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强校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基础过关2遵守规则维护秩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363966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3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强校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基础过关2遵守规则维护秩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百强校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基础过关2遵守规则维护秩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百强校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基础过关2遵守规则维护秩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百强校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基础过关2遵守规则维护秩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百强校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基础过关2遵守规则维护秩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百强校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基础过关2遵守规则维护秩序.docx

《百强校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基础过关2遵守规则维护秩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强校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基础过关2遵守规则维护秩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百强校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基础过关2遵守规则维护秩序.docx

百强校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基础过关2遵守规则维护秩序

百强校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基础过关2:

遵守规则维护秩序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法律与道德、纪律等规则相比较,其最为显著的特征有

①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②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③法律是社会成员最高的行为准则

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漫画中人物的行为,是

①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

②不道德行为

③合理发泄情绪的行为

④违法的行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上课要有课堂纪律,比赛要有比赛规则。

这说明()

A.纪律等规则是限制人们自由的B.社会公共生活中不需要有规则

C.没有规则就不能正常地学习和生活D.社会公共生活不可能有共同的规则

4.一爱心企业为欢迎环卫工人进店纳凉,在马路上摆摊设点拉横幅,因违法两度被城管部门制止。

后来,该企业负责人同城管协商,在合适的地方合办“环卫纳凉点”,使得爱心活动得以继续。

对此几个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成渝说:

爱心企业做好事,即使违法了,城管也不应该管

B.丽丽说:

不管开展什么活动,都不能违法

C.俊伟说:

因为是做好事,所以违了法就不应该追究责任

D.霞霞说:

为了做好事即使违法也要做

5.公共设施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提供的、属于社会公众使用或享用的公共建筑或设备。

下列属于公共设施的是

A.公交爱心坐骑、私人健身器材、游乐场

B.马路边的井盖、消防栓、笔记本电脑

C.公共厕所的厕所、地漏盖、水龙头

D.小区路灯、公路指示牌、私人轿车

6.后汉清官杨震,别人送黄金十斤给他,他拒收。

那人说:

“深更半夜,没人知道。

”杨震却认真地说:

“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人知呢?

”该故事给我们启示是

A.善于自律的让人无需规则约束

B.遵守规则需要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

C.遵守社会规则离不开社会的监督

D.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7.公共秩序也称社会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民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下列选项中的行为与社会秩序相一致的是

A.小明不随意穿越马路﹣﹣﹣﹣遵守交通秩序

B.工人师傅维修路灯﹣﹣﹣﹣遵守公共场所秩序

C.刘师傅按规程加工零件﹣﹣﹣﹣遵守社会管理秩序

D.小林自觉排队买汽车票﹣﹣﹣﹣遵守工作秩序

8.上海地铁广兰路站,乘客邓某以手机被盗为由,不听车站工作人员劝阻,强行用手扒阻车门关闭,影响列车正常运营9分钟。

这种行为反映了

A.社会规则不够完善

B.铁路乘车不够人性化

C.邓某敢于挑战规则

D.某些公民规则意识缺失

9.青年陈某在看电影期间抽烟,管理人员阻止,他在影院大吵大闹,砸坏了“禁止吸烟”牌,引起场内秩序混乱。

他的行为

A.妨害了公共安全

B.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

C.扰乱公共场所秩序

D.扰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秩序

10.广西南宁地铁1号线东段开通试运营时,小傅同学在微信朋友里转发了这一消息,并提醒好友“亲,地铁内全面禁食,宠物也不能带上车哦!

”众多网友纷纷点赞和评论。

同友评论中正确的是

①小方:

“狗狗是我的至爱,我一定要带它上车,我给它买票就行了。

②小薇:

“在地铁上吃早餐,可以节省时间,我把垃圾带下车就可以了嘛!

