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我们的民族精神》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370071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我们的民族精神》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我们的民族精神》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我们的民族精神》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我们的民族精神》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政治《我们的民族精神》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我们的民族精神》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政治《我们的民族精神》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我们的民族精神》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3.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政治《我们的民族精神》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政治《我们的民族精神》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政治《我们的民族精神》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3

【教学要求】

了解: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理解: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3、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

运用: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弘扬民族精神。

【知识梳理】

(一)知识结构

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

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是什么?

我们的民族精神

必要性:

重要性:

为什么?

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怎样做?

 

(二)重点、难点知识剖析

1、中华文化、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关系

(1)区别

①中华文化:

中华民族所创造的区别于其他民族而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

它表现为中华民族所具有的共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状态、精神面貌等思想文化方面的特征。

②民族文化:

民族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生活的,以血缘或密切的社会关系相联系的,具有共同语言、经济生活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

而所谓民族文化,就是这一共同体在历史和现今所共同创造的能够代表其共同特点的文明成果的总和。

③民族精神: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联系:

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所创造的民族文化的共同性。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所起的重大作用:

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3.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之间的联系

4.爱国与爱社会主义并不矛盾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5.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民族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民族精神的具体内涵和表现形式往往有差异,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具体民族精神,是这个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了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这个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6.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不是要抵制一切外来文化的影响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既要注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

可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汲取世界先进之明成果二者并不矛盾。

7.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

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典型题解题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在艰难困苦面前退缩过、屈服过、沉沦过,其所以如此,就是因为——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争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A.伟大的民族精神B.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C.爱国主义精神D.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解。

C项和D项都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C项是民族精神的核心,B说的是文化,因此B、C、D项都不能说明题干的意思,只有A项最符合题意,故应选A项。

答案:

A

2.中华民族历来把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畏强暴、英勇顽强视为重要的优良品格。

这种精神是属于()

A.团结统一B.爱好和平C.勤劳勇敢D.自强不息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掌握程度,即对勤劳勇敢这一特点的理解程度。

把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畏强暴、英勇顽强视为重要的优良品格属于勤劳勇敢精神。

故选C。

答案:

C

3.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B.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爱国情感

C.充足实际,做好本职工作

D.自强不息,奋发有为

分析: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就是其主题。

答案:

A

二、双项选择题

4.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在五千年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下列有关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B识别民族的基本依据

C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D共同心理素质的全部内容

分析: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因此选A。

中华民族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具有的特点,不是识别民族的基本依据,因此排除B。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因此选C。

D说法绝对,应排除。

答案:

AC

5.民族精神在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中的作用表现在()

A.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

B.有利于搞好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国力

C.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国当前的中心任务

D.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基础,是综合国力的最重要因素

分析:

用排除法解答,C、D两种说法都错误。

A、B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正确案为AB。

答案:

AB

三、简答题

6.xx年8月,胡锦涛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学习时,发表讲话指出:

“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民族精神的民族,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靠的就是这种威力无比的民族精神。

”请简述在当代中国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解题思路:

本题引用胡锦涛的一段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讲话提出问题,让我们分析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学生一定要结合当代中国所面临的实际谈必要性。

参考答案:

(1)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面对当今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我们必须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2)在当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也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更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四、辨析题

7.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要发扬民族精神的优良传统。

解题思路:

回答此题应分三个步骤。

第一步,先肯定辨题的正确之处,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需要发扬民族精神的优良传统;第二步,要看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除了要继承优良传统外,还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第三步,要进一步阐明继承和发展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1)民族精神既是一种历史的积累和沉淀,又是一个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更新和丰富的过程。

由此一个民族不能轻视自己的传统,但也不能囿于传统,沉湎于传统,而应坚持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继承性和创造性的统一。

传统中的优秀文化,凝聚了一个民族世世代代的智慧和创造,成为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和延续的精神力量。

民族的发展和复兴,必然包含着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然而,推动民族进步,并不只是继承传统的民族精神,而是要在弘扬民族精神的基础上,把握时代脉搏,培育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的民族精神。

(2)弘扬民族精神与培育民族精神,两者是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的。

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民族精神仅有历史的传承是远远不够的。

惟有创新,才有发展;惟有创新,才能不朽。

坚持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辩证统一,必须把握时代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势。

