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与本科文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75798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与本科文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职与本科文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职与本科文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职与本科文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职与本科文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职与本科文稿.docx

《中职与本科文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与本科文稿.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职与本科文稿.docx

中职与本科文稿

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根据《关于继续做好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苏教职〔2013〕9号)精神,制定如下方案:

一、项目概述

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作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立足职业教育当前实际和未来发展需要,深入学习领会《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根据《关于继续做好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根据扬州市历史文化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以普通本科高等学校为引领,积极探索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分阶段合作培养本科层次高端技能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项目牵头学校江苏理工学院,参与学校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根据省教育厅文件要求,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选择旅游管理,省品牌和示范专业分别与江苏理工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衔接试点,统筹教学资源、整合课程体系,实施“3+4”分段培养模式。

该模式由两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新生录取标准,招生对象为应届初中毕业生,参加当地中考,学生入学后前3年在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学习,转段升学纳入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符合本科转段条件的学生后4年进入江苏理工学院学习,毕业后取得江苏理工学院本科毕业文凭。

不符合本科转段条件的学生达中职毕业条件颁发中职毕业文凭。

为确保中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教育质量,两校在明确各自职责的基础上,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特别在教学师资、教学资源、实验实训设备、实习基地、校企合作、教育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实行共建共享。

本项目的目标是:

1.积极探索建立中职、普通本科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

注重中职、普通本科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衔接,强化学生在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区域产业发展和升级的需求。

2.紧贴本地区产业结构布局,探索中职、普通本科专业设置的衔接。

根据扬州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研究确定中职、普通本科教育相衔接的专业及教学标准,为本科层次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教学规范。

3.积极探索“3+4”衔接模式招生制度改革。

根据中职、普通本科教育的发展规律和扬州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情况,推进招生制度改革,研究制定中职毕业生进入普通本科学习的办法,满足学生职业发展和继续学习的要求。

二、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必要性

1.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需要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在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施一系列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农业等,都迫切需要培养大量技能型和高端技能型人才,需要加快建立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但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不适应经济社会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突出表现在职业教育的结构、层次和质量上。

江苏作为我国“经济大省”和“高教大省”、“职教大省”,中等职业教育和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多年来一直位居全国首位,其目前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主导和支柱产业,中职毕业生在理论知识、创新能力、科技应用和设计能力方面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企业对本科及以上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十分迫切。

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项目能较好的解决这一瓶颈问题,成为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部分。

2.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是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客观需求。

(1)职业教育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大范围培养高级工和技师,建设学习型企业,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以及创业能力。

作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来讲,中职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操作能力,达到相应工种中级技能等级标准,本科阶段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应用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并达到相应工种高级工及技师技能等级标准。

因此,中职和普通本科的衔接,较好的解决了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

(2)江苏作为经济文化大省,在“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了经济年均增长10%左右的目标,明确提出了要“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服务业为主体,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要为经济转型升级打下坚实基础。

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对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更凸显出其必要性。

3.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是提高培养能力,多出人才,提高学校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必要手段。

国家需要提高劳动者素质;企业需要有技能的人才,要强化职工培训,提高职工素质。

“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通过高水平高职校和应用型本科的培养,能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在提高社会效益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

4.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是完善教育体系的重要措施。

中职与普通本科7年一体化培养,可以相互促进。

中职可以成为普通本科的后备,促使中职学生为了升入普通本科而努力学习,中职管理者为了提高学生升普通本科比例而提高自身质量。

同时,普通本科的教学领先地位能够带动引领中职教学的发展与提高。

因此该项目是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

5.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是进一步畅通中职升普通本科通道,构建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的有效手段。

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能有效改革现行的普通本科面向中职“专转本”招生选拔制度,调整考试科目权重,适当降低文化课分值,提高专业课分值,突出对技能水平的考试权重,进一步畅通中职升普通本科通道,构建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

(二)可行性

1.牵头学校基础

江苏理工学院创建于1984年,是全省唯一一所以工科为主的职教师范类省属本科院校。

2011年,学校获批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工作单位。

学校现有高级职称者400多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600人,有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学校聘请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50多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担任特聘教授、全职教授或兼职教授。

建校20多年来,学校始终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大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三大战略,坚持“学校有特色、专业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办学理念,坚持学术性、技术性、师范性“三性”和谐统一,坚持毕业证书、专业技术等级证书、教师职业基本技能证书“三证书”毕业制,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从事实践教学的“双能型”职教师资。

学校目前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含建设点)8个,省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省级高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含建设点)6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精品(优秀)课程8门。

多年来,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学生在全国及省级各类科技竞赛中累计获奖500多项,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

