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376267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三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三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三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三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教案.docx

《三年级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语文教案.docx

三年级语文教案

少年王勃

设计意图:

这是一篇人物故事。

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阁赴眼、时写下千古名片藤王阁序的事,显示了王勃非凡的才华。

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

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

课文配有彩色插图,有助于学生体会诗句意境,加深记忆。

 学生对少年王勃比较陌生,老师揭示课题后,先介绍少年王勃在滕王阁会上,一气呵成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的事,让学生带着对少年王勃无比崇敬的心情去朗读课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时,抓住重点段落,通过理解词句、图文对照、朗读想象等方法,感受课文描绘的迷人秋景,体会诗句蕴含的优美意境。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忘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背诵三、四自然段;书写生字;知道唐代大诗人王勃在少年时期就有非凡的才华,就写出了《藤王阁序》这样的千古名文。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的四个成语;感受王勃登上滕王阁观看到的美景与他写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关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人物故事。

(板书:

16少年王勃)

   2、简介王勃

   3、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一直到今天,人们还对这篇文章赞不绝口。

王勃是怎样《滕王阁序》的呢?

我们学完课文就知道了。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

   2、想一想:

哪个词可看出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南昌藤王阁都督宴会一篇秋景突然朗读邀请文章共同拍案叫绝《藤王阁序》千古传诵

   2、讨论:

你从哪个词可看出王勃写的《藤王阁序》非常有名?

   3、理解“千古传诵”一词

  四、学习第一、二节

    王勃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成这篇千古传诵的名文的呢?

   1、自由读1、2段

   2、交流

    

(1)“探望”还可怎么说?

    

(2)简介《藤王阁》。

学“阁”。

理解:

整修一新。

    (3)都督为什么请王勃参加宴会/

    (4)都督要求每人写一篇文章,人们的表现怎样?

(齐读)

  五、学习生字

  六、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过程:

  一、精读第三段

   1(指导观察图)站在滕王阁上,可以看到些什么?

   2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自由读,画出你认为比较的句子。

   3交流

    

(1)读词

    

(2)出示:

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指名读)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哪句好,好在哪?

    *读第三自然段

    *指导背诵

  二、精读第四段

   1、这么迷人的秋景,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它写出来了。

(出示、读)

    

(1)理解句意

    

(2)这句话好在哪?

    (3)指导朗读

   2、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想一想:

王勃是怎样写这句话的?

   3、交流

    

(1)出示图,想王勃在看什么,想什么?

    

(2)正因为王勃边看边想,再加上他很有才气,所以他才能——胸有成竹

    (3)理解“胸有成竹”,并造句。

    (4)于是王勃——板书:

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文思如泉:

指写文章的思路像什么?

      笔走如飞:

动作表演

   4、指名读最后一句话

     你从什么地方知道都督也为王勃的诗句叫好?

     什么是奇才?

(板:

拍案叫绝)

     如果你是都督,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表演)

   5、指导背诵

  三、小节

    读到这儿,我们也不禁为王勃写的句子叫好。

他写这首诗时只有十几岁,这么小的年纪就写出千古传诵的名文,真了不起,真是一位奇才!

(板书:

《腾王阁序》千古传诵奇才)

  四、学习生字

  五、指导写字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说笔顺

   2、读写词语

     南昌 庆贺 才气 文思 如泉

     宴会 叫绝 秋景 笔走 如飞

  二、通读全文,练习背诵3、4自然段

  三、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篇()决()诵()

     遍()绝()解()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然后读一读

    ()的余辉()的云霞()的秋景

    3、背诵、默写“落日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资料链接:

  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的祖

  

自清顾沅辑,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

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

父亲王福畴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

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

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

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的文学主张崇尚实用。

当时文坛盛行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

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业”(杨炯《王勃集序》)。

教后感:

 

大作家的小老师

设计意图:

本文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因此我将以问题“你觉得课文中的肖伯纳和小姑娘分别是怎样的人?

