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教案6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47833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的人教案6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有的人教案6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有的人教案6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有的人教案6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有的人教案6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的人教案6篇.docx

《有的人教案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的人教案6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的人教案6篇.docx

有的人教案6篇

有的人教案(6篇)

  有的人教案

  有的人教案

(一):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比较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课前准备毛泽东对鲁迅先生的评价。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师:

同学们,透过对本组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更多的了解。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鲁迅先生(出示,老师朗读或者指名让学生朗诵):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这是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

“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是他最后的遗言。

然而,人们真的会忘记他吗?

事隔13年,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一诗。

这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板书课题)

  诵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诗,注意读流畅。

  2、指导学生读出节奏。

  3、指名读,师生评议。

  4、齐读,注意读出感情。

  自主感悟,自由表达

  1、选取自己感受最深刻的地方,自主研读。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结合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对鲁迅的了解以及课外收集的资料,谈谈理解和体会。

(能够谈难理解的诗句,能够说说诗句的深刻含义,也能够点评诗人的斟词酌句艺术,还能够品评诗歌的表现手法)

  3、群众交流学习心得,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4、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感受深刻的句子。

  联系实际,总结反思

  1、谈谈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2、说说自己还明白哪些像鲁迅先生一样为人民服务的人,他们给了你怎样的教育和启迪?

  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2、模仿本诗的格式写作两节小诗,写作的对象能够是一个人,也能够是一类人。

  3、根据本单元小课题研究状况,办一期手抄报:

“走近鲁迅”。

  有的人教案

(二):

  【教学目标】

  1.理解诗人运用比较手法,抒发的纪念鲁迅的感受,从中受到革命人生观教育。

  2、透过诗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战士的伟大精神,培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人生观。

  3、加强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诗的深刻哲理。

  【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理解诗的深刻哲理。

  【教学难点】

  透过诗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战士的伟大精神,培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人生观。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四年多的小学生活,我们从书本上认识了许多人格上伟大的人。

你能用简短的语句评价一个人吗?

  这些伟大的人都离我们而去了,但他们的精神仍留在我们的心中。

正如司马迁所说:

“人固有一死,或重与泰山,或轻于鸿毛。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

“赶快收敛,埋掉。

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

”这是他最后的遗言。

然而,我们能忘记他吗?

事别13年,著名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二、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

  我很喜欢这首诗,让我们共同分享,教师范读。

  2、再读课文

  (1)这首诗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了吗?

初次见面,必须要真诚:

读两遍。

  (2)仅仅准确就够了吗?

还务必流畅:

把每一句都读流利,再读两遍。

  3、挑战朗读,启发个性化理解,适时点拨

  (1)谁敢跟我比赛朗读?

光有自信是不行的,我读了十多次,而且有我自己的理解,此刻就比对你们不公平。

给你时间,试着理解,不动笔墨不读书,把你的见解写在书边的空白处。

  (2)这首诗写了拿几种人?

鲁迅属于哪种人?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再做准备,比赛朗读。

  4.你认为作者哪儿写得好,值得你学习。

  5.欣赏诗歌。

  某人

  泰戈尔

  你的天性是忘掉自己。

  我们心中却把你牢记。

  你总是爱把自己隐匿。

  我们的爱戴使你放射光辉。

  你把发自心灵的光芒。

  带给那黑暗的东西。

  你从不寻求名声和崇拜。

  但是爱之神发现了你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朗读鲁迅先生的《自嘲》一诗,引入对鲁迅先生高尚人格和光辉精神的评价,进入新课时的学习。

  二、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根据你收集到的资料,交流一下对本诗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了解。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基本资料

  1.听朗读带,或者教师范读全诗。

  2.学生自由朗读全诗,请学生用图示法将各个诗节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注意,诗的第一节写了两种“生”和“死”,是全诗的总纲;第二、三、四节写了两种人对人民的两种态度,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第五、六、七诗节分别与上面三个诗节对应,写出了两种人的两种不同结局。

  四、品读诗歌,理解诗歌资料

  1.学生齐读诗歌。

  2.品读诗歌资料,要求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诗歌的首节中“活”与“死”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如果将诗歌中涉及到的人直接点出,在表达效果上会有什么变化

  比较是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在诗歌中使用比较,能产生强烈的感情冲突。

这首诗每一诗节都使用了比较的手法,但每一次比较的角度是不相同的。

请大家细读课文,讨论各诗节比较的角度各是什么。

  3.品读诗歌语言,要求学生体会以下语句的修改的妙处。

  这首诗在选人语文教材时,以前臧克家修改,请大家看下面几例:

  原句:

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头上想不朽。

  改句:

