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哲学的起源和作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85839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课哲学的起源和作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1课哲学的起源和作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1课哲学的起源和作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1课哲学的起源和作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1课哲学的起源和作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课哲学的起源和作用.docx

《第1课哲学的起源和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哲学的起源和作用.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课哲学的起源和作用.docx

第1课哲学的起源和作用

第一课哲学的起源和作用

讲授科目:

哲学与人生讲授对象:

12Q会计

讲授人:

杨龙东讲授时间:

1课时

一、条件分析

1.学情分析:

12秋会计专业共有60多人,人数比较多,知识结构差异大,而且对哲学知识知之甚少,觉得哲学非常高深,难以学懂,由于哲学作用不像实作课那么直接,所以大部分学生会产生厌学心理,所以让学生认识到哲学的作用是学好哲学的前提条件。

2.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学习哲学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结构化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哲学,知道哲学教什么、学什么、怎么学和哲学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讲授哲学一词的来源,通过案例分析哲学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哲学教什么、学什么、怎么学和哲学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哲学的方法,明确学习哲学重在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立场和角度,而不能教条地照搬。

课前准备: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哲学的作用

难点:

哲学学什么

四、教学方法

教授法、案例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

阶段/时间

学习情况

教学方法和材料运用

导入

2min

大家好,我叫杨龙东,大家以后叫我杨老师就可以了,我们这门课程名字是《哲学与人生》,本门课程行课16周,然后就是期末复习考试。

很多同学心中都有疑惑,什么是哲学,学习哲学有什么用,学习哲学难吗……

到底哲学是什么,学什么,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哲学的神秘面纱。

4min

(一)哲学的起源

在我国古籍中,“哲”是聪明、贤明、智慧的意思,如孔门十哲、先哲、明哲保身等;“学”是学问的意思,“哲学”一词外来词,是近代从日本流传过来的。

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第一个用“哲学”这个名词的是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

 

哲学的英文是Philosophy(菲罗索菲)

Philo(菲罗)+sophia(索菲亚)=Philosophy

爱+智慧=爱智慧

这个希腊名词由两个字组成——“爱”(音译为菲罗)和“智”(音译为索菲亚),合起来即是“爱智”。

这就是“哲学”的原始意义。

“哲学”即使人聪慧之学。

我们学习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源于西方哲学,西方哲学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哲学家是把水当作万物起源的泰勒斯。

在人类追索智慧的过程中,产生了为万物寻找本源的科学思维。

“我是谁?

”“世界从何而来?

”“我是什么样的人?

我由什么原因获得我的存在?

世界是否因为我而存在?

我们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而哲学正是通过对一系列关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规律和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一门学科。

5min

(二)哲学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

在《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中,我们主要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包含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历史唯物主义包含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

具体的内容我们将在今后的学习中具体学习。

我们学习哲学,不仅要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还要知道我们学习哲学到底学什么?

我们学习哲学,要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认识发展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重在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立场和角度,辩证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今后的课程中,我们如何来学习这门课程呢?

首先,上课听讲,把我们所学的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

其次,认真思考,勇敢提出问题。

再次,循序渐进,不可好高骛远。

最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哲学原理分析、解决问题。

20min

(三)著名哲学家

1.泰勒斯-水本源—米利都学派

泰勒斯,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科学家、哲学家,希腊最早的哲学学派“米利都学派”(也称爱奥尼亚学派)的创始人。

希腊七贤之一,哲学始祖。

曾利用日影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准确地预测了一次日蚀,数学上的泰勒斯定理以他命名。

