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课优秀教案模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377675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型课优秀教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微型课优秀教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微型课优秀教案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微型课优秀教案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微型课优秀教案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型课优秀教案模板.docx

《微型课优秀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型课优秀教案模板.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型课优秀教案模板.docx

微型课优秀教案模板

微型课优秀教案模板

第1篇:

小学语文微型课优秀教案小学语文微型课教案

上传:

李信更新时间:

2013-1-913:

58:

41草虫的村落教案设计

教案目标:

1、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

2、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关爱小生灵的情怀。

3、学会6个会认字,并能按要求进行词语积累。

教案重点:

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教案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

教案时间:

1课时。

教案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过了《猫》、《珍珠鸟》和《海豚救人》这三篇课文后,越发感到了动物是我们人类的伙伴。

其实在动物界不仅仅是这些哺乳动物非常可爱,就连大自然中我们常见的那些不起眼的小虫子也别有一番情趣呢!

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虫子的家去感受这份快乐,那里就是?

(学生齐说课题,教师板书)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

注意将自己在预习时自学到的生字新词读准确。

2、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是否正确,反馈预习情况。

3、默读全文,想一想:

“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之后学生可简单谈谈,可以用文中的词语,也可用自己的话。

(三)默读课文,把握内容:

1、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想一想你在“草虫的村落”中看到了什么,画一画你是从那些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丰富想象和独特感受的?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教师点拨:

(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

虽然迷了路,但仍有着傲然的气势。

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了一条路。

追问:

作者为什么要把黑甲虫称作“游侠”呢?

小结:

从这位勇敢的游侠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

它是快乐的,作者看到了它,并做了合理丰富的想象,也感到了快乐。

(2)从“村民和谐生活”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可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得很投机似的”等关键词句,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友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融洽。

大家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乐融融。

(3)从“音乐演奏会”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他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

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我敢说,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学生可以通过“音韵”、“灵泉”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从“村民的勤勉劳动”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是什么力量使一只只小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你能理解吗?

(生活的快乐,以及对自己家的责任感,促使甲虫们如此勤勉的工作着。

大家各司其职,在劳动的同时,它们也从中感受到了快乐。

(四)情感升华,感受写法:

1、我们随着作者在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

可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我们不能将日常见到的小虫子写成这么美的文章呢?

同桌相互讨论讨论。

2、师生交流:

(1)认真观察事物,特别是观察容易被大家忽视的小生灵,而且有自己独特的视角;

(2)能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喜爱小昆虫,有一颗关爱小动物的善良的心;

(4)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

3、大家分析的都很好,其实作者在文中也流露出了,我们来一起对读一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读出作者这份情怀。

(五)将自己喜欢的词句摘录在采集本上。

《观潮》教案设计

【教案目标】

1.能顺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本文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摹状的写景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的弄潮儿。

【教案重点】

精彩的场面描写,精巧的结构安排。

【教案难点】

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摹状的写景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案流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看过涨潮的壮观景象吗?

下面请观看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的“钱江涌潮”(课件展示“钱江涌潮”及观潮盛况)。

同学们,钱江涌潮从海宁角度看最为壮观。

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海宁涌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势如万马奔腾;云移至岸,浪卷轰雷,卷起“千堆雪”。

双龙相扑“碰头潮”、白练横江“一线潮”、蛟龙脱锁“回头潮”和月影银涛“夜半潮”,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客。

让我们去感受钱江涌潮吧!

二、介绍作者和背景

1.请学生介绍作者,教师补充。

周密(1232—约1298)南宋文学家。

家公谨,号草窗、四水潜夫等,原籍济南,后为吴兴(今属浙江湖州)人。

宋末曾任义乌令等职,宋亡不仕,以歌咏著述自娱。

其词讲求格律,与吴文英(梦窗)并称“二窗”。

他工诗能文,亦善书画。

著有《草窗韵语》、《草窗词》、《武林旧事》、《癸辛杂识》等。

此篇选自《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一书写于宋亡之后,书中缅怀先朝旧事,感慨世事盛衰无常,记载南宋岁时风俗、市井娱乐与游观之盛。

2.介绍背景。

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

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

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人们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狂热。

三、初读,整体感知,通文意

1.请同学听配乐朗读。

听准字音和节奏,初步感知语言美,感受钱塘江大潮的气势。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3.四人一小组,将自己不会翻译的词、句在小组内讨论、探究,仍解决不了的可等会儿再提出。

4.全班范围内提出在翻译课文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5.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文中的四段,依次描绘了什么画面?

给它们起个名字。

明确:

作者描绘的四幅画面分别是海潮图、演习图、弄潮图、观潮图。

四、研读,合作探究,知内涵

1.课件展示研读目标。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

写出了江潮怎样的特点?

