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八 电子商务物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74810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9.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八 电子商务物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项目八 电子商务物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项目八 电子商务物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项目八 电子商务物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项目八 电子商务物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项目八 电子商务物流.docx

《项目八 电子商务物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八 电子商务物流.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项目八 电子商务物流.docx

项目八电子商务物流

项目八电子商务物流

【任务引入】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的物流系统

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由美国零售业的传奇人物山姆·沃尔顿于1962年创立。

在短短几十年间,它由一家小型折扣商店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零售企业之一。

2007年沃尔玛全球的销售额达到3745亿美元,连续荣登《财富》杂志全球500强企业榜首,并多次被评为“最受尊敬企业”。

沃尔玛如何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不断壮大,超越对手,坐上世界零售企业的头把交椅呢?

沃尔玛公司的总部在阿肯色州的一个小城市本顿维尔,本顿维尔市现在人口大约是2万人。

沃尔玛的最早创始人山姆·沃尔顿在1962年开设了第一家沃尔玛商场,到目前为止,美国有1000多家沃尔玛商店。

沃尔玛商店是一个比较常规的、提供商品的商场,它以比较低廉的价格提供人们日常用品。

除了商店之外,沃尔玛还有一类沃尔玛购物广场,这是在过去十几年中才开发出来的,但发展速度很快,已成为主流业态。

沃尔玛公司在美国有2000多个这样的购物广场,购物广场营业面积为1万平方米左右,毛利率17-18%,相比于一般超市的毛利率仍有优势。

商品组合相当于一个超市加一个折扣百货店,商品大类比超市略窄,但质量更好,总计约6.5万种,食品、综合商品各一半,遵循“一站购齐”的原则。

这样,顾客来到这里在一个商场中所有东西都可以买到,这是沃尔玛业务增长的一个模式。

在中国是这样,在国际上的其他地方也是这样。

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沃尔玛已成为美国最大的私人雇主和世界上最大连锁零售商。

目前,沃尔玛在全球开设了7200多家商场,员工总数190多万人,分布在美国、墨西哥、波多黎各、加拿大、阿根廷、巴西、中国、德国、韩国、英国等国家。

20世纪70年代沃尔玛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负责处理公司业务报表,加快了运作速度。

80年代又与休斯公司合作发射商业通讯卫星,1983年的时候采用了POS机,就是销售始点数据系统。

1985年建立了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letronicdataexchange,EDI),采用无纸化作业。

1986年又建立了快速反应机制(QR)。

沃尔玛是全球第一个发射商业通信卫星的企业,也是全球第一个建立物流数据处理中心的企业,全球第一个实现集团内部24小时计算机物流网络化监控,使采购库存、订货、配送和销售一体化。

在物流运营过程中,为了尽可能降低成本,沃尔玛建立了一个无缝点对点物流系统,既能够为商店和顾客提供最迅速的服务,又可以使供货商直接进入到沃尔玛的系统(零售链接)。

通过零售链接,供应商就可以根据产品的销售情况,来决定生产的状况,同时作出未来的销售预测,这样可以降低成本。

“无缝链接”贯穿于物流循环的全过程,如此优化的系统不仅降低了供应方的成本,为其生产提供了理性预期,也使的销货方及配送方实现了“零库存”,减少了库存积压,最大化企业收益。

1970年沃尔玛建立了第一家配送中心,位于本顿维尔,为4个州32个商场供货,沃尔玛总部也设在这个配送中心之中。

在不断增长扩大的过程当中,沃尔玛虽然也建立了大量新的配送中心,但是沃尔玛的总部仍然是在阿肯色州本顿维尔市的配送中心附近。

如今,沃尔玛已有配送中心120多个,美国本土已有70多个,这些配送中心服务于沃尔玛在世界各地的近7000家商场,配送中心平均占地约10万平米,相当于32个足球场那么大,全部实现了自动化作业。

