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62787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送东阳马生序

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教师寄语:

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

预习案

【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

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

著有《宋学士文集》。

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

本文是一篇赠序,是宋濂作为前辈对后学马生的勉励。

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内容多为勉励,称许之辞。

“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

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课前学习:

自主研读(熟读课文、词义辨析、文句摘抄)

1.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

嗜学()假借()弗怠()逾约()加冠()硕师()叱咄()()

俟()负箧曳屣()()()皲裂()

媵人()拥衾()被绮绣()()朱缨()

容臭()烨然()缊袍敝衣()()

3.体会下列加点词语古今不同的含义

①录毕,走送之。

古义:

今义:

②媵人持汤沃灌。

古义:

今义:

③左佩刀,右备容臭。

古义:

今义:

④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古义:

今义:

4.解释下列加点词,体会其用法

(1)寓逆旅:

(2)主人日再食:

(3)无鲜肥滋味之享:

(4)腰白玉之环:

5.找出下列通假字,并解释

(1)四支僵劲不能动

(2)同舍生皆被绮绣

(3)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

6.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无硕师名人与游(结交)援疑质理(提出)

B.色愈恭,礼愈至(周到)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等候)

C.穷冬烈风(极)不敢出一言以复(说出)

D.余则缊袍敝衣(旧)(破)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子)

7.选出朗读停顿节奏划分不对的一项是(  )

A.余/幼时/即嗜学。

B.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C.余因/得遍/观群书。

D.俯身/倾耳/以请。

家长签字:

_____

合作探究案

【合作展示】小组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1.作者如何写出自己读书时条件的艰难的?

他都是怎样解决的?

(请引用原文回答)都表现出宋濂的哪些美好品质。

 

2.作者宋濂写这篇赠序的目的是什么?

 

3.本文第二段在写作上运用了手法。

有何作用?

 

4.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

 

5.作者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并不讲大道理,却直接以自身经历相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你还知道古人一些其它苦中求学的典故吗?

你怎么看待他们这种精神?

 

检测案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嗜学(shì) 硕师(shuò) 逆旅(nì)  俟其欣悦(sì)

B.逾约(yú)布衾(qīn)烨然(yè)叱咄(chì)

C.皲裂(jūn)媵人(yìnɡ)容臭(xiù)负箧(qiè)

D.缊袍(wùn)绮绣(qí)曳屣(xǐ)被绮绣(pī)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日再食(   )⑵录毕,走送之(   )

⑶或遇其叱咄(  )

⑷援疑质理(   )(   )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B.同舍生皆被绮绣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D.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4.下列各句中的“之”字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

非天质之卑

A.录毕,走送之   B.不必若余之手录

C.无鲜肥滋味之享    D.弗之怠

5.下列各句中“以”字用法和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A.无从致书以观   B.计日以还

C.人多以书假余劣    D.以衾拥覆

6、“以中有足乐者”是指(    )

  A、作者认为读书是足以快乐的事B、作者认为自己家贫而能勤奋读书,这是足以快乐的事C、作者认为书中有令自己欣慰的事

7、作者写舍生服饰华贵的目的是(   )

  A、突出自己求学的勤奋    B、侧写自己生活条件的艰苦

  C、表达对同舍生的鄙夷    D、表现同舍生的不学无术

8、作者认为自己“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用文中原话)。

9、翻译句子。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0.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余∕因得∕遍观群书

B.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余)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章第1段中,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谈自己求学经历的目的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本文中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勤且艰?

我的概括:

15.作者从哪些方面记述了成人后求师的艰难?

 

16.解释下列“以”的用法

(1)无从致书以①观

(2)以②是人多以③书假余

17.认真揣摩“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中“稍”的深刻含义。

二、【阅读古典文化】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21—24题。

(中考题)(12分)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①,母贫无依。

再适长山朱氏②。

既长,知其世家③,感泣辞母,去之南都④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颤(zhān)粥不充⑤,日昃(zè)⑥始食,遂大通六经⑦之旨,慨然⑧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

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孤:

幼年丧父谓之孤。

②再适长山朱氏:

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

③世家:

身世。

④南都:

地名。

⑤颤粥不充:

颤,稠粥。

充,充足。

⑥日昃:

太阳偏西。

⑦六经:

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

⑧慨然:

形容慷慨激昂。

2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4分)

