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测试题第02期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内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60170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90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复习测试题第02期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内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中考语文复习测试题第02期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内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中考语文复习测试题第02期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内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中考语文复习测试题第02期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内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中考语文复习测试题第02期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内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复习测试题第02期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内及答案.docx

《中考语文复习测试题第02期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内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复习测试题第02期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内及答案.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复习测试题第02期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内及答案.docx

中考语文复习测试题第02期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内及答案

2018届中考语文复习测试题(第02期)

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内)

一、基础小题

1.【2018届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年级上期中】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1)度已失期_______________

(2)长跪而谢曰________________

(3)以彰其咎______________(4)此殆天可以资将军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估计

(2).道歉(3).表明,显扬(4).资助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

谢:

道歉。

学#

2.【2018届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年级上期中】2017年是丁酉鸡年,古人称赞鸡是有德之士,请将“仁”“勇”“信”“武”四个字分别填入下面句子中的A.B.C.D处。

“头戴冠者,文也;足付距者,(A)____也;敌在前敢斗争,(B)____也;见食相呼,(C)____也;守夜不失时(D)____也。

【答案】

(1).A(武)

(2).B(勇)(3).C(仁)(4).D(信)

二、【2

018届北京市第41中学九年级上期中】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乙】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

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

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

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

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

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

后备又西取益州。

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

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

【注释】①解带:

比喻敞开胸怀。

②写诚:

抒发诚意。

③举州委质:

献出整个荆州投降。

④众寡:

人少。

⑤吴会:

吴国。

⑥乘胜克捷:

乘胜扩大战果。

⑦军师将军:

军事统帅。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

(2)遂许先帝以驱驰驱驰:

1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B.苟全性命于乱世皆以美于徐公

C.故五月渡泸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2)躬耕于野,不求闻达。

14.请从选文【乙】中找出能表明刘备“三顾茅庐”的原因的句子,并从选文【甲】【乙】所叙述的诸葛亮的所作所为中任选一点,谈谈你所获得的感悟。

【答案】11.略12.C

13.答案示例:

(1)希望竭尽自己低下的才能,去排除奸邪凶恶的敌人。

(2)在田野上亲自耕种,不求声名显扬。

14.答案示例:

句子:

(1)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

以亮有殊量。

(2)感悟:

(能联系诸葛亮的所做所为,感悟言之有理)

【解析】

11.

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

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

同时注意把词语放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这样才能将词语解释的更准确。

本题考查的词语较为简单,“卑鄙”解释为见识短浅,“驱驰”理解为奔走效劳。

12.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这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

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不断的理解积累,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

该题中C项的“故”都是因此的意思。

1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运用学习的一般翻译原则和方法,以及自己积累的文言词汇,做到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语句通顺简洁。

该题考查课内的闻言句子,要做好课内文章的翻译没注意“庶竭驽钝,攘除奸凶”翻译成:

希望竭尽自己底下的才能,去排除奸邪凶恶的敌人。

同时注意“躬耕”理解为亲自耕作,“闻达”理解为声名显扬。

点睛:

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感悟,要在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来完成,结合课内实虚词的掌握积累,翻译文章内容,总结概括文章讲述的内容,发现文章中人物的形象特点,并且能通过文中具体的事例来分析人物,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

学%

二、【2018届北京师大附中九年级上期中】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问题。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

“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

“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

“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

“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徒属皆曰:

“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三老、豪杰皆曰: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乙】陈胜王凡六月。

已为王,王陈。

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

“吾欲见涉。

”宫门令欲缚之。

自辩数①,乃置,不肯为通。

陈王出,遮道②而呼涉。

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

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

“夥颐③!

涉之为王沈沈④者!

”楚人谓“多”为“夥”,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由陈涉始。

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

或说陈王曰:

“客愚无知,颛⑤妄言,轻威。

”陈王斩之。

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注】①辩说:

分辩诉说。

数,一条一条地说。

②遮道:

拦路。

③夥颐:

夥,秦汉时楚地方言,表示众多的意思。

颐,通“矣,叹词,表示惊喜赞叹之意。

④沈沈者:

富丽深邃的样子。

⑤颛:

独一,专擅。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今亡亦死(______)

(2)将军身被坚执锐(_____)

17.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之陈辍

耕之垄上

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又何间焉

C.苟富贵

苟全性命于乱世

D.扶苏以数谏故

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上使外将兵________________

(2)藉第令毋斩_____________

19.阅读两段选文,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

【答案】16.

