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成本会计第110章重点讲义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381673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93 大小:26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成本会计第110章重点讲义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自考成本会计第110章重点讲义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自考成本会计第110章重点讲义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自考成本会计第110章重点讲义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自考成本会计第110章重点讲义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成本会计第110章重点讲义doc.docx

《自考成本会计第110章重点讲义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成本会计第110章重点讲义doc.docx(9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成本会计第110章重点讲义doc.docx

自考成本会计第110章重点讲义doc

第一章总 论

本章考核要求:

  1.正确理解成本的定义和作用;

  2.了解成本会计的产生;

  3.领会成本会计的对象;

  4.明确成本会计的职能和作用。

  在本章内容的学习中,考生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部分:

  一、成本的定义和作用

  1.成本的定义说明以下几点内容

  

(1)成本的经济实质是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即C+V。

  

(2)狭义成本是指商品在制造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价值,即制造成本,也就是商品的理论成本(成本的经济实质)。

  从理论上讲,成本是企业在生产商品过程中已经耗费的、用货币表现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相当于工资的劳动者为自己创造的价值的总和,表现为商品价值中的补偿部分,构成商品的理论成本,也可以理解为狭义的成本。

  (3)广义成本包括狭义成本外,还包括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

  2.成本的作用

  

(1)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

  

(2)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经济指标;

  (3)是制定商品价格的基础;

  (4)是企业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成本会计的发展阶段

  成本会计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完善起来的。

  最早成本会计起源于英国,历经了早期成本会计阶段(1880年~1920年)、近代成本会计阶段(1921年~1945年)、现代成本会计阶段(1945年以后),逐步扩充了成本会计的职能和作用。

  三、成本会计的对象、职能和任务

  1.成本会计的对象

  成本会计的对象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生产经营成本和期间费用,简称成本、费用。

  2.成本会计的职能

  现代成本会计的主要职能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七项职能。

  3.成本会计的任务——与职能相同。

 

第二章 成本核算的要求、费用分类及成本核算一般程序

本章考核要求:

  1.了解成本核算的工作要求;

  2.理解划分各种费用之间的界限;

  3.记忆费用的不同分类;

  4.明确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和基本步骤。

  在本章内容的学习中,考生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部分:

  一、成本核算的要求

  1.成本核算的要求

  

(1)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①建立健全各项原始记录

  ②做好各项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工作

  ③做好定额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2)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的界限;

  (3)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方法;

  (4)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2.正确划分费用的五方面界限

  

(1)是划分生产经营费用和非生产经营费用的界限——区分资产和费用;

  

(2)是划分个会计期间成本费用的界限;

  (3)是划分不同成本计算对象之间的费用的界限;

  (4)是划分产品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界限;

  (5)是划分完工产品和未完工产品的界限。

  二、费用的分类

  1.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说明费用的内容;

  

(1)外购材料

  

(2)外购燃料

  (3)外购动力

  (4)职工薪酬

  (5)折旧费

  (6)利息支出

  (7)税金

  (8)其他支出项目

  2.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划分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界限;

  生产费用按其发生的用途不同,一般可分为三类:

  

(1)直接材料。

(2)直接人工。

(3)制造费用。

  期间费用按经济用途不同可分为:

  

(1)销售费用。

(2)管理费用。

(3)财务费用。

  期间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更便于了解企业的开支领域,去思考企业是否能够在某些领域增效,节约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生产费用按与产品的关系分类;

  

(1)根据生产费用与产品的关系,可以将费用划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2)正确区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需要明确下列要素之间的关系:

  ①支出与费用的关系。

②成本与费用的关系。

  4.费用按成本性态分类——便于成本决策;

  

(1)固定成本

  

(2)变动成本

  (3)混合成本

  ①半变动成本

  ②半固定成本

  ③延期变动成本

  ④曲线变动成本

  5.费用按可控行分类——基于成本的考评职能;

  

(1)可控制成本。

(2)不可控制成本。

  6.费用按成本发生的时态分类——便于进行成本控制。

  

(一)历史成本(实际成本)

  

(二)未来成本(目标成本)

  

(1)定额成本

  

(2)计划成本

  (3)标准成本(应该成本)

  ①标准成本按其制定时所根据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可分为理想标准成本和正常标准成本。

  ②标准成本按其适用期,可分为现行标准成本和基本标准成本。

  三、成本核算一般程序

  1.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1)确定成本核算对象——解决算谁的成本;

  

(2)确定成本项目;

  (3)设置有关成本、费用明细账;

  (4)对各项要素费用进行核算;

  (5)按照费用界限归集、计算产品成本;

  (6)结转产品销售成本。

  2.成本核算的基本步骤

  从费用的发生、归集、分配至产品成本、期间费用的计算。

  

