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届高三双基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38434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大连市届高三双基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辽宁省大连市届高三双基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辽宁省大连市届高三双基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辽宁省大连市届高三双基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辽宁省大连市届高三双基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大连市届高三双基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辽宁省大连市届高三双基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大连市届高三双基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大连市届高三双基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辽宁省大连市届高三双基测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辽宁省大连市2017届高三3月双基测试历史试题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礼》记载:

两人见面,如果推手位置偏下,表示没有亲属关系;推手位置偏高,一定是同族本家人;推手位置适中。

是有婚姻关系的异姓人。

这种见面的礼节反映了

A.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B.父子君臣间的“和合”

C.宗法分封的等级制度D.礼乐制度的复杂繁琐

2.董仲舒提出“道之大原出于天”,而天道高远,凡人岂能领会,唯有天子是天与人之间的媒介。

这反映了董仲舒的

A.以刑辅德的思想B.“大一统”思想

C.三纲五常的思想D.君权神授的思想

3.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春,进士科考试发生了主考官李昂与考生李权冲突事件,由此引发了科举管理的改革,管理权从吏部转移到礼部。

礼部以考试选拔举送人才,吏部据官阙和人才资序任用。

这一变化

A.改变了吏部职能B.有利于权力的制约

C.加强了中央集权D.提高了礼部的地位

4.李贽的思想在当时杜会属于“另类”。

萧公权认为李贽的思想中心是个人自由。

下列主张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

B.“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

C.“士贵为己,务自适。

如不自适而适人之道,虽伯夷叔齐同为淫僻。

D.“有天地然后有万物,然则天下万物皆生于两,不生于一,明矣。

5.明清时期世界10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中国就有6个,当时城市人口增长与全国人口增长大体保持同步,但并没有形成同期日本、俄国所出现的城市人口急剧增长的现象。

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是

A.小农经济制约了城市化进程B.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领先

C.日本、俄国的实力超过中国D.城市化进程没有实质性变化

6.1861年曾国藩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1899年晚清状元张謇创办了南通大生纱厂。

两者都

A.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B.是近代企业中的典型代表

C.属于清政府的官办企业D.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7.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写到:

近代中国某一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

”这里的某一时期是指

A.鸦片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

C.义和团运动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

8.陈旭麓在《近代中国杜会的新陈代谢》中说:

“改变了传统的书面语,使书面语与口语统一起来,从而克服了传统语言的内在分裂;同时重建了全新的文学语言,使文学内容与形式之间获得了内在的和谐与统一。

”这描述的是

A.新文化运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B.近代传媒方式取代传统传媒方式

C.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文D.民主科学精神取代专制迷信思想

9.1937年8月,中日军队在上海以北区城展开硬拼,“双方为争取本会战之胜利,均尽出精锐、倾力以赴……在正面二百余里、纵深三百余公里之地域内,浴血苦战……”。

中国军队“倾力以赴”的结果是

A.取得了淞沪会战的胜利B.取得抗战以来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C.保证了百团大战的胜利D.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妄想

10.有学者评论建国初期的某经济政策:

“它为私人资本的消亡设计了一个‘退出通道’,它意味着产权改造的实质完成。

”材料中的‘退出通道’

A.建立了私营经济体系B.实现了生产关系变革

C.导致了浮夸风的出现D.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

11.2015年4月中国驻印尼大使发表讲话以纪念60年前具有“历史性进步”的一次会议。

当年的会议以“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为主题,堪称首次提出南南合作思想。

那次会议最突出的成果是

A.“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B.不结盟运动的广泛兴起

C.印度支那问题和平解决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2.恩格尔系教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恩格尔系数=食物总支出÷家庭总支出×1OO%。

下图是1978-1997年中国城乡恩格尔系数变化曲线,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城乡思格尔系数始终呈下降趋势说明了改革开放卓见成效

B.农村恩格尔系数下降数值远大于城市恩格尔系数下降数值

C.1984年后的城市恩格尔系数说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D.1992年城市恩格尔系数下降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13.西班牙人雷玛斯于1911年6年24日在上海虹口建筑虹口大戏院,新兴的娱乐方式电影开始进人我国民间。

当时上海自治公所针对电影的放映,曾公布了严格的管理办法,其中规定:

开设影戏院,必须领有执照,男女观众必须分座,影片不得有淫亵内容,放映时间至迟以夜间12点以前为限等。

这些规定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B.思想开放与保守并行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冲击D.人们难以接受夜生活

14.2015年屠哟哟获诺贝尔奖,因为她于1972年发现了青蒿素。

像屠哟哟一样抵御干扰、潜心钻研的科学家还有很多。

下列科技成就属于“文革”期间世界首创的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实验成功B.银河I型巨型计算机的研制成功

C.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形杂交水稻D.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15.公元前3世纪前后,罗马法已发展到万民法阶段,而同时期的汉代法律“夷三族是最高刑罚,晁错、李陵被诛之时,其父母妻儿同时被杀”。

这种做法违背了罗马法的

A.自然法中公正合理原则B.万民法中人人平等原则

C.法律至上不告不理原则D.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原则

16.《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

“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皇帝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

当时的德国皇帝与英国国王相比

A.产生方式不同B.制衡机构不同

C.任期长短不同D.权利大小不同

17.“生产单位规模扩大,技术和投资量增长,使银行和国家在推进现代化方面发挥前所未有的重大作用,世界经济在19世纪后期出现爆炸性的大增长”。

这一现象表明了

A.蒸汽时代到来B.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工厂制度形成D.大企业时代的到来

18.约翰·里德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写道:

从工厂里,成千上万的工人蜂拥而出;从贫民窟里,倾泻出受尽了苦难的人们,红色的彼得格勒在危险中!

