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兴土地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36453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8.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嘉兴土地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浙江嘉兴土地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浙江嘉兴土地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浙江嘉兴土地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浙江嘉兴土地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嘉兴土地规划.docx

《浙江嘉兴土地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嘉兴土地规划.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嘉兴土地规划.docx

浙江嘉兴土地规划

浙江省嘉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目录

一、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1

(一)利用现状……………………………………………………1

(二)利用特点……………………………………………………3

(三)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4

二、规划目标与土地利用方针………………………………………5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5

(二)土地利用基本方针…………………………………………7

三、土地利用结构调整………………………………………………7

四、土地利用分区……………………………………………………10

(一)中北区……………………………………………………11

(二)东南沿海区………………………………………………12

(三)西南区……………………………………………………13

五、基本农田保护区…………………………………………………14

六、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布局……………………………………15

(一)交通建设重点项目………………………………………15

(二)水利建设重点项目………………………………………17

七、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17

(一)土地整理…………………………………………………17

(二)开发造地…………………………………………………18

八、实施规划的措施…………………………………………………19

 

一、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

(一)利用现状

嘉兴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的杭嘉湖平原,东部及北部与上海、苏州市毗邻,西部与杭州、湖州市接壤,东南滨临杭州湾和舟山、宁波及绍兴三市隔江相望。

地理坐标界于东经120°17′27″--121°15′54″,北纬30°19′39″--31°01′57″,东西宽93.73公里,南北长78.31公里。

全市幅员面积5828平方公里,其中陆域396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68%,占全省的3.79%,杭州湾海域、钱塘江河口面积1863平方公里。

辖秀城区、郊区和平湖、海宁、桐乡三市及嘉善、海盐二县,1996年有建制镇以上城镇69个、乡72个、街道6个。

全市总人口328.06万人,占全省7.45%,平均每平方公里827人,人口密度高出全省近一倍,是浙江人口密度最高、人均拥有土地资源最少的市(地)。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外向型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1996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81.7亿元,人均11635元,经济总量提前8年实现翻两番的战略目标。

所辖的桐乡市、平湖市、海宁市、嘉善县和海盐县先后被授予“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称号,并连续两届跻身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所有县(市、区)全部进人浙江省“小康县”行列。

嘉兴土地类型多样,田、地、水、山、海兼而有之,地貌最主要的特征:

一是地势低平,除杭州湾、钱塘江沿岸一带有少数孤残丘分布,高度大都在200米以下(吴淞高程,下同),最高的高阳山也仅251.6米,低丘面积约占1%,其余99%为平原。

地形由南向北略微倾斜,沿江一带是平原地形稍高部分,在5--7米之间,且河流分布较少;北部低洼地区高程仅3.3--3.8米,全市田面高程平均为4.17米。

水系密布,湖荡众多,属太湖流域水系,河网率高达7.89%,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平原.二是受人类长期改造利用的深刻影响,水系发达,田、地、水交错分布。

1996年全市土地变更调查总面积396497公顷,其中耕地219412公顷,人均1.003亩(统计面积人均0.953亩),详见附表。

沿海滩涂是我们极其宝贵的后备土地资源,具有较大开发潜力,要积极加以利用。

嘉兴市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表

表1单位:

公顷

利用类型

面积

%

土地总面积

396479

100

耕地

219412

55.34

园地

48969

12.35

林地

5182

1.31

居民点及工矿地

54117

13.65

交通用地

12970

3.27

水域

53961

13.61

未利用地

1868

0.47

(二)利用特点

1、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高

嘉兴市土地开发历史悠久,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

据桐乡市罗家角文化遗址考证,早在距今7000年前,这里就已经有人类栖息繁衍,并从事原始农业活动,经过人们长期的劳动,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土地开发利用经验。

建国后,针对我市地势低平,易受洪涝灾害严重威胁的实际,党和政府在广大农村开展了以兴修水利、平整土地,改造低产田,提高抗洪排涝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取得了很大成就,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得到保障,全市基本实现田成方、桑成片、树成行、路渠成网的连片高产良田,极大的增强了抗御洪涝灾害能力。

我市处于北亚热带南缘,气候条件优越,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润,雨水较丰,年平均气温巧15.4--16.4℃,无霜期多年平均为234天,全年日照在2007--2179小时,为全省高值区,年降水量1100毫米左右,温光水配合良好,严寒和酷暑时间较短,有利农业全面发展。

