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模拟题8.docx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模拟题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模拟题8.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8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8)--解析
一、单选题
1,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思维过程属于( )。
答案A,联想
B,幻想
C,理想
D,想象
考点: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D
文字解析: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根据别人口头或文字的描述,人能够在头脑中产生没有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
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思维过程即属于想象。
2,一般来说,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依从、认同和( )。
答案A,反馈
B,行为
C,实行
D,内化
考点: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D
文字解析:
一般来说,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即依从、认同和内化。
专家点拨品德的学习阶段在历年考试中经常出现,以单项选择题、辨析题的题型出现较多。
品德的学习过程经历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
依从是态度:
与品德建立的开端环节;认同更深入一层,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一定性;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就形成了。
3,传染病流行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
答案A,有传染源,有能实现的传播途径,有易感性高的人群
B,有病原体
C,有传染源,传播途径易实现,人群易感性低
D,有人群易感,即可流行
考点:
小学生的医疗保健知识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A
文字解析:
传染病流行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有传染源,有能实现的传播途径,有易感性高的人群。
4,小明性格内向,不敢向他人请教问题,当他鼓起勇气和同学交流时,教师立刻对他给予表扬。
教师采用的这种行为改变方法是( )。
答案A,强化法
B,代币奖励法
C,示范法
D,行为塑造法
考点:
教学方法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A
文字解析:
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
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
5,麻疹的传染期(病人患麻疹后)的时间是( )。
答案A,发病到皮疹消失
B,发病到疹后5天
C,发病前2天到疹后7天
D,发病前2天到疹后5天
考点:
小学生的医疗保健知识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D
文字解析:
麻疹的传染期(病人患麻疹后)是发病前2天到疹后5天。
6,按照一定目的、任务,利用自己以往经验在头脑中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称为( )。
答案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联想
考点:
认知过程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B
文字解析:
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区分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关键是是否创造了新形象。
7,人们常说“知之深,爱之切”,这种说法表明( )。
答案A,识是情感的基础
B,感是认识的基础
C,识是意志的基础
D,志是情感的基础
考点:
情绪情感过程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A
文字解析:
认识和情感的关系是:
认识是情感的基础,情感又反过来对认识起着调节作用。
8,在比较讲授法和讨论法的教学效果时,教师分别选用两个班级,一班采用讲授教学法,一班运用讨论法,两班学生在智力、学业基础等方面尽量保持均衡,期末时测量其成绩有显著差异。
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答案A,观察法
B,实验法
C,个案研究法
D,调查法
考点: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B
文字解析:
实验法是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比较讲授法和讨论法的教学效果时,选用两个班级,控制了一些变量,考查在两种不同的方式下的教学效果,属于实验法。
专家点拨在教育研究的各种方法中,观察法和实验法是考查频率最高的内容,常以单项选择题和辨析题的形式出现。
考生需要熟记二者的概念,知道二者的优缺点。
9,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
答案A,惩罚服从取向
B,寻求认可取向
C,社会契约取向
D,普遍伦理取向
考点:
德育的涵义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D
文字解析:
柯尔伯格根据儿童不同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特点的不同,把儿童道德认知分为三水平六阶段,其中普遍伦理道德阶段是最高层次,指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判断是非善恶,超越现实规范的约束,即以良心、正义、公平、尊严、人权等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去进行道德判断,行为完全自律。
10,西方教育史上,首次提倡“从做中学”的人是( )。
答案A,布鲁纳
B,康德
C,杜威
D,卢梭
考点:
教育概述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C
文字解析:
“从做中学”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
杜威认为:
“所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学得知识。
”
11,属于意义识记的行为是( )。
答案A,小明通过阅读成语故事记住了大量成语
B,小明利用课间时间记住了圆周率小数点后9位数字
C,小明采用历史的先后顺序记住了许多历史事件的年月日
D,小明通过诵读法记忆并掌握英语单词
考点:
认知过程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A
文字解析:
意义识记是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在反复领会、理解、弄清事物本身意义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识记。
小明通过阅读成语故事记住了大量成语,这是属于“通过弄清成语本身意义、来源的基础上进行的识记”,是“意义识记”的一种表现形式。
12,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们以( )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答案A,被动的合作学习
B,自觉合作学习
C,主动学习
D,主动合作学习
考点:
学习理论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D
文字解析: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们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13,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能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 )。
答案A,信度
B,难度
C,区分度
D,效度
考点:
学习理论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D
文字解析:
信度指测验的可靠性;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能测量出所要测量东西的程度;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
专家点拨测验的质量指标主要有信度、效度、难度与区分度。
其中,信度和效度在历年考试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以单项选择题为主。
考生要牢记信度、效度的概念,能够根据所给出的描述判断是否具有信度和效度。
14,当人在做某件事情失败时,常常要去寻找原因,能够激发动机的归因是( )。
答案A,任务难度太大
B,努力不够
C,运气不好
D,能力不够
考点: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B
文字解析:
当人在做某件事情失败时,能够激发动机的归因是努力不够。
专家点拨成败归因理论是学习动机的重要理论之一。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15,“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答案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的原则
D,巩固性原则
考点: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D
文字解析: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存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16,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这是一种( )的观点。
答案A,外铄论
B,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C,内发论
D,本能论
考点: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C
文字解析:
对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这个问题的回答主要有内发论、外铄论和多因素相互作用论三种观点,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17,教师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并不是以物化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作为一种潜在的价值因素存在于学生身上,只有借助于学生对社会的贡献才能得到证明,这体现了教师劳动价值的( )。
答案A,滞后性
B,长期性
C,隐蔽性
D,复杂性
考点: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C
文字解析:
教师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只有通过学生对社会的贡献才能得到证明,体现了教师劳动价值的隐蔽性。
18,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 )。
答案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康德
D,洛克
考点:
小学教育的概述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D
文字解析:
英国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提出“绅士教育”的观点,这是他针对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子弟的教育而提出来的。
19,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
答案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考点:
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C
文字解析:
一个优秀班集体必须有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
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激励的作用,是形成、巩固班集体和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
良好的班风是一个班集体舆论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风气,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的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
良好的班风一旦形成,就会无形地支配着集体成员的行为,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
20,对于经常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一旦发现他有好的表现,马上就给予表扬。
这种鼓励能帮助他改掉自己的坏习惯,从而养成良好的品行。
这种做法在心理学上叫( )。
答案A,消退
B,正强化
C,负强化
D,间隔强化
考点:
小学生心理辅导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B
文字解析:
当环境中某种刺激增加而行为反应出现的概率也增加时,这种刺激的增加就是正强化,如给予奖励。
四、简答题
1,关于人的身心发展有哪些典型观点?