(1).逃跑

(2).通“披”,穿着。

17.A

18.

(1).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2).)即使仅能免于斩刑。

19.成功原因:

顺从民意,深得民心。

失败原因:

背信弃义,丧失民心。

【解析】

17.题目针对文言词汇的解释。

文言词汇的解释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

同时注意把词语放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这样才能将词语解释的更准确。

该题主要考查的是一词多义现象,题中A项中两个“之”都是“到、往”的意思。

学&

18.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运用学习的一般翻译原则和方法,以及自己积累的文言词汇,做到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语句通顺简洁。

题目涉及的句子翻译比较简单,注意“将”理解为带领,“使”是派的意思,“籍第令”是即使的意思。

19.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感知。

两段选文都是有关陈胜起义的内容,甲文主要是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乙文主要是陈胜起义后的事件。

通过甲文的阅读感知,我们可以看到陈胜起义成功建立政权是因为顺应民意,提出的口号深得民心,而乙文中我们看到起义成功后的陈胜贪图享受,对昔日一起佣耕的朋友背信弃义,这样就丧失了民众的拥护,所以导致最终灭亡。

点睛:

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感悟,要在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来完成,结合课内实虚词的掌握积累,翻译文章内容,总结概括文章讲述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理解文章讲述的事件,分析人物的形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三、【2018届福建省厦门市五校九年级上期中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始举进士,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①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②,岁满不持一砚归。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③,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注释】①缘贡:

趁着进项的机会。

②才足贡数:

仅仅满足进项数量。

③峭直:

严厉刚直。

5.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2)先帝不以臣卑鄙

(3)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4)平居无私书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晏子使楚》)

B.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

C.故人、亲党皆绝之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D.奉命于危难之间谨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7.翻译句子。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8.【甲】文第二段主要追叙了什么内容?

请简要概括。

9.两文同述为政与做人之道,诸葛亮建议后主要;包拯告诫后世子孙要。

(各用一个四字短语回答)

【答案】5.

(1)全部都

(2)身份地位,出身低下(3)给予,送给(4)书信6.C

7.

(1)(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2)包拯打开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直接到他面前陈述是非曲直,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骗。

8.先帝知遇之恩(或三顾茅庐;诸葛亮以身许国(或临危受命)

9.亲贤远佞;廉洁自律

【解析】甲:

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作者:

诸葛亮年代:

三国

乙:

选自《宋史》作者:

脱脱年代:

5.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卑鄙”的意思不用于现代汉语,要注意回答它的古义。

6.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答题需要结合句子的意思,解释出相关字词的含义,然后总结归纳得出答案。

A.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

所以:

…的原因/这是什么原因呢?

(是因为)水土地方不相同啊.所以:

…原因。

B.但从来没有不施行忠恕之道的。

以:

介词,用/但是能把天下大事当作自己的责任。

以:

与“为”连用,解释为“把…作为”。

C.连朋友、亲戚都断绝来往。

之:

代词/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

之: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

于:

在/镌刻唐代和现代(宋)名人的诗词文章在上面。

于:

在。

故选C。

点睛:

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

8.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通读全段,根据主要人物的活动,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开端、过程、结局),从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这个方面概括。

甲文的第二段主要是讲述诸葛亮回顾当年先帝三顾茅庐,自己临危受命的情形。

学*

9.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诸葛亮是建议要“亲贤臣,远小人”,用四个字概括就是:

亲贤远佞;乙文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诸葛亮要求子孙廉洁自律。

四、【2018届福建省上杭11月三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

“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炀帝①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

此皆朕所目见。

故夙夜孜孜②,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③不摇,则枝叶茂荣。

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治国安民》节选

【注释】①炀(yáng)帝:

杨广,隋朝的皇帝。

②孜孜:

勤勤恳恳不疲倦的样子。

③本根:

本,树干;根,树根。

比喻国家的基础和根本。

6.用“/”划分下面句子的停顿节奏。

(划一处)

入则无法家拂士

7.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1)人恒过,然后能改(_______)

(2)困于心,衡于虑(_______)

(3)征求无已(_______)

(4)百姓不堪(_______)

8.翻译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格言联璧》中有一联:

“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警之。

”文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一句表达的是上联的意思还是下联的意思?

