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7到11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35095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心理学7到11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发展心理学7到11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发展心理学7到11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发展心理学7到11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发展心理学7到11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心理学7到11章.docx

《发展心理学7到11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7到11章.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展心理学7到11章.docx

发展心理学7到11章

第七章少年心理的发展

4.少年期易出现哪些心理偏差?

青春期也被称为危险期,处于青春期的少年们身心发展失去了平衡,感受着许多心理矛盾和冲突,如解决不当,就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心理行为偏差,乃至精神疾病。

一、心理生物性紊乱,青春期生物生理性紊乱主要表现为主体对自己身体机能的异常关注及对某些正常疾病的过分夸大,也有人表现为人表现为由于对自己身体的某些特征,不满意而极度焦虑,

二、自杀的倾向和行为自杀的倾向和行为在童年期是非常少见的,从青春期开始到青年期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三、青春期精神分裂症

从15岁开始,青春期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这种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遗传所致,但这种遗传因素之所以在这个时候起作用,还是由这这时个体所具有的特殊身心状态所决定的。

5.青少年期认知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青少年期认知发展主要表现在思维水平的提高上。

一、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少年期在思维发展上最主要的特点是思维的抽象逻辑性,这个特点具体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用假设

(二)逻辑推理

(三)运用逻辑法则

二、思维品质的矛盾性

(一)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

思维的创造性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采取新颖、独特的对策去解决总问题的一种思维品质。

少年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举广泛、思想活跃、敏感、少保守性,常有丰富奇特的幻想,喜欢别出心裁和标新立异,在许多方面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欲望,这与少年求异思维的迅速发展有关。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在思维活动中能严格地分析思维材料并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具有分析性、策略性、全面性和独立性的特点。

少年思维批判性的增长表现在不愿意轻易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对别人的思想、态度及意见要进行审查,并对此持怀疑和批判态度;还表现在开始严肃地区性对待自己的思想和主张,能有意识地调节、支配、检查和检查谁自己的思想;也表现在热衷于探讨星辰运转、生命起源等宏观问题,表现出一种不愿盲目生活的人生态度。

(二)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少年思维的片面性主要表现在思想的偏激与极端,不能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是抓住一点不计其余。

少年们思维的表面性表现在,在分析问题时还经常被事物的个别特征和外部特征所困扰,难以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中去,尤其对某些社会现象的评价往往失之表面化。

(三)思维中自我中心的再度出现

少年们思维中的自我中心表现为,虽然他们早已能区别自己与他人的想

法,但由于这个年龄段个体的自我意识过于高涨,他们有时不能区分自己

所关心的焦点与他人所关心焦点的不同,其具体表现如下:

1.假想的观众

少年们在心理上制造出一些“假想的观众”,他们感觉每天就像生活在舞台上一样受到别人的关注与批评,心理上的压力很大。

这在某种程度上使少年们过于在意自己的形象和服饰等。

2.独特的自我

在少年的心里也有个“虚构的自我”,他们认为自己是与众不同的,他们的情绪情感是独特的,别人不能理解的。

7.少年期的自我中心与幼儿期的自我中心有何不同?

少年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

第一个飞跃期在1~3岁。

进入青春期后,由于生理上的各种急剧变化使少年们将心思从客观世界中转入到主观世界中,从而导致第二次自我意识的高涨。

其表现是,少年们的内心世界越发丰富起来,开始想“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我特征是什么”等问题,这种过于关心自我的倾向在他们的日记和其他作品中有明显的反映。

8.少年期情绪表现上的矛盾性是什么?

情绪表现的矛盾性

1.狂暴性和温和性共存

少年的情绪表现有时像“急风暴雨”,同样一个刺激,在他们那里会引起很大的情绪反应。

但有时少年们的情绪也会拓被掩饰后,以比较缓和的形式表现出来。

与幼年和童年期相比,这时的情绪表现已不太开放和充分,他们能适当地控制住自己的消极情绪。

2.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

少年的情绪不够稳定,常从一种情绪转为另一种情绪,这是由于对于情绪体验还不够深刻造成的;但有时也存在偏执性的特点,较长时间不能够摆脱某一种情绪状态。

3.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少年在情绪表现上已经逐渐失去了过去那种单纯和率真,有时会隐蔽自己的某些情绪;与此同时,在表露情绪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带上一定程度的表演痕迹,失去了情绪表现的自然性。

9.少年期在人际关系上有什么新的变化?

(一)改变了集体性的交友方式。

童年期的儿童在交友方式上表现出了集体性,常常是若干从此小朋友一起游戏,进入青春期后,少年们最要好的朋友一般是1~2人,选择朋友的标准为:

有共同的兴趣、苦闷和烦恼,性格相近,能在许多方面相互理解和信任,

(二)同龄朋友关系占主导地位,童年时的儿童虽已有了同龄朋友,但在感情上依然十分赖父母。

进入少年期后,少年的感情重心逐渐偏向亲密的朋友,朋友在他们的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与异性朋友的关系的变化

在幼儿期和童年期,儿童间的交往是不分性别的,经常是男女儿童在一起游戏。

进入青春期后,双方都开始有了明显的性别意识,都对对方产生了兴趣,但最初表现出来的却是对异性同学的轻视和排斥,到青春期后期,男女少年的关系又开始融洽人。

(四)与父母关系的变化

青春期少年与父母关系的变化表现为,第一,情感上的脱离,由于少年们在情感上更依赖于同龄朋友,与父母间的情感不如以前那样亲密了;第二,行为上的脱离,在行为上反对父母对他们的干涉和控制;第三,观点上的脱离,少年们在任何事情上都强调自己的主张和意见,不愿意接受父母的观念和规范;第四,父母的榜样作用削弱,随着少年们认识能力的提高及其他成人形象进入他们的生活,他们会发现父母身上的若干缺点。

(五)与教师关系的变化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大部分教师都基本认可,初中生则不盲目接受任何一名教师,在每个少年以心目中都会有一两位最钦佩的教师,他们会更努力地学习所喜爱教师所授的课程。

第八章青年初期心理的发展

1,青年初期的年龄阶段和一般特征是什么?

