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的对象教育研究的对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373958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研究的对象教育研究的对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育研究的对象教育研究的对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育研究的对象教育研究的对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育研究的对象教育研究的对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育研究的对象教育研究的对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研究的对象教育研究的对象.docx

《教育研究的对象教育研究的对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研究的对象教育研究的对象.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研究的对象教育研究的对象.docx

教育研究的对象教育研究的对象

教育研究的对象教育研究的对象

教育研究的对象教育研究的对象

(一)已有的观点1.教育研究的对象是人。

2.教育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现象及其规律。

3.教育研究的对象是教育存在。

包括实践形态的存在与理论形态的存在两个方面,即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

我们的观点:

是教育研究者所意识到或预见到了教育问题。

教育问题以及教育研究者探究教育问题时所特有的学科视角、研究指向,是教育研究区别于其他研究的特质所在。

教育问题以及教育研究者探究教育问题时所特有的学科视角、研究指向,是教育研究区别于其他研究的特质所在。

教育问题的特点:

(一)教育问题的复杂性由于教育问题来自教育这一复杂的人为事物,使得任何一个教育问题的提出及其解决都被纠结在复杂的因果关系之中。

(二)教育问题的生成性教育问题不是教育世界给定的,而是教育研究者生成的。

(三)教育问题的社会性教育问题总是指现有的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要求所产生的问题。

(四)教育问题的价值性教育问题不是纯粹的事实性问题,而是价值性问题。

(五)教育问题的整合性任何一个教育问题都很难把它归结为一个性质单一的问题。

(六)教育问题的二难性教育世界中存在着大量的悬而未决的二难教育问题。

(七)教育问题的开放性教育是一个开放系统,所产生的教育问题也具有开放性。

发现问题的具体策略:

1怀疑的策略2变换思考角度的策略3类比与移植的策略4探究与体察的策略。

文献检索的基本步骤:

1确定与课题有关的关键内容2确立合适的索引或修正系统的材料来源3确定与研究有关的潜在的标题4有选择性地将材料按内容或重要程度排序或分类5对包含有关的信息摘要或总结,并写出文献评论。

正式论证的内容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

1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类型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3与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预计可能有所突破的方面4分析研究的可能性、基本条件及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5课题研究策略、步骤及成果形式6论证报告的格式、语句等写作上的问题。

课题的来源1.纵向来源的课题:

纵向课题,自下而上。

指由国家,省市等上级科研主管部门发布(或招标),个人或集体申报。

有关部门及专家审查批准的项目。

针对于社会变革和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大多与社会热点问题有关。

2.横向来源的课题:

委托课题,合作研究。

是指一些企业单位或非直接的上级部门委托实施的研究项目。

3.研究者自选课题:

主要是个人行为,多是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的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

自变量是由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变化的变量,能独立地变化并引起因变量变化的条件、因素或条件的组合。

因变量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被试行为或者有关因素、特征的相应反应的变量,它是一种结果变量。

无关变量又称控制变量,泛指楚自变量以外一切可能影响因变量数值因而对研究可能起干扰作用的因素。

样本是不是越大越好。

不一定,样本是总体中提取来用以研究的一部分分析单位。

抽样的方法很多,大致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

概率抽样有简单随机抽样、分类按比例抽样、整群抽样等,非概率抽样有偶然抽样、质量抽样、定标抽样和雪球抽样等。

★教育研究的综合分类:

1教育价值与教育事实研究(是什么、应该是什么。

对教育领域中事实问题的研究,通常采用科学研究方法进行)2纯粹研究和应用研究(这是依照不同的研究目的对研究类型作的划分,纯粹性研究可进一步分为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

应用研究是将纯学术性教育研究的理论成果应用于解决教育事件中的问题)3定性与定量研究(前者是按研究问题的性质划分,后者是依照研究目的的不同划分,而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实则纯粹是依照研究方法来划分的。

区别:

定性对影响研究对象行为的因素种类及其意义较为关注,定量则关注这些因素在数量上的变化对研究对象的影响,定量研究一种是在非控制条件下对宏观教育问题的研究,一种是在控制下进行教育实验研究)★问卷法的步骤:

1研究的目的2研究的对象3导入语4问卷设计(本次问卷是开放式或封闭式)5实施及资料整理6得出结论。

★问卷的构成(4个)(附录一个问卷)

(1)标题《问卷调查表》

(2)指导语(3)问题(4)结束语(表达感谢)★优点:

①范围广②效率高③结果受主试、被试交互作用影响小④结果较易量化缺点:

①遇灵活性问题时,被试者无法作答②主试无法直接观察每个被调查者,无法记录被试回答问题时的反应③问卷的消毒问题需要关注问题的答案设计的基本格式是:

是否式,选择式,排列式,量表式★访谈调查法的优点:

1灵活性强2可以使用比较复杂的调查问卷或访谈提纲3可以克服邮寄问卷调查中问卷回收率低的缺点4访谈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确定访谈对象的回答是否可信而有效。

★访谈中会不会产生偏差?

会。

缺点:

1费用多、时间长,从而使访谈调查的应用范围受到局限2标准化程度低,难于统计分析3极易产生偏差4没有足够时间让访谈对象深思熟虑,不能保证匿名性,不能查阅有关资料以及受环境的干扰等。

个别访谈是指访谈者对每一个被调查者逐一进行单独访谈的一种调查方法。

特点:

1访谈员与访谈对象之间易于沟通2方式灵活,适应性强3资料真实,细致全面.★确定课题的步骤和方法:

1,分析课题价值,确定研究的必要性学术价值。

应用价值2,问题必须有科学的现实性3,问题要具体明确4,问题要新颖,独特5,考虑主客观条件,确认研究的可行性,客观估价研究者的知识结构,研究能力和兴趣。

客观条件:

资料,设备,时间。

技术,人力,考虑研究者的本职工作性质和环境。

主观条件:

研究者原有的知识,能力,基础,专长,兴趣★怎么写文献综述:

1,前言部分:

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和争论的焦点。

2,主题部分:

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问题进行综述,也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综述。

3,总结部分:

将全文的主题进行扼要的总结,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4,参考文献★正式论证的内容:

1,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类型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3,与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预计可能有所突破的方面4,分析研究的可能性,基本条件及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5,研究步骤,策略及成果形式6,论证报告的格式,语句等写作上的格式★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

1,定性研究是用文字来描述现象,本质是一个归纳的过程。

2,定量研究使用数字和量度来描述对象。

3,定性研究注重不同的教育事物,教育活动,教育行为的意义及其特征,而不关心他们在数量上的变化,在研究过程中多采用非控制的方式,深入到教育行为产生的的自然情景中观察。

4,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后者对影响研究对象行为的因素种类及其意义较为关注,而前者则较关注这些因素在数量上的变化对研究对象的影响。

5,定量研究比定性研究在得到更高确定性方面,显得有较大的优越性,但定量研究在筛选变量,加权择优的过程中,往往会损失部分信息,同时在实施控制的过程中,会破坏原有的情境,干扰研究对象,影响测量的客观性。

6,事实上,就定性与定量研究而言,今天大多数学者在研究工作中已经将两者结合在一起了,定性研究将对象置于复杂的环境因素中进行研究,涉及面广,形成开阔的是我和,其研究总是提供丰富的学术信息量,但往往因样本数太少,有些研究缺乏普遍意义,还因缺少准确的测量和数量的分析,研究结论的精确性较差,在指导实践方面,缺少可操作性,而这些往往是定量研究可以弥补的,另外,从根本上讲,任何定量研究在开始阶段都必须做定性分析,变量分类,筛选变量,这些工作本身就是定性研究。

★教育观察法的特点:

优点:

简便易行,获得的自恋可靠性高,有时,还可以获得一些意料之外的资料1,非言语行为:

观察法就搜集非言语行为为资料而论,明显优越于调查研究,实验法或文献研究,在观察研究中,在场的观察人员可随时发觉不断变化的行为,通过一次初步的观察研究,研究人员就会发现研究所需要的适当特征,包括回答着自己可能不知道的某些行为2,天然联系:

观察法是行为发生在自然环境里,与其他资料收集技术比,观察法较少反应性3,纵贯分析:

有充足的时间对趋势进行观察研究,从而说明偶然事件和平常事件之间的区别。

缺点:

1,缺乏控制2,样本数小3,须获准进入4,研究敏感性问题缺乏匿名性★根据观察者对观察对象所处的环境的控制与否,分为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根据研究者是否让观察者觉知,教育观察法可分为公开观察法语隐蔽观察法根据观察研究者的过程结构性,教育观察法可分为结构观察法和准结构观察法还有非结构观察法根据观察者对观察时间的取样不同,可分为时间取样观察和事件取样观察根据观察者是否亲身观察,可分为直接观察或间接观察根据研究者是否参与被观察对象活动之中,分为参与式观察和非参与式观察根据对被观察者对象信息收取的形式,可分为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定量观察法的步骤:

1,确定观察内容:

明确观察内容的含义,合格的观察内容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准确反映,体现或说明观察目的,二是能够被操作2,选择观察方式,观察对象和记录方法观察方式;需要结合具体的观察内容和相关的客观条件,选择最有利于获取科学结论的观察方式观察对象:

以进入课堂开展观察研究为例,选择观察的学生大致分为两种:

一是将出现特定行为的人选为观察对象,二是将有某些特定属性的人选为观察对象记录方式:

时间取样记录法,行为核对法,等级评定法3,制定观察记录表和代码系统4,训练观察人员:

内容有:

准确理解观察研究的目的,熟悉所用的观察方法的特点和观察过程还有观察技巧,学会对观察时发生的意外事件进行处理,学会快速准确的记录观察结果等等5,实施观察并整理资料★定性观察法的步骤:

1,确定观察范围:

观察问题是一个刺激问题和研究问题不一样2,制定观察计划:

主要涉及观察的具体对象,内容,范围,时间,次数,和观察方式进一步可以考虑两个问题:

一是在采用自然观察法的时候,是选择隐蔽观察还是选做功课来观察。

二是若采用参与观察,有需要在参与者的观察和观察者的参与之间作选择3,设计观察提纲:

应遵循可观察原则和相关性原则,观察提纲主要涉及以下六个方面:

谁-什么-何时-何地-如何-为什么4,实施现场观察:

观察人员需要解决两件事:

一是证明自己的身份和要进行的观察研究是合法的,二是进入现场要求不被拒绝,最好能得到相关人员的积极配合,要与现场相关人员建立友善关系5,整理观察资料:

包括:

审核资料,资料归集,初步整理资料,和描述统计等,在此基础上在形成一些正式的观察笔记或观察报告★行动研究的实施:

主要分7个步骤完成:

1,发现问题,行动研究中的问题不是来自上级部门的规划,而是来自教育实践,是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2,分析问题:

包括对问题的界定,诊断问题产生的原因,确定问题的范围,并对问题进行精确的界说。

3,拟定计划:

包括以下三点:

一是计划实施后预期达到的目标,二是课堂教学试图改变的因素,三是行动的步骤与时间安排4,收集资料:

收集方法有:

观察,访谈和问卷,个人资料收集与记录5,批判与修正:

借助收集的资料,修正原来计划的错误6,试行和检验:

试行之后,仍然要进一步验证,改进现状7,提交研究报告★行动研究更像一种研究方式,而非独立的研究方法★教师自传性叙事:

(1)教师叙事是:

教师教学生活方式和历程,1,讲述,倾听故事是教师课堂教学生活方式。

2,叙事是教师认识教育的方式。

3,叙事是教师建构经验的方式

(2)教师叙事的特点:

1,情景性:

叙事的情境性表现在啊他总是向读者展示股市不断展开的情景与情节。

2,探究性:

故事展现的是教师遭遇的问题,探究教育问题,解决教育问题的过程。

3,自我实践性:

一般来说,教师叙事总是我的故事,教师是故事的建构者和实践者。

4,反思性:

教师撰写故事是重新体验,理解反思故事的过程,我们往往在股市的最后看到教师对股市做出的后续检讨,反思,领悟,教师叙事和一般的故事最大的区别时候i,教师叙事中蕴含了教师对事件的反思,领悟,以及重述故事时的再反思★教师叙事的价值:

1,锻炼面对日常教育生活的观察能力2,洞悉个人实践知识3,提高教师反思探究的能力4,提升教师的教育意识★教育研究文献法的优点:

1,能够用以研究不可能接近的研究对象,除文献以外任何手段都不能接近的对象,比如死去的人2,研究过程中无对象反应性的干扰3,长于纵向分析4,样本数大5,自发性6,坦白程度高7,费用低8,质量高★教育研究文献法的缺点:

1,偏见2,有选择的残留3,不完全4,不易获得5,抽样偏见6,限于言语行为7,缺乏标准形式8,编码困难★教育实验法的特点概括地说,就是预见性和控制性。

⒈教育实验必须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教育研究的其它方法不能主动操纵、干预研究对象,难以排除原因与结果之外第三变量的干扰,只能对某种可能性的原因进行推测,表明是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只有教育实验法才能说明为什么问题,推论因果关系的逻辑性,即特定原因与特定结果之间的特定关系。

★教育实验法的局限㈠教育实验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教育实验比较复杂和困难,有些教育问题是无法用实验法加以解决的㈡由高度控制带来的环境失真㈢由实验人员和实验过程所带来的副效应㈣不可避免的样本不足和选择误差★教育实验变量的控制一、自变量的选择与操纵㈠自变量的选择影响因变量的自变量很多,一定要选择最典型、最重要的自变量。

㈡自变量的操纵自变量的操纵主要是要保持自变量的单纯性和连续性。

★因变量的分解与测量㈠因变量的分解因变量的分解主要是列出因变量的构成因素。

㈡因变量的测量因变量的测量主要是确定测量因变量的指标。

★无关变量的辨别与控制㈠无关变量的辨别就是要辨明哪些变量是本研究的无关变量及其对研究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

㈡无关变量的控制就是要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无关变量对研究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

这就实验效度以及如何提高实验效度等问题。

★教育实验的效度教育实验设计质量的优劣通常用实验效度来衡量。

实验效度通常有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两种。

内在效度反映了实验对变量间因果关系揭示的准确程度,标志实验的认识论意义,是求真。

外在效度反映了实验结果的可推广程度,标志实验的价值论意义,是求善。

★教育实验设计㈠内在效度及其影响因素⒈定义指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的真实程度。

即因变量的变化在多大的程度上是由对自变量进行实验操作的结果所引起的,而不是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

为此,就必须对无关变量进行控制。

如果我们能够控制所有的无关变量,能够证明因变量的变化仅仅是由于对自变量的实验操作,那么我们就得到了最好的内在效度。

⒉影响因素⑴偶然因素:

在实验过程中没有预料到的影响因变量的偶然事件。

⑵成熟程度:

时间在被试身上起的作用。

⑶测验:

前测对后测的影响。

⑷工具:

在实验的测量中,因为测量工具(如试卷、仪器)的不同、测试人的变化、测量评价标准不一致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⑸统计回归:

指被试选择有极端取样并且有两次测量时,因变量观测可能受到的一种影响,即向平均数回归。

⑹被试的选择差:

被试未能随机抽样和随机分组产生的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⑺被试流失:

被试偶然减员或者中途退出实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⑻取样和成熟程度的交互作用:

由于取样不一带来的成熟程度的不一致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外在效度其影响因素⒈定义指实验结果推广到实验对象以外的其他对象或实验情境以外的其他情境的程度。

⒉影响因素⑴选择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效应:

表现为取样偏差,没有代表性。

⑵测验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效应:

表现为对测验的敏感化。

⑶实验安排的效应:

表现由于实验情境的安排,被试知道自己正在参加实验,表现出与平时不同的行为,造成实验情境下所得到的结果和自然情境下大不相同。

同时,这一效应也干扰了对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准确归因,影响实验的内在效度。

如霍桑效应。

⑷多重处理的干扰:

表现当被试重复接受两种或者多种实验处理时,后一实验处理将受到前一实验处理的干扰,产生练习或疲劳效应。

★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的关系⒈内在效度是实验质量的根本保证,没有内在效度就无所谓外在效度;⒉外在效度是实现实验研究价值的基本途径,没有外在效度,一个研究即使内在效度较高,也无法体现其应用价值;⒊内在效度高的实验其外在效度并不一定高,反之亦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