有的人/把名字刻人石头,想“不朽”。

  原句:

骑在人民头上的从民把他摔倒。

  改句:

骑在人民头上的从民把他摔垮。

  原句:

给人民当牛马的人民永远纪念他

  改句:

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民永远记住他。

  五、精读诗歌,领会诗歌感情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2.指名学生朗读诗歌,要求能够读出各节的真实感情。

  朗读示例: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对于其他诗节,能够放手让学生自己体会朗读,教师指名部分学生朗读,以检查效果。

  六、学习迁移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谈自己的体会:

这篇散文《怀鲁迅》是郁达夫的一篇纪念鲁迅的散文,题材与《有的人》相似,表达的感情也基本一致。

  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鲁迅的死发出了贩通电报,荟萃了一夜的行李,第十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22日上午10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了一个澡,吞了两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青年男女将要破裂似的心肺与紧握的拳头。

这不是寻常的丧事,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有的人教案(三):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比较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课前准备

  鲁迅的诗《自嘲》。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导入:

人都有生死。

对待生和死,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态度。

有的人活得崇高、伟大;有的人活得无耻、卑微。

在死的问题上,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哪个同学能举出这两方面的例子?

  学生举例,教师评析、小结。

  2、根据本课资料,介绍鲁迅的《自嘲》和散文诗集《野草》。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基本资料

  3、听录音带,或者教师范读全诗。

  学生自读诗歌。

把握主要资料,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分清诗歌的结构层次。

(诗的第一节写了两种“生”和“死”,是全诗的总纲;第二、三、四节写了两种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第五、六、七节分别与上面三节对应,写出了两种人的不同结局)

  小组合作,阅读研讨

  1、找出哪些诗句写出了诗人对鲁迅的纪念?

(每节诗的后两行)

  2、诗歌的首节中“活”与“死”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精读诗歌,领会诗歌感情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注意体会每节诗歌中感情。

  指名朗读诗歌,读出各节的真情实感。

(对学生把握不准的地方,能够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或者变化语气、语调使学生真正把握住诗歌的内在感情)

  比较是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在诗歌中使用比较,能产生强烈的感情冲突。

这首诗每一小节都使用了比较的手法。

细读诗歌,体会诗歌比较的写法。

  B案

  课前准备毛泽东对鲁迅先生的评价。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师:

同学们,透过对本组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更多的了解。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鲁迅先生(出示,老师朗读或者指名让学生朗诵):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这是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

“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是他最后的遗言。

然而,人们真的会忘记他吗?

事隔13年,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一诗。

这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板书课题)

  诵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诗,注意读流畅。

  2、指导学生读出节奏。

  3、指名读,师生评议。

  4、齐读,注意读出感情。

  自主感悟,自由表达

  1、选取自己感受最深刻的地方,自主研读。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结合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对鲁迅的了解以及课外收集的资料,谈谈理解和体会。

(能够谈难理解的诗句,能够说说诗句的深刻含义,也能够点评诗人的斟词酌句艺术,还能够品评诗歌的表现手法)

  3、群众交流学习心得,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4、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感受深刻的句子。

  联系实际,总结反思

  1、谈谈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2、说说自己还明白哪些像鲁迅先生一样为人民服务的人,他们给了你怎样的教育和启迪?

  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2、模仿本诗的格式写作两节小诗,写作的对象能够是一个人,也能够是一类人。

  3、根据本单元小课题研究状况,办一期手抄报:

“走近鲁迅”。

  c案

  设计:

重庆外国语学校森林小学李静

  评改:

重庆外国语学校森林小学李勇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比较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透过本组的学习,你对鲁迅有怎样的印象呢?

你能用简短的语句评价他吗?

  (学生评价)

  这样一个伟大的人,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但他们的精神仍留在我们的心中。

正如司马迁所说:

“人固有一死,或重与泰山,或轻于鸿毛。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

“赶快收敛,埋掉。

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

”这是他最后的遗言。

然而,我们能忘记他吗?

事别13年,著名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让我们共同分享。

  二、初读体会

  1、自读课文,读熟读通顺。

  你想给这首诗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吗?

初次见面,必须要真诚:

读两遍,不要忽视一个字。

(检查,评价)

  2、再读:

仅仅准确就够了吗?

还务必流畅:

把每一句都读流利,再读两遍。

  3、你读懂了什么?

尝试理解这样几个问题:

  A、诗歌前四节中每节有两个“有的人”,前后两个“有的人”有什么不同呢?

  B、首节两个“活”与“死”有什么不一样的含义呢?

  前面的“活”是指人活着,后面的“活”是指精神活着。

  前面的“死”是指精神死了,后面的“死”是指人死了。

  c、第二小节与第五小节有怎样的联系?

