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的基本规律训练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381398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1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遗传的基本规律训练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遗传的基本规律训练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遗传的基本规律训练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遗传的基本规律训练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遗传的基本规律训练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遗传的基本规律训练及答案.docx

《遗传的基本规律训练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传的基本规律训练及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遗传的基本规律训练及答案.docx

遗传的基本规律训练及答案

遗传的基本规律训练

一、选择题:

1、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发现与使用的研究方法配对正确的是(  )

①1866年孟德尔根据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

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A、①假说-演绎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

B、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类比推理

C、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假说-演绎法

D、①类比推理、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

2、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性状分离

B、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C、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D、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3、人类遗传性斑秃是常染色体上某显性基因控制的一种遗传病。

在男性中只要含有该显性基因就会发展成斑秃,但在女性中只有该显性基因纯合时才会发展成斑秃,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群中男性斑秃的发病率高于女性

B、若双亲都正常,则后代中可能出现斑秃

C、若双亲都是斑秃,则其子女一定都是斑秃

D、若母亲是斑秃,父亲正常,则其后代中儿子是斑秃,女儿正常

4、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F2出现四种性状类型,数量比为9∶3∶3∶1。

产生上述结果的必要条件不包括(  )

A、F1雌雄配子各有四种,数量比均为1∶1∶1∶1

B、F1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C、F1雌雄配子的数量比为1∶1

D、F2的个体数量足够多

5、豌豆种子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

用纯种黄色皱粒豌豆与纯种绿色圆粒杂交,得F1,F1自交得F2。

现从F2中选取了一粒黄色圆粒种子,种植后长成植株甲,欲测定甲的基因型,可以用该植株与多株绿色皱粒豌豆(植株乙)杂交,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杂交实验中最好选用乙作为父本,甲作为母本

B、若杂交后代中出现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则甲的基因型为YyRR

C、若杂交后代中只出现黄色圆粒豌豆,则甲的基因型为YYRR

D、若杂交后代中只出现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则甲的基因型为YYRr

6、假设某生物的某性状由一对基因或两对基因控制(如果由一对基因控制,基因用A和a表示;如果由两对基因控制,则另一对基因用B和b表示;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不考虑伴性遗传,两亲本杂交得F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果F1的表现型比例为3∶1,则两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

B、如果F1的表现型比例为1∶1∶1∶1,则两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

C、如果F1的表现型比例为1∶1,则两亲本的基因型为Aa、aa

D、如果F1的表现型比例为9∶3∶3∶1,则两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Bb

7、下列有关伴性遗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代代男性患病一定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

B、若为显性遗传病,父亲和女儿都患病,则一定为伴X遗传病

C、若为显性遗传病,父亲患病,而女儿不患病,则一定为常染色体遗传病

D、若为伴性遗传病,男性的发病率一定高于女性

8、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的大多数疾病与基因有关,也与生活方式和环境有关

B、先天性心脏病都是遗传病

C、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个致病基因引起的遗传病

D、人类基因组测序是测定人的一个染色体组中DNA的序列,即23条染色体上DNA的碱基序列

9、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

D、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

10、为调查可变性红斑角化症遗传方式并绘制遗传系谱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统计

B、先调查基因型频率,再确定遗传方式

C、通常建立系谱图必需的信息不包括遗传病是显性还是隐性

D、先调查该基因的频率,再计算出发病率

11、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建立了DNA分子的结构模型,两位科学家于196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关于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

A、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核苷酸链组成

B、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

C、碱基对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D、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

12、如右图为tRNA的结构示意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b处两条链中间的化学键表示氢键

B、tRNA携带氨基酸的部位在a处

C、tRNA是由三个核糖核苷酸连接成的单链分子

D、c处的反密码子可与mRNA上的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

13、关于细胞中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肌肉细胞中编码RNA聚合酶的基因不表达

B、一个tRNA上的反密码子只能与mRNA上的一种密码子配对

C、线粒体、叶绿体中可发生DNA复制,但不进行基因的表达

D、一条mRNA上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生成多种肽链

14、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结构变异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

B、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A基因既可突变成a基因,也可突变成B基因

C、基因重组是定向的,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15、下列关于几种育种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多倍体育种中,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B、单倍体育种中,常先对F1的花粉进行筛选再进行花药离体培养

C、诱变育种中,获得的突变体多数表现出优良性状

D、杂交育种中,用于大田生产的优良品种都是纯合子

16、栽培稻是由野生稻进化而来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野生稻与栽培稻的基因库不同,说明二者存在生殖隔离

