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会考总复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385718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8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会考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地理会考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地理会考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地理会考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地理会考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会考总复习.docx

《地理会考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会考总复习.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会考总复习.docx

地理会考总复习

2013地理会考总复习

考查内容与要求

考查内容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为依据,不受教材内容的制约。

考查内容包括地球与地图(15分)、世界地理(40分)、中国地理(35分)和乡土地理(10分)四个部分。

一.地球与地图

(1)要能够结合事实或材料说明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其自转、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球的形状:

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十分不规则的椭球体。

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这种现象叫做地球的自传,周期为一天(或24小时),方向为自西向东。

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差

地球的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球在自传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的公转,周期为一年(或365天),方向为自西向东。

产生的像现象是四季和五带

补充:

A.每十五个经度相差一小时。

零时区(0°-东西经7.5°)东一区(东经7°.5-22°.5)

B.温带地区有明显的四季变化。

C.寒带地区有极夜极昼现象。

太阳直射点在回归线这两天的范围最大,即整个寒带地区;太阳直射点在赤道这一天的范围最小,即这一天全球各地区的昼夜等长。

D.由于地轴倾斜了约23.5°所以出现了极夜极昼现象,出现了四季和五带,昼夜长短的变化。

在我们初中教材中认识较浅,知道这些是公转的现象既可。

(2)利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划分及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经线:

通过地轴的平面与地面相交而成的大圆,称经圈。

所有的经圈都相交于南、北两极并被两极平分为两个半圆,称“经线”或“子午线”。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同所有纬线直交。

地球上每条经线长度大致相等。

经度:

把通过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定为0°经线。

从0°经线向东为东经度,向西为西经度,各有180°。

东经180°和西经180°经线重合。

本初子午线:

地球上这条零度经线(本初子午线)是人为假定的,它不像纬度,有自然起讫点(赤道和两极)。

这样就使零度经线的选择,曾陷入过各自为政的状态。

纬线:

一切垂直于地轴的平面与地球表面相交而成的正圆。

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并与经线垂直,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

纬度:

通指地理纬度,即某地点的地面法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称为该地点的纬度。

纬度自赤道量算,至南、北两极各为90°。

赤道以北为北纬度;赤道以南为南纬度,而赤道为0°纬度。

东西半球:

地球表面以西经20°和东经160°所组成经线圈为界,把地球平分为东、西两个半球,从西经20°向东至东经160的半个球称为东半球。

(3)“地图”重点考查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等。

地图的三要素:

比例尺方向图例

比例尺:

a比例尺=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b大比例尺地图内容详细,相同的图幅显示的范围小,

c小比例尺地图内容多、概括,相同的图幅显示的范围大。

方向的表示:

A指向标表示方向。

通常指北向N。

B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向南北方向,纬线指向东西方向。

C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等高线地形图:

A:

等高线概念:

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等的点的连线。

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1)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

(2)同一条等高线高度相等。

(3)等高距全图一致

(4)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

B:

等高线图的判读:

考查视角:

注重密切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

“地球”着重考查学生对地球的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的理解及应用有关知识解释现实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地球仪”可以结合地图,加强对有关知识的理解能力的考查;

“地图”重点考查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等。

练习:

1、首次证明地球是球体的历史事件是:

( B )

A、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B、麦哲伦环球航行

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D、哥白尼的日心说

2下列地理事实,能够说明地球自转的是:

( A )

A、太阳每天东升西落  B、四季更替  

C、夏季白昼较黑夜长  D、地球有五带  

3、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C)

A.6378千米 B.6357千米C.6371千米D.6350千米

4、从宇宙看地球,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十分美丽的星球,原因是:

( D )

A、地球表面完全是海洋

B、地球被云层所包围

C、地球被水汽所包围

D、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5、外出旅行时,为了方便安排行程,你会更多地参考哪一类地图?

( D )

A、地形图   B、气候图   C、交通图   D、景点的导游图

6、读右图,假设某一人沿一条经线,从北极点走到南极点,其行程大约是( B )

A、2万千米      

B、4万千米 

C、5.1亿平方千米 

D、6371千米

7、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B)

A.0°E、160°WB.20°W、160°EC.0°、180°WD.90°E、90°W

8、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用数字式比例尺表示是 (A)

A.1∶10000000B.1∶100C.1∶1000000D.1∶100000

9、关于地球公转的正确叙述是  (B)

A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 B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

C地球在公转时,地轴始终是直立的 D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更替

10、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向南北方向

B所有的经线长度都不相等,纬线相等。

C本初子午线是最大的经线圈

D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11、右图中A点位于 (A)

