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银行基层网点营业经理事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40508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银行基层网点营业经理事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整理银行基层网点营业经理事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整理银行基层网点营业经理事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整理银行基层网点营业经理事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整理银行基层网点营业经理事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银行基层网点营业经理事迹.docx

《整理银行基层网点营业经理事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银行基层网点营业经理事迹.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理银行基层网点营业经理事迹.docx

整理银行基层网点营业经理事迹

3、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开展一帮一活动,与后进生家长经常联系,及时反映学校里的学习情况,促使其提高成绩,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与决心。

网络

二、验收规范

建设单位代表(签名):

日期:

   

测试方法:

在目标覆盖区域内用笔记本电脑通过无线网卡pingAP网关,包大小64字节,数量50次,间隔1秒(pingIP地址–l64–n50),记录响应时间。

工程概述

?

避雷针安装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避雷针应牢固安装在支架上,无松动现象。

避雷针必须通过截面积大于35mm2的多股铜芯线直接接入地网

?

工程实际安装天线类型应与设计要求相符银行基层网点营业经理事迹

 

银行基层网点营业经理事迹

基层网点的营业经理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岗位,需要具备踏实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的责任感,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及较高的业务素质,XX同志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营业经理。

自担任营业经理以来,XX善于从自己多年的业务实践中总结经验,使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不断得到了提高,在支行领导与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华夏分理处的各项业务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内控机制日渐完善,服务规范、服务技巧也有了明显的改观;分理处柜员在县支行以及市分行各项业务测试中能取得优异成绩,在20xx年11月XX地市分行业务大擂台赛上,分理处两名员工为县支行取得团体第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是以“身先士卒”感召人。

在平常的工作中,她努力做到要求别人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做好,要求别人不做的,首先自己不做。

处理工作不搞特殊化,也没有人情可言。

她认为在制度和规范面前,只有自己做到了做好了,才能要求别人做到做好,于是她平时事事都把工作做到员工前面去,以自己的言行举止带动全体员工勤于工作,乐于奉献。

因分理处人员紧张,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特别是20xx年7月,DCC系统的上线,近2个多月的时间,不分上班和休息,她整天把精力都扑在工作上。

特别是近五轮的DCC测试,整天扑在工作上,从早上7点30分到网点一直到晚上11点多,中饭和晚饭都在网点将就了。

将近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因早上上班,孩子还在梦里,晚上回家,孩子已睡着了,连续有好几天都没能和孩子见面。

为了做好分理处的工作,她对家庭欠的太多了,她的丈夫在乡镇工作,工作也很繁忙,家务活和小孩子只有全都扔给了年迈体弱的婆婆。

二是以“真诚友善”团结人。

“与已为善;此为上也;与人为善。

为大上也;人人为善,此乃上上也!

”这是一个单位、一个团体能否精诚团结、和睦相处的关键所在。

在工作中她从关心员工工作和生活入手,经常进行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员工着想,取得员工的信任,进而取得全体员工对其工作上的支持,群策群力,全面做好分理处各项业务工作。

充分调动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不为小事斤斤计较,着力营造同事之间,工作上支持、人格上信任,以信任促进团结的融洽、和谐的工作环境,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员工的潜能!

在分理处处处营造“家”的氛围,哪个员工病了,她都第一时间送去分理处全体同事的问候,现在分理处从主任到员工大家工作上是同事关系,生活上朋友关系,同事之间关系融洽。

有些家庭问题还和同事商量,大家尽量想办法解决。

如果有哪个同事出现业务差错了,大家主动帮助解决分析,尽自己能力为同事找回损失。

三是以“求真务实”管理人。

在工作中理清思路,明确职责,努力认真履行好营业经理职责和权限。

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管理。

全面协助负责人做好全理处工作,担当起营业经理职责,做好柜台营销和柜台服务、内部管理工作和风险控制工作。

在日常工作中,她坚持执行省市的内控达标要求,按操作流程要求完善岗位责任制,建立内部自我督查小组和内部奖惩办法,进行经常性的业务操作和服务规范的自查;大力推广和宣传建行的金融产品,组织全体员工打造一个让客户满意的服务品牌,主动指导客户办理业务,主动为客户提供方便,让客户满意。

