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语文新设计同步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讲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84683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语文新设计同步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版语文新设计同步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版语文新设计同步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版语文新设计同步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版语文新设计同步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语文新设计同步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讲义.docx

《版语文新设计同步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语文新设计同步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讲义.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语文新设计同步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讲义.docx

版语文新设计同步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讲义

鱼和鱼鹰

附近所有的池塘都成了鱼鹰的地盘,鱼塘和水池是它食宿的好地方,所以鱼鹰的伙食一直很好。

但随着它年事增高,精力衰退,原有的伙食水平难以为继,每况愈下。

这只鱼鹰老眼昏花看不清水底,又无罗网捕鱼,经常忍受饥饿的煎熬。

为饥饿所迫,在万般无奈之下它想出了一个好计谋。

鱼鹰在池塘边上看见一只虾,便对它说:

“我的好伙计,我有一个重要消息告诉大家,大祸将要降临到你们头上,一个星期后,这池塘的主人就要下网捕捞你们了。

虾闻言急急忙忙向大家通报情况,一时间满城风雨,一片惊慌。

水族动物全跑了出来,聚在一起选派代表谒见这只水鸟。

“鱼鹰大人,您这消息是打哪儿来的?

您说的靠得住吗?

您有解救的办法吗?

我们应该怎么办才好呢?

“换个地方。

”鱼鹰不容置疑地答道。

“可我们怎么换呢?

“你们不用操心,我可以把你们逐个带到我住处的附近,只有我知道这条路,世界上没有比这更隐蔽更安全的地方了。

这是一个自然生成的鱼塘,歹毒的人类根本就不知道它的地方。

这个鱼塘能使你们全体获得新生。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乾卦》

赏读:

像大地敞开广阔的胸怀一样,君子把一切可以接纳、包容的东西都吸收进来。

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周易·系辞下传》

赏读:

(如果一个人)德行很差但地位很高,智慧很少却谋略很大,力量很小却担负很重的任务,那就很少能办成事情了。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荀子·荣辱》

赏读:

先考虑道义而后考虑利益的就会得到光荣,先考虑利益而后考虑道义的就会受到耻辱。

光荣的,经常通达;耻辱的,经常穷困。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忒,则天不能祸。

——《荀子·天论》

赏读:

加强农业,厉行节约,天(大自然)就不会使人贫穷;给养充备,动作得时,天就不会使人困顿;遵循道治国,不出偏差,天就不会使人受祸。

一、文题解读

本文节选自《袁盎晁错列传》。

袁盎、晁错都是有功有过、功过参半的人物。

因为他们平素就相互敌对,到关键时刻又相互倾轧,结局又都非常悲惨,所以司马迁把他们合写为一传。

二、人物与事件

晁错(前200—前154),西汉时谋臣、政论家。

颍川人。

传在《史记》卷101《袁盎晁错列传》。

曾从张恢学习先秦法家申不害和商鞅学说。

文帝时,任太常掌故,奉命向故秦博士伏生受《尚书》。

景帝为太子时,他为太子家令,深得宠信,号为“智囊”。

景帝即位,拜为御史大夫,提出重本抑末、重农抑商政策,法令多所更张;又提出纳粟受爵、募民充塞下以备匈奴的主张。

为巩固中央集权,他提出逐步削夺诸侯王国封地的建议,被景帝采纳。

吴、楚等七国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他为政敌袁盎所谮害,穿着朝服斩于东市。

著有《论募民徙塞下疏》《论贵粟疏》等。

三、文言知识梳理

1.古今异义

(1)还,因上便宜事

古义:

利益,好处。

今义:

方便合适;便利。

(2)公言善。

吾亦恨之

古义:

遗憾。

今义:

怨恨。

2.通假字

(1)由此与错有

通“郤”,嫌隙,裂痕。

(2)计划始行,卒受大戮:

通“猝”,突然。

(3)闻晁错死,吴楚罢不:

通“否”,没有。

3.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晁错者,颍川人也

(2)被动句

卒受大戮

(3)定语后置句

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

被动句

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即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

在文言文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或者固定的介词结构来表示被动意义。

常见的情形如下:

(1)“于”字句:

谓语+“于”。

如: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廉颇与蔺相如》)

(2)“见”字句:

“见”+谓语。

如:

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

(3)“见……于……”结构。

如: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与蔺相如》)

(4)“受……于……”结构。

如: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

(5)“为”字句:

“为”+动词。

如: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6)“为……所……”“……为所……”结构。

如: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

(7)用“被”字表示被动。

如: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一点与现代汉语恰好是一致的。

还有一类被动句没有语言标志,但是根据上下文判断,它又确确实实地表达了被动的意思,人们习惯上称它为意念被动句。

如: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句中的“挫”“削”都表示被动的意思。

4.词类活用

(1)孝文不听,然奇其材:

意动用法,以……为奇。

(2)太子善错计策: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善,称赞。

(3)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名词作动词,穿着。

5.文言虚词

者 zhě

①[助]指代人、事、物,组成名词性结构,“……的(人、事、物)”。

天下无治《尚书》者。

(《晁错》)

天保中,郡界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

(《苏琼传》)

②[助]用在数词之后,指代上文的几个人或几件事。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赤壁之战》)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

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孟子·梁惠王下》)

③[助]用在“今”“昔”等时间词的后面,表示“……的时候”。

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报任安书》)

古者良守,蝗避其境,谓修德可免,彼将无德致然乎?

(《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九》)

④[助]标明语音上的停顿,并引出下文,常表示判断。

晁错者,颍川人也。

(《晁错》)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

(《田单》)

⑤[助]用在句末,做“若”“似”“如”的宾语,可译为“……的样子”。

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

(《信陵君窃符救赵》)

言之,貌若甚戚者。

(《捕蛇者说》)

⑥[助]用在句末,与疑问词相配合表示疑问。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

(《老子》)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论语·先进》)

6.古文今译

晁错是颍川人。

曾经在轵县张恢先生那里学习过申不害和商鞅的刑名学说,与洛阳人宋孟和刘礼是同学。

凭借通晓典籍,担任了太常掌故。

晁错为人严峻刚正,却又苛刻严酷。

孝文帝的时候,天下没有研究《尚书》的人,只听说济南伏生是原来秦朝的博士,研究过《尚书》,年纪已经九十多岁,因为太老无法征召他前来,文帝于是下令太常派人前往学习。

太常派遣晁错前往伏生那里学习《尚书》。

晁错学成回来后,趁此向皇上奏陈应当办理的事情,称引《尚书》予以说明。

(汉文帝下诏令,)任命晁错担任太子舍人、门大夫、太子家令。

晁错凭着他的辩才,得到太子的宠幸,太子称他为“智囊”。

(汉文帝的时候,)晁错多次上书,说到削减诸侯势力的事以及可以修改的法令。

几十次上书,汉文帝都没有采纳,但认为他有奇特的才能,提升为中大夫。

当时,太子称赞晁错的计策谋略,袁盎和诸位大功臣却大多不喜欢晁错。

汉景帝即位后,任命晁错为内史。

晁错多次请求皇帝单独与他谈论政事,景帝每每都听,宠幸他超过了九卿,晁错修改了不少法令。

丞相申屠嘉心里不满意,但又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毁伤他。

内史府建在太上庙围墙里的空地上,门朝东,出入很不方便。

晁错便向南边开了两个门出入,因而凿开了太上庙外空地上的围墙。

丞相申屠嘉听说了这件事,非常生气,打算就这次晁错的过失写成奏章,请求诛杀晁错。

晁错听到了这个消息,当夜请求单独进谏皇上,具体详细地向皇上说明了这件事情。

丞相申屠嘉上朝奏事,乘机禀告了晁错擅自凿开太上庙的围墙做门,请求皇上把他交给廷尉处死。

皇上说:

“晁错所凿的墙不是太上庙的墙,而是庙外空地上的围墙,不至于触犯法令。

”丞相谢罪。

退朝之后,生气地对长史说:

“我本当先杀了他再报告皇上。

却先奏请,被这小子出卖,实在是大错。

”丞相于是发病而死。

晁错因此更加显贵,被提升为御史大夫。

请求按照诸侯的过错相应地削减他们的封地,收回各诸侯国边境的郡城。

奏章呈送上去,皇上命令公卿、列侯和皇族一起讨论,没有一个人敢反对晁错的建议,只有窦婴与他争辩,因此和晁错有了嫌隙。

晁错所修改的法令有三十章,诸侯们都叫喊着反对,痛恨晁错。

晁错的父亲听到了这个消息,就从颍川赶来,对晁错说:

“皇上刚刚即位,你执掌政权,侵害削弱诸侯的力量,离别疏远他们的亲人,人们纷纷议论怨恨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晁错说:

“事情本来就应该这样。

不这样的话,天子不会受到尊崇,国家不会得到安宁。

”晁错的父亲又说:

“(照这样下去,)刘家的天下安宁了,而我们晁家却危险了。

我要离开你回去了!