③小斌:

“我们乘坐地铁的同时,也要守公共规则。

④小燕:

“我们要共同营造舒适安全的乘车环境,文明乘车,爱护公共环境和公共设施。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1.某市交警部门整治交通秩序,曝光并处罚了一批交通违法行为。

被处罚的人当中,有很多是为了图省事、走“捷径”而翻越护栏的。

这一现象说明

A.设置交通护栏不方便市民日常出行B.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可翻越交通护栏

C.部分市民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淡薄D.维护交通秩序只是交警部门的责任

12.在生活中有许多规定,如“上学不得迟到早退”“严禁酒后驾车”“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上车”“公共场所请勿大声喧哗”等。

每个公民都必须遵守这些规定,因为

A.人们的行为都是不自觉的B.良好的社会秩序离不开法律的保障

C.我国已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D.社会生活需要规则、秩序来维持

13.为了维护公共秩序,一些公共场所将人们应遵守的规则用图标的形式直观地表现出来。

下图中属于“禁止大声喧哗”的图标是

A.

B.

C.

D.

14.2018年8月,为传承革命精神,感受光荣历史,盐城市某校举办“北京世纪明德研学活动”。

下表是班委会拟定的一份《研学活动须知》,你认为不需要修改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

15.“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这句俗语告诉我们(  )

A.法律是最严格的规则B.规则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规则都在发挥作用

C.各种规则都离不开人们的自觉遵守D.社会规范包括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

16.下列对于公共设施认识不正确的是

A.公共设施都有使用年限,需要认真维护

B.公共设施损坏的原因只有人为恶意破坏

C.不爱护公共设施会带来资源的极大浪费

D.损坏公共设施带来不便,影响社会稳定

17.某研究机构对公共场所人们的不良行为的调查,抢座、围观并起哄、插队和闯红灯在所有不良行为中占半数以上,这项调查结果提醒人们要

A.关心社会,维护公共设施B.加强学习,提高文化素养

C.明辨是非,维护公共秩序D.亲近社会,提高媒介素养

18.在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种。

如图体现的是

A.法律B.纪律C.道德D.规章

19.对漫画《“跨栏”》,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缺乏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

②在保证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翻越栏杆,节约时间和路程 

③全社会要加强道德和法治教育,大力弘扬社会公德 

④我们应敢于和善于同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作斗争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0.万事离不开方法,世界离不开秩序。

这说明了()

A.秩序来自规则B.有没有秩序都一样

C.法律能够保障我们的生活D.我们的生活需要有良好秩序来维护

21.“法的制定”是国家机关依照其职权范围通过法定程序制定法律规范的活动。

我国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①制定②颁布③实施④认可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2.下列对法律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有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②法律和道德相互补充,共同作用

③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⑤法律只对被统治阶级有约束力

A.①④⑤B.②④⑤C.①③④D.②③①

23.国家强制力不包括()

A.军队B.法庭C.学校D.警察

24.下边漫画表明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②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③法律只制裁行贿受贿行为

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A.①④B.①②C.②④D.③④

25.走进法治天地,以下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②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A.①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6.近年来,我国在反腐斗争中取得显著成绩,一些高管领导干部因贪污受贿触犯法律,都依法受到制裁。

这说明

①法律对领导干部不公平

②法律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③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④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7.据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共缉捕境外逃犯2488名。

2016年“猎狐行动”中,公安机关共从72个国家和地区抓获经济犯罪等境外逃犯951名。

其中,包括多名涉案官员。

这主要说明(  )

①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②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③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④法律是惩治违法犯罪的最强有力武器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8.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并于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这表明

①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②法律的实施比法律的制定重要

③我国不断加强法治建设

④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

A.②④B.①③C.②③D.③④

29.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于2018年3月11日举行全体会议,会议表决通过丁《宪法修正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

这些法律的表决通过体现了法律的什么特征?

