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下期豫南九校高二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381075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下期豫南九校高二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度下期豫南九校高二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度下期豫南九校高二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度下期豫南九校高二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度下期豫南九校高二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下期豫南九校高二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

《学年度下期豫南九校高二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下期豫南九校高二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度下期豫南九校高二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

学年度下期豫南九校高二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2014—2015学年度下期豫南九校高二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墨家何以成为历史上的失踪者

陈玉明

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要数儒、墨、道、法四家。

但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它们的命运开始分化:

儒家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法家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与法家相反,道家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

只有墨家,在刹那辉煌之后,无论是作为一种学说,还是作为一种组织,都烟消云散,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作为一个长期而普遍的历史事实,墨家的消亡大概也并非偶然的命运安排。

只是,原因是什么?

墨家与儒、道、法三家有一点差别,那就是它不仅有一套学说,还有自己的组织。

这方面它与晚起的作为宗教的道教和东汉以后传入中国的佛教相类似,胡适先生甚至直接把墨家视为一种宗教,所以我们不妨拿墨家与释道二教来作比较。

就外因看,百家既罢、儒术独尊的历史环境可能是墨家消亡的重要原因,但同样不能居庙堂之高的道教(个别时期除外)却没有像墨家一样消亡,反而在民间发扬光大,并深深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底层民俗文化。

除开外因,墨家消亡大概有其内在的因由:

一个人要想成为墨家的忠实信徒,就必须有强烈的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必须能忍受生活上的艰苦,必须怀有对众人的博爱之心,而不能讲私人感情……墨家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

相比之下,做道教门徒似乎要幸福得多。

道教的修行目标不是来世往生极乐世界,而是今世就要长生不老,成为仙人。

所以,道教,尤其是历史悠久的正一道,并没有太多禁欲方面的规定。

为什么墨家、佛教同样主张禁欲,而两者命运迥异?

这可以从两者的不同之处找到答案:

墨家只是一种世俗学说,而佛教是一种出世的宗教。

作为出世的宗教,佛教能为信徒提供一套灵魂救赎的法门,让他们在禁欲的同时能享受心灵的满足,从而把所有的苦难都视为通往幸福彼岸的舟筏。

正由于有这种“心灵鸡汤”,虔诚的佛门弟子可以忽略形而下的艰苦,去追求形而上的禅悦。

而墨家的理论体系本质上是世俗化的:

兼爱、非攻、尚贤、尚同、非命、非乐、节用、节葬……这些都是纯粹世俗的学说。

墨家思想中唯一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观点是相信鬼神并以此劝善,但这不足以改变整个墨家思想体系的高度世俗化色彩,不足以成为墨家门徒灵魂信仰的基础。

而如果不以坚定的信仰为基础,禁欲的生活、无私的行为就不会有普遍而长久的吸引力。

总而言之,一种学问要想成为广被接受的显学,总得有某种足以吸引信徒的东西,这种东西可以是形而下的物质动机,也可以是形而上的精神慰藉。

而墨家恰好这两方面的东西都无法提供,最后只能“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墨家如要长存,必得把世俗主义与禁欲主义二者舍去其一,以世俗主义搭配功利主义(如同大多数世俗学说),或以禁欲主义搭配神秘主义(如同大多数宗教学说),庶几方可免于沦亡。

除此之外,墨家还有一个不得不消亡的理由:

在大一统的专制君主制下,一个内部有着严明纪律的世俗化组织必然会让朝廷产生极大的戒心。

专制君主对一切世俗组织都必然心怀警惕,“结党营私”之所以是一个很重的罪名,关键不在于“营私”而在于“结党”。

“结党营私”固然不可,“结党营公”就更加显得别有用心。

不过,虽然墨家已成遥远的绝响,但其思想至今依然散发着灿烂的光芒。

倘能返本开新,墨学亦未必不能造福于今。

         (选自《书屋》2011年01期,有删节)

1.下列关于“墨家”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时期,墨家曾经历过刹那辉煌,但最终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B.墨家作为一种学说,已成遥远的绝响。

