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管理案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366352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班主任管理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班主任管理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班主任管理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中班主任管理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中班主任管理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班主任管理案例.docx

《初中班主任管理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班主任管理案例.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班主任管理案例.docx

初中班主任管理案例

初中班主任管理案例

**中学是一所寄宿制乡镇中学,学生能够在一起快乐生活是一个班级稳定的基础。

因为学生来自不同的自然村,家庭环境、个人生活习惯等差异造成学生在同一个宿舍内生活难免会发生摩擦。

女生问题尤为突出,女生性格与男生相比心眼小,心理承受能力弱。

若在平时相处过程中出现问题时,作为班主任应及时发现问题和恰当的处理好问题。

否则,当问题激化了,就会给解决问题增加难度。

案例:

一天,我在办公室办公,班里一名女生找到我说:

“老师,我想换宿舍!

”我说:

“和同学闹矛盾了?

先不要急,给老师说说怎么一回事?

”她说:

“宿舍的同学都不和我玩。

”说着话眼里已经含泪了。

经过细致了解原来这名女生和她宿舍长有矛盾,具体原因是她们宿舍成员在休息时间说话被老师批评并扣分了,而她是主动向班主任老师反映情况的,没有想到惹恼了她的宿舍长。

然后,我找这个宿舍的女生逐一谈话,经了解除了上述原因以外还有她在平时为人处世方面太高调,同宿舍同学都认为她太自私而都不喜欢她。

掌握了以上情况,我意识到事态严重。

因为找我提出换宿舍的女生比较特殊,母亲去世了,对外界环境变化反映比较敏感。

通过向其他同学了解,她私下里也想过解决问题的方法。

她试图和本宿舍女生和好,但无济于事反而适得其反。

然后她又找我班的另一个宿舍女生进行交流表达想调换宿舍的想法也没有成功,没有办法了想到了找班主任给调换宿舍。

她现在的处境很被动,而且对其他同学说如果老师不帮助她换宿舍她就不上学了。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班只有两个女生宿舍,恰好每个宿舍8名同学。

这个问题瞬间变得很棘手。

我认真的做了分析,首先得解决主要矛盾。

先叫她和她的宿舍长进行谈话,教育她们这样做是错误的。

作为宿舍长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出了问题首先应该正确的对待,而不是埋怨更加不该组织同学进行疏远室友。

如果你们两个事后及时交流主动向老师承认错误并改正就不会发生不愉快的事情了,而应该互相宽容互相理解,积极的想办法解决问题。

同时对该女生进行教育,作为同宿舍成员宿舍长没有管理到位可以开诚布公的告诉宿舍长。

可以很好的与宿舍长进行沟通为宿舍的发展多提出好的建议。

与此同时反思一下同学们为什么不喜欢自己,敞开胸怀勇于正视自己的不足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当场两人都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表示可以好好相处。

其次,对宿舍的其他六名女生进行了教育,告诉她们应该本着团结互助、互敬互爱、宽容理解的原则相处。

最后,将全体宿舍成员集合起来动之以情晓之于理说服教育。

当时同学们都没有说话,都低下了头,答应能处理好这件事情。

过了几天后,结果令人大跌眼镜。

这名女生上课无精打采,家长也打来电话询问此事。

反映孩子在家对这件事很在意,同学们还是孤立她,在家哭的厉害不想上学了。

当时我想该怎么办?

事情已经发展到无法收场的局面了,同学们的关系闹得太僵了!

