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系列培训材料让学生享受尊重.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63414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6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系列培训材料让学生享受尊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班主任系列培训材料让学生享受尊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班主任系列培训材料让学生享受尊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班主任系列培训材料让学生享受尊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班主任系列培训材料让学生享受尊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班主任系列培训材料让学生享受尊重.docx

《班主任系列培训材料让学生享受尊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系列培训材料让学生享受尊重.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班主任系列培训材料让学生享受尊重.docx

班主任系列培训材料让学生享受尊重

班主任培训——

一、让学生享受尊重

目前,大多数班主任老师对于“尊重学生”这一教育理念是认可的。

但是,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向来比较薄弱,确立了观念并不等于产生了行动。

一方面,在根深蒂固的“师道尊严”思想的影响下,诸多不尊重学生的教育方法形成了强大的惯性,这种惯性使得老师们普遍存在着眼高手低、“说法”与“做法”相脱节的情况;另一方面,接受这一理念并不等于对这一理念有了深刻的认识,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实践中就免不了产生错误的做法。

因此,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

老师们总是认为,自己已经很尊重学生了,但学生并没有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尊重。

怎样才能让学生获得“受尊重”的感受呢?

以下几个观点和做法可供老师们参考。

第一,养成换位思考的习惯。

同事、朋友之间相处,我们常常会不自觉地进行换位思考,但是,当我们面对学生时,这种换位思考的意识就非常淡薄。

这是因为,“师道尊严”不仅仅是一种观念,而且已经积淀为老师们的一种心理结构,在这样的心理背景之下,老师们常常不由自主地把自己当成知识的权威、道德的化身,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

作为班主任,对于这种心理,应该有一个自觉的自我认识。

之所以强调“自觉”,一是要明白我们有这样的心理背景,而且,这样的心理背景对我们教育实践的干扰。

矫正教师这种自我权威心理的最好方法是:

在教育实践中自觉地、不断地进行换位思考,要像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学会“变小孩子”。

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们应该多想想,自己在学生的这个年龄段时,我们说出的话,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能不能承受,能不能听的懂、理解得了。

当换位思考成为自己的工作习惯时,我们就不仅在观念上,而且在心理上把学生放在了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了。

第二,尊重是公正、是关键、是信任。

不管任何人,在交往中获得被尊重的感受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受到公正的对待、应有的关注和充分的信任。

中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对以上这三个方面却异常敏感,他们常常会用“老师偏心”、“老师看不起我”等语言来议论自己的老师。

因此,要想使学生获得被尊重的感受,班主任老师不论在师德修养方面还是在工作方式方法上,都应该自觉地朝着这三个方向努力。

从主观方面分析,班主任工作中产生不公正现象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是某些老师从个人利益出发,在编排座位、选拔班干部、评选“优秀生”等方面徇私舞弊,照顾自己的关系。

在老师们眼里,这些或许都是小事一桩,但对学生来说却是大事。

老师一丝一毫的私心,同学们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这种对少部分同学的特殊关照,实质是对大部分同学的伤害。

二是从情感上来说,老师们都喜欢学习成绩好的、守纪律的同学,厌恶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常犯错误的同学,并有意无意地将这种情感表现在自己的言语和神情上。

对此,我们要有情形的认识,决不能让自己的情绪左右了理智,特别是在面对那些学习成绩差、各方面落后的同学时,更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努力以最大的热情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表达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

要让这些同学感到,他在老师眼里和其他同学一样,都是老师钟爱的学生。

除主观原因外,导致不工整现象发生的另一个原因是班级工作无制度、无规章,班主任处理班级事务时,随意、盲目,没有原则。

优秀班主任的班级常规工作,都是依照逐渐建立起的班级规章制度运行的,这就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班主任的一时冲动和主观武断,在制度上为不工整现象的产生打上了预防针。

而且,这些优秀班主任总是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上,严格接受班规班纪的约束。

全国著名优秀班主任孙维刚老师,一次因帮助一位小商贩而迟到了几分钟上课,他不仅在黑板上写下“今天我迟到了”向全体同学检讨,而且还罚自己在教室外的寒风中站了一个小时。