2.参与学校基础

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是一所以传统服务业、传统手工业的改革、创新、提升为重点,以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商务业、信息技术业为方向,立足“三产”、联动“二产”的特色学校,创办于1959年,隶属于江苏省教育厅。

学校坐落在扬子津科教园区,占地350亩,建筑面积15.67万平方米。

现有15个高职和16个中职专业,在籍生10000多人,教师400多人。

学校在“政府满意、企业满意、家长满意”指引下,以“综合素质优、专业技能强、文化品位高、就业(升学)创业能力优,且具有一定特长”为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提升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近5年来,在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获得187枚奖牌(31金49银107铜);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获得31枚奖牌(20金7银4铜)。

学校建立了包括“三部”(中央组织部、外交部、铁道部)、“二委”(发改委、中纪委)、“一厅”(中央办公厅)、“一堂”(人民大会堂)、“二会”(中国人民外交友好学会、北京市对外友好协会)、“二办”(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员办公室、外交部驻澳门办事处)等300多家实习就业基地。

学校先后被表彰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相继成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江苏省高水平示范学校、江苏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和谐校园”;多次获得全国和全省“文明风采”大赛优秀组织奖、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先进学校和特别贡献奖等荣誉。

目前学校成为首批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单位。

3.试点专业基础——酒店管理专业

江苏理工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成立于2009年。

现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人,讲师9人,该教师队伍中,博士学历4人,硕士学历5人,是一支专业素质强、教学质量高的优秀教师团队。

此外,聘请多名行业精英、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企业岗位能手担任实践指导师,共同指导人才培养建设工作和实训实习活动的开展等。

在产学研结合方面,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产业。

三年来共完成常州市社科项目2项,完善的景区培训课程体系初步建立,目前正承担淹城春秋乐园景区管理人员培训工作。

与之对接的是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

该专业建立于1996年,2004年又在中职教育的基础上创办了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

多年来,从办学模式、校企合作、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评价方式等方面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创出特色、形成示范。

连续四年成为江苏省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技能大赛赛场,成为江苏省职业学校旅游类骨干教师培训学校、旅游专业成为我校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四个重点专业之一,成为江苏省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协作组组长单位、全国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精品课程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组组长单位。

2012年该专业被评为江苏省品牌专业。

三、人才培养方案

(一)酒店管理专业

1.职业资格证书取得

中职阶段:

(1)餐饮、客房中级工证书

(2)书法证书(硬笔四级以上水平)

(3)国家或省级计算机一级证书

(4)公共英语等级二级证书(笔试)

本科阶段:

(1)餐饮高级工证书

(2)普通话证书(二级乙等以上,含二级乙等)

(3)国家或省级计算机二级证书

(4)大学英语四级证书

(5)专业英语等级证书(星级饭店英语等级证书)

2.招生录取及转段要求

(1)招生录取

依据招生计划,招收优秀初中毕业生。

学生在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中职阶段学习3年,在江苏理工学院本科阶段学习4年。

(2)转段要求

1)通过公共英语二级考试(笔试)。

2)获得全国或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

3)所有课程达到合格标准;专业核心课程(5门)的平均绩点2.5以上(平均分75分以上)。

4)获得餐饮、客房中级工资格证书。

5)书法证书(硬笔四级以上水平)

6)由江苏理工学院与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精神,结合学生的道德品质、技能水平、各学期的学习成绩、专业综合水平等因素,采用综合考核、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在第5学期进行选拔。

按中职前5学期的平均绩点确定学生参加选拔考试资格和保送资格。

7)参加省技能大赛获奖选手优先。

8)在校期间如果有违纪处分现象,一律取消选拔资格。

3.毕业条件

中职阶段,学生在读期间修满规定学分,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准予毕业。

但能否顺利升入本科,还要符合转段要求。

进入本科阶段后,满足本科学校规定毕业条件,方可毕业。

四、保障措施

(一)政府支持

2012年,江苏省教育厅出台了《2012年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对试点内容、试点范围等做出了界定,为各学校开展试点项目指明了方向;2013年,省教育厅进一步发布了《关于继续做好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对衔接专业选择、衔接课程体系建设、学生入学条件确定、转段要求确定、毕业证书发放等重点问题均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例如文件中明确规定中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项目招收学生中考成绩原则上应达到当地四星级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等,从政府层面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同时,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将在经费投入、师资培养、专家指导、合作研讨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组织召开政府、高校和职校间的联席会议,积极推动中职学校和本科院校优势专业对接,促使试点项目的顺利进行。

(二)经费投入

为使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更快更好发展,推进本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两校还拨出项目建设专项资金,有效落实试点工作经费。

资金将主要用于与本项目相关的师资培训、师资交流、课程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教育教学科研等。

