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气象学知识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369534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8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航海气象学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航海气象学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航海气象学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航海气象学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航海气象学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航海气象学知识点.docx

《航海气象学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航海气象学知识点.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航海气象学知识点.docx

航海气象学知识点

大气的组成

一、干洁空气(DryAir)

对气温有影响的成分:

二氧化碳(CO2)――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产生温室效应

臭氧(O3)――――-吸收紫外线

二、水汽(Vapour)

1、垂直分布:

低空多于高空,随高度升高水汽含量迅速减少

2、特点:

1)在自然条件下,水汽是大气中唯一能发生相态变化的气体,是天气演变的主角。

2)具有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的性能,加上在水相变化中伴有凝结潜热的吸收或释放,对气温产生影响。

三、杂质

作为水汽凝结的凝结核

城市污染监测的主要成分:

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大气的垂直结构

一、大气的垂直范围和垂直分层

1、垂直分层:

1)分层:

自地面向高空,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

2)平流层:

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且水汽极少,类似对流层中的云很难生成

3)热层:

又称电离层,对远程无线电通讯具有重要意义

二、对流层(Troposphere)的主要特征

1、对流层的厚度:

平均10km;在赤道最厚,向两极减小;夏季厚,冬季薄

2、三个主要特点:

1)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m,气温平均下降0.65℃

2)有强烈的对流和乱流运动

3)气象要素(如温度、湿度等)在水平方向上分布不均匀

3、对流层的垂直分层:

自由大气:

下界距地面1km(摩擦层顶),上界——对流层顶,摩擦作用小,可忽略不计。

在自由大气中,空气运动规律清楚,常用距地面5500m(500hPa)高处的空气运动表征整个对流层大气的运动趋势。

4、对流层顶:

厚度约为1~2km的同温甚至逆温层,对发展旺盛的积雨云顶有阻挡作用,是云顶平衍成砧状。

1)气温、气压相同时,干空气的密度大于湿空气的密度

2)气压相同时,干冷空气的密度比暖湿空气大得多

气温

一、气温的定义和单位

1、气温(AirTemperature):

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三种温标的换算关系

已知X℃,则对应的

华氏温标Y(℉)=9•C/5+32

绝对温标Z(K)=273+C

二、太阳、地面、大气辐射

太阳辐射:

一种短波辐射

地面辐射:

一种长波辐射

结论:

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和大气唯一的能量来源,但大气受热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球表面的长波辐射。

三、空气的增热和冷却

实现气温非绝热变化的方式(物理过程)有:

1)辐射:

长波辐射是地面和大气之间交换热量的主要方式。

2)对流与平流:

对流(Convection)——空气在垂直方向上有规则的升降运动,是上、下层空气热量传递的方式之一。

平流(Advection)——大范围空气的水平运动(风),同时伴有某种物理量的输送,是不同地区空气交换热量的主要方式。

3)水相变化:

蒸发和凝结也可实现地面与大气、空气块与空气块之间交换热量。

4)乱流:

又叫湍流(Turbulence),指空气微团的无规则运动。

一般只发生在贴近地面1km以下的摩擦层内。

乱流可使热量、水分和微尘在各个方向上分布趋于均匀

5)热传导:

通常不予考虑。

四、气温的日、年变化

1、日变化

1)日变化特点:

一天中最高气温(Tmax):

陆地上在13~14时,海洋上在12时30分

最低气温(Tmin):

近日出前

2)气温日较差:

Tmax-Tmin

3)影响日较差的因素:

下垫面性质:

陆地日较差>海洋,沙漠最大

纬度:

低纬日较差>高纬

季节:

夏季日较差>冬季

天空状况:

晴天日较差>阴天

海拔高度:

低处日较差>高处

2、年变化

1)年变化特点:

一年中月平均最高气温(Tmax):

北半球,陆地在7月,海洋在8月

南半球,陆地在1月,海洋在2月

最低气温(Tmin):

北半球,陆地在1月,海洋在2月

南半球,陆地在7月,海洋在8月

2)气温年较差:

月平均Tmax-月平均Tmin

3)影响年较差的因素:

下垫面性质:

陆地年较差>海洋,沙漠最大;纬度:

高纬年较差>低纬,赤道最小;海拔高度:

低处年较差>高处

五、海平面平均气温的分布海平面平均气温的分布特点

1、热赤道平均在10°N附近,冬天5-10°N,夏天20°N附近

2、等温线大致与纬圈平行,南半球表现明显。

北半球差异较大:

冬季,大陆等温线凹向赤道,海洋凸向极地,夏季相反。

3、地球上的冷极:

北半球,冬季两个——西伯利亚、格陵兰;夏季——北极附近

南半球,南极附近,是全球气温最低的地方

湿度

一、湿度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1、水汽压(e)

大气中所含水汽引起的分压强,单位――百帕(hPa)或毫米水银柱高(mmHg)

空气中实际水汽含量越多,e值越大;实际水汽含量越少,e值越小。

水汽压的大小直接表示了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

饱和空气的水汽压称为饱和水汽压(E),E是温度的函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当eE时,空气过饱和。

2、相对湿度(RelativeHumidity,用f表示)f=e×100%/E

f的大小,表示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

当气温一定时

若e

若e=E,即f=100%,表示空气饱和

若e>E,即f>100%,则空气过饱和

3、露点(td)

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时,降低温度使其达到饱和的温度。

水汽含量多,对应的td就高;水汽含量少,对应的td就低。

常用气温与露点之差⊿t=t-td的大小大致判断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

若⊿t>O,空气未饱和,⊿t越大,距离饱和越远

若⊿t=O,即气温与露点相等,空气饱和。

若⊿t

4、绝对湿度(a)

绝对湿度――单位容积空气中包含的水汽质量,单位g•cm-3或g·m-3。

实际上它代表水汽密度,反映空气中水汽的绝对含量。

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越多,绝对湿度越大。

故能表征空气中水汽含量多少的物理量有绝对湿度、水汽压和露点

表征空气吞食水汽的能力的物理量有饱和水汽压

表征空气距饱和的程度的物理量有:

相对湿度,温度露点差

三、湿度的日、年变化

1、相对湿度的日、年变化

1)相对湿度的日变化

f的日变化主要决定于气温。

白天,t升高,e增大,但E以更快速度增大,f减小

夜间,t降低,e减小,但E以更快速度减小,f增大。

因此,f在一日中有一个最高值,出现在日出前,有一个最低值,出现在午后。

f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位相相反。

2)相对湿度的年变化

季风区:

f的极大值出现在夏季,极小值出现在冬季。

内陆全年干燥地区:

f夏季小,冬季大。

2、绝对湿度的日、年变化

1)绝对湿度的日变化

在海洋、沿海及岛屿处,绝对湿度一日中有一个高值,出现在午后;一个低值,出现在清晨。

2)绝对湿度的年变化

主要由气温的年变化决定。

夏季出现a的最高值(北半球为7、8月,南半球为1、2月);冬季出现a的最低值(北半球1、2月,南半球为7、8月)。

四、大气中水汽的凝结

使空气达到饱和主要有两种途径:

1)增加水汽含量

2)冷却过程

不断降低气温至露点,使空气达到饱和。

大气中主要的冷却过程有绝热冷却、辐射冷却、平流冷却及乱流冷却等。

云、雨主要是空气上升中绝热冷却而产生的,平流雾则主要由平流冷却而形成。

气压

一、气压的定义和单位

大气压强(AirPressure)――简称气压,在重力方向上,单位截面上垂直大气柱的重量,单位“百帕(hPa)”、“mb”、“mmHg”

1标准大气压P0――标准情况下(气温O℃、纬度45°),海平面上,760mmHg高的大气压

P0=l013.25hPa

hPa、mb和mmHg两单位之间有如下关系:

1hPa=1mb=3mmHg/4或1mmHg=4hPa/3=4mb/3

二、气压随高度的变化

1、变化规律

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近地面下降快,高空下降慢。

海平面:

气压1000hPa1500米:

850hPa

3000米:

700hPa5500米:

500hPa

在近地面层空气中,高度每升高10米,气压降低值约为1.31hPa(或高度每上升8米,气压降低1hPa),用该数据将船台高度测出的气压订正为海平面气压。

2、单位气压高度差h=∣ΔZ/ΔP∣

单位气压高度差h与空气密度成反比。

低空密度大,h小,气压变化快;高空密度小,h大,气压变化慢。

在水平方向上,密度主要受气温影响,暖区气温高,密度小,h大;冷区气温低,密度大,h小。

三、气压随时间的变化

气压的周期性变化

1、日变化

一昼夜,地面气压具有两高值:

在10时(最高)和22时

两低值:

16时(最低)和04时

日较差随纬度变化:

低纬最大,中纬较小。

2、年变化

大陆型:

冬季最高;夏季最低

海洋型:

夏季最高;冬季最低

年较差,陆地大,海洋小;中纬大,低纬小。

海平面气压场的基本型式

一、海平面气压场的基本型式

1、低气压(Lowpressure;Depression)

――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区域,其空间等压面形状下凹,如盆地。

2、低压槽(Trough)

――由低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或一组未闭合的等压线向气压较高一方凸出的部分,简称槽。

槽线(Troughline)――在低压槽中,各条等压线曲率最大处的连线。

3、高气压(Highpressure)

――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中心气压比四周高的区域,其空间等压面形状上凸,如山丘。

4、高压脊(Ridge)

――由高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或一组未闭合的等压线向气压较低一方凸起的部分,简称脊。

脊线(Ridgeline)――在高压脊中,各条等压线曲率最大处的连线。

5、鞍型区(Col)

――相对并相邻的两高压和两低压组成的中间区域,简称鞍,其空间等压面的形状类似马鞍。

鞍型区内气压分布较均匀,又有匀压区之称,主要天气特征是风小。

6、高压带

――相邻两低压之间的过渡区域

7、低压带

――相邻两高压之间的过渡区域

空气的水平运动――风

一、风(wind)的定义、单位和表示方法

1、定义――空气相对海底所作的水平运动,称为风。

2、风速――单位时间内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单位:

m/s,km/h,kn(节,nm/h)。

1m/s≈2kn。

风级(Beaufort):

0~17级

3、风向――风的来向,用方位度数(0°~360°)表示,或方位表示。

作用于空气微团上的外力

一、水平气压梯度力Gn

1、水平气压梯度(-ΔP/Δn)

――垂直于等压线,沿气压减小的方向,单位距离内的气压差。

1)大小:

在天气图上,等压(高)线越密,水平气压梯度越大;

等压(高)线越疏,水平气压梯度越小。

单位:

hPa/m,或,hPa/赤道度,1赤道度=60nm,约111km。

2)方向:

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2、水平气压梯度力Gn=-ΔP/(ρΔn)

1)大小:

与水平气压梯度成正比,

在天气图上,等压(高)线越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

等压(高)线越疏,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小。

与空气密度ρ成反比,高空ρ小,Gn增大;低空ρ大,Gn小。

2)方向:

同水平气压梯度。

二、水平地转偏向力An

1、大小:

An=2ωVsinφ

1)物体相对地表静止时,An=0。

2)V越大,An越大。

3)φ=0°,sinφ=0,An=0,赤道上没有地转偏向力。

4)φ越大(纬度越高),An越大。

2、方向:

垂直于运动去向,北半球偏于右手一侧,南半球偏于左手一侧。

只改变运动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三、惯性离心力C

1、大小:

C=V2/r

V越大,C越大;r越小,C越大。

2、方向:

沿曲率半径由圆内指向圆外,

与切向速度垂直,只改变运动方向,不改变切向速度大小。

四、摩擦力R

1、大小:

R=µV

与摩擦系数µ成正比,与风速V成正比。

有浪海面µ比平静海面大。

2、方向:

与运动方向相反,起到阻力作用。

总结:

由上述讨论可见,只有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初始风速无关,因此,该力是使空气产生运动的直接原动力。

地转风和梯度风(自由大气中的风)

一、地转风(GeostrophicWind)

1、定义

――自由大气中,空气的匀速水平直线运动。

2、力的平衡

――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水平地转偏向力平衡。

Gn=An,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Vg的大小,Vg=-ΔP/(2ρωsinφΔn)

1)与水平气压梯度成正比,在天气图上,等压(高)线越密,地转风越大;

等压(高)线越疏,地转风越小。

2)与空气密度ρ成反比,高空ρ小,地转风增大;低空ρ大,地转风小。

3)与sinφ成反比,纬度越高,Vg越小;

φ=0°(赤道上),Vg趋近无穷,说明地转风不存在。

4、风向

――白贝罗风压定律。

风沿等压线吹,背风而立,北半球高压在右,低压在左;南半球正好相反。

5、地转风的计算――

公式法:

Vg=-ΔP/(2ρωsinφΔn)

将ρ=1.293kg/m3和ω值代入得

Vg=-4.78ΔP/(sinφΔn)(水平气压梯度单位:

hPa/赤道度,或hPa/纬距)

二、梯度风(GradientWind)

1、――自由大气中,空气的水平匀速曲线运动。

2、――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地转偏向力和惯性离心力达到平衡。

高压中(反气旋):

Gn+C=An

低压中(气旋):

An+C=Gn

3、主要结论:

1)北半球,高压中的风顺时针旋转,低压中的风逆时针旋转;

南半球,高压中的风逆时针旋转,低压中的风顺时针旋转。

风向与气压场之间满足白贝罗风压定律。

2)梯度风风速与水平气压梯度、纬度的正弦、空气密度和曲率半径有关。

3)低压(气旋)区中的水平气压梯度不受限制;

高压(反气旋)中的水平气压梯度不能超过某一临界值。

4)反气旋区内,边缘风速较大,中心附近微风或者静风;

曲率较小(曲率半径大)处,即等压线平直处,等压线密,风速大;

曲率较大(曲率半径小)处,即等压线弯曲较大处,等压线疏,风速较小。

5)中高纬度反气旋的风速较大,低纬度反气旋内风速较小。

6)Va(反气旋中的风)〉Vg(地转风)〉Vc(气旋的风)

摩擦层中的风

一、摩擦力对风速、风向的影响

1、对风速的影响

――风速减小。

陆面上,实际风速/地转风速=1/3~1/2;

海面上,实际风速/地转风速=3/5~2/3。

海上经验公式:

Vo=65%Vg。

2、对风向的影响

――风去向斜穿等压线偏向低压一侧,与等压线的交角α,

在中高纬陆上,为35°~45°;海上,10°~20°。

风压定律的修正:

背风而立,

北半球,高压在右后方,低压在左前方;

南半球,高压在左后方,低压在右前方。

高气压(反气旋):

北半球,顺时针由中心向外辐散;

南半球,逆时针由中心向外辐散。

低气压(气旋):

北半球,逆时针由外向中心辐合;

南半球,顺时针由外向中心辐合。

地形的动力作用和地方性风

一、地形的动力作用

1、狭管效应:

当气流从开阔地区进入峡谷地形时,风速加大,风向被迫改变沿峡谷走向的现象。

台湾海峡:

夏季西南大风;冬季东北大风。

2、岬角效应:

当气流流经向海中突出的半岛或山脉尽头时,会造成气流辐合、流线密集,使风力大大加强的现象。

山东半岛成山头、南美合恩角、南非好望角处风力比周围海域大。

一、云(cloud)的形成条件

1、云的组成成份――水滴、冰晶或二者的混合体。

2、发生在大气中的冷却过程――绝热冷却、辐射冷却、平流冷却和乱流冷却等。

上升运动引起的绝热冷却是形成云的主要原因。

3、云的形成条件――上升运动+水汽

云的消散条件――下沉运动

二、云的分类

1、观测分类

云族

云底高度

云属

降水特点

中文名

国际名

国际缩写

高云

>5000m

卷云

Cirrus

Ci

卷层云

Cirro-Stratus

Cs

卷积云

Cirro-Cumulus

Cc

中云

2500m~

5000m

高层云

Alto-Stratus

As

连续性或间歇性的雨、雪

高积云

Alto-Cumulus

Ac

低云

<2500m

层积云

Stratus-Cumulus

Sc

间歇性微弱的雨、雪

层云

Stratus

St

毛毛雨

雨层云

Nimbo-Stratus

Ns

连续性中~大的雨、雪

碎雨云

Fracto-Nimbus

Fn

(附属云)

积云

Cumulus

Cu

积雨云

Cumulo-Nimbus

Cb

阵性降水

2、物理分类

云型

低云

中云

高云

大气稳定度

层状云

雨层云(Ns)、层云(St)

高层云(As)

卷层云(Cs)

稳定

Υ<Υm<Υd

波状云

层积云(Cs)、

高积云(Ac)

卷积云(Cc)

积状云

(对流云)

淡积云(Cuhum)、浓积云(Cucong)、积雨云(Cb)

卷云(Ci)

不稳定

Υm<Υd<Υ

降水(Precipitation)

一、降水量和降水强度

1、降水量――降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在水平面上所积聚的水层深度,以mm为单位。

2、降水强度

――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单位mm/h,mm/d,(12h或24h总降水量)。

二、降水性质

1、连续性降水(Ns和As降水)

――持续稳定、(通常)中等雨量,持续时间常在10h以上。

2、间歇性降水(Sc和厚薄不均匀的As)

――强度时大时小、时降时止,但变化很缓慢,云和其它要素无显著变化。

3、阵性降水(Cb、Cucong、不稳定的Sc)

――降水强度变化快、骤降骤止、天空时亮时暗、持续时间短,常伴有强阵风。

海洋上的雾

一、雾(Fog)的定义

――悬浮于近地面气层中的小水滴、小冰晶或两者混合物的集合体,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km(或0.5nmile)的现象。

若能见度降至1~10km之内时,称为轻雾(Mist)。

二、雾的种类与特点

1、平流雾(AdvectionFog,海雾)

1)定义

――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低层空气冷却,使空气达到饱和水汽凝结而形成的雾。

2)分布地区

――冷、暖海流交汇的冷流一侧;水平温度梯度大的海陆交界处。

3)特点

――浓度大,厚度大;水平范围广,持续时间长;

――远洋雾的浓度及生消时间没有日变化;沿海及岛屿的雾有一定的日变化;

――随风飘移,伴有层云。

2、锋面雾(FrontalFog,雨雾或降水蒸发雾)

1)定义

――锋面上暖气团里下降的雨滴穿过锋面落到冷气团里,雨滴蒸发,使锋面下冷气团近地面层的空气达到饱和而形成的雾。

2)分布地区

――暖锋前、一型冷锋后、锢囚锋的两侧。

3)特点

――浓度及生消时间不受气温日变化的影响;

――雾区随锋面和降水区的移动而移动。

3、辐射雾(RadiationFog,陆雾)

1)定义

――晴朗微风、比较潮湿的夜间,由于地面辐射冷却,近地面层气温降至露点或露点以下,使水汽凝结而形成的雾。

2)分布地区

――内陆潮湿洼地、沿海港湾。

3)生消特点

――一年四季均能发生,秋冬季居多,冬季入海易消散,夏季入海消散慢。

――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夜间形成,日出前最浓,日出后随气温升高而消散。

――晴夜有利于雾生成,晴天有利于雾消散;阴夜不利于雾形成,阴天也不利于雾消散。

――微风有利于雾形成,强风和静风均不利于雾形成。

――冬季消散慢,夏季消散快。

4、蒸汽雾(SteamFog)

