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苑政理阅读答案精选word文档 11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377120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苑政理阅读答案精选word文档 11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说苑政理阅读答案精选word文档 11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说苑政理阅读答案精选word文档 11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说苑政理阅读答案精选word文档 11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说苑政理阅读答案精选word文档 11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说苑政理阅读答案精选word文档 11页.docx

《说苑政理阅读答案精选word文档 11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苑政理阅读答案精选word文档 11页.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说苑政理阅读答案精选word文档 11页.docx

说苑政理阅读答案精选word文档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说苑政理阅读答案

篇一:

说苑政理阅读答案

篇一:

说苑政理阅读答案

刘向《说苑·政理》“魏文侯问李克”原文、注释、翻译、阅读训练及答案

【原文】:

魏文侯问李克曰:

“为国如何①?

”对曰:

“臣闻为国之道②:

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

”文侯曰:

“吾赏罚皆当,而民不与,何也?

”对曰:

“国其有淫民乎?

臣闻之曰:

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③之士④。

其父有功而禄,其子无功而食之⑤,出则乘车马、衣美裘,以为荣华,入则修竽琴钟之声,而安⑥其子女之乐,以乱乡曲之教⑦。

——西汉·刘向《说苑·政理》

【注释】:

①如何:

即“何如”,怎么样。

②道:

规律、规则;原则,法则。

③四方:

泛指地面的四个方向,即:

东、南、西、北。

此指各处,天下。

④士:

指读书人。

⑤食之:

食俸(官吏每月每岁所受的薪俸。

又称“食禄”),享受俸禄。

⑥安:

安心,心安定平静。

使平静,使稳定。

【翻译】:

魏文侯问李克:

“怎样治理国家呢?

”李克回答说:

“治理国家的原则就是,给付出劳动的人以衣食,封赏有功劳的人(按劳分配,论功行赏),推行赏罚得当的政策。

”文侯问:

“我赏罚都得当,但是国人还是不满意,为什么?

”李克回答到:

“国家有不劳而获的蛀虫!

我认为:

取消这些人的俸禄,用来招揽国家的有志之士。

祖辈因为有功勋所以国家给他俸禄,他的后辈没有功勋还能(继承)他们的待遇,出门就乘车马、穿着华美的衣衫,算得上荣华富贵;在家则沉迷鼓乐歌舞的享受,正因为这些无功的子女的享受,打乱了地方上的法规(按劳分配,论功行赏)。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使:

________②与:

________

③其:

________④衣:

________

⑤修:

________⑥乱:

________

2.翻译:

1.为国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之谓夺淫民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任用②归附③大概④穿⑤讲究,此指欣赏⑥扰乱

2.①怎样治理国家呢②这就是消灭蛀虫

3.食(有劳)②禄(有功)③来(四方之士)

更多有关的资料篇二:

说苑政理阅读答案

民失其所务,则害之也;农失其时,则败之也;有罪者重其罚,则杀之也;重赋敛者,则夺之也;多徭役以霸民力,则苦之也;劳而忧之,则怒之也。

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原文】文王问太公曰:

愿闻为国之大务,欲使主尊人安,为之奈何?

太公曰:

爱民而已!

文王曰:

爱民奈何?

太公曰:

利而无害,成而无败,生而无杀,与而无夺,乐而无苦,喜而无怒。

文王曰:

敢请释其故!

太公曰:

民不失务则利之;农不失时则成之;省刑罚则生之;薄赋敛则与之;俭宫室台榭则乐之,吏清不苛扰

则喜之。

民失其务则害之;农失其时则败之;无罪而罚则杀之;重赋敛则夺之;多营宫室台榭以疲民力则苦之;吏氵蜀苛扰则怒之。

故善为国者,驭民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爱弟,见其饥寒则为之忧,见其劳苦则为之悲,赏罚如加于身,赋敛如取已物。

此爱民之道也。

【译文】文王问太公道:

我想知道治国的根本道理,想要使君主受到尊敬,人民得到安宁,应当怎么办呢?

