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
第1课、太阳和影子
教学目标:
1、认识到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2、知道这种变化是太阳(视)运动造成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
你走它也走,你停它也停,白天跟着你,晚上离开你。
(影子)
2、你知道影子和什么有关吗?
3、今天我们来研究这些问题。
(板书课题)
4、室外活动:
在有阳光的地方放上标杆,画上它的影子,进入教室。
二、自主学习。
1、这是谁的影子?
(1)小组讨论:
你认为这是谁的影子?
(2)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画出树和电杆的影子。
2、认识影子是怎么形成的
(1)小组交流:
影子是怎么形成的?
(2)汇报。
(3)小结:
物体挡住光形成影子。
3、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1)室外活动:
再次画出标杆的影子。
(2)观察:
你发现影子变化有什么规律吗?
(3)小组交流。
汇报。
(4)小结: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和方向在发生变化。
三、巩固应用。
1、影子是怎么形成的。
2、影子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3、课后继续研究影子,你还能发现什么?
第2课、太阳钟
教学目标:
1、知道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2、认识多种多样的古代计时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有经验的老农会根据天上的太阳来判断时间,这是怎么回事呢?
2、太阳的确可以当作一个钟来计算时间。
今天我们来学习太阳钟。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太阳钟及各种各样的计时器
(1)太阳钟又叫日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
(2)认识地平日晷、赤道日晷。
(3)认识各种各样的古代计时器。
2、看手掌日晷
(1)到阳光下看手掌日晷,注意要面向正南方。
(2)学生室外活动,看手掌日晷,方法按照书上的样子。
3、做太阳钟
(1)你在不同时间里画过物体的影子吗?
你发现了什么?
(2)我们来做在个太阳钟。
(3)学生室外活动,画不同时间里物体的影子,在每条影子旁标上时间。
三、总结应用
1、小结课文。
2、课后利用星期六时间,按照这种方法做一个整点时间的太阳钟。
第3课昼夜的交替
教学目标:
1、认识常见的昼夜现象。
2、确认不同地点所处的时间差异。
3、了解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现象的历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用图片演示昼夜交替情景)谈话:
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大家知道是什么现象吗?
2、提问:
昼夜变化有什么有什么规律呢?
对此,你有什么了解?
交流讨论。
二、介绍人类对昼夜现象形成原因的探索。
1、提问:
你认为昼夜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交流讨论。
2、讲述:
人类很早就对昼夜的形成进行了探索,并形成了许多观点。
3、介绍对昼夜现象的探索。
4、交流各自的发现。
三、模拟昼夜的成因。
1、讲述:
昼夜到底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
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来进一步认识。
2、介绍模拟实验的方法。
3、实验。
4、比较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和太阳绕地球所需时间的长短。
5、思考并交流:
通过以上实验能够说明昼夜形成到底是什么原因?
6、小结。
7、讲述:
哥白尼是世界上第一位对“太阳绕地球转”的看法产生怀疑,并最早提出“地球绕太阳转”这一正确结论的人。
8、演示。
9、交流。
10、小结。
四、认识不同时区日出时间不同的原因及时差对人的影响。
第4课、看月亮
教学目标:
1、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2、知道月亮在天空的运行模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前一个月我们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观察月球的,你的观察怎样?
2、今天我们来学习整理下我们的观察记录。
二、学习新课
1、画出你记忆中月亮的形状。
(1)你看过月亮吗?
你还记得它是什么样子的吗?
(2)画出你记忆中月亮的形状。
2、观察模拟的月相变化。
(1)装实验装置,分小组实验。
(2)观察模拟的月相变化。
(3)小组交流、描述实验现象。
3、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把我们的观察记录资料整理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2)分享交流我们的记录,比一比谁记的最好、最准确。
(3)小结:
月相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也在发生变化,包括同一天中和一个月中月球的位置变化两种情况。
4、阅读:
月球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变化,形成不同的月相。
三、总结应用
1、小结课文。
2、课后继续观察月球的运动,你还能发现什么?
