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企业投融资政策与策略.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45218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团企业投融资政策与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集团企业投融资政策与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集团企业投融资政策与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集团企业投融资政策与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集团企业投融资政策与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集团企业投融资政策与策略.docx

《集团企业投融资政策与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团企业投融资政策与策略.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集团企业投融资政策与策略.docx

集团企业投融资政策与策略

第五章集团企业投资政策与策略

第一节集团企业投资政策

一、投资政策的含义是集团总部基于集团战略发展结构目标规划,而对集团整体及各成员企业的投资及其管理行为所确立的基本规范与判断取向标准。

它是集团企业财务战略与财务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投资领域、投资方式、质量标准、财务标准等内容。

二、投资的领域是管理总部依托核心能力的母体衍生或支持能力而对集团整体及各层阶成员企业(特别是重要成员企业)投资活动的有效范畴,如产业性质与产品系列定位、市场开发与渗透区域等作出的限定,是集团战略发展结构的具体体现。

投资领域的确立,预先排除了任何偏离集团核心能力有效支持的投资活动(西方称之为“核心偏造”哲学)

三、投资方式

是指企业集团及其成员企业实现资源配置、介入市场竞争的具体方式,是贯彻集团战略发展结构与投资政策,谋求市场竞争优势、实现投资战略目标配套的战术性支持。

投资方式的选择,取决于对市场供求结构的变动预期、企业集团的不同类型以及总部对资本纽带或产业纽带控制力度的不同考虑。

四、投资质量标准是指管理总部对集团企业系列化的主导产品规定的必须达到或具备的适应市场竞争的基本功能与素质。

要使质量标准得以落实,就必须在企业集团内部建立严格的质量保障制度和质量监督体系,实行严格的质量管理。

五、投资财务标准是管理总部基于谋求市场竞争优势,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与资本保值增值目标而对投资回报所确立的必要水准,是从价值角度决定投资项目可行与否的基本依据。

收益可以有会计收益与财务收益两个不同的概念:

1、会计收益又叫账面收益,主要是指各项会计利润2、财务收益是在会计收益的基础上,首先要考虑现金流量概念,其次要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未来的收益贴现),还要考虑机会成本。

对投资收益的评价既要考虑数量概念,又要考虑质量特征。

(一)投资收益的数量标准

在确定必要收益率时,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1、市场竞争的客观强制。

即如何谋求市场竞争优势。

2、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3、股东对资本保值增值的期望。

其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对上市公司竞争优势的考虑。

在确定必要投资收益率指标时,有两个不同的选择:

1、期望资本报酬率或叫净资产收益率(净利/资本,净资产)该指标是投资者的终极目标,但无法直接与企业必需的市场竞争能力关联,不能反映企业的内生目标。

2、资产收益率(或叫总资产报酬率)它是企业各项经济资源综合利用的结果,其水平高低取决于市场竞争能力的强弱以及企业资产运转效率的高低和配置结构的优劣。

集团管理总部必须基于竞争强制和股东期望的考虑,遵循平均先进原则,分别厘定出不同投资收益率指标的必要值,依此作出规范与指导集团整体以至各层阶成员企业进行投资活动必须达到的最低收益标准。

(二)投资收益的质量标准投资收益的质量标准主要考虑时间价值与现金流量两个因素。

从时间价值角度,可依市场或行业平均的净现值率和内涵报酬率为基础,确定投资的必要净现值率和必要内涵报酬率。

从现金流量的角度,需设置的主要质量指标一是营业现金净流量与息税前营业利润的必要比率,二是现金净流量与税后利润的必要比率。

前者着重用于限定企业集团经营性投资在收益上必须达到的最低质量要求,后者则用于企业集团投资收益总体质量水平把握。

另外,投资收益的质量标准还应该考虑收益来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收益的时间分布、以及收益的现金支持能力等质量特征。

对于收益来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主要是考虑主营业务收入及其利润所占比重大小及其稳定性和发展前景,可以用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核心主营业务利润占经营利润的比重、主营业务增长率等指标反映。