太公说:

惟有爱民罢了!

文王说:

应当怎样爱民呢?

太公说:

要给与人民利益而不要损害他们,要促进人民生产而不要破坏他们,要保护人民的生命而不要杀害他们,要给与人民实惠而不要掠夺他们,要使人民安乐而不使他们痛若,要使人民喜悦而不使他们愤怒。

文王说:

请你再解释一下其中的道理!

太公说:

不使人民失去职业,就是给了人民利益;不耽误农时,就是促进了人民的生产;不惩罚无罪的人,就是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少收赋税,就是给了人民实惠;少建宫室台榭,就能使人民安乐;官吏清廉不苛扰盘剥,就能使人民喜悦。

反之,如果使人民失去职业,就是损害了他们的利益;耽误农时,就是破坏了他们的生产;人民无罪而妄加惩罚,就是杀害;对人民横征暴敛,就是掠夺;多修建宫室台榭,就会增加人民的痛苦;官吏贪污苛扰,就会使人民愤怒。

所以善于治国的君主,统驭人民要象父母爱护子女,兄长爱护弟妹那样,见其饥寒扰为他忧虑,见其劳芳就为他悲痛,施行赏罚就象自己身受赏罚一样,征收赋税就象夺取自己的财物一样。

篇四:

说苑政理阅读答案

《说苑政理|武王问治国之道》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练习热武王问治国之道武王问于太公曰:

“治国之道若何?

”太公对曰:

“治国之道,爱民而已。

”曰:

“爱民若何?

”曰:

“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

【译文】武王问姜太公:

“治理国家的方法是什么?

”太公回答说:

“治理国家的方法就是爱护百姓罢了。

”武王说:

“爱护百姓是做什么事?

”太公答:

“给他们以利益而不要加害于他们,让他们成功不要使他们失败,使他们好好活着而不要杀害他们,给了他们的东西就不要再抢回来,使他们快乐别让他们痛苦,对他们和颜悦色而不要怒目相向。

篇二:

刘向《说苑·政理》“魏文侯问李克”原文、注释、翻译、阅读训练及答案

【原文】:

魏文侯问李克曰:

“为国如何①?

”对曰:

“臣闻为国之道②:

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

”文侯曰:

“吾赏罚皆当,而民不与,何也?

”对曰:

“国其有淫民乎?

臣闻之曰:

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③之士④。

其父有功而禄,其子无功而食之⑤,出则乘车马、衣美裘,以为荣华,入则修竽琴钟之声,而安⑥其子女之乐,以乱乡曲之教⑦。

如此者,夺其禄以来四方之士,此之谓夺淫民也。

”――西汉?

刘向《说苑?

政理》【注释】:

①如何:

即“何如”,怎么样。

②道:

规律、规则;原则,法则。

③四方:

泛指地面的四个方向,即:

东、南、西、北。

此指各处,天下。

④士:

指读书人。

⑤食之:

食俸(官吏每月每岁所受的薪俸。

又称“食禄”),享受俸禄。

⑥安:

安心,心安定平静。

使平静,使稳定。

⑦教:

教育,指导。

【翻译】:

魏文侯问李克:

“怎样治理国家呢?

”李克回答说:

“治理国家的原则就是,给付出劳动的人以衣食,封赏有功劳的人(按劳分配,论功行赏),推行赏罚得当的政策。

”文侯问:

“我赏罚都得当,但是国人还是不满意,为什么?

”李克回答到:

“国家有不劳而获的蛀虫!

我认为:

取消这些人的俸禄,用来招揽国家的有志之士。

祖辈因为有功勋所以国家给他俸禄,他的后辈没有功勋还能(继承)他们的待遇,出门就乘车马、穿着华美的衣衫,算得上荣华富贵;在家则沉迷鼓乐歌舞的享受,正因为这些无功的子女的享受,打乱了地方上的法规(按劳分配,论功行赏)。

因此(有必要)取消这些人的俸禄,用

来招揽国家的有志之士,这就是消灭蛀虫。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使:

________②与:

________③其:

________④衣:

________⑤修:

________⑥乱:

________2.翻译:

1.为国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之谓夺淫民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指出上文中三个使动词。

①_____;②_____;③_____。

4.李克认为魏文侯在治国上的当务之急是什么?