在现实生活中销声匿迹,影响不再了。

C.墨家思想也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比如相信鬼神,并以此劝善。

D.统治者之所以要对墨家心怀戒心,是因为墨家的“结党营私”。

2.下列说法,不属于墨家最终消亡原因的一项是(   )

A.墨家高度世俗化的理论体系,使得其门徒缺乏灵魂信仰的基础。

B.墨家的每一个人都具有强烈的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能忍受生活上的艰苦。

C.百家既罢,儒术独尊的历史环境,可能使得墨家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D.在专制君主制下,统治者会对一个内部有着严明纪律的世俗化组织心怀戒心。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法家因为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所以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

B.做道教门徒要幸福得多,因为道教不像墨家那样有禁欲方面的规定。

C.佛教也主张禁欲,但远不如墨家那样严酷,佛教徒都在禁欲的同时享受心灵的满足。

D.东汉以后传入中国的佛教和墨家相类似,不仅有一套学说,还有自己的组织。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种师道字彝叔。

少从张载学,以荫补三班奉职。

通判原州,提举秦凤常平两郡。

议役法忤蔡京,迁庄宅使、知德顺军。

又诬其诋毁先烈,罢入党籍,屏废十年。

以武功大夫知怀德军。

夏国画境,其人焦彦坚固欲得故地,师道曰:

“如言故地,当以汉、唐为正,则君家疆土益蹙矣。

”彦坚无以对。

童贯握兵柄而西,翕张威福,见者皆旅拜,师道长揖而已。

召诣阙,徽宗访以西夏边事,对曰:

“先为不可胜,来则应之。

妄动生事,非计也。

”贯议徙内郡弓箭手实边,而指为新边所募。

帝复访之,对曰:

“臣恐勤远之功未立,而近扰先及矣。

”帝善其言,赐袭衣、金带,以为提举秦凤弓箭手。

知渭州,督诸道兵筑席苇城,敌至,坚壁葫芦河。

师道陈于河浒,若将决战者。

阴遣偏将曲充径出横岭,扬言援兵至,敌方骇顾,杨可世潜军军其后,姚平仲以精甲击之,敌大溃,斩首五十级,获橐驼、马牛万计,其酋仅以身免。

卒城而还。

征臧底城,期以旬日必克。

既薄城下,敌守备甚固。

官军小怠,列校有据胡床自休者,立斩之,尸于军门。

令曰:

“今日城不下,视此。

”众股栗,噪而登城,城即溃,时兵至才八日。

帝得捷书喜,进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应道军承宣使。

完颜氏兴兵叛辽,贯谋因之伐燕地。

师道谏曰:

“今日之举,譬如盗入邻家不能救,又乘之而分其室焉,无乃不可乎?

”贯不听。

既次白沟。

辽使来请曰:

“女真之叛本朝亦南朝之所甚恶也今贪一时之利弃百年之好结豺狼之邻基他日之祸其为良计乎?

”贯不能对,师道复谏宜许之,又不听,密劾其助贼,责为右卫将军致仕,而用刘延庆代之。

延庆败绩于卢沟,帝思其言,起为宪州刺史、知环州。

金人南下,御史中丞许翰见帝,以为宜授师道兵柄。

上曰:

“种师道老矣,难用。

”翰见师道于殿门外,师道不语。

曰:

“国家有急,公勿以书生之故不肯谈。

”师道始言:

“我众彼寡,但分兵结营,控守要地,使彼粮道不通,坐以持久,可破也。

”翰叹其言,复上奏谓师道智虑未衰,尚可用。

于是加检校少师,进太尉,换节镇洮军,为河北、河东宣抚使,屯滑州,实无兵自随。

金师退,师道请屯兵沧、卫、孟、滑,备金兵再至。

朝论以大敌甫退,不宜劳师以示弱,格不用。

既而种师中战死,姚古败,朝廷震悚,召师道还。

太原陷,又使巡边。

次河阳,揣敌必大举,急疏请幸长安以避其锋。

大臣以为怯,复召还。

既至,病不能见。

十月,卒,年七十六。

帝临奠,哭之恸,赠开府仪同三司。

(《宋史》)

4.下列各句加点字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其人焦彦坚固欲得故地坚决

B.无乃不可乎竟然

C.国家有急危难之事

D.朝论以大敌甫退刚、才

5.下项对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女真之叛本朝/亦南朝之所甚恶也/今贪一时之利/弃百年之好/结豺狼之邻/基他日之祸/其为良计乎?

