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人间真情.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385968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 人间真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二单元 人间真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二单元 人间真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二单元 人间真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二单元 人间真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 人间真情.docx

《第二单元 人间真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 人间真情.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单元 人间真情.docx

第二单元人间真情

第二单元人间真情

           

单元主题分析:

人间处处都有真情在,“亲情、友情、爱情……”是人类千古咏唱的主题。

无论是素不相识的人之间的热情关爱《炊烟》《赏花》,还是深沉博大、无与伦比的伟大的父爱《地震中的父与子》,亦或是父子之间的相互关爱,相互信任《地震中的父与子》《新年礼物》,还是邻里之间的友爱,关照,“人间真情”是本单元的文化主题。

本单元一是要学生感受人间真情的无处不在,真情的伟大力量,以及享受真情的温暖、幸福。

融入真情之中,用心去体验、感受真情给人们带来的温暖,带来的快乐……人间有了真情的存在,有了爱的存在才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美好,才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是温暖,什么是幸福,爱的力量是伟大的。

二要促使学生用心研读课文,透过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地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来学习这种叙事性文章的写作方法。

学习作者观察生活的细致。

感受真情的无处不在。

每一篇文章,字里行间都充溢着作者对生活真挚的热爱、对人间真情的讴歌与赞美,让学生通过字里行间去感受“人间真情”的主旋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炊、履、洛、攒、汁、”等45个生字,并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炊、索、废、殊、汁”等56个生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抓住重点词语复述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字、词、句。

学会写书信这种有固定格式的习作。

7、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把握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识字,提高识字量。

学会与小组同学互相交流、检查识字情况。

2、通过品读、默读,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3、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4、能用普通话交谈,并能就他人发言中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人间无处不在的真情,感受真情的温暖。

3、结合活动安排习作训练,使学生认识习作在生活中的价值,并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4、乐意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清楚明白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课时设置:

                     6《炊烟》……………………………2课时

                     7《赏花》……………………………2课时

                     8﹡《地震中的父与子》……………2课时

                     9《新年礼物》………………………2课时

                     10《古井》……………………………2课时

                     阅读链接《感恩的心》………………2课时

                     综合学习二……………………………1课时

                     口语交际《我看课外“兴趣班”》…1课时

                     我的小笔头…………………………3课时

                     综合测评……………………………3课时

          

                         6、炊烟

                   

  文本细读:

《炊烟》讲述的是“我”与一对“山里人”的小小的邂逅。

在我“又累又饿”的时候,他们盛情款待了我,并不求任何回报。

女主人的热情爽朗、男主人的朴实憨厚以及他们美好的心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课文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1)初见炊烟,心生希望。

正当“我”又累又饿的时候,看见了远方山间轻轻飘荡的炊烟,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第二部分(2-4)盛情款待,感受温暖。

通过煮饭、闲谈、告别等情节表现山里夫妇热情、淳朴的性格。

  第三部分(5)回望炊烟,心潮激荡。

飘动的炊烟下,木屋主人挥动手臂与我道别。

这一幕,似电影镜头般定格在作者眼前,也定格在读者心田。

  文中山里人的形象质朴感人,似一双无形的手拨动着读者的心弦,使人产生强烈的共鸣。

这样的艺术效果得力于作者对人物细致、传神的刻画。

  成功的人物刻画不在于为人物寻找惊天动地的创举,关键在于对事件进行描写时,一定要自己感受最深的,且最能体现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富于表现力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这样,人物形象才会生动而丰满。

  比如,课文中用了“客人来啦,快进屋吧!

”“那还要问,坐下,先喝碗茶!

”“钱?

这儿不是饭馆,快放回你的口袋里。

如果不忘记山里人,以后再来!