每种商品都有条码,由十几公里长的传送带传送商品,由激光扫描器和电脑追踪每件商品的储存位置及运送情况。

从沃尔玛任何一个配送中心出发,汽车只需一天就能抵达它所服务的商店。

当沃尔玛的商店用计算机发出订单,到它的商品补充完毕,这个过程平均只需2天,比以往大大缩短了时日。

沃尔玛2003年在物流方面的投资是1000多亿,因为现在的业务的不断增长,所以在物流方面的投资也在同时增长,沃尔玛每年从现有的销售额中提取数百亿,非常集中地用于物流配送中心建设。

沃尔玛所从事的零售业务,要求实行“薄利多销”原则,因此要获取利润就必须采取措施去大力降低成本。

为此,沃尔玛采取了很多措施,其中配送中心和进货成本控制机制最为关键和成功,它们构成了确保沃尔玛成功的垄断优势。

【任务分析】

配送是连锁企业物流的重要功能,配送功能完成的质量及其达到的服务水平,直观而具体地体现了连锁企业物流系统对需求的满足程度。

通过高效的配送活动,可以降低连锁企业的总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物流服务水平,从而增强连锁企业的总体盈利能力。

沃尔玛的成功,正是其配送系统卓越表现的结果。

上世纪90年代,沃尔玛就提出了新的零售业配送理论,开创了零售业的工业化运作新阶段:

通过集中管理的配送中心向各店铺提供货源,而不是直接将货品运送到店铺。

其独特的配送体系,大大降低了成本,而且加速了存货周转,形成了沃尔玛的核心竞争力。

沃尔玛神话般的成功历史的根源其实是那句朴实但难于实现的标语——天天平价,始终如一。

而这一口号的实现最主要原因是其严格控制了供应链每一环节的成本,从而可以以最低价格出售商品,争取到尽可能多的消费者。

沃尔玛的借鉴意义,最主要是学习其供应链管理方式。

在供应链环节中,沃尔玛的战略恰恰应了中国一句老话——磨刀不误砍柴工。

它不是将物流环节视为企业的成本中心尽力缩减投入,而是将其视为利润中心,采用全方位的电子系统控制、最先进的技术以及对供应商的高标准要求,从而实现供应链高效率地运转。

沃尔玛的快速成长,与其卓越的物流管理思想及其实践密切相关。

沃尔玛的借鉴意义,不能仅学其表面采用的技术与管理模式,更应注重学习其管理的战略理念。

沃尔玛对其供应环节进行先进化的投入,是根据其企业整体战略的“天天平价,始终如一”而制订的。

也就是说,沃尔玛的企业整体采用成本与规模经济战略,其战略核心就是大批量定货的物流环节通过提高效益而控制成本。

其次,沃尔玛总是供应链管理的弄潮者:

从70年代条形码的推行,到80年代物流管理理念的创新,再到当今作为RFID的主力倡导者。

可以说,沃尔玛不是将物流管理一味的作为成本中心加以缩减,而是将其不断改造更新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终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来源,其实质就是利润中心管理模式的改变。

第三,对于沃尔玛配送系统的学习,要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考虑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因素。

配送系统不能以盲目追求高技术、高投入为目标,而应以寻求最适合自身发展模式为原则。

连锁经营是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产物,由于其规模效益,可以大大降低商品的进货成本,对于吸引消费者和扩大商品的市场份额起着很大作用,同时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有效途径。

【任务说明】

本部分主要针对电子商务物流中的核心概念进行讲授。

希望通过部分的学习,大家能够了解物流的基本概念、掌握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掌握常见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及其在现代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性,熟悉一般的物流管理软件主要功能。

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分析企业物流活动、比较选择物流模式、设计电子商务供应链、操作网上快递系统等技能。