四是以“学无止境”带动人。

她在工作中信奉“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处处发挥榜样作用,做好传、帮、带工作,带动同事好学上进,提高每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让大家都有“你追我赶”的工作热情,确保业务顺利进行。

以全新的姿态、全新的形象、全新的作风投入到业务中去,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和服务技巧学习,通过个人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带动全分理处柜台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只有自己业务精,才能对员工进行培训。

在平常的工作上我很注意业务的学习也包括柜面服务和柜面礼仪方面的学习,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她有作笔记的好习惯,今年她关于业务学习的笔记就写完了厚厚的五本笔记本,这五本笔记本也成为了她个人的知识财富。

“在岗一分钟,努力60秒”,是她的工作格言,她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扎扎实实做好分理处的各项工作,在工作中不断完善、努力提高自己,扎实地为建行的业务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生命没有轮回,他走了。

而在他倒下的土地上正高高立着一座丰碑,无言地向世间诉说和昭示着一种永恒。

####县##镇石碧村是一块神圣而又光荣的红色土地,这里不仅是闻名遐迩的客家祖地,而且还是名贯中华的红军苏区,在那如火如荼的战争年代,诞生过90多个革命英烈,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仍述说那峰火连天的峥嵘岁月,血与火的历史,壮烈地翻了过去。

在70年代这里也滋养了谷文昌这样的下放好干部,而今在这英雄辈出的土地上,又涌现出一个以发展经济、富裕百姓为己任,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脚踏实地、艰苦创业、奋发进取,为推进经济发展和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作出了突出贡献*党员。

他就是####县##镇石碧村党支部书记##。

那天中午,在##县##镇石碧村通往桃金村乡村水泥公路建设现场。

一辆满载钢模的施工车费劲地爬坡,驶到了拐弯处。

此时的##忙着指挥车辆:

“过、过,小心,这里有围墙,好……”“好”字还未说完,施工车突然失去控制,向右一歪,重重地撞击在他的身上。

“仁和!

”站在家门口的村民张庆明,大叫着跑了过来。

张庆明与住在附近的孤寡老人张国道一起扶着仁和到了自己家门口,赶紧端来开水。

看着仁和骤然变色的脸庞,张庆明迅速推出摩托车要载他上医院。

##执意不肯,说:

“没事,只是头有点晕。

再干会儿,路快修好了……”

张庆明坚持载##前往医院。

到了医院门口,##还是重复着最后一句话:

“我没事,没关系。

只是头有点晕……”

然而,20分钟后,##因肝脾破裂,导致内脏大出血,他永远停止了呼吸。

半小时前,他的妻子到工地叫过他,此时正等着他回家吃饭。

村主任张清福赶到医院,简直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事。

他哽咽着说:

“前不久镇里组织村支书去外地考察,##本应随队,但他得到一位热心人的许诺,说要是在规定的工期前建好公路,将得到3万元捐款。

为此,他留了下来抓紧组织施工。

”噩耗传出,在客家祖地,东华山下,西溪河畔的干部、工人、农民、学生,男女老少都沉浸在巨大的悲恸之中,在##的悼念会上,四面八方赶来为##送葬的群众汇成了一支千人的送别大军,全村的村民扶老携幼,泪飞如雨,为他送葬......送别,客家祖地,从来没有为一位平凡的人物这样悲恸过,伤痛过,泪水,汇入了清清的西溪河,巨大的悲痛撕裂着石碧村干部群众的心,人们肝肠寸断,为失去这样一位好支书,好党员,好楷模而感到悲痛。

##去世后,73岁的老党员张耀达全程守护着他的灵堂。

##的骨灰盒在家族香火厅停放的一个星期,每天都有上百群众自发前来拜祭他,为他上一炷香,磕三个头,在他的灵前,村里15个老党员泣不成声。

人们以不同的形式一起来悼念##,缅怀##……金杯、银杯、万千奖杯,不如老百姓的声声口碑;金奖、银奖、万千奖项,不如老百姓的声声颂扬,##以自己的点点滴滴,树立起良好的口碑。