孙老师这种对自己近于苛刻的要求,既是对班级规章制度严肃性的有利维护,也是对全班同学的最大尊重。

在工整这一前提之下,“关注”和“信任”能够最直接地让学生获得受尊重的体验。

我们做学生的时候,一定有过这样的感受:

如果某位老师经常在课堂上提问你,或是经常委托你办些事,你就会觉得这位老师“看得起”你。

相反,如果一位老师教了你一个学期后,还是叫不出你的名字,当他用“这位同学”或是“那位同学”称呼你的时候,你的心理一定会无比沮丧。

由于“关注”、“信任”与“被关注”、“被信任”事发生在师生双方之间的事,因此,必须以师生双方的相互“交往”为起点。

我们这里的“交往”,不是“礼尚往来”的意思,而是师生之间思想、言行、情感等诸多信息双向的、对等的交流。

从这个意义上说,师生之间,光有讲课与听课、批改作业与做作业是不能“交往”的。

因为,对于传授知识来说,主要以老师单方面输出信息为主。

真正的师生“交往”,是老师走下讲台,将自己融入孩子们的世界之中,成为他们的一员,与他们共同感悟、体会、分享。

著名的优秀班主任李镇西老师,不仅参加孩子们的生日聚会、领着孩子们旅游、举办篝火晚会,就是课间十分钟,他也经常和孩子们一起游戏。

当他扳起一条腿,单腿跳着与孩子们玩“撞拐”的游戏时,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由于李老师整天与孩子们亲密无间地厮守在一起,全班的每一个孩子,每个孩子的每一方面,都在他的关注之下。

有这样的师生关系,孩子们会时刻享受着被尊重的美好。

相反,个别老师不仅不组织、不参加学生的有益活动,而且还百般阻挠;有的则为了管住学生,使用诸如在班里安插“密探”、在教室外的窗户边上偷窥、设圈套让学生就范等方法抓学生的“小辫子”。

这些做法,把师生关系变成了“警察与小偷”、“猫与老鼠”的关系。

在这样的关系下,学生感受到的不是尊重而是蔑视。

可以说,没有民主就没有尊重。

那么,在班主任工作中施行民主管理是`等于一切都无条件地按着学生的意志办呢?

回答是否定的。

因为,由于学生、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学生,认识水平有限,辨别是非的能力较低,有时,大多数孩子坚持的观点,并不见得是正确的观点。

因此,在班级工作中,要想达到既尊重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又把握教育的主动权,用正确的思想和观点引导和教育学生,就需要讲究策略。

其一,主动和学生商量。

像魏书生老师那样,凡是和学生主动商量——讲课和学生商量;开展课外活动和学生商量;定班规班纪和学生商量……商量是语气、商量的态度是对学生的尊重,但商量的过程,确是魏老师探察学生心理,测试学生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说服诱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的过程。

其二,把选择权交给学生。

许多事情,既可以这样做,也可以那样做,此时,我们不妨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来决断。

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民主权利,又不妨碍目标的实现。

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班主任老师更应该多用这种策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

其三,舆论导向。

对于必须经过民主程序决定的班级重大事项,实施之前,班主任一定要通过开展演讲、办板报、调查访问等活动,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使学生在思想上对决断的事项有深刻的认识,以保证绝大多数同学投出的是正确的一票。

其四,解释,道歉。

对于全体同学决定的,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实施的班级工作方案,班主任一定要对同学们郑重做出解释,属于自己责任的,一定要勇于承担,并诚恳向学生道歉。

这样的道歉,不仅会得到学生的谅解,而且还会为尊重学生而赢得学生更大的尊重。

二、表扬要真心真意

目前,由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以“纠错”为特点的传统教育压抑学生的个性,现代教育理念在以学生为主体这一宗旨之下,大力倡导“扬长”教育,表扬这一教育手段受到普通推崇。

