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三模复习回扣材料详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369854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96 大小:1.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三模复习回扣材料详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高三地理三模复习回扣材料详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高三地理三模复习回扣材料详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高三地理三模复习回扣材料详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高三地理三模复习回扣材料详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三模复习回扣材料详细.docx

《高三地理三模复习回扣材料详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三模复习回扣材料详细.docx(9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地理三模复习回扣材料详细.docx

高三地理三模复习回扣材料详细

高考地理回扣材料

第一部分地理通识能力

一、经纬网图有何用途

1.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

①在极地投影图上,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放射出的直线,纬线是以极点为圆心的同心圆。

②在非极地投影图上,一般情况下,横向直线(或弧线)代表纬线,纵向直线(或弧线)代表经线。

特殊情况下需从经纬度数值上判断,纬度最大值不超过90°,经度值可以大于90°。

如果某条线的度数大于90°,那这条线一定是经线。

2.利用经纬网图定方向

①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A.同一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正北关系,同一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正西关系。

B.若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也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在判断方位时,既要判断两点间的东西方向,又要判断两点间的南北方向。

C.判定东西方向时要选择劣弧段(两点间经度差小于180°的弧段),再按地球自转方向确定方位,与自转方向同向为东,背向为西。

②用经纬度法判断

A.东经度增大的方向为东,减小的方向为西;西经度增大的方向为西,减小的方向为东。

B.北纬度增大的方向为北,减小的方向为南;南纬度增大的方向为南,减小的方向为北。

3.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和判定范围大小

①计算距离

A.同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l°,其距离相差约111千米。

若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只要知道两地的纬度差,就能计算出两地间的距离(纬度数×111千米)。

B.在赤道上经度1°的实际弧长大约是111千米。

C.在同一条纬线上(假设此纬线的纬度为φ,经度1°对应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cosφ千米。

因此,两地若在同一条纬线上,只要知道两点经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点间的距离(不是最短距离)。

②判定范围

A.相同经纬度且跨经(纬)度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范围相等。

B.跨经纬度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范围越小。

C.图幅相同的两幅地图,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

如下图(图中闭合曲线为等高线),甲、乙两图图幅相同,但甲图经纬线相隔10°,而乙图经纬线相隔5°,因而甲图所示地区面积远远大于乙图;由此也可得出以下结论:

甲图的比例尺小于乙图,地形的坡度比乙图小。

【例1】读下图,回答

(1)~

(2)题。

(1)甲、乙、丙三艘船同时驶向180°经线,若时速相同,则()

A.同时到达B.到达的顺序是甲、丙、乙

C.丙先到达D.到达的顺序是甲、乙、丙

(2)关于甲、乙、丙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位于西半球B.甲、乙位于东半球,丙位于西半球

C.丙在乙的西南方向D.甲在丙的东北方向

答案:

(1)B

(2)A

二、如何判读等值线图

1.读等值线图的名称:

读图名,明确等值线图所要反映的地理事物。

即明确是等高线、等压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深线、等盐度线、等人口密度线、等震线、等时线、等潜水位线、等太阳高度线还是等太阳辐射线等。

2.看等值线的间距和疏密情况:

如等高距一定时,等高线愈密则坡度愈陡,水流愈急。

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的地方,风越大。

3.看等值线的延伸方向:

如等高线延伸方向为地形走向,与等高线垂直的方向为坡度最陡方向,是水流方向。

4.看等值线的弯曲状况:

确定弯曲部分是向高值还是向低值。

一般采用垂线法和切线法进行判断:

(1)垂线法:

在等值线图上弯曲最大处的两侧作各等值线的垂线,方向从高值指向低值。

若箭头向中心辐合,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比为低值区;若箭头向外围辐散,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比为高值区。

(2)切线法:

在等值线弯曲最大处作某条等值线的切线,比较切点与切线上其他点的数值大小。

若切点数值小于其他点的数值,则为低值区;若切点数值大于其他点的数值,则为高值区。

5.看等值线的闭合和递变情况:

如果两条数值不同的等值线中间还有闭合的等值线,判断时要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确定其数值。

6.看等值线图中特殊的地方:

如等高线图中几条线交会的地方表示悬崖;等压线非常密集且气压较低的环形区域可能存在着台风。

【例2】一般把入秋后最早出现的一次霜叫初霜,而入春后最末出现的一次霜叫终霜。

一年中,终霜后至初霜前的这段时间叫无霜期。

下图是甲、乙两地无霜期等值线图(单位:

日)。

读图,回答

(1)~(3)题:

(1)同一纬度,乙地区比甲地区无霜期长的主要原因是()

A.乙地的地势比甲地低

B.乙地离海近,甲地离海远

C.乙地河网密度比甲地大

D.乙地受西风和暖流影响,气候的海洋性强

(2)甲中①②两地无霜期差值T的范围是()

A.100

(3)关于两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和作物熟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

冬小麦,一年两熟B.乙地:

春小麦,一年两熟

C.甲地:

春小麦,一年一熟D.乙地:

冬小麦,一年三熟

答案:

(1)D

(2)B(3)C

三、地理计算

 

 

四、3S技术手段的应用

由于3S技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因此在选取某一技术时应认清三者概念及相互关系,具体选择时应把握其本质区别:

遥感(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它是侧重于收集信息的感知手段,通过飞机或卫星上携带的传感器吸收地物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来获得信息,并经过简单处理后获得资料如航片、卫星云图片等,因此遥感实质上是“看”的过程。

而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在一定的数据源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对比、计算得出有益于人类生活、生产的结论,它侧重于“分析、计算”,相当于“想、算”的人的活动。

例如:

气象卫星在高空收集到云系等信息情况并传输到地面,这是RS技术的应用,而将卫星云图与地面上实测到的气温、湿度、风向等信息(通称为数据源)相联系,经过计算、分析处理得出天气情况的预测则是GIS技术的应用。

GPS相对应用途径单一,即定位并通过多次定位计算速度等。

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与GIS技术的工作对象——“面”。

做在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之类题目时,首先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是“点”则选用GPS,如导航、珠峰高度测量等,如果是“面”则需看突出监测方面还是需处理计算才能得出结果,如要监测森林火灾则应选用RS技术,要在某城市选取大型商业中心区位应选用GIS技术。

同时一项工作往往可能在某次使用的是一种技术,而另一次则使用了另一种技术,甚至是同时使用了多种技术,因此,要认真审清题目,提炼题目中提供的信息,如“某山区森林火灾发生后,扑救工作动用了卫星监测定位,并运用计算机软件对火势情况进行了分析和预报”这一事件中,使用卫星监测是RS技术的应用,卫星定位则是GPS技术的应用,计算机处理预报信息则是GIS技术的应用。

【例3】青藏铁路建设的科技含量极高,在其规划、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也充分地运用了“3S”技术。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设在西宁的指挥中心可以对青藏铁路正在运行的列车随时进行测量并追踪列车所在的方位,了解列车的运行状况。

其所采用的技术是。

A.RSB.GISC.RS和GPSD.GIS和GPS

(2)在对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彩红外遥感图像进行分析时,发现呈深蓝色或者墨绿色块状区域,有些面积在减小,而有些面积则在增大,该地理事物是,试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

(3)根据三颗卫星提供的资料,运用数学原理就可以计算出地面静止物体的位置。

如图所示,有四颗卫星提供资料,除可进一步提高定位的精准度外,还可迅速计算出物体的空间位置。

(4)下列选项中,可以应用“3S”技术的有。

(多项选择)

A.导弹发射的精确制导B.珠穆朗玛峰高度的精确测量

C.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统计D.人口密度与商业网点布局的相关分析

答案:

(1)D

(2)湖泊以冰川融水为主要补给的纳木错和色林错地区的主要

湖泊以扩大为主,而以降水为主要补给的黄河源地区的主要湖泊则基本上全面萎缩。

(3)运动(4)A、B、D

第二部分宇宙中的地球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例1】图为圣彼得堡6月22日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读图回答问题。

(1)据图推断,圣彼得堡的地理坐标为()