他如一团火,燃烧了自己,给他人带来了温暖,因为,在##的人生天平上,党的事业重于生命。

“舍小家、顾大家”。

这是##对人生的态度。

担任村支书以后,他不分春夏秋冬,不分白天黑夜,为集体事业的发展,为人民群众的富裕,倾尽心血,耗尽精力。

##的生命不算太长,却留下了坚实的人生足迹。

##始终以自己全部的生命,实践党的宗旨,履行自己的职责,谱写*党人一心为民的篇章。

村两委会上,##的话掷地有声:

“我们不能丢客家祖地的脸,不能辜负组织,要做就要做得最好。

先从整治门面开始:

石碧村原先没有农贸市场,四方八邻乡亲们沿着国道设圩场,每逢圩日,交通严重堵塞,行人怨声载道。

##请市里的专家,编制了《石碧村建设规划》。

按照规划,他带领村两委着手实施主街道拓宽改造、小区建设和客家边贸市场建设。

如今,长1000米、宽30米的石碧村主街道、商住合一的108户的农民新村、几千平方米的农民广场均已初具规模。

##镇是全省有名的水土流失区,古民谣“禾口淮土,荒山秃土”中的“禾口”就是如今的##。

石碧村1658亩耕地全是“望天田”。

##带领干群念起“致富经”:

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因地制宜搞农业综合开发。

几年间,村里共新修机耕路5条计3.5公里,新筑排洪沟800米,铺设“u”型槽3.4公里,农业生产条件大大改善。

原本只能收两三百公斤粮食的田地,如今能收四五百公斤。

根据##适于种烤烟和糯稻的特点,##发动群众建立了1000亩优质烤烟和糯稻基地,并打出了品牌。

如今烤烟已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糯稻基地成为福州亚亨、厦门银鹭、沙县麦丹等食品加工在##担任村支书的10多年时间里,石碧村各项工作一直走在全镇各村前列,成了远近闻名的文明村。

2000年和2001年,石碧村被省政府确立为“村级建设达标示范村”;村党支部和##连续8年分别被镇党委授予“先进党支部”称号及评为优秀*党员,村党支部还两次被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1999年##被评为县优秀*党员。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在石碧村,关于##的故事像四季花一般美丽地盛开,在他心目中,爱,不只代表着奉献,更透出一份坚如磐石般的责任。

##当支书,一颗心牵挂着村里的困难群众。

老党员张耀达的家与##的家仅一田之隔,他是看着仁和长大的,说起仁和,老人泣不成声。

张耀达说:

仁和是个苦孩子,四岁丧母。

当学生时,他周末回家都要上山砍柴,然后步行30里路去学校。

他对人热情,无论谁家有事请他帮忙,他都是“好”字当头。

当了支书后,他更是为村民操碎了心。

张耀达妻子残疾,儿子患精神病,每年到了双抢季节,##都组织村里的劳动力来帮助他家。

担心张耀达家生活困难,路上遇见,##常30、50元的塞进张耀达的腰包;担心张耀达夫妇无力挑谷子去加工,##花800多元给买来了一台小型家用碾米机。

2002年,张耀达孙子考进龙岩电子工程学院,##主动借给他家2500元做学费。

2003年,张耀达孙女考上福州音乐学院,##又主动送来300元。

“##对老人很关心,虽然村里困难,可在重阳节时,仍会给老人送礼品,他身上有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啊……”张耀达边落泪边说。

