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编辑艺术》512周整理完毕bibu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382107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视编辑艺术》512周整理完毕bibu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电视编辑艺术》512周整理完毕bibu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电视编辑艺术》512周整理完毕bibu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电视编辑艺术》512周整理完毕bibu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电视编辑艺术》512周整理完毕bibu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视编辑艺术》512周整理完毕bibu总结.docx

《《电视编辑艺术》512周整理完毕bibu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视编辑艺术》512周整理完毕bibu总结.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视编辑艺术》512周整理完毕bibu总结.docx

《电视编辑艺术》512周整理完毕bibu总结

《电视编辑艺术》课程教案

第一部分:

复习与强调:

电视画面

1,电视画面的构成、地位与作用

1,电视画面的特性——空间特性与时间特性

第二部分:

电视编辑概述

一、电视编辑概述

认识电视编辑及其工作[教学重点]

编辑,是在具体拍摄录制这一环节后对拍摄的素材所作的加工处理。

它是根据节目的要求对镜头素材进行选择,然后寻找最佳剪接点对镜头进行组合、排列并对声音进行加工与处理,最后完成声画合成的过程。

编辑的意义在于:

(1)制作完成一部完整的电视作品,并向观众传达作品的创作意图;

(2)形成作品的艺术个性与创作风格。

编辑的两种含义:

1.指“工种”,即编辑操作人员

2.指“创作环节”,尤其特指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环节中对素材的处理(选择、组合、排列——产生效果、传达意义)

3.编辑与剪辑——

编辑:

在以电子技术为基础的操作平台上完成。

剪辑:

特指电影中剪接师在专用的剪接台上用机械拼接电影胶片的方法。

电视画面编辑的基本原理:

人们有将相邻事物联系起来考虑的思维倾向;人们有忽略次要情节的倾向;

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形成了人们观察事物时共通的行为习惯与思考方式

电视编辑工作的几个阶段

审看、整理素材镜头

确定编辑点和转场方式

把素材镜头编辑成节目母带

二、电视编辑与相关理论基础

——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影视美学、综合艺术……

相关理论知识的修养,能帮助我们在工作中得到相关理论的支持,在“观念”的层次上指导自己运用创作技巧和把握风格。

三、电视编辑的思维特征[教学重点、难点]

电视编辑的思维特征——电视画面的设计与要求

电视编辑的文字表达——稿本

(拍摄提纲、文字稿本、分镜头稿本、直播流程表)

四、电视片编辑的基本素质要求

敏锐的观察能力与细致的分析能力

社会责任、政治素质与法律基础

媒介传播的艺术与技术素质

《电视编辑艺术》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二章:

影视语言概述

(一)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授课时间

第三周周三

第1-2节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电视以活动的视觉形象为主向广大观众传播各种信息,在表现手法上,她具有与电影相似的造型与结构特征,作为电影艺术表现上独特的形象思维方法和具体技法技巧——蒙太奇理论与技巧被电视继承和使用。

了解蒙太奇这一美学理论的发展和变化,有助于帮助我们基于不同的创作理念运用合适的技巧形式,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

蒙太奇概述

蒙太奇理论:

研究20世纪20年代以来苏联电影导演所建立和发展的电影剪接美学理论。

蒙太奇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电影艺术——电视在艺术表现上的主要借助力量:

电影发展初期:

《火车进站》、《工厂大门》以全景的景别表现人物活动的全貌——景别的变化;

《水浇园丁》——故事题材的介入(第一部以戏剧情节拍摄的影片);

格里菲斯和爱森斯坦时代——摄影机成为造型工具:

改变机位、分镜头拍摄,创造了镜头连接,使蒙太奇第一次有了美学意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导演(库里肖夫、普多夫金)在实验和实践中研究和创造蒙太奇的功能——镜头组接的作用,爱森斯坦通过镜头间的冲突造成强烈对比和隐喻效果,创造了电影新的叙述方式;

——所有电影工作者的实践,有一点是共通的,即通过组接产生新的意思,这就是蒙太奇的美学焦点所在。

通过镜头的组接,传递某种信息,展示作者的心灵和思想,激发观众的情绪和传递某种感情,从而把电影推向一门独立艺术的境地。

蒙太奇的基本意义

蒙太奇的完整概念,包括三层意思:

一是作为电影反映现实的艺术手法——独特的形象思维方法;

二是作为电影的基本结构手段、叙述方式;

三是作为电影剪辑的具体技巧和技法。

蒙太奇画面表意的特征[教学重点]

一般来说,单个镜头不能独立承担叙事和表意任务,完整意义的产生是通过若干镜头组接成的镜头组实现的;

镜头组接时,镜头的[排列顺序对镜头语言的意义表达会产生重要影响;

在镜头语言的表意中,两个以上镜头连接后所形成的意义要超它们各自基本含义之和;

镜头语言在表意中,可以自由地处理时空,创造出影视语言独特的时空结构。

蒙太奇的基本功能——组织与创造

选择与取舍,概括与集中

引导观众注意力,激发观众联想

创造独特的电影时间和空间

形成不同的节奏

组织、综合各种元素

表达寓意,创造意境。

蒙太奇的表现形式——叙事蒙太奇、表现蒙太奇(此略,结合“两种类型的剪接”部分学习与理解)

《电视编辑艺术》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二章:

影视语言概述

(二)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授课时间

第四周周三

第1-2节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续上)

长镜头——一种特殊的蒙太奇形式

长镜头理论:

研究以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和德国理论家契科福里德.克拉考尔所代表的纪实主义的美学理论。

场面调度与长镜头

在记录片创作领域,由于设备技术的改进,长时间摄影、同期声采录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强化了影片反映现实生活的能力,摄影机的纪实作用大大增强。

随社会发展和人们心智的更加成熟,人们在观看影视作品时对真实和自然的表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影片的纪实风格被更加重视。

20世纪70年代开始,长镜头逐渐被许多纪录片创作者所重视。

通过合理的场面调度,在一个镜头里,不间断地表现一个事件的过程甚至一个相当完整的段落,通过连续的时空运动把生活中自然的、连续的、变化的生活场景自然地呈现在电影银幕或电视屏幕上。

从编辑角度讲,它也称为镜头内部蒙太奇。

景深和移动摄影正是长镜头理论的主要内涵,也是场面调度理论的主要内涵之一。

长镜头拍摄的重要意义在于遵守了空间的统一性,从而也保证了视觉表现上的完整性与真实性。

通过合理的场面调度,在一个镜头里,不间断地表现一个事件的过程甚至一个相当完整的段落,通过连续的时空运动把生活中自然的、连续的、变化的生活场景自然地呈现在电影银幕或电视屏幕上。

从编辑角度讲,它也称为镜头内部蒙太奇(Incameraediting),它是一种特殊的蒙太奇形式。

长镜头的时空结构特性

1.长镜头的时间结构特性——

屏幕时间和实际时间的同时性

时间进程的连续性。

2.长镜头的空间特性

在镜头的连续运动中展现空间的全景全貌,通过运动体现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能在运动的过程中实现空间的自然转换。

三、长镜头叙事的特征[教学重点]

运用长镜头进行叙事,其表现上的特点是:

传递信息的完整性、事态进行的连续性、不容置疑的真实性。

长镜头叙事通过镜头运动进行不间断的连续拍摄,避免了分切镜头时造成的时空中断,保证了时间与空间的连续和统一。

在连续变化的空间结构中,用多种元素造型的手段来完成叙事任务,由此带来叙事上的优势充分体现了纪实美学的特征,并形成了一种有别于分镜头式蒙太奇叙事风格的独特的影视语言。

——长镜头纪实风格的展现

长镜头在表现上除了具有纪实的功能外,还可以用来造型。

通过镜头运动的方式产生的节奏可以表达某种心理效果、宣泄某种感情,表达一种低沉、压抑或拖沓的气氛,也可以表现一种一气呵成的感觉,可以引导观众制造一种特殊的氛围。

《电视编辑艺术》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二章:

影视语言概述(三)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授课时间

第五周周三

第1-2节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第三节:

两种画面语言的比较与运用

一、两种画面语言在叙事功能上的比较:

蒙太奇画面语言特点

1、表现的、主观的;

