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第二轮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76052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9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第二轮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第二轮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第二轮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第二轮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第二轮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第二轮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docx

《中考语文第二轮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第二轮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第二轮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docx

中考语文第二轮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

一、(2011·上海中考)阅读下文,完成1~4题。

韩魏公知北都,有中外亲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坏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宝也。

特设一桌,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

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

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

“物破亦自有时。

”谓吏将曰:

“非故也,何罪之有?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云耕者入坏冢而得    ()()

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你)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呢?

B.不是这个原因,(你)有什么罪呢?

C.(你)不是故意的,何必怪罪你呢?

D.不是这个原因,何必怪罪你呢?

3.“吏将伏地待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语句回答)

4.本文表现了韩魏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译文】

韩魏公做北都的知府,表兄弟中有人献上了一只玉盏,说是耕地的老农进入毁坏的墓穴后得到的,内外没有一点瑕疵,真的算得上是稀世宝物。

韩魏公特地准备了一张桌子,把玉盏放在上面,并且用玉盏盛酒,来劝那些客人。

突然一个官吏不小心把桌子撞倒,玉盏掉在地上摔坏了,在座的都很吃惊害怕,那个官吏跪倒在地上等待降罪。

韩魏公神色没有什么变化,笑着对在座的各位官员说:

“物品坏了自有自己的时间(都是会坏的)。

”对那个官吏说:

“(你)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呢?

答案:

1说获得,得到2选A。

“故”是故意的意思,“何罪之有”是倒装句,正确语序应为“有何罪”。

3误触台倒,玉盏俱碎4此题考查对人物品质的概括。

韩魏公非常喜欢的一只玉盏被官吏不小心摔坏了,而韩魏公没有责备他,可见韩魏公的宽容大度。

答案:

待下宽厚

二、(2011·内江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5.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

音:

________________义:

________________

②辄以水沃面

音:

________________义:

________________

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以天下为己任。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___________》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__________的作用。

附【译文】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发愤苦读,有时晚上疲倦了,就用冷水冲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

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

以至于因为被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做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

他经常说:

“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答案:

①dàn吃  ②zhé往往,总是答案:

①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②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

答案:

岳阳楼记揭示主题

三、(2011·聊城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目不见睫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

“王之伐越,何也?

曰:

“政乱兵弱。

庄子曰:

“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

见其睫。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

也;庄跻[注]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

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

”庄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

故曰:

“自见之谓明。

【注】庄跻:

战国时楚庄王后裔,后降汉。

8.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楚庄王欲伐越齐师伐我

B.此智之如目也其家甚智其子

C.王之伐越,何也无丝竹之乱耳

D.庄王乃止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见之谓明。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读后,你想到了与此文主旨相关的哪个成语或俗语?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译文】

楚庄王想要攻打越国,庄子规劝说:

“大王想要攻打越国,是为什么呢?

”楚庄王说:

“他们的政治混乱军队软弱。

庄子说道:

“我害怕智慧(就)像眼睛(一样),可以看见百步以外的事物却不能看见自己的睫毛。

大王的军队自从败给秦、晋(两国后),丧失了数百里的土地,这是军队软弱;庄跻在(我国)境内做了盗贼但是官吏们不能阻止,这是政治混乱。

大王(你的国家)政治混乱军队软弱,并不在越国之下,却想要攻打越国,这(就)是智慧像眼睛(一样)。

楚庄王就停止了(攻打越国的事宜)。

所以了解某件事的困难,不在于看见别人(如何),而在于看见自己(如何)。

所以说:

“(能够)自己看见本身(的不足)才是所谓的明智。

8【解析】选B。

B项中两个“智”分别解释为“智慧”和“认为……聪明”;A项中“伐”都是“攻打”的意思;C项中“之”都无实义;D项中“乃”都是“于是,就”的意思。

9答案:

(能够)自己看见本身(的不足)才是所谓的明智。

10【解析】此题为开放性题目。

结合文章内容,围绕“智慧”“战争”等选取恰当的成语或俗语。

答案(示例):

人贵有自知之明。

知己知彼,百战百殆。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四、(2011·宁波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

王右军①年减②十岁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

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

须臾,钱凤④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⑤眠。

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

“不得不除之!

”及开帐,乃见吐唾从⑥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减)

【注】①王右军:

王羲之。

②减:

不足。

③大将军:

王敦。

④钱凤:

人名,字世仪。

⑤孰:

熟。

⑥从:

纵。

11.根据《辞海》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1)屏人论事()

A.当门的小墙   B.忍住

C.退避      D.除去

(2)乃阳吐污头面被褥()

A.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   B.与“阴”相对

C.外露的D.通“佯”,假装

12.下列句中加点词“之”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大将军甚爱之

A.怅恨久之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C.小大之狱    D.宋何罪之有

13.文中大将军和钱凤为什么“大惊”?