A.53°26′N,30°EB.53°26′N,45°E

C.60°N,30°ED.60°N,45°E

(2)据图推断,中国南极长城站(62°13′S,58°58′W)在北京时间6月22日的夜长时间大约为()

A.约22~23小时B.约l8~20小时

C.约24小时D.约l~2小时

答案:

(1)C

(2)A

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正确判读光照图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二)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1.光照图判读方法

(1)确定南北极

①侧视图,通常是上北下南。

②从自转方向看,逆时针为北极,顺时针为南极。

③从经度数排列上看,自转方向与东经度增大方向一致。

(2)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①纬度确定:

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来回摆动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春秋分直射赤道。

②经度确定:

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在日照图上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所在经度,即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的经度。

在对称的侧视图上,昼半球最外侧的那条经线即是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

在俯视图上,经线呈放射状直线,纬线为同心圆,在昼半球与太阳光线平行或重合的那条经线所在的经度,即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

2.光照图的判读意义

(1)确定某地地方时

①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是18时。

②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l2时,和正午经线相对的另一条经线地方时为24时或0时。

③从西向东经度每增加l°,地方时增加4分钟。

④同一条经线上的各点地方时相同。

⑤平分白昼的经线地方时为l2时,平分黑夜的经线地方时为0时或24时。

(2)确定节气和季节

北半球节气

晨昏线特征

太阳直射的纬度

极昼极夜地区

侧视图

俯视图

二分日

晨昏线为直线,

且通过南北极

赤道

夏至日

晨昏线为直线并起止于南北极圈两侧

晨昏线为弧线且与南北极圈相切

23°26′N

北极圈内极昼,南极圈内极夜

冬至日

23°26′S

北极圈内极夜,南极圈内极昼

(3)确定昼夜长短

晨昏线将纬线分为昼弧和夜弧。

昼弧和夜弧的长短决定昼长和夜长。

同一纬线上的各地昼弧(或夜弧)是等长的。

即同纬度的各地昼(或夜)长是相等的。

弧长l5°为l小时。

(4)确定太阳升落时刻

某地日出时刻,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日落时刻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

在春秋分时,全球昼夜平分,即地方时6时日出,地方时l8时日落。

赤道上全年地方时6时日出,地方时18时日落。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日出早于地方时6时,日落晚于地方时l8时;另一半球相反。

(5)确定正午太阳高度

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减去该地的地理纬度与太阳直射点地理纬度的差的绝对值,由此可见,如果根据某一正午太阳高度求该地的地理纬度,一般是两个值,因为正午太阳高度是以直射点对称分布的。

(6)晨昏线判读

理想情况下,晨昏线是一个大圆,并始终垂直于太阳光线。

在日照图上,晨昏线的判读方法有:

①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

顺着自转方向,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反之为昏线。

②根据昼夜半球判断:

位于昼半球西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位于昼半球东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

【例2】如图是12月22日从北极圈上空俯视地球的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可转化为下图中的图(填字母)。

(2)图中各点,点表示北极点,点表示太阳直射点,B地的太阳高度是,F点夜长为小时。

(3)此刻,全球以经线和经线为界分属两个日期。

北京时间是时。

(4)在图中画出30°E经线。

答案:

(1)C

(2)CB90°12(3)60°Wl80°12(4)连接C、E两点

第三部分大气环境

一、大气的保温作用

三个物理过程:

①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②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温室效应)③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弥补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

简述大棚保温作用的原理:

太阳辐射大部分透过温室(玻璃)被地面吸收,温室中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地面长波辐射很少能穿出玻璃,玻璃阻隔了温室内外的热量交换,起到了保温作用。

大棚改变的是热量,不是光照。

二、热力环流

1、形成原因:

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2、形成过程:

3、等压面及气压相关规律

①通常所说的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

比较气压的高低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进行比较,垂直方向气压下

面高于上面。

②等压面突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

③地面与高空气压类型相反,同一地区近地面与高空的等压面凹凸方向相反。

④在同一高度上,气流是从等压面上凸的地方水平流向下凹的地方。

⑤判断近地面气温高低:

近地面等压面下凹(高空中等压面上凸),近地面

气温高;反之,气温低。

⑥近地面,气流下沉处是高压,气流上升处是低压。

反之,亦然。

⑦近地面,气流下沉处气温低,气流上升处气温高。

⑧判断气压高低,既要考虑高度因素又要结合等压面的凹凸状况。

【例1】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区上空等压面状况图,读图分析回答。

(1)a、b两个等压面中数值较大的是,理由是。

(2)在近地面,陆地与海洋比较,气压较高的是。

(3)仅考虑热力因素,在图中画出海陆间的热力环流。

(4)此时,北半球为季(节),判断理由是

答案

(1)b近地面空气密度大

(2)海洋(3)顺时针(4)夏陆地为低压,仅考虑热力因素,低压是因为受热大气膨胀上升而产生的,所以陆地气温高于海洋,为夏季

4、常见的三种热力环流形式

山谷——夜雨

山顶—昼雨

(1)城市风

(2)海陆风(3)山谷风

 

三、风

1、产生风的原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作用力

方向

大小

对风的影响

风速

风向

水平气压

梯度力

始终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

水平气压梯力度

越大,风速越大

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地转偏向力

始终与风向垂直

大小随纬度而增加,赤道为零

不影响风速大小

北半球使风右偏,南半球使风左偏

摩擦力

始终与风向相反

与下垫面有关

使风速减小

与其他两力共同作用,使风斜穿等压线

 

2、风压定律:

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后方,低压在左前方;在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左后方,低压在右前方。

3、任意点风向的画法:

在给出的等压线图上,画风向方法为过该点作等压线的切线,然后由高压指向低压做切线的垂线,为水平气压梯度力,然后偏转(南左北右),偏转角约为30°~45°,则为该点风向。

4、风向表示方法

东北风

 

5、风向的应用

根据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

①定半球②定气压高低③定三力④定近地面或高空

⑤风向与天气:

高纬吹向低纬,可能是晴朗天气,气温略低

低纬吹向高纬,可能带来阴雨天气,气温略高

6、风力大小判定:

同一幅图,看等压线的疏密;不同图幅比较,既要看等值距,又要看比例尺。

四、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

1、记住气压带、风带名称

2、动力型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热力型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3、近地面气流下沉处,近地面是高气压带;反之,是低气压带。

4、与天气:

西风带、低气压带,往往带来阴雨天气;信风带、高气压带,往往是晴朗天气。

5、移动规律:

与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一致。

应用:

可用来判断季节。

 

6、大气活动中心(可用来判断季节、海陆)

季节

亚欧大陆

北太平洋

北大西洋

冬季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夏季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7、季风环流(可用来判断季节,知道季节判断风向)

项目

成因

冬季风

夏季风

分布地区

源地

风向

性质

源地

风向

性质

东亚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西伯利亚、蒙古

西北风

寒冷干燥

副热带

太平洋

东南风

温暖湿润

我国东部、日本和朝鲜半岛等地

南亚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西伯利亚、蒙古

东北风

低温干燥

赤道附近

的印度洋

西南风

温暖湿润

印度半岛和我国西南等地

注意:

澳大利亚西北部的季风现象——南半球夏季,吹西北季风;冬季吹东南季风。

五、天气系统(用动态的思维)

1、锋面系统

类型

形成

天气变化

判断

灾害性天气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冷锋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T高、P低、天晴)

阴天、下雨、刮风、降温

冷气团取代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降低,天气转晴

①看气温、气压的变化②看锋面符号③看冷气团运动情况

沙尘暴、暴雨、寒潮

暖锋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T低、P高、天晴)

连续性降水或雾

暖气团取代了原来的冷气团,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江淮准静止锋

冷暖气团势均力敌

降水强度小,阴雨连绵的天气

六月份出现

涝灾

昆明准静止锋

南下冷空气受到云贵高原阻挡

云贵高原北侧:

阴雨寒冷,常有冻雨天气(贵阳)

云贵高原南侧:

晴朗温暖(昆明)

冬半年出现

贵州出现冻雨天气

天山准静止锋

南下冷空气受到天山阻挡

在天山北坡出现雨雪天气

冬半年出现

暴风雪天气

2、气压系统

气旋(低气压)