2、对列构成,时空不连续(非连续);

3、剪接的艺术,有控制的剪接;

4、强制的艺术,封闭的叙述方式。

长镜头画面语言特点

1.再现的、客观的;

2.时空连续、场面调度;

3.摄影的艺术,无控制的剪接;

4.随意的、非强制的、开放型的叙述方式

二、蒙太奇语言与长镜头语言的来由:

[教学重点]

1、对电影本性的不同理解

2、对不同宣传策略的考虑

3、不同画面处理风格的追求

认识与掌握了蒙太奇与长镜头这两种影视语言在叙事上的不同风格和表现上的不同目的。

在平时的创作活动中,我们就可以根据题材的性质和节目的形式选择适当的画面语言,以实现节目形式与内容在风格上的统一。

蒙太奇各层次间的一脉相承和有机扩展的关系:

镜头内部蒙太奇

•镜头间蒙太奇

•段落蒙太奇

•整体蒙太奇

分析、比较前移动拍摄和变焦距“推”在造型形式与美学功能上的差异。

前移动:

逐渐接近被摄主体,视角不变,视距改变,景深不变,画幅出现新内容

变焦推:

视角变化,视距不变,景深改变,没有主观靠近感觉,画幅没有新内容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三章:

电视叙事中的时间与空间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授课时间

第六周周五三

第1-2节

影视是运动的艺术,时间是运动的延续性,空间是运动的广延性。

蒙太奇作为影视艺术的表现形式,说到底就是把现实中真实的时间和空间结构进行重新组合,成为一种呈现于银幕/屏幕的艺术中“真实”的时间和空间。

建构屏幕空间:

屏幕空间:

是屏幕画框内表现出来的物质现实的影像形式。

是电视造型运动赖以存在的基础。

它通过画面框架对现实世界进行选择与省略。

电视叙事中的空间:

电视叙事观念中的空间,可以通过摄像机直接再现现实空间,也可以通过剪辑技巧重新构成空间,它表现为一种经过创造性重新构建的艺术的美学的空间。

这些空间形式都依附于电视的屏幕空间中。

建立两维领域:

“屏幕区域”(Area)

审视屏幕空间的四个建构因素:

1.宽高比(Aspectratio)、改变宽高比(遮蔽,多重屏幕,分画面,在二级画框中改变宽高比,移动摄像机,匹配宽高比)

2.物体大小(Objectsize)

关于物体的知识,与屏幕区域的关系,环境情境,与人的参照。

3.画面大小(Imagesize)

人们认知的“大小恒久性;画面大小与展示事件的美学能量。

4.连续画面的演绎和归纳方式(DeductiveandInductiveVisualApproaches)

演绎视觉方式:

从粗略到精细或由概览到细节的推动;(适合电影)归纳视觉方式:

通过一系列的特写由精细到粗略地展示事件(适合电视)

建立三维领域:

Z轴表达:

电视空间控制的主要因素(使用沿Z轴分布的物体及镜头的光学特性使观众以特定方法感知各种深度平面。

图形深度因素:

重叠平面,相对大小,平面中的高度,线性透视,大气透视

建构三维领域:

建立屏幕体积,正体积/负体积的相互作用

建立屏幕空间:

形象化

拍摄摘要图

看的方式

景别

角度:

方向、高度、距离(画面造型三要素)

视点:

平、仰、俯;主观镜头;越肩和交叉拍摄;多重Z轴制约

屏幕上处理空间的形式——

再现的空间:

通过摄像机的记录特性和运动特性,再现物质的直观行为空间:

形态造型、环境背景、主体运动,从而使人产生真实的空间感。

构成空间:

不是真实空间在屏幕上的直接反映,而是将一系列记录着真实空间的片段,经过选择、取舍、重新组合后构成的新的空间形态。

它利用画框把空间分割、压缩,又利用人的视觉错觉和心理机制使空间扩展、延伸,在一种独特的运动形态中提供空间表现的自由。

构成空间的作用:

通过局部空间组合表现事物全貌

跳跃性的空间连续出现高潮点,简化了叙事的过程

引导观众注意力,激发观众的联想

丰富了叙述方法和结构形式

表达寓意,创造意境,制造情绪和戏剧效果

形成多种节奏

电视叙事中的时间:

影视中的时间:

客观时间(实际时间)

主观时间(心理时间、感受时间),它取决于人们对事件参与和投入的程度

屏幕时间(画面所表现的时间)

电视中对于时间的描述——过去时间、现在时间、未来时间、假设时间

影视叙事中处理时间的一些方法——

延伸、压缩、

冻结、变速(加速或减速)、倒转

由现在追溯过去,由现在对未来的想象

《电视编辑艺术》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四章:

电视画面编辑的基本方法

(一)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授课时间

第七周周三

第1-2节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镜头组接:

把一个片子的每一个镜头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手法连接起来,成为一个具有条理性和逻辑性的整体,这种构成的方法和技巧叫做镜头组接。

目的:

建立系统、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使作品成为一个呈现现实、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整体。

*通过编辑,实现对电视片结构的处理:

–确定主线和辅线

–认真设计节目的开头和结尾

–要决定每条线索的发展脉络

–讲述一段故事或情节时,应选择一个合适的切入点

–要决定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转场方式

–决定重要段落的镜头组接方式

一、镜头组接的方式:

有技巧组接(技巧组接)

无技巧组接

二、景别与画面编辑[教学重点]

景别(shotsize)

景别,意味着一种叙述方式和画面的结构方式。

景别的选择与创作目的——不同景别在片中的作用不同。

1.景别的划分,就是运用电视的表现手法,根据表现内容的需要来表现对象的大小、远近。

2.景别的选择和变化是电视画面构图的重要因素之一。

创作者根据电视片的内容、目的和观众的视觉心理来确定景别。

把本质的、重要的、能够引起观众注意的画面保留在镜头的视野中,排除一切次要的、甚至是多余的部分,有利于明确地表达主题。

3.不同的景别可以引起观众不同的心理反应,造成不同的节奏。

(1)由远到近的组合形式,和画面越来越高涨的情节发展相辅相成,适用于表现愈益高涨的情绪;

(2)由近到远的组合形式,适于表现愈益宁静、深远或低沉的情绪,并可把观众的视线由细部引向整体。

不同景别画面的造型特点与表意功能

远景出气氛,特写出情绪,

全景表现两个重点——主体与环境

中景是表现人物交流特别好的景别

近景是侧重于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景别。

——关键是景别的选择与确定。

景别变换的作用:

利用摄影机镜头代替人的眼睛,利用景别变换,对观众进行场面调度。

要求:

景别变化不宜过分剧烈,利用主观镜头或人物动作,可以剧烈地转换景别。

《电视编辑艺术》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四章:

电视画面编辑的基本方法

(二)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授课时间

第八周周三

第1-2节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续上)

三、电视画面编辑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一)视听语言的衔接

1、状态的一致性

2、形状的一致性

3、声音的相似性

4、按主观镜头组接

5、运动感觉的一致性

6、快慢节奏的形成

(二)动作的衔接

1、消失剪接

2、出画、入画

3、封挡切换

4、镜头的切换与动作的切换一致

5、同一场景或不同场景带有呼应关系的镜头可直接切换

6、在运动的开始点或结束点切换

7、在两个主体位置不一致或运动不连续的镜头之间,放入插入镜头可以补救

四、编辑原则:

1、镜头要成组地编,声音要成段地用

2、用同一组镜头连续表现一个主体时,镜头编辑应遵循景别渐变的原则

3、编辑应有效地控制固定镜头与运动镜头的比例

4、编辑应对每段影片的声音进行选择和强化

5、长镜头与分切镜头

6、推拉镜头的表意功能

7、常用的转场方式(*)

8、一段优秀的影片,就意味着每个镜头都能传达出一定的信息量

9、编辑一组镜头时,应根据表达的需要,确定一种合理的顺序,……以产生一种很好的视听效果

10、一般,应把内容相关、色调一致的镜头编成一组

编辑时应注意的几个重要问题:

选择镜头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确定表达顺序,形成合理结构、用造型手段分割段落层次;

注意使镜头成组,声音应注意成段铺设,并有意识地对声音进行选择和强化;