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中的王右军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译文】

王羲之不满十岁的时候,大将军十分喜爱他,常让他在帐中睡觉。

王敦曾经先起身出帐,王羲之还没有起来。

一会儿,钱凤进来了,命人退避商量大事,都忘了王羲之还在帐中,就谈背叛朝廷的计划。

王羲之醒来后,听到他们谈话的内容,知道自己没有活的道理了,于是佯装流口水弄脏自己的脸和被子,假装睡得很沉。

王敦他们刚刚密谋到一半,才想起了王羲之还没有起,两人十分惊慌,都说:

“不得不除掉他!

”等到揭开帐子,却见王羲之满脸唾沫,相信他确实是睡得很沉,王羲之于是得以保全性命。

11答案:

(1)C

(2)D12【解析】选B。

例句“之”是代词,B项“之”也是。

A项“之”是助词;C项“之”是结构助词,的;D项“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13答案:

将军与钱凤商议叛逆的事情,忘记了王右军在帐中睡觉,担心他们商量的计谋被右军听到了,为此感到大惊。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找到大将军和钱凤“大惊”的原因,即“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用自己的话回答即可。

14【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从王右军听到大将军与钱凤商议叛逆的事情,知道自己会被处死,于是假装熟睡,可见王右军非常机智、沉着。

答案:

机智(聪明)、沉着(冷静、镇定)。

五、(2011·舟山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18题。

阮孝绪传(节选)

孝绪七岁,出继①从伯胤之。

胤之母周氏卒,有遗财百

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②

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③,虽蔬菜有味亦吐之。

外兄王

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闻其笳管④,穿篱

逃匿,不与相见。

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

餐覆酱。

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

孝绪曰:

“亲而不党,

何坐⑤之及。

”竟获免。

【注】①出继:

此处指把孝绪过继给堂伯阮胤之做儿子。

②王晏:

南朝齐尚令。

后因贪财专权被杀。

③绵纩(kuànɡ):

指丝织品。

④笳管:

即胡笳,一种乐器,比喻王晏的仪仗。

⑤坐:

因事入罪。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闻者咸叹异之    ()

(2)不服绵纩      ()

(3)孝绪度之必至颠覆  ()

16.下列句子中的“其”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屡至其门B.故人不独亲其亲

C.安陵君其许寡人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选文中的阮孝绪具有哪些品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译文】

孝绪七岁时,过继给堂伯阮胤之。

胤之的母亲周氏死后,有遗产一百多万银两,应该属于孝绪,孝绪一点也没要,全部给了胤之的姐姐——琅邪王晏的母亲,听说此事的人,都对孝绪既叹服又惊异。

孝绪十六岁的时候,他服父亲的丧事期间不穿丝织品的衣服,即使是蔬菜有滋味也要吐出来。

表哥王晏富贵显赫,常常到他家去,孝绪估计他必然会闯祸倒霉,听到王晏的仪仗到来的声音,就跳过篱笆逃跑,不跟他见面。

他曾吃酱,觉得很好吃,问酱从哪儿来,说是从王家弄来的,他便呕吐出来,把酱倒掉。

等到王晏被杀死,他的亲戚都因此很害怕。

孝绪说:

“虽是亲戚,但不结党,怎么会牵连到我们呢。

”最终获得赦免。

15答案:

(1)认为……奇异

(2)穿(3)估计16【解析】选C。

C项中的“其”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其他三项都为代词。

17答案:

等到王晏被杀死,他的亲戚都因此很害怕。

18【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

疏通文意后,根据阮孝绪的语言、行动描写进行分析概括。

答案:

不爱财(不慕富贵);孝顺;有远见。

六、(2011·金华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9~21题。

纯孝之报

吴郡陈遗,家至孝。

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遗作郡主簿,

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②焦饭,归以遗③母。

后值孙恩

贼出吴郡,袁府君④即日便征。

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

展⑤归家,遂带以从军。

战于沪渎,败,军人⑥溃散,逃走

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

时人以为纯孝之报

也。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铛(chēnɡ):

平底浅锅。

②贮录:

储存,收存。

③遗(wèi):

给予。

④袁府君:

袁山松,晋朝吴郡太守,孙恩攻沪渎,袁山松固守,城陷而死。

⑤未展:

来不及。

⑥军人:

这里指官军。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母好食铛底焦饭  ()

(2)袁府君即日便征  ()

