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历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85553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长历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成长历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成长历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成长历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成长历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长历程.docx

《成长历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长历程.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长历程.docx

成长历程

 

个人成长档案

 

战俐华

第一章 风采写真

  

神采飞扬的我

  

我的成长历程

  

我的教育生涯  

我的兴趣爱好

 

神采飞扬的我

 

大部分时间里我的性情温和,喜欢和别人交流,热爱生活,懂得感恩,有积极的人生观。

我喜欢简单且浪漫的生活。

在工作中,我认真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我相信付出终会有回报。

我会一直努力的。

姓名:

战俐华

性别:

出生年月:

1982-08-06

籍贯:

莱州市程郭镇西蚕村

政治面貌:

群众

兴趣爱好:

阅读、旅游、黄梅戏

文化程度:

本科

参加工作时间:

2003、8

健康状况:

健康

 

我的教育生涯

好像毕业就在昨天,转眼间七年已经过去了,我还清楚的记得刚到程郭中学的第一天,我把“程郭中学”写成“城郭中学”,那时还没退休的程校长以下就给我指了出来;还记得学校的老师热情的打招呼,我愣是没理人家,没办法,高度近视眼嘛;还记得第一次有学生喊“老师”,我兴奋的有些慌,好光荣的称呼啊!

还记得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看到台下那一双双明亮求知的眼睛的欣……。

记得接的第一拨学生是六年级,那时的我很有活力,液乐于和学生打成一片,学生们也喜欢我活跃的课堂,在我的课堂上,经常能传出欢快的笑声,最深刻的一次是视导评估听课时,同学们愣是自由自在,畅所欲言,那是我真正达到高效的课堂,而后的教学中,随着知识和经验的不断积累,反而不再有那种效果。

当然,由于刚开始工作时缺乏经验,感觉自己还像孩子,不知道怎样和后进生进行沟通。

我后悔当时由于气愤或是心疼或恨铁不成钢,曾伤过一些同学的自尊,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自身性的改变,感觉跟这类学生的沟通大有改善,真希望时光能够倒流,让我弥补一下无心的过失。

现在之所以在各方面能有些提高,当然离不开各位前辈的指导,感谢李长臣主任对新手的宽容,感谢程吉波、唐丽英老师的无私帮助,感谢每一位曾经帮助过我的同事,学会感恩,也是在教育中获得的真谛。

时间真快啊!

七年,使我由活泼的女孩变成了慈爱的母亲;七年,使我由年少轻狂的稚者变成成熟稳重的师者,七年,沉淀给我宝贵的经验,我坚信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在教育和为人处事方面会有更大的进步。

 

我的兴趣爱好

我的爱好挺多的,我爱读书、看电视、聊天、养花等等。

在我日常时间中用时间较多的就是读书,也是我大的爱好,我可以说是酷爱读书,什么书都爱读,特别是文学作品,经常被书里的故事打动不能自拔,记得小时候,家里有好几箱书和报纸,有好多是爸爸上师范时的,我经常拿出来读,那是我上小学,对古文懂得不深,但能囫囵吞枣,懂基本意思,那是我的乐园,一待就是一上午或一下午如食甘饴,从那些书报中,我知道了孔雀东南飞、江郎才尽,甚至都有李清照和秦桧的亲戚关系之类的历史,从书报中我了解到了中国乃至国际上的时事,这些让我吸引了不少小伙伴,他们都爱听我讲故事。

后来,长大了一些也为一些书彻夜不眠,记得一气读完张爱玲的《半生缘》,已是凌晨两点,顾曼帧的那句“我们再也回不去了”让我一直回味到天亮,还有一回读了我最崇拜的人的周恩来的一本书,我被感动的一直哭到读完,这样的事情有好多。

现在我的读书习惯依然,睡前一定要读书,上厕所一定要读书,婆婆家没有书没办法,只好拿卖化肥的宣传广告书看一看。

我还是超级电视迷,有时深入进去谁叫也听不见,为这也不知挨了老妈多少数落,我喜欢看电视剧,年少的时候爱看励志故事剧,现在反而爱看青春偶像剧,经常被完美的爱情所打动,也许这跟生活不太一样的缘故。

我喜欢聊天,不过一般不和陌生人搭腔,很喜欢和长辈还有学生聊天,跟长辈聊天能使自己的思想升华;跟学生聊能使自己的身心放松感觉年轻,当然知己还是同龄人,聊天对我是一种减压的方式。

从小我就喜欢养花,我喜欢泥土的气息,侍弄花草的时候,感觉一切烦恼都没有了,小时候尤爱养花,舍不得买就跟小伙伴交换,家里一度曾有20多种,记得跟弟弟吵架,他报复我,把我最爱的莲花拔出来晒着,哎!

