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各项政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63890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各项政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传播各项政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传播各项政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传播各项政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传播各项政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播各项政策.docx

《传播各项政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各项政策.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传播各项政策.docx

传播各项政策

媒介军师喻国明:

2010年中国传媒发展的新景观

当前媒介业的一个现实是,几乎所有的媒介在竞争和发展中都感到一种势单力薄的资源短缺。

显然,媒介依靠自身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时,而媒介间的资源、业务及品牌的关联与整合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旋律。

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我们对2010年的传媒发展的走向,提出如下判断:

一、新媒介加冕:

渐次成为传媒市场的主角

与传统媒介不同的是,新媒体尽管与传统媒介有不少发展轨迹上“交集”,但究其本质,它和传统媒介并不在一个“相位”上开展,因而在传统媒介的经营形势处在很大压力的背景下,新媒介却极可能具有不同于传统媒介的新机遇和可能性。

处在市场发展的不同层面和不同“相位”上,不同媒介的“活法”和对于经济形势的判别是不同的。

与传统媒介相比,新媒介在现行的制度格局下,其在资本市场上的活跃程度、在市场整合的开合度上显然有着传统媒介不能比拟的优势。

传统媒介在资本市场上的作为还仅仅是一个试验性的开始,新媒体则从一开始就脱胎于资本市场的襁褓之中;传统媒体在跨地域、跨媒体方面的扩张兼并大体上还停留在“纸上谈兵”的构想上,而新媒体在跨地域方面已经完成全国性的整合,其在跨媒体方面也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中国传媒很大程度上还是表现为地方性的的媒介,而新媒介的跨区域、跨媒体的联网组团方面的程度要比传统媒介强得多。

其次,现阶段的传播市场已将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渐次细分为内容生产、渠道传输和市场终端三个部分。

而传统媒介目前的价值重心仍然停留在内容生产这一环节上,由于它远离市场的终端,其内容的主要诉求也多集中在满足人们对社会普遍的、公共的、共性的“宏大”需求上。

新媒介不但有内容做渠道,而且其“触角”深深植根于人们的“生活圈”、“消费圈”的环境终端。

尤其是像分众传媒、卖场视频、移动电视等新媒体,本质上是属于植入终端的“环境媒介”,它们进入到人们生活、消费的场景当中,成为人们生活消费的基本的构成要素,适于传播与传统媒介不同的个性化、情境化、对象化的“微内容”,这种“嵌入性”实时传播具有某种当下促销和行为激发的显着效果。

这种植入式的传播所带来的即时促销和行为激发的价值并不会因为经济形势的趋紧而丧失,相反可能反而将其特有的价值凸显出来。

基于此,我认为,新媒体的价值自有其特殊优势,并且这种优势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的减损肯定要比传统媒体小得多。

所以,在媒体投放方面,对新媒体的眷顾,已经成为近年广告主投放媒体的热点——特别是当广告预算紧缩的时候,新媒体的投放灵活、经济节省等特点可能成为广告主的重要考虑,这将演化成一道景观、一个趋势。

而对于新媒体的未来发展而言,“整合”和“嵌入”将成为其全部战略部署和战术操作的“关键词”。

二、整合与关联:

竞合是媒介市场的必然趋势

媒体整合的要求是与“竞合时代”的到来相关联的。

随着媒介市场“碎片化”时代的到来,单一媒体的经营价值势必有一个平均递减的趋势。

如果不能突破以经营自身渠道为本的限制,转而以受众(或用户)的媒介使用习惯、媒介“消费”组合为本,去链接更多的媒介渠道实现一种对接性的媒介组合,那么,媒体的广告经营就不可避免地将呈现下降的态势。

  显然,媒介依靠自身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有出息、有价值的媒介一定是竞合时代的引领者,采取更加开放的经营策略去实现发展所必需的资源整合。

这种资源整合首先是对于传统媒介丰富的、成熟的、权威的内容资源的接入。

新媒体的创始者常常声言自己只做渠道、只做终端,作为最初的集中化战略本身无可厚非,但是渠道和终端一经建成,内容就是制约其与环境中的人“界面”友好与否的关键,我们不能想象一个内容贫乏、单调,甚至令人厌恶的媒介终端能够造就良好的传播效果。