”便服毒而死,死前说道:

“我不忍心看到祸患连累自己。

”晁错的父亲死后十几天,吴、楚七国果然反叛,以诛杀晁错为名义。

等到窦婴、袁盎进言,皇上就命令晁错穿着朝服,在东市把他处死了。

晁错死后,谒者仆射邓公担任校尉,攻打吴、楚的军队时,他担任将领。

回京城后,上书报告军事情况,进谏皇上。

皇上问道:

“你从军中来,听到晁错死了,吴、楚的军队退了没有?

”邓公说:

“吴王蓄意谋反已经有几十年了啊。

他因为您削减他的封地而发怒,所以以诛杀晁错为名义,他的本意并不在晁错呀。

再说我担心天下的人从此都将闭口,再也不敢进言了。

”皇上说:

“为什么呢?

”邓公说:

“晁错担心诸侯强大了不能够被制服,所以请求削减诸侯的封地,借以尊崇朝廷,这实在是关乎万世的好事啊。

计划才开始实行,突然遭到杀戮。

对内堵塞了忠臣的口,对外替诸侯报了仇,我私下认为陛下这样做是不可取的。

”此时景帝沉默了好久,说:

“您的话很对。

我也悔恨这件事。

”于是任命邓公担任城阳中尉。

一、结构图示

晁错

性格悲剧孤军奋战顾国舍家精神永存

二、主旨归纳

晁错受法家思想影响极深,要求依法行事,为此他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对法令多次更正修改;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刘氏王朝的统治,主张“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

为此他不仅置大臣们的反对于不顾,就连父亲的劝说也拒绝了。

晁错为人有其短处,但其顾国舍家,以及为削藩而死,是深受后人同情的。

三、重点突破

1.晁错对削藩的态度是怎样的?

这表现出他什么样的品格?

提示 

(1)晁错对削藩的态度是非常坚决的,并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着,这在向伏生学《尚书》回来后向皇上的汇报中就体现出来了,并数次上书,在皇上不应的情况下,一直也没有放弃。

(2)这表现了他不畏权贵,不避危难,以国家利益为先的高尚品格。

这从晁错的父亲劝晁错的语言和行为中,可见其难度和危险性。

“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

”而晁错何尝没有意识到其危险,但晁错已经深刻地认识到诸侯王对国家的危害程度,所以更孜孜以求地致力于这方面的改革。

2.怎样评价晁错的性格和为人?

提示 晁错性格上严峻刚正,苛刻严酷,不圆滑世故,在“削藩”大事上孤独行事,缺乏群众基础。

虽然得到景帝的宠信,但在“诛晁错,清君侧”的呼声里,还是被景帝丢卒保帅送上了断头台。

所以,晁错的悲剧从很大程度上是他的性格悲剧。

3.怎样评价晁错在政治上的作为?

提示 晁错研究过《尚书》,深明治国之道,有远见卓识,深受景帝的宠爱。

他力排众议,孤军奋战,力主改革削藩,以国家利益为重,公而忘私。

这种爱国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这种改革创新作风,虽败犹荣。

一、文本审美

关于《袁盎晁错列传》的写法,近世李景星说:

“袁盎晁错以两冤家合为一传,在《史记》中又是一格。

盎传极详,错传极略;盎传写错之倾盎处虚,错传写盎之倾错处实;盎传写其死处曲折,错传写其死处直截。

至晁错《论贵粟》《言兵事》诸疏,综合精确,俱有关当世之务,太史公皆削去不载,只以‘数上书言事’一语括之,以既与袁盎合传,注重在写其性情心计及互相倾轧之处,此等正议反用不着,故不得不从割爱也。