(2)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形、绘色地描写了这一壮美的景象。

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

颐和园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佛香阁、金壁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玩赏”等词语。

2、正确、流利和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初步感知作者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案重点: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的美丽。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案难点:

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并充分领略作者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案准备:

收集颐和园有关的资料及图片

教案步骤

一、检查预习导入

1、颐和园在什么地方?

(在北京西郊)预习了课文,记住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

(学生自由发言,能说几个就说几个,互相补充)。

2、用生字生词卡检查生字读音,指导读准平舌音(栽zāi,葱cōng)翘舌音(朱zhū),前鼻音(殿diàn),后鼻音(廊láng爽shuǎng葱cōng)。

3、开火车朗读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

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的地方。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弄清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颐和园主要景点的方位;再看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分段的根据是什么?

2、学生自学,师生交流。

3、讨论分段,并指导概括段意。

明确:

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

写作者对颐和园总的印象。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

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

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一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三、学习词语

1、指导分段朗读

2、提出词语,讨论词义

⑴讲解词义

琉璃瓦、横槛、宫殿、画舫。

⑵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清爽:

清洁,凉爽。

隐隐约约:

看起来或听起来不清楚。

举目远眺:

抬头向远处看。

葱绿:

(草木)青翠。

金碧辉煌:

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形态各异:

形状各不相同。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和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案目标

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案难点:

学习随着观察位置的变化有顺序地观察和抓住景物特点描绘的写作方法。

教案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至5自然段开头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2、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教案准备:

教科书、多媒体课件、相关补充材料

教案步骤

(一)、理清脉络,把握顺序

1、欣赏颐和园课件填空:

颐和园是一个()的公园。

2、今天作者会带我们去游览公园的哪些景点呢?

默读课文(2—5)小节,用--画出表示作者游览路线的句子,并把线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来。

3、生上台交流游览线路图。

并完成板画。

(1)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2)通过线路图你知道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吗?

小结:

作者就是按照自己游览的先后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这种方法就叫移步换景,也叫作地点转换顺序或游览顺序。

(二)、讲练结合,细品韵味

1、作者是如何把这些地方的景物描写具体的呢?

在听读课文、欣赏画面的基础上,你对哪个景点最感兴趣?

自己再去细细品味。

(用“”画出景物,抓住景物特点)

▲长廊

(1)小导游讲解长廊。

(边讲边演示图片)

(2)其他学生对导游的解说进行评价。

(3)长廊的长和美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

(通过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分成273间。

)学习作者用数字说明事物的方法,理解这种方法的用处。

(4)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来描写长廊的长吗?

(……)

(5)如果此时此刻你就站在长廊的一头,会看到什么?

(用向前看……向上看……向两旁看……的句式说一说)

(6)漫步长廊,欣赏着五彩的廊画,闻着微风送来的淡淡花香,你会说:

长廊真是世界上最廊

▲佛香阁和排云殿

(1)请学生介绍佛香阁和排云殿。

(2)听完讲解你能感受到佛香阁和排云殿的特点吗(雄伟高大,金壁辉煌)

(3)这些特点是从那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耸立、金壁辉煌、一排排)

(4)指导朗读,读出气势。

▲昆明湖

(1)导游讲解昆明湖。

(2)昆明湖可是镶嵌在颐和园的一块碧玉呀!

作者是如何用语言表现的

呢(打比方)出示句子: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3)品读句子,理解运用打比方的方法。

句式练习:

昆明湖真美呀,。

昆明湖的水真绿呀,。

(4)换词法体会“滑”字。

(通过滑——划的互换,体会昆明湖的静,游船,画舫的慢,间接表现昆明湖的美)

(5)背一背这句话。

▲十七孔桥

(1)导游讲解十七孔桥。

(2)发散思维:

十七孔桥上的狮子有哪些形态呢?

(出示练习题:

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子,柱子都雕刻着小狮子,它们有的()、有的、有的()……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这17孔桥真()!

(3)师小结:

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三)读写结合,临摹章法

1、一篇文章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叫叙述顺序。

2、分男女生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联系刚才我们学过

的内容,想想这篇文章的叙述顺序。

(指名答,归纳小结板书)

3、学习《颐和园》这篇文章我们最重要的是学会作者按地点变换的顺序叙述、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表达方法。

(四)布置作业

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游乐场等),模仿《颐和园》的描写手法进行小练笔,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把它写下来。

板书设计:

18、颐和园

美丽的大公园第2篇:

微型课教案微型课教案

《与朱元思书》

一、教学目标

1、能熟练朗读全文,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2、品位文中山水描写的意境。

3、了解景物描写的层次、艺术处理方法及作者的感情。

使学生初步懂得怎样审美,培养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文言文重在朗读,在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

2、品位山水意境。

难点:

文章中表现出的情怀和对朋友的劝导,在文末不易发觉,需老师指点。

三、教学设计

1、思路:

先引起学生兴趣,走入课文,掌握课文,体会思想。

2、方法:

演示法、引导法、讨论法

3、教具:

幻灯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语文学习犹如快乐的旅行,她给我们很多快乐和幸福,也给了我们许多知识和感悟。

今天,就让我们背起智慧的行囊,继续我们的快乐之旅。

我们的目的地是哪里呢?

