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中外近代化的探索.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78501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7.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九中外近代化的探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专题九中外近代化的探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专题九中外近代化的探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专题九中外近代化的探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专题九中外近代化的探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九中外近代化的探索.docx

《专题九中外近代化的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九中外近代化的探索.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九中外近代化的探索.docx

专题九中外近代化的探索

专题九中外近代化的探索

【专题解读】

文明史观、全球史观和近(现)代化史观是新时期历史教学的三大核心史观,贯穿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是中国社会由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是中国向西方学习,由学习科学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入的过程;是中国迈向经济上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上科学化、先进化的过程。

中国社会各阶层前赴后继展开挽救民族危亡的一系列重大斗争,体现了各阶层仁人志士心忧天下,为民族独立自强不息,不懈探索的伟大精神,其探索历程中的成败得失又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历史教训和启示。

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必然选择,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思想认识,可以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因此,对中国近代化探索历史的考查,是近年来各省市中考的热点之一。

资本主义酝酿、产生、确立、巩固和发展是世界近代史的主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民族解放运动、资产阶级改革、民族统一运动等方式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创造巨大的生产力,使人类先后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同时也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对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大国崛起是近年来的重要热门话题,考察大国兴衰的历史,探究大国崛起的因素,吸取大国崛起的经验和智慧,近年来各省市中考频繁涉及。

【考点梳理】

一、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艰难历程

(一)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

(1)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2)目的:

“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朝统治。

(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建设现代化国防)

(3)代表人物:

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4)内容:

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兴办新式学校、培养洋务人才、派遣留学生等;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新建近代海军等。

企业类别

企业名称

创办时间

创办者

地位

军事工业

安庆内军械所

1861年

曾国藩

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

江南制造总局

1865年

李鸿章

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军火工厂

福州船政局

1866年

左宗棠

当时设备最齐全的船舶制造厂

民用工业

轮船招商局

1872年

李鸿章

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

开平矿务局

1878年

李鸿章

天津电报总局

1880年

李鸿章

上海机器织布局

1889年

李鸿章

湖北织布官局

1890年

张之洞

汉阳铁厂

1893年

张之洞

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工业

(5)性质:

封建统治者失败的自救运动。

(6)失败:

①表现:

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破产。

②失败原因:

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只限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不触及腐朽的封建制度,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7)评价:

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二)资产阶级的救亡图存的探索

1.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

(1)背景:

《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兴起——“公车上书”:

①经过:

1895年4月,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发动在北京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②意义: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3)发展:

①维新派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②启蒙思想家严复译著《天演论》,指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只有实行维新变法,才能“自强保种”,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

(4)高潮——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主要内容有:

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5)失败——戊戌政变:

①表现:

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谭嗣同等人被捕牺牲。

②原因:

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顽固派势力强大、光绪帝有名无实、袁世凯出卖维新派等。

③教训:

资产阶级君主立宪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6)历史意义: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2.革命派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革命组织的成立

兴中会: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标志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

中国同盟会:

①成立时间、地点和参与革命团体:

1905年;东京;兴中会、华兴会和光复会。

②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在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将其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③性质:

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④意义:

大大推动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2)辛亥革命:

①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和士兵打响起义的第一枪。

②各地纷纷响应,形成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

(3)中华民国成立:

①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改用公历纪年。

②南京临时政府期间,孙中山发布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的法令,颁布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③191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历史结束。

同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

(4)评价:

①性质: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历史功绩:

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③失败:

由于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软弱性,不能发动广大人民群众,这次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④历史教训: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4.激进的民主主义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

(1)背景:

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北洋军阀尊孔复古的反动文化政策;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2)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3)旗帜:

“民主”与“科学”。

(4)主阵地:

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杂志

(5)内容:

前期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斗争锋芒直指维护封建礼教的儒家思想。

1917年以后开始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

(6)代表人物及主要贡献:

①陈独秀:

创办《新青年》杂志,掀起新文化运动;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文学革命”口号。

②胡适:

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倡导白话文,提倡新文学。

③李大钊:

发表《孔子与宪法》,揭露袁世凯复辟专制;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歌颂十月革命,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

