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框架体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36390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框架体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框架体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框架体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框架体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框架体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框架体系.docx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框架体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框架体系.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框架体系.docx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框架体系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框架体系

 

快乐识字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二》教学设计

 

总体构想

 

整个单元的教学分为三个模块:

 

模块一 :

激趣识字(1课时)。

创设情境,走进商场,走进农村,并出示相应的事物名称,让学生对身边的事物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模块二:

归类识字(3课时)。

出示课文词语,鼓励学生认读,由教师指导个别字的识记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其余生字。

教师归纳识字方法。

 

模块三:

巩固识字(3课时)。

走进课文,朗读感悟,体会情感,巩固认读,快乐书写。

 

学习目标

 

1.认识本单元53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认识“竖钩”、“卧钩”两种笔画,“提土旁”、“女字旁”、“竹子头”、“风字框”三个偏旁。

 

2.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

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情感。

 

4.生活中识字,感受识字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5.归类识字,通过具体的字让学生了解“形声字”“会意字”“象形字”的构字规律,并且能够感受到汉字的构字规律。

 

6.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识字,把识字的方法迁移到生活中。

 

7.培养学生先观察后动笔写的习惯,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汉字。

 

8.指导学生带上动作和表情朗读课文。

 

模块一  激趣识字

 

教学流程

 

激趣导入──创设情境──自主识字

 

模块二 归类识字

 

教学流程

 

自主认读──引领识字──合作识字──复习生字──总结方法

 

模块三 巩固识字

 

教学流程

 

引领感悟—学习探究—交流反馈—快乐书写

 

多彩的春天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模块教学设计

 

总体构想

 

整个单元的教学分四个模块。

 

模块一 :

预习(2课时)。

整体感知单元主题,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

 

模块二:

分类识字(2课时)。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发现识字方法,掌握识字规律,小组合作认识本单元的生字。

 

模块三:

朗读感悟(3课时)。

以《柳树醒了》为主,带《春雨的色彩》《古诗二首》,运用想象画面、分角色等多种朗读方法,在学生头脑中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春意图。

学习《邓小平爷爷植树》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初步了解植树的意义,有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模块四:

展示台(2课时)。

回归单元主题,升华情感。

展示语言的积累,初步培养积累词语、积累优美语句的习惯,练习口语表达。

夯实基础,检测学习本领。

 

学习目标

 

1.识字本单元生字,能够正确书写。

 

2.通过观察,发现规律,能够自主认识本单元生字。

 

3.正确流利、带有自己的理解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春天里景色、人物的美好。

 

4.积累描写春的词语、古诗、优美语句。

 

5.在活动中感受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6.在阅读中,做到“读通→读熟→读懂→读好”,规范学生口头表达,训练写用完整句子表达情感的能力。

 

模块一 预习

 

教学流程:

兴趣导入──感知单元主题──制定学习计划

 

模块二 识字模块

 

教学流程:

分类识字──检测──指导写字

 

模块三 朗读感悟

 

教学流程:

典型示教《柳树醒了》──编织学习网──分别学习每课语言点

 

模块四 展示台

 

教学流程:

各小组选择展示内容──小组讨论展示方法──全班展示──全班评价记录──单元检测

 

美丽的秋天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组教学设计

 

总体构想

 

整个单元的教学分为四个模块:

 

模块一 :

感受秋天—预习(1课时)。

运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尽可能读准字音。

读不好的字词画下来,请教老师和同学。

初步感知课文。

感知秋天的美丽。

 

模块二:

识字(3课时)。

在模块一 的基础上,巩固已经认识的生字,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同学的互助重点解决存在困难的生字。

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识字方法的总结。

 

模块三:

写字(3课时)。

要求会写的字,写正确、漂亮。

了解写字规律。

 

模块四:

走进秋天,感悟秋天(3课时)。

感悟秋天的美和大自然的神秘,体会创造美。

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

 

学习目标

 

1.认识61生个,会写4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从文字中发现美,在头脑中浮现美,在朗读中表现美。

用心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3.积累词语,背诵诗文、段、篇。

 

4.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美,在心灵中积淀美,并付诸实践。

 

5.对左右结构、半包围结构、独体字有明确的认识,并能根据字的结构正确书写汉字。

 

6.有意识地创设识字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识字,在识字中注意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自主识字相互交流。

 

模块一 感知秋天

 

教学流程

 

自主识字—交流识字—初步感知课文

 

模块二 识字

 

教学流程

 

交流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指导识字

 

模块三 写字

 

教学流程

 

认字—了解写字规律—写字

 

模块四 走进秋天感悟秋天

 

教学流程

 

自由读《识字一》──交流《识字一》词语内容──指导朗读──自由读《秋天的图画》《古诗两首》,画出描写秋天景物与色彩的词句──指导朗读,感受秋的多彩与美丽──试用《识字一》中的词语对这两课进行概括──自由读《黄山奇石》《植物妈妈有办法》──交流秋天的特点,说说你最喜欢秋天的什么?