第5课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道有的动物适合昼间生活,如蜜蜂、蜻蜓等;
2、知道有的动物适合夜间生活,如蝙蝠、猫头鹰等;
3、建立事物之间存在普遍的联系的初步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生活中有些现象很奇特,比如:
我们到了晚上想睡觉,早上没人叫却也会按时醒来,夜来香傍晚时花朵才会绽放,发出阵阵香气,这一切都与什么有关呢?
到底是什么在影响动物和植物的生活呢?
2、学生发表各自意见。
3、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二、探究昼夜对植物的影响。
1、观察郁金香、合欢树、酢桨树、牵牛花、夜来香等植物在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图片(媒体出示)。
思考:
这些植物在一天中在什么变化?
是什么在影响着它们发生变化?
2、学生讨论并交流。
3、从这些植物的变化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吗?
4、学生讨论并交流。
5、小结:
每种植物的生活习性都是受着节律的支配,这种节律有时按24小时变化着,和钟的周期一样。
这种影响植物的节律我们也称作生物钟。
6、正因为昼夜对植物的影响,有位科学家就利用不同植物开花时间的不同做了一个花钟。
(多媒体展示有关花钟的详细内容)
7、我们能不能利用昼夜对植物的影响规律来改造植物,比如,让郁金香在晚上也能开花。
8、学生讨论并交流。
三、探究昼夜对动物的影响。
1、既然昼夜对植物有影响,那么对动物也有影响吗?
能不能举例说明。
2、学生交流各自解释。
3、多媒体展示:
獾、蜻蜓、壁虎、猫头鹰、刺猬、狐狸,这些动物哪些在昼间活动?
哪些在夜间活动?
4、学生交流各自见解。
5、我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了解答案?
6、学生讨论、交流各自的研究方法。
7、师生共同确定研究方法并进行调查访问。
8、交流调查访问结果。
四、探究蜗牛、蚂蚁等动物哪些是在白天活动,哪些是在夜间活动。
1、蜗牛、蚂蚁等动物哪些是在白天活动,哪些是在夜间活动。
2、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研究?
3、学生讨论并交流研究方法。
4、学生探究。
5、交流各自研究发现。
五、作业:
选择一种夜间活动的动物,查资料了解它为什么喜欢在夜间活动,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
1.光怎样行进
教学目标:
1、知道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会区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知道光是沿着直线行进的;
3、会制作简易的小孔成像仪。
教学过程:
一、朗读科学小诗,渲染学习气氛
1.谈话:
同学们,让我们先来朗读黑板上的这首小诗:
是谁,
为花儿披上斑斓的舞衣?
是谁,
把山林点染得青葱翠绿?
是谁,
将七彩虹桥架上蓝天?
……是谁,
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
2.猜一猜:
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
3.谈话:
每当我们朗读这些科学小诗的时候,大家就想接着写下去,做一回小诗人。
下面就让我们接着写下去,每小组选出你们认为写得最好的,一会儿全班交流。
4.小结:
今天就让我们进入色彩斑斓的光的世界吧!
二、认识光源
1、教师出示各种光源的图像资料。
2、提问:
这些画面漂亮吗?
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4、谈话:
我们把这些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5、提问:
你还能说出哪些光源呢?
6、判断:
月亮、镜子是不是光源?
7、讨论:
你们能按照一定的方法给这些光源分类吗?
8、学生交流:
是怎么分类的?
9、谈话:
我们也能把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那么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呢?
10、谈话:
对于光你有什么想研究的问题吗?
11、揭题:
你知道,光是怎样行进的吗?
三、探究光是怎样行进的
1.谈话:
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一下,光可能是怎样行进的。
2.学生交流,说自己猜测的理由。
3.教师出示各种光直线行进现象的图像。
4.谈话:
这些光现象的图像对你有什么启发吗?