④鲁迅:

发表《狂人日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与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新文学的典范。

(7)历史意义:

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三)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1)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开创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历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革命时期,推翻三座大山,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2)恢复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政权,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3)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既有辉煌成就,也有严重失误。

2.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立足具体国情,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坚持邓小平理论,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二、世界近代化进程中的大国崛起

(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1.英国:

1640~1688年资产阶级革命,最终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2.法国:

1789~1794年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美国:

(1)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2)1861~1865年美国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又一障碍,维护了国家统一,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3)1933年罗斯福新政恢复了美国经济,开创资本主义政府大规模干涉经济的先河,成为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4.·日本:

1868年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使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二)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对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1.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上半期的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大大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资本主义世界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矛盾和斗争逐渐尖锐,也改变世界面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东方附属于西方的局面。

2.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期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形成垄断组织,自由资本主义上升为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逐渐向帝国主义过渡。

由于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斗争和矛盾加剧,形成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并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3.第三次科技革命: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进一步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三)世界近代史上的殖民主义扩张

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和西班牙最先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17世纪英、法、荷等国也相继走上殖民扩张道路。

血腥的殖民掠夺、对印第安人的种族灭绝和贩卖非洲黑人奴隶等殖民主义罪恶表明,欧洲早期资本主义发展是建立在掠夺和奴役亚非拉殖民地人民基础之上的。

1.英国:

(1)在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中,18世纪中后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2)英国是“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克莱武在印度孟加拉省的大肆抢劫,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疯狂掠夺是殖民掠夺的典型。

(3)英国是侵略中国的主要西方列强之一,先后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掠夺殖民地财富,是英国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决定因素。

2.美国:

(1)1853年最早侵略日本,1854年强迫日本签订《日美亲善条约》。

(2)参与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并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3)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保持“中立”,大发战争横财,后期为争夺战后霸权参战。

3.日本:

(1)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严重危害。

(2)为夺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以及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归纳整合】

一、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活动主要有哪些?

什么是中山精神?

1.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①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②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③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

④1912年成立中华民国,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⑤1924年召开国民党一大,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

⑥1924年5月,创办黄埔军校,组建国民革命军。

2.中山精神:

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民主自由,人民幸福的坚定信念和无畏精神,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的决心和信念,追求所有国家共同繁荣的博大胸怀。

二、列表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内容、事件、方式、代表人物及其重要活动。

探索内容

相关事件

探索方式

代表人物及主要活动

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派:

师夷长技以自强,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李鸿章:

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北洋水师、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维新变法

资产阶级维新派:

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

康有为:

领导“公车上书”,成立强学会、创办《中外纪闻》,领导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

用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孙中山:

成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倡导“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组国民党,促成国共第一次合作,推动国民革命;创立黄埔军校。

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动

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知识分子:

提倡民主与科学,将斗争矛头指向维护封建制度的礼教。

陈独秀:

创办《新青年》,倡导民主和科学,领导新文化运动;领导五四爱国运动;建立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创建中国共产党。

李大钊:

发表《孔子与宪法》,批判封建专制;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颂扬十月革命,创办《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领导五四爱国运动;创建中国共产党。

【开放性问题设计】

一、中国近代史上的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的思想有何异同点?

(1)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2)洋务派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只涉及西方先进技术,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

维新派和革命派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要求变革政治制度,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存。

(3)维新派要求在维护清朝统治的前提下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而革命派主张用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二、中国近代化探索具有什么特征?

从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艰难曲折,层层推进,由表及里,逐步深入,表现为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上的科学化、先进化。

三、学习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史有何启示?

(1)近代化探索的过程艰难曲折,体现了中华民族勇于探索、敢于斗争,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2)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挽救近代中国的命运,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才能取得胜利,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3)青年学生要学史明志,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爱国精神,自觉培养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勤奋学习,为振兴中华作出贡献。

四、西方近代化进程中的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如何?