 

春天里的发现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总体构想

 

整个单元分为五个模块:

 

模块一 :

感受春天(2课时)。

学习《找春天》,逐一渗透学习方法。

 

模块二:

识字(2课时)。

以后三课的识字为主,用第一课学习到的识字方法把本单元需要认识的字分类学习。

 

模块三:

写字(2课时)。

主要是写字训练,同样把本单元需要写的字分成结构不同的几类来指导书写。

 

模块四:

走进春天,探索春天(3课时)。

主要是在识字、写字的基础上带领孩子们领悟文章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模块五:

汇报展示。

(2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识本单元36个字,会写39个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找春天》《古诗两首》课文,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3.引领孩子去观察春天、热爱春天。

 

4.引导孩子们在童话故事中汲取力量,体会栽花种草的乐趣,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

 

5.带领学生巩固识字方法,鼓励学生按照发现的识字规律识字。

 

6.从汉字结构的入手,指导写字。

 

7.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抓住重点词语,并且通过重点词语理解课文。

 

8.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通过表演等方式加深理解,练习朗读。

 

模块一 感受春天

 

教学流程     

 

了解春天特点──总结学习生字的方法──感悟课文──总结学习课文的方法和过程──指导写字──整体感受文章

 

模块二 识字

 

教学流程

 

找生字──制作卡片──卡片分类──自学部分生字──小组交流,组长汇总──全班交流,学生做老师教学生──巩固识字

 

模块三 写字

 

教学流程

 

给生字分类──分类书写──小组评价,全班交流──巩固写字

 

模块四 走进春天,探索春天

 

教学流程

 

学习《草》《笋芽儿》,习得方法──用习得的方法学习《小鹿的玫瑰花》《宿新市徐公店》

 

模块五:

汇报与展示

 

教学流程

 

汇报我的发现──找规律(探索识字方法)──赏对联──我会说(形容词练习)──口语交际(春游)

 

名人故事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总体构想

 

整个单元的教学分为五个模块:

 

模块一 :

预习(2课时)

 

模块二:

整体感知人物形象(2课时)

 

模块三:

领悟表达(2课时)

 

模块四:

口语交际、习作(4课时)

 

模块五:

检测(1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2.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

认识19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能读、记文中词语。

 

3.培养学生通过语言想象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语言,对信息分类整理和概括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动作、神态和对话来描写人物的能力。

 

4.培养学生以“讲故事”为主的口语交际能力。

 

5.通过词语、句子的积累,增加语言储存。

 

模块一 :

预习

 

教学流程

 

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填写学习汇报单

 

模块二 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流程

 

说说人物的初步印象──交流画出的内容,指导朗读──自由读文,找出文中的主要人物,说说他们有着怎样的品质──划出相关语句──交流体会,指导朗读──总结,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模块三 探究人物写法

 

教学流程

 

回顾四篇课文中主要人物的优秀品质──出示例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归纳描写方法──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和对话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归纳描写方法──全面交流,进一步指导朗读──摘抄四篇课文中精彩的词句

 

模块四 口语交际与习作

 

教学流程

 

口语交际(对人物的了解)──习作(学习写人物)──交流学习收获(单元学习总结)

 

模块五检测

 

教学流程:

基础知识大闯关──积累百花园──阅读大观园

 

 

 

民间故事和神话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总体构想

 

整个单元的教学分为五个模块:

 

模块一 :

预习(1课时)。

四篇课文连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质疑不解。

 

模块二:

理解内容(2课时)。

以《女娲补天》为主,附带其它三篇课文。

同时,积累语言,通过记住语言了解人物形象。

 

模块三:

领悟表达(3课时)。

后三篇课文连学,学生自主探索,然后进行归类、概括,体会神话丰富的想象力,了解神话人物的神奇。

运用复述的方式,深入理解人物,同时积累语言,把人物描写的词语、句子进行归类整理。

 

模块四:

习作(2课时)。

 

模块五:

检测(1课时)。

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把语文学习的结果落实到实际中。

 

学习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5个生字,能读、记文中词语。

通过积累生动的语言,增加语言储存。

 

2.通过朗读、讨论和复述课文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神话中的人物,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

 

3.扩展开去,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4.提高学生以“讲故事”为主的口语交际能力。