1)定义

――冷空气流经暖水面时,水面不断蒸发水汽进入低层空气,使贴近水面的低层空气达到饱和而形成的雾。

2)分布地区

――高纬沿海、极地冰间水面、冰缘等。

3)特点

――冬季最常见。

――浓度不大,厚度薄。

――有显著的日变化。

――在任何风速下都可能发生。

但风向改变可使雾消散。

三、平流雾的形成条件

1、冷的海面

――西北太平洋,表层水温低于20℃;黄海北部水温低于24℃。

2、适当的水汽温差

――长江口外海域和北海道以东海面,0℃~6℃,温差2℃~3℃频率最高;

当温差>8℃后,海雾很少发生。

3、适合的风向、风速

风力――2~4级。

4、充沛的水汽

――相对湿度f≥80%

5、低层逆温层结

四、平流雾消散的条件

风向大角度改变,风力增至很大或减至很小。

如冷锋过境。

海浪

一、波浪(Wave)要素

1、波峰――波面的最高点。

2、波谷――波面的最低点。

3、波高(H)――相邻波峰与波谷之间的垂直距离。

4、波幅(a)――波高的一半,a=H/2。

5、波长(λ)――相邻两波峰或相邻两波谷之间的水平距离。

6、波陡(δ)――波高与波长之比,δ=H/λ。

7、周期(T)――相邻的两波峰或两波谷相继通过一固定点所需要的时间。

8、频率(f)――周期的倒数,f=1/T。

9、波速(C)――波峰或波谷在单位时间内的水平位移(波形传播的速度),C=λ/T。

10、波峰线――通过波峰垂直于波浪传播方向的线。

11、波向线――波形传播的方向线,垂直于波峰线。

二、波浪的分类

1、按成因分类

1)风浪和涌浪

风浪(WindWave)――风的直接作用所引起的水面波动。

(无风不起浪)

涌浪(Swell)――风浪离开风区传至远处,或者风区里风停息后所遗留下来的波浪。

(无风三尺浪)

2)海啸(Tsunami,又称地震波)

――由于海底或海岸附近发生地震或火山爆发所形成的海面异常波动。

特点:

周期长,波长长,波速大,在外海坡度很小,当传至近岸时,波高剧增。

世界上常受海啸袭击的国家和地区有:

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加勒比海、墨西哥沿岸、地中海。

3)风暴潮(StormSurge)

――由强烈的大气扰动(强台风、强锋面气旋、寒潮大风等)引起的海面异常上升现象。

主要原因:

海面气压分布不均匀――气压每下降1hPa,海面约升高1cm;

我国风暴潮多发区:

莱州湾、渤海湾、长江口至闽江口、汕头至珠江口、雷州湾和海南岛东北角,其中莱州湾、汕头至珠江口是严重多发区。

4)内波(InternalWave)

――密度相差较大的水层界面上的波动。

内波对航行船舶的影响:

死水和共振

船舶克服“死水”和“共振”的有效方法是改变航速和航向。

3、按水深相对于波长的大小分类

1)浅水波(λ»水深h,λ≧20水深h)

C=(gh)1/2

波速与波长和周期无关,只取决于水深。

2)深水波(水深h≥λ/2)

波速与波长和周期有关,与水深无关。

三、水质点的运动与波形传播的关系

1、深水波:

水质点的运动轨迹是圆,海表面的水质点的轨迹直径等于波高,水质点运动到最高位置时,运动方向与波向一致,运动到最低位置时,运动方向与波向相反。

波面上每个水质点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完成一次圆周运动时,整个波形就向前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

2、浅水波:

水质点的运动轨迹是椭圆,水质点运动到最高位置时,运动方向与波向一致,运动到最低位置时,运动方向与波向相反。

波面上每个水质点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完成一次椭圆周运动时,整个波形就向前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

总结:

波浪沿海面向前传播,水质点在原地附近作周期运动――前进波。

群波和驻波(简述)

一、群波(GroupofWaves)

――当许多周期和波长不同但很相近的简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