注意不同镜头表现形式的表意功能;

有意识地控制运动镜头和技巧组接的数量。

《电视编辑艺术》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五章:

画面剪接中的一些规则

(一)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授课时间

第九周周三

第1-2节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镜头组接的基本要求

运用视觉表意规范,对镜头进行组织和结构。

——把拍好的一个个镜头,根据一定的逻辑关系和方法组接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个叙述事实、表达感情和阐明思想的整体,用以表达一定的含义。

镜头组接需要解决的问题:

1、转换镜头,并使之连贯流畅;

(1)逻辑上连贯,

(2)视觉上流畅

2、创造效果,创造新的时空关系和逻辑关系。

遵守镜头组接中的一些匹配原则:

即指上下镜头中人物的位置、动作、视线应该统一或呼应,以保持视觉上的连贯和符合生活中的心理感受。

镜头剪接中的匹配原则是有两个因素决定的:

——电视画面的特性、人们的生活逻辑

电视传达的艺术含义有两个因素:

叙事因素

2、造型因素(屏幕造型)

表现为视听一体化的综合,创造着屏幕的世界

视觉因素的变化幅度大小与视觉感受的强弱是一个量的正比关系。

创作时要根据不同的目的去控制变化的幅度是建立连贯的基本方法:

1、流畅平缓:

控制视觉因素的变化幅度(有机地、和谐地变化,形成视觉的连续感)

2、震惊、突变:

扩大视觉因素的变化幅度

镜头组接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教学重点、难点]

合乎逻辑

匹配原则

(两幅画面在连接时要具有一种和谐、对应的关系)

位置的匹配、方向的匹配、运动的匹配

其它视觉因素的合理过渡

(景别、主体运动速度、镜头运动速度、镜头运动技巧、色调与亮度等)

一、镜头组接必须合乎逻辑

依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空间关系和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去结构镜头。

表现:

1、时间的连贯

2、空间的统一(同一空间统一、相似空间统一)

3、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因果关系、对应关系、对比关系、平行关系)

二、匹配原则

(一)位置的匹配:

主要指两幅画面中的主体在组接到一起时要相互协调,处于一种和谐的关系之中。

相连接的两个镜头画面的主体,处于:

相同区域(视觉重心重合)、相反区域(建立逻辑关系)、相邻区域

(1)一般来说,对同一主体或同类物体,对人物的对话和活动,在同视轴变换景别时,以及在运动物体变换景别时,主体应尽量保持在画面中大致相同的位置。

两幅画面的主体处于相同的画面位置,在画面转换时,主体呈重合状态,视觉注意力从前一镜头自然过渡到下一镜头,通过视觉注意力的固定位置造成视觉的连贯效果。

(注意:

要有意识地造成画面景别的明显变化)

(2)一般来说,在有两种明显对立冲突因素的主体出现时,在两个有对应关系的主体——如谈话双方、讲演者与听众、动作者与动作对象等——在交流时;在一个主体明显从两个截然相反的方向去拍摄时,主体应置于画面的不同位置。

(当主体拍摄的角度相差45度或90度时,两个镜头的组接应使主体处于相邻的画面区域)

屏幕上主体的运动方向分为:

横向运动(左右)、垂直运动(上下)、斜向(对角线)、弧线

由于画框存在运动的方向性

运动物体+摄影角度(机位)

(二)方向的匹配:

动态或静态屏幕方向的和谐

在影视屏幕中,反映在屏幕上的运动,摄影机的位置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屏幕上运动方向:

(1)不变的方向:

一系列镜头中主体朝同一个方向运动,以表示其明确的运动方向感;

(2)相向或相反的方向:

表示实际运动的物体向相对的方向或相反的方向行进。

(3)垂直的方向(中性的运动方向/Z轴方向):

表示运动着的主体面向/背向摄像机运动,它可以与任何运动方向的场景进行切换

镜头组接时,必须遵循一定的法则(轴线规则),为观众提供正确认识物体运动的视觉形象。

(运动方向的匹配、物体朝向或人物视线方向的匹配)

轴线

轴线:

被摄主体的朝向/运动方向、运动轨迹和两个以上静态主体每两者之间联系构成的一条假想的线。

有方向轴线、运动轴线和关系轴线

规定:

根据导演的场面调度,在同一场景中拍摄相连的镜头时,为保证被摄对象在空间中的正确位置和方向统一,摄影角度的处理要遵循轴线规则。

即:

在轴线一侧范围内设置摄影角度(机位)

这是构成画面空间统一感的基本条件,遵守规则,就不至于在画面上造成方向的混乱

(轴线规律是保证空间统一感的一条规律)

1.运动轴线/动作轴线——主体运动的路线(轨迹)

(1)在轴线一侧设置拍摄的总角度

例:

拍摄火车——在行进方向的左/右方(规定)

(2)在多机合作拍摄的场合(如大会、运动会)

——要确定总拍摄方向/总角度。

(要了解光线情况)

2.对话轴线/关系轴线——每两个主体之间的连接线(直线)

机位设置限在轴线一侧180º范围内

镜头应带有主观参与意识。

长时间在轴线垂直点上设置机位就缺少参与意识(“旁观”),在介绍完关系后,就应及时转到“过肩镜头、近景”(主观镜头、交叉拍摄)

三人或更多人对话的处理——

三个对话轴线,遵从哪条直线都不好,只能在两个轴线的夹角取镜头,

或:

分别用三台机拍摄三个主体

全景——给予观众应有的提示(备用)这是个好办法!

要避免屏幕上出现过多的主体(四人以上的场面很难处理)

3.方位轴线——

单个、静止主体到其相对平面的垂直线、直视时的视线

机位设置在轴线同一侧180º以内、20º以外

遵守轴线规则(包括越过轴线方法)是保证镜头衔接顺畅的基本条件,是获得正确的空间结构和空间顺序的方法,是使观众正确、清楚领会场景内容的一种手段。

拍摄时,在运动物体的同一侧设置机位;(轴线问题应在拍摄阶段解决)

编辑时,正确把握轴线和校对拍摄时的跳轴错误。

如何“合理”越轴?

1、借助运动的动作变化改变轴线

2、移动摄影机使之越过轴线(使摄影机“跨”过轴线)

3、加间隔镜头(过渡镜头)

(1)中性运动方向镜头

(2)同一主体物特写(无明显方向特征)

(3)运动方向混乱镜头

(4)插入或切出镜头

(5)空镜头

4、借助人物视线

5、全景再次交代视点

《电视编辑艺术》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五章:

画面剪接中的一些规则

(二)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授课时间

第十周周三

第1-2节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续上节),

三、运动的衔接

从剪接的角度,构成屏幕运动的因素有主体的运动、摄影机的运动、剪接率

要达到运动的连贯,

——正确把握主体运动衔接的规律、正确把握摄影机运动的衔接规律

表现鲜明的节奏效果

“动接动,静接静”(原则)

——剪接点上主体与摄影机的运动状态必须保持一致。

1、接动作

2、固定镜头与固定镜头相接

3、固定镜头与运动镜头相接

4、运动镜头与运动镜头相接

组接时,注意运动镜头的方向、速度、幅度、情绪。

四、景别的组接:

(一)电视中各种景别的造型特点与表意作用

不同的景别——传达不同性质的信息,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

正确把握景别的变换,首先要了解不同景别及其组合在表达意义中的作用。

远、全、中、近、特——表意功能?

(二)剪接中对景别变换的把握

组接时,景别的变化:

叙事性的剪接,

景别过渡要自然合理,

景别变化明显——平稳、流畅的视觉感受;

相同景别组接在一起——产生跳动感

拍摄同一对象的两个相邻镜头,

(1)景别必须有明显变化

(2)景别差别不大时,必须改变机位

(3)不准同景别相接

尤其:

全景+全景,中景+中景

情绪性的剪接

考虑:

景别——视觉感受强度

同类景别镜头组接在一起——积累的效果

两极镜头的组接——强烈的对比效果,视觉震惊——心理感受

其它:

影调与色调的过渡平稳

镜头运动技巧的变化

编辑中的插入镜头与切出镜头

总之,逻辑上、视觉上、听觉上,合理转换,自然、和谐地过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