错传末幅详载其父语,所以见错死之宜也;附传邓公,又以传错死之冤,而汉之诛错非计也。

二、写作迁移

【角度】 晁错为人刚直,在政见上与群臣又每每不合,引起众臣嫉恨。

又加之晁错的“削藩”主张,引起了诸侯不满,景帝优柔寡断未能采纳,最终落得个被腰斩于长安东市的下场,时年才四十六岁。

请以“晁错,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

【示例】 晁错你最大的错误就是太相信皇帝了,你认为你忠心耿耿,你认为你一心为公,你认为你一往无前,你认为你奋不顾身,你认为你给皇帝出了这个好主意,皇帝怎么着也会保你,没想到,文帝、景帝虽然在历史上算是好皇帝了,同样是要杀人的。

这就是晁错你之错,你太急于成功了,你就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负,干成一件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大事,这也太个人英雄主义了,你不知道即使是一个英雄,也是需要有后援的,有后盾的。

而你这种孤军奋战,既无后援,朝廷的大臣不帮你;也无后盾,最后皇帝也不帮你,皇帝也舍弃你。

这就是历史的教训。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宋·宋祁《木兰花》

此词是当时传诵的名篇。

上片写在烂漫的春光中,荡起小舟到城东波纹轻细的小溪上探春。

“绿杨”二句,描绘所见之景。

绿杨垂柳笼聚着雾气如烟,四处弥漫着拂晓的轻寒,唯见红艳的杏花簇绽枝头,春意盎然,像火焰似的喧闹。

色彩明丽,对仗精美,而“闹”字尤为传神,《人间词话》谓“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它运用通感的手法,化视觉印象为听觉,将繁丽的春色点染得十分生动。

下片抒发惜时的感触。

人生忧患多,欢娱少,以此宁肯抛弃物质财富而追寻精神享受。

劝斜阳留花间,更体现出对春意的低回眷恋。

全词洋溢着春的优美和生机,荡漾着爱美惜春、珍视人生的情趣。

宋祁因此词被称为“红杏尚书”,自非偶然。

富贵有极 人当知足

盗杀阴贵人母邓氏及弟。

帝(刘秀)甚伤之,封贵人弟就为宣恩侯。

复召就兄侍中兴,欲封之,置印绶于前。

兴固让曰:

“臣未有先登陷陈①之功,而一家数人,并蒙爵土②,令天下觖望③,诚所不愿!

”帝嘉之,不夺其志。

贵人问其故,兴曰:

“夫外戚家苦不知谦退④,嫁女欲配侯王,取⑤妇眄睨⑥公主,愚心实不安也。

富贵有极,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

”贵人感其言,深自降挹⑦,卒不为宗亲求位。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 ①先登陷陈:

意为冲锋陷阵。

陈,通“阵”。

②爵土:

封爵赐土。

③觖(jué)望:

不满,抱怨。

④苦不知谦退:

为不知谦让退避所苦。

⑤取:

通“娶”。

⑥眄睨(miǎnnì):

斜视貌,表示轻傲的神态。

⑦降挹(jiànɡyì):

抑制。

【参考译文】

强盗杀害了阴贵人的母亲邓氏和弟弟阴。

皇帝非常悲伤,封贵人的弟弟阴就为宣恩侯。

又召见阴就的哥哥侍中阴兴,也要封侯,把印信绶带放到他面前。

阴兴坚决推辞说:

“我没有冲锋陷阵的功劳,而一家人中,已有好几个人承蒙封爵赐土,使天下人抱怨,这实在是我所不愿意看到的。

”皇帝赞赏他,不再勉强。

阴贵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阴兴说:

“皇帝的外戚为不知谦让退避所苦,嫁女儿要配王侯,娶妻子连公主也瞧不起,我心里实在不安。

富贵有极限,人应当知足,浮夸奢侈更会为世人所指责。

”阴贵人对他的话很有感触,从而严于律己,谦恭退让,始终不替亲属谋求官爵。

(时间:

45分钟 满分:

45分)

积累与运用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天下无治《尚书》者   治:

研究。

数上书孝文数:

多次。

B.太子善错计策善:

称赞。

诸侯皆喧哗,疾晁错疾:

嫉妒。

C.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好:

讨好。

错常数请间言事间:

单独,私下里。

D.孝文不听,然奇其材奇:

奇怪。

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衣:

穿着。

答案 A

解析 B项疾:

痛恨。

C项好:

喜欢。

D项奇:

以……为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A项都是介词,凭借。

B项都是承接连词,于是。

C项都是介词,趁此。

D项①介词,表被动,被;②介词,替。

3.对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由此与错有

“谷卩”通“郤”,嫌隙、裂痕

B.计划始行,卒受大戮

“卒”通“猝”,终于

C.与雒阳宋孟及刘礼同师

“雒”同“洛”,“洛阳”的“洛”,地名

D.闻晁错死,吴楚罢不

“不”通“否”,没有

答案 B

解析 “卒”通“猝”,突然。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吾去公归矣B.别疏人骨肉

C.还,因上便宜事D.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

答案 B

解析 都是“亲人”的意思。

5.下列对《晁错》一文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晁错为人严肃刻薄,不近人情,但是他能言善辩,才能出众,足智多谋,深得孝文帝太子及景帝的赏识和宠幸。

B.作者善用衬托手法刻画人物。

晁父坚决反对儿子削藩,劝说不果而自尽,反衬了晁错政治改革的坚定;邓公为之辩护,更突显了晁错竭诚为君的忠心。

C.作者围绕晁错“峭直刻深”的性格特点,选取多个材料加以表现。

其中最具表现力的是晁错始终坚持“削地收郡”的改革主张和遭再大的阻力也不退缩的情节。

D.作者对晁错其人并不赞赏,但在传文中仍然对晁错出众的才能和改革的坚定决心作了如实记述,体现出作者“秉笔直书”“不溢美不隐恶”的史家风范。

答案 A

解析 错在“太子及景帝”,太子就是景帝。

阅读与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

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丞相申屠嘉心弗便,力未有以伤。

内史府居太上庙堧中,门东出,不便。

错乃穿两门南出,凿庙堧垣。

丞相嘉闻,大怒,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

错闻之,即夜请间,具为上言之。

丞相奏事,因言错擅凿庙垣为门,请下廷尉诛。

上曰:

“此非庙垣,乃堧中垣,不致于法。

”丞相谢。

罢朝,怒谓长史曰:

“吾当先斩以闻。

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

”丞相遂发病死。

错以此愈贵,迁为御史大夫。

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

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

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

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

“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

”晁错曰:

“固也。

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

”错父曰:

“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

吾去公归矣!

”遂饮药死,曰:

“吾不忍见祸及吾身。

”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

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

还,上书言军事,谒见上。

上问曰:

“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

”邓公曰:

“吴王为反数十年矣。

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

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

”上曰:

“何哉?

”邓公曰:

“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

计划始行,卒受大戮。

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于是景帝默然良久,曰:

“公言善。

吾亦恨之。

”乃拜邓公为城阳中尉。

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宠幸倾九卿          倾:

倾轧。

B.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疏:

疏远。

C.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难:

反对。

D.闻晁错死,吴楚罢不罢:

撤退。

答案 A

解析 倾:

压倒,超过。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A项①“所”字结构,②地方。

B项均为“于是,就”。

C项①凭借;②拿,用。

D项①况且,而且;②暂且。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晁错极力主张借诸侯的罪过来削减他们的土地,收取他们四边的郡城,只有这样才能尊崇天子的地位,国家才会安定。

B.晁错的改革遭到了诸侯们的反对,晁错的父亲急忙从颍川赶来劝说他,晁错不为所动,父亲饮药自尽。

不久,晁错也被斩于东市。

C.晁错死后,邓公作为抗击吴、楚叛军的将领,向景帝谈及他对诛杀晁错的看法,他认为处死晁错其实是替诸侯报了仇。

D.这篇传记的中心线索是晁错削地收郡,这一改革举措震荡朝野,影响深远。

丞相悔、公卿畏、窦婴争、诸侯疾、老父死、七国反、自身亡皆因此举措而发。

答案 D

解析 丞相悔何不先杀晁错,为的是“穿门”的事,是在“削地”之前。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1分)

(1)吾当先斩以闻。

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

(7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

(7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7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本当先杀了他再报告皇上。

却先奏请,被这小子出卖,实在是大错。

(2)晁错担心诸侯强大了不能够被制服,所以请求削减诸侯的封地,借以尊崇朝廷,这实在是关乎万世的好事啊。

(3)对内堵塞了忠臣的口,对外替诸侯报了仇,我私下认为陛下这样做是不可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