B.女真之叛本朝亦南朝之所甚恶也/今贪一时之利弃百年之好/结豺狼之邻基/他日之祸其为良计乎?

C.女真之叛本朝/亦南朝之所甚恶也/今贪一时之利/弃百年之好/结豺狼之邻基/他日之祸/其为良计乎?

D.女真之叛本朝亦南朝之所甚恶也/今贪一时之利弃百年之好/结豺狼之邻/基他日之祸其为/良计乎?

6.下列各项对文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种师道颇有领军才干,但是年轻之时,被列入朋党名册,弃置十年,并非因其诋毁先烈,而是因议论朝政违背了蔡京的心意。

B.童贯抽调内郡的弓箭手到边境来扩充军力,皇帝向种师道咨询此事,种师道认为这种做法可能会给边境郡县带来滋扰。

C.种师道提议占据要道,截断金兵的粮道,以逸待劳击败金兵。

许瀚把师道的意见上报,认为其人可用,可是朝廷并未授予种师道兵权。

D.金兵退却后,种师道提议在要地屯兵,当即被朝廷采纳,不久后,种师中和姚古两路大军战败,朝廷惊动,才又启用种师道。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征臧底城,期以旬日必克。

既薄城下,敌守备甚固。

②次河阳,揣敌必大举,急疏请幸长安以避其锋。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之二)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注: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唐诗人元结后裔。

高祖元谊,北宋宣和年间官忻州神武军使,定居秀容。

8.第二句诗中“深藏”一词很形象,请作简要的赏析。

(5分)

9.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给人怎样的哲理启示?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赤壁赋》中以“盖”字开头,从绝对运动的角度辩证看待世界的两句是:

,。

(2)《阿房宫赋》中,对六国和秦灭亡的教训进行总结后,对当时统治者提出警告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食之不能尽其才,_________,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韩愈《马说》)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梅汝璈:

孤寂的大法袍

有天晚上,北京顶银胡同停电。

梅汝璈枯坐在家中吱吱作响的藤椅上。

黑暗中他轻轻地哼起了清华学校早年的校歌:

“西山苍苍,东海茫茫。

吾校庄严,岿立中央。

东西文化,荟萃一堂……”这一幕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初。

今天,梅汝璈的儿子梅小璈回忆自己的父亲时,一下就想到了这一幕。

他对记者谈起父亲的晚年时,有些唏嘘。

他用了这样一个形容词:

“孤寂”。

梅小璈说,虽然上世纪60年代初,父亲尚不足花甲之年,可他心知肚明,属于他的那个“东西文化,荟萃一堂”的时代已经逝去了。

新中国在学科建制上完全照搬“老大哥”苏联,全国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所大学保留了法律系,且讲授的内容都是苏联的社会主义法学。

这让毕业于清华学校、留学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在芝加哥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的梅汝璈常常感到无所适从。

他努力按照党对“旧知识分子”改造的要求,虔诚地学习俄语,试图不被形势甩下。

据梅小璈说,现在他家还能找到父亲当年抄写俄文单词的小本。

在苏联法学教材上,还有父亲留下的铅笔批注。

作为一个留美法学博士,梅汝璈曾执著坚持的那些法学信念渐渐失去了依托——三权分立,司法独立……这是法哲学奠基人孟德斯鸠奠定的理论、又在杰斐逊等人的实践中加以完善的。

显然,这一切已不合时宜。

“文革”中,梅汝璈在一份“检查”里写道:

“我实际上只是一本破烂过时的小字典而已。

“其实,他个人的小环境还是不错的,起码在物质上。

如果以季羡林的《牛棚杂忆》为参照系,他并没有受太大的罪。

”梅小璈在解释父亲晚年的孤寂心境时如是说,“但他的学科没有了,他的学术没有了。

在那个年代,“梅汝璈”三字变成一个空洞的符号。

充盈其间的,不是这个人的赤子情怀和渊博学识,而是一个随“形势”沉浮的抽象指称。

有研究者曾这样评价这位外交部前顾问:

“梅汝璈名字出现的频率和受关注的程度,基本上是中日关系的晴雨表。

”在上世纪整个50年代和60年代初,一旦中日关系出现“问题”了,他就会被邀请出面撰写文章;而中日关系“良好”时,他的名字则不愿被各方的人们所提及。

但梅汝璈注定名垂青史。

这位晚年“孤寂”的大法官,曾书写过现代中国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1946年3月19日,受命担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的梅汝璈博士离开上海,远赴东京。

当日,《中央日报》等中国最权威的媒体,同时在显著版面刊出标题:

“清算血债: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官梅汝璈今飞东京”。

东京帝国饭店,盟军最高统帅部中国联络官为梅法官举办接风宴会。

宴会上,时任国民政府教育次长兼国立中央大学校长的顾毓琇,将一柄装饰华贵的宝剑赠予梅汝璈。

梅汝璈深深鞠躬,双手过顶接剑。

他说:

‘红粉送佳人,宝剑赠壮士’。

可惜我非壮士,受之有愧。

”顾毓琇说:

“你代表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和千百万死难同胞,到这侵略国的首都来惩罚元凶祸首。

天下之壮烈事,以此为最。

君不为壮士谁为壮士!

”听罢,梅汝璈拔剑出鞘,动情地表示:

“戏文中常有‘尚方宝剑,先斩后奏’。

如今系法治时代,必须先审后斩。

否则,我真要先斩他几个,方雪我心头之恨。

……对这些战犯必予严惩,非如此,不能稍慰千百万冤死的同胞。

我既受国人之托,定将勉力依法行事,断不使战争元凶逃脱法网!

这位“壮士”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在这场历时达两年半之久、人类司法史上所罕见的大规模审判中,受审的28名日本甲级战犯,除两名病死狱中,1名因精神病终止审判外,东条英机、广田弘毅、松井石根、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武藤章、木村兵太郎等7人被判处绞刑,梅津美治郎等16人被判处无期徒刑,判处有期徒刑者2人。

今天,由梅汝璈亲属捐赠的东京审判判决书底稿和梅汝璈当时身穿的法袍,已被收藏于国家博物馆。

这位慷慨激昂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大法官,曾经的一席话至今在我们耳边徘徊不去:

“我不是复仇主义者。

我无意于把日本帝国主义者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账上。

但是,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

相关联接:

①东京审判中,一些法官们不赞成处以死刑,甚至有人主张以国家犯罪不应追究个人责任等原因无罪释放25名战犯。

梅汝璈根据审判过程中两年来收集的日军暴行,主张对南京大屠杀主犯松井石根必须处以死刑,并全力争取将几个侵华首恶判决死刑。

最后,表决结果以6票对5票的微弱优势,终于将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等七名罪恶累累的首犯送上了绞刑架!

②在文革期间,由于极左意识形态操纵,高中历史课本都不记入南京屠杀。

当时梅汝璈写的《关于谷寿夫、松井石根和南京大屠杀事件》遭到了莫须有的指责,被扣上煽动“民族仇恨”、“鼓吹战争报复”,还有人甚至从截然相反的方面指责文章夸耀侵略者的勇猛,为军国主义张目,迹近“汉奸”、“卖国贼”。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面对新中国“苏联式”的学科建制和国内为数不多的大学保留法律系、且只讲授苏联社会主义法学的现实,梅汝璈无能为力,无可奈何,深深地失望。