【相关知识】

知识点一物流概述

一、物流概念的产生

物流最早是从西方市场学理论中萌生的,指的是销售过程的物流,也即对制成品在销售领域的输送、保管进行管理,以期降低成本。

1915年,美国学者阿奇·萧(ArchW.Shaw)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首次提出了“PD”(PhysicalDistribution,PD)的概念,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进一步解释了“PD”的含义,指出“PD”是包含在销售中的物质资料、服务等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流通过程中产生的多种经济活动。

其后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军队研究并建立了“后勤(logistics)理论”应用于战争。

战争结束后“logistics”理论开始应用到企业界,涵盖了生产领域的原材料采购、生产中的物料搬运、厂内物流直至商品流通的全过程。

1998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是:

“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是为满足顾客需求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在原产地与消费地间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反向流动及储存过程中的计划、实施及控制”。

二、物流概念的发展演变过程

物流概念是随着交易对象和环境变化而发展的。

起初其概念是在美国、同本发达国家形成的,后随着国际经济联系的日益增强和国际交往的日趋频繁,物流概念才渐渐引入其它国家,如今已成为普遍使用的经济概念。

由于时间的推移,物流在概念上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最初的物流概念主要侧重于商品物质移动的各项机能,即发生在商品流通领域中的载体从供应方向需求方发生的商品实体定向移动。

显然,这种物流是一种销售物流,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手段,直接受商品交换活动的影响和制约。

但是进入80年代后,随着经济社会的高度发展,物流所面临的经济环境订了很人变化,这表现为:

第一,经济规制的缓和使经济自由的空间越来越大,真正意义的物流竞争开始广泛展开,从而为物流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

第二,信息技术的急速发展和革新,不仅使业务的效率化和作为决策支持的信息系统的构筑成为可能,同时也使部门间、企业间的结合或一体化成为可能。

第三,企业合并和市场集中化的发展使原来的经济构造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要求物流必须具备以较低的成本提供较高的顾客服务的能力。

第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物流逐步跨越了国境,这就要求物流对生产和销售给予有效支援的同时,具备在不同环境国家间充分发挥其业务优势的能力。

在这种背景下,原来的物流概念受到了挑战和批判,一是传统的物流概念只重视商品的供应过程,而忽视了与生产有关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应物流,而后者在增强企业竞争力方面处于很重要的地位,因为原材料以及零部件的供应直接关系到生产的效率、成本和创新;二是传统的物流是一种单向的物质流通过程,即商品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而没有考虑商品消费之后的包装物或包装材料等废弃物品的回收以及退货所产生的物流活动;三是传统的物流只是生产销售活动的附属行为,主要着重物质商品的传递,从而忽视了物流对生产和销售在战略上的能动作用。

与上述环境的变化和对传统物流的批判相对应,1984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正式将现代物流定义为:

“为了符合顾客的需求,将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和相关的信息从生产地向消费地的高效流动的过程,以及为使保管能有效、低成本的进行而从事的计划、实施和控制行为”。

这个定义的特征是强调顾客满意度、物流活动的效率性,以及将物流从原来的销售物流扩展到供应、企业内和销售物流。

此后物流概念又不断得到发展,现代物流不仅包括了与销售预测、生产计划的决策、在库管理、顾客订货的处理等相关的销售物流还延伸到了与顾客满意相关的各种营销物流活动。

综上所述,现代物流的目的是通过企业的收益,即通过经营重要资源的时间、物流质量、备货、信息等物流服务品质的提高,从原材料的供应开始到商品的市场以及最终顾客的整个让渡过程的物流成本的降低,来实现企业的高收益。

基于此,所谓现代物流是指为了实现顾客满意,连接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克服空间和时间阻隔的有效、快速的商品、服务流动经济活动过程。

三、物流系统

物流系统指在企业活动中各种物流功能,随着采购、生产、销售活动而发生,使物的流通效率提高的系统。

这种系统大致由作业系统和信息系统组成。

作业系统就是在运输、保管、配送、装卸、包装等作业中,引入各种技术.以求自动化和系列化。

信息系统也被称为物流信息系统,在企业活动中它将采购、生产、销售系统有机的连接起来,使从订货到发货的信息活动更完美化,从而提高物流作业系统的效率。

物流系统的作用是将商品在适当交货期内准确的向顾客配送,对顾客的订货要尽量满足,不能使商品脱销:

适当的配置仓库、配送中心.维持商品的适当库存量;使运输、装卸、保管等作业自动化;维持恰当的物流费用;使从订货到发货的信息流通无阻;把销售信息迅速的反馈给采购部门,生产部门和营业部门。

四、物流系统化

(1)集约化

随着消费的个性化、多样化,产品的多品种、少量化,多数零售商与顾客往往要求频繁、迅速的订货。

因此在接受订货的企业中,尽可能的使发货批量变大。

对于大型超市、百货店,从制造厂或批发商进货,把向各个店铺需交的货物在中间区域设置的配送中心集中起来,再大批量的送往各店铺。

(2)共同化

主要在同一地区或同业种的企业中谋求物流共同化的情况较多。

尤其在大城市,由于交通过密,运输效率大大降低,各种零售企业、百货店、大型超市的积极参加共同配送的例子很多。

不少中小规模的企业也筹资兴建“共同配送中心”,全面的使装卸、保管、运输、信息等物流功能协作化。

(3)短路化

过去,许多企业的商品交易过程是按照生产厂商----一次批发----二次批发一零售商~消费者的渠道进行的,商品经过的各个阶段都有仓库。

现在,销售物流可以不经由中间阶段,而直接把商品从工厂送至二次批发或零售商,使物流线路缩短,减少商品移动路线,压缩了库存量。

(4)自动化

企业在过去的运输、装卸、保管、配送、包装等物流功能中,引进了各种机械化、自动化的技术。

如在运输方面,由于托盘、集装箱而发展起来的单位载荷制,以及提高货物分拣机械化水平的技术;在保管方面,由于高层货架仓库发展为自动化仓库,大大提高了保管效率。

(5)信息化

物流系统中的信息系统是指企业从订货到发货的信息处理结构。

在企业活动中,信息控制生产和销售系统相结合的物流作业系统,因此,物流信息的系统化、效率化是物流系统化必不可少的条件。

知识点二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

一、电子商务与物流

电子商务是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融为一个整体,实现网上商务活动的过程,具体的有了解商情、订单收发、撮合、配送、支付、保险等商业活动。

谈及电子商务,必然要涉及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

,电子商务的任何二笔交易,都包含着几种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

在电子商务下,四流中的前三流均可通过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设备实现,但作为上述四流中最为特殊的物流,只有诸如电子出版物、信息咨询等少数商品和服务可以直接通过网络传输方式进行,但对于多数商品和服务,则需借助一系列机械化、自动化工具传输。

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关系究竟如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说明:

l、电子商务是现代化物流和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

电子商务概念的提出首先是在美国。

物流管理技术自1915年发展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通过利用各种机械化、自动化工具及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设备,早已日臻完善。

同时,美国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其技术创新的本源是需求,即所谓的需求拉动技术创新。

作为电子商务前身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EDI)的产生是为了简化烦琐、耗时的定单等处理过程,以加快物流的速度,提高物资的利用率。

电子商务的提出最终是为了解决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处理上的烦琐对现代化的物流过程的延缓,进一步提高现代化的物流速度。

2、电子商务离不开物流

电子商务是20世纪信息化、网络化的产物,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物流的重要性对电子商务活动的影响日益明显。

试想,在电子商务下,消费者网上浏览后,通过轻松点击完成了网上购物,但所购货物迟迟不能送到手中,甚至出现了买电视机送茶叶的情况,其结果可想而知。

消费者势必会放弃电子商务,选择更为安全可靠的传统购物方式。

1999年9月,我国的一些单位组织了一次72小时的网上生存测验。

测验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物流问题,尤其是费尽周折填好订单后漫长的等待,使电子商务的跨时域优势也丧失殆尽。