这是教育的进步,应该充分肯定。

然而,一位留学生讲的故事却提醒我们,表扬也不能随随便便。

这位留学生说:

一次,她去导师家做客,看到导师的小女儿后就夸孩子长的漂亮。

等孩子走开后,导师批评她说,不该表扬自己女儿漂亮,原因是,漂亮不漂亮是父母的遗传基因决定的,不是孩子自己努力的结果,这样的表扬会滋生孩子的优越感,会让孩子在生活中放弃努力。

教授建议她在适当的时候表扬孩子用功、认真、专心,以弥补她先前的过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表扬作为一种正向激励手段,并不是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有时,不恰当的表扬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还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

我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话没有错,但夸什么?

怎么夸?

却大有讲究。

首先,正向那位外国导师说的,那些先天的、孩子们不能选择的方面没必要夸。

比如,夸学生长得漂亮,不如夸他仪表端庄;夸学生聪明,不如夸他学习刻苦。

这样的夸奖既能激励学生努力,又会弱化他的优越感,增强他的平等意识。

其次,少一点“廉价的表扬”。

所谓“廉价的表扬”,是指除了形式之外,不起任何激励作用的表扬。

比如,“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等成了老师口头禅的表扬语,有的老师一节课能用上百次,学生听得都麻木了。

“廉价的表扬”之所以廉价,根本原因有两点,一是表扬得不具体,学生不知道“棒”在何处,好在哪里;二是教师的态度不真诚,为了表扬而表扬。

第三,表扬要形式多样,因人而异。

表扬的目的是激励,表扬形式的选择必须以此为准绳。

激励的心理学基础是刺激。

只有丰富多样的表扬形式,才能不断给学生以新鲜的刺激。

三、班集体建设的基本操作程序是什么?

班集体形成的过程,实质是一个又一个小目标实现的过程。

因此,可以说,班集体建设的过程,是一个周期性螺旋式推进的过程。

对于每一个目标的实现来说,在操作上,一般按照“了解学生——确立目标——设计何开展活动——评价”这样的程序进行。

【一】了解学生首先,了解学生不是将学生各方面的情况进行简单的汇集,而是要通过分析整理,对全班学生的整体状况做出一个概括性的判断,也就是找到影响当前班级体建设最主要的矛盾。

只有这样,接下来确立的目标才会是切合实际的,设计的活动才会是可行的,评价活动时才会是有说服力的。

其次,由于学生始终处于变化之中,因此,了解学生的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不要停留在一个点上,应贯穿于班集体建设的每一个环节,而且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变化。

【二】确立目标首先,由于我们这里所说的目标是一个操作周期内的目标,当然只能是针对班级当前主要矛盾的一个近期目标。

因此,这个目标越具体,越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其次,要把确立目标的过程当作一个教育的过程。

班主任要把自己了解到的班级情况,通过各种方式传达给学生,在与学生基本取得共识的情况下,通过民主的方式让所有学生明确近期内班级要达到的目标,并根据班级目标帮助学生确立起个人的近期目标。

第三,对班级目标的实现,班主任要有一个预期,即对目标实现的时间、达到的程度、可能遇到的困难等,要心中有数,以避免在新情况出现时能及时做出有针对性的应对,避免盲目何随意。

【三】设计何开展活动首先,活动要仅仅围绕目标设计何开展。

其次,要在同一个目标之下尽量使活动丰富多彩,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并体会到为达到目标所付出的努力。

第三,一定要把活动何班级常规工作、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形成互相促进的局面,切忌将活动游离于教学何班级常规之外,甚至与之对立起来。

【四】评价首先,对班级目标实现的情况,班主任尽量不要直接公开自己的主观判断,而要通过班会或其它形式,用实例引导学生做出较客观的评价,使学生自己在盘点得失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自觉关心班集体的良好品质。

其次,评价学生个人时,要尽量把目标集中在其所付出的努力上,不要只盯着其目标实现的情况。

第三,评价要向下一周期的班级工作做好衔接,为下一个目标的实施做好铺垫。

事实上,评价的过程就是对目前学生状况做出判断的过程。

四、班主任工作的任务何职责是什么?