请看大屏幕。

这是美丽的富春江,你看江水碧波荡漾,两岸高山危耸,大家一定很向往吧!

我们就到那里去游山玩水吧!

板书:

与朱元思书

吴均谁给大家解释一下课题呢?

师:

“与”,应解释为“给”,书,在这里是名词,是“信”的意思。

连起来解释就是:

给朱元思的信。

这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的信中的一段文字。

吴均何许人也?

南朝文学家、诗人。

他的文章工于写景,短小精悍,表现出沉湎山水的情趣,称为“吴均体”。

本文是一篇骈体文,也是一篇用文言文写成的游记,根据大家学习文言文的经验,你认为学习文言文写成的游记该掌握哪些知识?

生1:

首先是弄懂它的意思,其次是写作思路生2:

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生3:

还要抓住景物的特征。

很好,希望同学们在学习本文的时候能够很好地把握这样几个要点。

(二)诵读疏通

1、对于这样出色的写景美文,需要我们好好品读吟诵,同学们先欣赏一下名家的朗读录音,仔细听,认真品味,然后请同学们来读。

(听录音)

我们请一名同学来尝试读一下课文。

好,你来。

这位同学朗读的时候注意到了节奏的把握、情感的表达,但是有两个字要注意一下读音:

“水皆缥碧”中“缥”的读音,“经纶世务”中“纶”的读音,这两个是多音字,要读准确。

面对如许美文,同学们也来享受一下吧!

一起来读一遍,要读其文,感其美,悟其情。

2、听着你们动听的朗读,享受着如此优美的文章,老师都有些陶醉了。

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下面我们先来疏通文意,请同学们结合文下注释,四人一小组合作交流,如有困难词句,可随时提出来,老师愿和你一起解决。

(学生分组活动)

有什么问题吗?

请提出来。

下面我想请三个同学来翻译一下,一人一段,请大家来做裁判,看谁翻译得最好,如有错误,请大家帮助指正。

刚才,大家交流、质疑,很是热烈。

老师认为,对这篇课文词句意思的理解,需要注意这些重点,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三)神游佳境

1、本文作者在文中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从富阳到铜庐一段沿途百里的无数景物,请同学们用波浪线将文中的景物划出来,看谁划得又快又全。

请同学们说说都有哪些景:

风烟、天山、水流、小舟、游鱼、细石、急湍、猛浪、夹岸、寒树、清泉、小鸟、鸣蝉、哀猿、横柯、疏条。

2、这么多的景物,这么美的风光,能去游一游该是多么惬意啊!

同学们想去吗?

都想啊,那好,我们请一位同学做导游,以我们划出来的景物作为景点,带我们进入这迷人的人间胜境吧。

你们讲述的同时,老师就在屏幕上给大家展示富春江的风景图片。

(学生导游讲述:

“天高云淡,神清气爽。

让我们乘坐小船,穿行于富春江那奇山异水间。

这里的水是青青的,天是蓝蓝的。

鱼儿在水石戏耍,船儿在急流中风行。

这里的山可真高啊,直耸云天,夹岸寒树顿生秋之气,两壁猿声送轻舟万山。

泉水冲击着石头,发出丁冬丁冬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在林间快乐歌唱,蝉儿在枝头的鸣叫此起彼伏,猿声百叫不绝,这里简直是音乐的海洋;这里树可真多啊,简直是树的世界,树的海洋!

横斜的枝条纵横交错,遮天避日,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一样阴暗,有时阳光也透过枝叶,洒下一团团金色的光斑……”)

富春江山水如此美丽,作者在文中是怎样赞誉的?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板书:

景: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四)体情品意

听了这位导游同学动情的描述,欣赏了富春江秀丽的风光,不少同学都还在回味。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那么作者寓于山水间的感情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再次品读这篇文章,领悟文字间流淌的情感。

好,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品味的结果。

这位同学读出了本文抒写的富春江山水之美,这位同学发现本文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者的蔑视之情,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板书:

情:

热爱自然,避世退隐)你是从文中哪一句话中看出这种情感的?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很好,我们一起来把这两句齐读一下吧!

(五)探寻艺术

本文情景兼美,辞章俱佳,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

作者除了有很深厚的语言功底,他还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写就了这篇美文?

