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沁园春雪优秀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46816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沁园春雪优秀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沁园春雪优秀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沁园春雪优秀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沁园春雪优秀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沁园春雪优秀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沁园春雪优秀教案设计.docx

《人教版高中沁园春雪优秀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沁园春雪优秀教案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沁园春雪优秀教案设计.docx

人教版高中沁园春雪优秀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沁园春雪优秀教案设计

  导语: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创作的一首词。

诗词分上下两阕,上阕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下阕由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

人教版高中沁园春雪优秀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一:

复习巩固,培养学生乐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素养。

时间5分至6分钟。

教学过程:

1、板书课题,明确教学内容。

  2、展示问题:

请说一说描写雪的优美诗句有哪些?

  3、前后桌学生讨论交流。

时间2分钟。

  4、请学生回答,提醒学生注意所说诗句的作者及朝代。

(至少要有3位学生发言)

  5、布置课后作业:

收集与雪有关的诗句或文章,并进行交流。

  资料准备:

  A、描写雪的美妙诗句

  ①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②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唐·杜甫,《绝句》)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cénshēn,《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④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唐·岑参cénshēn,《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⑤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唐·李白,《行路难》)

  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唐·李白,《北风行》)

  ⑦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北宋·王安石,《梅花》)

  ⑧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⑨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唐·高适,《别董大》)

  ⑩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唐·韩愈,《春雪》)

  11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12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

(宋·杨万里,《观雪》)

  13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

(唐·王维,《观猎》)

  14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唐·卢纶:

《塞下曲》)

  15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唐·王昌龄:

《从军行七首其四》)

  16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南宋·卢梅坡,《雪梅》)

  17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8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清·洪升《雪望》)

  19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唐·高骈《对雪》)

  20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

(唐·元稹《南秦雪》)

  B、散文诗(原创)

  踏雪寻梅

  那个遥远的冬天,

  在唐诗宋词的寒风里,

  我苦苦地寻找那朵冰艳的梅花。

  山重水复,我的思念如铅色的云横锁苍穹。

  就在最冷的时刻,

  你舞动漫天雪花悄然出现,点亮那双守望千年的眼睛。

  暗香袭来的时候,注定我一生的情节将因你而美丽。

  流浪的心从此不再徘徊。

  因为有你,那个冬天不再寂寞。

  教学目标二:

介绍作者的早期生平,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意识。

(时间5分钟)

  教学方式:

老师讲,学生听。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至1976年),字润之。

湖南省湘潭县韶山人。

出身于富农家庭,9岁进入私塾读书,17岁考入湖南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18岁考入湘乡驻省中学读书。

读了半年,为响应辛亥革命,投笔从戎,在湖南新军当列兵。

半年后退出。

又在长沙街头流浪了大半年,近20岁时,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预科读书,25岁毕业,为组织湖南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第一次到北京。

在北京期间,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员,得到李大钊等人帮助,开始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思想影响。

从此走上了不平凡的革命道路,最后成为20世纪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伟大人物。

  从他早年的生平,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迪:

  1、读书方能改变命运。

如果毛泽东辍学经商,或者回家务农,就不可能走上伟人之路。

  2、要到最好的学校读书,结交最好的老师和同学。

  3、要有一技之长,多看报,多了解时事。

  4、30岁以前能找到一生的信仰。

  教学目标三:

介绍词的常识及本诗的写作背景(时间5分钟)

  一、词的常识:

  词产生于唐,流行于五代,极盛于宋代。

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

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沁园春是词牌名。

所谓词牌,就是指唐宋时代经常用以填词的大致固定的一部分乐曲的原名。

沁园为东汉汉明帝为他的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

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然变相强夺公主田园,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叹之,渐成“沁园春”这一中国文人所钟爱的词牌。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塬yuán: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

)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

  教学目标四(重点):

诵读、背诵词的上阕。

(10分钟),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记忆能力

  教学过程:

  1、老师范读或播放该部分的录音

  2、抽学生朗读

  3、纠正读错的字音。

如分(fèn)外

  4、根据课文注释,把握本阕词的大意: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眺望长城内外,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河水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连绵的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一样蜿蜒游走),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似乎想要与苍天比试一下高低。

等到天晴的时候,(再看红日照耀下的白雪,格外的娇艳美好。

  5、学生背诵、默写

  教学目标五(难点):

分析词的上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时间10分钟)

  展示问题:

  1、作者望见哪四种景物?

这些景物的特点有什么共同之处?