星期一召开了“我爱我的班级,我爱我的老师,我爱我的同学”主题班会。

首先,我向全班同学做了检讨,作为班主任没有尽到责任,没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好这件事情,我愿意接受同学们处理。

刹那间,教师静悄悄的。

而后,我谈起了同学们从进入中学到现在班级经历的大事件,对同学们取得来之不易的成绩如数家珍。

表达了我对班级深深地爱······然后,请同学们以本节课主题讨论自己该怎么做。

课下,我找了另一个女生宿舍的同学做好了思想工作,让其中的三名女生与她们宿舍的三名女生(含这名单亲女生)互换,并叮嘱责任心强的副班长(女生)做好宿舍的思想工作,有情况及时向我反映。

接下来的工作,我不敢疏忽大意,课上课下时常观察女生的表现和反映。

课下,有事没事主动和她们交流情况。

经过近半个学期的努力,终于解决这件令我措手不及终身难忘的事情!

反思:

1、适当的沉默更有教育性。

我们经常在教育学生时,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给他们苦口婆心的讲道理,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其实像有些道理学生听的多了,也就听烦了,所以起的作用不是太大。

就拿班级纪律来讲,如果每天都对学生说要安静,不要说话,那学生肯定听烦了,也根本听不进去,如果在他们吵闹时,你进去在讲台上或在说话的那个学生面前站上几分钟,那么他肯定也会明白自己做了什么。

所以有时适当的沉默有比大堆的道理更有说服力,更能起到教育的作用。

2、适当的自罚会更有说服力。

要时刻把握住学生的内心活动,想一想他的心理弱点是什么,你所采取的方法要让他从心理上认识到自己的言行是错误的,让他真正从内心受到教育,从而去改正自己的错误。

这个例子即通过班主任的自责以及自罚,让学生在良心上受到谴责,内疚,从而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3、遇到突发事件要冷静,不能盲目、冲动,那样不仅不能取到预期的效果,只会让事情越来越复杂,使师生间的关系恶化。

如果能够冷静下来,认真地思考一下,假设自己是那犯错误的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去解决,那么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果当时我进去就劈头盖脸的大骂一顿,或是再给讲一大堆道理,可能还是会像以前一样,会暂时收到一些效果,但不会太长久。

4、当他们犯错误时,老师可以适时的承揽学生的错误,勇敢的把错误挑起来,这样可以缓解他们的压力,使之内心受到一种震撼,让他们觉得你值得信任。

当老师犯错误时,可以当面向学生道歉,做出检讨或是惩罚,这样表面上老师似乎没面子,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在学生面前做了榜样,也树立了威信。

【案例介绍】魏书生说:

心灵的大门不容叩开,可是一旦叩开了,走入学生心灵世界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

作为一名教师教育学生特别市问题学生,不能带着有色眼镜或主观看法去处理问题,而是要循循善诱,时刻尊重、信任他们,不能一味地指责批评,否则会引起学生的逆返心理,适得其反。

德育案例:

等待花开

一、案例描述

上个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初,作为新教师的我初次接触了所任教的四年级学生。

面对着一个个报名而来的活蹦乱跳的孩子,我看到了他们的活泼可爱和对知识无限的渴求。

从他们炯炯有神的眼睛和虎头虎脑的样子中,我看到了自己即将开始的教育工作的希望,憧憬着未来教学工作的开展。

我的教学步伐迈得很慢,这样做是为了想让全班的同学都能跟上我的教学脚步,共同把知识点一个一个脚踏实地的踩过去。

然而尽管如此,我发现有一个学生始终跟不上全班学习的脚步,即使课余时间我不断的给他补课“充电”,效果仍然不佳。

他写的字,歪歪扭扭,每一笔每一画看上去好像蚯蚓在地上爬似的。

抄写汉字的时候,看一笔写一笔,看一笔再写一笔,“口”字用圆圈表示……批改他的作业,要看好长时间才能辨认出写的是什么字。

我把他的字拿给任课老师看,老师们皆摇头称奇。

写不好字,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我陷入了沉思。

他的字以前就是这样的吗?

他的学习习惯以前就是这样的吗?

