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备战高考语文百日冲刺模拟冲刺卷05天津卷.docx
《届备战高考语文百日冲刺模拟冲刺卷05天津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备战高考语文百日冲刺模拟冲刺卷05天津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备战高考语文百日冲刺模拟冲刺卷05天津卷
2022届备战高考语文百日冲刺模拟冲刺卷05(天津卷)
一、(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夜市是都市人的休闲领地,新鲜有趣,但考证起来,它也拥有悠长的历史。
可以说,夜市是古代商业文明的“引领者”。
古代夜市充盈着不少趣事,很多人会认为唐代的夜市是最兴盛的,其实不然,宋朝才是夜市最流行的时代。
当时已取消了夜禁制,夜间交易便__________地发展起来。
当时的夜市上,游人__________,叫卖声此起彼伏。
《东京梦华录》中,“一天灯雾照彤云,九百游人起暗尘”的描绘,既笼罩着迷离诗情,又衬托出“车马阗拥”的繁华。
人们在夜色给予的欢乐中,释放疲惫,偶遇一个个惊喜。
从不同的绘画作品中,我们也能领略当时__________的生活状态。
《清明上河图》就是其中的典型,各种酒肆、小吃店、南北杂货、西域货物……数不胜数。
虽然此画没有直接描摹夜市,但其中出现的人、事、物,也是对当时夜市的某种“再现”,因为在当时,这些“节目”还会__________至后半夜,令城市成为壮观的不夜城。
不论哪个时代,美食肯定是市集上的抢手货。
按照不同时令,夜市的美味也不断变换花样。
夏季人流最旺,所以消暑食物便格外引人注目。
比如细索凉粉、砂糖冰雪冷元子、水晶皂儿等,( )。
其他季节的美食也相当丰富,滴酥水晶鲙、煎夹子、香辣素粉羹等佳肴,兼具美味与形式感,成为宋朝文化的结晶,映现出当时生活美学的高度。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水到渠成 连绵不绝 富余 持续
B.顺理成章 络绎不绝 富裕 延续
C.顺理成章 连绵不绝 富裕 持续
D.水到渠成 络绎不绝 富余 延续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些美食在“内容”和名号上,均能做到表里如一,令人垂涎
B.无论“内容”还是名号,均能做到令人垂涎,表里如一
C.无论名号还是“内容”,均能做到表里如一,令人垂涎
D.这些美食在名号和“内容”上,均能做到令人垂涎,表里如一
3.宋朝不仅有繁华的市民生活,更有不朽的文学成就,下列诗文名句均产生于北宋时期的一项是( )
①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②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③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④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⑦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⑧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A.②④⑤⑦
B.①③④⑦
C.①⑤⑥⑧
D.②③⑥⑧
【答案】
1.B
2.C
3.A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7年9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就国歌的地位、奏唱国歌的场合、奏唱国歌的形式和礼仪、国歌标准曲谱和官方录音版本、国歌的宣传教育、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作了具体规定。
国歌法并非中国独有。
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都有单独的国歌法,对播放国歌的场合、奏唱国歌时的相关礼节都有明确的规定。
在新加坡,如果有意不按官方安排奏唱国歌,或奏唱国歌时无合理原因不起立致敬的,将被起诉,并最高处以1000美元罚金。
美国有关法律规定:
在演唱国歌时,如果有国旗展现,穿制服的军人行军礼,其他所有人都应该向国旗立正,右手放在心口,行“效忠礼”。
(摘编自杜茂林《“为歌立法”:
国歌背后的理智与情感》)
材料二:
(摘编自新华网《国歌法来了,你用“正确姿势”爱国歌了吗?