5.谈话:
刚才大家对光是怎样行进的进行了猜测,你的猜测对吗?
怎样证明?
6.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7.讨论:
如果要使手电筒的光穿过所有纸板中间的孔照到墙上,该怎么办?
8.学生小组活动。
9.学生小组交流。
10.讨论:
假如光会转弯,可能会出现哪些奇怪的现象?
四、引导学生了解“小孔成像”
1.教师演示“小孔成像”实验,在屏幕上投射出蜡烛火焰的倒像。
2.提问:
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回答。
4.谈话: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就曾发现了这个有趣的现象——光线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个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
五、总结全课,学习制作小孔成像仪
1.谈话:
原来光线通过小孔还能成像,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做个小孔成像仪,好吗?
2.教师介绍小孔成像仪的制作方法、步骤。
(课本P16)
3.学生制作小孔成像仪,并玩一玩,试一试怎样在屏幕上呈现一个的清晰的像。
4.学生交流本课的学习体会、感想。
2.照镜子
教学目标:
1、了解镜子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2、认识各种各样的镜子并了解镜子的用途;
3、能动手制作简易的万花筒或潜望镜。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出示镜子):
这是什么?
你用它做过游戏吗?
怎么做的?
二、师生共同游戏,了解镜子的作用
1、谈话:
我们一起再来玩照镜子的游戏,好吗?
2、游戏一:
(玩一面镜子)照镜子。
3、提问:
通过照镜子,你在镜子中还看到了什么?
仔细看一看,比一比,谁的发
现多?
4、游戏二:
(玩两面镜子)改变两面镜子的角度,观察镜中物体的变化。
5、谈话:
说说有什么新发现。
6、游戏三:
(玩多面镜子)日光接力打靶游戏。
三、动手制作万花筒和潜望镜
1、教师出示万花筒和潜望镜,问学生想不想制作。
2、教师介绍制作万花筒和潜望镜的方法和步骤。
3、学生选择一种最想做的进行制作,并玩一玩。
4、小组活动:
用语言或图画解释用潜望镜看到物体的原理。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上堂课我们玩了照镜子的游戏,生活中你还见过比较特别的镜子吗?
2、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二、玩凹面镜和凸面镜
1、教师讲述:
镜面弯曲,就是凹面镜或者凸面镜。
2、小组活动:
玩凹面镜和凸面镜,你们有什么发现?
并把你们的发现记在记录纸
上。
玩凹面镜和凸面镜记录表
玩凹面镜玩凸面镜
我们发现了:
我们发现了:
3、学生汇报研究结果。
4、谈话:
生活中哪些地方看到过这样的镜子?
哪些地方用到了这样的镜子?
三、找出身边能照出影像的物体
1、提问:
生活中除了镜子外还有哪些物体能照出物体的影像?
它们有什么相同的
特点呢?
2、教师出示一些能照出影像的物体的图像。
四、本课小结(略)
3.玩放大镜
教学目标:
1、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2、了解凸透镜的应用;
3、初步了解望远镜的构造。
教学过程:
一、玩水游戏,激趣导入
1.谈话:
同学们,喜欢玩水吗?
我们来玩几种新的关于水的游戏,好吗?
2.讲解玩水游戏方法(实物投影):
△用滴管滴一滴水在画报纸的一个字上,透过水滴看字有什么变化?
△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画报纸上的字有什么变化?
△把装水的玻璃透明碟放在有字的画报纸上,观察纸上的字有什么变化?
3.学生进行玩水游戏。
4.学生交流在游戏过程中的发现及问题。
5.提问:
在生活中,你还见过类似的现象吗?
二、亲密接触,认识凸透镜
1.谈话:
大家都见过放大镜吗?
你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吗?
2.学生描述自己所知道的放大镜。
3.学生观察各种凸透镜片:
用看、摸等多种方法。
4.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5.认识凸透镜:
这样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放大镜。
三、亲手实践,认识凸透镜的作用
1.提问:
你们知道凸透镜有什么作用吗?