……在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城市曾经涌现出这样人山人海的自觉自愿的群众呵!

这说明十月革命的发生是由于人民群众

A.对临时政府统治的不满B.对西方列强武装干涉不满

C.对沙皇专制制度的不满D.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不满

19.下面是1928年4-6月美国汽车销售付款方式、汽车档次分类比例(单位:

%)表,图表反映的汽车消费主流方式对美国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主要隐患是

A.工人极端贫困B.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C.汽车价格暴涨D.汽车生产商提高质量

20.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尚未散尽,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又拉开了帷幕。

关于这场“战争”表述正确的是

A.“战争”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B.朝鲜越南成为“战争”的主战场

C.杜鲁门主义提出标志“战争”兴起D.苏联、波兰、西德等国结成盟友

21.东欧剧变后捷克总统哈维尔说,“整个工业部门生产着人们不感兴趣的东西,而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却十分匮乏……我们的前政权,以其狂妄自大和偏狭的意识形态,将人缩减成一种生产力和相当于一个生产工具。

”他抨击的是

A.资本主义国家对工人进行残酷剥削B.机器大工业时代的流水线生产方式

C.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计划经济体制D.政府掌控经济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0.下面是近代以来西方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的曲线示意图。

从曲线变化中看出

A.20世纪七十年代以后B理论失去了主流地位

B.20世纪八十年代B理论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C.A理论一直保持着最大的影响

D.重商主义是A理论的核心思想

23.英国于2016年6月23日就脱离欧盟举行全民公投,计票结果显示“脱欧”一方支持率为51.9%,英国最终决定退出欧盟,“脱欧”问题实质上反映了经济一体化过程中

A.国际间力量对比的严重失衡B.国家利益与主权让渡的冲突

C.经济区域化与全球化的冲突D.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趋势加强

24.《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卡夫卡于1912年创作的短篇小说。

小说用许多笔墨描写了变形后格里高尔悲哀凄苦的内心世界,他渴望被人理解和接受,但最终被彻底的绝望所代替。

该作品创作风格属于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一1900年以后西方各国与清政府重订条约,清政府力争撤销领事裁判权,而列强藉口中国法制不完善、太落后,不能保障其国民利益拒不同意。

中国此时对国际法有所了解,知道主权的重要性,因而也不相让。

1901年中国第一次表示要进行法制改革。

1903年清政府设立修订法律馆,先后译出了德、日、法等国的法律,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了制定新法的工作。

——摘编自高其才《领事裁判权与近代中国法制变革》

材料二从1906到1908年在日本顾问冈田的帮助下,更定刑名,删除凌迟、袅首、戮尸等酷刑,完成了《大清新刑律》并预定1913年实行。

它以“折衷各国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而又“不戾乎我国历世相沿之礼教民情”为基本宗旨。

此外还未用西方国家法律中的罪名法定主义、犹豫制定(缓刑)和假释制度等。

“往昔律书体裁最专属刑事,而军事、民事、商事以及诉讼等项错综其间”。

沈家本主张应“随乎时运之递迁”而改革法律结构,制定《大清民律草案》、《刑事诉讼律草案》等部门法与单行法规,但大多因清朝灭亡而未及颁行。

“政刑之权丛于一人之身”。

沈家本认为“东西各国宪政之萌芽,俱本于司法之独立。

”1907年在法部的主持下,创设审判厅于东三省,并试办于直隶、江苏两省。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断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司法改革的历史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司法改革的内容并加以评价。

(9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中国古代海外贸易有陆路和海路两个方向,汉代的陆上“丝绸之路”在宋代被西夏、吐蕃所阻隔,无复汉唐盛象。

宋代在东南沿海大力开拓海上贸易,重心地位日益巩固,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了波斯和阿拉伯等国的地位,成为中外贸易的主导力量。

宋代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上贸易,并修订了中国最早的一部市舶条法《元丰市舶条》,为后代所继承。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

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须的工业品。

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

其中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

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

——摘编自马世力《世界史纲》

材料三1930年美国出台史慕德一哈利关税法案,大幅提高进口税率至53%,但并未解决美国面临的困境。

1934年国会通过“对外贸易区法案”,提出的非歧视最惠国原则,成为1947年关贸总协定的基本原则。

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大大推动了世界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摘编自戴军《自由贸易理论对美国外贸政策的影响及简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宋代在中国古代海外贸易中的地位并分析其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世界贸易的特点。

(5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

(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达·芬奇认为绘画时“女子,应描绘其谦顺……她们头部低全,倒向一边……小孩,应描绘他们坐在那里,扭来扭去……”。

材料二《九十五条论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