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与环境全国名校模拟题汇编100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65227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96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与环境全国名校模拟题汇编100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高考生物与环境全国名校模拟题汇编100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高考生物与环境全国名校模拟题汇编100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高考生物与环境全国名校模拟题汇编100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高考生物与环境全国名校模拟题汇编100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与环境全国名校模拟题汇编100题含答案.docx

《高考生物与环境全国名校模拟题汇编100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与环境全国名校模拟题汇编100题含答案.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与环境全国名校模拟题汇编100题含答案.docx

高考生物与环境全国名校模拟题汇编100题含答案

高考生物与环境全国名校模拟题汇编100题含答案

1.某种群中,TT、Tt、tt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0%、50%、30%。

则该种群中基因t的频率为

A.20%B.45%C.50%D.55%

2.下表是退耕还林后,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群落自然演替所经历的“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中优势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单位:

株/平方米)

第1年

笫5年

第10年

第15年

第20年

物种a

5

10

2

0

0

物种b

1

2

5

3

3

物种c

0

1

3

8

6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第1-10年内,该生态系统中物种的丰富度先升高然后再降低

B.第1-20年内,物种b逐渐成为优势物种,主要与其适应环境有关

C.第1-5年内,物种a密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该种群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

D.第10-15年内,物种a逐渐消失的原因可能与其不能适应弱光环境相关

3.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中λ为大于l的常量

B.调查某些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C.群落在演替的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会逐渐增大

D.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生物利用环境资源

4.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含有DNA的结构有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

B.原核细胞既不具有生物膜系统,也不具有生物膜

C.矿工中常见的“硅肺”是由肺泡细胞中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引起的

D.细胞内的囊泡可来自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之外的膜结构

5.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图是某林区划区轮伐的示意图,图中黑点密度代表树木的长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该林区群落垂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光照

B.若要调查该林区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可在区域④用样方法调查

C.利于保护林区资源的轮伐顺序为①→②→③→④

D.过度采伐可改变该林区的演替速度和方向

6.20世纪70年代晚期,加拉帕戈斯群岛干旱,大幅度降低了种子(两种雀的食物)的产量,在这个过程中习惯以小而软的种子为食的小地雀选择食用更小一些的种子,而习惯以大而硬的种子为食的大嘴地雀选择去食用更大一些的种子,多年以后两种地雀喙的长度统计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干旱导致三个岛屿中的两种地雀发生了进化

B.岛屿A与岛屿C中的小地雀种群基因库不完全相同

C.干旱改变了地雀取食习惯,但没有改变其营养级

D.干旱导致岛屿C中两种地雀的竞争关系持续性增强

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只能来自无机环境

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8.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9.今年,我国较多城市雾霾天气频发,改善生态环境势在必行。

“退耕还林”持续进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等迅速展开。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退耕还林过程经历了次生演替

B.退耕还林过程增加了物种丰富度

C.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需要大量引进外来物种

D.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10.人类有意或无意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于其生存和繁衍的地区,该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扩展,这种过程称为生态入侵。

请回答有关问题。

(1)外来物种在入侵地区定居扩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来物种常导致当地生物多样性下降,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引起这种不良后果的原因是本地原有物种和外来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___________的关系。

(3)若某入侵物种能入侵森林、灌木和草本三种群落,其中入侵更易成功的是___________群落。

其原因是该群落___________。

(4)正确的引种会增加引种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

在条件适宜的沙漠地区引种植物,可能会使当地动物种群的___________提高。

11.下列有关群落演替和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可完成碳的全球化循环

B.生态系统的稳定与自我调节能力大小有关,其稳态调节机制属于反馈调节

C.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能量传递效率保持相对稳定

D.地表生满杂草、灌木等植被有利于防风固沙,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12.在退化荒丘上建成的塞罕坝林场是我国荒漠化治理的典范。

为更好的管理、利用林木资源,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砍伐强度对塞罕坝林场落叶松人工林的林木生物量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应采用样方法调查不同龄组各砍伐强度下的生物量

B.各龄组的林木生物量随砍伐强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C.适当砍伐改变了落叶松种群的水平结构,减少了竞争