》)
材料三:
国歌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
“在校园、奥运赛场、边防哨所……每次奏响国歌都是对祖国和民族精神的一次礼赞。
”国歌展示馆馆长杨春霞说,“国歌是代表国家的歌曲,是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上海市杨浦区文化局局长金雪萍表示,国歌立法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一种居安思危的警醒,也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精神结晶的崇高敬意。
法律中对于如何正确使用国歌的具体规定,对社会公众兼具教育、引导以及惩戒等多重作用。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家法室主任武增说:
“那种把维护国歌尊严与
所谓公民的言论自由、表达自由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国家要对公民合法的权益予以保障,同时公民不得滥用自由和权益。
对辱没国家的尊严、损害民族感情、危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必须予以法律的追究和制裁。
”
(摘编自朱宁宁《维护国歌尊严权威奏唱国歌有法可依》)
材料四:
国歌法通过并颁布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依照法定程序分别征询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意见,他们均认为,将国歌法列入两部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实施,符合两部基本法的规定,是适当的。
香港、澳门社会普遍认同这部全国性法律属于两部基本法第十八条第三款规定的法律。
2017年10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听取了关于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国性法律的决定草案和关于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国性法律的决定草案的说明。
两个决定草案的说明指出,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国歌法,属于有关国防、外交和其他依照基本法规定不属于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的法律。
说明还指出,近些年香港发生了一些不尊重国歌的事件,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底线和社会价值底线,引起包括广大香港居民在内的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为有效防止并处理这类行为,按照香港基本法规定将国歌法列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就更加具有迫切性和现实重要性。
(摘编自新华网《国歌法拟列入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材料二的公民“对国歌的了解多少”的相关调查看,“能正确演唱国歌”的人数比其他三项的人数总和还要多些。
B.从材料二的相关调查结果看,对于“立法后如何爱护国歌”,认可“从个人做起,严格遵守国歌法”公民超过半数。
C.港澳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港澳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意见,是将国歌法列入两部基本法附件三的民意基础。
D.国歌立法具有居安思危的警醒以及对社会公众教育、引导、惩戒等作用,也是维护“一国两制”的原则底线和社会价值底线。
6.请结合上述材料以及你对国歌的理解,分条概括“公民有不尊重国歌的行为”的原因。
【答案】
4.C
5.B
6.①对奏唱国歌时的一般礼仪缺乏了解;②人们内心的家国情怀没被唤起(或“对国歌的精神内涵(是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不理解”);③对国歌的创作背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或国歌的创作意图(激励人们奋勇抗争)等没能深刻地领会等等。
三、(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汪惟正字公理,幼颖悟,藏书二万卷,喜从文士议古今治乱,尤喜谈兵,时出游猎,则勒从骑为攻守状。
父卒于军,皇侄寿王俾权袭父爵,守青居山。
世祖即位,遂真授焉。
中统二年,入朝,赐甲胄、宝鞍。
三年,诏还巩昌。
至元七年,宋人修合州,诏立武胜军以拒之。
惟正临嘉陵江作栅扼其水道夜悬灯栅间编竹为笼中置火炬顺地势转走照百步外以防不虞。
宋人知有备,不敢近。
会丞相伯颜克襄阳,议取宋,惟正奏曰:
“蜀未下者,数城耳,宜并力攻余杭。
本根既拔,此将焉往!
愿以本兵由嘉陵下夔峡,与伯颜会钱塘。
”帝优诏答曰:
“四川事重,舍卿谁托!
异日蜀平,功岂伯颜下邪!