村民张启财1989年因肺癌病故,妻子在田间喷洒农药杀虫时,不幸中毒身亡,6岁女儿张雪金和4岁儿子张银根成了孤儿。

张启财的弟弟张天光既要供养老母又要抚养自己的两个孩子,过日子本已艰难,哥嫂去世后又将一对孤儿接到家里,生活更是拮据。

##平时还特别关心两兄妹的学习进展,隔三差五地给他们买一些文具,偶尔还给30、50元生活费,过年各送一套新衣服。

张银根很能读书,2003年考取了北京工业机械学院,##又悄悄从自家存折里取出2600元给孩子做学费。

张天光说,这十几年下来,##差不多资助了两个孩子近万元的生活费和学费,“没有张书记,孩子做梦也别想上大学”。

提起##,当了13年村党支部副书记的张河春老人告诉记者,石碧村有个农灌水渠,位置高,一下大雨,渠水就溢到街上。

1997年农历五月初五,天降暴雨,渠水暴涨,迅速淹没了街道及街两旁的民房。

张河

春家地势比较低,又位于前排第一家,洪水来袭,首当其冲。

此时,家家户户都忙着排淹进自家的水,谁也没空前来帮忙。

眼看土墙被泡得快塌了,张河春忧心如焚。

这一幕刚好被前来巡查水情的##发现,他迅即把雨伞丢在一边,大声对张河春说:

“我来顶门板,你赶快再去找些塑料布和门板来!

”“多亏他帮忙,不然我家房子就完蛋了。

我家房子一倒,连在一起的10多家房子都要跟着倒。

”张河春说。

这次洪水事件后,##结合村里主街道的改造,提议把老房子进行重新规划,拆旧更新。

不到一年时间,改造工程全部完成。

新房子和街道地基被垫高了1米多,村民们再也不用担心洪水了。

##的心里,装满了别人,却唯独没有他自己。

##从小由长自己14岁的二哥张仁勇抚养大,兄弟俩感情深厚。

张仁勇的话没错,四兄弟中,三个哥哥早就建了新房,只有##还住在父母1949年建的老房子里。

##的妻子##是个朴实的农村妇女,她说,##平时只顾忙村里的事情,家里所有的农活,几乎全由她一人承担。

此外,##还做了许多“对不起”家里的事,家里每年有近万元的收入,都不知被他花到哪去了。

像这类事,善良的##从不计较。

但是有一次,她真被气坏了:

1996年,镇里街道拓宽改造,在朋友们的支持下,##买了一块70平方米的临街宅基地,准备做店面以改善家庭经济的窘迫。

当年底地基刚砌好,碰上村里“三提五统”任务无法完成,##没多想,悄悄以3.6万元的低价把地基转让了。

##泪水涟涟:

“别人家都住上新房了,难道我们要住一辈子的破房子吗?

”##淡淡地回答妻子:

“等我哪天不当村支书了,再去建新房吧。

”十几年下来,##经常用工资冲抵村里的欠款、垫付各种费用,如今村里还欠他近4万元。

2002年,总投资30多万元的村部开工建设,不少工程队老板纷纷登门拜访,都被他拒之门外。

最后,这项工程向社会公开招标,一家有资质的施工单位中标承建,既保证质量,又节省造价5万元。

挂村的镇领导张沐河说,他几次和##到三明跑项目,如果白天办完事,晚上肯定乘班车赶回偏远的##,以节省2人的住宿费。

##挂在嘴边的是:

村里穷,能省就省一点。

“心中装着群众,唯独没有自己”,##就是这样以自己的点点滴滴,在老百姓中树立起良好的口碑。

他的一生虽然不像舍身炸碉堡的*、飞身堵枪眼的黄继光那样壮怀激烈,但所体现的却是*党人为党和人民事业勇于牺牲的可贵精神,他的一生虽然短暂而平凡,但平凡中所蕴含的鞠躬尽瘁,无私奉献、勤政为民“舍小家、顾大家”的美德,像一座无言的丰碑,在石碧村的老百姓们的心中耸立,并成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时时事事、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影响着他们一代又一代人。

从##的生命历程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平凡中的伟大、平常中的辉煌。

这里的伟大与辉煌,是一种精神、一种人格、更是一种*党人的境界。

消防支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危难显身手忠诚铸警魂

——李银泽二等功先进事迹材料

李银泽,彝族,中共党员,1980年12月出生,1999年12月入伍,20xx年11月入党,现任昆明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大队一中队专勤班班长,二级士官。

入伍5年来,李银泽同志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树立革命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忠实履行一名消防战士的职责和神圣使命,他一直战斗在灭火救援保卫第一线,把5年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无私地献给了昆明消防特勤事业。