对于收益的时间分布,应该从收益期限结构、收益期限系数比率等指标来反映,并应当分析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

对于收益现金支持能力,主要是要考虑销售收入的收现比率以及应收账款的流动性,可以用销售营业现金流入比率、应收账款收现率、赊销收现折现系数比率、净营业利润现金比率来反映。

第二节集团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政策与管理策略

一、固定资产决策制度安排

固定资产决策制度安排主要说明有关决策管理权的结构安排以及固定资产运作过程的控制与监督问题。

无论是集权体制或分权体制,依据投资政策及其决策权力结构的安排,固定资产,特别是关键的、基础性的固定资产的决策与控制权应当也必须总揽于管理总部或母公司。

集团总部应将固定资产投资具体实施权与日常经营管理权赋予各成员企业,与此同时必须强化对成员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运用及其效果的监控的力度,明晰项目责任(归口)制度,包括:

项目法人负责制与项目归口责任人负责制。

二、固定资产折旧政策

固定资产折旧政策有:

社会会计折旧政策、税法折旧政策和集团内部折旧政策三种。

社会会计折旧政策是指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标准的要求,根据全社会统一的会计报告口径进行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以体现会计信息

的通用性。

税法折旧政策是指按照税务机关确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的最高限额和折旧期限要求计算折旧,以节约纳税的角度考虑的折旧政策。

这种折旧政策直接影响到集团企业的纳税现金支出以及实现利润的留存额。

内部折旧政策是指为了对成员企业进行统一管理而对同类固定资产进行折旧管理的一种方法。

企业提供的对外财务报告必须遵循社会会计折旧政策,纳税申报时应根据税

法折旧政策进行调整,在对集团内部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管理时,可采用内部折旧政策。

集团总部在选择利用社会会计或税法折旧政策时要考虑怎样更有利于市场价值最大化以及怎样纳税现金流出的最小化。

1、实现市场价值最大化

对于社会会计折旧政策,企业集团无论怎么选择,都不会改变纳税现金流出的水平,因为纳税最终必须依据税法折旧政策的口径,但是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选择不同的折旧政策会影响集团企业的账面盈利水平。

在信息不完全对称的情况下,会导致外部的投资者对集团未来收益的预期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判断,进而影响投资者对集团企业市场价值的判断,所以集团总部应该根据自身的目的,采取相应的折旧政策,以达到提高集团整体市场价值的目标。

2、实现纳税现金流出最小化

国家税法规定,不同产业领域的企业实行的折旧政策是不一定相同的,这就产生了集团企业内部成员企业之间通过转移固定资产而实现延缓纳税或降低纳税现金流量支出的调节空间,即企业集团可以在实行不同折旧年限的成员企业之间转移固定资产以省税,但在实际操作时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必须合法;

2)必须考虑固定资产运用方向改变的可能性;

3)必须考虑固定资产改变使用方法后,对集团整体战略发展以及长远的影响。

举例说明

K企业下属的甲生产经营子公司,2001年8月末购入A设备价值1000万元。

会计直线折旧期5年,残值率10%,税法直线折旧率为12.5%,无残值;集团内部折旧采用首年50%,每年内部折旧率30%方法(按净值计算),如果01年甲公司实现利润800万元,所得税率30%。

要求:

(1)计算甲公司01年的应税所得额与内部应税所得额。

(2)计算会计应纳所得税、税法应纳所得税、内部应纳所得税。

(3)说明母公司与子公司甲之间应如何进行相关的资金结转。

解:

(1)01年甲公司的会计折旧额=[1000*(1-10%)/5]*[(12-8)/12]=60(万元)

01年甲公司税法折旧额=1000*12.5%*[(12-8)/12]=41.67(万元)

(2)01年甲公司会计应税所得额=800*30%=240(万元)01年甲公司税法(实际)应纳所得税=818.33*30%=245.5(万元)01年甲公司内部应纳税所得额=210*30%=63(万元)