B、定向的人工选择决定了栽培稻的进化方向

C、野生稻用于杂交育种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

D、栽培稻的进化过程必然发生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17、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原理是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

B、解离后的洋葱根尖应漂洗后再进行染色

C、龙胆紫溶液可以使细胞中的染色体着色

D、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18、控制棉花纤维长度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C/c对长度的作用相等,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

已知基因型为aabbcc的棉纤维长度为6厘米,每个显性基因增加纤维长度2厘米。

棉花植株甲(AABbcc)与乙(aaBbCc)杂交,则F1的棉纤维长度范围是(  )

A、6~14厘米B、6~16厘米

C、8~14厘米D、8~16厘米

19、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

B、F1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

C、F1和F2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体

D、F2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1/4

20、下图所示杂合体的测交后代,不考虑交叉互换,会出现1∶1∶1∶1性状比的是(  )

21、已知番茄的红果与黄果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现让某一品系的红果番茄自交,F1有红果番茄,也有黄果番茄。

如果对F1中的红果番茄做如下两种处理,一是让其自交,二是让其随机交配,以上两种情况所得的F2中红果番茄与黄果番茄之比分别是(  )

A、5∶3和3∶1B、5∶1和8∶1

C、3∶1和15∶1D、5∶1和15∶1

22、黄瓜是雌雄同株单性花植物,果皮的绿色和黄色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具有完全显隐性关系的相对性状。

从种群中选定两个个体进行相关实验,根据子代的表现型一定能判断显隐性关系的是(  )

A、绿色果皮植株自交和黄色果皮植株自交

B、绿色果皮植株和黄色果皮植株正、反交

C、绿色果皮植株自交和黄色果皮植株与绿色杂交

D、黄色果皮植株自交或绿色果皮植株自交

23、下列有关遗传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揭示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实质

B、男性中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7%,某色觉正常的夫妇生育患该病子女的概率是7/214

C、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测交后代出现四种基因型,且比例一定为1∶1∶1∶1

D、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不一定与性别有关,而性别一定由性染色体决定

24、甘蓝型油菜花色性状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花色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表现型

白花

乳白花

黄花

金黄花

基因型

AA____

Aa____

aaB___、aa__D_

aabbdd

A、白花(AABBDD)×黄花(aaBBDD),F1测交后代为白花∶黄花=1∶l

B、黄花(aaBBDD)×金黄花,F1自交,F2中黄花基因型有6种

C、甘蓝型油菜花色有观赏价值,欲同时获得四种花色表现型的子一代,可选择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自交

D、如果控制花色的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能得到与上述实验相同的结果

25、南瓜的果实颜色有白色和黄色、果实形状有盘状和球状(果实颜色基因为A、a,果实形状基因为B、b)。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现用某种白色盘状南瓜(AABB)、黄色球状南瓜(aabb)作为亲本杂交得F1,F1测交结果如表所示。

下列有关推测不合理的是(  )

测交类型

测交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数量

父本

母本

白色盘状

白色球状

黄色盘状

黄色球状

F1

黄色球状

76

149

150

151

黄色球状

F1

99

100

101

99

A、F1产生的AB花粉中可能有50%不育

B、对F1产生的花粉离体培养,所得纯合子植株的概率为0

C、F1自交得F2,F2表现型有4种,但比例不是9∶3∶3∶1

D、正反交结果不同,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6、已知果蝇长翅和短翅、红眼和棕眼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

某同学让一只雌性长翅红眼果蝇与一只雄性长翅棕眼果蝇杂交,发现子一代中表现型及其分离比为长翅红眼∶长翅棕眼∶短翅红眼∶短翅棕眼=3∶3∶1∶1。

由上述材料可知(  )

A、长翅为显性性状,但不能确定控制长翅的基因的位置

B、长翅为显性性状,控制长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C、红眼为隐性性状,控制红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红眼性状的显隐性未知,控制红眼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7、某植物果穗的长短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种群中短果穗、长果穗植株各占一半。

从该种群中随机取出数量足够多的短果穗、长果穗植株分别进行自交,发现50%长果穗植株的子代中出现短果穗植株,而短果穗植株的子代中未出现长果穗植株。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短果穗由显性基因A控制,长果穗由隐性基因a控制

B、长果穗植株自交后代中出现短果穗植株,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C、该种群中,控制短果穗的基因频率为62.5%