请用四个字概括。

  (作者望见了长城、黄河、群山和高原。

共同之处是雄奇壮阔。

这处写景,可以看出作者博大的胸怀。

  说明:

此问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之一,可以从对“多娇”二字的理解入手,引导学生概括出共同点。

最后老师点拨:

能写出如此豪迈的诗句,可以看出诗人具有博大的胸怀。

  2、哪几句诗是虚写?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最后三句,抒发了作者积极乐观的精神对壮丽山河的热爱。

  说明:

此问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之二,可以紧扣第1个问题的讲授设置以下引题:

  “诗人的博大胸怀又从何而来?

  “应该来自一种精神?

猜一猜是什么精神?

”(积极乐观)

  “为什么会有这种精神?

”(源于对壮丽山河的热)

  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以动写静,生动地表现了群山和高原壮丽的雪景。

  说明:

本题是结合练习册而设,点明即可。

  附:

以动写静的诗句: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教学目标六:

课堂小结(时间5分钟)

  1、背诵上阙

  2、小结:

上阙诗人重点是写景,展示自己博大的心胸、积极乐观的精神和壮丽山河的热爱;下阙诗人重点写人,他评点古代的英勇人物用意何在?

,又带给给我们什么启示?

下节课再讲。

  板书设计:

  沁园春·雪

  毛泽东

  一、收集与雪有关的诗句五、思考:

1、上阕写景物有何特点?

请用四个字概括。

  雄奇壮阔——心胸博大

  二、作者简介2、哪几句诗是虚写?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三、词的常识3、哪句诗采用了动写静的表现手法?

  三、背诵上阕

  教后反思:

1、描写以雪有关的诗句可安排在课后完成,以节省上课时间。

  2、从“多娇”二字引导,学生大多用“雄伟壮丽”四个字概括景物特点。

难度不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一:

抽背、抽问,巩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

(时间5分钟)教学过程:

  1、抽一位学生背诵词的上阕。

  如果学生背不了,全体齐读课文。

要弄清学生不能背诵的原因,如果因为懒惰,要教学生学会自己处罚自己。

比如当众立下保证或自愿罚抄三遍等。

  2、抽问:

请学生解释词语:

唯余莽莽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3、上阕写景,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教学目标二(重点):

诵读、背诵词的下阕。

(15分钟),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记忆能力

  教学过程:

  1、老师范读或播放该部分的录音

  2、抽学生朗读

  3、纠正读错的字音。

成吉思汗(hán)还看今朝(zhāo)数(shǔ)风流人物

  4、根据课文注释,把握本阕词的大意:

  江山是这样的(壮丽),让无数英雄为此(倾倒)。

可惜像秦始皇汉武帝那样的帝王,(略差文学才华);像唐太宗宋太祖那样的帝王,(缺少一点文治功劳)。

称雄一世的成吉思汗,(只知道使用武力而不懂得得文治)。

而这些都已经过去了,(真正能够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现在的人们。

  5、学生背诵、默写

  教学目标三(难点):

分析词的下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时间10分钟)

  问题展示:

  1、如何才能成为当今的风流人物?

请用四个字来概括,并说说你的理解。

  答:

要文武兼备,“文”指的是良好的品格:

有远大的理想、有博大的心胸、有积极乐观的心态。

“武”指有特长(如成绩好)、有恒心(能吃苦)、有人脉(和大家的关系好)。

  说明:

在作者看来,既懂军事,又懂政治的人才可能成为真正的时代英雄。

但针对当今的学生,应该从课文中走出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来讲。

  2、“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

(1)寄托了诗人要统一全国,建立新中国的远大理想。

  

(2)激励革命者要文武兼备,成为时代英雄。

  3、如何理解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以及成吉思汗的评价?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了秦朝,被后人誉为:

“千古一帝”。

为了统一思想,他实行了焚书坑儒的政策。

由于注重武力统治,秦朝从建立到灭亡只有15年。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15岁登基,才位54年。

功绩主要是北击匈奴,获得决定性的胜利,拓展了统治区域。

听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创中国传统主流文化之正统。

改革政治,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唐太宗李世明(599年——649年),在其统治期间,社会秩序比较安定,阶级矛盾相对缓和,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史称“贞观之治”。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他结束了安史之乱以来长达200年的诸侯割据和军阀战乱局面,奉行“文以靖国”这一理念,大大提高了文人在政治上的地位,促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繁盛。