他是首个希腊人将一年的长度修定为365日。

他提出了水的本原说,即“万物源于水”,是古希腊第一个提出“什么是万物本原”这个哲学问题的人。

故事欣赏——测量金字塔高度

据说,埃及的大金字塔修成一千多年后,还没有人能够准确的测出它的高度。

有不少人作过很多努力,但都没有成功。

一年春天,泰勒斯来到埃及,人们想试探一下他的能力,就问他是否能解决这个难题。

泰勒斯很有把握的说可以,但有一个条件——法老必须在场。

第二天,法老如约而至,金字塔周围也聚集了不少围观的老百姓。

泰勒斯来到金字塔前,阳光把他的影子投在地面上。

每过一会儿,他就让别人测量他影子的长度,当测量值与他的身高完全吻合时,他立刻在大金字塔在地面的投影处作一记号,然后在丈量金字塔底到投影尖顶的距离。

这样,他就报出了金字塔确切的高度。

在法老的请求下,他向大家讲解了如何从“影长等于身长”推到“塔影等于塔高”的原理。

也就是今天所说的相似三角形定理。

2.赫拉克利特—火本源—爱非斯学派

古希腊哲学家、爱非斯派的创始人。

生于一个贵族家庭,相传生性犹豫,被称为“哭的哲学人”。

他认为万物都是在不断运动变化中的,并提出了“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一著名命题来说明它。

出了“斗争是产生万物的根源”的思想。

这使他成为辩证法的创始人和奠基人。

3.德谟克里特——原子论

古希腊時期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原子唯物论学说的创始人之一(率先提出原子论(万物由原子构成))。

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圆锥体、棱锥体、球体等体积的计算方法。

他对逻辑学的发展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德谟克利特的著作涉及自然哲学、逻辑学、认识论、伦理学、心理学、政治、法律、天文、地理、生物和医学等许多方面,据说一共有52种之多,马克思和恩格斯因此赞美他是古希腊人中“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4.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苏格拉底出生于希腊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

其父是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妇。

在苏格拉底以前,希腊的哲学主要研究宇宙的本源是什么,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等问题,后人称之为“自然哲学”。

苏格拉底认为再研究这些问题对拯救国家没有什么现实意义。

出于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他转而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怯懦;什么是诚实,什么是虚伪;什么是智慧,知识是怎样得来的;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

后人称苏格拉底的哲学为“伦理哲学”。

他为哲学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在哲学史上具有伟大的意义。

故事欣赏——怪题

有一天,苏格拉底向这个年轻人提出了一个问题:

“世间是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

年轻人不假思索地回答:

“鸡是由蛋孵出来的,自然是先有蛋啦!

“蛋是鸡下的,没有鸡,蛋从哪里来?

”苏格拉底反驳道。

年轻人想了想说:

“那还是先有鸡。

“你刚才已经说过,鸡是由蛋孵出来的。

没有蛋,鸡从哪儿来?

年轻人抱怨说:

“你怎么提出这样一个怪问题呢!

现在我也问你一个问题。

“请提吧!

”苏格拉底说。

“你说,是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

”年轻人故意问。

苏格拉底老老实实地答道:

“我不知道。

年轻人笑了:

“这样看来,你和我其实差不多啊!

苏格拉底说:

“不,你是以不知为知,我是以不知为不知。

以不知为知非知,以不知为不知非不知矣!

5.柏拉图

柏拉图是古希腊时期重要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曾从师苏格拉底。

柏拉图反对把爱情当成利害关系和情欲的满足,认为爱情是从人世间美的形体窥见美的本体以后所引起的爱慕。

这种思想虽然具有反对庸俗爱情的意义,但本质上是精神贵族的观点,是他唯心主义体系的一部分。

后世的“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就是导源于他的爱情学说。

在中国一般认为就是指排除肉欲的精神上的一种恋爱!

