类本领的大小。

请你能找到它们,画出来,想一想,它们还有什么作用?

预设1:

学生答不出来。

师:

我听出来了,你们看,“比……还……”,就是说这句话不仅承接了上一段对于蜜蜂的介绍,更表明这一段将要更加突出介绍鱼的远游能力。

师:

它承接了上文的内容,又有下文的引出,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就是过渡句。

预设2:

学生回答出来。

师:

是啊,它承接了上文的内容,又有下文的引出,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就是过渡句。

师:

谁来读?

生4:

我觉得“鸟类远游的本领更加惊人。

”是一句段落中心句,第四自然段都是围绕这一句话来写的。

师:

课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你能找到吗?

想一想它们又有什么作用?

生5:

除了惊人的耐性和毅力之外,动物认路的本领也确实令人诧异。

它的作用也是承上启下。

(三)自读感悟:

师:

围绕动物回家的本领,课文举了三个例子来介绍这一现象,这是课文前4个自然段的内容。

那么课文的五六自然段又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按照自学提示,自学这部分内容。

1.这两段话分别举了哪两个动物远游的例子?

铅笔圈出。

(三文鱼和夜莺)

2.这两个例子分别是围绕哪句话来说的?

预设:

生1:

动物在远游迁徙的旅程中,往往要克服很多障碍。

生2:

除了惊人的耐性和毅力之外,动物们认路的本领也确实令人诧异。

三、和谐发展

1.神奇的自然界还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呢!

有的动物会根据季节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身体的颜色呢。

我们一起看看有哪些动物是这么做的呢?

课件出示:

变色龙、枯叶蝶、雷鸟,石斑鱼等。

2.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动物的远游》这篇课文,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回忆一下:

文章中围绕“许多动物有一种超越人类的本领,它们能够分辨方向,即使到遥远的地方,也可以认路回家。

”这句中心句讲述了“蜜蜂、鲈鱼、三文鱼、鸽子、燕子、夜莺”这六种动物的远游本领。

我们也可以在平时学习这种写法。

3.这节课咱们学完了,但是这些奇怪的现象,生物学家还在研究,尚未完全找到答案。

看来,大自然的奥秘,真叫人——想不透呢!

作业

设计

分层作业

C类:

 

1.正确书写12个生字及相关词语。

2.能把课后生字组成课文中的词语。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B类:

能向大家生动的讲述这个故事。

A类:

体验日记:

仿照课文某段,写一种你熟悉或喜欢的动物,写出它的某种本领或特点。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青蛙和蛇

2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蛇、准、备、苍、教、拥、劲、接、背、骨、断、保”12个字,认识“恰、臭、彼、羡、慕、俗、佑 ”7个字。

学习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羡慕、习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分角色朗读课文。

3.感悟通过细致的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

养正

培养目标

养智:

通过学习课文,知道小蛇和小青蛙是对天敌,蛇吃青蛙是其本性,明白在自然界中不能做朋友的动物不止这一对,初步了解一些自然法则。

教学重点

1.学会“蛇”等12个生字,认识“恰”等7个生字。

学习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羡慕、习俗”等词语。

2.感悟通过细致的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

教学难点

知道小蛇和小青蛙是对天敌,蛇吃青蛙是其本性,明白在自然界中不能做朋友的动物不止这一对,初步了解一些自然法则。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

教学过程

预设与生成

第一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