而引入传统媒介的品牌影响力、接入传统媒介成熟与丰富的内容应该视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第一步。

其实,无论是内容还是广告,现代传媒业在所谓开源节流中的一个最主要的操作模式就是解决如何让一个内容、一则广告从一个介质、一次性地使用到多种介质形态上两次、三次、四次至多次的使用和“落地”——这种多介质的多次传播是内容资源和广告资源价值挖掘的基本形式。

三、嵌入“圈子”:

占据媒体价值创新的制高点

新媒体毕竟有着传统媒介所不具备的新的技术与功能。

而一个好的传播媒介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看它是否能够较为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其媒介的技术可能性。

如果我们在利用传统媒介内容的基础上,再将视线投向在新技术条件之下被逐渐激发出来的“全民生产”的“微内容”资源整合的领域,新媒介的功能、特色、核心价值将会逐渐在这类对于“微内容”的利用和整合中得到彰显。

“公民新闻”、“维基百科”、“第二人生”、“人肉搜索”等等对于蕴藏在“草根”中的微内容、微价值、微力量的利用与整合所焕发出来的巨大社会能量和商业价值,足以使我们对于在这一领域的资源发掘充满信心和希望。

“嵌入性”是与媒体如何寻找新的价值增长点、开创传媒发展新格局联系在一起的。

问题在于,媒体产业新的价值增长点存在于哪里呢?

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价值是指客体的属性满足特定主体需要的有用性。

因此,价值不仅仅是客体自在的属性与品质,还取决于它和特定主体(人)的关联方式和关联程度。

显然,一篇报道、一个传媒,其价值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与目标人群生活方式的关联方式和关联程度,看它是否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圈”、“工作圈”和“消费圈”中。

而描述这种关联方式和关联程度的社会指标是“嵌入度”。

“嵌入度”是对于“嵌入性”的度量。

“嵌入性”是经济领域研究的基本范式,是审视社会经济生活及与之相关的社会结构的基本理论,是指经济社会中的行动者既不可能脱离社会背景孤立的行动,也不是完全受社会限制、按社会外在规范行事,而是嵌入具体的、当下的社会关系体系中并做出符合自己主观目的的行动选择。

而这种融入到具体社会关系体系的行动者(个人与组织)与其他行动者的互动就会形成各种不同的关系,而所谓关系性嵌入是指单个行动者的经济行动是嵌入于他与他人互动所形成的关系网络之中,当下的人际关系网络(ongoinginterpersonrelationship)中的某些因素,如各种规则性的期望、对相互赞同的渴求、互惠性原则都会对行为者的经济决策与行动产生重要的影响。

“嵌入性”的概念告诉我们,任何经济活动在其本质意义仍是社会生活的一类,其价值是在与社会的关联中实现的。

我认为,将这一概念的内涵延伸到传媒领域,用来描述和评价传媒的价值活动同样适用,换言之,“嵌入性”理应成为解释传媒价值的基本概念。

而媒体对于社会生活的“嵌入度”的考察则意味着从社会关系的维度上来考量传媒的影响力价值。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新媒体时代:

处置突发事件的“黄金4小时”法则

新媒体时代应对突发事件 插画/李瑞宁

数小时内,“黄金4小时媒体”可能将突发事件传播、发酵,形成有重大舆论影响的事件。

速报事实、慎报原因、再报跟进,贯穿了政府与民意互动、真相与谣言赛跑的意识。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发布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12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84亿人,博客用户规模2.21亿人,手机网民规模去年一年激增了1.2亿人,达到2.23亿。

这意味着,平均每3至4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是网民,每6个人中就有1个拥有博客。

新技术蓬勃发展的表象下,是媒体环境的深刻变革。

“黄金4小时媒体”崛起

近两年,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09年,在杭州“飙车”案、昆明“螺蛳湾”事件、赤峰“自来水污染”事件、湖北石首事件、巴东邓玉娇事件、“番禺垃圾门”事件的背后,频现新兴媒体的身影。

传统观点认为,官方处置突发事件有“黄金24小时”之说,即在事发24小时内发布权威消息主导舆论是平息事件的关键。

新兴媒体崛起,渗透并深刻参与到突发事件的发展过程中。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的“黄金24小时”法则渐显无力。