(1)各项要素费用的分配

  

(2)辅助生产制造费用的分配

  (3)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4)基本生产制造费用的分配

  (5)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分配

  (6)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

  (7)产品销售成本的结转

  (8)期间费用的结转

 

第三章 费用在受益对象之间的归集与分配

本章考核要求:

  1.区分不同类型费用在核算上的要求;

  2.正确计算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的费用金额;

  3.按照费用受益对象进行材料、外购动力、职工薪酬费用的分配核算;

  4.记忆折旧的计提范围和时间要求;

  5.了解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程序;

  6.区分不同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的特点;

  7.采用不同分配方法进行辅助生产费用分配;

  8.理解制造费用的归集程序,并运用不同分配方法进行制造费用分配;

  9.正确进行废品损失的核算;

  10.记忆期间费用的核算内容。

  在本章内容的学习中,考生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节 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一)要素费用的归集

  要素费用的归集是按照要素费用的性质根据其发生的地点或受益对象进行归集,主要涉及的账户有“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等。

  

(二)要素费用的分配

  要素费用的分配是将各种要素费用的发生额按照一定的标准合理地分配给各个成本计算对象。

  常用的费用分配的标准有三类:

  1)成果类;

  2)消耗类;

  3)定额类。

  要素费用的分配的主要程序:

  1)费用分配率=待分配费用总额/分配标准总额

  2)某分配对象应分得的费用=费用分配率×该分配对象分配标准份额

  (三)直接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直接材料费用包括生产制造过程中耗用的各种原材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零部件、自制半成品、修理用备件、燃料、周转材料等。

  1.发出材料成本的核算

  根据企业成本管理的要求,发出材料成本的核算可以采用实际成本计价,也可以使用计划成本计价。

  采用实际成本计价核算时,企业需要设置“在途物资”和“原材料”账户分别核算尚未入库和已经入库的材料实际成本。

  材料明细账中收入材料的金额,应根据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收料凭证进行登记,发出材料的金额,应该按照选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或移动加权平均法等方法计算,根据计算的单位成本对发出材料进行计价。

  采用计划成本计价核算时,企业应设置“材料采购”、“原材料”和“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分别核算购置材料实际成本、入库材料计划成本和两种价格下的差异金额。

  材料成本差异分配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额+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额)/(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计划成本)

  发生材料应分配的成本差异额=发出材料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分配率

  发出材料实际成本=发出材料计划成本+发出材料应分配的成本差异额

  表3-2           发出凭证汇总表

                20xx年6月     单元:

应借科目

应贷科目

合计

原材料

材料成本差异

基本生产成本

甲产品

22400

448

22848

乙产品

25600

512

26112

小计

48000

960

48960

制造费用

机物料消耗

2800

56

2856

辅助生产成本

修理车间

1500

30

1530

供水车间

1950

39

1989

小计

3450

69

3519

销售费用

1000

20

1020

管理费用

1400

28

1428

合计

56650

1133

57783

  上述三个账户的对应关系如下图:

  

  2.材料(燃料)费用的分配

  材料(燃料)费用的分配应选择合理的分配标准。

在材料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的情况下,可以按照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法或材料定额费用法进行分配。

其中,材料定额消耗量、材料定额费用是指一定产量下的产品消耗的材料总量或总金额;材料消耗量定额、材料费用定额是指单位产品消耗的材料数量或金额。

  接材料定额消费耗量比例分配原材料费用的计算公式为:

  某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

  材料消耗量分配率=材料实际总消耗量/各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实际消耗量=材料消耗量分配率×该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实际消耗量=材料单位×该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实际消耗量

  【例3-3】中兴工厂20xx年6月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本月两种产品共同领用A材料16572千克,单价11元,共计182292元,本月生产甲产品255件,乙产品315件,甲产品的材料单位消耗定额为76千克,乙产品的材料单位消耗定额为70千克。

  要求:

按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法分配材料费用。

  

[答疑编号111030101]

『正确答案』计算按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法分配的材料费用:

  甲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255×76=19380(千克)

  乙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315×70=22050(千克)

  材料消耗量分配率=16572÷(19380+22050)=0.4

  甲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0.4×19380=7752(千克)

  乙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0.4×22050=8820(千克)

  甲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7752×11=85272(千克)

  乙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8820×11=97020(千克)

 

  一般情况下,各种产品共同消耗的原材料种类单一时,采用定额消耗量比例法进行材料间接计入费用的分配;各种产品共同消耗的原材料种类较多时,应采用定额费用法进行材料费用的分配。

  某种产品材料定额费用=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费用定额

  =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材料计划单价

  材料费用分配率=各种产品原材料实际费用总额/各种产品原材料定额费用总额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实际材料费用=该种产品原材料定额费用×材料费用分配率