请同学们合作探究,各抒己见。

老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得:

1、结构分明。

作者在介绍富春江山水时先总写,再分写。

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起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围绕“独绝”二字生发和描摹。

2、抓住特征,动静结合。

先写异水,抓住水“清”“急”的特点;写山,抓住其”高”“寒”的特点。

写山水动静结合而又有变化。

写“水”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详写动态略写静态。

3、善于多角度写景,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激发人们的感受。

①、听觉: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

泉水泠泠,鸟鸣成韵,蝉声不断,猿啸无绝,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绘声绘色,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②视觉: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出在“天”这个壮阔背景上写了一幅天清气朗,明快秀丽的景色。

b、“从流飘荡,任意东四”,既写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转的特色,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闲适心情。

c: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

4、善用修辞,生动诱人。

运用了大量的对偶句,读来琅琅上口;用词精当优美,如作者用“箭”“奔”比喻江水的湍急汹涌,用“竞”“争”形容山峰相互依侍,争相向上崛起的形状,用拟人化手法,把静态的山写活了。

5、情景交融。

大部分写景,描写富春江之美,在如许美景中自然产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的隐逸情怀。

(六)小结本文

读《与朱元思书》,犹如赏一幅山水写意的图画;读《与朱元思书》,如同读一首才情丰满的好诗。

我们一起欣赏了富春江奇丽的自然风光,了解了作者高洁的志趣,还懂得了写景的方法。

学习了这篇课文,相信同学们一定有不少收获。

(七)课后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学习本文的艺术手法,调动自己的多种感官仔细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观,试写一篇游记。

五、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吴均

奇山

望峰息心独绝

异水

窥谷忘反第3篇:

微型课教案《观

潮》微型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顺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本文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摹状的写景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的弄潮儿。

【教学重点】

精彩的场面描写,精巧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

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摹状的写景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看过涨潮的壮观景象吗?

下面请观看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的“钱江涌潮”(课件展示“钱江涌潮”及观潮盛况)。

同学们,钱江涌潮从海宁角度看最为壮观。

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海宁涌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势如万马奔腾;云移至岸,浪卷轰雷,卷起“千堆雪”。

双龙相扑“碰头潮”、白练横江“一线潮”、蛟龙脱锁“回头潮”和月影银涛“夜半潮”,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客。

让我们去感受钱江涌潮吧!

二、介绍作者和背景

1.请学生介绍作者,教师补充。

周密(1232—约1298)南宋文学家。

家公谨,号草窗、四水潜夫等,原籍济南,后为吴兴(今属浙江湖州)人。

宋末曾任义乌令等职,宋亡不仕,以歌咏著述自娱。

其词讲求格律,与吴文英(梦窗)并称“二窗”。

他工诗能文,亦善书画。

著有《草窗韵语》、《草窗词》、《武林旧事》、《癸辛杂识》等。

此篇选自《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一书写于宋亡之后,书中缅怀先朝旧事,感慨世事盛衰无常,记载南宋岁时风俗、市井娱乐与游观之盛。

2.介绍背景。

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

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

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人们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狂热。

三、初读,整体感知,通文意

1.请同学听配乐朗读。

听准字音和节奏,初步感知语言美,感受钱塘江大潮的气势。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3.四人一小组,将自己不会翻译的词、句在小组内讨论、探究,仍解决不了的可等会儿再提出。

4.全班范围内提出在翻译课文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5.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文中的四段,依次描绘了什么画面?

给它们起个名字。

明确:

作者描绘的四幅画面分别是海潮图、演习图、弄潮图、观潮图。

四、研读,合作探究,知内涵

1.课件展示研读目标。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

写出了江潮怎样的特点?

(2)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形、绘色地描写了这一壮美的景象。

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

第4篇:

微型课教案《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

杨店中心小学:

李娟娟2016/3/14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介绍:

这堂课我的设计理念是:

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以读促写,学生通过品读课文,掌握写作方法,产生写作的欲望,做到读写结合。

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积累和运用语言能力

在本课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围绕庐山云雾的特点这一中心,抓住文中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美,并通过事先收集的有关庐山云雾的图片资料,学生更加形象地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美。

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默读,明白这段用先总后分的方法描写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

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等语句,边读边想象,入情入境,体会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深入体会庐山云雾的形态美,体味课文的语言美。

同时,我还引导学生在读中揣摩课文是怎样具体形象地写出云雾的特点的。

如:

发动学生小组讨论,再组织交流,教师同时参与学生交流,做适当的点拨,使学生明白这段采用先总后分的方法,运用了许多恰当的比喻,生动形象的描述出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

最后,我又让学生上讲台画简笔画,展示不同方位的云雾的形态,加深大家对庐山云雾特点的感悟。

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从“刚刚还是……转眼间就变成了……”、“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