(三)组织保障

由甲方牵头成立由双方学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学工作协作组,制定分段一体化培养方案,健全课程无缝对接和资源共享机制,共同开展课程模式研究和教学研究,建立吸引行业企业参加的教学指导委员会,确保对口合作稳步推进。

两校将分别设立由院校长任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专业所属学院系部负责人、专业负责人担任组员的中职本科分段教育工作组。

该工作组不仅需要做好此项目学生在本校负责阶段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更要做好两校间的协调对接工作,两校将在人才培养标准、人才培养流程、人才培养质量鉴定等方面进行充分协商,在师资梯队建设、专业课程建设、学生管理、校企合作、招生就业等领域进行充分合作。

(四)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试点专业将建立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骨干教师为主要力量,“产教一体、技术创新、行业引领”的专兼职教师团队,重点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完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实行专业教师在岗进修、下企业锻炼有序交替,螺旋提升教师教育教学和实践指导、技术服务能力,建立动态管理的兼职教师资源库。

同时,为促使本项目能顺利推进,试点成功,两校将选派专业骨干教师来任教“试点班”,加强试点专业建设和学生管理,所属系部也将建立专人负责制,加强日常管理,加强流程监测,确保教学质量。

学校也将提供更多便利推进两校师资间的沟通与协作,通过开展两校教师间的联合教研活动、聘请本科学校教师到学校授课或进行讲座等多种方式,共同来推动本校本专业及同类专业的建设,推动师资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确保试点项目的人才培养质量。

(五)实训基地建设

两校将共同协作、统筹规划,以培养本科层次的高端技能人才为目标,科学设计实训室布局,突出专业特色,融入文化内涵,不断完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与效能建设,在提高实训设备利用率的基础上,打造“以教学、实训为主,兼顾经营、体验、创新、创业、服务、管理于一体”的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并将跳出学校建基地,将其建设成为行业企业的培训、研发基地,充分发挥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与资源优势。

(六)校企合作

以学校对接行业企业、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证书对接职业、教师对接师傅的“五个对接”为载体改革试点专业的教学模式,校企共同合作推进试点项目的顺利实施。

学校将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和“共同办学、共建基地、共享资源、共育人才、共研技术”的体制机制,深度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五、酒店专业“中职——应用型本科”的课程设置及课程衔接的建议

(一)培养目标

1.中职阶段:

①培养学生的自学、与人交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成酒店行业基础工作所对应的基本技能的学习。

②把普通科学文化课和职业技能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教学。

③毕业时要具备能够胜任酒店行业基础工作的专业能力,并且要求至少在一个方面能力比较突出。

2.应用型本科阶段:

对学生的培养是以就业岗位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主线,构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体系,实施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课程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毕业时要具备能够胜任酒店行业技术含量较高工作的能力,并拓展旅游相关知识,要求至少在一个方面达到高级的专业水平。

(二)对中职课程设置的几点建议

1.中职文化基础课教学应相当于普通高中,充分保证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的教学课时和质量。

因此,中职阶段教学要打好文化基础,这对于学生进入高校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中职的专业课”基本相当于应用型本科的“专业基础课”,因此在专业理论教学上应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

在课程设置上,如遇到基础课和专业课争课时,应专业课为基础课让路。

3.围绕专业培养目标的“专业课”应少而精,强调专业实训,突出操作技能的训练。

(三)对应用型本科课程设置的建议

1.有条件的情况下,中职升本科的学生单独组建成班。

若需要与普高生合班办学,在大一阶段的专业基础课设置上加以区分。

比如,可以将职高生已经学过的基础课缩减学时,另外加一些辅助课程。

有效解决普高生“听不懂”、职高生“吃不饱”的现象。

2.课程设置仍主张“宽基础、重实践”的总体原则。

“宽基础”强调高等教育质量,“重实践”强调“职业技术”教育质量。

课程设置不仅要适应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而且要与企业需求及未来旅游业发展趋势相适应。

3.在制定文化基础课的教学计划之前,应先调查学生的实际基础知识水平。

以此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灵活的课程计划,因材施教。

比如,在每年新生入学后首先进行数学,英语考试,制定不同级别的课程安排,分班授课,或是先补课,再统一授课。

4.合理的专业基础课设置是解决中职、应用型本科课程“衔接”的关键。

对于内容重叠的专业基础课程,不一定要将其撤销。

可以采用课程“整合”的方法。

由于专业基础课的基础地位,在课程的设置上考虑的仍是“必需、够用”的问题,其课程知识单元应完全覆盖应用型本科专业方向,有力地支持教学目标的实现。

5.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主要原则是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适应岗位需求。

在具体的课程实施时,宜按照“综合化”、“模块化”的原则,将课程拆解成具体的知识单元、操作单元。

将静止的教学大纲转化成动态的教学内容,加强各知识单元、操作单元自身的可衔接性,以实现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的衔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