  【例3-4】中兴工厂生产A、B两种产品,共同领用101号、102号两种材料,共计173520元,本月投产A产品210件,B产品180件,A产品的材料单位消耗定额为101号材料8千克,102号材料6千克,B产品的材料单位消耗定额为101号材料10千克,102号材料14千克,101号和102号两种材料的计划单价分别为11元、9元。

  要求:

按材料的定额费用比例分配材料费用。

  

[答疑编号111030102]

『正确答案』按材料的定额费用比例分配材料费用:

  A产品材料定额费用:

  =A产品所耗101号材料定额费用+A产品所耗102号材料定额费用

  =210×8×11+210×6×9

  =29820(元)

  B产品材料定额费用:

  =B产品所耗101号材料定额费用+B产品所耗102号材料定额费用

  =180×10×11+180×14×9

  =42480(元)

  材料费用分配率=173520÷(29820+42480)=2.4

  A产品应分配的材料实际费用=29820×2.4=71568(元)

  B产品应分配的材料实际费用=42480×2.4=101952(元)

  见书P64表3-4

  会计分录:

  借:

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107560

          ——乙产品   122380

    制造费用           2780

    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车间   1620

    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   1940

    销售费用           1000

    管理费用           1720

    贷:

原材料           239000

  燃料费用的分配与原材料的分配方法相同。

燃料费用较多的企业可以专设“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和“燃料”账户单独核算;燃料费用不多的企业可以将燃料费用并入“直接材料”成本项目和“原材料”账户进行核算。

 

  3.外购动力费用分配的核算

  各种产品共同耗用的外购动力费用可以按照生产工时或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

外购动力费用较多的企业可以专设“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单独核算;费用不多的企业可以将外购动力费用并入“制造费用”成本项目进行核算。

见P67页例3-6

  如果企业的燃料和动力费用没有专门设立成本项目进行核算,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燃料动力费用,也可以分别计入“直接材料”和“制造费用”成本项目,作为直接材料费用和制造费用进行核算。

  4.职工薪酬分配的核算

  发生在生产领域并与产品生产有直接关系的职工薪酬应计入“直接人工”成本项目。

各种产品共同消耗的人工费一般按照产品的实际生产工时比例进行分配。

  

(1)职工薪酬的概念以及范围

  

(2)职工薪酬核算的原始记录

  ①考勤记录。

②产量和工时记录。

  (3)职工薪酬的汇总和分配

  ①职工薪酬的汇总。

②职工薪酬的分配。

  5.折旧费用的核算

  企业应对所有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除外。

  为了简化核算,固定资产应用指南仍沿用了实务中的做法:

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不计提折旧。

  6.利息的核算

  要素费用中的利息费用,属于期间费用中的财务费用,不是产品制造成本的组成部分,所以利息费用在发生时,直接计入财务费用,期末结转入当期损益。

  在每一期计算利息时,记入“在建工程”、“财务费用”等科目的借方,“应付利息”科目的贷方。

  7.税金的核算

  要素费用中的税金是指计入管理费用的印花税、车船税、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四项。

  8.其他费用的核算

  其他费用是指除上述各项费用以外的其他费用支出,包括修理费、差旅费、邮电费、保险费、劳动保护费、运输费、办公费、水电费、技术转让费、业务招待费等。

第二节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一)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概述

  1.辅助生产

  辅助生产费用是辅助生产车间在提供服务时发生的各项费用总和。

辅助生产车间主要是为基本生产提供服务的生产部门。

  企业应该设置“辅助生产成本”账户核算辅助生产费用。

对于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间接生产费用(制造费用),如果费用较少、辅助生产车间规模较小,且辅助生产部对外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时,可以直接计入“辅助生产成本”账户。

否则,应先计入“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车间”账户,然后再按照一定方法分配转入“辅助生产成本”账户。

  需要说明的是,不单独设置“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车间”明细账的前提是企业辅助生产车间规模较小,发生的制造费用较少,辅助生产也不对外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

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按照规定的成本项目计算辅助生产成本,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可以直接记入“辅助生产成本”科目及其明细账的借方。

  

(二)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通常有:

直接分配法、顺序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和计划成本分配法。

  1.直接分配法

  直接分配法是将各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中归集的费用总额,不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的劳务(或产品),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部门以外的各受益产品、车间、部门。

  

(公式3-15)

  特点: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不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的劳务的情况,仅分配一次。

  优点:

方法最为简单。

  适用企业:

只适用于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劳务不多的企业。

分配核算过程如下图:

  

  [例题3-14]某企业设有供电和供水两个辅助生产车间,为基本生产车间和管理等部门提供服务,根据“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汇总的资料,供电、供水车间本月发生费用分别是17400元和8500元。

