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3《带刺的朋友》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384532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3《带刺的朋友》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3《带刺的朋友》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3《带刺的朋友》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3《带刺的朋友》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3《带刺的朋友》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3《带刺的朋友》教案设计.docx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3《带刺的朋友》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3《带刺的朋友》教案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3《带刺的朋友》教案设计.docx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3《带刺的朋友》教案设计

23 带刺的朋友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这昭示着我们在阅读教学时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理解,学会欣赏。

在教学设计中,强调“自主阅读,角色体验,感悟实践”这一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紧扣“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这一中心句,品味细节,从偷枣、运枣来组织教学,在诵读和品味中激发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动物的生活习性。

最后,入情入境,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在实践中,自然而然地将知识内化吸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枣树上挂满红枣的视频;刺猬头饰。

学生准备:

预习生字新词,熟读课文,搜集并阅读有关刺猬的其他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今天来认识一位朋友,它浑身长满刺,是一位带刺的朋友,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生发言交流,揭示谜底——刺猬)

2.播放视频:

瓜果遍地的秋天到了,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3.导入:

那枣树和这位带刺的朋友之间发生了怎样有趣的故事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上课伊始,用猜谜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兴趣。

播放视频,导入新课,更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感知,识记字词

1.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标出自然段序号。

(3)同桌相互讨论交流,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眼馋 兴许 驱使 斑斑驳驳 恍然大悟

(4)说说课文写了刺猬朋友的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会认字,指名读准字音。

点拨:

“枣、测、聪”是平舌音,“馋、逐、扎”是翘舌音;“扎”是多音字,在课文中“扎在它的背上”的“扎”表示“刺”的动作,读zhā,组词为“扎手”“扎针”;表示“捆”的动作,读zā,组词为“扎风筝”“扎辫子”“包扎”;“聪”是后鼻音的字,“馋、缓、监”是前鼻音的字。

(2)出示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闯过词语关。

带刺 枣树 一颗颗 忽然 暗暗 伸出 匆匆 水沟 聪明 偷枣 追到 弯腰

①指名认读词语,开火车朗读词语。

②借助图片理解“带刺、枣树、一颗颗、水沟”等词语的意思。

③对比识记“颗”和“棵”、“偷”和“愉”。

(3)用找近义词的方法或查找工具书,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兴许:

也许;或许。

钦佩:

敬重佩服。

驱使:

推动。

斑斑驳驳:

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花花搭搭的。

恍然大悟:

顿时醒悟过来。

(4)开火车读词,男女生赛读,小组轮流读词,齐读。

(5)词语关闯过了,下面我们来闯课文关。

(指名分段读课文,出错的同学坐下,后面的同学自动跟随,其他同学认真听,指出错误,并帮助其改正。

3.朗读课文,梳理结构。

全文共12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引导学生了解哪个部分描写了刺猬偷枣的内容,哪个部分描写了作者的内心活动。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写秋天枣树上挂满了红枣。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

写小刺猬偷枣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11、12自然段):

写刺猬溜走后作者对刺猬的赞叹与好奇。

4.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刺猬朋友的一件什么事。

(方法提示:

提问法,先找主人公,再看他干了什么事情,结果怎样,然后连起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

自读汇报后,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在这一环节中,教学生一些方法,提供给学生句式,能帮助学生概括好主要内容。

练习的指向明确,易操作,达到了高效学习的目的。

三、细读课文,体会文意

1.课件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或借助图片理解词语的意思。

(1)指名朗读,在语境中理解“晃来晃去、眼馋”等词语的意思。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或借助图片理解词语的意思。

眼馋:

看见自己喜爱的事物极想得到。

(2)交流:

哪一句的描写更诱人?

①读一读相关的比喻句“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交流作者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把“红枣”比作“玛瑙”。

②朗读感悟,体会生动的语言。

③过渡:

这句既写出红枣的数量多、色彩艳,又写出了红枣香气诱人,为下文写刺猬偷枣做了铺垫。

板书:

多、艳、香。

(3)指导多种方式朗读第1自然段,感悟作者用词的精妙。

男女生读,齐读。

2.课内小结:

是啊,这么诱人的枣子,无论谁看了都会垂涎欲滴,更别说野外的小动物了。

那么,小刺猬是怎样偷枣的呢?