五岁的小孩都知道我的软肋在哪儿。

 

我的个性才艺

我的爱好很广泛,但能上升到才艺的恐怕只能勉强算上烹饪和唱黄梅戏了。

我爱做饭,而且爱根据自己自己的想法做些稀奇的食物。

小时候很盼望爸爸、妈妈不在家,这样我能有机会露露手。

记得自己单独做的第一道是炒土豆片,那是农忙的时候,早上妈妈吩咐我把馒头热一下,我想大家都挺累的,做个菜吧!

土豆片就这样出锅了,味道还不错,妈妈有些吃惊,因为那里我9岁之后,妈妈就慢慢放手,我就会做很多菜,甚至于达到很热衷的地步,不过味道一般,不很难吃也不怎么难吃。

10岁的时候我会蒸馒头,慢慢地包饺子、蒸米饭、摊煎饼……基本都会,会做饭就大的收益是在我17岁的那一年春节,爸爸重病,他和妈在医院过的年,我跟10岁的弟弟在家,我是个坚强的人,感觉不能因为爸妈不在家而不过年,于是我带领弟弟打扫房间,包包子,炸面鱼,蒸饽饽,还炒了油炒面。

那时,会做饭给了我很大的自信,我甚至想到了最坏的一步,如果爸爸真得不在了,我要帮妈妈项起一面。

不过,20年了,我的厨艺没什么大长进,但是拌凉菜有了很大提高。

大家都说好吃,我很喜欢精致女人,就是不下后房,善于交际那种,但骨干里我还希望自己是传说女人,所以我爱厨房。

第二个才艺算是黄梅戏了,不管唱得好不好,我可展示了好几回了,这受我妈影响,她爱听戏,我两岁的女儿都知道戏曲好,我喜欢京剧的神韵。

越剧的柔美,豫剧的干脆,秦腔的豪放,不过我更喜欢黄梅戏的婉转唱腔。

我基本上记不住任何一首完整词。

但是《女驸马》、《打猪草》军的一些选段我可以张口就来,就是因为热爱吧!

 

 

第二章 明灯导航  

 

我崇尚的教育思想 

 

我崇尚的教育名师 

对我影响至深的教育专著

 

明灯导航  

 

人生,就好像在行船,如果没有导航灯,漫无目的的,荡荡悠悠的,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种痛苦。

我很高兴,因为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那就是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薄力。

 

我崇尚的教育思想

学习魏书生教育思想体会学习完魏书生教育思想,我的最大的体会是人要会享受生活。

一、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社会赞誉“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然而,教师却是清贫的。

面对金钱与名利的诱惑,面对行业不正之风的侵蚀和社会偏见的压力,只有那些立下崇高志向的教师,才能不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甘守清贫、敬业爱岗,全心全意地为社会造就人才、贡献力量。

老师要学会对待工作和生活的关系,“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是不适当的说法。

社会赞誉“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你要有清醒的认识。

面对教育改革的考验,教师任重而道远,如果矢志不坚,又怎能无怨无悔、迎难而上呢?

二、师要有务实的品德,正确认识自己,解放自我,把职业当事

教师的良好品德情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发展有很强的感召力。

它不仅影响一个人的学生时代,还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

教师要务实,把师德规范内化为自身内心信念,化作行为品质并时时处处以此支配自己的行动。

只有给予学生爱,让学生感受到爱,体会到被爱之乐,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

教师一个重要的劳动成果是收获真挚的感情。

人是有感情的,特别是学生时代培养的感情尤为真挚。

师生的心与心之间的呼应就象人们在群山之中得到的回声一样,教师对着学生心灵的高山呼唤:

“我尊重你,理解你,关怀你……”学生也会在心灵深处回应:

“我尊重你,理解你,关怀你……”

三、教师要有强壮的生命支柱,善于学习,精于教书。

人要全面的看待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

要使自己顶天立地,有所发展,有所作为,必须建立自己强壮的生命支柱。

学习、热爱、研究、享受都是生命的支柱。

为师者只有达到厚积薄发,游刃有余的境界,才能应变不惊,胜任教师职业。

面对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二十一世纪的挑战,面对多层次素质人才的呼唤,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而惟一的途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教师只有严谨治学,勤练基本功,方能精于教书而不失职!

四、少说多干、养成习惯此乃真师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以德治教,身教重与言教是教师必须牢记在心,实践在身的,要少说多干、养成习惯。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教师无小节,节节皆楷模。

学生往往把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作为自己学习的内容,教师要从言行到举止,处处带头做到最好,以利于潜移默化地感染、教育学生。

教师的师表形象是一种巨大的无声的道德力量。

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教育好,就不能发展、培养、教育好别人。

以德治教,说了算,定了干,一不做,二不休。

行为久了,也就养成习惯。

日久天长,人们的内心深处开始发生变化,苦乐观、人生观有了进一步端正,就会从内心里感觉到:

“学习、工作、尽责、助人”,这些都是人生中最美的享受。

 