故事欣赏——洞穴隐喻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有这么一个著名的洞穴比喻来解释理念论:

有一群囚犯在一个洞穴中,他们手脚都被捆绑,身体也无法转身,只能背对着洞口。

他们面前有一堵白墙,他们身后燃烧着一堆火。

在那面白墙上他们看到了自己以及身后到火堆之间事物的影子,由于他们看不到任何其他东西,这群囚犯会以为影子就是真实的东西。

最后,一个人挣脱了枷锁,并且摸索出了洞口。

他第一次看到了真实的事物。

他返回洞穴并试图向其他人解释,那些影子其实只是虚幻的事物,并向他们指明光明的道路。

但是对于那些囚犯来说,那个人似乎比他逃出去之前更加愚蠢,并向他宣称,除了墙上的影子之外,世界上没有其他东西了。

柏拉图利用这个故事来告诉我们,“形式”其实就是那阳光照耀下的实物,而我们的感官世界所能感受到的不过是那白墙上的影子而已。

6.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

他的著作包含许多学科,包括了物理学、形而上学、诗歌(包括戏剧)、音乐、生物学、动物学、逻辑学、政治、政府、以及伦理学。

和柏拉图、苏格拉底(柏拉图的老师)一起被誉为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亚里士多德认为事物运动的本原是形式、缺乏、质料,即三本原说,认为事物运动的原因有四个,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即四因说。

亚里士多德17岁起,就跟随柏拉图学习,时间长达20年。

对于亚里士多德来说,柏拉图既是他的良师,又是他的益友。

然而在探究真理的道路上,亚里士多德毫不掩饰自己在哲学思想的内容和方法上与老师所存在的分歧,并以极大的勇气毫不留情地批评了自己老师的错误。

对此,有人指责亚里士多德是忘恩负义之徒。

面对责难,亚里士多德理直气壮地说道: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7.黑格尔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思想,象征着了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对后世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

创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认为:

“绝对观念”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

世界的运动变化乃是“绝对观念”自我发展的结果,但是在他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提出了有价值的辩证法思想,认为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是一个过程,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而其内部矛盾乃是发展的源泉。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故事欣赏——仰望星空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在草地上观察星星。

他仰望星空,不料前面有一个深坑,一脚踏空,掉了下去。

水虽然仅没及胸部,离地面却有二三米,上不去,只好高呼就命。

一个路人将他救出。

他对那人说:

“明天会下雨!

”那人笑着摇头走了,并将泰勒斯的预言当笑话讲给别人听。

第二天,果真下了雨,人们对他在气象方面的知识如此丰富赞叹不已,有人却不以为然,说泰勒斯知道天上的事情,却看不到脚下的东西。

两千年后,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听到这个故事,想了想,说了一句名言:

“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天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

9min

(四)哲学的基本形态

1.唯物主义

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的哲学派别。

唯物主义经历了三种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原初的自发的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某一种或某几种原初物质。

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最初形态。

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泰勒斯水本源说

赫拉克利特火本源说

阿那克西美尼的气本源说

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的原子论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成就。

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机械性,用机械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形而上学性,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认识和解释世界和事物。

代表人物:

拉美特里、狄德罗、霍尔巴赫、爱尔维修

基本观点:

世界的存在就是机械运动。

一切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用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现象;否认自然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否认事物内部因矛盾而引起的发展变化。

3)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代表人物: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

基本观点:

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本身固有的客观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

2.唯心主义

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本原,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的哲学派。

唯心主义经历了两种形态。

1)客观唯心主义:

它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但这精神并不是个人的主观意识,而是存在于宇宙空间的一种神秘的、客观的精神。

认为世界是由“神”、“上帝”的意志决定的。

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柏拉图把这种“客观”精神称为“理念”;

黑格尔把这种精神称为“绝对观念”或“绝对精神”。

2)主观唯心主义:

认为世界是由人的意识决定的,“心外无物”、“存在即被感知”。

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贝克莱(英国)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复合”;

笛卡尔(法)认为“我思故我在”;

康德(德)认为“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马赫(奥地利)认为“物是感觉的复合”;

(五)哲学的作用

对于多数人来说,“哲学”是一门枯燥、抽象而又空洞的学科。

很多人认为哲学家是空想主义者,是疯子,最好的例证就是尼采,尼采把哲学研究的足够透彻,可惜,他却疯了。

难道哲学真的一无是处嘛?

经常去图书馆查看资料的人一定会发现:

哲学的编号是“1”,这又作何解释?

