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安防社区技术方案.doc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347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 页数:70 大小:1.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慧安防社区技术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智慧安防社区技术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智慧安防社区技术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智慧安防社区技术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智慧安防社区技术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智慧安防社区技术方案.doc

《智慧安防社区技术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安防社区技术方案.doc(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智慧安防社区技术方案.doc

目录

第一章设计总体说明 3

1.1项目总体说明 3

1.2设计范围 4

1.3系统设计思想 4

1.3.1可行性及适用性 4

1.3.2先进性和可靠性 5

1.3.3开放性和标准性 5

1.3.4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 6

1.4设计原则 6

1.5设计依据 6

第二章项目子系统介绍 8

2.1闭路监控系统 8

2.1.1前言 8

2.1.2网络摄像机选型的优势 8

2.1.3系统功能 10

第三章货物清单 15

第四章各系统设备参数 28

4.1智能人脸识别摄像机 28

4.2网络高清双目智慧识别摄像机 31

4.3智能分析录像机NVR 33

4.4综合管理平台 35

第五章技术响应表 36

第六章施工组织方案 41

6.1编制依据 41

6.2管理构架 42

6.2.1工程负责人员组成 42

6.2.2主要人员岗位职责 43

6.3质量管理 48

6.3.1企业优势 49

6.3.2质量保证体系 49

6.4安全生产制度 62

6.5文明施工制度 67

6.6工程管理 69

6.6.1.施工管理方法 69

6.6.2施工流程图 70

6.6.3强化计划管理 70

6.6.4施工项目进度控制 71

6.6.5技术保证制度 73

6.6.6资金与合同保证制度 75

6.7施工前准备工作 76

6.8施工技术要求 80

6.8.1弱电管、线、槽施工标准及要求:

80

6.8.2线、管、槽施工工艺要求:

80

6.8.3电缆桥架的安装 81

6.8.4线管的敷设:

81

6.8.5弱电电缆敷设 85

6.8.6电缆头制作安装 86

6.9施工部署与方法 87

6.9.1施工生产部署 87

6.9.2施工阶段划分及工艺流程 87

第七章技术及售后服务体系 93

7.1售前服务 93

7.2售中服务 93

7.3售后服务 94

第八章培训服务的内容及措施 94

第一章设计总体说明

1.1项目总体说明

以“基础牢、出事少、治安好、党和人民满意”为目标,以我市基层基础工作中的短板弱项为问题导向,以“勇当全省排头兵、争做全国领头雁”为定位引领,以无感采集、数据整合、智能应用为特征和手段,推动全市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系统性重塑、整体性变革。

——智慧安防建设标准更加规范。

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数据标准、统一汇聚接口、统一安全标准、统一服务标准,切实加强安防系统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确保社(小)区的实体防护、技防系统和智能应用建设全面达标。

——基础数据采集手段更加丰富。

通过部署人脸门禁、车辆门禁、WIFI热点等无感采集设备,实现社(小)区人员、车辆信息全采集、活动轨迹全掌控;通过汇聚整合大数据资源,实现逐户采集向核查采集的转变,被动采集向主动申报的转变。

——重点人员管控措施更加精细。

依托全量感知数据,建立各类重点人员管控模型,实现对重点人员规律的深度挖掘和感知手段的全息布控,达到“行知去向,动知轨迹”的动态管控目标,真正为维护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公共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治安防控侦查破案更加高效。

在“全维度、全覆盖、无感知”设备的基础上,完善社(小)区全景监控和高低联动监控应用,强化大数据综合应用,实现对危险因素的预测预警预防和案(事)件的快速反应、高效打击,全面提升社区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社区治理服务格局更加清晰。

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手段,进一步增强社区警务与市域化、网格化社区治理的高度融合,提升社会单位、民众参与度,打造措施有力、运转高效的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新机制。

——服务民生联系群众更加紧密。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通过大数据深度挖掘居民生活、工作、安全等潜在需求,反哺社区治理需要,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2设计范围

根据上述要求,小区智能化项目主要由以下系统组成:

1)安防监控系统:

人脸识别、车辆识别

2)综合管理平台系统

3)配套施工;

1.3系统设计思想

在充分考虑项目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我公司多年从事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的经验,对招标方案进行了深入的规划和设计,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合理美观又便于维护的特点,其主导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3.1可行性及适用性

系统要保证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可能性。

当今科技发展迅速,可应用于住宅小区的技术和产品层出不穷,设计选用的系统和产品应能够使用户或甲方得到实实在在的受益,满足近期使用和远期发展的需要。

在多种实现途径中,选择经济、可行的技术与方法;以现有成熟的技术和产品为对象进行设计,同时考虑到周边信息、通信环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兼顾管理部门的要求,使系统设计方案可行。

1.3.2先进性和可靠性

系统设计既要考虑系统的先进性,更要注重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

系统的设计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能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并具备迅速恢复的功能,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1.3.3开放性和标准性