我开始了自己的德育导师路上的探索。

他叫xx,这个孩子学习成绩跟不上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期间,我从其他老师中了解到他三年级时的学习情况。

据了解,三年级的时候,他的成绩,尤其是语文成绩一直处于班级的末尾。

他现在的这种情况由来已久,我想,只要我不断的付出努力,不断的对他感化和开导,是一定会转变他的这种状况的。

然而,新的、更令人担心的情况出现了。

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他不仅学习成绩上不去,字写得不端正不清楚,而且生活自理能力似乎也比其他同龄孩子要低下。

有一次午餐排队时,我发现他的鞋带散了,于是便让他系好,可是他却悄悄的跟我说:

“老师,我不会系鞋带!

”,无奈,我让同学帮他系好,并教他如何系鞋带。

这不,有一次上语文课,他竟然玩起了鼻涕。

他长得比较高,因为他的特殊情况,我便把他安排坐在第一排。

这下他玩鼻涕的摸样完全被我看到了,只见他故意把绿浓浓的鼻涕拖下来,然后用手指弄断鼻涕,把鼻涕抹在桌面上,边抹边招呼同桌看他表演。

二、案例分析

要想改变他的不良习惯,必须从了解他的家庭背景和生活习惯着手。

课余时间,我找xx谈心。

为了打消他的戒备心理,我把谈话的地点选择在校园的一处安静的角落。

在我的步步疏导下,xx的话匣子打开了,一发而不可收拾。

从交谈中,我得知他家就住在学校附近,交通便利。

母亲在家务农,主要任务是管住孩子;父亲在外经商,很少回家。

孩子平时的饮食起居都由其母一个人包办,孩子几乎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日子。

平时生活中孩子需要什么,母亲一般都会迁就他满足他,只要他高兴就好。

此后,我又打电话给他的妈妈,进一步的了解了家庭教育情况。

原来,是孩子从小母亲给他的所谓的“爱”伤害了他。

之后,我便尝试着运用学过的心理学知识和方法对他进行心理疏导,辅之以教育,盼望他能够与其他儿童一样健康地成长。

三、案例点评

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遇到棘手问题在所难免。

有的人会停下脚步不断抱怨,有的人会故意忽视得过且过,有的人会拼命纠缠毫无章法,而我会知难而进,并且恰当运用各种途径和方法努力把问题得到解决。

在这个案例中,我认为首先应该加强家校沟通。

我再次跟xx的妈妈进行了沟通,把xx在校的表现真实的给她进行了再现,并指出了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有礼貌的劝说让xx独立自主完成某些他力所能及的家务,逐步放开手,让xx自己去完成某些家务,完成后给予一定的奖励。

xx这个孩子,我们要不断的鼓励他,不断的用正能量去激励他,使他增强生活的信心和积极性。

学习上要多加辅导,要有耐心,之类云云。

xx的妈妈表示会按照老师要求,积极配合。

其次,走进孩子内心,帮助其摆脱困境。

站着交谈或者在办公室交谈,他对老师会有戒备,不愿吐露真言。

我常选择安静又隐蔽的场所作为谈心的地点,显然,xx很放得开,也说出了许多肺腑之言。

我还通过一个个小问题慢慢地把他的世界观价值观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使他充分认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使他明白,学习是学给自己的,只有自己学有所成,以后才能办大事。

我不断的给他讲通俗的道理:

妈妈以后也会变老的,自己最终会长大的,不能永远依赖妈妈。

只有自己学到了知识,自己变得学有所成,以后才能反过来去照顾妈妈,报答妈妈当年照顾自己的恩情。

再次,在师生间、同学中架起关爱的桥梁,使他感到来自班级集体的温暖,恢复健康的心理平衡。

我在同学中找了一位活泼的性情温和、善交谈的同伴和他结成对子,做好朋友,带领他一起玩,使他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和同伴的关心。

我还让这位同学做他的小老师,嘱咐xx学习上的困难可以时刻请教他。

此外,我还根据他的兴趣爱好引导他积极参加集体性的活动,鼓励他积极参与班级活动等,创设一些机会让她担任一些愉快的“角色”,引导他参加班级表演,并及时表扬鼓励,以培养其积极情绪和优良性格。