20.凭借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就选文写一句富有文采的读后感言。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译文】

吴郡人陈遗,在家里非常孝顺。

他母亲喜欢吃焦饭,陈遗在郡里做主簿的时候,总是收拾好一个口袋,每次煮饭,就把焦饭储存起来,等到回家,就带给母亲。

后来遇上孙恩贼兵侵入吴郡,内史袁山松马上要出兵征讨。

这时陈遗已经积攒了几斗焦饭,来不及回家,便带着随军出征。

双方在沪渎开战,袁山松被打败了,军队溃散,都逃跑到山林沼泽地带,多数人饿死了,唯独陈遗靠焦饭活了下来。

当时人们认为这是对他纯厚的孝心的回报。

19答案:

(1)吃

(2)出征20答案:

每次煮饭,就把焦饭储存起来,等到回家,就带给母亲。

21【解析】此题考查读后感悟。

围绕“孝心”谈出自己的感悟,语言要精练。

答案:

示例一:

焦饭有情,孝心无价。

示例二:

至孝的故事就像故乡的小河永远流淌在我的心中。

幻灯片40

2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二年正月,泽至开德,十三战皆捷 ()

(2)泽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 ()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通读全文,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对宗泽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译文】

宗泽,字汝霖,是婺州义乌人。

宗泽从小性格豪爽,有远大的志向。

靖康元年,任命他去磁州做知州。

当时太原失守,两河的官员们都是托故不去驰援。

宗泽说:

“吃国家俸禄而不担责,躲避灾难,这样是不行的。

”当日就骑马上路,带领瘦弱的士兵也就十几个人。

等宗泽到达,开始执行固守之计。

皇上嘉奖他,封为河北义兵都总管。

靖康二年正月,宗泽到达开德,十三战都取得胜利。

宗泽领兵到达卫南,考虑到自己将孤兵少,不深入敌营不能取得成功。

先锋官回报说前面有敌营,宗泽指挥士兵径直向前与敌人交战,将敌人打败。

他又领兵向东转战,敌人不断派兵增援,王孝忠战死,前后都是敌人的营垒。

宗泽下令说:

“今天,进和退同样是死,不能不从死中求生。

”士兵知道总会一死,全都以一当百,斩杀敌人数千。

金人大败,后退了几十里。

宗泽上书皇上回到京城二十多次,每次都被黄潜善等人阻挠,忧愤成疾,背上生疽。

宗泽感叹说: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第二天,风雨交加,天昏地暗。

宗泽没有一句话提到家事,却连呼三声“过河”,然后就去世了。

22答案:

(1)全、都

(2)推测、估计、考虑23答案:

(1)宗泽从小性格豪爽,有远大的志向。

(2)今天,进和退同样是死,不能不从死中求生。

24【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抓住宗泽的言行深入理解。

答案:

他是一个豪爽有大志、英勇善战、忠君爱国的人。

2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有遗楮币于途者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读书不辍辍耕之垄上

C.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不能指其一端

D.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2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细读选文,说说张养浩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译文】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

从小品行端正,有一次出去,看到有人不小心把纸币丢失在路上,那人已经离开,他追上去,把纸币归还给失者。

他十岁时,学习刻苦勤奋,从不懈怠,父母担心他过于劳累去劝阻他,(于是)张养浩白天就默默地记诵,晚上就关上门窗,点上灯悄悄地读书。

山东按察使焦遂听说这个情况,就推荐张养浩做东

平县学正。

(他)被选授为堂邑县尹时,免除了有强盗

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

定,并说道:

“那些都是本分的老百姓,被饥寒所逼

迫,不得已才做了强盗;既然已经处分过了,现在仍旧

把他们看成强盗,这是断绝他们悔过自新的道路啊!

所有过去做过强盗的人都感激得流泪,互相劝诫说:

“不要辜负了张公。

”有一个叫李虎的人,曾经杀过人,他和他的同党凶狠残暴,为害一方,老百姓实在不能忍受他们的胡作非为,以前的县尹不敢过问。

张养浩任职后,把他们全部依法处置了,老百姓为此拍手称快。

张养浩离开这个地方十年后,老百姓仍然立碑颂扬他的功德。

25【解析】选B。

都是“停止”的意思。

A.丢失/给予;C.他/其中的;D.这件事/的。

26答案:

既然已经处分过了,现在仍旧把他们看成强盗,这是断绝他们悔过自新的道路啊!

27【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从张养浩的行为、语言、所做的事情分析其品质。

至少写出三点。

答案:

品行端正、拾金不昧、勤学苦读、宽容大度、执法公正、不畏强暴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