为满足系统所选用的技术和设备的协调运行能力,以及系统投资的长期效应和系统功能扩展的需要,系统设计必须坚持系统的开放性和标准性。

系统的开放性已成为当今系统发展的一个方向。

系统的开放性越强,系统集成商就越能够满足用户对系统的设计要求,更能体现出科学、方便、经济、实用的原则。

标准化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可能的条件下,系统中所采用的产品都尽可能标准化、通用化,并执行国际上通用的标准或协议,使其选用的产品具有极强的互换性。

1.3.4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

为了适应系统功能变化的要求,系统设计充分体现以最简便的方法、最经济的投资,实现系统的扩展和维护。

理想的住宅小区,除了要有合理的规划、优美的环境和配套齐全的设施等“硬件”环境外,小区内的“软件”环境也同样重要,即多样化的信息服务、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方便周到的物业管理和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

1.4设计原则

本系统除作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智能化系统,在设计时根据“严密、合理、可靠、经济、完善”的设计思想,努力做到安全、周密,贯彻结构化、模块化、规范化的原则,符合可靠、先进、合理的要求,并符合国家、行业管理的技术标准。

由于系统的对象是住宅小区,本系统的目的除了维护小区的安全、正常生活以外,另外一个同样重要的目的是服务于管理、给管理提供现代化的手段。

1.5设计依据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92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45-92);

《自动化仪表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131-90);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0

《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GBJ42-81

《国际商用建筑布线标准》ANSIEIA/TIA568B

《民用闭路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GY/T106-92

《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GB6510-86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94

《防盗报警中心控制台设计规范》GB/T16572-1996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12663-90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199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以及验收规范》GB50166-92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通信系统机房设计》GBKJ-90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GBJ08-47

第二章项目子系统介绍

2.1闭路监控系统

2.1.1前言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CCTV)是安全技术防范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先进的、防范能力极强的综合系统,可通过遥控摄像机及其辅助设备(镜头、云台等)直接观看被监视场所的一切,可把被监视场所的情况一目了然。

还可与防盗报警系统等其它安全技术防范体系联动运行,使其防范能力更加强大。

在人们无法直接观察的场合,却能实时、形象、真实地反映被监视控制对象的画面,已成为人们在现代化管理中监控的一种极为有效的观察工具。

由于它具有只需一人在控制中心操作就可观察许多区域,甚至远距离区域的独特功能,被认为是保安工作之必须。

2.1.2网络摄像机选型的优势

1)先进性:

利用现有的综合布线网络传输图像,进行实时监控系统所需的前端设备少,连线简洁,后端仅需一套软件系统即可;采用最新的智能识别技术,有效的追溯事件参入者,为小区的安全和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可靠性:

主要设备网络摄像机采用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所需设备简单,而图像的传输是通过综合布线网络实现的,系统可靠性相当高;

3)性能价格比:

所需设备极其简单,系统的控制由后端的软件系统实现,省去了传统模拟监控系统中的大量设备,如昂贵的矩阵、画面分割器、切换器、视频转网络的主机等。

由于图像的传输通过综合布线网络,省去了大量的视频同轴电缆,降低了费用;

4)安全性:

系统设置了不同等级的使用者权限,仅有最高级权限的用户才可对整个系统进行设置或更改,没有权限的用户是接收不到图像的。

另外,图像数据是存储在监控中心的,安全性比高;

5)使用及维护性:

系统的安装极其简单,软件系统的安装及使用也非常易懂。

在维护性方面,系统的接线十分简洁,而主要设备的可靠性很高,维护性能好,而且可实现远程维护;

6)扩展及延伸性:

当需要增加监控点时,只需要通过现有网络增加一台摄像机,不需要对现有布线系统做什么改动;

2.1.3系统功能

1)人脸识别功能

在小区出入口大门安装该系统,根据与已建立的数据信息库的比对识别人员、车辆“黑白名单”情况,授予准入权限,智能控制出入,防止外来人员、车辆随意进入。

同时,全面控制、实时统计各个时间段进出小区人员、车辆数量情况,分析掌握有关规律特点,为抢险救援、紧急疏散等应急处置,以及打击破案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2)车牌识别功能

在小区出入口安装车牌识别摄像机,采用三曝光技术,支持录像、图片、算法三套曝光参数。

支持车牌、车牌颜色、子品牌、车身颜色、车型、驾驶员状态、主副驾驶人脸检出等23种车体相关信息提取。

3)管理功能

提供了用户帐号的开户、修改、删除、密码修改等维护操作;

对于每个用户可以指定他有权进行操作(包括浏览/控制/管理)的监控点集合,用户只需要登陆服务器即可以对给予他授权的所有设备进行操作;

不受监控点数目的限制,不受监控点地理位置的限制,充分满足了对监控系统较高可扩放性的要求;

可对监控工作站及其下属通道监控点进行添加、删除、修改等维护操作;

对监控工作站按区域进行层次化树状管理;

当监控工作站启动和服务器连接成功后,服务器将自动获取监控工作站及其下属通道的连接信息,存储在动态数据库中,用户登陆后可以浏览到被授权的在线监控点;

系统可以将所需监控点的监控信息存储在服务器上,提供网络同步存储、网络异步转储、手动转储等多种存储模式;

采用多级交叉的权限控制机制,用户权限分8级,每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