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教案.doc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380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法制史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中国法制史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中国法制史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中国法制史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中国法制史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法制史教案.doc

《中国法制史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法制史教案.doc(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法制史教案.doc

武昌理工学院开发内化教学模式

教案

课程名称:

中国法制史

总素质学分:

2

总学时:

36(理论学时:

36;实践学时:

0)

课程类别:

√□专业素质教育□非专业素质教育□特殊素质教育

□必修√□选修□核心素质教育√□非核心素质教育

任课教师:

席静

所属单位:

文法与外语学院

职称:

讲师

授课专业:

法学

授课班级:

法学1401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第一周第一次课

章/节题目

第一章夏商周

第一节中国法制文明的起源

第二节夏商法制概况

第三节西周的立法

学时

2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中国法制文明的起源途径,了解夏商的立法概况,掌握西周的法制特点。

教学方法

结合我国历史发展的特点,同时与西方国家的法制起源相对比进行介绍。

教学内容及进程(2学时、90分钟,按照开发内化教学模式要求完成)

一、课堂检验(包括提问、讨论、随堂测验等)

备注栏:

时间安排、教学方法、举例、案例、新增内容填写等

第一次课无课堂检验

主要通过导入的方式先介绍本门课程的体系和特点,进行本学期教学任务的安排,并对学生提出学习要求,同时指明参考文献和参考网站的信息

二、精讲内容(包括①要点、重点、难点;②互动设计;③板书设计)

①教学要点:

第一章夏商周

第一节中国法制文明的起源

第二节夏商法制概况

第三节西周的立法

一、“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法制思想

二、法律形式与礼刑关系

三、西周的行政立法

四、西周的民事立法

五、西周的刑事立法

六、西周的司法体制

教学重点:

1、西周的法律思想

2、西周的民事立法和刑事立法

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礼刑关系”?

2、理解“礼”对中国法制的影响。

②互动设计

让学生结合法理学的知识回顾法的概念,进而理解“礼”为什么是法。

③板书设计;

板书分左右两列:

左边:

书写教学内容的标题右边:

书写历史脉络

一、*******

(一)******

1、*******

三、答疑安排

利用第一节课间的十分钟,和第二节课的最后3分钟进行本次课的答疑。

四、布置三习题(预习题、练习题、复习题)和阅读书目的章节内容。

预习题:

1、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动?

2、何为“五听”?

复习题:

1、夏商法制思想的特点是什么?

2、西周的婚姻立法有什么特点?

练习题:

1、西周的“明德慎罚”应该如何理解?

2、如何理解“礼刑关系”?

阅读:

书本中关于春秋战国的法制变革内容。

五、教学反思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第二周第一次课

章/节题目

第一章夏商周

第四节春秋战国的法制变革

第二章秦

第一节法家思想的影响与秦的立法活动

学时

2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全面掌握春秋战国时期各家法律思想的争论及其对法制变革的影响。

教学方法

结合具体史料进行分析。

教学内容及进程(2学时、90分钟,按照开发内化教学模式要求完成)

一、课堂检验(包括提问、讨论、随堂测验等)

对上节课的思考题进行提问,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解释。

预习题:

1、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动?

2、何为“五听”?

复习题:

1、夏商法制思想的特点是什么?

2、西周的婚姻立法有什么特点?

练习题:

1、西周的“明德慎罚”应该如何理解?

2、如何理解“礼刑关系”?

备注栏:

时间安排、教学方法、举例、案例、新增内容填写等

二、精讲内容(包括①要点、重点、难点;②互动设计;③板书设计)

①教学要点:

第四节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制变革

一、社会制度的变革

二、各家的法律思想与法制主张

三、春秋

四、战国

第二章秦

第一节法家思想的影响与秦的立法活动

一、法家思想的影响与秦的法制原则

二、商鞅变法与秦律的制定

三、云梦秦简与秦律体例

教学重点:

1、各家法律思想

2、商鞅变法

教学难点:

理解法家思想与秦的法律实践活动之间的关系。

②互动设计

结合史料让学生分析商鞅变法对秦统一六国的影响。

③板书设计

板书分左右两列:

左边:

书写教学内容的标题右边:

书写史料要点

一、*******

(一)******

1、*******

三、答疑安排

利用第一节课间的十分钟,和第二节课的最后3分钟进行本次课的答疑。

四、布置三习题(预习题、练习题、复习题)和阅读书目的章节内容。

预习题:

1、秦朝定罪量刑的原则有哪些?

2、秦朝法制中的创新内容有哪些?

练习题:

1、《法经》的篇目及内容的逻辑关系怎样?

它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如何?

2、试述商鞅在秦国的法制改革。

复习题:

1、举例说明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及其意义。

2.、试述春秋时期的“礼”、“法”之争。

阅读:

书本第二章。

五、教学反思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第三周第一次课

章/节题目

第二章秦

第二节秦律对社会的多方面调整

第三节秦律的性质与世界地位

第四节司法制度的统一与专任刑罚的后果

学时

2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秦的法律形式、诉讼模式等,掌握秦的低法制度,理解秦律的时代特征和影响。

教学方法

结合具体史料进行分析。

教学内容及进程(2学时、90分钟,按照开发内化教学模式要求完成)

一、课堂检验(包括提问、讨论、随堂测验等)

备注栏:

时间安排、教学方法、举例、案例、新增内容填写等

对上节课的思考题进行提问,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解释。

预习题:

1、秦朝定罪量刑的原则有哪些?