最后,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鼓励他用功努力学习,上课做到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

课余时间,我抽出部分时间对他的学业进行个别辅导,引导他每天制定一个小目标,比如,今天要学会写五个词语、今天要会背诵课文的其中一个自然段等等,小目标完成,日积月累,学习上的大目标也就完成了。

鼓励他认识到“做错题目不可怕,可怕的是对错题不以为然的态度”的道理,提醒他不可轻易放过错题,做错的题目要弄灵清。

孩子是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教育和培养孩子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几经努力,xx同学在生活和学习上已经略有改变,但还不是很明显。

我相信,在我的坚持下,他一定会有花开的那一天的,德育导师的工作我也将会一直做下去。

去年冬天,在一次班会上,我正在向全体同学讲话。

教室里静悄悄的,同学们都在认真地听着、思索着。

正讲到关键处,突然“骨碌碌”地,一粒“子弹”(粉笔)直冲讲台飞了过来,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严肃的气氛一下子就给冲淡了。

这是谁干的?

太不象话了!

在这种场合,这样故意捣乱,还有什么可说的?

怎样批评都不会过份。

可是,一看,出人所料,射出这粒“子弹”的,不是调皮生,而平时各方面表现都较好的学生吴×。

当时,摆在我面前的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就事论事,不论犯错误者是谁,反正你违反了纪律,就应该接受批评;二是念其平时表现较好,初犯一次,不足为奇,放放手,过去就算了。

我没这么办。

这两条办法我都没用。

当时我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

吴×这个反常举动,必有缘故,不了解缘故,乱批一通,无的放矢,不会有积极的效果。

我冷静下来后,只说请他课后到我办公室去一下,班会接着进行下去了。

课后,吴×来到我的办公室,只见他二话不说,就哭了起来。

问他为什么,他才抽抽噎噎地说:

“家里没有人喜欢我,老师也不喜欢我了。

你偏听偏信,只听我父母一面之词,我就是要故意给你捣乱,扫扫你的威信……”

他这么说,起初我感到莫名其妙。

经反复询问,终于弄明白了,这是一个大误会。

前几天我们召开家长会,吴×的妈妈拿着一封信,那是她准备寄出去的。

吴×看到了,误以为是家长写给老师的“告状信”。

之后,他又处处怀疑老师对他有偏见,才产生了这样的对立情绪。

找到了缘由,解除了误会。

接着,我又启发他分析了在课堂上违反纪律的性质和后果,向他进行了善意的批评教育。

谈话进行得很顺利。

问题解决到这个程度,似乎可以说结束了。

但,作为一个班主任,责任心提示我:

问题远没彻底解决。

一封“告状信”的背后是什么呢?

我反复深入到这个学生的家里了解情况。

他父亲是位知识分子,“望子成龙”心切,管教孩子的方法不甚得当。

再加上这个学生脾气倔犟,不服气,免不了经常遭到父母的打骂。

久而久之,这个学生感到家庭不温暖,对父母产生了对立情绪和戒备心理。

“告状信”的误会源于此。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必然的联系。

互相配合,能推动学生不断向上;否则,可能互相抵消。

为此,我决定做好吴×的家庭工作,多次深入到吴家,说服家长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方法。

为了使更多的家庭都能积极配合学校教育,我经常深入学生家庭,请一些教育子女得法的家长介绍自己的经验,互相交流心得。

我还把有关这方面的经验或教训等印成材料送发给家长们。

不久,吴×的家庭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家长改变了教育方法,孩子转变了对父母的感情。

吴×还专门找到我,检查了他那天向我发射“子弹”的错误,一场小风波,真正平息了。

这件事的处理过程使我加深了一点认识:

平时表现好的学生,一旦犯了错误,也要慎重对待。

认为好学生偶犯错误,“不足为奇”,可以草草了事,是不对的。

认为好学生犯错误“更不应该”,必须严批、严处理,这也不是全面的。

我觉得,不论好学生还是差学生,对于他们所犯错误的缘由,都必须弄明白,这是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所必须掌握的原则。

对于好学生的偶发性错误,尤其要做到这一点。

就象医生给病人看病,只有找到病因,才好对症施治。

③要教育优秀生严于解剖自己

班主任要教育优生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使优秀生明白,成绩能鼓励人,同时也会使人骄傲,不注意自己的修养就会落后,后进生经过努力也可以变成优生;教育优生学会有自知之明,严于解剖自己,不能只看到自己的优点和成绩,还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更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学习别人的长处,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④对优秀生要因材、因人、因变施教

对虚荣心较强、对挫折承受能力较差的优生,要求班主任既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又要帮助他们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对他们的错误、缺点要及时批评,耐心教育;对他们的表扬要恰如其分,决不因偏爱而讲过头话。

在表扬的同时,可分析其不足之处,指出应继续努力的方向,正视自己潜在的不足,扬长避短,不断前进。

同时,还要引导他们自律和自治。

由于优生身上具备大量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因素,有一定的评价和判断能力,故而具备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条件。

如果能及时地对他们进行自律、自治教育,养成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和习惯,其教育工作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要关注“灰色儿童”的发展

美国教育家把班级里的中等生称之为“灰色学生”。

其实,中等生也只是教育者给部分学生的一种称谓,每个孩子都有他们的特长。

目前,教育中忽视中等生的做法,实质上是教育的一种疏忽,教师们常常津津乐道的的经验是“抓两头带中间”,这“带中间”就使中等生被许多老师“一带而过”。

还每个学生一个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发展的机会,让中等生多表现自己,帮助他们获得各种成功的体验,这是促使中等生向更高目标迈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王茜是新转来的学生。

温柔文静,学习成绩中等,头总也抬不起,上课静静地听课,按时完成作业,从不惹事,是那种不引人注目的学生。

这就是她留给大家的印象,而且她很快就不再引起大家的注意了。

但我总觉得她有些异样。

课堂上,我精心设计的情境深深地吸引着同学们,他们积极发言,热烈讨论,课堂上经常高潮迭起,我和同学们一起享受学习,一起体验快乐。

但我发现王茜依然安静,依然低着头,我看不到她激动的眼光。

我试图通过提问来调动她的积极性,她倒也认真回答,但还是不主动。

两个月过去了,王茜依然默默无闻。

罢了吧,她既不是学习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后进生;也不是学有余力,需要特别“加餐”的优等生。

很快,我也不再留意她了。

和许多老师一样,我把目光更多地投向需要帮助的后进生和学有余力的优等生身上,以保证合格率和优秀率。

期中考试后,王茜的妈妈第一次来到学校。

她说,她躲在窗外听了我好几次课了。

是吗?

我心里一惊。

她说,女儿经常眉飞色舞地向她描述,说老师的课上得好,她特别喜欢听。

几乎每天晚上,王茜写完作业后,总要在自己房间里给布娃娃们上课。

她发现女儿的神态、语气都极像老师。

毫不起眼的王茜居然能那样眉飞色舞,被我忽视的王茜居然把我当偶像一样模仿。

末了,王茜妈妈说出了孩子小小的心愿:

请老师多看看她。

我惊讶,我激动,进而我深感内疚:

我的漠视正在慢慢地熄灭她的热情,我居然轻易地忽视了这样用心的学生。

曾几何时,老师们在“考试”这根大棒的指挥下,目光一再地偏移,使尽一切办法提升学生考试的合格率和优秀率,所谓的“抓两头,丢中间”就因此而产生了。

是啊!

不是要看合格率吗?

