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海洋局事业单位考试大纲知识点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34365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20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海洋局事业单位考试大纲知识点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国家海洋局事业单位考试大纲知识点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国家海洋局事业单位考试大纲知识点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国家海洋局事业单位考试大纲知识点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国家海洋局事业单位考试大纲知识点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海洋局事业单位考试大纲知识点资料.docx

《国家海洋局事业单位考试大纲知识点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海洋局事业单位考试大纲知识点资料.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海洋局事业单位考试大纲知识点资料.docx

国家海洋局事业单位考试大纲知识点资料

【了解】——对相关知识点有一定的认识和记忆,明白并理解具体概念、作用、意义等。

【熟悉】——清楚地知道相关知识点,认知的程度比较深刻。

【掌握】——理解相关知识点的内涵和意义,包括具体分类、区别、流程、误区等的认知和学习,能够深刻领会相关知识并加以运用:

转换:

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表达方式不同的方式表达对某一知识点的认识;

解释:

对某一知识点进行说明或概述;

推断:

估计将来的趋势,即预期的结果。

第一部分:

海洋科学基本知识

(三)海、洋概观

5.[掌握]:

洋、海、海湾、海峡的概念

[熟悉]:

海和洋的主要特征

洋:

洋或称大洋,是海洋的主体部分,一般远离大陆,面积广阔,深度大,一般>2000m;海洋要素如盐度、温度等不受大陆影响,具有独立的潮汐系统和强大的洋流系统。

海:

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被陆地围隔成的形态各异的小水体。

海的深度较浅,平均深度一般在2000m以内。

其温度和盐度等海洋水文要素受大陆影响很大,并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水色低,透明度小,没有独立的潮汐和洋流系统,潮波多系由大洋传入,但潮汐涨落往往比大洋显著。

海湾:

海湾是洋或海延伸进大陆且深度逐渐减小的水域,一般以入口处海角之间的连线或入口处的等深线作为与洋或海的分界。

海湾中的海水可以与毗邻海洋自由沟通,故其海洋状况与邻接海洋很相似,但在海湾中常出现最大潮差。

海峡:

海峡是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水道。

海峡最主要的特征是流急,特别是潮流速度大。

[了解]:

海湾潮差、海峡流速的主要特征

当潮波传入不同形态的海区,将有不同的波动形式,如果是窄长半封闭海湾,由于湾顶的反射将形成驻波;若在半封闭的宽海湾,因科氏力对潮波运动的影响不能忽略,潮波成为旋转潮波;当在长海峡中传播,由于地转效应也使潮波发生变形。

在不同形态的海区,潮流、潮汐的变化规律往往有较大的差异,即使是相近的海区,潮差及潮时都可能不一样,潮汐动力理论对这些现象能给出很好的解释。

表各种形态中潮波特性的比较(据文献)

长海峡(北半球)

窄长半封闭海湾

半封闭宽海湾(北半球)

潮波

前进波

驻波(因湾顶全反射形成)

两驻波的叠加(因湾顶反射与地转效应形成)

潮流

来复流

高潮:

流向与潮波传向相同

低潮:

流向与潮波传向相反

高、低潮时流速最大

半潮面时流速为0

来复流

涨潮向里,高潮时流速为0

退潮向外,低潮时流速为0

半潮面时流速最大

湾顶处潮流始终为0

旋转流

潮流矢量反时针偏转

矢量末端联线为椭圆

无潮点潮流始终为最大各地潮流始终不为0

等潮

时线

一组与潮波传向垂直的直线

各地高潮的发生时刻取决于潮波的波速和波向

一条与潮波传向相同的直线

各地同时达到高潮

绕无潮点反时针偏转

潮差

沿潮波传向看右岸大于左岸

不存在无潮线

湾顶大,湾口小

存在无潮线(离湾顶λ/4处)

岸边大,中间小

存在无潮点

6.[熟悉]:

海按照位置的分类;中国近海海洋区域划分及基本形态特征

海洋按照位置的分类:

海的分类(按所处位置):

陆间海、内海和边缘海。

陆间海是指位于大陆之间的海,面积和深度都较大,如地中海、红海和加勒比海。

内海是伸入大陆内部的海,面积较小,其水文特征受周围大陆的强烈影响,如渤海和波罗的海等。

陆间海和内海一般只有狭窄的水道与大洋相通,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与大洋有明显差别。

边缘海位于大陆边缘,以半岛、岛屿或群岛与大洋分隔,但水流交换通畅,如东海、日本海、白令海等。

世界大洋按照位置的分类: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中国近海海洋区域划分及基本形态特征

1、渤海:

内陆海,从老铁山角(老铁山头)至蓬莱角(登州头)联线与黄海为界。

面积7.7万km2,平均深度18m,最深83m。

2、黄海:

半封闭浅海,南界为启东嘴至济州岛连线与东海相接。

面积38万km2,平均深度44m,最深超过100m。

地形中央凹地。

 

3、东海:

太平洋边缘海,水域辽阔,面积77万km2,平均深度370m,最深2719m。

4、南海:

太平洋边缘海,350万km2,平均深度1212m,最深5377m。

属于深海,大陆架、大陆坡和深海盆地等形态相当齐全。

[了解]:

中国近海各海区所属海洋类型

一、渤海

渤海是中国内海。

是深入中国大陆的近封闭性的一个浅海。

它通过东面的渤海海峡与黄海相沟通;其北、西、南三面均被陆地包围,即分别邻接辽宁、河北、山东三省和天津市。

渤海海峡北起辽东半岛南端的老铁山角,南至山东半岛北端的蓬莱角,宽度约106km。

渤海的总面积为

,海区平均水深仅18m,最深处也只有83m,位于老铁山水道西侧。

渤海海岸以粉砂淤泥质海岸占优,尤以渤海湾与莱州湾为最。

黄河口附近的三角洲海岸,则是比较典型的扇状三角洲海岸。

辽东半岛西岸盖平以南,小凌河至北戴河,鲁北沿岸虎头崖至蓬莱角等几段,属基岩沙砾质海岸。

二、黄海

黄海是全部位于大陆架上的一个半封闭的浅海。

因古代黄河在江苏北部入海时,携带大量泥沙而来,使水色呈黄褐色,从而得名。

黄海北界辽宁,西傍山东、江苏,东邻朝鲜、韩国,西北边经渤海海峡与渤海沟通,南面以长江口北岸的启东嘴至济州岛西南角的连线与东海相接,东南面至济州海峡。

习惯上,以山东半岛的成山角与朝鲜半岛的长山串连线为界,将黄海分为两部分:

北黄海和南黄海。

黄海南北长870公里,东西宽约556公里,最窄处193公里,总面积38万平方公里,其中北黄海面积

,南黄海面积更大,为

,比渤海大3倍多。

黄海海底为一近南北向的浅海盆,西、北、东三面向中部及东南部倾斜,坡度较缓,平均坡度为0°01′21〃,中部水深约60~80米,最大水深位于济州岛西北,可达140米。

平均水深44米,具西浅东深,北浅南深的特征。

黄海海岸类型复杂。

沿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多为基岩沙砾质海岸或港湾式沙质海岸。

苏北沿岸至长江口以北以及鸭绿江口附近,则为粉砂淤泥质海岸。

三、东海

是西太平洋的一个边缘海。

为一西有宽广陆架、东有深海槽,兼有深浅海特征,海况十分复杂的海区。

位于中国近海的中部,西接中国大陆,北以长江口北岸的启东嘴与济州岛西南角连线和黄海相连。

东北部以济州岛—五岛列岛—长崎半岛南端连线为界,并经对马海峡及朝鲜海峡与日本海相通。

东以九州岛、琉球群岛和台湾诸岛连线与太平洋相隔。

南以福建、广东省交界线经东山岛南端至台湾南端猫鼻头连线与南海为界。

面积约

,相当于黄海的2倍,渤海的10倍。

平均深度约为370m,最大水深2719m,位于台湾东北方的冲绳海槽中。

 

东海岛屿众多,东部各岛间有一系列海峡、水道与太平洋相通。

东海沿岸的最大海湾为杭州湾。

流入东海的河流主要有长江、钱塘江、闽江、瓯江和浊水溪等。

其中以长江的径流量最大,为东海沿岸低盐水的主要来源。

  

海岸类型北部多为侵蚀海岸,但在杭州湾以南至闽江口以北,也间有港湾淤泥质海岸。

南部在北纬27度以南,则有红树林海岸,属于生物海岸的一种;台湾东岸则属于典型的断层海岸,陡崖逼临深海,峭壁高达数百米。

四、南海

南海位于我国大陆的南方。

南海是我国最深、最大的海,也是仅次于珊瑚海和阿拉伯海的世界第三大陆缘海。

位居热带,海底高台上多珊瑚礁,大陆架富石油。

盛产鱼、虾和名贵海产。

南海北边是我国广东、海南、广西、福建和台湾等省区,以广东省南澳岛到台湾省本岛南端(一作经澎湖到台湾东石港)一线同东海分界。

东南边至菲律宾群岛,西南边至越南和马来半岛,最南边的曾母暗沙靠近加里曼丹岛。

整个南海几乎被大陆、半岛和岛屿所包围。

南海东北部经台湾海峡和东海与太平洋相通,南部经马六甲海峡与爪哇海、安达曼海、印度洋相通,东部经巴士海峡通苏禄海。

它的面积最广,约有

,几乎为渤、黄、东海面积总和的3倍。

南海也是邻接我国最深的海区,平均水深约1212m,最深处在马尼拉海沟南端,可达5377m。

北部有珠江、红河、湄公河、湄南河等注入。

南海岸线绵长,曲折多变,形态类型更为复杂,但以各种形式的生物海岸占优势,如众多的红树林海岸和各种形式的珊瑚礁海岸。

珠江口附近属于三角洲海岸,但以多汊道多岛屿为特色。

7.[掌握]:

世界大洋按照位置的划分及各大洋形态特征

世界大洋的划分

世界大洋通常被分为四大部分,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太平洋是面积最大、最深的大洋,其北侧以白令海峡与北冰洋相接;东边以通过南美洲最南端合恩角的经线(68°W)与大西洋分界;西以经过塔斯马尼亚岛的经线(146°51E)与印度洋分界。

印度洋与大西洋的界线是经过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经线(20°E)。

大西洋与北冰洋的界线是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诺尔辰角经冰岛、过丹麦海峡至格陵兰岛南端的连线。

北冰洋大致以北极为中心,被亚欧和北美洲所环抱,是世界最小、最浅、最寒冷的大洋。

世界各大洋形态特征

1)、太平洋

面积最大:

占地表总面积1/3,海洋表面积的1/2;平均深度4028m,东西最宽达半个赤道。

海底地形:

东部洋脊为主;东北部为洋盆,上有断裂带;中部海山集中,群岛很多;北部和西部多岛弧、海沟和边缘海。

2)、大西洋

面积:

占世界大洋面积1/4,平均深度3627m。

海沟4个,最深9218m。

洋脊横贯南北。

赤道窄,分南北大西洋,海岸形态:

南:

平直无附属海;北:

迂回曲折,多岛屿、港湾和附属海

3)、印度洋

面积:

占世界洋面积的1/5,平均深度超过大西洋,平均3897m。

最深7450m。

“入”字型洋脊:

由南而北扩张速度减小。

4)、北冰洋

面积:

最小,水深最浅,平均1200m。

有人称其为北极地中海。

具有世界上最宽的大陆架:

1000km。

[了解]:

“南大洋”的概念

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靠近南极洲的那一片水域,在海洋学上具有特殊意义。

它具有自成体系的环流系统和独特的水团结构,既是世界大洋底层水团的主要形成区,又对大洋环流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从海洋学(而不是从地理学)的角度,一般把三大洋在南极洲附近连成一片的水域称为南大洋或南极海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下属的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在1970年的会议上,将南大洋定义为:

“从南极大陆到南纬40°为止的海域,或从南极大陆起,到亚热带辐合线明显时的连续海域。

(四)海岸带和海底地形

8.[掌握]:

海岸带、潮间带等概念

[熟悉]:

海岸带组成

[了解]:

海岸带类型

海岸带概念:

海岸带是海陆交互作用的地带。

水位升高便被淹没、水位降低便露出的狭长地带即是海岸带。

海岸带组成:

现代海岸带一般包括海岸、海滩和水下岸坡三部分或称之为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

.

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概念:

海岸是高潮线以上狭窄的陆上地带,大部分时间裸露于海水面之上,仅在特大高潮或暴风浪时才被淹没,又称潮上带。

海滩是高低潮之间的地带,高潮时被水淹没,低潮时露出水面,又称潮间带。

水下岸坡是低潮线以下直到波浪作用所能到达的海底部分,又称潮下带。

海岸带类型:

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将我国海岸分为河口岸、基岩岸、砂砾质岸、淤泥质岸、珊瑚礁岸和红树林岸等六种基本类型。

9.[掌握]:

大陆边缘类型及各部分的名称

大陆边缘各部分的名称及基本特征:

大陆边缘是大陆与大洋之间的过渡带,按构造活动性分为稳定型和活动型两大类。

稳定型大陆边缘由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隆三部分组成.

大陆架简称陆架,亦称大陆浅滩或陆棚。

根据1958年国际海洋法会议通过的《大陆架公约》,大陆架定义为“邻接海岸但在领海范围以外深度达200m或超过此限度而上覆水域的深度容许开采其自然资源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以及“邻近岛屿与海岸的类似海底区域的海床与底土”。

依自然科学的观点,大陆架则是大陆周围被海水淹没的浅水地带,是大陆向海洋底的自然延伸。

其范围是从低潮线起以极其平缓的坡度延伸到坡度突然变大的地方为止。

大陆坡是一个分开大陆和大洋的全球性巨大斜坡,其上限是大陆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