D.适度砍伐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13.在某种人工控制的种群中,其增长速率υ=(第N+1年的种群数量—第N年的种群数量)/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总体上来说,该种群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B.0~t4范围内该种群呈逻辑斯谛增长

C.t1与t3时年增加的个体数量基本相等

D.t2与t5时种群数量的差值等于t4与t6时的差值

14.习总书记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决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建立植物园、禁止采伐珍稀濒危植物,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可行措施

B.提高三江源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是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举措

C.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循环利用实现经济循环

D.雾霾天气影响物种生育的温度、光照、pH等环境条件,会破坏生物多样性

15.稻田里,农民要拔掉稗草;鱼塘中,人们不断清除肉食性的“黑鱼”。

用生态学观点分析,其目的是

A.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B.使组成物质的元素能够尽快地循环流动

C.保持生物群落的物种单一性

D.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方向

16.下列有关种群数量调查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以确保结果准确

B.调查藏羚羊的种群密度时,标志物易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小

C.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将培养液滴人计数室后直接用显微镜计数

D.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时,诱虫器上方要使用冷光灯照射

17.生物兴趣小组探究温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测得不同温度条件下酵母菌的种群数量随时问变化情况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除40qC组外,其他两组均先呈现J型增长

B.实验表明,30℃是酵母菌生长的最适温度

C.培养至36h,30℃组的年龄结构呈稳定型

D.培养至72h,10℃组和30℃组培养液的浑浊程度相同

18.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最初原材料

B.若种群中的个体随机交配,则后代的基因频率与亲代相同

C.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便形成了新物种

D.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1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转化、传递和散失过程

B.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可提高能量利用率

C.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因此不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D.在农田中除草、捉虫可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20.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对结构相对简单的天然湖泊—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了如下数据(数字代表能量值,单位是J/cm2·a),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只含有一条食物链

B.用于植食性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62.8J/cm2·a

C.“未利用”是指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也未被后一个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D.肉食性动物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包含在上图箭头“微量”中

21.图表示某弃耕农田中几种主要生物的食物关系(图甲)及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图乙)。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图中食物链中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A表示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C.食物链①的营养级数少,能量传递效率比食物链②高

D.信息传递能调节图中各种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

22.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捕食和竞争不利于群落内生物种类的稳定

B.在自然的生态系统中植物的种群越多,动物种群一般也越多

C.没有人为干扰,弃耕农田总能演替成为森林

D.土壤中的小动物分布无垂直结构

23.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可用标志重捕法精确统计种群密度

B.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差距大的样方内数值应舍弃

C.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两次捕捉的间隔时间越长统计结果越准确

D.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志物不能影响被调查动物的生命活动

24.下列实验操作中,不可能导致结果偏大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部分标记个体的标记物脱落

B.计算人群中红绿色盲基因的基因频率时,只统计人群中的男性个体

C.从未摇匀的试管中吸出少量酵母菌培养液对酵母菌进行计数

D.样方法调查某地蒲公英种群密度时舍弃个体数量较少的样方

25.如图表示在一个10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40~60h时,λ<1(λ=t时种群数量/t-1时种群数量)

B.种内斗争导致0~10h酵母细胞数量增长缓慢

C.调查酵母细胞种群密度时,应用抽样检测法

D.70h后,该体系中酵母细胞活菌数将一直维持稳定

26.20世纪70年代晚期,加拉帕戈斯群岛干旱,大幅度降低了种子(两种雀的食物)的产量,在这个过程中习惯以小而软的种子为食的小地雀选择食用更小一些的种子,而习惯以大而硬的种子为食的大嘴地雀选择去食用更大一些的种子,多年以后两种地雀喙的长度统计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干旱导致三个岛屿中的两种地雀发生了进化

B.岛屿A与岛屿C中的小地雀种群基因库不完全相同

C.干旱改变了地雀取食习惯,但没有改变其营养级

D.干旱导致岛屿C中两种地雀的竞争关系持续性增强

27.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的叙述,合理的是()