A北半球、东半球B南半球、东半球

C北半球、西半球D南半球、西半球

12、在地球仪上,经线(B)

A都是圆   B长度相等  C指向东西方向  D与纬红斜交

13、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这一天,是北半球的(D)

A春分日    B秋分日    C夏至日   D冬至日

14、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北京时间)印度尼西亚苏门达腊岛附近海域(3.9。

N,95.9。

E)发生8.5级大地震,引发高达10米的海啸,造成重大的损失和人员伤亡,这次地震发生在:

(C)

A印度洋和太平洋板块之间B印度洋和美洲洋板块之间

C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之间D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

15、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B)

A.四季的形成B.昼夜的更替C.昼夜的长短D.极昼和极夜

16、写出甲、乙两地的经纬度

   甲:

_________,_________,;

乙:

_________,_________。

   甲地在乙地的________方向。

17、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

(1)、在这幅地图上如何判断方向是上北下南。

(2)、A和F两山坡较为缓和的是 A    。

(3)、山顶甲海拔高度在600米以上,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约为200 米。

(4)、地形部位D是陡崖;B是 山谷 ,雨季,B附近一般会有河流 。

18、动手做一做、想一想: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但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个方向会有差异。

如果你是有机会飞上北极或南极的上空,俯视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会怎样?

你不妨随意找个物体当地球,动手试试:

在北极上空看是  (顺或逆)时针方向;在南极上看是 顺 时针方向。

(2)、做做、想想:

 

你玩过手电筒吗?

当如箭头“”和“”摆放手电筒时,你发觉手电筒的亮光有什么变化?

 ↓亮 ↙暗 。

想一想:

早上和中午的阳光哪时更猛烈?

 中午 。

同样是中午时的太阳,冬天和夏天哪时更猛烈?

 夏天 。

①   ②

右上图是“某地冬季和夏季的日照状况图”,认真观察并结合你的生活经验,

判断①②两图哪一个是夏季?

①,

二.世界地理

(1)能运用地图和数据描述海陆分布特点,说出海陆分布特点概况;

海陆分布特点:

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海洋彼此相连成一片,陆地则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陆块。

       世界海陆分布是不均匀的,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附近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但是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海陆分布特点概况:

洲界线:

亚洲和欧洲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

    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

    亚洲和非洲     苏伊士运河

    亚洲和北美洲    白令海峡

    南美洲和北美洲   巴拿马运河

面积最大的洲是亚洲,最小的是大洋洲

面积最大的洋是太平洋,最小的是北冰洋

(2)举例说明海陆处于变化之中;

(1)“红海面积在扩大”:

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背向运动。

(2)“地中海面积在缩小”:

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相向运动。

(3)“英国地震很少”:

英国处于亚欧板块上,地壳坚硬。

(4)“中国川藏地震频繁”: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区,地壳脆弱。

(5)“中国台湾地震频繁”:

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区,亚欧板块。

(3)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及常用天气符号;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通过读图,认识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降水分布的差异、主要气候类型与分布;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天气是短时间的变化快,气候是长时间的稳定的。

常用天气符号:

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影响及保护1

影响及保护2

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同一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山地地区,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C

降水分布的差异

教材七年级上册58页图

受纬度影响:

低纬(赤道附近30度以内)降水多,高纬降水少。

受海陆影响:

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受地形影响: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主要气候类型与分布

教材七年级上册58页图

(4)运用地图说明世界人口、人种、语言、宗教的主要分布地区;

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地区: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是人口稠密地区;

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地区,或地势较高的高原山区,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困难,是人口稀疏的地区。

世界人种主要分布地区

教材七年级上册72页

白种人主要分布于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北部以及亚洲南部和西部。

黄种人分布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美洲地区(美洲的印第安人也属于黄种人)。

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美洲、澳大利亚也有一部分黑人。

世界语言主要分布地区

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分布图教材七年级上册75页

语言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中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的国家

英语欧洲的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俄罗斯和独联体的其他许多国家

法语法国、非洲的中部和西部的许多国家

西班牙语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西亚和北非的许多国家

世界宗教主要分布地区

宗教产生地点主要分布区

基督教亚洲的西部欧洲、美洲、大洋州

伊斯兰教阿拉伯半岛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佛教古印度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5)用图片描述城乡景观差别,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城乡景观的差别

房屋道路修筑情况商店多少学校多少医院多少有无农田有无果园有无鱼塘自然景观改变的大小

乡村稀疏稀疏

城市稠密稠密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6)运用事例说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地区分布特点;七年级上册90页