老师就花时间辅导后进生;不是要看优秀率吗?

老师就花力气给优等生更多的机会。

至于中等生,没必要也没时间、没精力去照顾了。

其实,中等生所占比例最大,他们基础并不差,潜力很大。

更关键的是,他们容易转化,受积极因素推动就会变成优等生,受消极因素影响就会变成差生。

他们同样需要老师的目光注视,需要平等的机会,他们的热情还可以更充分地燃烧。

我感谢王茜妈妈给我上的这一课。

带着内疚,我把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尽力给每一个学生应有的关怀。

我相信,当我的目光不再偏移时,“王茜”们的眼里一定会发光,笑脸一定会更灿烂。

问题生可能是大家谈论得最多的一块了。

优秀班主任介绍经验的时候,总要举个转化问题生的例子,以证明其工作的成功,平时班主任们用在问题生教育上的精力,则是非常可观的。

有的班主任对我说,他百分之八十的精力都用来对付问题生了,问题生甚至把他备课的时间都挤掉了。

有些班主任干脆就把问题生称之为“头痛生”,分班的时候,要是自己班里有两个严重的问题生,那就“没好日子过了”。

因为问题生与班风是相互影响的、互动的,这个道理显而易见。

可是班主任往往强调问题生对班风的负面影响,片面抱怨“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而忽视班风对问题生的正面影响,他们的思维方式是单向的。

但是光承认问题生与班风相互影响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研究一下,在什么情况下,问题生对班风的影响大于班风对问题生的影响,在什么情况下,班风对问题生的影响大于问题生对班风的影响。

这个道理并不复杂,谁强势谁就对别人影响大,谁弱势谁就容易受别人影响,这和文化传播的规律差不多。

所以,如果一个班班风稳定,班主任能够主导班风,问题生就会受班风较大影响,所谓“火大无湿柴”;反之,如果一个班班风没有形成,或者不稳定,班主任不能主导班风,那么问题生对班风的反作用就会增强,有可能形成“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的局面。

可见,如果真有一粒老鼠屎坏了你一锅汤,你光抱怨这粒老鼠屎是不行的,恐怕你这锅汤本身也有一些问题。

要避免夸大问题生的负面作用。

由此产生的一个问题是:

既然班风与问题生是相互作用的,我新接一个班,要稳定局面,是从抓班风入手呢,还是从抓问题生入手呢?

这个问题对初为人师的年轻班主任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来说都应该从抓班风、稳定基本群众入手,而不要跟在问题生后面,被他们牵着鼻子走。

这期间,如果问题生进行干扰,点他们一下,只要他们不过于放肆,就不要急于和他们“决战”,要适当做点妥协,不要死心眼。

抓住基本群众,手里有了“兵力”,以后的仗就好打了。

您会发现,当班里基本群众形成跟着班主任走的态势时,问题生一般也就不敢造次了,他们很会“观风声”的。

什么情况下可以直接从问题生切入管理班级呢?

一种情况是班主任经验丰富、能力很强,而问题生的势力又不太大,如此班主任可以上来就把问题生控住,一下子把班级稳定下来。

但这是比较冒险的,对教师能力要求甚高,一旦拿不下来,“初战失利”,下一步棋就比较难走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问题生过于嚣张,邪气太盛,教师妥协他得寸进尺,教师的友好他也不领情,不把他压住,正气起不来,基本群众也拢不过来,那没有办法,只好从问题生开刀。

这一般需要学校的支持,在全校点名批评或者给予纪律处分,俗话称这种办法为“杀鸡给猴看”。

用此法要注意,打击面一定要小。

这种办法火药味太浓,对和谐不利,是不得已而为之,小学很少需要这种办法,中学也尽量少用,只有对重度的问题生,而且是挑战学校纪律权威的特别猖狂的问题生,才可以采用如此策略。

现在班主任“杀鸡给猴看”的策略用得太滥了,多数是不必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