(1)腰白玉之环()

(2)同舍生皆被绮绣()

(3)媵人持汤沃灌()(4)感泣辞母()

22.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

A.①足肤皲裂而不知②范仲淹二岁而孤

B.①当余之从师也②去之南都

C.①以衾拥覆②辄以水沃面

D.①余则组袍敝衣处其间②其如土石何(选自《愚公移山》)

23.翻译句子(2分)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译文:

24.两文段的主人公都克服了生活的艰难,勤奋苦渎,从文段中来看,二者的读书动力略有差别,请分别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宋濂是:

,乙文范仲淹是:

反映古代名人苦读的成语故事有: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12分)(中考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

翌日,问濂昨饮酒否?

坐客为谁?

馔(zhuàn)何物?

濂具以实对。

笑曰:

“诚然,卿不朕②欺。

”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

“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选自《明史•宋濂传》)

【注释】①帝:

指明太祖朱元璋。

②朕:

皇帝自称。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标两处)(2分)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余幼时即嗜学嗜:

(2)弗之怠弗:

(3)宋濂尝与客饮尝:

(4)间问群臣臧否臧:

3.翻译下列句子。

(3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诚然,卿不朕欺。

4.甲文段在读书方面给我们的启示__;

乙文段在做人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分)。

5.请选用一句诗或对联来概括【甲】文字体现出来的意思,并简要说明理由。

四、语言的创新与应用。

分别写出含有“书”和“勤奋”含义的名言警句各一例(4分)。

(1)书:

(2)勤奋: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2.了解赠序的文体特征。

3.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和同伴互助疏通第一段文意,朗读时正确把握停顿。

4.初步理解作者如何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勉励后生勤奋学习。

学习重点:

1.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和同伴互助疏通第一段文意,朗读时正确把握停顿。

2.初步理解作者如何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勉励后生勤奋学习。

学习难点:

初步理解作者如何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勉励后生勤奋学习。

教师复备栏

或学生笔记栏:

 

 

《送东阳马生序》参考答案:

预习案:

1.给下列词语注音(12分)

嗜学(shì)假借(jià)弗怠(dài)逾约(yú)加冠(guān)

硕师(shuò)叱咄(chì)(duō)俟(sì)

负箧曳屣(qiè)(yè)(xǐ)皲裂(jūn)媵人(yìng)拥衾(qīn)

被绮绣(pī)(qǐ)朱缨(yīng)容臭(xiù)烨然(yè)

缊袍敝衣(yùn)(bì)

3.体会下列词语古今不同的含义(16分)

①录毕,走送之。

古义:

跑今义:

脚交互向前移动。

②媵人持汤沃灌。

古义:

热水今义:

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③左佩刀,右备容臭。

古义:

各种气味今义:

(气味)难闻(与“香”相对)

④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古义:

两次今义:

一次又一次

4.解释下列加粗词,体会其用法(每题解释1分,说出用法1分,共8分)。

(1)寓逆旅:

名作动,寓居

(2)主人日再食:

吃作动,供食

(3)无鲜肥滋味之享:

形作名,鲜肥的食物

(4)腰白玉之环:

名作动,腰上佩戴

5.找出下列通假字,并解释(6分)

(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肢,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披,披挂,这里指“穿”

(3)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灌—盥,洗理

6.对下列加粗的词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无硕师名人与游(结交)援疑质理(提出)

B.色愈恭,礼愈至(周到)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等候)

C.穷冬烈风(极)不敢出一言以复(说出)

D.余则缊袍敝衣(旧)(破)父母岁有裘葛之遗(遗留)留给

7.选出朗读停顿节奏划分不对的一项是(  C )(3分)

A.余/幼时/即嗜学。

B.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C.余因/得遍/观群书。

D.俯身/倾耳/以请。

探究案:

2.作者如何写出自己读书时条件的艰难的?

他都是怎样解决的?