此后的一次市场调查证实,人们最关注的热点问题是“物流”,再次使人们认识到物流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地位的重要,认识到现代化的物流是电子商务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3、物流是实施电子商务的根本保证

电子商务通过快捷、高效的信息处理手段可以比较容易地解决信息流(信息交换)、商流(所有权转移)和资金流(支付)的问题,而将商品及时地配送到用户手中,即完成商品的空间转移(物流)才标志着电子商务过程的结束,因此物流系统的效率高低是电子商务成功与否的关键。

在我国,物流设施落后,配送体系尚不完善,要发展电子商务首先应改造物流设施,建立与电子商务衔接的配送体系。

4、电子商务会促进物流技术的大发展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基于internet技术在internet上所进行的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用户间的商业活动的形式。

电子商务实现了在全世界范围内用internet技术以电子方式进行物品与服务的交换。

电子商务所完成的功能不仅仅是订货和支付,还容扩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商务过程。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不必再花费巨资进行产品信息采集了。

企业可以在网上发布电子公告,对用户进行调查;也可以将产品调查表放在企业主页或者某个知名站点上(尤其是某类产品的专业站点),让用户在网上即时填表或者下载填表后返回:

此外企业还可以根据所掌握的客户资料,发电子邮件。

当信息系统通过网络采集到足够的产品信息后,企业决策层根据这些信息适时调整生产计划,适时推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产品一旦定型,客户就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系统订货,即时反馈到企业,企业立即组织生产,最后通过配送系统即时送到用户手中。

这样,企业就以极其少的投入实现了产品的零库存生产过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电子商务势必取得长足发展和应用,物流也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货能畅其流"。

由此可见,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关系密切,可以说两者相互依存,互为依托。

新的历史时期,讨论现代物流的发展和讨论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普及,脱离任何一方都是毫无意义的。

二、电子商务物流

电子商务物流是指在电子商务交易活动中,为实现商流转移而进行的接收、储存、包装、搬运、配送、运输等实物处理与流动过程。

它是在特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商品(物资)、包装设备、装卸搬运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备、人员和信息网络等要素组合而成的系统整体。

狭义的电子商务物流仅仅包括传统的储存、搬运、配送等物流作业,广义的电子商务物流包括整个电子商务活动中的物流运作流程,如定单接收、拣货、分发包装等,以及向上游的商品采购都包含在内。

电子商务物流具有以下特点:

(1)信息化

先进发达的信息技术是电子商务的核心,物流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

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

条码技术、射频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定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全球定位系统等新技术得到大量运用,企业资源计划、快速反应及有效的客户反映等理念在物流运营中得到实施和验证。

(2)自动化

自动化的基础是信息化,自动化的核心是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的外在表现是无人化,自动化的效果是省力化,另外还可以扩大物流作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物流作业的差错等。

物流自动化的设施非常多,如条码/语音/射频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自动导向车、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

这些设施在发达国家已普遍用于物流作业流程中,而在我国由于物流业起步晚,发展水平低,自动化技术的普及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3)网络化

电子商务物流网络化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物流配送系统实现计算机通信网络连接,包括物流配送中心与上游供应商或制造商的联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与下游顾客之间的联系也要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比如物流配送中心向供应商提出定单这个过程,就可以使用计算机通信方式,借助电子定货系统(EOS)和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来自动实现,物流配送中心通过计算机网络收集下游客户的定货的过程也可以自动完成;二是组织的网络化,即所谓的企业内部网(Intranet)。

比如,台湾的电脑业在90年代创造出了“全球运筹式产销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点是按照客户定单组织生产,生产采取分散形式,即将全世界的电脑资源都利用起来,采取外包的形式将一台电脑的所有零部件、元器件、芯片外包给世界各地的制造商去生产,然后通过全球的物流网络将这些零部件、元器件和芯片发往同一个物流配送中心进行组装,由该物流配送中心将组装的电脑迅速发给订户。