下节课,咱们再来学习。

设计意图:

此环节意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理解句子的意思,通过朗读感悟作者用词的精妙。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12个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开火车认读。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点,交流书写注意事项。

(1)“刺、颗、暗、伸、沟、聪、偷、腰”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刺”字左边不要写成“束”,要写得左宽右窄;“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要写得左右同宽;其他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聪”的第六笔是提,不是横。

(2)“枣、忽”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匆”是独体字,“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枣”的第三笔是横折;“刺”和“枣”,要引导学生仔细对比观察,发现它们的区别——“刺”左边部分有钩,而“枣”上边部分没有钩;“刺”是左右结构,左边部分最后一笔是点,右边部分细长,而“枣”是上下结构,上边部分宽扁,撇和捺要写得舒展,盖住下边部分的两点。

“忽”字上面不要多写一点;“匆”字不要少写一点。

(3)颗:

左边的“果”为避让右边的“页”,将捺改成点。

“页”的竖、横折组成的框要窄、长,竖撇伸入框内,留出空隙,出框后穿插至左边“果”最后一笔的下方。

(4)追:

先写里面,再写外面。

走之的横折折撇从横中线起笔,笔画要短,最后一捺向右边平拖出去,托住被包部分。

3.教师范写“刺、枣、匆、追”四个字,学生随着老师的讲解书空。

4.学生临写12个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集体评议。

设计意图: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

第二学段也要重视学生的书写指导。

此环节注重引导学生先观察后书写,意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体会汉字的美蕴含在每一笔中,从而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

五、布置作业,搜集拓展

1.抄写文中的词语。

2.搜集并阅读有关刺猬的知识,增加对小刺猬的了解。

设计意图:

搜集并阅读有关刺猬的知识,意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扩大阅读积累,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感知全文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2.选用其中的词语简要地说说文章的内容。

(文章生动细腻地描述了刺猬偷枣的过程,赞美了它的高明,流露出了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回顾,提高复述的能力,为学习后文打下基础。

二、走进文本,探究偷枣过程

(一)快速浏览课文。

1.课文中哪一句话对刺猬偷枣做出了评价?

请用横线将它画出来,并在旁边写写你感受到了什么。

2.找找描写刺猬偷枣的动作的词,在文字下面加个小圆圈。

(二)交流展示。

1.我暗暗钦佩:

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1)齐读,生谈感受。

(2)这简短的一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对刺猬“暗暗钦佩”。

2.过渡:

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所以作者暗暗钦佩,那么刺猬究竟是怎样偷枣的呢?

先看一小段视频,看完后再找找刺猬偷枣的过程,把相关语句用“  ”画下来。

(1)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用课件出示相应的句子。

课件出示:

我刚走到后院的枣树旁边,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

①指名朗读。

②引读:

(师)新月斜挂,朦胧的月光透过树枝,斑斑驳驳地洒在地上。

多么美好的夜晚,多么美好的月色,一个圆乎乎的东西,吸引了我的注意,它正——(生)“缓慢地往树上爬。

”(师)它爬得很“缓慢”。

③找出描写刺猬的动作的词,指导读好这句话,读得缓慢些。

(2)课件出示:

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

①指名朗读句子。

结合语境理解“监视”:

从旁严密注视、观察。

②引读:

(师)刺猬它仍是那么专注、坚持,朝着目标前进,仍旧——(生)“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

”(师)爬呀爬。

结合语境理解“诡秘”:

(行动、态度等)隐秘不易捉摸。

(3)课件出示:

挂满红枣的枝杈慢慢弯下来。

后来,那个东西停住了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①找出描写刺猬的动作的词语“摇晃”,再来读一读。

②作者称刺猬是“那个东西”,可见作者此时并没有对刺猬产生好感。

③作者为什么不能肯定地表示刺猬是在用力摇晃?

(天黑,看不清。

)照应前文“朦胧的月光透过树枝,斑斑驳驳地洒在地上”,由此可见作者在表达上前后呼应。

④那作者是根据什么做的推测呀?