一方面,为优秀传统注入新的内容,古为今用;另一方面,着眼于丰富和发展,培育时代的民族精神,推陈出新。

五、论述题

8.十七大报告指出: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1)运用人生观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有个别人认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东南沿海某些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甚至超过了一些发达国家。

因此,以艰苦奋斗为核心的延安精神已经不应该再提倡,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

解题思路:

第一问具有综合性,要求我们从哲学角度回答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在回答时先要阐明哲学道理,然后再分析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

第二问是在第一

问的基础上进一步问为什么要提倡延安精神,回答时要在第一问的指导下加以回答。

参考答案:

(1)①价值观对人类的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有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

对人的活动、人生选择起积极作用。

②因此,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能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①目前我国的经济建设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从我

国整体水平来看,还与先进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党和人民应该坚持延安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②提倡延安精神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

③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

传统之一,是有志者崇高的精神境界。

因此,延安精神是我党和全国人民事业成功的保证,

必须坚持。

六、综合探究题

9.北京xx年残奥会的吉祥物“福牛乐乐”具有浓郁的中国

民族风格和文化特色,诠释着丰富的奥林匹克精神,蕴涵着残疾人

运动员自强不息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与残奥运动员奋发向上的品格以及北京残奥会“超越、融合、共享”

的理念形成完美的结合。

选择“福牛乐乐”作为残奥会的吉祥物,旨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请简要回答材料及我们传统上对牛的褒扬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哪些方面。

(2)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解题思路:

该题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答题过程中要注意的是,既要答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又要答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

(1)①中华民族具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②爱好和平的精神。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北京残奥会“融合、共享”的理念体现了爱好和平的精神。

③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

牛历来被认为是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精神的代表,吉祥物“福牛乐乐”也蕴涵着残疾人运动员自强不息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是()

A.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B.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C.文化建设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建设

D.只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才能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2.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下面直接体现民族精神的诗句是()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②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③位卑未敢忘忧国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以下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它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②它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③它是中华民族之魂④它是我们民族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4.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爱国主义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表现在实际行动中,下列行为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是()

①建设祖国、繁荣祖国②反对侵略、保卫祖国

③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④维护国家尊严,展现民族风采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

5.正确处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之间的关系,必须()

①注意借鉴和吸取世界各民族的先进文明成果和长处②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坚决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③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④吸收、借鉴一切外来文化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

A.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B.爱好和平的民族品质

C.自强不息的内在气质D.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

中国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

据此回答7-8题。

7.“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体现了()

A.爱国主义是我国民族精神的核心B.重视粮食生产是国家的中心工作

C.勤劳勇敢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D.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8.下列名句中还体现上题结论的是()

A.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9.土尔扈特蒙古部族在远离故土140多年之后重返祖国,这说明了()

①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②团结统一是中华各民族共同发展的保证

③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④中华各民族没有分治的历史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0.下列关于爱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A.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B.爱国主义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C.民族精神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

D.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二、双项选择题

11.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

A.继承中华民族的一切传统和作风

B.摒弃一切外来文化的侵蚀和干扰

C.发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作用

D.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12.中华民族精神是()

A.中华传统文化之和

B.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C.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D.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发展的根本动力

13.我国的航天工作者经过长期的奋斗,终于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而且铸就了载人航天精神。

对载人航天精神认识正确的是()

A.对社会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B.是新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C.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最高水平

D.表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1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些千古名句()

A.抒发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

B.启示我们要努力建设祖国、繁荣祖国

C.说明自古以来人人都是爱国的

D.爱国就是随时准备牺牲自己,不要个人利益

15.在不同历史时期,爱国热情应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中国正处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最佳历史时期,每个爱国青年都有义务和责任珍惜、维护这稳定、和平的发展环境。

这说明()

A.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B.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很难达到一致

C.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往往具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D.爱国主义是中国青年特有的精神风貌

16.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也必须弘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

这主要是因为()

A.民族精神不具有时代性,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

B.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C.这些精神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

D.这些精神具有浓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17.鲁迅先生曾经说过:

“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这是因为()

A.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B.中华民族精神是全世界的精神支柱

C.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D.民魂就是指中华民族精神

18.“既然经济建设是所有工作的中心,一切活动都必须围绕经济建设展开,那么,弘扬民族精神是可有可无的事。

”这种观点()

A.是极其有害的

B.认为民族精神对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C.没有看到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如果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就谈不上搞好经济建设