这一过程需要有高效的物流网络支持,当然物流网络的基础是信息、电脑网络。

物流的网络化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是电子商务下物流活动的主要特征之一。

当今世界Internet等全球网络资源的可用性及网络技术的普及为物流的网络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物流网络化不可阻挡。

(4)智能化

这是物流自动化、信息化的一种高层次应用,物流作业过程大量的运筹和决策,如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搬运)路径的选择、自动导向车的运行轨迹和作业控制、自动分拣机的运行、物流配送中心经营管理的决策支持等问题都需要借助于大量的知识才能解决。

在物流自动化的进程中,物流智能化是不可回避的技术难题。

目前,专家系统、机器人等相关技术在国际上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有力促进了物流的智能化发展。

物流的智能化已成为电子商务下物流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5)柔性化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在以买方为主导的市场环境下,少批量、多品种、个性化需求越来越普遍,要求企业能顺应客户需求,及时改变生产策略,满足客户需求。

柔性化生产就是为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而在生产领域提出的,但要真正做到柔性化,即真正地能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来灵活调节生产工艺,没有配套的柔性化的物流系统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

上世纪90年代,国际生产领域纷纷推出弹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制造资源系统(MRP)、企业资源计划(ERP)以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技术,这些概念和技术的实质是要将生产、流通进行集成,根据需求端的需求组织生产,安排物流活动。

因此,柔性化的物流正是适应生产、流通与消费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物流模式。

它要求物流配送中心要根据消费需求“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特色,灵活组织和实施物流作业。

此外,物流设施、商品包装的标准化,物流的社会化、共同化也都是电子商务下物流模式的新特点,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物流效率,更好满足市场需求。

知识点三物流模式与国际物流

一、我国物流模式

目前,我国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不一.经营模式也各不相同。

在对比发达国家物流体系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我国企业现阶段应积极采取适合自身情况的企业物流模式。

1.物流业务自营型模式

选择这种物流模式是要看该企业的订单量是否大且稳定。

自建的物流体系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其核心功能。

否则一味选择这种模式会造成新的资源浪费。

从我国企业的具体情况来看,随着物流与供应链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不少大型制造企业经过多年的经营。

自身拥有良好的物流网络与相当现代化的物流技术和管理经验。

这些企业可通过不断整合自身资源.吸收外界资源.搞好自身物流网络建设.形成适合自我的物流体系。

企业自己要构建企业物流体系,可以考虑请专业化的物流公司来担任企业物流体系重构的咨询业务.从而在战略的角度对企业的物流进行把脉。

在适当的时候,可以考虑租用社会化或专业化的仓储和配送中心作为自己的节点来弥补这一环节的空缺:

另外,企业可利用自身物流体系承担其他企业和商家的相关物流配送业务,从而减少资源的闲置与浪费,达成网络配送规模效应.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企业物流。

2.单项业务外包模式

这种模式中,企业控制着信息的处理权和决策权。

独立组织自身的物流活动。

由于配送频繁,少量化,使得小件配送增加。

这种趋势使得“最后一公里配送”覆盖面极广、运作繁琐。

企业往往将其转由物流代理公司来完成。

而出于战略发展等方面的考虑,企业必须掌控企业的物流信息.所以往往会考虑建立和管理自己的仓库和配送中心。

以上背景促使企业采用与第三方物流共建来共同实现企业物流配送。

在这种模式下。

企业一般沿用自建相应的存储仓库和配送中心,通过信息化平台和网络技术实现与物流代理公司的合作,将其后环节的样品物流配送业务交由专业物流公司来完成.共同实现对开发样品的物流配送。

这种模式对双方之间沟通、信任机制以及双向信息对接、整合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总之.企业可以通过这种模式灵活发挥自身和代理公司的双重优势来实现低成本、高效的企业物流。

3.企业物流业务的社会化模式

企业将非核心优势的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