(看到挂满红枣的枝杈慢慢弯下来。

听到树枝哗哗作响,看到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听到,看到,所以用“兴许”“用力摇晃”,可见作者用词多么严谨。

⑤想象刺猬用力“摇晃”的情景,说一说:

这是一只怎样的小刺猬?

(有趣又可爱,聪明又机灵。

⑥想象:

如果你是这只小刺猬,你在摇晃枣树的时候,会想些什么呢?

(4)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第2~7自然段,角色体验,入情入境地朗读。

(5)借助“爬上树”“摇晃树枝”两个动词讲讲刺猬偷枣的前半段故事。

(6)刺猬偷枣的故事还在精彩上演着,引导学生自学第8~10自然段,结合圈画出的动词说说刺猬是怎样运枣的。

交流汇报:

①指名朗读第8~10自然段。

②作者称刺猬是“那个家伙”,说一说:

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作者此时对刺猬产生了好感。

③为什么要直接从树上掉下来?

而不是像之前缓慢地从树上爬下来呢?

(因为刺猬要节约时间,怕被别人发现了。

看来这只小刺猬还是挺聪明的。

④喜欢刺猬的同学一起来读第10自然段。

⑤刺猬是怎样一步一步运枣的呢?

出示:

它又__________。

它匆匆地__________,把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

⑥那你觉得,它运枣的过程高明在哪里?

交流汇报。

预设:

生1:

“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抓紧时间,提高效率。

这小刺猬做事还真是讲究方法呀!

生2:

“打了一个滚儿扎枣”抓紧时间,全面收获。

这小刺猬做事还真是动作麻利呀!

生3:

“驮着红枣跑了”抓紧时间,迅速逃离。

这小刺猬还真是身手敏捷呀!

师小结,引读:

这一连串可爱、调皮、机灵的动作都没有逃过作者的眼睛,难怪作者会说:

(生读)“我暗暗钦佩:

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7)先找出作者对刺猬的称呼,再读一读相关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引导学生体会:

称“那个东西”时,比较平淡,不带感情;称“那个家伙”,就显得比较亲近了;而“小东西”一般是亲昵宠爱的称呼,显得格外亲近。

作者称呼刺猬由“那个东西”到“那个家伙”再到“聪明的小东西”,可见作者此时对刺猬完全产生了好感,喜欢上了刺猬朋友。

齐读,读出对刺猬的喜欢之情。

(8)讲一讲,演一演。

现在,我们也像刺猬一样,把所学的知识归拢到一起。

课件出示:

以“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这句话作为中心句,讲一讲刺猬是怎样偷枣的。

讲述时用上刺猬偷枣的动作,可以加上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连接词,还可以加上动作演一演,使自己的复述更加连贯,更加生动。

设计意图:

设计这一环节时,充分运用了多媒体,将文中的重点转化成有声有色的短片辅助教学,化难为易。

同时,指导学生展开自学,意在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深化学生的认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此外,师生合作,角色体验,入情入境地朗读,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三、引发好奇,拓展阅读

1.引读:

(师读)“水沟眼儿里黑洞洞的,小刺猬已经没了踪影。

”可是我却还有很多的疑惑,(生读)“它住在什么地方呢?

”“离这儿远不远?

”“窝里还有没有伙伴?

”……

(师激趣)我还有好多好多的问题,那这些答案就留到课后,让我们到课外书中去阅读探索,寻找答案吧。

2.上网搜集作者宗介华的散文《带刺的朋友》,其中写了小刺猬一家的很多故事,找来读一读,然后和同学交流你对小刺猬有了哪些新的印象。

设计意图:

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利用课内资源,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量。

板书设计

带刺的朋友

偷枣——爬、停、摇、掉

运枣——归、滚、扎、驮

高明

教学反思

新课伊始,通过播放视频渲染气氛,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在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借助多媒体,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交流氛围,并紧扣“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这一中心句,通过“读一读”“讲一讲”“演一演”等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轻松走进文本,走近作者,与作者一起和小刺猬交朋友,激发了学生对小刺猬的喜爱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