2.学生讨论、汇报。
3.学生分组实验:
凸透镜成像实验。
4.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凸透镜既可形成放大的像,又可形成缩小的像。
5.提问:
现在,你知道凸透镜有哪些作用?
6.讨论:
凸透镜为什么会有这样神奇的作用呢?
7.小结:
光线射入凸透镜时,方向发生了偏折。
四、联系生活,认识凸透镜的用途
1.谈话:
小小凸透镜真神奇,那在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它呢?
2.学生讨论交流。
3.出示图象资料:
凸透镜的应用。
4.出示照相机实物,重点介绍凸透镜成像作用在照相机中的应用。
五、制作望远镜,拓展延伸
1.谈话:
刚才,我们观察研究了凸透镜,认识了它的外形特点和作用,那大家再来看看这个透镜(出示凹透镜),比较一下,它与凸透镜有什么不同?
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2.学生观察、比较。
3.学生汇报、起名。
4.学生活动:
透镜组合看事物。
5.汇报、交流活动结果。
6.结合望远镜实物,小组讨论、制作一架望远镜。
4.七色光
教学目标:
1、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阳光的色散现象;
2、初步了解光与色彩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制造彩虹,激趣导入
1.出示图像资料:
夏天雷雨过后,天空出现了一条七色的彩虹。
2.谈话:
请学生谈谈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它有哪几种颜色组成?
3.讨论:
你们想不想自己制造彩虹?
4.带领孩子们制造彩虹。
二、分解阳光,研究色散的原理
1.讨论:
我们还可以怎样制造彩虹?
(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
2.讲述关于牛顿发现七色光的故事。
3.组内交换意见并动手实验:
△利用三棱镜
△利用平面镜和水
△利用光盘
4.提问:
刚才研究的时候有没有碰到什么要注意的问题呀?
如果有的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交流。
三、混合色光,研究逆色散原理
1.出示图像资料:
牛顿把七色光合成白光
2.讨论:
怎样证明日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
3.游戏:
玩七色陀螺
4.解释现象。
5.提问:
那我们能不能想出更多的方法来证明日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
四、初步了解光与色彩的关系
(一)色彩的形成
(出示录像资料:
缤纷绚丽的自然界)
1.谈话:
自然界中缤纷绚丽的色彩又是怎样形成的?
2.学生组内讨论并请他们上来交流。
3.教师演示:
为什么该物体呈现红色?
把红、橙、黄、绿、蓝、靛、紫、黑、白这几种颜色的纸分别放在七色光下,孩子们将看到当七色光投到红纸上,光谱中只剩下了红光,而其他色光不见了。
4.学生实验:
绿色物体、黑色物体和白色物体。
5.学生交流心得体会。
(二)“透过彩色玻璃纸看物体”游戏
1.玩“透过彩色玻璃纸看物体”游戏。
2.玩戴各色太阳镜游戏。
3.学生解释原理。
五、课内总结,课外延伸
1.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末端分别贴有红、绿、蓝三色玻璃纸的长纸筒。
2.教师演示:
实验时先混合其中两种色光,然后再把三种色光混合起来。
3.讲述:
红、绿、蓝就是光的三原色。
4.课后延伸:
继续探究光的三原色和色彩的三原色是不是一回事。
5.照相机和眼睛
教学目标:
1、了解眼球的基本构造;
2、了解照相机和眼球得成像原理;
3、知道怎样保护眼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光和色彩的关系,是光使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的绚丽多彩,于是人们想方设法留下大自然多姿多彩的美丽景色,谁能做到这一点呢?
是照相机,人们根据光学原理设计制造出照相机。
相信大家都拍过照,有没有谁自己使用过照相机呢?
2.提问:
关于照相机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3.提问:
关于照相机你们还想研究什么?
4.教师设疑:
教师出示两张照片的投影,一张清晰,一张模糊。
注意观察,发现什么?