”等语言描写;又有“她把那锅一连洗了三遍,红薯、白菜在山溪里洗得干干净净”等动作描写;还有“没等开口,她就笑着叫起来”,“她坐在旁边,笑着看我大口大口地吃”,“她又笑了”等神态描写,这样,一个热情爽朗、快人快语的农村妇女形象就栩栩如生的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寓真挚的感情于质朴的文字之中,是炊烟写作艺术上的又一特色,读来如同品尝一杯清淡的绿茶,令人回味无穷。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1个生字。

理解“无声无息、寄宿、回荡”等词语的意思。

能正确拼读“塞”这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利用字典、词典进行独立自主的识字,提高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品质,并学习作者的这种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阅读品味感受“山里人”的热情,淳朴,激发学生要向“山里人”那样多献出一份真诚,一份爱心,生活会更加美好、幸福。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遇到不懂的记下来。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情简析:

课文篇幅短小,字里行间渗透着人与人之间浓浓的真情,学生应该能够读懂,但作者为什么以“炊烟”为题,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困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听过这首歌吗?

《爱的奉献》只播放最后几句,“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日常生活中你曾得到过素不相识的人的热情帮助吗?

谁能把当时的情形和你的感想与大家谈谈。

  学生畅所欲言。

  2、师:

今天我们就来结识一对“山里人”来感受一下他们的淳朴和热情,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六课《炊烟》。

板书课题。

  3、师:

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都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

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想法来读读《炊烟》吧!

  在读课文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准确通顺。

(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读课文)

  2、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注意“塞”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读sāi,在小组内轮读,把生字词读准确。

  3、用各种形式理解课文中词语

(1)借助图片理解“炊烟、热气腾腾”。

(2)结合文中具体语境、生活经验或借助词典理解“无声无息”“寄宿”“回荡”…

  4、检查读文情况,教师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听者可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5、再读全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文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谈初读课文后的感受)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腾”“豪”等

  四、作业

  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整体感知

《炊烟》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文中木屋的主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整体感受,教师可随学生回答板书出木屋主人的印象:

热情、淳朴、善良……)

  二、细读课文,品位理解

  1、木屋主人给同学们留下了热情、淳朴、善良印象,你是从文中什么地方体会到的?

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词句画下来。

注意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好好的品读,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给学生充分品读的时间)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

(1)外貌描写的词语“木屋里走出一位中年妇女,她面色黑红,……充满山里人的光彩。

“妇女的勤劳、健康。

(2)神态、动作及语言描写的语句:

她坐在旁边。

笑着看我……手里不停的织着一件鲜红的毛衣,她自豪的告诉我……女主人的豪爽、勤快、健谈、对生活的乐观。

(3)语言动作的语句:

客人来了快进屋吧。

那还要问?

坐下喝碗茶!

……洗得干干净净。

女主人的热情好客。

“这不是饭馆,快放回你的口袋里”女主人的心地善良。

(4)男主人的语言“都是自家种的……”男主人笑着说,声音很轻,男主人的憨厚、淳朴。

   三、感情朗读,升华理解。

   分角色朗读全文,注意在朗读中体会男、女主人的性格。

   四、回读课文,质疑问题。

   读了《炊烟》木屋主人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同学们再次快速浏览全文,看你还有什么疑问,写出来。

   五、自拟文题,感悟中心。

                

  这篇课文写的是“我”在山里人家里感受到的温暖,可为什么作者却以“炊烟”为题呢?

如果让你来写,你想给、这个故事起一个什么名字?

你认为作者的题目好在哪?

  使学生体会到“炊烟”是全文的线索,又累又饿时望见炊烟,女主人为我煮饭,告别时望炊烟。

  炊烟让人感到希望、温暖、富有诗意。

  六、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人间处处有真情在,把你曾经得到过的一次帮助写下来,注意写清经过和当时的感受。

  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学以致用。

  七、板书设计

                     希望

                     温暖  炊烟

                         木屋主人   善良 淳朴 豪爽

                                热情 好客 乐观

                    

                     7赏花

                     

   文本细读:

   一群双目失明的残疾人,在孤独与沉默中开始了他们的旅程,但行不多久,他们不光听到了小河哗哗的流水声,嗅到了淡淡的花香,而且,“看到”了盛开着的梅林,飞舞着的蝴蝶,他们用心体会到了春光的明媚……而这一切,来源于售票员秀子和司机的善良与热情,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互助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