班级授课制把数十名学生集中在一起开展教育活动,首先面临的就是管理的问题。

因此,班级授课制产生之后,最初出现的“管理员”、“学监”等,其最主要的职责就是管理。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是除了家长之外的,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他人”。

因此,班主任工作的职责何任务就不仅仅是管理,而是学生人生的导师。

依据班主任这一基本角色定位何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1988年,原国家教委制定了《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暂行规定》其中:

班主任的基本任务:

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全面教育、管理、指导学生,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体魄健康的公民。

班主任的职责:

1、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何道德教育,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何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志向,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在小学,特别强调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何良好的学习习惯、劳动习惯、文明行为习惯。

2、教育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

会同各科教师,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3、教育指导学生参加学校规定的各种劳动,坚持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生活习惯何卫生习惯。

4、关心学生的课外生活。

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科技、文娱何社会活动。

激励学生发展正当的兴趣何特长。

5、进行日常管理。

建立班级常规,指导班委会何本班的团、队工作,培养学生干部,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把班级建设成为奋发向上、团结友爱的集体。

6、负责联系何组织本班教师,商讨斑斑的教育工作,互通情况,协调各种活动何课业负担。

7、做好本班学生思想平定何有关奖惩工作。

8、联系本班学生家长,争取家长何社会有关方面的配合,共同做好学生教育工作。

五、了解学生的方法有哪些?

【一】查档

对于起始班的班主任来说,学生的档案主要是原学校给学生做出的鉴定表。

通过这份表,班主任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身体状况、学习成绩、爱好特长以及其家长的年龄、工作、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基本情况。

虽然这张表所反映的内容非常有限,但对班主任开展新班工作却非常重要。

有经验的班主任总是在入学前就开始认真研究这张表——记住学生的姓名,通过照片熟悉学生的相貌特征,把握每个学生的一两项特殊情况。

这样,当学生入学报名时,班主任就可通过叫出学生的姓名、说出其某方面的特殊情况等,创造与学生良好沟通的氛围,消除学生的陌生感,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对于中途接班的班主任来说,学生的档案还包括每个学期的鉴定,原班主任记录的班级日志,学生的作业本等,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学生某些方面的表现。

【二】访问

访问的对象有学生的家长、学生曾经的老师、同学等,其中主要是学生家长。

访问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学生在学校以外的生活环境,以及学生在这些环境中的表现,同时,通过访问,对家庭、社区施加影响,协调多方面的教育力量,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

访问的方式可以是面对面,也可以是电话、网络等。

访问应分为常规访问和重点访问。

常规访问应在每个学期初做出计划,按计划执行,争取访到每一个学生的家庭。

重点访问主要是针对那些问题比较突出的学生,除了在计划中多安排访问的次数外,应根据学生的表现随时访问。

访问时一定要做好记录,一是方便以后查找,二是便于通过比较,看到学生的变化。

【三】交谈

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是班主任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唯一途径。

为此,班主任应养成与学生交谈的习惯,不要等到学生出了问题,才去找他们谈话。

交谈可以是一对一的个别谈话,也可以同时找三五个同学一起谈;话题也不必太集中,场合也不必太正式,既要以倾听为主,又要适时引出话题,谈得越随意,越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思想实际。

用交谈的方式了解学生,其目的性虽然不是很强,但利于将其它渠道了解到的情况进一步综合化、形象化。

【四】观察

观察学生是班主任研究学生的基本功。

用好这一方法的关键有两点,一是要明确观察目标,否则。

面对学生的种种表现,我们会无所适从。

在一段时间内,目标可以定两到三个,不宜太多,等有了一定的结果时,再做进一步的调整。

二是要勤于记录。

只有将学生点点滴滴的表现积累起来,才能从“偶然”中发现“必然”。

记录既要有量的表述,如坐标曲线或量化表,也应有具体的个案。

【五】针对某些特殊的问题,编制问卷让学生答,通过分析答卷的情况,了解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使用这一方法时应注意,问卷的编制一定要以心理科学为依据,以保证学生的回答基本上是真实的。