”未几,两川枢密院合兵围重庆,命益兵助之,惟正夺其洪崖门,获宋将何统制。
十四年冬,皇子安西王北伐,而藩王土鲁叛于六盘,王相府命别速带领兵进讨,惟正为副。
别速带不习兵,师行无纪,惟正为正部曲,肃行阵,严斥候,凡军政一倚重焉。
进次平凉,简巩兵锐者八十人与俱,至六盘。
土鲁先据西山,惟正分安西兵为左右翼,巩兵独居中,去土鲁一里许,皆下马,手弓。
土鲁遣百骑突陈,惟正令引满毋发,将及,又命曰:
“视必中而发。
”于是矢下如雨,突骑中者三之一,余尽驰还,土鲁军遂走。
安西王至,惟正迎谒,王历称其功。
明日,大宴,赏以金尊杯、貂裘。
王妃赐其母珠络帽衣,且曰:
“吾皇家儿妇也,为汝母制衣,汝母真福人也。
”诏惟正入朝,世祖推玉食食之,赐白金五千两、锦衣一袭,授金吾卫上将军、开成路宣慰使。
十七年,迁龙虎卫上将军、中书左丞,行秦蜀中书省事,赐玉带。
蜀土荐罹兵革,民无完居,一闻马嘶,辄奔窜避匿。
惟正留意抚循,人便安之。
二十年,进阶资德大夫。
二十二年,改授陕西行中书省左丞。
入觐上都,得腹疾,还至华州,卒,年四十四。
谥贞肃。
(节选自《元史·汪惟正传》)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喜从文士议古今治乱 治:
治理
B.会丞相伯颜克襄阳 会:
恰逢
C.王历称其功 历:
逐个,遍
D.蜀土荐罹兵革 罹:
遭遇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父卒于军/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B.此将焉往/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C.视必中而发/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D.赏以金尊杯、貂裘/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惟正临嘉陵江作栅/扼其水道/夜悬灯/栅间编竹为笼/中置火炬/顺地势转走/照百步外/以防不虞
B.惟正临嘉陵江/作栅扼其水道/夜悬灯栅间/编竹为笼/中置火炬/顺地势转走/照百步外/以防不虞
C.惟正临嘉陵江/作栅扼其水道/夜悬灯/栅间编竹为笼/中置火炬/顺地势转走/照百步外/以防不虞
D.惟正临嘉陵江作栅/扼其水道/夜悬灯栅间/编竹为笼/中置火炬/顺地势转走/照百步外/以防不虞
10.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汪惟正有治军理政才干的一项是( )
①喜从文士议古今治乱,尤喜谈兵
②诏立武胜军以拒之
③宜并力攻余杭。
本根既拔,此将焉往!
④惟正夺其洪崖门,获宋将何统制
⑤迁龙虎卫上将军、中书左丞
⑥惟正留意抚循,人便安之
A.①④⑤⑥
B.①③④⑥
C.③④⑤⑥
D.②③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惟正聪明过人,谈古论今。
有时出游打猎,就部署跟从的士兵摆出攻守的阵势。
他的父亲去世后,就临时承袭父亲的爵位,守青居山。
B.江惟正深受宠爱,屡受封赏。
世祖授予他正式爵位,后入朝,赐甲胄、宝鞍、金尊杯、貂裘、白金、锦衣、玉带等,死后封谥号贞肃。
C.江惟正有勇有谋,战功卓著。
丞相伯颜攻克襄阳,准备取宋,江惟正上奏建议合力攻打杭州。
后来,江惟正攻下洪崖门,俘获宋将何统制。
D.江惟正带兵有方,治民有道。
讨伐土鲁时,他整治军队,所有军政都倚重他;当蜀地百姓受到战乱之苦时,他安抚慰问,百姓才安定。
四、(25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几,两川枢
密院合兵围重庆,命益兵助之。
(2)土鲁遣百骑突陈,惟
正令
引满毋发。
13.在平定藩王土鲁叛乱过程中,江惟正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请加以概括。
【答案】
7.A
8.C
9.D
10.C
11.B
12.
(1)过了不久,两川枢密院合兵围攻重庆,命令惟正增兵相助。
(2)土鲁派遣百骑前来冲击营阵,汪惟正命令拉满弓不要放箭。
13.①勇于担当;②严肃军纪;③挑选精兵
;④指挥得当。
参考译文:
汪惟正字公理,幼年时就聪慧过人,有藏书二万卷,喜爱跟从文士讨论古今安定与动乱之事,尤其喜欢谈论军事,有时出游打猎,就部署骑马的随从摆出攻守的阵势。
他的父亲在军中去世,皇上的侄子寿王让他暂且承袭父亲的爵位,镇守青居山。
世祖即位后,就正式授予他爵位。
中统二年,汪惟正入朝,皇上赐给他甲胄、宝鞍。
中统三年,奉旨还巩昌。
至元七年,宋人修建合州城,皇上下诏设立武胜军来抵抗宋军。
汪惟正靠近嘉陵江设置了水寨木桩,控制那里的水道,夜晚在木桩间挂灯,用竹子编成笼,在中间放上火把,笼子随着地势转动,火光可以照百步外,来防止没有料到的情况发生。
宋人知道有防备,不敢靠近。
恰逢丞相伯颜攻克襄阳,商议攻取宋,汪惟正上奏说:
“未攻下的蜀地,只有几座城池罢了,应该合力攻打杭州。
如果宋人的根基被拔掉,还会到哪里去呢?