请用原句回答。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任用②归附③大概④穿⑤讲究,此指欣赏⑥扰乱2.①怎样治理国家呢②这就是消灭蛀虫3.食(有劳)②禄(有功)③来(四方之士)4.夺其禄以来四方之士。

篇三:

广东省广雅中学201X届高三5月月考语文试题带答案

广雅中学201X-201X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5月月考试题

语文

测试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号、班别、姓名写在答卷密封线内。

2.答案填写在答卷上,必须在指定区域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作答,不能超出指定区域或在非指定区域作答,否则答案无效。

第I卷阅读题(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职掌卜筮,是先秦史官与《周易》关系之最突出的纽带。

在先秦,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史官们对这一职责的履行可谓是不遗余力。

阅读先秦文献,人们有时会为史官们据《易》占筮的准确而感到惊讶。

例如,周史运用《周易》为陈国占筮,得出了两个结论,一是陈侯的后代将在齐国昌盛并执掌大权,二是陈国将在那时衰败。

后来历史的发展果如其言。

如何来解释史官们的这一类“神奇的”预测呢?

其关键,是先秦史官对《周易》变化观精髓的理解和运用。

《周易》是一部谈事物变化的书。

前人称“易”有三义,即变易、简易、不易等。

不少先哲认为:

“易”之精义实为“变易”。

《说文解字》引《秘书》:

“易”原为象形字,上日下月,日为阳,月为阴,阴阳交合变化成宇宙间万事万物,阴阳者,变化也。

《周易》之基本要素“爻”的意蕴、“卦”的构成方式、八卦及六十四卦之间的关系以及“十翼”对《周易》义理的阐述等等,无不突出地表现出一种变化观。

从表面上看,周史所得出的两个结论是占筮的结果,其实,周史在为陈国占筮之前,已对陈、齐等国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定的了解,即“先人事而后说卦”,在此基础上,再依据《周易》的变化观去分析、推测其前景,就得出了这些结论。

知道了这个例子所蕴含的道理,就明白了先秦史官的《易》筮有时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历史发展变化结局的奥秘。

先秦史官以《易》占筮,又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

首先,以《易》占筮,凭蓍草这类植物去推断活生生的、千变万化的人事,从根本来说是难以成功的。

尽管有时占筮者在推断中也会结合对历史和现实的了解,但这类占筮法总体上笼罩在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气氛之中,并非科学的方法。

其次,先秦史官的以《易》占筮,在具体操作上具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

根据《左传》《国语》的记载,春秋时期人们讲《周易》要讲八项。

然而,在每次占筮时,并不会八项内容都讲,因为甲项与乙项的结论很可能不一致,甚至是对立的。

选择哪项或哪几项来讲,先秦史官往往依据自己的意图来定。

占筮的结果,也可以依据多个方-面来解释,只需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来作论断。

主观随意性表现得非常突出,牵强附会的特点也很显著。

先秦史官所掌职责非常丰富,堪称是当时的“通才”,而《周易》是一部既简明又涉猎宇宙万物、社会人生的著作,可谓“通学”;作为“通才”的先秦史官与作为“通学”著作的《周易》,有着一种内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出于职责要求,先秦史官堪称是《周易》的解读者、运用者、守护者及传承者。

他们偶尔表现出的运用《周易》对于具体人和事的发展进行准确预测的“奇迹”,主要得

益于对于《周易》变化观的活用,以及对于拟预测人和事的历史、现状的观察和了解。

而其这方面的败笔与尴尬,正好说明《周易》唯心、神秘思想本身的致命缺陷。

深入探讨先秦史官与《周易》的关系,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它对于《周易》以及中国古代史学史的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林晓平《先秦史官与<周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易》是古代一部谈事物变化的书,“易”有“变易、简易、不易”之义,很多先哲认为“变易”是其中最核心的意义。