A.运用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分子结构持点

B.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

C.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灰仓鼠种群的年龄组成

D.选用胡萝卜作为实验材料,鉴定还原糖

28.对不同经营强度下毛竹林土壤动物类群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经营强度

土壤动物类群(种/m2)

杂食

腐食

植食

捕食

总计

粗放经营林(低强度)

2

4

5

3

14

笋竹两用林(中强度)

3

3

3

3

12

笋用林(高强度)

1

3

3

1

8

 

A.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B.土壤中的腐食动物作为分解者有利于物质循环

C.结果表明过度经营会降低土壤动物的物种多样性

D.不同的经营强度会改变自然群落的演替方向

29.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一条食物链中的三个种群一年内能量流动统计的部分数据。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三个种群组成的食物链是Ⅰ→Ⅱ→Ⅲ

B.种群Ⅱ全部生物的呼吸消耗能量约为6.95×107kJ

C.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以有机物为载体

D.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

30.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与被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

B.食性相同的异种鸟类分布在树林的不同位置能有效减小种间竞争

C.调查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D.环境容纳量受自然条件限制,会因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31.雄性蓝孔雀尾屏很大,使其逃避天敌的能力下降,但这一特性对雌性孔雀具有吸引力,使大尾屏个体的交配机会增加,并使该特性代代保留。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孔雀开屏是在向异性传递物理信息,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B.蓝孔雀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突变和基因重组

C.对配偶的选择属于种群内部因素,不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

D.雄性蓝孔雀大尾屏的有害或有利并不是绝对的

32.将特定的培养基装入锥形瓶,培养酵母菌。

由于操作不慎,培养基受到污染,不仅长出了酵母菌,还长出了细菌和霉菌等微生物。

瓶中的一切构成了一个

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圈

33.下列各项中,属于种群的是()

A.一块稻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他生物

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C.一块棉田中的全部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熟蚜虫和老蚜虫

D.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34.下列有关生物种群和群落的说法,错误的是

A.预测野生北极驯鹿种群数量将减少的主要依据是其出生率<死亡率

B.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仅据此还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C.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重要因素,也是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

D.群落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变化的有序过程

35.生物实验中常用到对照实验,以下实验的对照设计正确的是:

A.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设置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

B.验证过氧化氢酶具有高效性,设置加酶处理和加热处理两组

C.研究细胞核功能时,将蝾螈的受精卵横缢成有核和无核两部分

D.验证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尖端时,设置保留尖端和去除尖端两组

36.下图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由生产者、Ⅱ、Ⅲ和Ⅳ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

B.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①②⑥⑧之和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

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往复循环

D.途径①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途径⑦⑧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

37.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①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②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

③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

④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装置上的电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

38.下列有关生物种群和群落的说法,错误的是:

A.玉米田里的玉米植株呈现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

B.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仅据此还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C.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类型的重要特征

D.鱼类养殖业在捕捞后种群数量接近K/2时有利于鱼类资源的持续利用

39.某种群的数量达到K值后,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种群密度会处于波动中D.种内斗争最激烈

40.如图表示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P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C.图中R表示生殖隔离,它标志新物种的形成

D.若两个动物交配后产生后代,则它们一定属于同一物种

41.关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说法正确的是()

A.生命系统中各生物体均具有多种组织和系统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故它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

C.蛋白质,核酸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D.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各生物具有相同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42.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某小鼠发生了基因突变,就说明该小鼠发生了进化

B.人类猫叫综合征与21-三体综合征的发病机理均为染色体结构变异

C.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D.用二倍体西瓜给四倍体西瓜授粉,则四倍体植株上结出的西瓜是三倍体无子西瓜

43.利用鸭的杂食特性,鸭稻共作生态系统对防治水稻害虫有明显效果。

科研人员就不同处理的稻田中水体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及部分动物数量比例进行了研究,数据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圆田螺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可采用标志重捕法

B.分析数据可知,由于稻鸭共作,原本在群落中优势明显的多足摇蚊地位下降,而尾腮蚓优势地位明显上升

C.稻鸭共作能显著降低稻田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D.实验结束后若停止人工管理,两种稻田均将会经历次生演替