第三小节与第六小节有怎样的联系?

第四小节与第七小节有怎样的联系?

  三、听录音,朗读

  1、请同学们听录音。

  2、请同学们评价一下,这个人读得怎样样?

  (感情处理得比较好语速把握恰当语气语调抑扬顿挫重音恰倒好处读出了诗歌的层次等等读出了对前者的恨,对后者的爱……)

  诗歌重朗读,俗话说: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仅仅靠听朗读录音是远远不够的。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设计朗读。

  自由朗读。

  3、我们齐读这首诗。

  要想更好地诵读,还务必深刻领悟诗歌资料。

  下面,以各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读各小节,而后在班级交流心得。

同学们如果能够引述课外在网上或其他传媒上获取的纪念鲁迅的、资料进行评点的话,就更好了。

  讨论、合作、交流。

  A以鲜明的比较,评价了世界上两种截然相反的人,这两种人有什么不同的命运呢?

  

(1)理解课文第二小节与第五小节

  化用鲁迅《自嘲》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

【幻灯补充《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在最艰苦的生活和最险恶的环境中,不管国民党的天下是“冬夏”还是“春秋”,鲁迅先生始终爱憎分明,与敌人顽强作战,为人民勤恳工作。

  

(2)理解课文第三小节与第六小节

  【幻灯补充《野草题辞》】“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一切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革命,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于生命。

这是一种彻底的牺牲精神,一种“无我”的人生境界。

  D比人生观,比价值观:

学习第四小节与第七小节

  师:

妄想流芳百世的人,灵魂早已死去,而“野草”生命力却极强,正像白居易所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对这两种人的回报也必须是爱憎分明的。

  小结:

鲁迅先生虽然已经逝世多年,生命已不复存在,但是他的精神永存。

早在鲁迅逝世的那一年,臧克家就写下了《喇叭的喉咙──吊鲁迅先生》,其中有这样一句:

“死的是肉体/你的精神已向大众心底去投生!

  四、有感情背诵

  毛泽东以前这样评价鲁迅先生: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让我们怀着对鲁迅先生深深的敬意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五、拓展

  诗歌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却不用“鲁迅赞”或“纪念鲁迅”为题,而是以“有的人”进行反复咏叹。

这首诗的前四节一连用了八个“有的人”,语言极为凝练。

同学们能不能试着动笔写一写,用自己的语言将它们具体化,将“有的人”替换为某一种人或某一类人。

  互相交流

  让我们看看群众的智慧能产生怎样的结晶。

先请四位男生四位女生,一人说一句,不能够重复。

(同学或老师评点)

  【评:

以读代讲,结合超多课程资源,结合本组所学课文,边读边悟,体会诗歌资料的同时更加了解了鲁迅为人。

  有的人教案(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资料。

  潜力目标:

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朗读鲁迅先生的《自嘲》一诗,引人对鲁迅先生高尚人格和光辉精神的评价,带人新课时的学习。

  二、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基本资料。

  1.听朗读带,或者教师范读全诗。

  2.学生自由朗读全诗,思考:

这首诗的体裁是怎样的

  四、品读诗歌,理解诗歌资料。

  1.学生齐读诗歌。

  诗歌的首节中“活”与“死”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如果将诗歌中涉及到的人直接点出,在表达效果上会有什么变化

  2.引导学生细读诗歌,对诗歌当中其他语言运用精妙的地方加以品味。

  五、精读诗歌,领会诗歌感情。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注意体会每节诗歌中的具体感情。

  2.指名学生朗读诗歌,要求能够读出各节的真实感情。

  有的人教案(五):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哲理性的深刻的内涵,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

  2、了解诗歌中比较手法运用的特点。

  【教学设想】

  1、透过请学生将诗歌中的“有的人”具体化的做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主要资料。

  2、在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诗歌,理解诗歌包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鲁迅,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毛泽东以前这样评价鲁迅先生:

  请同学们齐读这段话――“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

  “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是他最后的遗言。

然而,我们真能忘记他吗?

事别十三年,诗人臧克家依然写下了《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这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听录音,朗读

  1、师:

请同学们听录音。

  生:

听录音。

  2、师:

请同学们评价一下,这个人读得怎样样?