(请引用原文回答)都表现出宋濂的哪些美好品质。

预见性问题:

学生大致能找到相关语句,但是在“困难”归纳总结上可能有不同看法,只要有道理即可。

明确:

(1)幼时借书抄书之艰。

家贫,幼时“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伸”。

v解决办法:

手勤,借了书便“手自笔录”,“弗之怠”。

v美好品德:

信。

宋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计日以还……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v结果: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成年求教之艰。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v解决办法:

嘴勤“援疑质理……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v美好品德:

诚。

“余立侍左右,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v结果: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3)求师奔走之艰。

“既加冠”,“尝趋百里外”从师,“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久而乃和。

v解决办法:

腿勤,“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立侍左右。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足肤皲裂而不知。

v美好品德:

坚。

坚韧,以精神战胜生活中的苦难。

幼时即“嗜”,加冠后益“慕”,因“慕”生“患”,因“患”而倍加珍惜。

(4)求学生活之艰。

“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 穿的则是“緼袍敝衣”。

v解决办法:

心勤“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v美好品德:

以学为乐。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而“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与锦衣玉食的纨绔子弟同学一同生活,还能依然能保持一颗平常心,一心求学,实属难得。

三、文章主题,写作手法,我来品。

(小组合作研讨,班内展示,互相纠错补充)(8分钟)

1.作者宋濂写这篇赠序的目的是什么?

预见性问题:

学生可能只能看到宋濂的优秀品质,不能真正说出主题,教师要加以引导。

明确:

本文作者以自己青少年时期在艰难条件下刻苦学习的亲身经历,劝勉马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成。

2.本文第二段在写作上运用了手法。

有何作用?

预见性问题:

学生可能一时难以找出对比手法,教师可用原句稍加引导。

明确:

作者与同舍生的吃穿进行对比,突出了作者的生活的贫困。

表达了他以学为乐的学习态度。

以此勉励马生。

对比的作用:

通过对比,有力地突出文章的主题。

更形象鲜明、更有说服力。

3.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

以中有足乐者

4.作者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并不讲大道理,却直接以自身经历相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以身说法,亲切感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5.你还知道古人一些其它苦中求学的典故吗?

你怎么看待他们这种精神?

囊莹映雪、悬梁刺股、凿壁偷光。

检测案:

1、D

2.⑴两次 ⑵跑 ⑶有时 ⑷引,提出。

 询问

3.C

4.B

5.A

6、A 

7、B

8、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9、①又担心没有大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②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10.C

11.⑴我毫无羡慕的念头,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所以并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家。

   ⑵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因此)放松读书。

12.从得书、从师、求学三个方面谈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

13.劝勉马生不要辜负良好的学习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成。

14.幼年读书的艰难;成年从师的艰难;求学生活条件的艰难。

15.从如下三个方面:

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16.①来,表目的,②因为,表原因,③用,把,表手段。

17.表现了作者有借有还的诚信;更表现了作者害怕下次不能借到书的心酸。

二、

21.

(1)用作动词,“腰佩”或“腰上佩带”;

(2)通“披”,“穿”或“穿着”;(3)热水;(4)辞别。

(答出意思即可,每小题l分,共4分。

22.C(A①连词,“却”;②连词,“就”。

B①助词,取消独立性;②动词,“到”。

C①和②都是介词,都当“用”讲。

D①人称代词,“他们的”;②加强反问语气。

)(2分)

23.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

(2分,大意正确l分,关键词语翻译错误酌情扣分。

)。

24.①以读书为乐(有极强的求知欲望)(1分)②因感恩慈母,承担家庭责任而读书(1分)③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画荻凿壁等(要求填写两个,一个1分)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12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余幼时即嗜学嗜:

爱好

(2)弗之怠弗:

(3)宋濂尝与客饮尝:

曾经(4)间问群臣臧否臧:

善,好

点拨:

“臧”可以联系《出师表》中“陟罚臧否”一句。

3.翻译下列句子。

(3分)

(1)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看到许多(各种各样的)书。

(2)真是(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

4.答案:

读书方面围绕“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做人方面围绕“正直”“坦诚待人”“与品德优秀的人交友”“背后不说人坏话”等要点回答即可。

点拨:

考查学生读文章内容的理解。

【甲】文抓住“嗜学”“手自笔录”“遍观群书”等内容来作答。

【乙】文抓住“濂具以实对”等内容作答。

5.请选用一句诗或对联来概括【甲】文字体现出来的意思,并简要说明理由。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或“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甲】文字揭示了学习须不怕艰苦,勤学不辍的道理,

四、语言的创新与应用。

1.分别写出含有“书”和“勤奋”含义的名言警句各一例(4分)。

(1)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勤奋: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