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总复习活页限时训练32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370050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总复习活页限时训练32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政治总复习活页限时训练32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政治总复习活页限时训练32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政治总复习活页限时训练32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政治总复习活页限时训练32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总复习活页限时训练32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docx

《高考政治总复习活页限时训练32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总复习活页限时训练32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政治总复习活页限时训练32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docx

高考政治总复习活页限时训练32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3(yNLiANHiLlOYEXIAhSHI■■・・■・••・

03*训张•活页限时

(时间:

45分钟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孔子诞辰2562周年到来之际,“第四届世界儒学大会暨2020年度孔子文化奖颁奖典礼”于2020年9月27日在孔子故乡山东曲阜举行。

本届世界儒学大会有来自中国、美国、日本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参与。

让世界聆听孔子,把儒学融入世界,来自世界各地的儒学专家学者汇聚东方圣城曲阜,探究儒学价值,开展对话和交流。

回答1〜2题。

1.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许多至理名言,在今天仍然是人们

耳熟能详的用语,如“吾日三省吾身”“三思而后行”“三人行必有我

师”“举一反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等。

这充分说明

()。

A.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建设的方向

B.孔子的思想学说仅仅是学术研究的对象

C.儒家思想完全能够与现代社会嫁接

D.传统思想对今天的现代社会仍然产生深刻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在今天仍然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用

语”体现了

这一点,故D项应选。

A、B、C三项观点均错误。

答案D

2.“仁者爱仁”出自于《论语》,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这些思想对于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表明中国传统思想

()。

A.是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影响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中国的社会发展

C.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D.是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应当成为全世界的主流思想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影响,B项正确。

A、C两项不符合题

意,D

项错误。

答案B

3.时下有些地方,有些领域很流行向老祖宗讨饭吃。

影视清一色的古代格格、皇帝、皇太子秘史等;书法清一色颜体、柳体等;教育思想清一色孔孟之道。

很多有识之士担忧:

中国文化,特别是文艺将何去何从?

下列对传统文艺认识正确的是()。

A.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典型建筑为代表

B.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C•传统文艺的造诣,现代人是很难突破的

D.对传统文艺要坚决抛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A、C、D三项表述错误。

答案B4.中国的传统绘画与诗歌、散文、楹联、书法以及篆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形成了诗书画一体的艺术形式,成为与西方艺术风格迥异的东方艺术的代表形式之一。

这表明

()。

A.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性

B.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

C.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D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

解析从题干可以看出,中国的诗书画一体的艺术形式与西方艺术风格迥异,

这表明传

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故选D。

答案D

5.(2020•衡水中学调研)“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唐诗

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身着古色古香服装的中小学生,用明快的曲调和优美的旋律,吟唱着一首首古诗词。

这样做

()。

A.有利于全面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B.有利于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有利于保护和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

D.有利于抵制流行文化

解析全面继承和抵制都表述错误,A、D两项不选;古诗词不能与先进文化等同,B

项不选,因此选C项。

答案C

6.(2020•广州一中月考)一位中学生在谈到自己对传统文化漠视的“理由”振振有

词:

“竞争太激烈了,学生们都在忙着学习高科技,无暇顾及传统文化。

”这是发生在“佛山传统文化知多少”的论坛上的真实情景。

为此,有识之士强烈呼吁,要强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教育,这是因为

()。

①继承是为了发展,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③

传统文化

中有许多有益的东西④传统文化钳制着我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解析为什么要强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教育,首先是因为其中有些有益的东西,

其次也

是为了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②不符合题意,④的说法错误。

答案A

7.(2020•徐州模考)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

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

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

这启示我们

()。

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

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

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解析“古城复兴”属于文化继承,扬州通过古城复兴,“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

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体现出文化继

承是推进城市发展的前提,因此选AoBCD与题干联系不够紧密,应排除。

答案A

(2020•华师附中检测)中华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和谐、和睦、和为贵、和气生财、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和而不同、和平共处、家和万事兴,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基本特征,在今天追求和平发展的世界体系中,仍有着无法估量的价值。

回答8〜9

题。

8.“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

当前我国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和谐”与中国古代的“和谐”是一脉相承的。

这是对我国古代■勺继承。

()o

A.传统建筑B.传统文艺

C传统习俗D.传统思想

解析传统思想是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等,

而“和

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是意识形态的范畴,也是我国传统思想的

一部分。

故选D。

答案D

9.中华传统文化中所提倡的和谐、和睦、和为贵、和气生财、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和而不同、和平共处、家和万事兴,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基本特征。

这启示我们()。

A.传统文化是优秀文化,应全部继承和发扬

B.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继续保持和发扬

C.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应继承和发扬

D.对于传统文化中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自觉地加以取缔

解析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故

A错误;

传统文化中糟粕的内容对人和社会的发展产生消极作用,故C错误;题目中涉

及传统

文化的精华,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B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文明办决定从2020年起共同实施“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