()

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我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C.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法律靠社会舆论、信念和行政等力量保证实施;

30.2017年11月3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被告人郎某某危险驾驶一案,对被告人郎某某以危险驾驶罪判处拘役3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4000元。

作为曾经主持过《新闻联播》的公众人物,郎某某的醉驾行为无疑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人民法院的判决结果表明

①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②任何社会成员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③名人要比普通人更加遵守法律法规

④法律专门规范公众人物的行为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依据教材知识可知,法律的三个特征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①②④符合题意。

宪法是社会成员最高的行为准则,③错误。

故选B。

【点睛】

确解答此题要熟记法律的特征,明确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

2.B

【解析】

【详解】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公共设施的认识,根据所学,公共设施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提供的、属于社会公众使用或享用的公共建筑或设备。

漫画中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既是不道德的,也是违法的,①②④观点正确,③观点错误,破坏公共设施没有做到合理发泄情绪,所以正确答案选B。

3.C

【解析】

【详解】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社会规则的认识,根据所学,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题文中不同领域都需要规则,表明没有规则就不能正常的学习和生活,C符合题意;A观点错误,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界限,社会规则保障自由的实现;B观点错误,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D观点错误,社会生活需要共同的规则,所以排除ABD,正确答案选C。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要求学生掌握自由和规则的关系,认识到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和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4.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文描述,我们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帮助社会中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题文中,一企业为环卫工人所做的,就是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只不过他们的方式违背了规则,影响了社会秩序,为此B符合题意;很明显,做好事也不应该违法,所以A、C、D说法错误,故应排除;所以本题选择B。

5.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公共设施的有关知识。

公共设施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提供的、属于社会公众使用或享用的公共建筑或设备。

A说法中“私人健身器材”不属于公共设施,排除;B说法“笔记本电脑”不属于公共设施,排除;C说法“公共厕所的厕所、地漏盖、水龙头”都属于公共设施,符合题意;D说法“私人轿车”不属于公共设施,排除。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题要理解公共设施包括范围和私有财产内容。

6.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遵守规则的做法。

题干表述了后汉清官杨震拒收贿赂,体现了他遵守规则的意识。

可见遵守规则需要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

B是正确的。

A是错误的,即使能自律的人也需要规则来约束,排除。

C的表述与题意的主旨不符,排除。

D也不符合题意,题干主要表述的内容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遵守规则,排除。

故本题选B。

7.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维护公共秩序相关知识。

对材料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做出正确选择。

A说法正确,小明不随意穿越马路是遵守交通秩序表现;B说法错误,工人师傅维修路灯是爱岗敬业表现,与题意不符,排除;C说法错误,刘师傅按规程加工零件是遵守工作纪律;D说法错误,小林自觉排队买汽车票是遵守公共场所秩序。

故选A。

8.D

【解析】

【详解】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遵守社会规则的认识,根据所学,社会生活需要共同的规则,我们要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题文中邓某拦截地铁的行为违反了相关规定,是缺乏规则意识的表现,所以ABC观点错误,正确答案选D。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要求学生认识到遵守社会规则,要发自内心的敬畏规则,遵守社会规则需要自律。

9.C

【解析】

【详解】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公共秩序的认识,根据所学,公共秩序也称社会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题文中的陈某在电影院抽烟并大吵大闹,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砸坏禁止吸烟牌是破坏公共设施的表现,C符合题意;ABD在题文中没有体现,所以正确答案选C。

10.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文描述,小方和小薇无视规定,硬要携带狗狗上车、在地铁上吃早餐,都是不正确的行为,①②的说法错误,故应排除;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公民乘坐地铁是在享受市民使用城市交通工具的权利,但与此同时,公民也一定要履行遵守乘客守则、爱护交通工具的义务,和谐的交通环境由大家共同营造,因此所有乘客都应该做到文明乘车,做一个负责任的乘客,一起来创造舒适安全的乘车环境,小斌和小燕的说法都是正确的,③④符合题意,本题选择D。