基于多年对网络舆情的分析,以及对当下媒体环境的判断,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提出了突发事件中的“黄金4小时媒体”概念。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胡江春解释说,“黄金4小时媒体”主要指能产生快速舆论传播的网络媒体,以微博客、QQ群、人气高的BBS论坛等为代表。

网络媒体快速的传播速度会导致信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

每一个网络信息的接受者又可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

在数小时内,“黄金4小时媒体”就可能将突发事件传播、发酵为有着重大舆论影响的事件。

“‘4小时’是考虑了需要厘清事实真相、政府各部门协调工作和完成信息披露文书所花时间所得。

”胡江春说。

129字微博定成败

胡江春认为,政府应该学会并善于运用“黄金4小时媒体”,处置突发事件。

近两年的成功案例中,较典型的就是昆明螺蛳湾群体性事件。

2009年11月21日上午,昆明螺蛳湾市场因拆迁问题发生上千商户集体上街堵路事件。

下午2时许,螺蛳湾片区周边治安和交通秩序逐渐恢复正常。

下午3时许,昆明警方就在云南网等网站召开网络新闻发布会,通报事件情况。

同时,省政府新闻办在新浪网开设国内首家政府微博——“微博云南”,发布新闻,于当晚9时35分发布了有关螺蛳湾事件的129个字的新闻(含标点)。

“微博云南”让政府发布的消息在微博客中传播开来,并且在QQ群、BBS论坛等网络载体中广为流传。

迄今它已有16477名“粉丝”。

胡江春提醒说,评价这个事件的处置效果,不能只看发生了什么,更要看避免发生了什么。

上千人聚集,正是因为处置得当,信息披露及时,才得以迅速化解,避免了群体性事件被强行压制下去后的谣言四起、人心惶惶,避免了瓮安事件、陇南事件那样严重的街头骚乱。

2009年新疆兵团“最牛太太”事件中,当地政府利用天涯社区发布处理结果,迅速平息了社会舆论,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媒体和网民的赞赏。

一个反面例子是河南杞县钴60卡源事件。

当地政府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瞒报事故,导致大量居民夺路而逃。

“在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政府应当与新兴媒体形成良性互动。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单光鼐说。

2008年11月,瓮安事件、陇南事件发生以后,来自全国的500名县委书记走进中央党校集中培训,学习“如何正确处理各种利益矛盾,妥善处置突发事件”。

随后不久,公安部又把全国的县公安局长叫到北京来培训。

培训中,既讲宏观理念,也教授处理问题的具体方法措施。

“这种学习培训应该常规化制度化。

”单光鼐说。

破解新媒时代“时间压力”

对于“黄金4小时媒体”的说法,单光鼐表示赞同。

“无论是突发事件还是公共危机,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时间压力。

”单光鼐说,“一是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对事情做出判断、认识和评估;二是怎么处置,危机事件来临时,既有危险,也有机会。

随着通信技术手段的进步提升,来自“第一时间”的压力在不断增大。

过去需要几天或几个月传递的信息,现在几分钟就能实现,甚至可以近乎同步直播。

在前不久发生的海地地震当中,由于主要通讯线路的中断,微博客成为传递资讯的主要平台,在关键时刻发挥出巨大作用。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注意到,早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新兴媒体的优势就已经初露端倪。

普通公民借助“非正式”媒体,作为“公民记者”,报道接近实时。

“以前没有网络的时候多好啊,想让他们怎么说就怎么说。

”2008年初,曾经轰动一时的陕西绥德校长找县长签字被拘事件中,一位宣传部长的话入选当年“官员雷人语录”。

这反映出部分地方官员在新媒体环境下的茫然无措。

现实中,很多基层干部对媒体、特别是“黄金4小时媒体”缺乏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现有的组织结构和系统设计尚不能完全适应应对突发事件的要求。

尽管国家和地方都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在现实操作中,很多人还是按照传统行政组织体系,层层请示汇报,在原地等待中失去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

“速报事实、慎报原因”,已经成为相当多地方领导的共识。

天津市长黄兴国在后面又加上了“再报继续”,即把政府已经做过的、正在做的、将要做的措施和办法向群众说明。

“早讲话、会讲话、讲真话”。

无独有偶,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也曾根据自己实践总结提出过类似的思路,“快报事实、慎报原因、依法处置”。