六、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大致有三个明显不同的阶段,即我们常说的小学低年级段(一、二年级),小学中年级段(三、四年级),小学高年级段(五、六年级)。

虽然,在这每两年的一个时间段里,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仍然在发展变化着,但总体上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特点。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一、二年级)的生理、心理特点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身体发育上处在平稳发展的时期,其身高平均每年增长约4~5厘米,体重增加约2~3公斤,心率、血压、肺活量及其他生理指标都不稳定,且与成年人的指标有较大差别,骨骼易弯曲,肌肉力量较小,大肌肉动作的协调性比幼儿期有很大的发展,但小肌肉动作的协调性还较差。

比如,一年级的学生写字时,不仅速度慢而且不工整。

这一阶段的儿童,不易做强度太大、时间太久的体育运动,在训练写字、弹琴等这些小肌肉运动的动作时,要注意动作的规范性。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脑功能发育处于“飞跃”发展的阶段,他们的大脑神经活动的兴奋性水平提高,表现为既爱说又爱动。

他们的注意力不持久,一般只有20~30分钟。

他们的形象思维仍占主导,逻辑思维不发达,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

他们的独立性和自觉性较差,在生活、学习、活动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承认的监护和具体指导。

他们最显著的特点是,对老师有特殊的依恋心理,几乎无条件地信任老师,他们对老师的信任超过了对家长的信任,常挂在他们嘴边的话是:

“老师说了……”他们开始评价自己和别人,但评价自己时,只看优点,评价别人时容易受成人的左右。

他们很少能顾及到客观世界与自我的关系,只会以自我为中心,按自己的目的去行动。

一二年级的老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对自己的信赖感,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

同时,要在各个方面为学生做出榜样,使学生的这种信赖感能够更加持久。

【二】小学中年级(三、四年级)的生理、心理特点

除大脑外,三四年级学生的各项生理指标只在量上比一二年级的学生有所提高,基本没有质的飞跃,仍处于平稳发展之中。

但是,他们的大脑却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

9岁儿童的脑重量1350克,比7岁儿童的脑重量1280克相比,有大幅度的增长,大脑神经的机能得到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大脑内的抑制蓬勃发展,使心理活动更趋向稳定,明显的表现是,他们比一二年纪的学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听课。

他们的语言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但却正处在由第一系统向第二系统转换的过度阶段,常常出现“有话说不清”的情况。

同时,他们的逻辑思维开始迅速发展,他们在接触“好与坏”、“正确与错误”、“主要与次要”等概念时,尽管还有些模糊,但已有了初步的认识。

处在这一阶段的小学生,最明显的心理特点是自我意识突然萌发并逐渐增强,其主要表现是,对外界事物有了自己的认识态度,开始常识自己做出判断。

他们不再无条件地信任老师,而且特别关注老师是否“公平”。

由于这一阶段的小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动荡”的过度时期,不听老师话的现象开始出现,班级工作的难度明显加大。

【三】小学高年级(五、六年级)的生理、心理特点

五六年级的学生,身体发育再次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被称为第二发展期。

此时,他们不仅身高体重明显增长,而且肌肉骨骼的力量也在迅速增强,特别是到六年级的时候,第二性征开始出现。

在心理方面,他们的智力有很大的发展,逻辑思维开始在思维中占优势,创造思维也有很大的发展;他们对新奇的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如搜集物品、制作玩具、学习某种特长等,但往往见异思迁,朝秦暮楚;他们常常把某些脱离实际的幻想当做将来的人生目标,盲目崇拜某些明星;他们独立意识进一步发展,常常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甚至比大人们还高明,因此爱自作主张,顶撞老师和家长。

此时,班主任要在理解学生的基础上,利用学生要求独立的心理特点,给他们做事的机会,帮他们成功,以此调动他们关心班级、为班级做贡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七、怎样制定班集体建设的目标