这是因为哲学是一门具有基础性与整合性的学科,既为一切知识的奠基,又能统合所有的知识。

古希腊时,一个青年来找苏格拉底,说:

“我想跟你学哲学。

苏格拉底问他:

“你想学点什么呢?

学法律,可以掌握诉讼的技巧;学习木工,可以制作家具;学经商,可以赚钱。

学哲学,将来能做什么呢?

青年无法回答。

确实,哲学能做什么呢?

哲学是没有什么实际的用途,既不能解决温饱,也不能防身。

故事欣赏——哲学家与船夫

一个哲学家坐在船上,问船夫:

“你懂哲学吗?

船夫回答:

“不懂。

哲学家说:

“那你就失去了50%的生命!

哲学家又问:

“你懂历史吗?

船夫回答:

“不懂。

哲学家说:

“那你就失去80%的生命!

哲学家刚刚说完了这句话,风把小船吹翻了,哲学家和船夫两人都落入水中。

于是,船夫喊道:

“你会游泳吗。

”哲学家说:

“不会。

”船夫说:

“那你就失去了整个生命。

哲学真的没有什么具体用途,关键时刻连命都保不了,还不如去学习一项具有实际用途的技能来的实在。

但是“勿用之用,乃大用”,越是没有实际用途的东西往往越有大的用途。

哲学家不会烤面包,但却有经世济民的大用。

故事欣赏——中国版哲学家与船夫

战国时期,梁国的丞相死了,哲学家惠施想去梁国谋取这一官职,在过河的时候走的太匆忙,不小心掉到了河里,有一个划船的人把他就了起来。

划船的人问他:

“你这么忙是要去哪里?

惠施说:

“梁国没有丞相,我想那里试试看看。

船夫说:

“你只是在这么小的地方都会遇到困难,要不是我的话,你早死了,你哪里来的本身能做梁国的丞相呢?

惠施说:

“说到水上驾船,我是不如你,但是说到治理国家,保全社稷安康,你和我比起李,还差的远呢。

人无面包不能活,任务思想同样不能活,生活因思想而精彩,思想因生活而丰富。

于是,有了哲学的生活便有了厚度,有了意义。

由此,我们应该明白:

活着和活得有意义并不是一回事。

任何学问都应该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哲学也是如此。

人们往往觉得哲学是“无用”的,其实哲学最大的作用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指导人生,改造世界。

正如庄子所说:

“无用之用,可以成大用。

1)否定之否定规律:

在否定中前行

否定之否定意在说明任何事物的反正变化都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和扬起。

《三国演义》开篇就说: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细想一下,中国历史的规律正是如此,夏商周统一后分裂为春秋战国,然后有了秦汉的统一,然后再一次分裂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接着又有了隋唐的大一统,然后又是五代十国大分裂,两宋小分裂,终于在元、明、清再一次进入大一统。

这就是黑格尔所说的“否定之否定”,事物就是在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中不断发展前行的。

当然,“否定”并不是说全盘抛弃,而是“扬弃”,既克服旧事物的缺点,又保留旧事物的优点,例如,汉朝推翻了秦朝,然而,“汉承秦制”,对于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汉朝的统治者依然进行了保留,正是在这扬弃和肯定的过程中,汉朝才比秦朝有了更长的发展。

2)质量互变规律:

在量变中促成质的飞跃

事物的发展变化存在两种基本形式,即量变和质变。

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当量变达到一定的界限时,量表就转化为质变,事物的性质发生了变化,旧质事物就变成了新质的事物。

荀子在《劝学》篇说: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说的便是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这也就是提醒我们,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都要切忌急于求成,一定要注意量的积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成功不是偶然的,是要付出努力的。

3)透过现象看本质:

木马计

故事欣赏——木马屠城

斯巴达王后海伦倾国倾城,是当时最美的女子,十分漂亮。

一天,斯巴达王宫来了一位十分尊贵的客人,就是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帕里斯风度翩翩,英俊潇洒,很讨女人喜欢。