D、该种群随机传粉一代,传粉前后A的基因频率与AA的基因型频率均不发生变化

28、用纯种黄色饱满玉米和白色皱缩玉米杂交,F1全部表现为黄色饱满。

F1自交后,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黄色饱满73%,黄色皱缩2%,白色饱满2%,白色皱缩23%。

对上述两对性状遗传分析正确的是(  )

A、F1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B、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

C、两对性状中有一对的遗传不符合基因分离定律

D、若F1测交,则后代有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不等

29、图中显示的是某种鸟类羽毛的毛色(B、b)遗传图解,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A、该种鸟类的毛色遗传属于伴性遗传

B、芦花性状为显性性状,基因B对b完全显性

C、非芦花雄鸟和芦花雌鸟的子代雌鸟均为非芦花

D、芦花雄鸟与非芦花雌鸟的子代雄鸟均为非芦花

30、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

果蝇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致死。

一对都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红眼果蝇杂交(亲本雌果蝇为杂合子),F1中(  )

A、白眼雄果蝇占1/2

B、红眼雌果蝇占1/4

C、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果蝇占1/4

D、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1/4

31、如图为雄性果蝇性染色体结构简图。

要判断果蝇某伴性遗传基因位于片段I上还是片段Ⅱ-1上,现用一只表现型是隐性的雌果蝇与一只表现型是显性的雄果蝇杂交,不考虑突变,若后代为①雌性均为显性,雄性均为隐性;②雌性均为隐性,雄性均为显性,可推断①、②两种情况下该基因分别位于(  )

A、I片段;I片段B、Ⅱ-1片段;I片段

C、Ⅱ-1片段;Ⅱ-1片段D、Ⅱ-l片段或I片段;I片段

32、如图所示是一种遗传性代谢缺陷病,由编码α-半乳糖苷酶A的基因突变所致。

通过基因测序已知该家系中表现正常的男性不携带致病基因。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该病可通过测定α-半乳糖苷酶A的活性进行初步诊断

B、该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Ⅲ-2一定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

D、可利用基因测序技术进行产前诊断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此病

33、人类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

以下关于遗传病病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红绿色盲、白化病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都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

B、苯丙酮尿症患者是由于体细胞缺少一种酶,不能产生苯丙氨酸而引起的遗传病

C、21三体综合征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增加引起的遗传病

D、猫叫综合征是由于人的缺失第5号染色体引起的遗传病

34、下图为某种罕见的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这种病症的遗传方式最可能是(  )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35、家蚕中D、d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d是隐性纯合致死基因(导致相应基因型的受精卵不能发育,但Zd的配子有活性)。

现选择一只雌蚕与雄蚕杂交,后代雄∶雌=2∶1,则亲本的基因型是(  )

A、ZDW和ZDZDB、ZDW和ZDZd

C、ZDW和ZdZdD、ZdW和ZDZd

36、如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根据图中虚线框内的信息即可判断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该病可能是红绿色盲,在自然人群中男女患病概率不相等

C、I-1的该致病基因传给Ⅳ-16的概率为1/3

D、Ⅳ-15与患该病的男性结婚,所生子女患该病的概率为1/3

37、克氏综合征是一种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疾病,现有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克氏综合征并伴有红绿色盲的男孩,该男孩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Y,则上述变异现象发生在亲本的(  )

A、次级卵母细胞中B、次级精母细胞中

C、初级卵母细胞中D、初级精母细胞中

38、甲组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未标记的细菌,乙组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15N、32P、35S标记的细菌。

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标记元素为(  )

A、甲组在DNA中找到15N和32P,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B、甲组在DNA中找到15N,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C、乙组在DNA中找到15N和32P,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D、乙组在DNA中找到32P,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39、为证明蛋白质和DNA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T2噬菌体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

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A、C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

下列关于本实验及病毒、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锥形瓶内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T2噬菌体的,其中的营养成分中要加入32P标记的无机盐

B、T2噬菌体增殖所需的原料、酶等由大肠杆菌提供,模板由自身提供

C、噬菌体的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而大肠杆菌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D、若本组实验B(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则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40、真核细胞中DNA复制如下图所示,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多起点双向复制能保证DNA复制在短时间内完成

B、每个子代DNA都有一条核苷酸链来自亲代

C、复制过程中氢键的破坏和形成都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

D、DNA分子的准确复制依赖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1、如图中的a为核糖体,由r-蛋白和rRNA组成。

研究发现,过量的r-蛋白可与b结合,使r-蛋白的合成减少。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

是(  )

A、过程①为翻译,形成的r-蛋白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B、过程②为转录,形成的rRNA不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C、核糖体的大、小亚基在细胞质中形成,参与翻译过程