”为切入点展开对课文的品读。

我将用充足的时间安排学生自读课文,圈圈画画,找出相关语句,进行交流。

其中萧和小姑娘的对话最能凸现两人的性格特点是课文的重点。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话,感悟肖伯纳严于律己的可贵精神.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人物对话的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内涵,感悟人物形象。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课文,思考:

1、作家是什么意思?

大作家呢?

2、这篇课文中的大作家指的是谁?

是哪一国的人?

3、小老师是谁?

是哪国人?

4、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小姑娘怎么会成了大作家的老师的?

二、读文解疑,弄清事情

学习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1、思考、答问:

萧伯纳在莫斯科与一个小姑娘相遇后,为什么会和这个小姑娘玩了好久?

(萧伯纳非常喜欢这个孩子,萧伯纳童心未泯。

这个孩子为什么让萧伯纳这么喜欢?

(小姑娘白白胖胖,一对大眼睛很有神,头上扎着大红蝴蝶结,真是可爱极了。

2、小结:

萧伯纳与小姑娘相遇,一起玩耍。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二部分(第二到四自然段)

1、思考、答问:

(1)临别时,萧伯纳对这个小姑娘说了怎样的话?

(别忘了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萧伯纳。

(2)萧伯纳称自己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反映了萧伯纳怎样的思想?

要点:

得意。

自以为了不起。

有点瞧不起别人的意思。

希望别人崇敬他。

(3)你是从课文哪里的描写中看出来的?

(他暗想:

当小姑娘知道跟自己玩的是一位世界大文豪时,一定会惊喜万分。

(4)小姑娘听了萧伯纳的话后,是怎样的反应?

她是怎么说的?

(出乎预料的是,小姑娘竟学着萧伯纳的口吻说道:

'请你回去后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娜塔莎。

出乎预料是什么意思?

出于谁的意料之外?

萧伯纳意料之中的应是什么?

小姑娘有没有惊喜万分?

小姑娘答话中用了一个请字,这个字你觉得用得好在什么地方?

小姑娘的话表现了她的什么意思?

为什么?

(自己是人,萧伯纳也是人,同样是人,大作家又有什么了不起呢?

小姑娘在自己的名字前为什么要郑重其事地加上苏联小姑娘?

(一种爱国之情。

在她看来,你萧伯纳为自己是世界闻名的英国名作家而自豪,我也为自己是苏联小姑娘而自豪)

(5)萧伯纳听了小姑娘的话后有什么反应?

(萧伯纳听了,不觉为之一震,他马上意识到刚才太自夸了。

震是什么意思?

为之一震究竟是为什么而震?

意识是什么意思?

他意识到了什么?

(刚才太自夸了)

3、小结:

正因为这件事情使萧伯纳产生了震动,意识到在小姑娘面前太自夸了,所以才有后来的反思,才会认识到小姑娘娜塔莎是他的老师。

二、抓住感触,明白由来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三部分(第五自然段)。

2、思考、讨论:

(1)感触是什么意思?

深有感触呢?

(小姑娘的话使萧伯纳深受刺激,使他的思想感情久久难以平静)

(2)具体说说萧伯纳究竟有哪些感触?

要点:

一个人不论取得多大成就,都不能自夸。

对任何人,包括对小孩子,都应该平等相待,永远谦虚。

小姑娘娜塔莎让自己明白了这些深刻的道理,应该成为自己的老师。

萧伯纳感触中最后一点这就是那位小姑娘给我的教育。

她是我的老师。

除了给上文所写的事情作结外,在全文中还起了什么作用?