1.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等西方列强为掠夺原料和市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用战争手段打开中国大门,破坏中国主权,政治上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陷入资本主义国际市场;思想上,清政府内部分化出洋务派,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新思潮。

2.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政治上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为满足资本输出的需要,掀起瓜分狂潮,并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为救亡图存,农民阶级掀起义和团运动,民族资产阶级发起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挽救民族危亡;经济上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思想上向西方学习军事、技术转化为学习政治制度。

五、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近代化过程中崛起的因素有哪些?

中国的现阶段的和平发展与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崛起在本质有什么不同?

1.因素:

确立和完善先进社会制度,善于学习世界先进文化,进行科学技术革命,重视科技教育,对外殖民扩张,积极应对社会危机,推行霸权政策,争夺世界霸权,大发战争横财等等。

2.中国的现阶段的和平发展与上述国家历史的崛起在本质的不同:

中国是在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础上的和平发展,而英、美、日等国早期的崛起都带有殖民扩张和霸权主义的特征。

六、学习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崛起有何历史启示?

(1)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树立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勇于创新,锐意改革,与时俱进。

(2)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和平发展之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大力发展高新科技,努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积极利用新的科技成果,增强综合国力。

(3)作为青年学生,要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来报效祖国。

【针对性训练】

一、单项选择

1.同治十三年,李鸿章奏:

“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路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有强敌。

”为应对“强敌”他采取的策略是:

A.固守传统之道,以静制动B.学习西方技术,以图自强

C.改革政治体制,确立民权D.运筹外交谋略,以夷制夷

2.“中国内江外流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无事可以运官粮客货,有事可以载援兵军火,解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

”以上言论应出自哪一个政治派别?

A.顽固派B.洋务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

3.中央电视台播放过的系列记录片《幼童》,追述了清政府派出的第一批留学生的求学生涯。

片中幼童留学发生在: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

4.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

“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

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从他的话中我们更能看出洋务运动是:

A.一次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运动   B.一次失败了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C.一次失败了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D.一次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运动

5.右图中人物及其同仁的英勇就义使试图通过改良实现救亡图存的人们希望落空,丢掉幻想的爱国者们后来发动了: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6.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开启经济上工业化和政治上民主化的标志性事件是:

A.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B.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C.实业救国和新文化运动   D.洋务运动和五四运动

7.从促进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维新变法运动影响最深远的是:

A.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B.推动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发展

C.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D.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

8.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哪些是他的丰功伟绩?

①建立民国②制定三民主义革命纲领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④创建黄埔军校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9.有人说“辛亥革命在一片欢呼声中失败了。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错误的是: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D.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10.在学习《新文化运动》一课时,如果你想更多的了解当时的情况,下列刊物中你该首选查阅的是:

 

11.鲁迅的《狂人日记》这样写道: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下列关于该书及这段文字的解读,最恰当的是:

A.描绘了一个精神不健康的狂人B.作者喜欢看历史书,并且看书比较仔细

C.估计成书在五四运动之后D.作者借狂人之口,抨击了封建儒学的虚伪

12.新文化运动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作用相比,主要“新”在:

A.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传播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思想

C.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D.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13.科学理论必须与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取得胜利成果。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主革命的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科学理论是:

A.社会进化论B.三民主义C.毛泽东思想D.邓小平理论

二、材料解析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zhí)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

——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1865年)

材料二: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

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李鸿章在洋务运动时期为办理“机器制造一事”,创办了哪些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在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方面,康有为和孙中山的主张有何不同?

他们为救亡图存开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各是什么?

 

(3)材料四中陈独秀等人拥护“德、赛两先生”在思想文化领域开展的运动有何重要意义?

 

(4)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有何特点?

回顾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你有何感悟?

【答案】

(1)江南制造总局(或创办北洋水师);轮船招商局(或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天津电报总局等)

(2)康有为主张在保留封建君主的前提下,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孙中山主张用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3)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4)特点:

由科学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层层递进,有表及里,逐渐深入(回答为近代化探索的过程艰难起步,曲折推进也可得分)。

感悟:

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言只有理答出两点即可)

近代以来,中国为实现强国之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效仿,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行得通。

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的,便像学习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五讲》(1924年4月20日)

材料三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1)材料一中这场“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指什么?

(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从西方文明中采纳了哪些“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