一、年龄阶段

青年初期是指从14、15岁到18、19岁这一时期,相当于高中教育阶段。

当这一时期结束的时候,即年满18岁的时候,青年的身心各方面已经达到了相当成熟的水平。

二、一般特征

青年初期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已达到基本成熟;二是当此阶段结束时个体已满18岁,可取得公民的资格;三是开始考虑如何选择未来的学业和生活道路。

2.青年初期认知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青年初期个体(或称高中生)认知发展主要表现在其各种逻辑思维的发展上,逻辑思维的成熟是这个年龄阶段在认识能力上的最显著的特点。

一、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特点虽然从初中阶段开始,抽象逻辑思维在个体的认知发展中就占优势,但在一定程度上还需要经验的支持。

(一)青年初期的抽象逻辑思维具有充分的假设性、预计性主内省性

(二)形式逻辑思维处于优势,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三)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在高中阶段进入成熟期二、形式逻辑思维发展特点青年初期形式逻辑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概念、推理和逻辑法则运用能力等三个方面的发展上。

(一)概念的发展

(二)推理能力的发展

(三)运用逻辑法则能力的发展

三、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特点

国内的研究表明,在校青少年辩证逻辑思维发展的趋势是:

初中一年级学生已经开始掌握辩证逻辑的各种形式,但水平还较低;初中三年级学生的辩证思维则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

高中学生的辩证逻辑已占优势地位。

青年初期青少年的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是与他们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相辅相成的。

一般来说,青年初期学生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水平高于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水平,而且形式逻辑思维发展较为稳定和匀速,而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则比较迅速。

这两种思维形式相互促进,使得青年初期个体的思维发展水平更高、更成熟、更完善。

3.青年初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一)自我意识的一般特点

青年初期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展。

青年人已完全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要求独立的愿望日趋强烈。

与少年期不同的是,这时独立性的要求是建立在与成人和睦相处基础上的。

第二,自我意识成分的分化。

青年初期学生在心理上把自我分成了“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两个部分,他们能够按照“理想的自我”去要求调控“现实中的自我”,但有时也会出现矛盾。

第三,强烈地关心着自己的自己的个性成长。

青年初期的学生十分关心自己在个性方面的优缺点,对别人或自己进行评价时,也特别重视个性方面的特点。

第四,自我评价的成熟。

青年初期的学生能独立评价自己的内心品质、行为和表现,其自我评价在一定程序上达到了主客观的辩证统一。

第五,有很强的自尊心。

第六,道德意识高度发展。

4.青年初期价值观的发展特点是什么?

价值观的特点

青年初期价值观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对理论问题越来越感兴趣,喜欢把各种具体的事实综合成若干系统的总原则,热衷于哲学探讨。

第二,青年初期价值观的核心是人生意义问题,他们逐渐学会将个人的生活目标与社会发展的总体方面相联系,不仅要说明自己对社会的意义,也要找到社会对自己的意义。

第三,在青年的价值观中,反映着个性色彩。

具有不同价值观的青年对于事物的兴趣点、意志品质及归因方式均不一样。

第四,青年的价值观仍缺乏稳定性,有时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价值取向。

5.青年初期在自治方面有什么要求和表现?

青年的自治需求主要体现在行为、情感及道德评价等方面。

在行为上,他们要求独立决定涉及个人的各种问题;在情感上,希望能独立体验和选择个人喜好;在首先评价上,则希望能以自己的评价标准为依据,独立评价自己及他人的行为和社会事件。

(一)自治需求的表现

1.与父母的关系

从青春期开始,子女与父母的关系出现了一些消极性的变化,少年在心理上减少了对父母的依赖,增加了反抗情绪。

进入青年初期后,虽然青年们仍反对父母过多的干涉,但与父母间的直接冲突已大大减少了,他们更希望能与父母站在一个同等的位置上讨论和决定某些问题,希望能与父母和睦相处。

2.选择职业和学业

选择职业和学业,确定未来的生活道路,是青年初期的一个重要任务。

大部分青年人在选择中体现出了一定的自主性。

他们首先能对自己的兴趣、能力、适应性等方面的内容做出评估,再根据现实的一些条件进行选择,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也能够接受父母的指导。

3.对现实社会的态度

青年初期处于理想主义阶段,他们对社会和人生的期望都带有理想主义的色彩,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极为敏感,会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

另一方面,由于问题的观察和分析还带有片面和表面性,在思想认识上容易有偏颇或绝对化的情况。

第九章成年初期心理的发展

1.成年初期的年龄阶段和一般特点是什么?

一、年龄阶段

我们将生理的成熟时间规定为成年初期的开始年龄,将社会生活的成熟时间规定为成年

初期的结束,也就是成年中期的开始年龄,由此便成年初期的年龄阶段规定为18、19岁到

35岁。

二、一般特点成年初期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开始摆脱那种肤浅的、表面的对外界及对自我的认识,自我意识成熟;在成年初期自我同一性已经确立。

第二,在成年初期,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始形成并逐渐稳定。

第三,到了成年初期的青年,开始学会深入体验人际关系的内涵,已能熟练掌握与人交往的艺术。

第四,成年初期表现出心理的两极性,意志与行动的两极性,,人际关系的两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