  文章按照叙述顺序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这次郊游的特殊组成人员。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文章结尾)。

介绍车上的气氛由沉闷到活跃的全过程。

在这一部分,作者运用语言、神态等描写手法渲染了车厢内热烈的气氛,使读者感受到了洋溢其中的浓浓的亲情。

   题目为“赏花”,但非一般意义上的“观赏”“欣赏”,而是用心去体会、感受大自然,感受春天,感受人们之间的友情与关爱。

   文章语言朴实,读来如一股清新的春风拂面而过,令人感觉清爽而温暖。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够复述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感受文中表现的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亲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默读、复述课文,使学生感受到人们之间的友情与关爱,培养学生默读、复述课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默读、复述课文的能力。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不懂的记下来。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情简析:

 文章文字浅显,学生应能读懂,但文章又写得比较含蓄,学生体会起来可能有些困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生活情境,谈话导入

   1、师: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残疾人,他们更需要我们健康人的关心与帮助,回忆一下,你曾帮助过残疾人吗?

当时的心情怎样?

(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

   2、师:

是啊,多一份帮助,多一份关爱就会使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花香。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花香四溢,温暖友爱的盲人车厢吧!

让我们去赏花。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

请同学们打开书27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交流初读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叙事顺序抓住每部分的重点内容来说课文主要讲了一群盲人游客在郊游途中得到售票员和司机的热情帮助,从而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人间的真情

   只要意思对即可。

   三、小组合作,自学生字词。

   1、小组内合作自由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新词,组内合作检查。

   2、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检查纠正字音。

注意“步履蹒跚、气氛、弥漫”的读音。

   3、分析记忆字形,注意“盲”的上半部的写法,“协”的左边是个“十”不是“木”,“郊”与“效”,“架”与“驾”要注意区分。

   4、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1)借助词典理解。

蹒跚、心旷神怡。

(2)联系上下文理解。

逗趣,兴高采烈、喜气洋洋。

   四、检查读文情况。

   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听者习惯性的评价,注意把课文读通顺、准确。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导入新课。

   在《赏花》这篇课文中,我们感受到了人们之间的友情与关爱,我们来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品读课文,感受真情。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并想一想自己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默读课文,勾画感受)

   2、课件出示。

默读课文,并思考:

  

(1)从第一自然段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画出描写与内气氛的语句,体会车内气氛变化的原因和过程。

   2、交流读后感受。

  

(1)第一段中抓住“步履蹒跚”“探索着寻找座位。

——盲人游客行动的不便,暗示他们非常需要人们的帮助。

  

(2)第2、3段中抓住“沉默”——盲人内心的孤独、寂寞、无助。

  (3)第6段中“一阵低微的笑声”——盲人对秀子的描述有了回应。

  (4)第9段“乘客们发出了惊叹声”——从秀子的描述中盲人们看到了梅林,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5)第13段“双目失明的乘客们都兴高采烈、喜气洋洋”——在秀子的引导下,盲人们全身心的感受着湛蓝的天空,流淌的小河,明媚的春光,感受着春游的快乐。

  (6)第16段“一个人跟着唱了……有人在悄悄地擦着眼泪”——秀子的歌声引起了大家的唱和,歌声感动着每个人。

  (7)最后一段“花好香啊!

淡淡的花香弥漫了整个车厢”——温暖随着花香流淌在大家心田。

   4、读到这我们来思考一下“车厢里弥漫的只是花香吗?

除了花香还有什么?

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三、复述课文,深化理解。

   1、把你的感受最深的地方朗读出来读给别的同学听。

   2、出示课后词语积累。

指名读一读。

   3、你能根据这些词语加上你对课文的理解把这个故事复述出来吗?