海伦和他一见钟情,竟鬼迷心窍地和帕里斯一起逃回特洛伊城了。

帕里斯还掠走了王宫中的许多财宝。

斯巴达国王觉得这是一个极大的侮辱,于是带领10万大军,浩浩荡荡地攻打特洛伊城去了。

但是特洛伊城十分坚固,打了十年都没结束战斗。

第十年的一天早上,希腊联军(斯巴达)全部撤走,沙滩上只留下了一只巨大的木马。

特洛伊人就把它当作战利品运到城里。

当天晚上,特洛伊人欢天喜地,庆祝胜利,他们跳着唱着,喝光了一桶又一桶的酒,直到深夜才回家休息,做着关于和平的美梦。

此时,藏在木马中的全副武装的斯巴达战士一个又一个地跳了出来。

他们悄悄地摸向城门,杀死了睡梦中的守军,迅速打开了城门,并在城里到处点火。

隐蔽在附近的大批希腊军队如潮水般涌入特洛伊城。

10年的战争终于结束了。

希腊人把特洛伊城掠夺成空,烧成一片灰烬。

事物的现象有真相和假象之分,如果我们被假象所蒙蔽,错把“木马”当“礼物”,特洛伊人的悲剧就可能在我们身上重演。

所以,我们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特洛伊木马中的斯巴达伏兵。

4)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居安思危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是一个旧事物的死亡、新事物产生的过程。

因此,即使是在安逸的环境下,我们要居安思危。

孟子说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故事欣赏——野猪磨牙

一只野猪卧在草上勤奋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对它说:

“老兄,天气这么好,大家在休息娱乐,你也加入我们队伍中吧!

”野猪没有说话,继续磨牙,把它的牙齿磨得又尖又利。

狐狸奇怪地问道:

“森林这么静,猎人和猎狗已经回家了,老虎也不在附近,又没有任何危险,你何必那么用劲磨牙呢?

”野狼停下来回答说:

“我磨牙并不是为了娱乐,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时,我想磨牙也来不及了。

而平时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时就可以保护自己了。

我们都知道日本是个岛国,地少人多,没什么资源,而且台风、海啸、地震频繁。

与世隔绝的地理环境、匮乏的自然资源、频繁的自然灾害,使得日本人产生了强烈的危急意识。

日本学校每月举行一次防火演习,每季度要组织一次大规模的防震演习。

日本的每个家庭都备有压缩防灾包,里面装有压缩饼干、纯净水、保暖衣、手电筒和雨衣等。

我们学习日本人的危机意识,树立发展观念,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励自己,更好的为将来做准备。

5)用整体的眼光看事物:

见树木又见森林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孤立存在的事物,一切事物、一切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的。

例如:

生物的成长离不开阳光和水分,而水的形成又离不开氢和氧。

人是社会的人,与社会发生各种联系,孤立的人事不存在的。

故事欣赏——城门失火

从前,有一个地方,城门下面有个池塘,一群鱼儿在里边快乐的游着。

突然,城门失火了,一条鱼儿看见了大叫到:

“不好了,城门失火了,快跑呀!

”但是其他鱼都不以为意,认为城门失火,离池塘远的很,用不着大惊小怪。

除了那条鱼外,其他鱼都没逃走。

这时,人们拿着装水的东西来池塘取水灭火。

过了一会,火北扑灭了,但是池塘的水也被取干了,满池的鱼都遭了秧。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火——水——鱼,三者是相互联系的。

池塘中的鱼割裂了三者之间的联系,最终遭到的灭顶之灾。

正因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因此,我们一定要用整体的眼光来看待事物,而不是纠结于某个小小的细节。

本课小结

本课主要学习了哲学的来源,主要哲学家和哲学的作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大家对哲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哲学并不神秘,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是万学之学。

板书设计

1.哲学的起源

2.哲学学什么

3.著名哲学家

4.哲学的作用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