我愿意带领本部军队从嘉陵江出夔峡东下,与伯颜在钱塘相会合。
”皇上发褒美嘉奖的诏书说:
“四川事情重大,除了你还能托付给谁!
以后平定了蜀地,你的功劳怎么会在伯颜之下呢!
”过了不久,两川枢密院合兵围攻重庆,命令他增兵相助,惟正攻下洪崖门,俘获宋将何统制。
至元十四年冬,皇子安西王北伐,但藩王土鲁在六盘山叛乱,安西王相府命令别速带率领军队讨伐,以汪惟正为副手。
别速带平素不熟悉军事,行军没有纪律,汪惟正为他整治军队,整肃军队行列,严格部署侦察兵,所有军政都倚重他。
军队进驻平凉,他选拔巩昌旧部的八十个精锐士兵与自己同行,到达六盘山。
土鲁先占据西山,汪惟正分安西兵为左右翼,巩昌兵单独居中,距离土鲁约略一里,命令士兵都下马,手持弓箭。
土鲁派遣百骑前来冲击营阵,汪惟正命令拉满弓不要放箭,等到敌兵将要逼近,又下命令说:
“看着一定会射中再射是矢下如雨,冲击的骑兵中箭的三分之一,其余全部逃走,土鲁军于是败走。
安西王到,汪惟正迎接谒见,安西王逐一称赞惟正的功绩。
第二天,设大宴,安西王把金尊杯、貂裘赏赐给惟正。
王妃赏赐惟正的母亲用珍珠装饰的帽子和衣服,并且说:
“我是皇家媳妇,给你的母亲做衣服,你的母亲真是一个有福气的人。
”下诏让汪惟正入朝,世祖把美食让给惟正吃,赐白金五千两、锦衣一套,授予汪惟正为金吾卫上将军、开成路宣慰使。
至元十七年,汪惟正被调任龙虎卫上将军、中书左丞,代理秦蜀中书省事,皇上赐给玉带。
蜀地接连遭遇战争,百姓没有完好的居住的房子,一听到马叫,就奔走逃窜躲避隐匿。
汪惟正关心安抚慰问,百姓才安定下来。
至元二十年,汪惟正进升官职为资德大夫。
至元二十二年,改授陕西行中书省左丞。
到京都觐见,得腹泻病,回到华州时,去世,时年四十四岁。
谥号贞肃。
14.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8分)
满江红·赤壁怀古
戴复古①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
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
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
卷长波、一鼓困曹瞒②,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
形胜地,兴亡处。
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
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
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①戴复古,
南宋词人。
著此词时正漫游鄂州、黄州。
②曹瞒:
曹操。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上阕开篇点题,一个“想”字领起对赤壁之战的描述,与标题中“怀”字相照应。
B.“今如许”三字用反问将思绪由历史转入现实,写出词人对功名事业的淡漠。
C.“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抒写了物是人非、忧国伤时的感慨。
D.“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词人向道旁杨柳发问,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2)赏析“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一句。
(3)本词与苏轼韵《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了赤壁之战,请分析其不同之处。
【答案】
(1)B
(2)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用“貔虎”比喻勇猛的军队,用“怒”字将鱼龙拟人化,写周瑜火攻曹军时翻江倒海的气势以及吴蜀联军的高昂士气。
(3)苏词意在表现青年周瑜才能卓著、年少建功,反衬自己早生华发、功业无成,怀古伤己;戴词意在表现战争场面宏大激烈,反衬南宋积贫积弱、国事衰颓,怀古讽今。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
吞声踯躅不敢言。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2)出师未捷身先死, 。
(杜甫《蜀相》)
(3) ,惟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4)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
(5)天姥连天向天横,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按常情,作客异乡的游子总以不得还故乡而愁绪满怀,但在《菩萨蛮(其二)》一词中,韦庄却偏偏反过来说:
“ 。
”作者这样写得目的,在于更加突出的表现作者思归而不能归的这个深层次原因。
【答案】
心非木石岂无感
长使英雄泪满襟
岩扉松径长寂寥
叶上初阳干宿雨
势拔五岳掩赤城
还乡须断肠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
大地
毕飞宇
在村庄的四周,是大地。
某种程度上说,村庄只是海上的一座孤岛。
我把大地比喻成海的平面是有依据的,在我的老家,唯一的地貌就是平原,那种广阔的、无垠的、平整的平原。
这是横平竖直的平原,每一块土地都一样高,没有洼陷,没有隆起的地方,没有石头。
你的视线永远也没有阻隔,如果你看不到更远的地方了,那只能说,你的肉眼到了极限。
这句话也可以这样说,你的每一次放眼都可以抵达极限。
极限在哪里?