请用自己的话做简单说明。

10.唐太宗使百姓安乐的措施是什么?

(用文中句子回答)。

【答案】6.入/则无法家拂士

7.

(1).犯过失

(2).同“横”,梗塞,不顺(3).停止(4).忍受

8.

(1).用(这样的方法)使他内心惊动,使他性格坚韧,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能。

(2).治理国家犹如栽树,树的根基不动摇,才能枝叶茂盛。

9.是下联的意思。

微祸给人带来内心的困苦和思想的梗塞,但能让人奋起有所作为,这正是“福人”之处。

10.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

【解析】

6.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比如句子的“主—谓---宾”有时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的用法。

8.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运用学习的一般翻译原则和方法,以及自己积累的文言词汇,做到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语句通顺简洁。

本题翻译的句子较为简单,注意“忍”是使动用法,“曾”是通假字,“夫”句首发语词。

点睛: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9.“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警之”意思是如果上天(命运)要想给你灾祸,那么肯定会先给你一点小小的幸福,让你沾沾自喜从而有点骄傲;如果上天(命运)要想给你幸福,那么肯定会先给你一点小小的磨难挫折,让你提高警惕从而有点敬畏。

结合意思可知与下联的意思的一致的,强调了上天以微祸来让人经受挫折,从而让人奋起有所作为。

10.这是文言文中内容理解的考点。

学生筛选并提取文言文阅读语料中的信息,是建立在文章理解基础上的考查方式,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达到读懂读通的目的,能够用原文的句子来解决问题。

唐太宗从隋朝的灭亡上感受到要让百姓安居乐业就要“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

甲文【翻译】

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

#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资财缺乏,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

国内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国家常常会灭亡。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五、【2018届甘肃省靖远县九年级上期中】阅读(甲)(乙)(丙)三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

“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

“有。

人不得,则非其上②矣。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③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注〕①雪宫:

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墅。

②非其上:

非难他们的君王(认为他们的君王不对)。

③为民上:

作为人民的统治者(君王)。

17.解释加点的词。

(1)是进亦忧,退亦忧。

__________________

(2)太守谓谁。

________________

(3)微斯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_____

_______

(5)树林阴翳____________

18.翻译下面句子。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甲)(乙)(丙)三个选段,实际上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思想,就是_________的思想。

20.请用原文说说孟子的“忧乐观”与范仲淹的“忧乐观”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答案】17.

(1).在朝廷做官

(2).同“为”,是(3).除了(4).以……为乐(5).遮盖

18.

(1).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为什么呢?

(2).把天下人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把天下人的忧愁当作自己的忧愁,这样做却(还)不能称王的,从来没有这种情况。

19.与民同乐(“民本”)

20.孟子的忧乐观是: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范仲淹的忧乐观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参考译文:

甲:

唉!

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

(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

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

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

他们一定会说: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唉!

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乙: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

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

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

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

太守是谁呢?

是庐陵欧阳修吧。

%

丙:

齐宣王在别墅雪宫里接见孟子。

宣王说:

“贤人也有在这样的别墅里居住游玩的快乐吗?

”孟子回答说:

“有。

人们要是得不到这种快乐,就会埋怨他们的国君。

得不到这种快乐就埋怨国君是不对的;可是作为老百姓的领导人而不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

国君以老百姓的忧愁为忧愁,老百姓也会以国君的有愁为忧愁。

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人的忧愁为忧愁,这样还不能这样还不能够使天下归服,是没有过的。

17.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此题要注意“乐”在这里是意动用法,“以……为乐”的意思。

点睛:

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理解。

文言文用单音节词表达,现代汉语则用双音节词表达。

双音节词是在文言文单音节词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

我们学习文言文,就可用组词的办法来确定文言实词的意义。

组成双音节词后,再根据文意来确定文言实词的含义。

18.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

一般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