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考点整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60988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0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影像考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医学影像考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医学影像考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医学影像考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医学影像考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学影像考点整理.docx

《医学影像考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影像考点整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学影像考点整理.docx

医学影像考点整理

 

第1章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

1.选择题

1.X线的特性:

穿透性:

是X线成像的基础

荧光效应:

是透视检查的基础

摄影效应:

是X线摄影检查的基础

生物效应:

是放射防护和放射治疗的基础

2.X线检查技术的X线检查方法最常用:

荧光透视

最广泛:

X线摄影

3.荧光透视(筛选作用)优点:

1、随意改变检查部位;

2、立即得出透视结果;

3、获得某些器官的动态图像;

4、费用低;

缺点:

1、影像比较模糊;

2、没有记录无法对比、会议、

3、很厚、很致密的病变无法看清。

4.CT(计算机体层成像)是X线束对人体层面进行扫描,取得信息,经计算机处理而获得的重建图像显示的断层剖图像,常用的是横断面或轴面,可重组冠状面和矢状面的断面图像,其密度分辨力明显优于X线图像。

第2章骨骼系统

一.名词解释:

1.死骨:

由于血液供应的中断,骨组织局部代谢的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

其X线表现为骨质局限性密度增高。

3.Colles骨折:

又称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桡骨远端2–3cm以内的横行或粉碎骨折,骨折远段向背侧移位,断端向掌侧成角畸形,可伴尺骨茎突骨折。

1.选择题

1.X线平片摄影时应注意:

1、摄影位置:

正、侧两个位置;

2、应当包括周围的软组织:

四肢长骨摄片---包括邻近的一个关节

柱摄片---包括相邻部位,以便计数;

3、两侧对称的骨关节:

应在同一技术条件下

摄照对侧,以便对照。

2.骨骼解剖较复杂的部位:

首选CT

3.干骺端,骺,骺板都是属于骺软骨。

4.骨密度减低:

骨质疏松,骨质软化(钙盐减少),骨质破坏

5.骨密度增高:

骨质增生硬化,骨膜增生(骨膜反应)

骨质坏死,骨内与软骨内钙化,矿物质沉积

6.骨骼疾病的重要X线征是:

骨质破坏

7.骨质破坏的类型:

地图样骨质破坏,虫噬状骨破坏

筛孔状骨破坏,Codmans三角

8.骨内和软骨内钙化与正常骨组织鉴别:

正常骨有骨纹理。

9.骨折的基本X线表现在-----可能不显示骨折线?

嵌入性或压缩性

10.根据骨折的程度分为:

完全性,不完全性

根据骨折线的形状和走向分为:

横形斜形螺旋形

根据骨碎片情况分为:

撕脱性嵌入性粉碎性

11.判断骨折移位情况,以骨折近段为准,借以判断骨折远段的移位方向和程度。

12.骨折端有成角是两断端纵轴形成大小不等的交角;

13.判断骨折断端的成角情况是长骨两断段成角的尖端所指方向即为成角的方向,如向前、后、左、右。

14.对位良好:

对位达2/3以上者;对线良好:

角度基本消失。

15.观察旋转移位,需摄入骨折处远近两个关节。

16.骨折的愈合:

骨折后,断端之间骨髓腔内和骨膜下形成血肿。

2-3天血肿形成纤维骨痂(骨样骨痂),骨折后2-3

周形成骨性骨痂。

17.股骨颈骨折,多见于老年人,股骨头的血供几乎均来自颈基底部,头下骨折影响对股骨头及颈的血供,骨折愈合缓慢,甚至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18.脊柱骨折,平片表现为椎体压缩呈楔形,前缘变短,偶见椎体前上方有分离的骨碎片,其上下椎间隙一般保持正常。

19.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发病7-10天内表现为软组织肿胀。

半个月之后才出现骨质破坏。

20.急性化脓性骨髓炎x线平片表现:

软组织肿胀,骨质破坏,死骨,骨膜增生。

发病2周后可见骨改变,开始干骺端骨松质中出现局限性骨质疏松,继而形成多数分散不规则的骨质破坏区,边缘模糊,其内骨小梁模糊,消失。

(判断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要点)

21.慢性化脓性骨髓炎,X线平片:

修复为主。

包括骨内膜增生,骨外膜增厚,未痊愈时仍可见骨质破坏和死骨。

22.脊椎结核X线平片:

骨质破坏(椎体塌陷变扁-正位,或呈

楔形-侧位

椎间隙变窄或消失(诊断脊椎结核的重

要依据)

后突畸形(脊椎结核常见征象)

冷性脓肿(寒性脓肿-脊椎结核特有)

23.脊椎结核与脊椎骨折的区别:

脊椎结核的椎间隙变窄甚至消失致椎体互相嵌入。

24.长骨结核在骨骺、干骺端最多见,X线平片,病变早期

表现为骨质疏松;骨质破坏:

一局限性类圆形、边缘清楚;骨膜反应:

较轻;骨质坏死:

碎屑状死骨,密度不高,称为“泥沙”状死骨。

25.骨巨细胞瘤X线表现:

偏侧性骨质破坏,边界清楚:

a.分房型(皂泡);

b.溶骨型(密度较骨肉瘤低)

病变局部骨骼

a.偏侧性膨大

b.骨皮质变薄

恶变

a、破坏区骨性包壳表现不完全;

b、侵犯软组织出现肿块;

C、肿瘤边缘出现筛孔状、虫蚀状骨破坏

26.诊断骨肉瘤的重要依据----肿瘤骨

2.大题

1.小儿骨骼x线解剖特点:

组成:

骨干干骺端骺骺板(盘、线)

骨干:

X线表现:

密度均匀致密影,外缘清楚;

骨膜:

X线上不能显影;

干骺端:

定义:

骨干两端向骨骺移行的较粗大部分

干骺端临时钙化带:

顶端为一横行薄层致密带影。

骺:

定义:

未完成发育的长骨末端;

骺软骨X线片:

不显影功能:

化骨

二次骨化中心(继发骨化中心):

初期:

小点状骨性致密影

增大:

松质骨,边缘由不规则变为光滑整齐

骺板(盘、线):

特点:

软骨X线片:

呈横行半透明线

2.儿童骨折的特点:

骺离骨折(骨骺损伤)

1.显示骺线增宽,骺与干骺端对位异常

2.骺与部分干骺端一并撕脱。

青枝骨折

1.局部骨皮质和骨小梁的扭曲,而看不见骨折线

2.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突。

3.骨肉瘤的分型:

成骨型:

以肿瘤骨形成为主,明显时可呈大片致密影称象牙质,骨破坏较少或不明显,骨膜增生明显呈骨膜三角或袖口征,软组织中也有较多肿瘤骨。

溶骨型:

以骨质破坏为主,骨破坏呈不规则斑片状或大片低密度区,边界不清,骨膜增生被肿瘤破坏形成骨膜三角,

混合型:

成骨与溶骨的程度大致相同。

4.骨肉瘤基本X线表现:

骨质破坏:

多始于干骺端

肿瘤骨:

是诊断骨肉瘤的重要依据,

一般表现为云絮状,针状,

斑块状致密影。

骨膜增生:

表现为线状、层状,

骨膜三角

软组织肿块:

呈圆形、半圆形,境界

多不清楚

第三章呼吸系统

1.名解

1.肺野:

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称肺野,分别在第2、4肋骨前端下缘引一水平线,即将肺横分为上、中、下三野,将两侧肺纵行分三等分,称内、中、外带。

2.肺门:

位于纵隔两旁的第2-5肋间,左侧比右侧高1-2cm,侧位胸片上肺门呈“逗号”形状。

由肺动脉、肺叶动脉、肺段动脉、伴行肺静脉、支气管构成。

3.肺纹理:

自肺门向肺野中、外带发出,逐渐变细,呈放射状分布的树枝影,主要由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组成。

4.结核球:

多数为圆形,边界整齐,无毛刺,少有胸膜凹陷征,内部常有环形、弧形或斑状钙化,周围多有卫星灶.

