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镜》教学设计5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35383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大镜》教学设计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放大镜》教学设计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放大镜》教学设计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放大镜》教学设计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放大镜》教学设计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放大镜》教学设计5篇.docx

《《放大镜》教学设计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大镜》教学设计5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放大镜》教学设计5篇.docx

《放大镜》教学设计5篇

 

《放大镜》教学设计5篇

 

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____

任教教师:

_________________

《放大镜》教学设计5篇

《放大镜》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教学重点:

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

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放大镜(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平面镜片。

教师演示:

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问题与猜想

1、导入:

师出示放大镜:

“看,这是什么?

”(生:

放大镜)。

放大镜大家很熟悉,我来介绍一下放大镜。

(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介绍)。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1)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2)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二、探究与实践

1、师:

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

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

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

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拓展与创新

1、师:

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说说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尝试利用放大镜来放大物体。

四、小结

《放大镜》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看清更多细节的作用。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边缘薄;镜片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3.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学习、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工具共同点和不同点的对比活动,探究放大功能器具的的特点。

2.学会使用放大镜,对比肉眼观察和使用放大镜,能发现更多的细节。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培养持续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事物的兴趣。

2.了解放大镜的发明史,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乐于与人合作,共同探究。

【教学重点】知道放大工具的结构特点,了解放大镜能放大物体图像,看清更多细节。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探究具有放大功能器具的特点,明白放大镜是“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

放大镜(每生一面)、信封、钱币;十种对比观察的器具;烧杯、水、记录纸。

教师演示:

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课前视频导入

1.思考:

你看到了什么,它与我们看到的实物有什么不同

2.组织学生回答,导入新课。

二、探究器具放大的秘密

1.出示10种不同的器材,分别用它们观察文字,寻找哪些器具具有放大功能。

(1)将器具按能否放大分成两类。

(预测-实测)

(2)比较能放大的器具,找一找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3)比较能放大的器具,比一比,想一想,怎样的器具能放得更大?

2.交流学生的发现。

通过比较发现能放大物体图像的器具具有“透”“凸”(中间厚)不能空心的特点。

能放大的器具如果中间越厚,边缘越薄(凸度越大)放大物体的图像也就越大。

知道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3.拓展活动:

用什么方法可以使不具放大功能的器具也成为一个“自制的放大镜”。

4.小结,并介绍放大镜的历史。

三、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了解放大镜的用途,让学生谈谈生产、生活中,你知道哪些人、哪些工作要用到放大镜?

2.用肉眼和放大镜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物体观察,比较肉眼观察和在放大镜下观察有什么不同。

并记录在记录纸上。

3.组织学生观察,教师巡视。

4.组织学生汇报各自的发现。

5.小结放大镜的作用。

四、总结延伸

1.你还想用放大镜观察什么?

你还希望用什么工具观察物体?

2.总结。

《放大镜》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

1、了解放大镜是不同于普通镜片中间厚两边薄的镜子。

而且它还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

2、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

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

3、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增强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

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

教学重点:

了解放大镜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难点:

?

学生正确、规范使用放大镜,体验到放大镜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还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

?

教学准备:

?

?

?

?

演示材料:

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三种)、教学课件。

?

分组实验器材:

放大镜(有不同放大倍数的)、小六字号的字条、树叶、普通的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

教学方法:

实际操作?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师: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请了特殊的宝贝过来和大家一起来玩,想必这节课会很有意思,(伸出用布包的镜子来)你们猜这是什么呀,那有谁可以过来摸一摸这是什么啊?

?

生:

可能是个小镜子,硬硬的……?

生:

可能是只笔。

?

师:

那我们怎么才能知道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

生:

打开看看。

?

师:

对。

当你从表面不知道这是什么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打开的方法看一看。

(郑重的把包的放大镜放在展示台上慢慢打开上面一点)师:

现在猜一下,这里会是什么?

?

生:

镜子。

(再打开下面一部分)

师:

这是什么?

生:

木棒,木棒。

(再全打开)?

生:

是把的圆镜子。

?

师:

到底叫什么名字呢?

生:

放大镜。

?

师: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

生:

我见我爷爷拿过。

?

生:

我家里有。

师指着另一个知道的孩子:

你是怎么知道的?

?

生:

……?

师:

对,它真的就叫放大镜。

(板书课题)?

师: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放大镜的秘密好不好。

(把放大镜的图片放到黑板上,把放大镜的名字放上去)?

二、活动一:

认识放大镜的构成?

师:

平时玩过放大镜的举手。

生举手。

你是怎么玩的?

?

生:

老师我拿着放大镜去照蚂蚁来。

生:

我去照字来。

生:

我没玩过放大镜。

但是我玩过我奶奶的老花镜来。

?

师:

每个小组长的桌洞里,我给每位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放大镜(3个低倍,1个高倍)大家想不想玩?

生:

想玩。

?

师:

想玩可以。

但是老师有要求,会玩的才能玩。

老师的要求你能做到吗?

?

师:

小组长轻轻的拿出来。

注意要求一?

放大镜是玻璃做的,我们要轻拿轻放。

要求二不要拿着放大镜对着太阳,那样会灼伤眼睛。

?

明白我的要求了吗?

师:

老师就喜欢遵守规则的小朋友。

?