【点睛】

本题的基本定位是理解型题目,主要陈述了地铁开始运营的同时,乘客守则也正式实施的相关事实。

在题目中,“地铁”“乘客守则”“全面禁食”等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根据题目可知,解答此题要从乘客守则的规定入手。

11.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维护公共秩序相关知识。

对材料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做出正确选择。

分析被处罚的人当中,有很多是为了图省事、走“捷径”而翻越护栏,这说明部分市民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淡薄。

所以C说法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设置交通护栏是保障交通秩序畅通;B说法错误,翻越交通护栏是违法行为,不道德行为;D说法错误,维护交通秩序不仅是交警部门责任,而且公民增强规则意识,维护交通秩序。

故选C。

12.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维护公共秩序相关知识。

对材料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做出正确选择。

分析生活中要遵守“上学不得迟到早退”“严禁酒后驾车”“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上车”“公共场所请勿大声喧哗”等这些规定,是因为社会生活需要规则、秩序来维持。

所以D说法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人的行为是自觉和不自觉之分;B说法错误,良好的社会秩序离不开法律、道德、纪律等社会规则保障;C说法错误,我国正在不断完善我国法律体系。

故选D。

13.C

【解析】

【详解】

题目要求选出属于“禁止大声喧哗”的图标,C中的图标符合题意,应入选。

A中的图标是禁止鸣喇叭的图标;B中的图标是禁止宠物入内的图标;D中的图标是禁止随地吐痰的图标。

这三项都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该题选C。

14.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规则与秩序的关系。

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秩序来自规则。

在实际生活中,哪里有规则,哪里才有秩序,那里的生活和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反之,哪里没有规则,哪里就没有秩序,那里的生活和工作就不能顺利进行。

规则是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没有规则,秩序便无法维护,如“博物馆免费纪念品实名领取”“爱护博物馆展品及其公共设施”等都是规则,需要人们遵守;但“通过研学接受教育”不属于法律规定的公民的义务;“私自离队者罚款十元”的规定是不符合法规的,会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所以②④需要修改,与题不符,故排除;①③不需要修改,符合题意,本题选择D。

15.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的相关内容。

依据教材知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的含义是不同形式的规则都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规则是多样的,所以B符合题意;题文中的关键词“国法”“家规”,这是在说明规则的不同种类,A与题意不符,故排除;题文中与人们的自觉遵守无关,C与题不符,故应排除;社会规范除了道德和法律,还包括其他规则,D说法错误,故应排除;所以本题选择B。

16.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爱护公共设施。

公共设施是指有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提供的、属于社会公众使用或享有的公共建筑或设备。

公共设施都有使用年限,需要维护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公共社会损坏的原因主要有人为恶意破坏、不正确使用、无意破坏、正常老化、自然损坏等。

不爱护公共设施会带来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甚至会影响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所以ACD说法正确;B说法错误,公共设施损坏的原因主要有人为恶意破坏、不正确使用、无意破坏、正常老化、自然损坏等。

据题意要求,故选B。

【点睛】

此题是逆向思维题,对公共设施理解,选择不正确的答案。

17.C

【解析】

【详解】

题文中抢座、围观并起哄、插队和闯红灯等行为是破坏公共秩序、缺乏公德意识的表现,这警示我们要有规则意识,学会明辨是非,遵守公共秩序,C观点正确;爱护公共设施是讲文明有教养的表现,也反映一个人甚至一个国家的形象,作为公民,要关心社会,爱护公共设施,A观点正确,不合题意;我们要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亲近社会,加强学习,提高文化素养,有利于我们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也有利于促进社会健康良性发展,B、D观点正确,不合题意,所以本题选择C答案。

18.C

【解析】

【详解】

从漫画中可以看出,在公交车上,年轻人为老年人让座,这种行为体现了尊老的美德,因此体现的是道德这种社会规则,C的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应入选。