(点题。

点出课题之由来)

板书:

            大作家的小老师

            不能自夸       读文

            平等相待 永远谦虚  解词

                       读懂

资料链接:

萧伯纳(GeorgeBernardShaw,1856年7月26日~1950年11月2日),直译为乔治·伯纳·萧,爱尔兰剧作家,1925年「因为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而获诺贝尔文学奖,是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是世界著名的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

萧伯纳的一生,是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密切关系的一生,他认真研读过《资本论》,公开声言他“是一个普通的无产者”,“一个社会主义者”。

然而,由于世界观上的局限性,他没能成为无产阶级战士,而终生是一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

教后感:

 

习作三

设计理念

    三年级是习作教学的起始阶段,因此教材在安排每次习作练习时,都有一篇学生优秀习作,是通过范文引路,让学生学会模仿,学到方法,学会习作。

本次习作,有意安排两次范文引路,一次安排在习作指导前,通过阅读优秀习作,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如何把观察到的东西表达出来;一次安排在习作修改时,通过教师下水习作或学生优秀习作,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如何把新发现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学会修改。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了解小作者是怎样用自己的眼睛发现小动物的,又是如何细致地写出它们的活动的。

  2、学会用一颗充满好奇的心去细心观察,认识事物,学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3、按要求完成习作,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描写出来,做到文通句顺。

教学重点:

1、通过例文引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新事物或新现象。

  2、在观察的基础上,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描写出来,做到文通句顺。

教学难点:

如何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描述出来,做到文通句顺。

这是三年级最起始年级的习作教学的一大难点。

课前准备

  提前一周,引导学生去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寻找新的发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师说“发现”

  1、谈话。

小朋友,春天来了,你们有没有新发现呢?

你们能说给大家听听吗?

  2、师说“发现”。

  最近几天,老师也在留心我们的生活,我也发现了许多新情况。

我发现柳条在发芽、长叶了,嫩绿的柳条在微风中,轻轻飘呀飘,真像小姑娘的长发;我发现一场绵绵的春雨过后,小草长得更快了,花儿开得更欢了;我还发现春天来了,阳光更暖和了,我们小朋友穿的衣服越来越少了,人呢,越来越精神了。

  从学生的生活切入教学,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在其基础上,教师抛砖引玉,示范引路,一是给学生提供发现信息;二是初知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新变化,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范文引路,学会“发现”

  1、导入:

老师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刘常宁小朋友也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他在小河边玩耍,发现了许多让他喜欢的东西,你们想知道吗?

  2、学生自读。

思考:

他发现了哪些令他喜欢的东西?

这些东西是怎样的?

  3、讨论交流。

重点讨论发现了什么?

这个东西是什么样的?

他是怎么会发现的?

  4、教师小结:

小作者不仅看到蚂蚁和甲虫,还发现蚂蚁洞口是一堆“新土”,“那土一粒一粒的”,甲虫头上有“长长的须不停地动着”。

你看,小作者多么会发现,他不仅发现了“什么”,还发现了这个东西是“什么样”的。

小作者真是生活的有心人,你们也想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吗?

老师给你一周的时间去寻找,去发现,把每天的新发现记录在本子上,把“最得意”的发现写在黑板的左下角“我的发现”栏里,好吗?

  三年级是习作的起始阶段。

因此在每次习作时,都必须重视例文的作用,不仅引导学生读懂例文,还要重视学生领悟方法。

在此习作教学中,更多地让学生领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明白要观察时,不仅要观察到什么,还要观察这样东西是怎样的。

提前一周学习例文,给足时间让学生尝试学会观察,记录观察,交流观察,这样相对降低了习作的难度。

  (三)、走进生活,寻找“发现”

  1、走出课堂,走向校园,寻找“发现”。

  2、走出校园,走进生活,去草丛,去树林,去池塘,去田野,寻找“发现”。

  在学习例文的基础上,运用所领悟的观察方法,尝试让学生先在校园里寻找“发现”,继而放手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发现”,这样就拓宽了观察的领域,丰富了学生习作的素材。

  (四)、各抒己见,细说“发现”

  1、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

要求:

力求把自己的发现说清楚(什么时候发现的;什么地方发现的;发现了什么;发现的东西是什么样的?