5.讨论确定研究方向和问题。
二、讨论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1.提问:
有谁已经知道照相机是怎样拍出照来的?
2.谈话:
请你们介绍课前搜集的一些关于照相机的资料。
3.出示相机,再请学生猜想并交流相机的工作原理。
4、小结相机的工作原理:
相机将恰当量的光线透过凸透镜聚焦在胶片上形成图像,调整光圈(光线通过的小孔)和曝光的时间,就能控制透过光线的量。
5.指导分析照片清晰与模糊的可能原因。
6.简单介绍“傻瓜相机”:
这种相机能自动测量景物到相机距离,进行自动调焦,高度自动化,即使缺乏摄影经验的人也能照出清晰的相片。
7.教师板书:
照相机:
镜头(凸透镜、速度、光圈、调焦)
机身(暗箱、快门、扳手)
胶卷
三、眼睛的工作原理研究
1.讲述:
眼睛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最精密的“照相机”。
谁来说一说,为什么眼睛是精密的“照相机”?
2.提问:
同桌之间相互观察眼睛,你有什么发现?
(稍侯提示,对照照相机工作原理,说一说猜一猜眼睛是怎样工作的?
)
3.小组讨论,并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黑板之板书,将相机之凸透镜、暗箱、底片,与眼睛的晶状体、眼球内、视网膜两两对应地分析)
4.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总结讲解“眼睛的工作原理”。
(突出教材27页的基本内容。
)
5.教师板书:
眼睛:
眼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
四、观察分析瞳孔与光线强弱的关系
1.观察与探讨:
看窗外阳光灿烂的天空,在镜中自己的瞳孔,注意他们的大小变化。
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同桌之间观察2分钟,集体交流。
教师小结:
瞳孔是控制光线的,光线强时瞳孔缩小,防止伤害眼睛。
外部光线弱时,瞳孔变大,以便看清物体。
3.分析猫的眼睛在白天与晚上的不同。
师:
不知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猫的眼睛的特别之处?
学生回答。
4.比较:
对照相机,说一说,相机的什么部件与眼睛的瞳孔相似?
五、制作眼球模型
1.提问:
你们能用桌上的材料作一个眼睛模型吗?
2.师生讨论,得出基本方法。
3.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眼病的预防
1.谈话:
眼睛是我们感受大自然美丽色彩的唯一器官,如果眼睛得了病,那可是一件麻烦的事。
眼睛会得那些病呢?
我们如何来保护自己的眼睛呢?
2.学生回答,教师指导。
3.分析近视眼的原因。
(有谁的眼睛已经近视,说一说,你得近视眼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教师摘要点板书。
)
4.联系图片,学生尝试分析近视眼的原因。
5.根据板书,教师整理预防近视眼得几点要求:
适度用眼、眼睛休息、少看电视、眼保健操、食物与营养等。
七、课后延伸
1.观察猫眼在不同光线下的变化,并思考为什么?
2.采访照相馆与照相器材商店了解最新相机信息。
3.指定一组同学拜访当地眼科医生,了解眼睛保护知识。
第三单元电和磁
1.做手电筒
教学目标:
认识常见的电路符号,并能画出简单电路图。
教学过程:
一、使小灯泡亮起来,并画连接图
1.教师出示一个手电筒,问:
谁能让手电筒亮起来,说一说手电筒是怎样亮起来的?
2.教师给学生一些实验物品,要求学生设计实验使灯泡亮起来。
3.学生参照自己组装的电路,把灯泡与电池、导线连接的情况画下来。
4.讲解:
同学们所画的图,一般叫做实物图,画起来有些麻烦,人们为了工作更加方便、快捷,常常用一些符号来表示实物,这样的简易图叫做电路图。
请你参照P30的图,认识电路符号:
电池、灯泡、导线、开关。
5.学生用电路符号画出上面的电路连接情况。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二、制作一个简易手电筒
1.手电筒为什么可以根据人们的需要亮灭呢?