但因深受季风影响,气候诸要素年际变幅明显大于地域差异,尤以降水量的月季和年度间分布不均现象最为突出,常有灾害性天气发生,对工农业生产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耕地土壤深厚肥沃,宜种性广,垦殖系数高,以水田为主的耕地面积占到土地总面积55%,耕地比重之大居全省各市(地)首位。

经过人们长期开发利用,已经形成一个多熟制、高投入、高产出,农牧副渔全面发展的农业高产地区,土地产出率达到了较高水平,是全省粮、油、茧、畜、水产品和蔬菜等农产品的主产区和重要商品基地。

2、区位条件优越

嘉兴处于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最发达地区,距上海、杭州各90公里,至苏州仅70公里,是浙江接轨上海的前沿,乍浦港是浙北唯一出海口和全省第一个海河直达联运港,区位优势十分显著。

境内水陆交通四通八达,极为便捷,铁路有沪杭复线贯通,公路以320国道、杭沪公路、盐湖公路、乍王公路形成“开”字型公路主骨架,并和各乡镇公路联成网络。

19%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065公里,公路密度26.9公里/百平方公里。

境内河网纵横,内河航运条件得天独厚,素有“江南活码头”之称,由京杭运河、杭申线、六平申线和乍嘉苏线、长湖申线以及东宗线构成“三纵二横一连”航道网,南与乍浦港相连,北接上海、苏州、无锡、常州等大中城市,内河通航里程长达2(划)公里,航道密度51公里/百平方公里,是浙北水运交通枢纽。

“八五”期末全市内河航道改造工程已经全面铺开,“九五”期末将形成300吨至500吨级航道为骨干,50--60吨级航道为基础的高等级内河航道网。

乍浦港已建成各类码头泊位7个,其中万吨级泊位5个,集疏运条件逐步改善,1997年初国务院批准为一类开放口岸,二期工程建设序幕已经拉开。

“接轨上海、开发乍浦、三沿并举、联动发展”是我市跨世纪发展的总体战略,要紧紧抓住上海开发开放带来的新机遇,接受上海的经济辐射。

嘉兴是沿海城市,要向港口、临海扩展,开发以乍浦为中心的整个滨海地区,逐步把港口、海岸带资源开发利用起来,“以港兴市”,从国内外把自己缺乏的资金、技术资源引进来,把产品推出去,依托港口开发建设滨海重化工基地。

沪杭高速公路将于1998年底建成通车,乍嘉苏高速公路已经立项,并正在启动。

嘉兴特定的地理条件,决定了乍浦港将成为长江三角洲“东方大港”群中重要一员,为广大腹地特别是长江流域经济服务,推动我市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3、土地农业利用的地域性分布较明显

我市的土地资源经过人们长期的改造利用,已形成区域特色较为明显,重点农产品生产基地相对集中的地域特征。

东北部地势低洼,河网密布,荡漾集中水面大,耕地中水田比重高,水运交通发达,盛产粮、油、畜(包括苗猪)和水产品,是我市淡水养殖重点地区,商品粮和水产品生产基地。

中西部桑基圩田地区,旱地比例相对较高,桑园面积约占全市80%,经济作物种类繁多,农牧副渔全面发展,集镇密度较高,乡村工业比较发达,是蚕茧、湖羊、嘉兴南湖菱、桐乡杭白菊、海宁和桐乡的腌制蔬菜、塘汇雪菜等众多小宗土特产的集中产地,其中蚕茧是这一地区的拳头产品。

东南沿海一带地势相对较高,土地利用类型较多,除田、土、水面外,更兼有山、海之利,田面高爽,土质疏松,是棉、麻集中产区,特种水产品(海、淡水养殖)和低丘坡地水果生产基地,近海渔业捕捞亦有一定规模。

4、非农建设用地增加较快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八五”期间,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大加快,城镇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设用地需求量剧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300亿元,是“七五”时期的三倍。

据统计,从1987--1996年的十年间,全市各项建设共占用耕地12893公顷,年均1289公顷,占全市同期耕地减少总数的53.7%。

交通建设处于优先发展地位,沪杭铁路复线全线贯通,各乡镇公路全部建成通车,内河航道改造工程全面展开,乍浦港一期提前完成,我市综合交通网络初步形成。

治理太湖水利工程进展顺利。

各县(市)县城和集镇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我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的状况,得到很大改观。