D、r-蛋白通过与b结合调节自身合成的过程为负反馈

42、下列关于真核生物基因转录和翻译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

①两个过程都以核酸作为模板②两个过程的完成场所相同③两个过程的完成都需要运载工具④两个过程的产物都以碳链为骨架⑤两个过程均遵守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

43、如图表示野生型链孢霉几个基因的表达过程,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

A、核膜的存在使图中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在不同的区域进行

B、遗传信息的复制和表达都是以基因为单位进行的

C、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基因

D、从图中可知,生物性状与基因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44、某植物根尖细胞中,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两个DNA分子中部分基因的分布状况如右图所示,字母代表基因,数字代表无遗传效应的碱基序列。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中碱基对缺失,属于基因突变

B、C中碱基对若发生变化,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到

C、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DNA碱基序列的改变

D、该细胞减数分裂时,基因A与a的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45、某动物一对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及其位置如下图所示,该动物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若干精细胞中,出现了以下6种异常精子。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编  号 1 2 3 4 5 6

异常精子 ABCDAbDABCdaBCCDAbDCabcD

A、1和6属于同一变异类型,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2、4、5同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一定发生了染色体片段断裂

C、3发生的变异一般不改变碱基序列,是变异的根本来源

D、以上6种异常精子的形成都与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有关

46、下图是科研小组以野生的草莓种子(aa)为材料培育抗虫(基因B)草莓无子新品种的过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②过程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B、③⑦过程可使用秋水仙素

C、个体AAA的两个亲本是同一物种D、⑥过程得到的个体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47、如图为果蝇体内某个细胞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染色体1、5、3、7、8可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B、图中标注的三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C、含有基因B、D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D、若该细胞分裂后产生了一个ABdXX的配子,则一定是减数

第一次分裂异常

48、1万年前,科罗拉多大峡谷中的松鼠(原种群中黑毛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50%)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明显的分化。

研究人员指出,经过长期演化可能形成两个物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种的形成必须通过a最终达到c

B、①②③④⑤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b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D、若环境变化后,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20%,则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为5/11

49、北美洲某种臭虫以当地无患子科植物的气球状蔓生果为食,臭虫需要用锋利的喙刺穿果实,据统计喙长如图1所示;1920年,有人从亚洲引进平底金苏雨树,其果实的果皮比较薄,据统计到1980年以它为食的臭虫的喙长如图2所示。

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平底金苏雨树与臭虫间发生了共同进化

B、平底金苏雨树与当地植物存在竞争关系

C、臭虫体内控制喙长度的基因发生突变可能早于引进平底金苏雨树时

D、生活在无患子科植物和平底金苏雨树上的臭虫间形成了生殖隔离

50、下表是某种生物迁入新环境后,种群中A和a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  )

年份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基因A的频率

0.99

0.81

0.64

0.49

0.36

0.25

0.16

0.10

基因a的频率

0.01

0.19

0.36

0.51

0.64

0.75

0.84

0.90

A、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B、1970年,该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8%

C、基因a决定的性状是适应该环境的

D、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选择实现的

二、非选择题

51、已知某高等植物具有叶缘(深裂、浅裂)和叶形(心形、条形)两对相对性状,其中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另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3对基因独立遗传。

取一株深裂心形叶植株与一株浅裂条形叶植株进行杂交,F1为深裂心形叶与浅裂心形叶植株。

让F1中深裂心形叶植株自交,所得F2共有960株,其中深裂心形叶360株,深裂条形叶280株,浅裂心形叶180株,浅裂条形叶140株。

回答下列问题:

(1)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是    ,依据是               

                                  。

在叶缘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    。

(2)F2中深裂与浅裂的性状分离比不为3∶1,且已测知F2中深裂植株全为杂合子,对此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                      。

(3)让F1中浅裂心形叶植株自交,所得后代的基因型有    种。

(4)若对F1深裂心形叶植株进行测交,其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

52、囊性纤维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

多数患者的发病机制是运载氯离子的跨膜蛋白(CFTR蛋白)的基因发生了变化,模板链上缺失AAA或AAG三个碱基,从而使该跨膜蛋白第508位缺少苯丙氨酸,导致该跨膜蛋白转运氯离子的功能异常,出现频发的呼吸道感染、呼吸困难等囊性纤维病症。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囊性纤维病这种变异来源于        。

上述材料说明该变异具有   

   的特点。

(2)囊性纤维病基因是通过                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3)图甲、图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