在重庆出租车罢运事件出来以后,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直接对话出租车司机,倾听当事人的需求和想法,通过电视画面现场直播,对解决问题、平息舆论起到关键作用。

这是一次成功的危机公关,凸显了政府与民意互动、真相与谣言赛跑的意识。

1月26日,在“新媒体高端论坛”上,作为嘉宾的胡江春和单光鼐各自以一句简短的话作结。

“善用新兴媒体、提高执政能力。

”胡江春说。

“第一,善待百姓,善待媒体;第二,双向沟通,良性互动。

”单光鼐说。

几种主要的“黄金4小时媒体”

微博客:

随时发布只言片语

一种迷你型博客。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即时通讯软件、网页等方式接入,随时发布只言片语,随时关注自己关注的人。

由于可以通过手机发布信息,摆脱了设备的羁绊,可以做到现场直播,传播速度极为迅速。

在邓玉娇事件、湖北石首事件、广州番禺事件中,微博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QQ群:

滚雪球式复制传播

一条信息在群里可以“N×N”次方的速度传播。

网友从一个群获得最新信息后随手转发到自己的其他群与群友分享,其他群的网友再照此转发,信息可以在瞬间传播开来。

BBS:

互联网舆论主要集散地

BBS按照网友感兴趣的主题,分成若干个布告栏。

中国人气旺盛的综合性BBS论坛有强国论坛、天涯社区、XX贴吧等,BBS论坛的热门帖子经常会吸引传统媒体的关注,形成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互动。

汶川地震期间,《我是汶川人,有个地方特别适合空降!

》的帖子就是在经过近2000次转载后,被救援部队看到并采纳,在汶川境内成功实施空降。

王效杰谈广电NGB发展思路

2010年钟声还未敲响,敏感的业内人士已经嗅到了一个又一个扑面而来的巨大商机的馨香味。

除了全球性的智能手机、数字电视、智能电网、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LED照明和电子书等蓬勃发展中的热点市场之外,巨大的中国市场又在生成二个独有的新兴市场,一个是WAPI终端和热点市场(参考阅读:

2010中国WAPI市场:

三大运营商吹响战斗号角),另一个就是本文将要介绍的广电正在规划中的NGB(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市场,广电计划将目前1.6亿户有线电视用户的电视机终端互联互通起来,不仅要让这些有线电视用户享受双向数字电视服务,而且还要让这些用户享受绿色互联网服务和中国特色的信息化服务。

广电的这一NGB规划将为网络基础设施供应商、数字电视和互联网电视制造商、机顶盒制造商、无线设备制造商、服务器制造商、内容开发商、以及光缆和连接器等整条供应链创造出难以胜数的巨大商业机会,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准确及时地将这一机遇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利润?

这就需要对广电的NGB规划有一个更深入和仔细的了解,例如:

广电规划如何实现双向化改造、互联互通采用什么技术标准?

如何实现城市内和全国范围内的有线和无线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

谁来经营这张网?

它将采取什么运营模式?

绿色互联网如何实现?

信息化改造的方向是什么?

……

为了帮助业内人士更准确地捕捉这一商机,记者独家采访到了广电最权威的负责制订技术标准和规划蓝图的科技司司长王效杰女士。

以下是这次采访的详细内容报道: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是一个全新的网络吗?

王司长:

关于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的问题,有两点需要在这里跟大家说明一下。

第一,NGB不是一个新建的网络,而是依托现在的有线电视网络和无线传输网络来升级:

单向变双向,模拟变数字。

第二,中国的广电网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发展,当时广电部对这部分的认识还不是很到位,没有认为它是一个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于是相关的技术、资金和政策都没有跟上。

NGB的总体发展目标是什么?

王司长:

NGB的重点是改造现在的有线电视网,总体发展目标有四个方面:

第一,把现在的地方性有线电视网改造成全国一张网,实现全国有线电视网的互联互通;第二,将现在的有线电视网从模拟广播改造成数字广播;第三,将现在有线电视网的单向广播方式改造成双向;第四,将中国老百姓家里的电视机改造成一个容易使用的信息终端。

为什么广电现在要提出建NGB网?