)。

  2、集体交流,互相评议。

  先指名一、两名学生交流,教师相对进行评价。

再指名一、两名学生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3、同桌再次互相交流,相互评价修改。

  从说到写,先说历来被视为习作教学的重要途径。

安排这一环节,通过三个回合的说话交流,在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评价互动中,一方面引导学生明白怎样把自己的发现清楚明白地说出来,另一方面使学生互相开阔思路,丰富题材,为下笔成文打下基础。

  (五)、起草成段,描写“发现”

  1、学生练习写稿,教师来回巡视,指导帮助习作有困难的同学。

  2、学生写完后,先自己读习作,看看是否写明白。

  (六)、师生评价,修改“发现”

  1、欣赏习作。

  

(1)、教师展示自己的下水作文,让学生进行评价。

  

(2)、指名学生朗读一篇优秀习作,说说好在哪里?

  2、修改习作。

  

(1)、挑选一篇没有写清楚发现的习作,师生共同修改。

  (修改时着重落实在如何把自己的发现叙述清楚,做到文通句顺。

  

(2)、学生自己修改习作。

  先欣赏佳作,再修改习作,在共同修改的基础上,学生各自修改。

这样通过示范引路,学生就能渐渐如何把自己的发现叙述清楚的,使修改习作落实到实处。

  (七)、誊写“发现”,配画插图

  1、学生誊写习作,要求誊写规范,书写端正。

  2、自由选择作业,可以在习作旁配画插图。

 鼓励学生在誊写好习作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特长,给习作配画,习作与图画相得益彰,有利于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树立自信心。

教后感:

 

剪枝的学问

设计意图:

  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全文共5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简介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

第二、三自然段写“我”在果园看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非常奇怪,经询问,了解了剪枝的原因。

第四自然段写春天来了,桃花盛开,“我”盼望花儿早日结果。

第五自然段写桃子丰收了,我在惊喜的同时真正的理解了王大伯的话。

课文的重难点是把握我的心理变化,了解剪枝给人的启示。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关键词语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理解课文内容。

   2.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哲理,并融会贯通领会生活中的许多小事例中蕴涵哲理。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

剪枝。

你知道什么是“剪枝”吗?

(拿把剪刀给小树修修剪剪。

  2、如果见到种果树的农民伯伯剪枝,你有什么问题问问他吗?

  3、劳动中的知识也不少,我们今天就来了解“剪枝的学问”。

揭示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后自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子多读几遍。

  

(2)大声读课文,不理解的词语下打个问号,并尝试联系上下文想想它的意思。

  (3)边读边思考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检查词语朗读情况:

  剪枝 挥舞  盼望 疯长 夺走 靠 红润 仿佛 胖娃娃 脸蛋 不禁 远近闻名  充满信心  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指名读词,注意前后鼻音及多音字的字音,相互问问说说词语的意思。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教师抽查,比一比,谁读得最棒。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并选择段落赛读。

思考每个自然段的大致意思。

  (3)尝试理清课文层次。

友情提示:

找到季节变化的关键词,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一

(1)简介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

  二(2、3)写“我”在果园看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非常奇怪,经询问,了解了剪枝的原因。

  三(4)写春天来了,桃花盛开,“我”盼望花儿早日结果。

  四(5)写桃子丰收了,我在惊喜的同时真正的理解了王大伯的话。

  3、朗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生字

  1、分析字型,说识记方法。

  2、指导书写:

“剪、夺、蛋、禁、靠”注意上紧下松,“挥、仿、佛、娃”左窄右宽,“疯”注意两笔竖撇要写好,不能过于倾斜。

  3、学生描红,仿影,临写。

完成习字册。

  4、教师矫正学生握笔姿势、写字姿势。

  四、作业设计

  1、组词:

仿—访 佛—扶 枝—技 挥—辉。

  2、读熟课文。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字组词。

  2、听写词语:

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尝试用上这些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王大伯是种桃能手,从哪里可以看出?

(远近闻名、总是、大、甜)

  换词理解能手(能人)、远近闻名(人尽皆知、家喻户晓)。

  

(2)读好这一段,在评议中明白该读出敬佩的语气。

  过渡:

如果此时王大伯出现在你眼前,你有什么问题问他吗?

  2、学习第二段

  

(1)“我”跟你一样好奇,板书:

满怀好奇,带表情读好这个词语,略皱眉。

  

(2)怎么他的桃子就能结得那么大,那么甜呢?