2.选择题

1.肺尖区是第1肋圈外缘以内的部分。

2.纵隔横分:

上、中纵隔的分界,从胸骨柄、体交点至第4胸椎下缘画一连线;中、下纵隔的分界:

第8胸椎下缘

3.肺实变:

指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内的空气被病理性液体、细胞或组织所替代。

4.肺实变的急性炎症主要变化为渗出,肺泡内的气体被渗出的液体、蛋白及细胞所代替。

常见的病理改变:

炎性渗出、水肿液、血液、肉芽组织或肿瘤组织。

渗出性病变:

其边缘模糊,与正常肺之间无明显的界限.增殖性病变,各个病变界限分明,略呈梅花瓣状.

5.虫蚀样空洞:

实变的肺野多发性边缘不规则虫蚀状透明区

厚壁空洞(壁厚≥3mm),周围为渗出性影;

薄壁空洞(壁厚<3mm),由纤维组织围绕。

6.空腔:

肺内生理腔隙的病理性扩大,如肺大泡、含气肺囊肿及肺气囊;壁菲薄而均匀,厚度<1mm,周围无实变,腔内无液体。

7.高分辨力CT:

是支气管扩张的最佳检出方法。

8.大叶性肺炎,炎症常累及一个或多个肺叶,也可仅累及肺段。

a.充血期:

可无阳性发现,肺纹理增多,透明度略低。

b.实变期:

密度均匀的片状或三角形致密影。

空气支气管征(支气管气像);整个肺叶—大片致密影;肺段—片状、三角形致密影。

c.消散期:

大小不等、分布不规则的斑片状影。

9.小叶性肺炎:

病变好发于两肺中下野的内中带。

形成沿肺纹理分布的斑片状致密影,边缘模糊不清,密度不均。

10.肺结核:

原发性肺结核(Ⅰ型)典型原发综合征(哑铃征,双极期)多见于少年儿童

a.原发浸润灶(多发于中上肺野)

b.淋巴管炎

c.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Ⅱ型)

a.急性粟粒型肺结核:

两肺弥漫性粟粒状影,粟粒大小:

1–3mm边缘清楚;粟粒影像特点(三均匀:

分布均匀,大小均匀,密度均匀)

b.亚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主要分布于两肺上、中肺野,粟粒影像特点(三不均匀:

大小不一密度不同分布不均)

c.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增殖性改变,两肺纹理增粗紊乱更明显.

继发性肺结核(Ⅲ型)多发生在成人,病程长(几个月至几年),易反复。

肺结核中的主要类型。

a.浸润性肺结核:

多发于肺尖,锁骨上下区。

(1局限性斑片影2.大叶性干酪性肺炎-大叶实变中有多个小透光区(或虫蚀样空洞)3.增殖性病变:

呈斑点状影,边缘较清晰,排列成“梅花瓣”或“树芽”状影(为结核病的典型表现)4.结核球,80%以上结核球有卫星灶5.结核性空洞6.支气管播散病灶.7.硬结钙化-最好结果8.小叶间隔增厚)

b.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

继发性肺结核晚期类型,好发于上中肺野。

1.纤维空洞;2.空洞周围大片渗出和干酪病变,可见不同程度的钙化或大量纤维粘连。

3.肺叶变形,病变肺叶收缩,患侧肺门上提,肺纹理紊乱,呈垂柳征。

4.无病变肺代偿性肺气肿。

5.胸膜肥厚粘连。

6.纵隔变窄,呈滴状心。

结核性胸膜炎型(Ⅳ型)

a.结核性干性胸膜炎

b.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

11.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a.中心型:

指发生在肺段和段以上支气管;

(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肺段支气管)

早期:

可无异常发现.进展期:

直接征象:

肺门影增深、增大,肺门区块影,位于一侧肺门,边缘清楚,可有分叶。

间接征象:

局限性肺气肿,常伴有阻塞性肺炎,阻塞性肺不张。

典型表现:

横“S”征(右肺门肿块,右上肺不张)

b.周围型肺癌:

肺内球形肿块,不规则的分叶、短细的毛刺和

不规则的厚壁空洞。

c.弥漫型肺癌:

两肺广泛的细小结节,为不对称分布,可发展为融合病灶呈肿块状,整个肺叶的实变影。

12.正、侧位胸片:

是诊断肺癌的基本方法;

CT检查:

诊断肺癌最佳检查手段;

13.中央型肺癌诊断要点:

发现支气管腔内结节或肿块,支气管壁增厚、狭窄或完全闭塞,肺门肿块和阻塞性肺炎及肺不张,纵隔结构受侵、淋巴结转移。

14.继发性肺肿瘤经血行转移:

两肺多发棉球样结节,密度均匀,

大小不一,轮廓清楚,以两肺中下野外带较多。

3.大题

1.阻塞性肺气肿:

肺气肿:

是指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过度充气、异常扩大,伴有不可逆性肺泡壁的破坏。

a.局限性阻塞性肺气肿:

支气管部分性阻塞产生活瓣作用,吸气时支气管扩张空气进入,呼气时空气不能呼出,致使阻塞远侧肺泡过度充气。

X线表现直接征象:

肺部局限性透明度增加

b.弥漫性阻塞性肺气肿:

终末细支气管慢性炎症及狭窄,形成活瓣性呼气性阻塞,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肺泡过度充气伴有肺泡壁破坏。

X线表现直接征象:

两肺野透明度增加,常有肺大泡出现,肺纹理稀疏。

间接征象:

胸廓前后径及横径均增大,肋间隙增宽,双横膈低平且活动减弱(透视)心影狭长呈垂位心形;

2.一侧性肺不张:

x线检查的直接征象:

患侧肺野均匀致密;间接征象:

纵隔向患侧移位,患侧横膈升高,肋间隙变窄,健侧有代偿性肺气肿。

3.肺叶不张X线表现:

直接征象:

不张肺叶缩小呈密度均匀增高;间接征象:

相邻叶间裂呈向心性移位;纵隔及肺门可有不同程度的向患部移位,邻近肺叶可出现代偿性肺气肿。

4.胸腔积液:

极少量积液最首先积聚后肋膈角,后前位(站立)检查后肋膈角变钝变白,需加照侧位。

少量积液液量达250ml左右,站立后前位肋膈角变钝、变浅;随液量增加外肋膈角闭塞,掩盖膈顶,其上缘在第4肋前端以下,呈外高内低凹面向上的弧线;透视下体位改变时,形态改变。

需与胸膜增厚粘连鉴别(体位改变时形态不变)。

中量积液上缘在第4肋前端平面以上,第2肋前端平面以下;中下肺野均匀致密影。

大量积液上缘达第2肋前端以上,直接征象为患侧肺野均匀致密影,有时仅见肺尖部透明,间接征象肋间隙增宽,横膈下降,纵隔向健侧移位。

3.气胸:

x线检查气胸区无肺纹理,为气体密度称高度透亮区。

少量气胸时气胸区呈线状或带状,可见被压缩肺的边缘,气胸区无肺纹理。

大量气胸直接征象为气胸区可占据肺野的中外带,内带为压缩的肺,呈均匀的软组织影;间接征象纵隔向健侧移位;患侧膈下降,患侧肋间隙增宽。

4.胸膜肥厚粘连:

局限肥厚粘连常表现肋膈角变浅变平,膈运动轻度受限。

广泛胸膜肥厚直接征象:

肺野密度增高,患侧胸廓塌陷,肋间隙变窄;间接征象:

肋膈角近似直角或闭锁,横膈升高且顶变平,横膈运动微弱或不动,纵隔向患侧移位。

5.胸膜钙化:

肺野边缘呈片状、不规则点状、或条状高密度影,其边缘锐利包裹性胸膜炎时呈弧线形或不规则环形。

多见于结核性胸膜炎、出血机化。

与一侧性肺不张(致密影)相鉴别。

6.总结:

直接征象:

均匀致密影---胸腔积液,肺不张

密度增高---广泛胸膜肥厚

透明度增加—肺气肿

高度透亮区—气胸

间接征象:

扩张---大量胸腔积液,肺气肿,大量气胸

牵拉(收缩)--肺不张,广泛胸膜增厚

7.肺实变X线表现:

单一的片状致密影,多个灶性影,边缘模糊,肺段或大叶性影,实变中心区密度较高,边缘区较淡

第4章循环系统

1.名解:

1.心胸比率:

心影最大横径与胸廓最大横径之比。

正常成人心胸比率≤0.50)确定心脏有无增大最简单的方法是测量心胸比率(正位):

0.50-0.55为轻度增大,0.55-0.60为中度增大,0.60以上为重度增大。

2.选择题:

1.心脏摄片四个常规位置:

后前位,右前斜位,左前斜位,左侧位。

常规投照为立式后前位,右前斜位是最常规吞钡检查的位置,来显示食管确定左心房有无增大。

2.左心房增大常见的病因:

二尖瓣病变、左室衰竭、某些先心病,如动脉导管未闭等。

3.心脏后前位心左缘最下段为左心室,心右缘最下段为右心房。

4.相反搏动点:

左心室与肺动脉的搏动方向相反,两者的交点,是衡量左右心室增大的一个重要标志。

5.心后食管前间隙:

(心脏左侧位)心后下缘、食管与膈之间的三角形间隙。

心后食管前间隙变小,则左心室增大。

6.左心室增大常见的病因:

高血压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某些先心病如动脉导管未闭等

7.肺静脉压慢性升高主要表现为间质性肺水肿。

8.右房增大是房间隔缺损的重要征象;

第五章消化系统

1.名词解释

1.龛影:

(良性龛影)胃壁局限性溃疡形成的凹陷为钡剂充盈,在切线位呈局限性向胃轮廓外突出的钡影称龛影,轴位观溃疡呈火山口状,钡剂填充溃疡内表现为类圆形钡斑。

2.恶性龛影:

(6-7版结合答题)多见于溃疡型癌,龛影形状不规则,多呈半月形的高密度区,外缘平直,内缘不整齐而有多个尖角,龛影位于胃轮廓之内,龛影周围绕以宽窄不等的透明带,显示低密度区,即环堤,轮廓不规则而锐利,其中常见到结节状和指压迹状充盈缺损,龛影、环堤统称为半月综合征。

3..充盈缺损:

钡剂充盈时,胃轮廓由于来自胃壁的肿块向腔内突出,而造成局部钡剂不能充盈,这时钡剂勾画的轮廓是肿块向腔内的边缘。

2.选择题

1.胃与十二指肠检查技术:

X线平片:

观察膈下游离气体,

诊断胃十二肠穿孔

造影检查:

双重造影:

气钡双重对比造

影法;双对比相:

在透视的同时摄取必要的点片

腹部平片检查发现气腹是诊断胃肠道穿孔的重要征象。

2.胃肠道钡剂造影检查前必须空腹,一般需禁食禁水6-12小时。

3.观察胃正常解剖分区采用:

气钡双重对比造影

4.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可见胃的分型:

牛角型,钩型,长型(无力型),

瀑布型

5.粘膜与粘膜皱襞的改变:

粘膜破坏,粘膜皱襞平坦,粘膜皱襞增宽和迂曲,粘膜皱襞纠集

6.良性溃疡的特征:

粘膜水肿带,粘膜皱襞均匀性纠集

7.十二指肠溃疡好发于球部(后壁、前壁),溃疡易造成球部变形,直径多在4–12mm,表现为类圆形、米粒状密度增高影。

边缘多为光滑整齐,周围常有一圈透明带、放射状粘膜纠集。

8.十二指肠溃疡的诊断:

龛影的显示(使用加压法和双重造影法)

恒久的球部变形(瘢痕收缩、粘膜水肿和痉挛所致)

9.十二指肠溃疡其他征象:

1、激惹征;2、幽门痉挛,开放延迟;3、胃分泌增多和胃张力及蠕动的改变;4、球部有固定压痛。

10.小肠灌肠双重对比造影:

是检查小肠病变最敏感的方法。

11.结肠双重对比造影检查:

a.结肠清洁准备:

忌用清洁剂洗肠,采用无渣饮食连续两天、口服缓泻剂的方法。

b.检查技术:

结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

12.观察食管的常用位置:

右前斜位观察.前缘见三个压迹:

主动脉弓,左主支气管,左心房。

13.食管X线造影检查:

食管于中线偏左,轮廓光滑,管壁伸缩自如,宽度2–3cm,右缘有主动脉弓和左主支气管压迹。

14.食管化学灼伤---中下段;

15.透视为急腹症最常用的方法;常用于胃肠穿孔和肠梗阻诊断的筛选。

基本摄影位置:

仰卧前后位

三.大题

1.胃溃疡:

直接征象是龛影,多见于胃小弯,其切线位呈乳头状、锥状,轴位呈类圆形;边缘光滑整齐,密度均匀,龛影口部常有一圈粘膜水肿透明带,呈月晕征,是良性溃疡的特征,根据范围可分为黏膜线,项圈征,狭颈征。

慢性溃疡周围的瘢痕收缩,会造成黏膜皱襞均匀性纠集,是良性溃疡的又一特征。

间接征象:

1.功能性改变:

a.痉挛性改变:

表现胃壁上的凹陷(切迹);小弯溃疡时可在大弯的相对处出现深的痉挛切迹,呈B状,胃窦和幽门痉挛常见。

b.分泌增加:

使钡剂不易附着于胃壁。

c.胃蠕动增强或减弱:

张力增高或减低,排空加速或减慢。

2.瘢痕性改变:

a.胃变形,小弯溃疡使小弯缩短致幽门与贲门靠近形成“蜗牛胃”,胃体呈环状狭窄“葫芦胃”:

2.胃癌:

胃肠道常见的肿瘤,好发于40-60岁,在胃窦,小弯和贲门部常见,按照胃癌的大体病理形态分为三型:

a.覃伞型:

癌瘤向胃腔内生长,表面高低不平,与周围有明确的分界;b.浸润型:

癌瘤向胃壁生长,使胃壁增厚,僵硬,弹性消失,黏膜表面平坦而粗糙,与正常区分界不清,侵及胃的全部时形成“革带胃状”c.溃疡型:

又称恶性溃疡,癌瘤常深达肌层,形成大而浅的盘状溃疡,其边缘有一圈环堤。

钡剂造影表现:

1.充盈缺损,形状不规则,多见于覃伞型癌;

2.胃腔狭窄,胃壁僵硬,可见于蕈伞型癌,多见于浸润型癌,全胃受累时形成“革袋状胃”;3.龛影;多见于溃疡型癌,龛影形状不规则,多呈半月形,龛影周围绕以宽窄不等的透明带,称环堤,环堤上见结节状和指压痕,变现为半月征。

4.粘膜皱襞破坏、消失、中断,黏膜下肿瘤浸润常使皱襞异常粗大,僵直或如杵状和结节状,形态固定不变。

5.癌瘤区蠕动消失。

第6章泌尿系统

一:

名解:

1.阳性结石:

约90%结石由X线平片显示的高密度影;阴性结石:

少数结石如尿酸盐结石,难在平片上显影,需做造影检查才能显示,表现为充盈缺损的低密度区。

二:

选择题:

1.腹部平片(KUB):

是泌尿系统常用的初查方法;

常规摄取---仰卧前后位片

2.尿路造影首选排泄性尿路造影即静脉肾盂造影(IVP),IVP不行则采用逆行性尿路造影。

3.输尿管有三个生理狭窄:

与肾盂相接处,通过骨盆缘处,进入膀胱处。

结石易卡于此。

4.肾结石侧位片上肾结石与脊柱影重叠,与胆囊结石、淋巴结钙化、腹内容物相鉴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