它带来的好处是什么?

王司长:

在我们国家,六七十年代都是无线发射(广播发射台和电视发射台),这个技术及其管理制度都已经有了一个既成体系,每个省都有自己的频率,都要建立一个无线发射系统。

所以说,无线网络建设是一个政府投资、建设和管理的格局。

后来出现了有线电视,那时候大家对这方面没有足够的认识,而且还有一个门户偏见:

无线台的人就认为,他们的渠道不能传有线电视信号,因为有线电视会给无线台带来竞争。

那时候还没有卫星,有线网络在开始发展的时候首先就面临无线台的反对,同百货商店反对超市一样。

那时候的技术管理者没有认识到有线电视即将带来的影响,要么不管,要么反对,这就是当时中央以及广电部的政策。

但是,科学是进步的,发展规律是谁也挡不了的。

技术发展了,民众有需求了,这个市场肯定就会干出来的。

所以,有线电视后来就以地方自发组建的形式成长起来,由小区或单位的闭路电视,发展成为各个区县的有线网,也就是局部的有线网。

全国范围内则是以地级县市为单位形成统一的有线网。

但是也不完全是这样,有的城市内也有两张网甚至多张网的情况,形成恶性竞争。

那个时候,只要有钱就能建网,因为政策上没有规定谁能建网谁不能建网,没有统一的报批和管理。

整个有线电视市场无序地发展,这就是之前的有线电视格局。

发展到现在,新的格局是一个城市一张网。

但是在当年建网的时候,网络公司为了省钱,只满足于能拉到线、能收到电视信号这样的基本要求,带宽和质量参差不齐,没有可持续性发展的定位。

后来,网络公司开始自负盈亏了,技术升级意味着贷款和投入,于是他们就只满足于每个月固定的用户管理费收入,不再想创业。

因此,仅仅是升级投入数字化这一个议题,在众多的城市网络公司中,就经历了一个很艰难的过程。

同时,由于有线电视在城市中是一个垄断的网络,无论好坏都能收到钱,虽然成本和技术含量都很低,其垄断性质决定了网络公司们的积极性不高,有线电视的发展进程全凭各地方公司自由决定。

所以,每个城市的网络水平就参差不齐。

比如,杭州的有线电视网络就发展得很好,而长春的网络就很次,直至2002年全城都还是电缆网,连光缆都还没铺。

后来我们从2003年开始推有线电视数字网,让大家先以城市为单位自己升级。

目前,已经有一百多个城市已经转换完毕,全城都变成数字化电视网络。

这一方面是源于我们通过在全国搞试点的方式,带起了一批城市;另一方面则因为有了IPTV的竞争压力,市场化的竞争态势也迫使他们加快技术升级的脚步,开始数字化。

数字化了以后,我们就发现,它是一个低层次的数字化,仅仅是把模拟信号转为数字信号来传输,没有实现双向化的功能。

这是有一个过程的。

2003年的时候,我们有提到过双向化传输,但当时由于成本过高以及技术不成熟的原因,没有被大家所接受,于是就采用了低级的单向传输方案。

这个方案的好处一开始还是挺明显的:

第一年,模拟转数字,因为通过CA加密登记能准确统计用户数量,新增加了很多登记用户,有了不少收入;第二年亦是如此;另外由于转数字的时候要送一个机顶盒,所以收视费也涨了一点,这样又增加了收入。

所以转化完毕后的前三年,一年一个台阶,年年有收入。

三年过去了,全部业务都稳定了,收入没有增长值了。

于是第一批进行数字化转换的城市就感觉到,没有新的增长空间了。

这就需要双向化改革。

目前,杭州在双向化改革道路上走在了前列,而深圳在今年底才开始双向化改造,大连现在也在做方案准备开始进行双向化改造……就是说,原来这些数字单向化已经完成好几年的城市,现在纷纷开始了双向化改造。

NGB将主要采用什么接入技术?

是EPON、GPON还是以太网?