跟着“我”一起去看一看,问个究竟。

  (3)自由读一读第二段。

  (4)我看到了什么?

(读出相应句子)“只见”后面都是我看到的情景。

  用个词语概括这番情景。

(我看到王大伯他们在剪枝。

  (5)再读,说说还从这写内容中读懂了什么?

  (剪枝动作熟练、潇洒;慧眼识“枝”能一眼分辨出有用枝和无用枝,经验丰富;剪掉了许多的枝条)

  (6)好好的枝条被剪掉,我看到后的心情或者说表情是什么样的呢?

读他问王大伯的话,你可以理解当时的他。

  出示:

“王大伯,您怎么啦?

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指导朗读,注意读好“怎么、干吗、啦、呢”等语气词,读出两个问号表达的当时的心情、神情:

着急、不理解、一脸疑惑等。

板书:

一脸疑惑

  (7)看到我一脸疑惑的样子,王大伯把剪枝的原因告诉了我。

同桌一问一答,说清原因。

  (8)指名直接对话表演。

  (9)从王大伯的说明中可以看出:

他剪掉的是什么枝条?

为什么剪掉它?

他留下的是什么枝条?

对留下的枝条是怎样做的?

怎样想的?

  (10)王大伯对不能结桃子的枝条“咔嚓咔嚓”地剪去,对能结桃子的枝条“抚摸”,“充满信心的说”,真不愧是个种桃能手啊!

分角色朗读对话。

  (11)我听了王大伯的话,不再一脸疑惑,出现了什么变化?

板书:

将信将疑

  结合课文理解“将信将疑”:

半信半疑,一半相信,一半怀疑。

  为什么我会“将信将疑”呢?

(种桃能手不会做不利于桃子丰收的事,但剪掉了枝条,桃子不就少了吗?

  (12)指导读好“将信将疑”时心里想的话。

  3、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一读

  

(2)春天到了桃花开得怎样?

从哪里可以看出?

播放图片欣赏美景。

(蜂在花中舞,人在树下戏)随机说上几句古诗赞赞眼前景象。

  (3)此时的我最盼望什么?

  (4)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语气轻松、愉快。

  4、学习第四段

  

(1)桃树春天开花,夏天结果。

所以暑假一到,“我”就来到了王大伯的桃园。

这时的我看到了什么景象呢?

指名读相应语句。

“只见”后面都是我看到的情景。

  

(2)王大伯桃园里结的桃子有什么特点?

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3)看到这些桃子的我心情怎样?

(惊讶、高兴,即又惊又喜)

  (4)读好“啊”这个语气词中代表的感情,再读我看到的景象。

  (5)为什么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会又惊又喜,惊的是什么?

喜的又是什么?

  惊的是:

大伯的预料成了现实,剪枝果真实现了丰产;喜的是:

桃园丰收了,结了那么多光鲜红润的大桃子。

  (6)此时的“我”不禁想起什么?

指导读好最后一句话。

  (7)现在的“我”还“将信将疑”吗?

“我”明白了什么?

  (小结:

看来“减少”是为了“增加”啊。

这劳动中也藏着丰富的学问,我们可得好好向生活学习,向有经验的人学习呀。

  (8)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说说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

  学完课文后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怎样判断无用枝?

怎样剪才合适?

等等)

  2、小结:

“剪枝的学问”告诉我们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到处有学问,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留心周围事物,并且善于思考,就能发现生活中的规律。

  四、作业设计

  1、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减少”是为了“增加”的典型事例。

  2、语气词练习,填一填,读一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附板书:

              26、剪枝的学问

                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资料链接:

1、果树修剪有冬剪和夏剪两种。

2、修剪主要是剪除徒长枝、下垂枝、背上枝、过密枝、病虫枝和弱小枝,修剪可以控制结果量,使果树结果质量得到提高。

3、修剪是为果树整形,梨树为三主枝疏散分层形,桃为三主枝开心形,石榴为自然圆头形。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