    (指名复述,注意意思对即可)

   四、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找一找人与人之间关爱互助的文章来读一读 ,在生活中多关心帮助身边的残疾人。

   2、积累文中生动的词语并抄写下来,学以致用。

   五、板书设计

                     赏花    花                               温暖

                           香                               热情

                           弥漫                              关爱

                 

                            8、地震中的父与子

                     

   文本细读: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1994年美国发生的大地震,一位年轻的父亲为了救出自己的儿子,在一片废墟中坚持不懈地挖掘了38个多小时,最终成功救出儿子以及儿子的十四个同学。

   是一种什么力量支撑着父亲在其他人感到绝望时他一直心存希望?

是一种什么力量支撑着儿子在黑暗的废墟中始终等待着父亲的援救?

是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是父亲深沉、伟大的爱。

   这单元紧紧围绕“人间真情”这一主题,讲述了素不相识的人之间的友爱(《炊烟》《赏花》);乡邻之间的关爱(《古井》),以及学生们深沉博大的父爱(本课以及《新年礼物》)。

前两课已经初步学习了体会句子的方法,本课是一篇自读课文,也是这一方法的进一步理解和运用。

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中感人的人格力量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文本的内容,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力量。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3、初步体会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作用。

积累优美的词句、语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从中引发开去,珍惜生活中父母对子女的爱,学会感谢父母。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自读感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遇到不认识的字画下来。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情简析:

文章文字浅显,学生不难读懂,并能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并从中受到启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知道最疼爱你的人是谁吗?

(父母)

   是的,在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父母对我们无比博大的爱,所以父母成了我们最信任的人。

想一想生活中父母对你的关爱,哪次让你感受最深?

学生回忆与父母发生的感人的事。

   2、地震中的父与子又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这对父子。

   二、自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找一找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边读边思考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

   2、引导学生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在1994年美国华盛顿发生了大地震,一位年轻的父亲为了救出自己的儿子,在一片废墟中坚持不懈的挖掘了38个多小时,最终成功救出儿子以及儿子的十四个同学。

   三、小组合作、品读课文、交流评析。

   1、自读课文勾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并些下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外貌等语句来品读。

   2、如果你有了感动就与你的小组同学说一说,把感动传递给别人。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感动)〕

   3、谁愿意把感动与大家一起分享?

   全班交流朗读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从他人的发言中汲取有价值的观点。

  

(1)第3段“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他坚定的说。

父亲的意志坚定。

  

(2)第5段“……他便埋头接着挖——父亲不肯放弃。

  (3)第8段“他挖呀挖一直挖了三十六个小时——父亲坚持不懈,疼爱儿子。

  (4)第9段“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

”儿子的先人后己,与父亲心心相通。

   四、感情朗读,升华理解。

   1、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朗读给同学听。

   2、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父亲的坚决,儿子的信任。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读了这篇课文你对父亲和儿子各有什么样的感受?

   2、如果你是在地震中刚刚获救的阿曼达,你想对父亲说些什么?

展开想像扮演阿曼达写一写自己最想说的话。

   六、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一直挖了三十六个小时

                     

                     爱相信

                     儿子相信父亲一定会来救他

                   9、新年礼物

                    

   文本细读:

  家庭生活是平凡的,然而正是在这平凡之中蕴涵着深深的爱。

《新年礼物》讲的是新年前夜,迈克思来想去,决定送给父亲一件特殊的新年礼物:

明天清早起来,偷偷帮助父亲完成挤乃奶的工作,给父亲一个惊喜。

  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事情的经过。

第一部分(1-3)麦克的准备。

通过麦克的心理活动交代出麦克的家境、父亲的辛劳以及小麦克的懂事和善良。

第二部分(4—文章结尾)写麦克完成心愿。

先写麦克挤奶前的紧张、激动的心理;完成心愿后写他的紧张与期待,父亲的惊喜、感动与幸福。

寥寥数语,将人物形象刻画得细致入微。

  全篇通过人物丰富细腻的心理活动,简洁的对话,细微的动作,使父子情深跃然纸上,引起了读者共鸣。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9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在生活小事中所蕴含的父子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