44.如图表示某草原中某一种群的λ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对曲线分析可知,在5年后该种群数量开始下降

B.曲线所示20-30年间增长率λ保持不变,说明该段时间种群数量趋于稳定

C.由图可知,0-30年间在第10年时该种群种内斗争最激烈

D.依据图中数据可知,在第15年时该种群数量达到最小值

45.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的是

A.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

B.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态

C.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

46.某种甲虫以土壤中的落叶为主要食物,假如没有这些甲虫,落叶层将严重堆积,最终导致落叶林生长不良。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这种甲虫属于次级消费者

B.这种甲虫与落叶树之间为捕食关系

C.这种甲虫对落叶林的物质循环有促进作用

D.这种甲虫在能量金字塔中位于底部

47.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

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

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

B.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

C.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

D.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

48.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能完成

B.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一定都需要神经中枢参与

C.婴幼儿缺乏生长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

4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种群数量不会超过K值

B.演替是原有物种的恢复

C.某校园的草坪群落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

D.群落中植物的种群越多,动物的种群也一定越多

50.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的共同进化是通过种间竞争实现的

B.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相同,也可不同

C.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其基因型频率也一定不变

D.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51.下列有关生态学原理或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蜜蜂找到蜜源后,通过跳圆圈舞向同伴传递信息,这属于物理信息

B.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单向的

D.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的能力,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52.下图1是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2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根据图1可知,若t0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t2时其为2N

B.根据图1可知,在t1→t2时间内,该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

C.根据图2可知,春节前后,深圳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①、②

D.根据图2可知,③和④依次代表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53.科研人员以果蝇为材料研究进化时发现,野生种群中个体刚毛平均数为9.5根,科研人员从中选出刚毛最多的20%个体为起始种群,从起始种群开始进行多代选择,在每一代中选出刚毛最多的20%个体来繁殖子代,反复进行86代后,种群中个体刚毛的平均数接近40根。

对此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多刚毛果蝇与少刚毛果蝇存在竞争关系

B.20%的小种群与原种群存在地理隔离

C.实验过程中,人工培养20%的小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

D.最后的多刚毛种群和起始种群不存在生殖隔离,说明果蝇没有进化

54.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病毒无细胞结构,属于生命系统中的最基本层次

B.细菌的细胞层次就是个体层次

C.松树由器官组成系统进一步形成个体

D.生物圈是生命系统的最高层次,由地球上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组成。

55.2006年,日本学者山中伸弥成功将人体皮肤细胞诱导形成多能干细胞——“iPS细胞”,iPS细胞可以分裂、分化为神经元、心肌、肝等多种细胞。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iPS细胞分化为多种细胞的过程体现了iPS细胞的全能性

B.iPS细胞分化形成的心肌细胞和肝细胞中的RNA存在差异

C.人体皮肤细胞诱导产生iPS细胞属于一种脱分化过程

D.若在实际中应用该过程中的技术可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

56.某研究小组逐年对一片长着马尾松和山毛榉的针、阔叶混交林中两个树种的存有量进行统计,并把马尾松存有量与山毛榉存有量的比值记为C,结果如下图曲线。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两树种处于竞争关系的年份段是0〜b

B.两树种处于平衡状态的年份段是b〜c

C.a年的优势树种是马尾松,d年的优势树种是山毛榉

D.0〜e年中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可能发生了改变

57.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冰川泥地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

B.人类活动能决定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C.裸岩→地衣→苔藓→草本→灌木→森林五个阶段为演替的必经过程

D.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会发生改变

58.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和种群数量增长的叙述,合理的是

A.调查种群密度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

B.若调查鱼的种群密度时所用的渔网网眼较大,调查结果会偏高

C.由于环境阻力小,种群“J”型增长曲线达到K值所用时间较短

D.自然状态下生物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

59.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所有变异都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可选择的原材料

C.杀虫剂诱导害虫发生突变会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强

D.进化过程中显性基因频率增加更有利于产生适应环境的新性状

60.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a、b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④是人体内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若②为肌肉细胞,则a处的氧气浓度高于b处

C.稳态意味着固定不变的状态

D.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①③

61.红海中营群居生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