班集体建设目标是育人的目标,它必须与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相一致,惟有如此,才可能保证其正确的方向;同时,班集体建设目标作为班级成员集体意志、动机、理想的反映,只有在全体成员参与制定并一致认可的情况下,才可能成为每个成员的行动指南,进而彩绘在班集体建设中发挥极力和导向的作用。

因此,班集体建设目标制定的过程,就是班主任老师把符合班级实际情况的育人目标,通过一定的操作方法,转变为全体学生集体意志、动机、愿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既不能放弃主导的地位,也不能一相情愿地独断专行,否则,就会使目标要么失去正确的方向,要么游离于集体之外。

班集体建设目标的制定,大致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一】目标的酝酿

这一阶段,班主任不仅要充分了解班情,研究学生,并在此基础上,对将来班集体建设的目标做出大致的定位,更重要的是,班主任要积极引导学生对目标形成感性的认识,产生向往目标的动机。

在这方面,很多优秀的班主任为我们创造了非常有效的方法。

比如,全国著名优秀班主任孙维刚老师,接了新班之后,他首先做的,就是系统地向学生宣传前苏联的奥斯基托洛夫斯基以及他的著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还让学生读《普通一兵》这本书,那些英雄人物的形象和思想,成了孙老师班集体建设目标的形象化呈现;有的班主任则在接班之后,组织全体学生走访先进班集体,走访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团员等。

这些方法,都可以帮助同学们在感性上建立起一个目标形象,进而产生向往的愿望和动机。

【二】目标的提出

这是引导学生将感性的目标理性化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老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民主的气氛,创造参与的条件,激发表达的热情。

介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程度,为了避免学生思考的盲目性,班主任一定要先把目标分解为德、智、体、美、劳这几个大的方面,然后,针对每个方面,通过班会、小组讨论、问卷调查等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生了解目前班级的状况、自己的状况,提出希望达到的目标。

在中学阶段和小学高年级,班主任应该要求学生用书面表达的形式提出自己的目标,并进行整理归类。

这样,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班集体对他们所提出的目标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为下一步确认目标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目标的确认

确认目标的过程,就是将学生提出的目标,经过分类整理,运用讨论表决的方式,消除分歧,统一思想,达成一致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班主任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使目标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符合教育的规律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扬民主,使每一项目标的确认都通过民主的程序,以体现集体的意志。

在具体的细节上,不仅要确认集体目标,而且要确认小组目标、个人目标,并使学生明确三者之间的联系,自觉地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还要确认目标实现的时间,表述的文字等,使目标具体实在。

八、怎样呈现班集体建设目标

班集体建设目标确立之后,班主任决不可束之高阁,而应该选择合适的方式将其呈现在班级学生面前,才能充分发挥目标的激励作用。

在这方面,许多优秀班主任在创造性的实践中,为我们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一】呈现内容以近、小、实为主

班集体建设目标是一个由总目标和分目标、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等众多目标组成的目标系统,每一类目标的功能和作用是不一样的,远期目标和总体目标是方向性目标,由于其离现实较远,又有些抽象性,因此,其激励作用就远不如具体的近期的小目标。

因此,在呈现目标时,由经验的班主任总在近、小、实上做文章,使呈现的目标大都转变成了学生能看德见、做得来的具体的实事。

【二】呈现形式直观形象

目标以新颖直观的形式呈现,不仅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时时有努力的方向,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形象地领会目标的含义,以暗示的方式给学生以激励。

比如,在小学,有的老师用绘画的方式呈现班集体建设目标:

用树干表示班集体,用分出的树杈表示班级小组,用树杈上的果实表示每个小组在一段时间内要实现的目标,而且还把小目标用小果实表示,大目标用大果实表示,实现了的目标用红色表示,没有实现的目标用绿色表示。

在这样的一张画上,班集体建设目标、目标实现的情况、各小组的成绩都一目了然,不仅直观地为同学们指明了奋斗的方向,而且还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