(7)学会认识大洲、地区和国家的方法。

第一部分我们生活的大洲

一、填空题

1、亚洲是世界上_____________最大的一个洲,也是世界上_____________最广、_____________最长大的一个洲。

2、人们通常按地理方位,把亚洲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个地区。

中国位于_____________地区,本区有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国家。

3、西亚以_____________山脉、_____________河、_____________海、_____________山脉、_____________海和_____________海峡与欧洲为界;

西南以_____________与非洲为界;东北以_____________与北美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4、亚洲地面起伏很大,中部_____________,四周_____________,发源于_____________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周边的海洋,形成众多的长河。

5、2000年,在世界总人口_____________人中,约有_____________人生活在亚洲。

_____________亚、_____________亚和_____________亚是人口稠密的地区,其中有_____________个国家超过1亿。

6、亚洲不同地区、国家的人文差异

国家、地区人文环境

日本居住木屋

印度尼西亚抗震建筑

孟加拉国居住高脚屋

也门船为交通工具

沙特阿拉伯梯田

东西伯利亚居住帐篷

二、填写框图:

1.把下列内容的序号填入下面框图中。

(6分)

A、土地肥力下降

B、恶性循环

C、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严重

D、粮食产量下降

E、开垦坡地和干旱地带

F、要求增产粮食

2.下图是亚洲三大文明发祥地示意图,根据所学的有关地理知识,完成表格中的内容并回答问题:

序号名称地区主要气候类型主要国家

A东亚

B

C

上述三个地区之所以能成为人类文明发祥地的主要原因是:

3.下面是中亚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关系示意图。

将下列内容的序号填入适当的方框内:

①畜牧业较发达;

②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

③灌溉农业;

④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

⑤地处亚欧大陆内部,距海远。

4.下图是亚洲某国三大产业比重图,图中的A点和B点分别代表该国1975年和1995年的三大产业构成,读图分析后回答问题:

(1)在下表中填写出该国产业构成变化状况(%)

年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1975(A)

1995(B)

(2)该国三大产业构成20年来的变化状况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下面的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

①__;②_______;③______;

④_______;⑤_______;⑥_______;

⑦_______;⑧_______。

(2)亚洲气候中,分布面积最大的是____气候;降水量最多的是__气候。

(3)在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中,亚洲缺失的有__________气候和________气候。

(4)亚洲的气候具有、和气候显著的特点。

 

第二部分我们邻近的国家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

1、日本是洋西北的岛国,由、、、等4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其周围海域组成。

2、河被誉为俄罗斯的母亲河.

3、日本海岸线,多优良,对日本的业、业、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4、东南亚包括和两大部分,半岛因在中国以南而得名。

5、东南亚地处与、与之间的“十字路口”。

6、东南亚人口稠密,耕地较少,高温多雨,为主要的粮食作物。

7、东南亚居民绝大多数是种人,是世界华人和华侨分布的地区。

8、印度是南亚面积的国家,人口已经超过了10亿,仅次于,居世界第位。

9、俄罗斯是一个地跨两大洲的国家,但历来被认为是国家,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都在部分.

10、印度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以气候为主,灾害频繁.

11、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和。

12、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的国家,大部分地区地形比较,冬季,夏季。

二、单项选择。

(每小题2分,共30分)

13、组成日本的四个大岛从北向南依次是

A、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B、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

C、四国、九州、北海道、本州D、九州、北海道、四国、九州

14、日本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A、面积小狭小B、属于岛国C、海拔很高D、位于板块交界处

15、日本的外汇储备居世界

A、第一位B、第二位C、第三位D、第四位

16、日本首都东京位于

A、北海道岛B、本州岛C、四国岛D、九州岛

17、日本的四个大岛屿中,纬度最高的是

A、四国B、本州岛C、北海道D、九州岛

18、下面关于日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口稠密,矿产贫乏B、平原广大,精耕细作

C、冬季温和,夏季凉爽D、水能丰富,渔业发达

19、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

A、太平洋沿岸和日本海沿岸B、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C、九州岛沿岸和太平洋沿岸D、北海道沿岸和日本海沿岸

20、印度的绿色革命是指.

A.大力植树造林B.改良粮食生产技术C.普及文化知识D.发展电子产业

21、“恰吧提”是指印度的一种.

A、树木B、礼仪C、服装D、食品

22、印度和我国人口方面的相同点有.

A、人口出生率低B、人口总数量均大于10亿人

C、城市人口比重高D、平均每户家庭人口多余五人.