在天上。
天高,地迥;天圆,地方。
我想我很小就了解了什么是大。
大是迷人的,却折磨人。
这个大不是沙漠的大,也不是瀚海的大,沙漠和瀚海的大只不过是你需要跨过的距离。
平原的大却不一样了,它是你劳作的对象。
每一尺、每一寸都要经过你的手。
“在苍茫的大地上”,每一棵麦苗都是手播的,每一棵麦苗都是手割的,每一棵水稻都是手插的,每一棵水稻都是手割的。
这是何等的艰辛,何等的艰辛。
有些事情你可以干一辈子,但不能想,一想就会胆怯,甚至于不寒而栗。
有一年的大年初一,下午,家里就剩下了我和我的父亲。
我们在喝茶、吸烟、闲聊,其乐融融。
我的父亲突然问我,如果把“现在的你”送回到“那个时代”,让你在村子里做农民,你会怎么办?
我想了很长时间,最后说:
“我想我会死在我的壮年。
”父亲不再说话,整整一个下午,他不再说话。
我说的是我的真实感受,但是,我冒失了,我忘记了说话的对象是父亲。
我经常犯这样的错。
父亲是“那个时代”活下来的人,我的回答无疑戳到了他的疼处。
我还是要说,父亲“活下来”了,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壮举。
他老人家经常做噩梦,他在梦里大声地呼叫。
我能做的事情就是把他老人家叫醒,赶紧的。
我相信,每一次醒来他都如释重负。
他老人家一定很享受大梦初醒的轻松和快慰。
庄稼人在艰辛地劳作,他们的劳作不停地改变大地上的色彩。
最为壮观的一种颜色是鹅黄——那是新秧苗的颜色。
我为什么要说新秧苗的鹅黄是“最壮观”的呢?
这是由秧苗的“性质”决定的。
秧苗和任何一种庄稼都不一样,它要经过你的手,“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插下去。
在天空与大地之间,无边无垠的鹅黄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大地上密密麻麻的,全是庄稼人的指纹。
鹅黄其实是明媚的,甚至是娇嫩的。
因为辽阔,因为来自“手工”,它壮观了。
我想告诉所有的画家,在我的老家,鹅黄实在是悲壮的。
我估计庄稼人是不会像画家那样注重色彩的,但是,也未必。
“青黄不接”这个词一定是农民创造出来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世界上最注重色彩的依然是庄稼人。
一青一黄,一枯一荣,大地在缓慢地、急遽地做色彩的演变。
庄稼人的悲欢骨子里就是两种颜色的疯狂轮转:
青和黄。
青黄是庄稼的颜色、庄稼的逻辑,说到底也是大地的颜色、大地的逻辑。
是逻辑就不能出错,是逻辑就难免出错。
在我伫立在田埂上的时候,我哪里能懂这些?