其代表人物是谁?
基本观点是什么?
考点:
儿童身心发展概述
分值:
1分
正确答案:
关于人的身心发展主要有四种观点:
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二因素论和相互作用论。
(1)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高尔登和美国的霍尔。
遗传决定论的理论观点是,个体心理发展是受先天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
(2)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华生。
环境决定论的理论观点是,个体心理的发展完全是后天环境教育的结果,遗传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
(3)二因素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吴伟士和德国的施太伦。
二因素论的理论观点是,个体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
(4)相互作用论是目前影响较大的一种观点,多数心理学家都支持这一观点。
其理论观点是,遗传对个体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遗传的制约,即“遗传决定心理发展的限度,环境在限度内起决定作用”。
文字解析:
关于人的身心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二因素论、相互作用论等。
这在历年考试中经常以单项选择题、简答题的形式考查。
考生应该记住:
遗传决定论者仅强调遗传的作用;环境决定论者仅强调环境的作用;二因素论认为遗传和环境都起作用,但二者是各自独立的;相互作用论认为二者是交互起来共同对个体发生影响的
2,简述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考点:
小学生心理辅导
分值:
1分
正确答案:
(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教师在制订辅导计划时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确定心理辅导活动内容时要考虑大多数学生共同需要与普遍存在的问题,组织团体辅导活动时要创造条件,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预防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学会人际交往;发展是指导学生树立有价值的学习与生活目标,承担生活责任,发挥个人潜能,使生活过得健康、充实、有意义。
就整体而言,在预防的同时要追求发展,可以说,发展是一种积极的预防。
(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尊重,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每个学生平等的权利;理解,则要求教师以平等的态度,按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所感受的本来面目去了解学生。
(4)学生主体性原则。
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要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5)个别化对待原则。
重视学生个别差异,强调对学生的个别化对待,是学生辅导的精髓。
(6)整体性发展原则。
心理辅导追求学生人格的整体性发展。
从社会价值取向看,它重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从满足学生自我完善的需求看,它注重学生知、情、意、行几方面协调发展。
文字解析:
本题是对心理辅导工作中遵循基本原则的考查。
3,简述教师运用谈话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考点:
教学方法
分值:
1分
正确答案:
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指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教师在运用谈话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能引起思维的活跃,即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
(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并注意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帮助他们准确地掌握知识。
文字解析:
本题是对教师教学方法中谈话法的考查。
五、综合题
【案例1】某小学的学生中有三分之一是本市人,三分之二是外地人,主要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学生们的学习水平相差很大,某教师根据班上学生的情感水平、认知水平、学习基础、家庭状况等实施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问题
(一):
该教师贯彻了什么教学原则?
该原则的含义是什么?
问题
(二):
结合本实例,谈谈如何贯彻该原则。
【参考答案】
问题
(一):
该教师贯彻了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这条原则是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中的反映,学生在知识水平、先前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个性倾向等方面彼此之间有一定的差异,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会”,而学生的现实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学的效果。
因而,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可以使教师的教学工作更有成效。
问题
(二):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应该做到:
①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②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案例2】一次.我正在布置作业:
“每个生字写5遍。
”就听有个同学小声说:
“都会写了,还让写!
”我没说话就下课了。
但这件事引起了我的反思,在班会上,我提出了“教师怎样留作业”的问题。
经过商讨,同学们一致同意:
常规性的作业应该写,但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决定多写或少写,其他时间可以做自己更感兴趣的事。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绝大多数学生都在不同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写作业成了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一件乐事,再也不是苦差事了。
(1)对学生现在的学习基础、智力水平、能力高低、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特长等有一个准确的评价。
(2)在完成学校统一教学要求并达到基本培养规格的同时,有所选择和有所侧重地制定进一步加强某方面基础,扩充某方面知识和发展某方面能力的计划,调整、优化已有的知识。
(3)按照既定计划积极主动地培养自己。
(4)在实践中能不断修正和调整学习目标。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是一种“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
采用这种学习方式,能使学生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能对认知活动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适。
因此,在我国教育学界,越来越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因此,这也成了历年考试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
在这则材料中,让学生共同商讨、共同制定要求,自主地进行学习,这样能使学生有。
一种“当家做主”的自豪感,自然就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