(3)内部与实际(税法)应纳税所得额差额=63-245.5=-182.5(万元),由母公司划拨182.5万元资金给甲公司。

三、固定资产存量的重组

是指集团企业为合理存量固定资产规模,优化存量固定资产质量与配置结构,最大限度地提高存量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

推进整体战略发展结构目标的实现而对存量固定资产实施的重整组合策略。

固定资产存量重组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谋求核心主导产业/业务优势,进行存量固定资产的有序调拨;

2、遵循经济性与效率原则,剥离不良或不适用的存量固定资产,实现存量固定资产的有效置换与结构优化;

3、在存量固定资产重组时,消除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对称破损”,实现彼此间的对称协调;

4、统筹兼顾,实现资产重组的配套性。

第三节集团企业无形资产投资政策与管理策略

一、无形资产功能与营业战略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的、没有实物形态,将来可以为企业带来超额收益的资产。

包括专有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等。

(一)无形资产具有如下功能:

(1)本质的财富性;

(2)功能的利销性;(3)价值的核变性

(二)无形资产的营造战略

1、专利战略

是指集团各级成员企业应该贯彻创造和维护自主知识产权的整体战略。

要及时将公司的创新技术申请国家甚至外国专利。

2、质量信誉战略集团上下应该强化质量信誉,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建立一整套的质量保障和监督体系,保证公司品牌的积累和升值。

3、品牌战略有三个方面:

品牌产品、品牌商标、品牌商品集团企业应该在这三个方面整体的去培育品牌。

二、无形资产创新经营战略

(一)反向经营策略是指销售驱动作为导向的无形资产经营策略。

(二)虚拟一体化经营策略是指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由多个具有独立市场利益的企业集团通过非资本纽带媒介生成的一种(类)相对稳定的或者临时的产品生产、营销和服务的分工协作关系,是一种无形的、虚拟的一体化结构。

(三)基因置换策略

也叫存量资产优化组装,以现有存量资产为基础,而将健康资产中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无形资产的“基因”注入处于休眠或病变状态的存量资产体内,利用无形资产的粘合与催化功能,激活或置换休眠或“病变”的基因,消除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配置结构上的“对称破损”状态,达到盘活整体存量资产的目的的一种策略。

依据无形资产即“基因”的不同,可以采取商标置换、技术置换、经营置换以及组合置换等多种不同的模式。

第六章集团企业融资策略与管理政策

第一节融资管理目标与融资政策

一、融资的含义

融资和筹资具有不同的含义

融资与筹资相比,有着更为广泛的内涵。

筹资是资金需求者通过各种途径和相应手段取得资金的过程,是筹资者以取得货币使用权或占有权为目的和特征的活动,是单方面的行为。

主要是指通过增量的方式筹措股权资本与债权资金,在结果上表现为资金来源总量的增加,而融资是以资金供求关系表现出来的资金配置过程。

融资首先涉及资金供给方和资金需求方两个方面,融资沟通了资金供求双方的联系,使各种闲置资金动员集中起来分配到不同的产业部门和单位。

因此,融资过程也是社会经济主体实现优势互补的过程。

除了包含着传统的筹资特征外,更主要地体现为可运用的“活性”资金的增加。

这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表内可供运用的资金来源总量增加;二是可从表外获得相当数量的资金来源;三是在自己来源总量不变的条件下,可通过资产形式的转换,如票据贴现来实现更多的购买力或支付能力;四是在财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对机会成本项目的开发,创造出新的资金来源。

筹资主要是通过增量的方式筹措主权资本与债务资本,在结果上表现为资金来源总量的增加。

融资除了包含传统的筹资特征外,更主要体现为可运用“活性”资金的增加。

着眼于资金的实际运用。

二、融资管理目标

集团企业融资管理的目标是发挥集团的聚合能力,不断拓展或创造更多的融资渠道,并借助集团的复合优势,在有效的控制财务风险的同时,母公司及成员企业的投资或生产运营提供强有力的融资支持。

三、融资管理的内容

1、制定融资政策与决策制度

2、规划资本结构(包括融资规模、性质、结构及时间进度安排等)

3、落实融资主体;