B.三权分立、司法独立等法学观念是以孟德斯鸠理论为基础、由杰斐逊等人在实践中完善的。

曾在美国留学的梅汝璈曾执着坚持这些法学信念。

C.以季羡林等人的遭遇为参考,梅汝璈没有遭遇身体上的痛苦和物质生活的匮乏,但是学科没有了,学术没有了,这使他遭受了精神的孤寂。

D.梅汝璈对日本侵华这段历史的态度,至今对我们仍有启发。

但是在一些历史时期,梅汝璈的观点和作品被误解和曲解。

E.在长达两年半、人类司法史上规模罕见的东京审判中,梅汝璈孤军奋战,对28名日本甲级战犯,分别处以相应的惩罚。

(2)文章首段介绍梅小璈对父亲的回忆和评价的作用是什么?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3)作为一位法官,梅汝璈在东京审判中表现出哪些可贵的精神?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6分)

(4)本文的题目“孤寂的大法袍”有怎样的含义?

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8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面对棘手的问题,是派富有工作经验但魄力略显不足的老王去调解呢,还是让敢于担当但经验不足的小张去处理,张部长一时有些__________。

②面对失控的中国楼市,如果我们__________,不能及时通过有力的政策调控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理性回归,消除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那将是很危险的。

③当改革进入到必须触及一些既得利益集团的阶段时,什么困难都可能遇到,这时候需要的是勇往直前、敢打敢拼的精神,决不能__________,犹豫彷徨。

A.瞻前顾后举棋不定优柔寡断

B.瞻前顾后优柔寡断举棋不定

C.举棋不定瞻前顾后优柔寡断

D.优柔寡断举棋不定瞻前顾后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2015年CCTV贺岁杯——中韩女子九球赛日前落下帷幕,冠军付小芳在接受采访时谦虚地说,这次比赛能够获胜一定要感谢对方的承让。

B.27日晚,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就尹相杰吸毒案发布评论,文章称许多艺人甘愿自毁前程的原因归根究底就是有钱有名太任性所致。

C.许多网民担心类似“狗头金”的事件重演,他们不仅希望能对现行的法律进行修改,甚至从现行法律上进行质疑。

D.本轮巡视组首次实行“一托二”的形式,这将有利于尽快实现今年内完成对中央管理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巡视全覆盖的目标。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其实,孔子对于读书有自己的看法。

 。

 。

 。

 。

 , ,类似于“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样的话,《论语》中至少重复了四次。

 ①他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他还主张读书是为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文人

 ③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

 ④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态度

 ⑤他曾说: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⑥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

A.④①⑥②⑤③  B.⑥③⑤②④①

C.④①②⑤⑥③D.⑥③⑤④②①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在各种气象灾害中,台风、洪水等因瞬间破坏力巨大而更受关注,相比之下,干旱则因成灾缓慢常常受到忽视。

其实,由于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①。

旱灾主要由气象因素造成,②:

比如温室气体排放、植被破坏、水源过度开发等都会增加旱灾发生的频度和灾害程度。

目前,人工影响天气效果有限,气候稳定几乎完全依赖地球环境在可调节范围内的自我修复,一旦这种修复能力被破坏,或将造成雪崩式的环境突变,③。

                                          

                                          

16、下面的文字是从哪五方面说明“4G”优越性的?

请简要概括(每点不超过6个字,5分)

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以及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的技术产品。

4G系统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比拨号上网快200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

而在用户最为关注的价格方面,4G竟然与固定宽带网络价格相当,而且计费方式更加灵活机动,用户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确定所需的服务。

此外,4G可以在没有DSL和有线电视调制解调器覆盖的地方部署,然后

再扩展到整个地区。

很明显,4G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在印度的很多寺庙里,举行祷告时要在门外拴一只猫。