  生:

学生有可能的答案有:

  感情处理得比较好语速把握恰当

  语气语调抑扬顿挫

  重音恰倒好处读出了诗歌的层次等等

  读出了对前者的恨,对后者的爱

  师:

诗歌重朗读,俗话说: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仅仅靠听朗读录音是远远不够的。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设计朗读。

  生:

自由朗读。

  师:

请同学朗读。

  生:

读。

(两位读完以后)请大家评价一下他们的朗读。

  3、师:

找出了他们朗读中的优缺点,肯定对大家有所帮忙。

下面,我们齐读这首诗。

  师:

很好。

要想更好地诵读,还务必深刻领悟诗歌资料。

  下面,以各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读各小节,而后在班级交流心得。

同学们如果能够引述课外在网上或其他传媒上获取的纪念鲁迅的、资料进行评点的话,就更好了。

  【能够谈谈你认为难以理解的诗句,能够说说诗句的思想内涵,也能够评点诗人的炼字艺术,还能够品评诗歌的表现手法等等】

  讨论、合作、交流。

  师:

好。

哪一位同学愿意代表你们小组打头阵?

  生:

讲述。

评点。

有没有同学补充?

  师:

材料准备:

  §1以鲜明的比较,评价了世界上两种截然相反的人。

  §2化用鲁迅《自嘲》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

【幻灯补充《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在最艰苦的生活和最险恶的环境中,不管国民党的天下是“冬夏”还是“春秋”,鲁迅先生始终爱憎分明,与敌人顽强作战,为人民勤恳工作。

  §3【幻灯补充《野草题辞》】“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一切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革命,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于生命。

这是一种彻底的牺牲精神,一种“无我”的人生境界。

  【幻灯】诗人冯至的十四行诗《鲁迅》中这样写到――你走完了艰苦的行程,艰苦中只有路旁的小草/以前引出你期望的微笑。

  §4比人生观,比价值观。

  §5两种人的不同命运。

  §6妄想流芳百世的人,灵魂早已死去,而“野草”生命力却极强,正像白居易所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7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对这两种人的回报也必须是爱憎分明的。

  师:

小结:

鲁迅先生虽然已经逝世多年,生命已不复存在,但是他的精神永存。

早在鲁迅逝世的那一年,臧克家就写下了《喇叭的喉咙――吊鲁迅先生》,【幻灯】其中有这样一句:

“死的是肉体/你的精神已向大众心底去投生!

  师:

诗歌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却不用“鲁迅赞”或“纪念鲁迅”为题,而是以“有的人”进行反复咏叹。

这首诗的前四节一连用了八个“有的人”,语言极为凝练。

【幻灯】同学们能不能试着动笔写一写,用自己的语言将它们具体化,将“有的人”替换为某一种人或某一类人。

  生:

动笔写。

(2分钟)

  师:

写好以后同组的同学能够互相交流一下。

  师:

同组的同学交流过了,让我们看看群众的智慧能产生怎样的结晶。

先请四位男生四位女生,一人说一句,不能够重复。

(同学或老师评点)

  再请一组同学,我们来打擂台,能不能比上一组说得好。

  学生可能回答的资料是:

  被人民憎恶的人被人民爱戴的人

  残酷剥削人民的人为人民服务的人

  妄想流芳千古的人一心默默奉献的人

  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人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

  愚弄人民的人造福人民的人

  损害人民利益的人维护人民利益的人

  反动统治者共产党人

  沽名钓誉之徒大公无私之士

  压迫人民的暴君廉洁奉公的公仆

  自私的人无私的人

  一心追求名利的人一心只知奉献的人

  3、师:

同学们的替换十分好。

经过替换,我们对这两类人【板书】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同学们说说看,他们在哪些方面不同呢?

  【以下资料构成板书】

  生:

生死(人生价值)、言行(对人民的态度)、追求(人生境界、人生觉悟)、作用(社会影响、人生观、)、结局(“下场”感情色彩不宜)

  师:

这样,“有的人”反复出现,一唱三叹,两两比较中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板书】,是什么哲理呢?

  生: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永生。

【板书】

  师:

下面,我们一齐朗读这首诗,再次体会一下诗人对危害人民的人的无情揭露,对有益于人民的人的热情赞颂。

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

  生:

朗读。

  师:

很好。

此刻能背吗?

有感情地背诵。

  有的人教案(六):

  《有的人》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简析:

  《有的人》这首诗是著名诗人臧克家1949年在北京参加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时所作。

诗歌比较强烈、形象鲜明、语言朴素、节奏明快。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了解为多数人活着的人将得永生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比较、对照的写作手法,体会运用这种写法的好处。

  3、初步欣赏诗歌,对现代诗充满兴趣。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

透过本组的学习,你对鲁迅有怎样的印象呢?

你能用简短的语句评价他吗?

  师:

这样一个伟大的人,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但他们的精神仍留在我们的心中。

正如司马迁所说:

“人固有一死,或重与泰山,或轻于鸿毛。

”鲁迅先生不幸病逝时说:

“赶快收敛,埋掉。

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

”这是他最后的遗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