5年来,李银泽同志在艰苦的训练场上摸爬滚打,与肆虐的大火拼杀搏斗,用青春、汗水和热血保卫着春城人民生活的安宁,体验着追求理想的艰辛与幸福,展现着自己人生的价值。

他先后参与了全市及省内部分地区的多起重、特大火灾扑救以及化学泄漏、山体滑坡等特殊灾害事故的处置,屡立战功,为保卫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5.12安宁泥磷泄漏火灾扑救战斗中,李银泽再一次深入险境,勇挑重担,完成了最危险、最艰巨的任务,为部队扑救火灾、处置泄漏作出了突出贡献,用自己的青春年华在烈火中谱写出壮丽诗篇。

不畏牺牲迎难而上深入险地侦察堵漏

20xx年5月12日凌晨零时,云南马龙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宁分公司储存有100余吨泥磷物料的4号沉降浓缩槽发生泄漏事故。

泥磷燃烧生成的刺激有毒烟雾笼罩了整个厂区,弥漫至附近村庄,情况十分危急,如果泄漏扩大,灾害蔓延,引发邻近储罐事故,后果将更加不堪设想。

关键时刻,特勤官兵临危受命,迅速出动,苦战4天3夜,打下硬仗,再显神威。

李银泽随首批出动力量于12日4时50分左右达到现场,这样的场面对于他来说也是第一次,许多新同志都有点发懵,但李银泽清楚自己是老同志,不能乱了阵脚,一切听从中队指挥员的命令。

现场浓烟滚滚,情况不明,处置事故无从下手。

李银泽整顿好自己带领的人员,做好个人防护主动请战,同副中队长一起前往火场深处进行侦察。

高温和浓烟让他们难以靠近,但还是初步了解和熟悉了沉降槽底部泄漏和燃烧的基本情况。

李银泽撤出燃烧区域,脱下厚重的避火服头盔,来不及擦去汗水便开始向指挥员汇报情况,得到燃烧区域的一些宝贵情况,现场官兵决定首先出水进行强攻,力争先灭火再想办法堵漏。

两个小时过去了,大火灭了又燃,燃了又灭,特勤官兵反复近战强攻,然而事与愿违,由于燃烧时间较长,罐底泄漏更加严重,火势更加猛烈,强攻方案被迫取消。

12日上午,现场情况进一步变化,刚成立的指挥部决定由支队参谋长和特勤大队颜副大队长带领3名士官再次侦察,白天能见度有所好转,侦察组到了罐底泄漏处,正当同志们进行勘察观测时,泄漏口泄漏量瞬间加大。

突然,成块的泥磷落下来,颜华副大队长躲闪不及,火团溅起的磷水混合物沾染上左腿,不幸被自燃的黄磷烧伤,受伤较重。

此时,李银泽距离颜华副大队长不足1米,下落的火团溅起的磷水混合物朝他扑去,他往后用力一蹬,溅起的泥磷正好掉在他的战斗鞋面上,不论是侥幸,还是身手敏捷,他又一次与危险擦肩而过。

颜副大队长受伤的不幸并没有使李银泽在巨大的危险面前退却,他毅然领受了堵漏的命令,和战友穿戴好避火服,准备好各种可能用到的堵漏器材,来到泄漏罐前待命,一旦局部围堰成功就增加水枪强攻并掩护堵漏。

等待是需要勇气和毅力的,刚才那一幕悲壮的场景,仍是如此清晰,历历在目,对此,每一个人都会害怕、恐惧,心理都会产生一定的想法……然而李银泽的目光是那样的坚毅,一旦时机成熟,指挥员发出命令,他会如猛虎下山一般,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完成那可能付出生命代价的艰巨任务!