这个习俗源于四百年前,一位德高望重的导师和弟子们一起参加礼拜的时候,灵修院里的猫就会碍事。

于是每逢灵修院举行祷告的时候,导师就命人把猫给拴起来。

导师去世后,每逢礼拜,人们继续把猫拴起来。

这只猫死了,灵修院又找来一只猫,以确保礼拜时,他们忠实地执行导师的命令。

几个世纪过去了,博学的弟子们写下了这样的学术论文,内容是有关在礼拜时,把猫拴起来——这一宗教仪式的重要性。

当然也有人认为拴猫的仪式毫无意义,但他们提出异议时,都无一例外地被赶出了寺庙。

有人甚至受到严苛的惩罚。

所以,直到今,尽管很多人意识到这一仪式是荒谬的,但仍旧忠实地不折不扣地执行着。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下期第一次段考语文参考答案

1.C(C项相关信息在原文第八段,“墨家思想中唯一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观点是相信鬼神并以此劝善”。

A项在第一、二段。

B项在原文最后一段,“但其思想至今依然散发着灿烂的光芒”。

D项在倒数第二段,文中并未说墨家是“结党营私”。

2.B(B项在第五段,墨家消亡的原因是对信徒的要求很高。

A项在第八段。

C项在第四段,揭示的是消亡的外因。

D项在倒数第二段,“除此之外,墨家还有一个不得不消亡的理由”。

3.D(D项相关信息在第三段。

A项强加因果。

C项“但远不如墨家那样严酷”属无中生有。

B项是在第六段“并没有太多禁欲方面的规定”。

4.B(是“恐怕”的意思)

5.A

6.D(原文应该是“金兵退却后,种师道提议在要地屯兵,但是被朝廷驳回”)

7.①攻打臧底城,约定十天必定攻克。

不久逼近城下,敌人防守很牢固。

(“征”“期”“既”“薄”各一分,句意1分)

②驻扎河阳,估计敌人必定大举进攻,急忙上奏折请求钦宗驾临长安来避金军锋锐。

(“次”“揣”“疏”“幸”各1分,大意1分)

8.“深藏”一方面是客观景物的描写,写出了浓密翠绿的叶子笼盖下的几点海棠蓓蕾若隐若现的情景(2分);另一方面又是主观意愿的体现,赋予它人的感情(拟人手法)(1分),体现海棠花珍惜春光、不轻易吐艳的意愿。

(2分

9.运用了反衬(对比或衬托)的表现手法,(2分)用桃李的争奇斗艳,反衬海棠的“惜芳轻吐”,(2分)(答“拟人”手法,减半给分)启示人们,太早的炫耀,过于急切的追求,虽然可以在眼前给我们一种陶醉的幻境,但这种美丽是短暂、难以持久的。

(2分)

10.①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鸣之不能通其意

11.

(1)D(3分),B(2分),A(1分),C、E不给分。

(A项“梅汝璈无能为力,无可奈何,深深地失望”表述不准确,原文说到了“虔诚地学习俄语,试图不被形势甩下”。

C项“梅汝璈没有遭遇身体上的痛苦和物质生活的匮乏”表述有误,原文是“他没有受太大的罪”。

E项“孤军奋战”不准确,有一些法官支持梅的做法。

(2)①这段内容表现了梅汝璈对自己年轻岁月的追忆,对自己坚持法理信念的追思。

②通过梅小璈的回忆和评价,引出了梅汝璈所处的处境孤寂。

③儿子的回忆,使传主的事迹更加真实可信。

描写具体鲜活,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3)①强烈的爱国精神。

严惩战犯以慰同胞,不使战争元凶逃脱法网。

②崇尚法理的精神。

主张法治时代,先审后斩;依据收集证据审判;无意于把日本帝国主义者欠下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头上。

③坚持正义的精神。

面对其他法官欲判日本战犯无罪的意见,梅汝璈据理力争,对罪大恶极的甲级战犯给予了相应的审判。

(4)“法袍”是梅汝璈法理信念的象征,“孤寂”表明坚守这种信念的困境。

(2分)①东京审判中,他力排众议,以事实为依据,依法理为准绳,使战犯得到应有的判决。

(2分)②新中国的学科建制使梅汝璈的学科没有了,学术没有了,梅汝璈的法理信念只能成为一种追忆。

(2分)③在法理信念失落的“孤寂”中,梅汝璈没有放弃对这种信念的向往,才会更加孤寂。

(2分)(意思对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