(三)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增地减,用地矛盾日益突出

据统计,我市19%年总人口为328.06万人,比1949年173.19万人净增154.87万人,增幅89.42%,年均增加3.23万人,同期耕地从1949年的258693公顷(统计数),减少到19%年的208340公顷(统计数),净减50353公顷,减幅为19.46%,年均减少1049公顷,人均耕地从2.24亩减少到目前不足1亩(0.953亩,统计数)。

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加快,不可避免地要用去一些耕地,最近十年我市耕地面积又以更快的速度在减少,年均减少1994公顷,超过前30多年年均耕地减少数的1.5倍。

耕地是我市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在土地总面积中占到一半以上,因此在建设用地中占用耕地比重要明显大于其他市(地),1996年秀城区、海宁市已处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最低警戒线0.8亩/人以下,保护耕地已显得非常迫切。

从现在到下个世纪初我市的总人口还将继续增加,耕地面积有可能进一步减少,耕地负荷不断加重,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嘉兴这个传统的商品粮基地提供商品粮的能力日趋下降,保护耕地形势更加严峻。

2、土地利用效益不够理想,土地资产仍有流失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综合经济实力有很大增强,但结构不够合理,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经济发展水平与区位条件不相适应,城市化水平较低,土地利用效益不够理想,与周边地区相比,总体发展水平明显滞后。

1996年全市土地平均产出率(国内生产总值与土地.急面积比值)为975万元,低于长江三角洲北翼的苏州市1081万元和无锡市1871万元,同年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每平方公里为325万元,也少于苏州市448万元和无锡市503万元,就城市发展速度而言,我市与苏、锡、常等地比较,其差距更大。

因此,我市必须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实现两个根本转变,提高土地利用整体效益,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发展差距。

长期来,由于各种原因,在土地供应上实行无偿、无限期、无流动使用,以致对土地的所有权在经济上无法得到体现,造成土地资产在运转过程中仍有流失。

用地中还存在多征少用,征而不用,用而不批等违法违规现象。

要加强对国有土地资产的管理,规范土地使用权转让市场,加强土地收益监督,防止资产流失。

3、地力衰退,生态环境脆弱

嘉兴是全国著名的农业发达地区,但近年来,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工农业产品“剪刀差”扩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受挫,耕地重用轻养情况比较普遍,有机肥与无机肥比例失调,桔杆产出多还田少,绿肥作物基本消失,偏施化学氮肥轻磷钾,土壤肥力下降,耕性变差。

河岸冲刷严重,内河航道年久失修,等级降低,现在农民又很少捻河泥肥田,导致河床淤积抬高,影响航运交通和排蓄水能力。

我市地处太湖流域中下游,河网水系都是平原的排水走廊,常常涝情频发。

尤其是西北部低洼圩区,虽然从1986年以来,重点进行了圩区整治,累计完成圩区整治247片620阳公顷,在抗御洪涝灾害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减灾效益达3亿元,但是圩区的防洪排涝能力正在逐年下降,主要是圩堤冲刷坍损,圩堤高度标准不够,泵站设备老化,维修资金不足,洪涝频繁发生。

地下水开采过量,导致地面严重沉降,嘉兴市区尤为突出,使城市防洪任务加重,地面沉降已由城镇向农村扩展。

一些地区的防洪水利工程效益降低,给工农业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必须采取法律和经济手段,严禁深井开采,遏制地面沉降。

我市环境综合整治经多年努力,虽然取得了进展,然而由于环保投人与经济发展速度远远不相适应,一些地区的污染继续加剧,工业和生活排放废弃物越来越多,特别是地面水质污染日益严重,全市达到或好于三类水质的水体已经不多,治理形势严峻。

二、规划目标与土地利用方针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

根据国家和浙江省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要求,嘉兴市2010年土地利用的总目标是:

实现全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做到本地区耕地总量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并努力使耕地质量不断提高;严格控制占用耕地,农业用地得到有效保护和综合整治,非农业建设用地得到有效控制;建设占用耕地控制指标首先保障重点建设项目,同时统筹安排各业用地,确保经济建设顺利进行;城乡居民点用地总规模逐步缩小;坚持环境保护与环境整治相结合,使土地生态环境有所改善,重点抓好饮用水源的治理与保护;有计划的开发沿海滩涂资源,积极推行土地整理和复垦;不断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土地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方向发展,继续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全市土地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取得显著成效;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经济繁荣、科技发达、生活富裕、社会文明、环境优美,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规划目标具体要求