2、秦朝法制中的创新内容有哪些?

练习题:

1、《法经》的篇目及内容的逻辑关系怎样?

它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如何?

2、试述商鞅在秦国的法制改革。

复习题:

1、举例说明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及其意义。

2.试述春秋时期的“礼”、“法”之争。

二、精讲内容(包括①要点、重点、难点;②互动设计;③板书设计)

①教学要点:

第二节秦律对社会的多方面调整

一、行政管理法规

二、民事法律规范

三、经济管理法规

四、刑事法律规范

第三节秦律的性质与世界地位

第四节司法制度的统一与专任刑罚的后果

一、司法机关体系

二、诉讼审判

三、监狱制度

教学重点:

1、秦律如何对社会各方面进行调整

2、司法机关体系和诉讼审判

教学难点:

1、理解秦律对后世的影响。

②互动设计

结合史料让学生分析为什么秦能统一六国?

③板书设计

板书分左右两列:

左边:

书写教学内容的标题右边:

书写史料要点

一、*******

(一)******

1、*******

三、答疑安排

利用第一节课间的十分钟,和第二节课的最后3分钟进行本次课的答疑。

四、布置三习题(预习题、练习题、复习题)和阅读书目的章节内容。

预习题:

1、汉朝的法律形式有哪些?

2、汉朝立法指导思想有什么变化?

复习题:

1、秦朝对司法官吏规定了哪些责任制度?

2、何为“公室告”和“非公室告”?

练习题:

1、如何理解秦朝法制与秦灭亡的关系。

阅读:

教材第三章

五、教学反思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第四周第一次课

章/节题目

第三章汉

第一节汉承秦制与汉初立法

第二节法制指导思想的转型及其影响

学时

2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两汉法制革故鼎新发展的走向,并能理解其影响。

教学方法

结合史料和今天中国的立法进行介绍分析。

教学内容及进程(2学时、90分钟,按照开发内化教学模式要求完成)

一、课堂检验(包括提问、讨论、随堂测验等)

备注栏:

时间安排、教学方法、举例、案例、新增内容填写等

对上节课的思考题进行提问,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解释。

预习题:

1、汉朝的法律形式有哪些?

2、汉朝立法指导思想有什么变化?

复习题:

3、秦朝对司法官吏规定了哪些责任制度?

4、何为“公室告”和“非公室告”?

练习题:

1、如何理解秦朝法制与秦灭亡的关系。

二、精讲内容(包括①要点、重点、难点;②互动设计;③板书设计)

①教学要点:

第三章汉

第一节汉承秦制与汉初立法

一、“约法三章”与“汉律六十篇”的形成

二、法律形式的发展变化

三、文景时期的改革

第二节法制指导思想的转型及其影响

一、法制指导思想的转型

二、引礼入法和三纲入律

三、监察制度的强化

四、春秋决狱与秋冬行刑

教学重点:

1、法律形式的发展变化

2、法制指导思想的转型

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法律儒家化?

②互动设计

结合史料分析汉法制指导思想转变的原因和具体表现。

③板书设计

板书分左右两列:

左边:

书写教学内容的标题右边:

书写史料要点

一、*******

(一)******

1、*******

三、答疑安排

利用第一节课间的十分钟,和第二节课的最后3分钟进行本次课的答疑。

四、布置三习题(预习题、练习题、复习题)和阅读书目的章节内容。

预习题:

1、你认为汉朝法制在中国法制史中的地位如何?

对今天的中国立法有什么影响?

复习题:

1、何为“约法三章”?

2、何为汉律六十篇?

3、汉文、景帝刑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练习题:

1、何为秋冬行刑?

2、何为“《春秋》决狱”?

阅读:

教材第三章及第四章

五、教学反思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第五周第一次课

章/节题目

第三节司法制度的初步完备

第四章三国两晋南北朝

第一节立法活动与法律形式

学时

2

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的学习,学生应该理解汉朝司法机关和诉讼审判制度的发展,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形式

教学方法

结合史料分析介绍。

教学内容及进程(2学时、90分钟,按照开发内化教学模式要求完成)

一、课堂检验(包括提问、讨论、随堂测验等)

备注栏:

时间安排、教学方法、举例、案例、新增内容填写等

对上节课的思考题进行提问,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解释。

预习题:

1、你认为汉朝法制在中国法制史中的地位如何?

对今天的中国立法有什么影响?

复习题:

1、何为“约法三章”?

2、何为汉律六十篇?

3、汉文、景帝刑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练习题:

1、何为秋冬行刑?

2、何为“《春秋》决狱”?

二、精讲内容(包括①要点、重点、难点;②互动设计;③板书设计)

①教学要点:

第三节司法制度的初步完备

一、司法机关的变化

二、诉讼审判的发展

第四章三国两晋南北朝

第一节立法活动与法律形式

一、三国时期的立法活动

二、两晋南朝的立法活动

三、北朝各代的立法活动

四、法律形式的发展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