我崇拜的教育名师

-----------朱国荣老师

朱国荣,1972年出生,1990年参加工作,2002年起担任嘉兴市小学数学教研员。

从走上讲台开始,他就把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作为孜孜追求的目标,在每天平凡的工作中探索教学最优化的途径,在改革与思辩中不断积聚创新的力量,在一次次成功的、失败的研究中展示他的教学理想。

五十余次区级以上教学公开课,三十余次市级以上专题讲座,三十余篇省级以上公开发表的专业论文,探索与耕耘换来累累硕果,从市学科带头人、市名师、省教坛新秀,到省教育学院教师教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国家课程教材研究所教材培训团专家,朱国荣老师在实践中享受探索与成功之乐。

他潜心课堂教学研究,逐步形成了“简约、真实,富有数学味”的教学风格,教学工作硕果累累。

他先后承担区级以上教学研究课56节次,作教学专题讲座32次,受益教师共计19790人次。

2002年10月,在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年会上代表浙江省执教《百分数的应用》一课,受到专家和同行的一致好评。

2003年11月,在“西博会”名师名校长论坛上,展示的《可能性》一课成为本届大会的教学亮点。

经过多年打磨,逐步形成了“简约、真实,富有数学味”的课堂教学风格,在全省有着较高知名度。

近年来,教学工作硕果累累,先后获得嘉兴市“优质课”一等奖,“双高课”一等奖,全国录像课评比一等奖。

先后被评为浙江省教坛新秀、嘉兴市学科带头人和嘉兴市首批中小学名教师。

先后两次被评为市属级优秀教师。

现任嘉兴市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嘉兴市数学会副秘书长和嘉兴市小数会秘书长。

他坚持走教科研之路,做“研究型”教师。

教科研是成为一名真正“名师”的必由之路,因此,近年来他主持、参与了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成效显著。

如主持浙江省2001年度教科规划立项课题“构建‘问题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2002年获嘉兴市首届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2005年获浙江省第四届基础教育成果三等奖。

主持浙江省教研系统2003年度立项课题“学生认知基础对小学数学探索性学习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现已结题。

主持嘉兴市2004年度教科规划立项重点课题“小学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成果之一,教学论文《生活化学习材料选择和使用的基本策略》获2004年浙江省论文评比一等奖,并已公开发表相关论文十余篇。

2001年以来,已先后在《中小学教材教学》、《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师》等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案例)35篇。

在2002年、2004年、2005年省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评比中均获一等奖,是全省唯一一位连续三届获一等奖的教师。

 

对我影响至深的教育专著

读《教育漫话》有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读完英国著名的教育家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心底会不由自主地冒出一句“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洛克十分重视早期教育的关键作用。

一是因为儿童少小时的可塑性最大。

二是因为幼小时的印象“都有极重大极长远的影响”。

像水源一样,稍加引导,“便可以把它导入他途,使河流的方向根本改变”。

因此,越是早期教育越要谨慎从事,因为教育上的错误“像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错了,以后就难补救了。

一边读《教育漫话》,一边深感自己作为母亲的不合格。

洛克在书中这样叙述:

“自然”很明智地使得做父母的人无不爱护自己的子女,但是那种自然的爱一旦离开了理智的严密监视,就及容易流于溺爱。

被溺爱的孩子必定学会打人、骂人,他哭着要什么东西,他便一定要能得到,他心里想做什么事情,他也一定要做。

这样一来,父母自己在孩子幼小的时候,逗爱他们把他们的本性弄坏了,他们自己在泉水的源头下了毒药,日后亲身喝到苦水,却又感到奇怪。

当我现在反省自己儿子的种种不是时,才赫然醒悟“原来自己在泉水的源头下了毒药。

”话听上去有些过分,但确实有道理。

有一位母亲有孩子时,才25岁;生下他,撒手交给自己的父母抚养一直到2岁;即使孩子来到身边后,也因为她母亲一直跟着就没好好地管教过他。

小时侯,最喜欢逗他玩的是:

你不是妈妈的亲儿子,妈妈还要生个小妹妹,直逗得他号啕大哭为止。

仔细想想,自己一直没有为儿子停下过脚步,一直没有蹲下身倾听过孩子的心声。

儿子读幼儿园时,电视台要举行一次宝宝的活动。

当初,儿子死活都不肯报名参加,这位母亲仍坚持让他去了。

其实,儿子当时反应出来的害怕、胆怯,如果这位母亲能够及时加以引导,及时加以鼓励,也许今天她的儿子会更喜欢参与各种活动。

孩子升入中学后,和她交流更是避实就虚,有时母亲甚至根本不明白孩子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于是,尽管母亲日日担心,夜夜揪心,孩子依然不能体会母亲的这份“父母心”。

怪谁呢?

只怪这位母亲自己在“源头下毒药”,错过了儿子生命中最重要的5个年头。

一个家长这样和我说:

如果现在让我再生一个孩子,我就懂得应该怎样教育他了。

是啊,“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教育要趁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