D.认为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三、简答题

19.在国家正式颁布实施的《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就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做出了明确规定。

(1)纲要提出要培育形成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使其成为主题鲜明的革命旅游胜地。

请将主题形象的序号填入表中相应的位置。

①延安精神,革命圣地②抗联英雄,林海雪原

③川陕苏区,红岩精神④人民胜利,国旗飘扬

红色旅游区名称

京津冀红色旅游区

陕甘宁红色旅游区

大别山红色旅游区

川陕渝红色旅游区

东北红色旅游区

主题形象

千里跃进,

将军故乡

(2)红色旅游不同于一般的观光旅游,具有重要的政治、文化意义。

请在下表中作简要表述。

政治意义

文化意义

20.观点一:

既然经济建设是所有工作的中心,一切活动都必须围绕经济建设展开,那么,弘扬民族精神是可有可无的事。

观点二: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如果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就谈不上搞好经济建设。

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因此,弘扬民族精神是十分必要的。

你赞成哪种观点?

请进一步阐述你的理由。

四、辨析题

21.有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能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五、论述题

22.材料一:

据统计,在全球最大的300家传媒企业中,144家是美国企业,80家是欧洲企业,49家是日本企业,美国及其他西方发达国家控制了全球媒体的90%。

许多国家的电视节目中,美国节目占到60%~70%,有的占到80%以上,而在美国,外国节目仅占1%~2%。

美国电影的总产量仅占世界电影产量的6%,而在世界电影市场的总体占有率却达到80%。

材料二:

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育民族精神,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公民教育的重点。

俄罗斯近年先后制定了对全民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纲和法案,力求重振民族精神。

韩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政府为主导,推崇“身土不二”,培育“韩国精神”。

材料三: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结合材料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

材料二、三共同说明了什么现象?

(2)当前我国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六、综合探究题

23.材料一:

在不知不觉之中,麦当劳、肯德基在中国的生意越来越好,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也成为饮料市场的主要品牌。

走进电影院、打开电视机,外国的电影、电视节目充斥着我们的视野。

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等越来越受一些年轻人的欢迎,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却有走向衰落的迹象。

有人认为,具有特定文化内涵、体现着中华文明特点的传统节日受到冷落,意味着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对我国民间文化的冲击。

材料二:

法国政府把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定为遗产日,用各种方式对自己的文化遗产进行纪念,但绝不涉及商业。

遗产日在法国成为一个很重要的文化节日。

后来,欧洲的很多国家如德国、荷兰、比利时等纷纷仿效。

中国政府已从xx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

材料三:

在德国,三个来自中国的学生与十来个德国学生共话中秋。

德国的同龄人问中国学生许多问题。

有些问题很滑稽,如许多中国人是不是盘辫子;有些问题很“学术”,如日本、朝鲜的文化与中国的是不是一样的。

“那么台湾呢?

”一个德国学生提出这一问题时,中国学生立即用不太流利的德语严肃地说:

“台湾是属于中国的。

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是历史赋予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神圣使命,只要海内外炎黄子孙团结一心,共同努力,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请回答:

(1)为什么一些中国青少年热衷于过西方的圣诞节等节日?

(2)在当前,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面临怎样的困境与尴尬?

(3)根据上述材料,思考我们当前应该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说说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巩固练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D3、C4、C5、C

6、C7、D8、A9、C10、D

二、双项选择题

11、CD12、BC13、BD14、AB15、AC16、CD

17、AC18、AC

三、简答题

19、

(1)

红色旅游区名称

京津冀红色旅游区

陕甘宁红色旅游区

大别山红色旅游区

川陕渝红色旅游区

东北红色旅游区

主题形象

千里跃进,将军故乡

(2)

政治意义

使旅游者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文化意义

促进各地对革命遗迹、遗址和文物的保护,推动地方文化建设。

20、观点一中有错误的认识,也有正确的说法。

观点二是正确的。

(1)观点一认为:

经济建设是所有工作的中心,一切活动都必须围绕经济建设展开是正确的。

但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不是单打一,经济建设与其他各方面的工作是相辅相成的。

认为弘扬民族精神是可有可无的事是不科学的。

(2)观点二正确地表述了弘扬民族精神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弘扬民族精神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并确保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因此,弘扬民族精神是十分必要的。

四、辨析题

21、

(1)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因此,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