近期(1997--2000年)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要在“八五”期末基础上翻一番,人均达到1.8万元,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实现小康,经济社会结构向现化社会转变。

1、全市总人口控制在340万以内,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按“九五”计划目标,城镇化水平达40%以上。

2、切实保护耕地,全市耕地总量保持219314.19公顷。

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和废弃地,挖掘存量土地潜力,保障必须的建设用地,促进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近期提供建设用地24巧公顷,其中耕地1617公顷,同时通过土地整理、开发、复垦增加耕地1619公顷,达到耕地占补基本平衡。

3、划定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88694.48公顷,基本农田保护率86%。

4、园地47701.71公顷,稳定水果面积,适当调整桑园,巩固发展优质蚕桑生产基地,主攻单产和品质。

5、保持林地5282.08公顷。

在全市平原绿化达标基础上,森林覆盖率达到巧%,全部建制镇和80%的乡达到浙江省绿色小城镇标准。

6、加强农业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以满足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食物结构改革的需求,全年粮食总产量170万吨以上(包括上调省粮食,其余为本市消费),达到自给略有余。

远期(2001--2010年)

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要达到目前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国内生产总值在2000年基础上再翻一番半,人均达到5.5万元,人民生活将由小康逐步向富裕迈进。

1、总人口控制在350万人以内,人们将更加长寿,结构趋向老龄化,人口年平均自然增长率为0.46‰,城镇化水平达到50%。

2、耕地总面积219946.19公顷,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实现。

规划期间提供建设用地3241公顷,其中耕地2050公顷,同时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增加耕地2363公顷,开发造地新增耕地565公顷,全市净增耕地534公顷。

3、园地45850.21公顷,其中80%以上桑园面积建设成比较集中连片的高产桑园,依靠科技进步,为丝绸工业提供更多的优质原料。

4、林地面积稳定在5382.08公顷、提高平原绿化和城镇绿化建设水平,改善生态环境,森林覆盖率达到巧%以上。

5、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优先安排粮食生产用地,实现粮食供需平衡。

2030年土地利用展望

目前我市人口发展已进人一个比较稳定的低增长期,人口将趋向长寿,结构趋向老龄化,预计到2020年人口将达到峰值年,总人口为360.41万人,展望2030年由于机械人口增长等因素,人口总数可能达到362.79万人。

经济发展迈向第三步战略目标,不断优化资源配置,经济总量继续扩大,人民生活将向更高的水平迈进,建设用地仍将有所增加,用地方式从外延扩张转向内涵挖潜,继续提高城镇化水平,居民点用地规模进一步缩小。

为满足展望期全市人民对粮食和其它农产品的需求,必须保持耕地面积的基本稳定,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永续利用,统筹规划国土资源开发和整治,推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改善生态环境条件。

(二)土地利用基本方针

1、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

我市人多地少,土地资源有限,况且后备资源不足,为保障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在土地利用上要以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挖潜放在首位,严格土地管理措施,把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总量平衡作为工作重点来抓,以达到切实有效的保护耕地。

2、坚持供给制约引导需求,统筹安排各业用地

尽快建立起以土地供应能力为主导作用的供地机制,改变过去长期来以需求决定供地的不合理做法,各类建设都要尽量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废弃地和非耕地,统筹安排各业用地,重视发挥土地市场机制作用,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3、实行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挂钩政策

落实好建设占用耕地、补充耕地和净增耕地三项指标,农业内部结构调整,除改善生态环境外,不得占用耕地发展果园和挖塘养鱼,非农建设需要占用耕地的,必须开发复垦不少于所占面积且符合质量的耕地。

搞好土地整理和开发、复垦规划,各县(市、区)要加大开发复垦投入力度,建立耕地占用补偿机制,对土地开发复垦实行项目管理。

通过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搞好土地建设。

4、兼顾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坚持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加强嘉兴市区、县城环境治理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改造中低产田和中低产桑园,提高土地产出率,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三者相结合的土地利用效益最优化,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

三、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一)耕地

1996年全市土地详查变更调查资料,耕地总面积219412.19公顷(329.1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55.34%,2000年耕地总面积219416.19公顷(329.12万亩),2010年耕地总面积达到219946.19公顷的(329.92万亩),比1996年净增534公顷(0.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55.47%,实现全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1997--2000年期间,耕地减少17巧公顷,其中建设占用1617公顷,灾毁98公顷,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增加耕地1159公顷、开发造地560公顷。