最终,因为泄漏量太大,火势猛烈,指挥部被迫决定取消堵漏任务,但当零距离接触泄漏燃烧区域,牺牲的危险随时迫近时,李银泽那种深入险境,临危不惧,义无反顾的大无畏精神仍然令在场的官兵无不钦佩。

坚守阵地独当一面光荣负伤坚持战斗

无法近战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特勤官兵只能转入冷却控制,配合围堰填埋,处置进入僵持阶段。

李银泽带领本班人员把满腔热血转化到了周围的水枪阵地上,对泄漏罐实施冷却,掩护工人进行筑堤围堰。

火场是千变万化的,危险随时会发生,由于现场风向改变,空气流动加剧,泥磷燃烧迅速,瞬间浓烟滚滚,遮天蔽日,燃烧的泥磷四处飞溅,火势瞬间增大,李银泽和战友占据的水枪阵地受到威胁。

中队指挥员“转移水枪阵地,确保冷却水不见断”的命令传来,为避免供水线路受损,他和一名战友拖着近30米的水带干线,翻越重重障碍,把水枪阵地转移到上风方向的围堰沙堆上,继续战斗。

由于对环境不熟悉,又要掩护、协助战友,加之能见度太低,李银泽不慎一脚踩空,侧翻在斜坡上,左腿膝关节韧带严重拉伤。

然而,这个消息却是在一天后他撤出现场时才被战友们发现。

环境异常艰险,身体伤痛阵阵,可李银泽哪里顾得上这些,他控制着水枪变换射流,立体冷却罐体并扑救外围火点,在全队官兵的连续奋战和共同努力下,四个水枪阵地持

 

续射水实施灭火、掩护和冷却,持续射水将近5000吨,确保了围堰封堵工程顺利合围,将张狂蔓延的火势死死封在罐底。

很快,暮色降临,当地气压降低,大量烟气沉降并笼罩在部队宿营地,休整的战士都戴着防毒口罩席地而眠,李银泽却还在忙碌着。

身为专勤车驾驶员,他主动赶到火场指挥部前,将车载照明灯升起,对指挥部和周围区域实施照明。

只见他一会钻进火场与肆虐的火魔展开殊死搏斗,一会又利用轮换休息时间检查维护车辆和照明装备,确保指挥部和处置现场的照明到位,就像一部上足了发条的机器,不知疲倦的工作。

13日18时,火势相对稳定,看着双眼通红,精疲力竭的李银泽,大队领导再也不忍心让他留在火场,命令他返回中队休息。

直到登车时,李银泽缓慢的抬起左脚,举步为艰,战友们才发现他的膝盖受了伤,这时,李银泽已瞒着领导和战友,带伤坚持战斗了37个小时。

在他心中,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比起来,这点伤痛算得了什么呢?

15日上午,火魔被彻底缚住,胜利的消息传来,还扎着绷带的李银泽尽管没能亲眼看到胜利的场面,但也无比振奋,自己和全队战友又一次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成为火场中一面屹立不倒的旗帜!

战斗中的成绩并非偶然,在长期的工作、训练中,李银泽又何尝不是一根树立表率、创造一流业绩的标杆。

战功赫赫屡获殊荣刻苦训练勇攀高峰

入伍5年多来,他刻苦训练、积极进取,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各项工作成绩突出,所带班集体更是在全队脱颖而出,从业务考核到年终评比样样拿第一,多次被评为优秀班集体。

他坚持“练为战”的指导思想,立足本职岗位,苦练精兵,在总队、支队历次考核、竞赛中屡屡取得优异成绩。

在执勤岗位练兵活动中,他紧紧瞄准现代火场的需求,刻苦钻研训练新法,努力探索高科技器材装备与人结合发挥最佳效果的有效途径,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成为云南省消防部队小有名气的技术能手,被战友们誉为云岭“特勤尖兵”。

他连续三年参加总队、支队执勤岗位练兵竞赛,以优异成绩获得“训练标兵”、“技术能手”等称号,并被荣记“三等功”二次,获得20xx年度和20xx年度全国执勤岗位练兵“先进个人”和“技术能手”称号,受到公安部通报表彰。

去年以来,李银泽先后参加了宜良中巴车坠河搜救遇难者,昆明南窑下水道抢救5名中毒人员,东川挖掘机翻车事故抢救被困司机,碧鸡关水库打牢溺水民工等大小抢险救援任务20余起,舍生忘死,救死扶伤,战功显赫。

作为“火凤凰”突击队的主力成员和中队特种车驾驶员,李银泽工作成绩一流,模范表率作用突出,成为干部眼中的好士官,战士眼中的好班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