反气旋(高气压)

气压分布

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气流与风向

 

气流形式(北半球)

风向

北半球

逆时针辐合

东部:

偏南风;西部:

偏北风

顺时针辐散

东部:

偏北风;西部:

偏南风

南半球

顺时针辐合

东部:

偏北风;西部:

偏南风

逆时针辐散

东部:

偏南风;西部:

偏北风

垂直气流与天气

气流运动

上升

下沉

天气状况

多阴雨天气

晴朗干燥天气

实例

台风

伏旱天气等

注意:

(1)经常考查气旋、反气旋不同部位的风向

(2)从气温、气压、风向变化的角度,判读气旋、反气旋

(3)气旋中雨区的位置:

气旋中心、槽线处(这两处气流都是上升的)

3、锋面气旋

(1)锋面位置的判读:

锋面往往与低压槽重合,因为水平气流在低压槽中辐合上升,冷暖气团在此相遇;而高压脊中水平气流辐散,冷暖气流不可能在此相遇,不可能形成锋面。

(2)

锋面类型的判读

判断步骤:

1、找槽线

2、定半球

3、定冷暖气流

北半球

4、定旋转方向(知冷暖气流谁主动向谁移动)

5、结合旋转方向判断出锋面类型

光照

2、气候要素气温

降水

六、气候

太阳辐射

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1、气候形成因子下垫面(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

人类活动

3、气候特征的比较和描述

气温:

①整体高低(终年高温、终年严寒)②气温年较差大小③具体是哪月气温高(夏),哪月气温低(冬)

降水:

①全年降水量的多少②降水量的年变化和季节变化大小③降水和气温的组合情况(全年多雨、全年少雨、夏雨型、冬雨型)

如针对特殊区域还要抓住另外一些气候要素如光照、风、云等。

例青藏高原:

终年气温低,降水少,太阳辐射强。

4、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1)定量法(根据气温和降水数据、图表资料判别)

第一步:

确定南北半球——最热月、最冷月

第二步:

以温定带

第三步:

以水定型

(2)定位法(分布规律法)根据气候类型在全球的纬度和海陆分布规律判断

(3)定性法根据描述的区域自然特征(如植被、水文、土壤等)、气候特征、气候分布特点判断

5、非地带性气候

A、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十山地迎风坡十沿岸暖流”

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

B、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

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改变了此处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从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C、东岸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风带内山脉的背风坡”

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东面距海洋较近,并处于西风带内,但该地处于安第斯山脉东侧的背风地带,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6、气候类型分布、成因及特点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主要分布地区

气候成因

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

0°-10°之间

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马来群岛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

非洲中部、拉美、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南部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最热月出现在干季之末

热带季风气候

10°N--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菲律宾群岛

东北季风、西南季风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雨季集中,最热月出现在干季之末(2-5月是热季)

热带沙漠气候

回归线-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撒哈拉、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纳米比亚、墨西哥、秘鲁、智利境内

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沿岸受寒流影响,干旱多雾

全年炎热,干旱少雨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美国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地中海沿岸、南非、美国加州、智利、澳大利亚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

我国华北、东北,日本、朝鲜半岛(仅亚州东北部)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内部

亚欧大陆内陆、北美大陆内陆及东岸、巴塔哥尼亚高原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冬寒夏热,全年少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西欧、美洲西岸、澳大利亚东南部、新西兰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全年温和多雨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欧洲、亚洲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

受极地大陆气团和极地海洋气团控制

冬季漫长而严寒,暖季短促,降水量少且集中在夏季

苔原气候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全年严寒,皆为冬季。

最热月气温仅达1~5℃

冰原气候

格陵兰岛内陆地区和南极大陆

全年酷寒,各月气温皆在0℃以下

高山、高原气候

青藏高原、天山、阿尔卑斯山、科迪勒拉山系等

地势高,地形起伏大

水热条件垂直变化明显

7、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区别:

温差大小、降水多少、降水的均匀度等。

8、气候资源:

光照(太阳辐射)、气温(热量)、降水、风等。

对生产、生活影响:

农业、交通、旅游、建筑。

七、气温

1、气温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