ABD中的内容也是社会生活中的规则,但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故该题选C。

19.B

【解析】

【详解】

马路中间的栏杆,意味着一种规则。

有人跨越栏杆,是一种缺乏规则的表现,也是缺乏法治观念的表现。

①说明了这种行为的性质,③④分别从社会的角度和公民个人的角度说明怎样减少这种行为。

这三项说法都是正确的,且符合题意,应入选。

②的说法错误,跨越栏杆的行为,不仅威胁到自己的人身安全,也会影响正常的交通秩序。

因此不能因为自己要节约时间就翻越栏杆。

此项应排除。

故该题选B。

【点睛】

解答漫画型材料题,要注意认真观察漫画,概括出漫画的寓意。

20.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规则与秩序。

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秩序来自规则。

在实际生活中,哪里有规则,哪里才有秩序,那里的生活和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题干中的材料说明了无规矩不成方圆,社会生活需要秩序,我们的社会里离不开规则,生活需要有良好秩序来维护,D符合题意;秩序来自规则,但A没有体现出社会与规则的关系,A与题不符,故应排除;社会生活离不开秩序,秩序离不开规则,B说法错误,故应排除;规则不仅仅包括法律,C与题不符,故应排除;所以本题选择D。

21.C

【解析】

本题考查法律的创制形式。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

①④是正确的。

②③是错误的,颁布和实施是指法律在创制以后的公开实施,排除。

故本题选C。

22.C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法律特征的掌握情况。

法律具有三个特征,分别是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①③④是正确的。

②是错误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而且这也不是法律的特征,排除。

⑤是错误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对全体社会公民具有普遍约束力,排除。

故本题选C。

23.C

【解析】

此题是一道逆向型选择题,要求选出不属于国家强制力的内容。

根据所学知识,国家强制力是指国家暴力,包括军队、警察、法庭、监狱。

因此ABD中的内容都属于国家强制力,但不符合题目要求,应排除。

C中的学校是一个教育机构,不是国家暴力机关,但该项符合题意,应入选。

故该题选C。

24.C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法律特征的知识,根据漫画回答问题,需要我们读懂漫画的意思,再联系所学知识,得出问题的答案。

漫画中,国家对“行贿”“受贿”等违法行为依法处罚,这体现了法律的特征,说明了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也说明了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所以②④符合题意;我们需要用“法律的制定和完善过程”来说明法律的产生,①与题无关,故应排除;法律不止制裁行贿受贿行为,而是制裁一切违法犯罪行为,③说法错误,故应排除;所以本题选择C。

25.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法律特征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

依据教材知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漫画中,国家依靠强制力对“行贿”“受贿”的行为实施制裁,这就说明了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因为“受贿者”多是具有一定权力和地位的人,对“受贿者”实施处罚说明了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所以②③④符合题意;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是指法律的产生过程,漫画中没有体现出来,①与题无关,故应排除;所以本题选择C。

26.C

【解析】

我国加大对腐败行为的处罚力度,这说明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所以②④符合题意;依法惩治腐败是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①说法错误,故应排除;③是法律的产生过程,与题无关,故应排除;所以本题选择C。

27.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法律的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题文中,我国的“猎狐行动”中,多名贪污腐败分子受到国家法律的严惩,这有力地说明了我国法律的特征,由于是依法对位高权重的人的惩罚,说明了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说明了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所以①②说法正确;③不符合法律考查的意图,故排除;刑法是惩治违法犯罪的最强有力武器,④说法错误;故选A。

28.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题文中通过并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说明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我国正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法治建设,①③观点正确;法律的实施和法律的制定同等重要,②观点错误;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后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具有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④观点正确,不合题意,所以本题选择B答案。

29.A

【解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法律的特征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题文中在全国人大上通过相关法律,表明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A观点正确,BC观点虽然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观点错误,道德是靠社会舆论、信念等力量保证实施,所以正确答案选A。

30.B

【解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法律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题文中对名人的处罚,表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作为名人,更应该懂得遵守法律法规,①②③观点正确,④观点错误,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所以正确答案选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