开展中华古代经典及现当代优秀诗文的诵读、书写、讲解,是对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思想和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

据此回答10〜12题。

10.根据上述材料,国家实施“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是为了发挥

()。

①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的作用②优秀文化塑造健全人格的作用③优秀文化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④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人的成长的作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①②③都体现了题干所指向的目的,④说法不准确,因为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

粕,只有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同时又顺应时代、符合社会需要才能起促进作用。

故答案选

A。

答案A

11.诵读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是“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的需要,是继承传统的一

种必要的方式。

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强调要“诵读经典”,是因为()。

A.文化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发展

B.文化只能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C.只要继承了传统就必定能实现发展

D.只有发展才体现继承

解析题干强调继承传统文化。

B、D两项不符合题意;C说法错误,故答案选A。

答案A12.开展中华古代经典及现当代优秀诗文的诵读、书写、讲解,既是弘扬优秀传统

文化,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和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

这说明教育()。

①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②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

功能③

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④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诵读经典既有利于传承文化,也有利于实现教育的特定功能,①②③都是正确表

述,④说法错误

答案A

13.(2020•潍坊二摸)有人主张,传统民俗节日应考虑恢复一些对现代有积极作用

的古俗,还应扩充其新的内涵。

如在春节宣传一些振兴中华文化的内容;在清明节提倡植树来缅怀亲人与先烈;在中秋节宣传和谐团圆;在重阳节宣传敬老爱幼等。

下列对上述主张的价值判断正确的是

()。

A.错误,因为传统文化有相对稳定性,应保持不变

B.错误,因为传统文化有鲜明的民族性,扩充其内涵就是否定其民族性

C.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只有因时而变,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

D.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只有彻底改变,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解析在社会发展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

能顺应社

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故选C。

答案C

出版《丧家狗:

我读〈论语〉》的学者李零重走孔游列国路,并以纪录片的形式再现这一过程,是“试图间上最大可能接近孔子这一段人生经历,从新的角度解子的学说思想”,“推进新时期的文化建设”。

据此回14〜15题。

14.“从新的角度解读孔子的学说思想”,“推进新时期的文化建设”说明孔子的

学说思想

()。

①具有继承性②具有相对的稳定性③是变化发展的,不可捉摸④需要在继承基础

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

“从新的角度解读孔子的学说思想”表明传统文化继

承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

以从新的角度解读来推进文化建设,说明文化的发展需要传

承孔子思想。

③明显错误。

解答引文式的题目,需要在还原意思的基础上联系相关理论。

本题作出正确选择的关键在于对材料中心内容的仔细揣摩。

答案C

15.在我国,儒家思想流传几千年,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都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广泛影响与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密切相关,这是因为()。

①教育是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教育

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④儒家思想是重要的教育思想

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功能。

分析设私学、收门徒影响儒家思想传播的原因。

①表述错

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答案B

二、非选择题(两小题,共40分)

16.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共同敬仰的先祖,黄帝陵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家园。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是轩辕黄帝逸仙之日,也是中华儿女拜谒人文始祖的传统祭日。

2020年10月5日,来自海内外的一万多名中华儿女聚集在黄帝陵前,举行盛

大的“辛

卯重阳两岸同胞祭祀轩辕黄帝典礼”,祭拜共同的祖先黄帝。

对此,有人认为,祭拜祖

先是封建社会的落后习俗,现在都21世纪了,再举行这种祭祀仪式毫无意义。

你如何评价上述材料中的观点?

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你的观点。

(24分)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作用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等有关知识。

首先要明确,

祭祀祖先是一种传统习俗,对它不能简单地一概否定,要结合所学知识对其积极作用予

以分析,并明确态度。

答案

(1)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是

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在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

认同感。

祭祀黄帝陵作为一种传统习俗,已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2)对于传统文化,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必须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

用。

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

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

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因此,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应是:

“取其

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对于祭拜黄帝,要辩证分析,认识到它的积

极意义。

(3)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今天我们仍然隆重举行祭拜典礼,目的不是为了

宣扬落

后的习俗,而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通过祭拜活动,在

同一种文化的感召下,增强全球华人对自己所属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凝聚力,

共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海峡两岸通过共同祭拜同一个祖先,也有利

于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共同繁荣。

17.(2020•天津南开区一模)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但是近年来,除了商业味越

来越浓厚之外,“年味”也越来越淡了。

特别是随着洋节的兴起和影响,在许多青少年中春节的概念越来越淡漠,他们更热衷于过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

请从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角度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拯救传统的春节?

(16分)

解析本题以传统节日春节为例,考查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注

意既要有理论阐述,也要结合实际谈措施。

答案

(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要想拯救春节,离不开对传统春节文化的继承。

(2)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正是传统春节的一些东西不适应青少年的要求,所以他们

热衷于过洋节。

我们要拯救春节,就必须进行大胆创新,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赋予春节新的时代内涵。

(3)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最终实现对传统春节的传承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