王司长:

有好多种方式,我们要因地制宜。

比如杭州,在七八年前就已经有以太网、有五类线了,这样它的双向化改造就很简单;再比如深圳,很早就有CABLEMODEM了,可以用同轴电缆,以CABLEMODEM、北美的方式来实现双向化。

而像青岛这样的城市,由于原来的网络本身很旧,干脆就采用EPON的方式直接光纤到户。

由于中国太大,采用统一的模式有很大的困难,所以我们干脆就因地制宜,让地方网络公司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但是,我们有统一的目标,那就是一定要实现双向化。

还有一个问题是,在一些城市(比如大连),它的单向化数字广播改造已经完成好几年了,家家户户都发了一个机顶盒,现在要改成双向了,原来的单向机顶盒怎么办?

才用了三四年,就因为双向化改造就扔掉,显得太浪费。

那么,怎么样才能让原来的单向机顶盒变成双向机顶盒呢?

我们发现可以把电信里用的窄带“猫”外挂在外面,插在RS-232口上,虽然还是同一个同轴电缆,但在里面频率就分了。

通过增加一个分离器,以及在放大器那里改一改,这个单向机顶盒就可变成一个双向机顶盒,就可以VOD点播了。

现在国内已经有这个技术了,那些单向数字化改造已经完成的城市可以用这种方式来实现双向化改造。

我们数字化的单向用户今年已经接近六千万户了,为这些用户赠送一个价值30元人民币的窄带“猫”,就可以创造出一个相当庞大的双向改造市场。

NGB会给有线电视网的信息化改造带来什么商业好处?

王司长:

早在2006年,我们就曾经在深圳的一个会议上提出,有线电视要向“双向、交互、多功能”的方向发展。

多功能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要把电视机变成一个信息终端,它不光是看电视的工具,它还是一个信息工具。

后来,我们发现还有新的问题。

网络自身从模拟变成数字了,从单向变成双向了,那每个网络变成双向以后又带来了新的问题——业务资源的问题。

之前提到每个网络都是局部的,一个城市一个网,有的城市用户有几百万户,有的城市则只有十万用户,这种小规模的城市在花钱变成双向以后,它还需要花很多钱去购买节目版权,在用户数量较小的情况下,其应用价值不高。

这时我们就发现,大家需要共享资源。

比如说杭州,它已经有几十万小时的节目了,购买了大量电视剧的全国版权,如果只给杭州一百万用户来看,有点不划算。

这个时候,大连就不用再买相同节目的版权了,可以和杭州搞合作,付点租金把片子给大连地区的观众看,挣的钱两家分成。

这样就开始出现了在业务方面各个城市、各个网络之间的互相合作。

这就是:

互联,互通,业务共享。

各城市之间有线电视网络的连接用什么方式实现?

王司长:

肯定要用光缆,因为各城市之间的音视频节目共享需要很大的带宽。

这里不是说在大连就直接能点杭州有线电视台的音视频节目,它基本上会采用镜像方法实现,即在大连建一个镜像服务器将杭州有线电视台的节目拷贝过来。

比如,深圳和杭州就可以有这样一个合作,因为杭州买了很多片子,深圳就和杭州签约,一年买200个片子,然后统一付给杭州一笔钱。

然后这200个片子就通过光缆传到了深圳的服务器里面,供深圳的网络用户VOD点播。

2010年NGB的改造思路是什么?

王司长:

我们发现,数字化以后需要双向,双向化以后需要业务,需要业务以后就需要大家互联互通了,需要资源的共享了。

还有一个,这个网络再升级改造就需要融资,需要一个大的主体了。

此外,有线电视网络再发展,就需要搞一些互联网接入等等别的增值业务,需要网络上的互联互通了。

所以,到了今年,我们就提出来了四句话:

1)模拟向数字转变;2)单向向双向转变;3)小网向大网转变;4)“看电视”向“用电视”转变。

模拟变数字、单向变双向都是技术层面的改造,小网变大网就是市场关系的调整,“看电视”变“用电视”则是一个业务领域的扩展。

原来只是看频道、看电视节目,或者用VOD点播。

而“用电视”就涉及到比如缴费、家庭POS机、网络游戏机等等一系列增值的互联网业务。

建议你去看一下杭州的数字电视网,我们也是从那里出来的这些灵感。

一个城市有很多公共资源要提供给老百姓,但是这些资源要通过什么样的渠道进入老百姓家里呢?

现在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