种植业结构调整中,要优先安排粮食生产用地,达到151862公顷。

2001--2010年耕地减少22%公顷,其中建设占用2050公顷,灾毁248公顷,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增加耕地2263公顷、开发造地565公顷。

确保用于粮食生产耕地不少于150513公顷,在稳定粮、油生产的同时,优化农业结构,发挥各地农业特色,逐步退出棉、麻生产,形成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接轨。

(二)园地

1996年我市以桑园为主的园地48968.9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2.35%,其中桑园4521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4%,占园地总面积92.33%。

蚕桑生产在农村经济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必将有部分桑地被转为城镇建设用地,同时还因受国际市场丝绸价格波动影响,导致近年来蚕茧生产效益有所下降,然而为了确保我市的丝绸工业和出口创汇,仍应基本保持桑园面积相对稳定,以防止蚕桑生产大起大落。

规划2000年园地47599.71公顷,其中果园保持基期年水平不再扩大。

2010年规划园地为45850.21公顷。

(三)林地

1996年林地518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31%。

我市林业应从平原林业实际出发,以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为主,高标准搞好城乡绿化,加强农田防护林和沿海防护林以及绿色小城镇建设。

规划2000年、2010年在保持基期年水平的基础上略有增加,林地分别为5282.08公顷和5382.08公顷。

(四)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1996年用地54117.2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3.65%。

城镇,村和独立工矿用地分别占20.02%、67.82%和10.34%。

1、城镇建设。

市内共有中等城市一座(嘉兴市区)、小城市3座、县城2座、建制镇以上城镇共69个,城市化水平已达到34.50%。

现状建设面积10831.3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2.73%,人均95.71平方米。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我市城镇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城镇空间布局,规划以嘉兴市区为中心,由二条一级城镇发展轴为主,二条二级城镇发展轴为辅的侧“开”字型,开放性的城镇骨架系统。

一级发展轴为中部沿沪杭高速公路、沪杭铁路及320国道轴向发展带和东部沿海轴向发展带,二级发展轴为沿乍王公路、乍嘉苏航道和盐湖公路发展带。

远期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建制镇布局基本合理的城镇群体。

嘉兴市区规划期末建成区面积将达到36平方公里,人口40万人,成为市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浙江省的交通枢纽、长江三角洲南翼重要的工贸城市。

加快海宁、桐乡、平湖三市和嘉善魏塘镇、海盐武原镇等县(市)域中心城镇建设,乍浦要利用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港口条件,远期争取成为一个中等城市。

与此同时,要进一步搞好小城镇规划,积极扶持一批重点建制镇,加快地方小城镇建设,鼓励工业向集镇集聚,加快城镇化进程。

规划至2000年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40%,城镇建设用地11755公顷,其中需占用耕地499公顷,人均86.79平方米。

201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50%,城镇建设用地13604公顷,其中需占用耕地1001公顷,人均78.24平方米。

2、农村居民点用地。

现状用地面积36701.22公顷,占城镇村及工矿地面积的67.82%,占土地总面积9.26%,各县(市、区)人均居民点用地131.72--183.12平方米,全市平均141.23平方米,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实施,通过居民点撤并改造旧村镇,填补空心村,挖掘村庄内部潜力,集约利用土地,使村镇布局更趋合理。

规划2000年居民点用地调整为35929.22公顷,人均136.36平方米;2010年继续下降为32951.22公顷,人均127.31平方米,比1996年压缩3750公顷,其中复垦为耕地1500公顷。

规划1997--2010年用于村庄改造启动用地346公顷(耕地),其中2000年231公顷,2010年115公顷。

3、独立工矿

1996年独立工矿用地5597.7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41%,占城镇、村及工矿地10.34%。

规划2000年为5750.75公顷,2010年6132.75公顷,比1996年增加153公顷和535公顷,其中占用耕地分别为8公顷和18公顷。

4、特殊用地

1996年特殊用地975.2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0.25%,主要分布于市区南湖、郊区洪合、王江径等乡(镇)以及海盐县沿海低丘山地,包括国防、名胜古迹和旅游用地。

旅游业是一项新兴产业,嘉兴要充分利用紧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