  元太祖成吉思汗(1162年-1227年)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

在发动一系列大规模侵略战争时,也伴随着大规模的屠杀。

据国内外学者考证,蒙古国在全世界屠杀的人数达到一亿人左右,其中约有七千万为中国人。

这一项记录已保存在《吉尼斯世界记录》中。

  作者对上述帝王“略输文采”、“稍逊风骚”的评价带着个人的主观色彩,目的是要激励当今的共产党人即要懂军事,更要懂政治,做到文武兼备。

  教学目标四:

展示练习,巩固教学。

(时间10分钟)

  一、注音

  沁()园春分()外妖娆()成吉思汗()数()风流人物

  二、解释:

  1、惟余莽莽2、红装素裹3、分外妖娆4、江山多娇5、略输文采5、稍逊风骚6、一代天骄

  7、风流人物

  三、填空:

  这首词的词牌名是(),题目是()

  三、问答

  2、上阕中,作者望见哪四种景物?

这些景物的特点有什么共同之处?

请用四个字概括。

  3、上阕中,哪几句诗是虚写?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4、“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5、作者认为,要成为当今的风流人物,应该具备怎样的才能?

请用四个字来概括。

  6、“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板书设计

  沁园春·雪

  毛泽东

  一、听写、抽问

  二、背诵下阕

  三、思考:

1、找出全诗的主旨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要成为当今的英雄人物应具备怎样的优秀素质?

  四、课堂练习

  教学反思:

  1、老师要尽量精讲,否则完成不了教学。

也可以考虑用三个课时来讲。

或者在上课之前让学生提前完成背诵。

  2、有许多讲法和教参可能不一致,要让学生明白不同的人对诗的理解会有不同的见解。

不可信偏信。

  《沁园春·雪》学案

  一、听写、解释:

  1、惟余莽莽:

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红装素裹:

课文指红日照耀下的白雪

  3、分外妖娆:

格外的娇艳美好

  4、江山多娇:

江山是这样的壮丽

  5、略输文采:

略差文学才华

  6、稍逊风骚:

缺少一点文治功劳

  7、一代天骄:

称雄一世的人物

  7、风流人物:

真正能够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8、只识弯弓射大雕:

只知道使用武力而不懂得得文治。

  二、抽问:

  1、上阕中写景有何特点?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品格?

  答:

①写景的特点是雄伟雄丽;

  ②写景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高远的志向。

  2、上阕中,哪几句诗是虚写?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

①虚写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②抒发了作者积极乐观的精神对壮丽山河的热爱。

  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有何作用?

  答:

①这两句诗运用了以动写静的表现手法。

  ②生动地表现了群山和高原壮丽的雪景

  4、要成为当今的风流人物,应该具备怎样的才能?

  答:

要文武兼备,“文”指的是良好的品格:

有远大的理想、有博大的心胸、有积极乐观的心态。

  “武”指有特长(如成绩好)、有恒心(能吃苦)、有人脉(和大家的关系好)。

  5、“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

①寄托了诗人要统一全国,建立新中国的远大理想。

  ②激励革命者要文武兼备,成为时代英雄。

  三、了解:

  1、诗词大意: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眺望长城内外,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河水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连绵的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一样蜿蜒游走),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似乎想要与苍天比试一下高低。

等到天晴的时候,(再看红日照耀下的白雪,格外的娇艳美好。

  江山是这样的(壮丽),让无数英雄为此(倾倒)。

可惜像秦始皇汉武帝那样的帝王,(略差文学才华);像唐太宗宋太祖那样的帝王,(缺少一点文治功劳)。

称雄一世的成吉思汗,(只知道使用武力而不懂得得文治)。

而这些都已经过去了,(真正能够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现在的人们。

  2、文学常识:

词产生于唐,流行于五代,极盛于宋代。

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

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沁园春是词牌名。

所谓词牌,就是指唐宋时代经常用以填词的大致固定的一部分乐曲的原名。

沁园为东汉汉明帝为他的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

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然变相强夺公主田园,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叹之,渐成“沁园春”这一中国文人所钟爱的词牌。

  3、时代背景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塬yuán: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

)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

  4、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至1976年),字润之。

湖南省湘潭县韶山人。

出身于富农家庭,9岁进入私塾读书,17岁考入湖南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18岁考入湘乡驻省中学读书。

读了半年,为响应辛亥革命,投笔从戎,在湖南新军当列兵。

半年后退出。

又在长沙街头流浪了大半年,近20岁时,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预科读书,25岁毕业,为组织湖南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第一次到北京。

在北京期间,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员,得到李大钊等人帮助,开始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思想影响。

从此走上了不平凡的革命道路,最后成为20世纪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伟大人物。

从他早年的生平,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迪:

1、读书方能改变命运。

如果毛泽东辍学经商,或者回家务农,就不可能走上伟人之路。

2、要到最好的学校读书,结交最好的老师和同学。

3、要有一技之长,多看报,多了解时事。

4、30岁以前能找到一生的信仰。

  5、何理解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以及成吉思汗的评价?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了秦朝,被后人誉为:

“千古一帝”。

为了统一思想,他实行了焚书坑儒的政策。

由于注重武力统治,秦朝从建立到灭亡只有15年。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15岁登基,才位54年。

功绩主要是北击匈奴,获得决定性的胜利,拓展了统治区域。

听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创中国传统主流文化之正统。

改革政治,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唐太宗李世明(599年——649年),在其统治期间,社会秩序比较安定,阶级矛盾相对缓和,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史称“贞观之治”。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他结束了安史之乱以来长达200年的诸侯割据和军阀战乱局面,奉

  行“文以靖国”这一理念,大大提高了文人在政治上的地位,促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繁盛。

  元太祖成吉思汗(1162年-1227年)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

在发动一系列大规模侵略战争时,也伴随着大规模的屠杀。

据国内外学者考证,蒙古国在全世界屠杀的人数达到一亿人左右,其中约有七千万为中国人。

这一项记录已保存在《吉尼斯世界记录》中。

  作者对上述帝王“略输文采”、“稍逊风骚”的评价带着个人的主观色彩,目的是要激励当今的共产党人即要懂军事,更要懂政治,做到文武兼备。

  6、描写雪的美妙诗句

  ①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②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唐·杜甫,《绝句》)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cénshēn,《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④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唐·岑参cénshēn,《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⑤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唐·李白,《行路难》)

  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唐·李白,《北风行》)

  ⑦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北宋·王安石,《梅花》)

  ⑧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⑨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唐·高适,《别董大》)

  ⑩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唐·韩愈,《春雪》)

  11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12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

(宋·杨万里,《观雪》)

  13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

(唐·王维,《观猎》)

  14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唐·卢纶:

《塞下曲》)

  15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唐·王昌龄:

《从军行七首其四》)

  16,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南宋·卢梅坡,《雪梅》)

  17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8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清·洪升《雪望》)

  19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唐·高骈《对雪》)

  20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

(唐·元稹《南秦雪》

人教版高中沁园春雪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诗词

  2.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3.品味诗词的语言,领略诗词的意境

  4.掌握分析诗词的方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词,体会作者豪放的情感

  【教学难点】

  分析词并从中理解作者的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要点】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2.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诗词3.感受词的语言特色,体会作者的豪放情感

  【教学过程】

  一、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熟读诗词

  3.初步掌握诗词内容

  二、知人论世,走进诗歌境界

  毛泽东于1936年2月在率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全军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时写的借景抒怀的咏雪名词。

在风雪弥漫的北国,一位伟人,诗兴勃发,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那恢宏的气势和壮美的意境,一起去感受诗人的情怀吧!

  三、朗读

  1.播放录音,解决生字词的读音

  2.全班同学一起朗读,初步体会诗词中的情感

  3.老师提问:

结合重音、停顿等知识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分组进行朗读,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4.老师请几位代表来为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并作出指导,讲解需要注意的重音和停顿的读法。

  5.指导后,老师播放背景音乐,再请其他同学结合音乐诵读。

  6.全班同学再次朗读全词,体会辽阔恢宏的气势。

  四、初步解读诗词

  1.结合创作背景,老师讲授全词的基调和主要情感

  2.同学们结组探究情感的具体内容和体现之处,学生代表到讲台上板书展示成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3.老师进行指导反馈

  五、课后作业

  1.继续练习朗诵,品味全词的情感

  2.细入分析诗词,找出统领诗词的关键词,体会其作用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感受词的语言特色,体会作者的豪放情感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词

  二、展示教学目标

  1.领略诗词的意境

  2.体会作者情感

  3.品味诗词的语言

  三、品味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1.老师用幻灯片展示北国的雪景,并提出问题:

结合《沁园春雪》中的内容,大家能够感受到怎样的景色呢,又能体会到怎样的意境呢,通过景的描写我们是否能体会到作者寄托的情感呢?

  2.小组合作学习,探讨问题

  3.小组派出代表在班上进行回答,展示合作成果,同学之间进行相互的提问和补充

  4.老师进行指导,要依据诗词具体的内容去品味,根据写景的表现展开对景的分析,来体会蕴含在其中的情感。

结合当时的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