师:

好。

那我们先看一看摸一摸它和我们普通的玻璃片有什么不一样?

生看摸。

?

师:

你们有什么新发现了吗?

?

生:

中间厚两边薄。

?

师:

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

我一摸就摸出来的。

?

师:

那你给大家摸摸看看吧。

?

生:

我摸中间时两手有这么大的距离,而摸这里边上就有这么大的距离。

?

师:

你们都摸摸自己的放大镜都是这样的吗?

?

生:

我发现放大镜的外面都是有个塑料框。

?

师:

他说的是真的吗?

赶快举出你的放大镜看看是不是这样的呢。

?

师:

哦,都有个塑料框。

太棒了,他把每个放大镜都有的共性告诉大家了。

你是一个会总结的孩子。

(板书名称)其他小朋友还有什么发现?

?

生:

还有个把。

?

师:

看看是不是都有个把。

我们把这个把称作镜柄。

?

三、活动二:

学习放大镜的使用?

师:

孩子们真聪明我们认识了放大镜。

大家想不想运用上它来观察新事物?

想。

?

师:

先别着急观察之前我们仍然有要求。

大家来看一下大屏幕,(使用放大镜时,手持放大镜柄,用放大镜慢慢的靠近想观察的事物,直到看清物体为止,观察你想要观察的事物和之前有什么不同,注意放大镜不要晃动哦)?

师:

现在你明白了吗?

明白了。

?

师:

谁再展示展示应该怎样来使用放大镜。

生展示。

?

四、活动三:

运用放大镜去观察新事物

(设计目的:

学会借助工具观察事物)?

师:

真不错。

你是个活学活用的小孩子。

好现在我们就去观察个字条。

能玩出新发现的孩子老师才喜欢。

?

师:

组长拿出1号袋,拿出里面的字条。

开始玩吧。

师下去观察孩子的发现。

?

生:

能把物体放大?

生:

我的放大镜放的大。

?

师:

放大?

是吗?

那你上来演示一下它怎么放大的吧。

(孩子来展示台先把字条放上去。

师:

你们记住多大小了吗?

你放大给其他同学看看。

生放上放大镜来看)?

师:

放大了没有吗?

真的能放大。

?

师:

有没有小朋友感觉你放大的比他的还要大呢。

高倍的放大镜上来演示。

?

师:

老师这还有个放大镜,老师也试试。

再放上一遍。

刚才我们发现放大镜放大字了,那它除了能放大字它还能放大别的吗?

同学们想不想研究一下?

生:

想。

师:

你们想放大什么?

生:

(发散思维说)放大指纹。

?

师:

可以放大你身体的任何部位。

生:

可以放大字体?

生:

可以放大笔,文具盒?

师:

你们想用放大镜观察这么多的东西啊。

你们感兴趣的这些东西都可以用放大镜来观察。

但是很遗憾,今天老师没有把小朋友们想观察的东西都带过来。

但是每个小组老师都给大家准备了(课件招打出来)昆虫的盒子,里面有小蚂蚁、瓢虫、树叶或标本。

同学们用放大镜来观察这些事物,来看看它们放大后到底是什么样子好不好?

好。

观察。

五、观察交流。

(设计目的:

知道放大镜能观察物体的细节)?

师:

记住观察的时候要告诉我放大了之后他们是什么样子。

?

师:

谁有新发现了。

有两个以上发现的先上来展示。

生把东西放上实物展台。

先说你发现了什么。

然后用放大镜在展台上展示一下。

生展示观察蚂蚁。

?

生:

我看到了蚂蚁肚子上有斜纹了。

生:

我看到腿上的花纹了。

?

生:

我看到蚂蚁的嘴巴了。

?

师:

本身我们不用放大镜看不大清楚这么多细节,而用了放大镜我们能看到这么多的细节。

(板书:

放大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物体的更多细节)?

师:

谁还观察了蚂蚁。

你还有不一样的发现吗?

那你也上来展示一下吧。

我们今天是运用放大镜观察了我们想观察的事物,你知不知道生活当中,叔叔阿姨是用放大镜观察什么了呢?

你们想不想知道?

(放视频看放大镜的应用,望远镜是变形的放大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发明了各种特殊的放大镜,他们的作用就更大了。

?

六、拓展布置作业(让学生继续保持爱探索的精神)?

科学家利用放大镜制作了这么多的工具。

那我们能不能利用身边的事物来制作一个放大镜呢?

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滴管和水,你知道吗,用他们也能做出放大镜来。

这是滴管,我把它放到水里使劲一捏,滴管就吸饱了,然后我把里面的水放出来,它有可能就会变成一个放大镜,你们信不信、你们试一试,你想放大什么,你就把吸饱的水滴在你想放大的小物品上(注意小物品不要比水滴大)?

生开始操作。

师:

怎么样你成功的发现放大了吗?

生:

看到了?

原来水滴也是天然的放大镜。

看来科学无处不在,在我们的身边就有。

?

总结:

我们这一节课都在玩什么呀?

放大镜。

玩放大镜你都发现了什么呀?

我知道了……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一种科学上观察的工具—放大镜,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工具帮助你们进行科学观察你们愿不愿意继续学科学呀?

让我们一起一下口号。

”我们爱科学”。

《放大镜》教学设计4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