你认为手电筒内部可能有什么样的构造?
它们之间怎样组合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
2.讨论交流
3.利用手中的材料和用具自制一个手电筒。
认真观察组成手电筒使小灯泡发光需要哪些材料,画出简易安装图。
4.小组讨论汇报
一个完整的闭合电路一般由电池、灯泡、开关、导线四部分组成。
三、设计电路图,连接电路
1.给你二节电池、二个开关、二个灯泡,其中的材料可以全用,也可以选用,能连成什么样的电路?
以小组为单位,先把电路图设计出来,然后在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
2.小组讨论、交流、设计。
3.按照电路图组装电路。
4.向全班同学汇报,并说明电路特点。
四、拓展研究:
认识不同的电路
1.参阅书P32的图,比较按不同方式连接起来的电路有什么不同?
2.小组讨论交流。
3.用电路符号画出两种电路的电路图。
4.改变两种电路的一些情况,比如,摘下一个灯泡等,观察、比较各种电路的不同反应,并做好记录。
2.物体都能导电吗
教学目标:
1、知道物体有的是容易导电,有的是不容易导电的;
2、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3、知道与物体导电性相关的安全用电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对问题进行预测,交流验证做法
1.教师提出问题:
我们周围的物体都导电吗?
2.学生发表见解,并说明依据。
3.讲述:
刚才,同学们对物体是否导电进行了预测,并说明了其导电的依据,但我们根据生活经验预测的结果还需要经过实验的检验。
接下来,我们要进行验证。
怎样验证物体是否导电?
4.学生分组交流。
5.交流验证做法,全班达成一致。
二、设计验证实验方案,分组进行验证
1.讲述:
每个小组要利用电路材料设计一个“物体导电检验器”,同时要设计一张实验记录单,记录你们的验证过程。
记录单的形式不限,但记录单上至少可以让别人看出:
你们组设计的“物体导电检测器”的电路图、对物体能否导电的预测、检验结果、最终结论等。
2.学生分组设计方案,教师参与学生活动,适当指点。
3.全班交流、评价验证方案,选取最佳方案。
4.修改完善各自的方案。
5.选取电路元件和检验材料,结合方案验证物体能否导电,并做好记录。
6.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引导学生反思预测和验证的结果。
三、交流验证结果
1.学生汇报对物体导电性的验证结果。
(汇报内容:
①容易导电的材料有哪些?
不容易导电的材料有哪些?
②验证过程中有什么新发现或新想法或问题)
2.学生反思和交流:
为什么检验结果和预测结果有不同?
其中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3.学生分组操作:
逐渐增加电池的节数,再检测不导电的物体——浓盐水。
4.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人体导电试验”(先用学生制作的检测器检测人体是否导电,然后,教师提供验电球,让学生再检测人体的导电性)。
5.学生谈试验后的想法。
6.讲述:
①物体导不导电不是绝对的,是有条件的;②导体和绝缘体概念。
四、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及安全使用
1.学生讨论:
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导体和绝缘体?
它们有什么用?
2.学生观察与辨认:
废旧电路板及元件、电料和工具上的导体和绝缘体。
3.学生就如何安全使用电器、电料和工具进行交流。
五、课后延伸活动
3.神秘的暗箱
教学目标:
1、知道解暗箱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2、知道不同的电路连接可以产生不同的现象;
3、知道解暗箱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创设研究情境
上课时教师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
我们已经能够设计和连接简单的电路,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种电路,是我们看不到的电路,看看我们大家有没有信心和能力想办法去解决。
二、利用检测器检验暗箱的电路
1.提问:
看不到的电路我们怎样研究呢?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他们的一些意见和想法。
3.教师提供暗箱让学生研究,引导学生可以借助一种装置来检测,通过在暗箱外
部观察到的现象判断暗箱内电路的连接。
4.教师讲解:
这种用导线连接的一节电池和一个小灯泡的装置就是检测器。
5.让学生通过研讨,确定检测器的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