23、为世界舞蹈奇葩的是俄罗斯的

A、宫廷舞B、拉丁舞C、芭蕾舞D、爵士舞

24、印度国民经济的特点是

A、世界工业大国B、世界农业大国

C、农业现代化程度高D、农产品以出口为主

25、俄罗斯地跨欧亚两洲,其在欧洲与亚洲的国土面积比为

A、1:

4B、1:

3C、1:

2D、1:

4

26、被人们称为北边球的‘寒极’的地方是

A、莫斯科B、圣彼得堡C、雅库茨克D、符拉迪沃斯托克

三、读图分析图

1、下图是“日本略图”,读图后回答:

(1)东亚地区的国家中,与日本隔海相望的国家是A______;

B_________;C_________。

(2)日本的北部有世界著名的大渔场,其名称是_________渔场。

(3)首都东京位于_________平原南部,临_________湾。

  

(4)本文化既有浓厚的_________民族的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_________气息,是_________文化兼容的典型。

(5)将图中数字号代表的工业区填在下面相应空格处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这些工业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日本经济对外依赖越来越严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

(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半岛

B河

C河

D江

G海峡

H海

(2)A所在国是世界上最大的

(物产)生产国;

F所在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物产)生产国和(物产)出口国。

(3)E所在的群岛,以气候类型为主。

(4)说出G海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3读马六甲海峡示意图7-5,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A为洲,

B为洲,

C为洋,

D为洋。

(2)图中E海峡的名称是海峡,它位于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连接洋与洋之间的海上通道。

(3)东南亚的位置特征为()

A.“五海三地之地”B.“十字路口”的位置

C.连接东西方的铁路枢纽D.无法说清楚

(4)东南亚的热带经济作物在世界上占有突出地位,原因是这里的气候

土壤,对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

4、图7—7是东南亚缅甸、泰国、老挝三国交界地区的“金三角地区图”,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后,结合图7—7,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金三角地区是目前世界上毒品的主要产地之一。

这里大部分地区为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地,森林茂密。

在丛林中的开阔地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这里远离城镇,交通极其不便,当地居民多以落后的生产方式从事农业活动,种植粮食仅够糊口度日。

在贩毒集团的威胁、控制下,许多农民种植罂粟,由贩毒集团收购制作海洛因等毒品销往世界各地,其中大部分销往了美国和西方国家。

(1)“金三角”地区所在地属气候,该地居民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2)罂粟在这里大量种植的自然条件是A.气候条件:

B.土壤条件:

5、读印度略图7-8,回答下列问题:

(1)把图中代号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填在下面相应的空格上:

邻国名称:

①②

③④

河流名称:

地形区名称:

首都名称:

海、湾、洋名称:

⑨⑩

(2)印度地形分三部分,北部是,中部是,南部是

6、读图7—9,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所示国家是。

该国人口居世界第位。

(2)该国最大的棉纺织工业中心应该是图中城(填数字),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是图中城(填数字)。

(3)该国的主要矿产有、

、等,主要集中分布在(地形区)上。

(4)图中④是该国的计算机软件的生产基地

城市。

7、读南亚地区风向图7—10”,回答问题:

(1)图A中的箭头表示的是(方向)风,此风从吹向,称为季风。

(2)图B中的箭头表示的是(方向)风,此风从吹向,称为季风。

(3)能给印度带来丰富降水的是季风。

(4)在这两种季风的影响下,印度大部分地区属于气候,这种气候的主要特征是~。

(5)在图A中季风的影响下,印度大部分地区进人季,该季节时间大致是每年的月至月,在图B中季风的影响下,印度大部分地区进入季,时间大致是每年的月至月。

(6)请把印度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的变化关系用直线连接起来

A旱灾B水灾

①来得早②来得晚③退得早④退得晚⑤风力不足⑥风力强盛

7、读俄罗斯城市、河流、地形分布略图7—11,填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山脉名称是。

(2)①是港该港口终年不冻,临洋。

(3)③是俄罗斯太平洋沿岸的最大海港,名称是,临海,该港口附近地区属气候。

(4)②是市,临海,该市是俄罗斯第大城市

(5)④是平原,流经该平原中央的大河称河。

(6)⑤是高原,该高原南部的大湖泊名称是。

(7)⑥是俄罗斯的邻国所在的位置。

(8)⑦是俄罗斯的首都,市中心有著名的广场称“”。

8、读图7—12,回答:

(1)A工业区内最大的工业中心是,工业区内的、、

和等工业发达,也是俄罗斯和工业最发达的地区。

(2)B工业区以为中心,该工业区附近有铁矿。

(3)C工业区最突出的工业部门是、、等,D工业区附近有著名的煤矿。

(4)C和D两大工业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发展起来的,这表示俄罗斯的工业布局有的趋势。

第三部分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