两个辅助生产车间供应产品和劳务数量详如表3-19所示。

  

  要求:

采用直接分配法计算各受益部门应承担的辅助生产费用;并编制相关的会计分录。

  

[答疑编号111030201]

  计算各受益单位应承担的辅助生产费用:

  供电车间费用分配率=17400÷(29000-4000)=0.696

  基本生产车间应承担的电费=20000×0.696=13920(元)

  行政管理部门应承担的电费=5000×0.696=3480(元)

  供水车间费用分配率=8500÷(12500-2500)=0.85

  基本生产车间应承担的水费=9000×0.85=7650(元)

  行政管理部门应承担的水费=1000×0.85=850(元)

  

  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

制造费用             21570

    管理费用             4330

    贷:

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17400

            ——供水车间      8500

  因此,这种分配方法最为简便,但只宜在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劳务不多,不进行费用的交互分配对辅助生产成本和企业产品成本影响不大的情况下采用。

  2.顺序分配法

  特点:

按照辅助生产车间受益多少的顺序排列,受益少的排在前,先将辅助生产费用分配出去,而排在后的辅助生产车间进行分配时应在原归集的费用基础上加上排列在前的分配转入数。

  优点:

分配结果的正确性高于直接分配法。

  适用企业:

各辅助生产车间、部门之间相互受益程度有明显差异的企业。

分配核算过程如下图:

  

  [例题3-15]仍采用例题3-14资料。

  要求:

采用顺序分配法计算各受益部门应承担的辅助生产费用;并编制相关的会计分录。

  

[答疑编号111030202]

  各受益单位应承担的辅助生产费用:

  供电车间分配率=17400÷29000=0.6

  供水车间负担的电费=0.6×4000=2400(元)

  供水车间分配率=8500÷12500=0.68

  供电车间负担的水费=0.68×2500=1700(元)

表3-21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顺序分配法)

供电车间

供水车间

基本生产车间

行政管理部门

合计

耗用数量

待分配费用

分配率

耗用数量

待分配费用

分配率

耗用数量

分配金额

耗用数量

分配金额

29000

17400

 

12500

8500

 

 

 

 

 

25900

分配电费

-29000

-17400

0.6

4000

2400

 

20000

12000

5000

3000

17400

分配水费

10000

10900

1.09

9000

9810

1000

1090

10900

分配金额合计

 

21810

 

4090

25900

  顺序分配法的特点及基本思路就是按顺序依次分配,排列在前的分配给排列在后的,而排列在后的不再分配给排列在前的,排列在后的进行分配时应在原归集的费用基础上加上排列在前的分配转入数。

  顺序分配法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的下线呈梯形,因而这种分配法也称为梯形分配法。

这种分配方法,只适宜在各辅助生产车间、部门之间相互受益程度有明显差异的企业中采用。

  3.交互分配法

  特点:

分两步分配,先在辅助生产车间内进行交互分配,再将调整后的辅助生产费用在辅助生产车间以外单位分配。

  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分两个步骤进行:

首先对内进行交互分配,进行交互分配;然后对外进行分配,也就是在辅助生产车间、部门以外的各受益产品、车间、部门之间,按其接受的劳务数量和对外分配率进行分配。

  优点:

提高了分配结果的正确性。

  适用企业:

各辅助生产车间较多,相互提供劳务量较大的企业。

分配核算过程如下图:

  

  [例题3-16]仍采用例题3-14资料。

  要求:

采用交互分配法计算各受益部门应承担的辅助生产费用;并编制相关的会计分录。

  

[答疑编号111030301]

  计算各受益单位应承担的辅助生产费用:

  供电车间交互分配率=17400÷29000=0.6

  供水车间负担的电费=4000×0.6=2400(元)

  供水车间交互分配率=8500÷12500=0.68

  供电车间负担的水费=2500×0.68=1700(元)

  供电车间交互分配后的费用额=17400+1700-2400=16700(元)

  供水车间交互分配后的费用额=8500+2400-1700=9200(元)

  对外分配的计算:

  供电车间对外分配率=16700÷(29000-4000)=0.668

  供水车间对外分配率=9200÷(12500-2500)=0.92

  基本生产车间负担的电费=20000×0.668=13360(元)

  行政管理部门负担的电费=5000×0.668=3340(元)

  基本生产车间负担的水费=9000×0.92=8280(元)

  行政管理部门负担的水费=1000×0.92=920(元)

  对内交互分配:

  借:

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       2400

          ——供电车间       1700

    贷:

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2400

            ——供水车间        1700

  对外分配:

  借:

制造费用              21640

    管理费用              4260

    贷:

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        9200

            ——供电车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