我的瞳孔里头永远都是汪洋:
鹅黄的汪洋——淡绿的汪洋——翠绿的汪洋——乌青的汪洋——青紫的汪洋——斑驳的汪洋——淡黄的汪洋——金光灿灿的汪洋。
它们浩瀚,壮烈,同时也死气沉沉。
我性格当中的孤独倾向也许就是在一片汪洋的岸边留下的,对一个孩子来说,对一个永无休止的旁观者来说,外部的浓烈必将变成内心的寂寥。
大地是色彩,也是声音。
这声音很奇怪——你不能听,你一听它就没了,你不听它又来了。
泥土在开裂,庄稼在抽穗,流水在浇灌,这些都是声音,像呢喃,像交头接耳,鬼鬼祟祟又坦坦荡荡,它们是枕边的耳语。
麦浪和水稻的汹涌则是另一种音调,无数的、细碎的摩擦,叶对叶,芒对芒,秆对秆。
无数的、细碎的摩擦汇聚起来了,波谷在流淌,从天的这一头一直滚到天的那一头,是啸聚。
声音真的不算大,但是,架不住它的厚实与不绝,它成巨响的尾音,不绝如缕。
尾音是尾音之后的尾音,恢宏是恢宏中间的恢宏。
还有气味。
作为乡下人,我喜欢乡下人莫言。
他的鼻子是一个天才。
我喜欢莫言所有的关于气味的描述,每一次看到莫言的气味描写,我就知道了,我的鼻子是空的,有两个洞,从我的书房一直闻到莫言的书房,从我的故乡一直闻到莫言的故乡。
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里说过:
“大自然充满诗意的感染,往往靠作家给我们。
”这句话说得好。
不管是大自然还是大地,它的诗意和感染力是作家提供出来的。
无论是作为一个读者还是作为一个作者,我都要感谢福楼拜的谦卑和骄傲。
大地在那儿,还在那儿,一直在那儿,永远在那儿。
这是泪流满面的事实。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本文开篇就写了大地之大,而这种大同样也就表现出了农人的艰辛,所以“大是迷人的,却折磨人”。
B.文中我与父亲的谈话,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衬托出了以父亲为代表的传统农人的坚韧品格,也表现了我对农村的厌恶。
C.文中说“鹅黄实在是悲壮的”,是指鲜嫩的秧苗构成了壮阔的画卷,但又都来自手工,承载着农人劳作的艰辛,包含“悲”的成分。
D.文中说到“是逻辑就难免出错”,是指可能由于天灾或人祸的因素而出现青黄不接的差错,强调了乡村生活的无常。
E.文中引用福楼拜的话,既有对莫言的赞许,也暗含着对自己离开农村从事写作这一选择的解释。
17.如何理解“意味着大地上密密麻麻的,全是庄稼人的指纹”这句话。
18.赏析画线句子。
19.结合全文具体分析作者都从哪些角度描写了大地。
20.有人评价毕飞宇的文章追求一种“诗性语言”,试结合本文具体分析。
【答案】
16.BE
17.比喻,将庄稼比作指纹;表现了庄稼人与大地的亲密关系,以及庄稼人的艰辛;表达了作者对庄稼人的赞美,对大地的崇敬。
18.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写出大地声音的丰富与绵长。
长短句结合,排比运用,句子有气势。
19.色彩,大地是鹅黄的,那是庄稼的颜色;声音,泥土开裂,庄稼抽穗,流水浇灌,这些都是大地的声音;气味,大地特有的庄稼的味道。
20.内容上富含哲理性和抒情性,比如“泪流满面的事实”,写出对大地的深刻思考和复杂的感情;意象隽永,如“孤岛”“指纹”等;句式上采用反复的手法,比如结尾,增强语势。
六、(10分)
21.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欣闻文学院下周举办活动,隆重庆贺先生从教50周年。
我因俗务缠身,不能光临,特惠赠鲜花一束,以表敬意。
随信寄去近期出版的拙著一册,还望先生先睹为快。
盛夏快来了,请先生保重身体。
【答案】
①“光临”改为“前往”或“参加”;②“惠赠”改为“奉上”或“敬赠”;③“先睹为快”改为“指正”或“斧正”;④“快来了”改为“将至”。
(4分,答出一点给1分)
22.我们往往可以从一个人的居住环境中看到这个人的特点。
庭院布局、房间布置、物品摆放都或多或少地能体现一个人的身份地位、生活习惯、性格爱好等方面的特点。
在你的心目中,名著中的人物的居住环境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请从林黛玉、贾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