B.《周易》主要讲变化,“易”最初为象形字,上为“日”,下为“月”,代表阴和阳,表示阴阳交合变化成宇宙间万事万物。

C.《周易》中的“爻”的意蕴、“卦”的构成方式、八卦及六十四卦之间的关系以及“十翼”等等,无不表现出一种变化观。

D.《周易》既简明又涉猎广泛,包括宇宙万物、社会人生,可谓“通学”,古人常用它来占卜,预测吉凶和事物的发展变化。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先秦时期,史官堪称是当时的“通才”,所掌职责非常丰富,其中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用《周易》来占卜。

B.先秦史官与《周易》有着一种内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是《周易》的解读者、运用者、守护者及传承者。

C.如果史官能理解和运用《周易》变化观的精髓,重视对历史和现状的了解,就能科学地预测历史的发展变化。

D.从先秦史官与《周易》的关系的角度进行深入地探讨,对于研究《周易》以及中国古代史学史有重大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易》被古人用于占筮,有时准确得令人惊讶,周代史官用它对陈国后代的兴衰所作的两点预测,后被历史的发展所证实。

B.《周易》内容丰富,春秋时学者讲《周易》要讲八项,但各项内容很可能不一致,甚至还会出现两项之间矛盾对立的现象。

C.用《周易》占筮,可能得到不同的结论;同一结论,也可以依据多个方面来解释,在具体操作上牵强附会,具有主观随意性。

D.《易》用以占筮,凭蓍草去推断活生生的、千变万化的人和事,是唯心主义、神秘主义思想的体现,从根本来说难以成功。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薛元超,薛收之子也。

元超早孤,九岁袭爵汾阴男。

及长,好学,善属文。

太宗甚重之,令尚巢剌王女和静县主,累授太子舍人,预撰《晋书》。

高宗即位,擢拜给事中,时年二十六。

数上书陈君臣政体及时事得失,高宗皆嘉纳之。

俄转中书舍人,加弘文馆学士,兼修国史。

中书省有一盘石,初,道衡为内史侍郎,尝踞而草制,元超每见此石,未尝不泫然流涕。

永徵五年,丁母忧解。

明年,起授黄门侍郎,兼检校太子左庶子。

元超既擅文辞,兼好引寒俊,尝表荐任希古、高智周、郭正一、王义方、孟利贞等十余人,由是时论称美。

后以疾出为饶州刺史。

三年,拜东台侍郎。

右相李义府以罪配流嵩州,旧制,流人禁乘马,元超奏请给之,坐贬为简州刺

史。

岁余,西台侍郎上官仪伏诛,又坐与文章款密,配流嵩州。

上元初,遇赦还,拜正谏大夫。

三年,迁中书侍郎,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

时元超特承恩遇,常召入与诸王同预私宴。

又重其文学政理之才,曾谓元超日:

“长得卿在中书,固不藉多人也。

”永隆二年,拜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

高宗幸东都,太子于京师监国,因留元超以侍太子。

帝临行谓元超日:

“朕之留卿,如去一臂。

但吾子未闲庶务。

关西之事,悉以委卿。

所寄既深,不得默尔。

”于是元超表荐郑祖玄、邓玄挺、崔融为崇文馆学士。

又数上疏谏太子,高宗知而称善,遣使慰谕,赐物百段。

弘道元年,以疾乞骸,加金紫光禄大夫,听致仕。

其年冬卒,年六十二。

赠光禄大夫、秦州都督,陪葬乾陵。

文集四十卷。

子曜,亦以文学知名,圣历中,修《三教珠英》,官至正谏大夫。

(节选自《旧唐书·薛元超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

B.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

C.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

D.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袭爵,继承爵位。

按规定,第一继承人继承被继承人的爵位;其余继承人减三等袭爵。

B.草制,草拟制书。

制是皇帝的命令,制书是用以颁布皇帝重要法制命令的专用文书。

C.丁母忧,遭逢父母丧事。

父母死后,子女要为父母守丧,一般三年,官员还需要辞官。

D.陪葬,臣子或妻妾的灵柩葬在皇帝或丈夫坟墓的近旁。

文中的“陪葬”指一种恩宠。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薛元超好学,擅长写文章。

太宗很看重他,让他参与修撰《晋书》;高宗即位以后,让他兼任修国史的工作。

B.薛元超受到人们的称颂。

一是因为他擅长文辞;二是因为他喜欢引荐寒门才俊,曾经上表举荐过十几个人。

C.薛元超一生数遭流贬。

先因与上官仪有文字之交,受到牵累;后又上疏进谏,为李义府请求马匹代步而被贬。

D.薛元超很为唐高宗所宠信。

他经常被召入宫中参加唐高宗与诸王的私宴;高宗到东都,让他留下辅佐太子。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数上书陈君臣政体及时事得失,高宗皆嘉纳之。

(2)但吾子未闲庶务,关西之事,悉以委卿。

所寄既深,不得默尔。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行香子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

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①,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

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注】①《庄子·知北游》云: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而已。

”古人将日影喻为

白驹,意为人生像日影移过墙壁缝隙一样短暂。

8.本词上阕前三句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5分)

9.“虽抱文章,开口谁亲”是什么意思?

从这两句来看,词人真的想归隐吗?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诗经·氓》中“,”两句,体现了女主人公自嫁氓为妻,多年来一直起早睡晚,忙碌操劳。

(2)苏轼《赤壁赋》中用比喻的手法,感叹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诗句是:

“,。

(3)李贺《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视觉角度写出战争的激烈场面的诗句是:

“,。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苦梅

马卫

苦梅又叫乌梅,个小,肉少,汁酸。

如果不是没有吃的,孩子们是不会去吃苦梅的。

一个姑娘却偏偏取了这么个名儿,不过也难怪,山区农村生活苦嘛。

苦梅一出生,就和饥饿结伴,要不是后来包产到户,苦梅一家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苦梅二十岁的时候,成了新媳妇儿,

“新媳妇儿,憨憨人儿,不说话儿,给糖走人儿。

”儿歌嘛,小孩子嘴甜,诳糖吃。

到了夜深人静,客人们离开,苦梅才发现,进新房的怎么不是先前相亲的那位男人呢?

男人一脸的木讷,呆呆地站着,半天才嗫嚅出来,以前相亲的,是他表哥;自已丑,所以找表哥代替。

事已至此,多说无益,何况,男人家拿了钱,给家里砌了砖房,让哥娶上了嫂子。

拿妈的话说就是——长得帅,能吃么?

男人没有啥手艺,除了干地里的活,干不了其它。

可是粮食价格低,除去农药、化肥、种子,赚不到啥钱。

就这样过了七八年,孩子也读小学了,家里仍然一贫如洗。

苦梅对老公说,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一辈子也致不了富。

男人却安于现状,不缺吃不缺穿,还要求啥呢?

可是经不住苦梅天天纠缠,最后男人让步了,苦梅和她的表姐进城,一个去给人帮厨,一个当超市营业员。

苦梅在超市,极认真。

别人忙里偷闲玩手机,她没有。

别人喜欢小喇叭广播,讲奇闻怪事,苦梅不知道。

苦梅就像个机器人,陀螺似地转,特别热心给人介绍商品,帮老人购物。

苦梅的勤奋和本分,换来了一个领班的岗位。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当上了领班,工资竟然是营业员的倍数,而且轻松多了。

所以,苦梅工作更加认真。

苦梅出事,是在一个周末。

那天,她在商场巡视,检查工作,发现有一位叫巧芋的营业员偷吃话梅。

如果偷吃几个,谁也不会发现,商品有一定的损耗率。

但是规定是死的,营业员绝不能吃和拿商场的商品。

一旦发现,轻则扣工资,补损失;重则开除,或送派出所。

苦梅没有当场揭露巧芋,女人家谁不爱面子呢?