4、选择融资渠道与融资方式;

5、监控融资过程并提供必要帮助;

6、考察融资政策及其运用效果,并合理安排还款计划。

四、融资政策

一般包括融资规划、融资质量标准与融资决策制度安排等。

1、融资规划集团企业总部以整个集团整体战略为主,结合企业经营战略而对资金筹集的规模、时间、成员企业之间的安排等作出的计划。

2、融资质量标准指集团企业融资在资金成本担保要求、违约风险、时间安排等方面的具体规范与标准。

3、融资决策制度安排指由谁来担任融资执行主体的问题,主要指集团总部或母公司与成员企业之间融资决策权利的划分问题。

第二节融资控制与融资策略

一、资本结构规划

(一)合理资本结构的基本要求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自身资本结构的风险性、成本性以及效率性进行考虑:

1、资本结构本身具有一些良好的特质,比如应做到成本节约、风险得当、约束较小、弹性适度等(根据资本结构理论来决定)

2、资本结构与投资结构相协调与匹配;即在数量及其结构、期限及其结构等方面彼此间是否协凋对称,投资风险与融资风险是否具有互补关系等;

3、资本结构应根据未来经营的变化而具有灵活的变化能力。

(具有弹性)

(二)资金成本与融资风险的控制

资金成本决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集团企业与投资者之间依据各自对风险、收益的不同判断预期进行讨价还价的过程。

作为企业集团,要想在降低资金成本的同时实现融资的高效率性,不仅要提高自身的预测能力与谈判水平,而且必须拥有良好的业绩为支持。

同时,集团企业在对资金成本进行决策时,不能机械地以平均水平为基准,而必须对投资者的期望报酬及其分布结构有切实地考量,并在恰当的时机选择恰当的资金成本定位。

这是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融资效率的关键。

融资风险可以分为现金性风险与收支性风险。

现金性风险是一种结构性风险,而收支性风险是一种整体性风险,并通常预示着集团经营的失败。

(三)资本结构规划的方法

主要方法有:

EBIT、EPS

第三节财务公司与融资帮助

一、融资帮助是指集团总部利用整个集团的资源聚合优势与融通调剂便利而对总部或成员企业的融资活动提供支持的财务安排。

主要表现为:

1、上市包装(上市公司融资后提供给集团和其他成员企业)2、相互抵押担保融资;

3、相互债务转移和债务重组;

4、通过现金调剂或融通解决其中某一成员企业债务支付困难等。

(一)相互抵押担保融资

当母公司急需筹措债务资金面自身缺乏足够的授信资产时,可采用一种变通的方式,即通过内部调剂,而将其他成员企业的资产转移到筹资单位的账下,从而达到同样的融资目的。

这样,通过相互的抵押担保或资产内部转移调剂,可以跳出某一融资单位自身能力的限制而筹措到更多的资金。

这也是作为联合体的集团企业较之单一经济组织融资的特有的优势所在。

(二)相互债务转移指母公司或子公司等成员企业之间增量或流量的债务转移。

当母公司或子公司等成员企业需要增加资金来源数量,但由于资本结构等因素的限制而不宜提高负债额度与负债比例时,便可以以其他成员企业的名义筹措债务资金,然后调剂转移给母公司或子公司等重要成员企业使用。

在这种情况下,筹资单位并非直接的用资单位,即等于用资单位将债务负担转移给了筹资单位,从而既使用资单位保持了良好的资本结构.又满足了生产经营的资金需要。

(三)债务重组

从某种意义上讲,债务转移也是债务重组的一个方面。

不过在此所要讨论沦的债务重组仅限于存量债务范畴。

就存量债务而言,集团企业可以通过债务重组的方式,达到整体资本结构优化.特别是母公司及其他重要成员企业资本结构优

化的目的。

站在集团整体角度,存量债务重组包括两个层面:

一是集团内部母公司及成员企业相互间进行的债务重组,其中主要形式是债权转股权,即彼此存在债权债务关系的成员企业,可以通过债权转股权的方式,实现局部资本结构的调整;二是对外负债的成员企业或母公司可以借助管理总部或集团整体的力量,将对银行或其他债权人的负债转换为银行或债权人在集团企业中的股本.从而在整体上实现资本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二、融资效果评价与还款计划安排

(一)融资效果评价融资效果的评价包括融资完成效果和融资使用效果的评价两个方面。

1、融资完成效果的评价。

评价的依据是企业集团的融资规划、融资质量标准与融资预算。

在对融资完成效果进行评价时,管理总部需要考察的内容包括:

(1)融资总额、负债数额和比例是否符合融资预算的要求;

(2)融资进度是否按照融资预算的时间安排进行和完成;

(3)融资成本是否符合经济原则;

(4)融资的期限结构是否符合融资预算的要求,如果发生了变更,原因何在,是否会对未来的投资活动产生不利的影响,可能的影响程度多大;

(5)融资来源有哪些附加性约束条款,这些条款是否会对集团企业未来的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或可能会带来哪些隐含成本或潜在的风险损失,程度多大;

(6)筹措到位的资金是否由用资单位及时投入了约定项目,是否由于融资效率低下、时间进度不相符而影响了投资的需要及影响的程度等;

(7)在融资过程中,执行主体是否严格遵循了法定的程序,有无非法的筹措费用开支。

2、融资使用效果的评价,评价的依据除了融资规划、融资质量标准与融资预算外,主要是通过对融资运用情况的追踪分析,考察是否符合投资政策的要求以及是否达到了投资的预期目的。

(二)还款计划安排各用资单位必须依据借款合同的偿还要求,确定各时间阶段本息的到期额度,结合其他方面现金流出的需要,通过现金流入量的相应安排,保障本金与利息的如期偿付。

二、财务公司

就业务角度而言,财务公司不同于一般的成员企业,为母公司及其他成员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是其最为核心的业务职责。

从集团整体战略发展结构出发,要求财务公司的各项业务活动,必须严格遵循集团整体的融资政策,必须有助于集团整体的融资效率的不断提高。

通过提供金融服务,推动投资政策以及整体战略发展结构的贯彻与实施,这是财务公司业务运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的基本方针与行为规范。

依据《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的规定,我国财务公司可以经营下列融资业务:

(一)吸收成员单位三个月以上定期存款:

(二)发行财务公司债券;

(三)同业拆借;

(四)对成员单位办理贷款及融资租赁;

(五)办理集团成员单位产品的消费信贷、买方信贷及融资租赁;

(六)办理成员单位商业汇票的承兑及贴现;

(七)办理成员单位的委托贷款及委托投资;

(八)有价证券、金融机构股权及成员单位股权投资;

(九)承销成员单位的企业债券;

(十)对成员单位办理财务顾问、信用证及其他咨询代理业务;

(十一)对成员单位提供担保;

(十二)境外外汇借款;

(十三)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其他业务。

综合上述财务公司的业务范围,可以总结出两个显著的特点:

其一,财务公司服务对象的确定性,即我国集团企业财务公司服务的对象,被严格限定为集团企业内部的成员企业,而不能面向社会提供金融服务;其二,在多样化的经营业务中,一个共同的特点集中于融资服务,即着眼于内部资金的融通与调剂,具有一定的外部融资功能。

财务公司应加强风险管理及控制,业务经营遵循规定的资产负债比

具体到集团内部,财务公司发挥着如下的基本功能:

(一)融资中心

融通资金、提供金融服务是财务公司最为本质的功能。

(二)信贷中心财务公司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对集团内部开展存贷款业务。

(三)结算中心

财务结算中心是根据集团财务管理和控制的需要在集团内部成立的,为集团成员企业办理资金融通和结算,以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机构,其性质有些类似内部银行。

主要着眼于为集团企业的整体和长远利益服务。

这是财务公司作为集团企业内部金融机构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功能。

思考题:

1.融资的涵义是什么?

2.集团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有哪些?

3.集团企业应如何规划资本结构?

4.集团企业应如何控制资金成本?

5.什么是融资风险?

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