把巧芋叫到办公室,给她倒上水,才说了自己看到的事。

没想到,巧芋一百二十个不承认。

她说:

提奸捉双,拿贼拿赃。

你既然看到了我偷吃话梅,为啥不当场拿住?

现在,你是污蔑我!

我和你没完。

苦梅没想到好心没有好报,气得粗气红脸:

这次就算了,如果我再拿住了你,你走人!

苦梅只能这样说了。

她知道,这些营业员,差不多全是乡下来的,拿着低薪,还要养家糊口,难呢。

只要巧芋改了,这事就算了。

苦梅和表姐合住的出租屋,表姐回来一般要一点左右。

那晚,苦梅值晚班,回家时快十一点了,还在夜摊上吃了碗米粉。

就在苦梅开门的时候,突然蹿出一位蒙面男人,把她踹倒在地,给她几拳,几脚,嘴上说:

臭婆娘,懂事点,不要管得太宽。

这次放过你,要是你再多嘴,把你脸划了!

苦梅虽然来自农村,有一把力气,可是相对于男人,那是蚍蜉撼树。

蒙面人走了,半天苦梅才起来,回到屋内,见腿上身上的瘀痕,忍不住哭了起来。

不用想,这事肯定是巧芋干的,听说,她一人在城里,常和些不三不四的男人鬼混。

所以,巧芋特别好打扮,身上也不差钱,上班极不认真。

表姐回来的时候,见苦梅这副样子,问了半天,苦梅才嘟咙出来。

苦梅并不怕巧芋,是怕巧芋勾搭上的野男人。

为了安全,苦梅辞职了,经理挽留她,她坚决回家。

孩子见她回来,高兴地溜到她怀里,就不离开。

.老公见她回来,嘿嘿直乐。

伤不重,养了一周,就复了原。

苦梅是个闲不住的人,经过三年的打工生活,她明白一个道理:

要得富,开店铺。

苦梅开了村里第一家超市,当然不能和城里的比,不过两间屋大,主卖副食和生活必用品。

不用请人,自己和老公亲自干。

货自己去进,晚上做台帐。

乡里人虽然计较价钱,但绝不会偷东西。

一个月下来,挣的比她在城里打工还多一倍。

苦梅家渐渐富了,有了彩电,有了冰箱,还给老公买了摩托,进货也方便。

至于田和地,只种谷子、蔬菜,剩的种树。

她家没有种其它树,只种苦梅。

人们不太理解,苦梅也不解释。

乡下人都知道,苦梅味酸、涩、平,敛肺、润肠、生津、解酒,良药呢。

村里人常来讨用,苦梅一概白送(来自:

WWw.:

说苑政理阅读答案),尤其那些爱喝醉酒的男人们,她们嘴上还要占便宜:

苦梅,吃你呢!

苦梅的脸上,全是笑。

嘴上说:

吃我?

酸死人!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长得帅,能吃么?

”是苦梅的母亲在苦梅婚前对她的告诫,这说明她母亲早就知道苦梅的丈夫长得丑,但她为了儿子,只能委屈女儿。

B.男人诚实,只会干地里的活,没有其它手艺,又安于现状,这一形象与妻子苦梅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了苦梅的勇于开拓、心灵手巧。

C.巧芋不守本分,在城里经常和不三不四的男人鬼混。

她在超市偷吃话梅被苦梅提醒后,指使野男人去殴打苦梅.警告苦梅少管闲事。

D.本文使用第三人称展开文章的叙述,故事娓娓道来,对情节的描述客观真实,好像读者就是故事发生发展的见证人,更易引起共鸣。

E.文章结尾,苦梅说“吃我?

酸死人!

”使用夸张的手法,意在强调自己种的乌梅未到成熟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