 

5.培养学生抓住文章主要段落理解人物的能力。

 

6.通过具体的语段,领悟想象在写作中的作用。

 

7.在自己的习作中能够有意识运用语言表达想象中的故事,在相互评价中提高习作鉴赏和修改能力。

 

模块一 :

预习

 

教学流程

 

自由读这四篇课文,大概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圈出不认识的生字生词,划出不理解的句子──小组合作解决疑难字词句──把课文读通顺──小组检查字词句及课文朗读情况

 

模块二 理解内容

 

教学流程

 

看图讲故事──自读课文,说说对人物的初步印象──板书人物的主要特点──这些人物的主要特点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画出相关语句──交流划出的内容,指导朗读──说说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模块三 领悟表达

 

教学流程

 

回顾四篇课文中主要人物的特点──出示例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归纳描写方法──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生动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归纳描写方法──全面交流,进一步指导朗读──摘抄文章中的精彩词句──交流课外搜集的内容,进一步归纳神话传说中人物描写的方法

 

作家笔下的动物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总体构想

 

整个单元的教学分为三个模块

 

模块一 :

整体感知动物形象(2课时)。

通读四篇文章,在理清字词障碍的同时初步感受动物形象。

 

模块二:

走近动物,感受动物的可爱(3课时)。

在整体感知动物形象的基础上,带领孩子深入地读,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动物的有趣、可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在阅读中体会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感受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模块三:

综合练习,言语训练,整体推进(4课时)。

通过综合性练习,口语交际,习作等,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孩子学以致用,落实到实际中。

 

学习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25个生字,能读记文中词语。

 

2.以四篇课文为研究材料,寻找描写动物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3.通过词语、句子的积累,增加语言储存,为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4.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5.培养学生探究语言,对信息分类整理概括的能力。

 

6.培养学生描写动物的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喜爱的动物。

 

7.学会比较分析,提高学生发现语言特点的能力。

 

8.通过阅读四篇课文,理解课文所描述动物形象的特点。

 

9.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能够用自己的话写清楚观察到的现象。

 

模块一 整体感知动物形象

 

教学流程

 

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整体识记字词──对文中的动物有初步的感受

 

模块二 走近动物

 

教学流程

 

学习《鹅》《猫》,习得学习方法──运用习得的学习方法学习《白公鹅》《母鸡》──比较同样的动物不同的写法──阅读积累

 

模块三 综合练习言语训练

 

教学流程:

阅读发现(读文本)──观察发现(看生活)──赏评发现(评写作)

 

人物故事

 

――人教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总体构想

 

整个单元分为五个模块

 

模块一 :

预习。

通过学生自读课文,挖掘学生的自学潜力,达到预习目标。

 

模块二:

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人物形象,受到心灵启示。

 

模块三:

品味语言。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模块四:

口语交际与习作。

将本组教材和口语交际相联系,将读、说和写结合起来。

 

模块五:

展示积累

 

学习目标

 

1.认识本单元的21个生字,理解“信奉、胆大妄为、径自、全神贯注、一丝不苟、气馁、狰狞、贫瘠”等词语。

 

2.通过填写预习单的形式,让学生学会预习。

 

3.学习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了解人物的阅读策略。

 

4.通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情,进行朗读。

 

5.了解用具体事件表现人物的写法,能够在习作中有意识的运用。

 

6.继续运用比较的方法,发现不同文章写法上的规律。

 

7.学会确定习作的中心,能围绕中心思想选择材料,写一个“我”所敬佩的人。

 

8.能够通过交流,有意识地积累学习经验,反思学习过程。

 

模块一 预习

 

教学流程:

出示预习目标──自主学习,填写预习单──检测预习效果,解疑

 

模块二 整体感知

 

教学流程:

资料的搜集与交流──学习《鱼游到了纸上》──总结学习方法,抓住课文中重点句子解读文本──读课文,抓细节,品人物

 

模块三 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流程:

回忆人物──学习表达──体会观察

 

模块四 口语交际与习作

 

教学流程:

回忆人物──选取人物──选择事例──妙笔生花

 

模块五展示积累

 

教学流程: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阅读

 

学习说明性文章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模块教学设计

 

总体构想:

本单元的学习分为四个模块

 

模块一 :

科普推荐会(1课时)。

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

唤醒学生阅读说明文的兴趣。

 

模块二:

填写预习单(2课时)。

整体把握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模块三:

理解感悟(2课时)。

抓住课文要点,体会作者准确用词,形象地表达。

 

模块四:

体会表达(2课时)。

了解基本说明方法,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学习目标:

 

1.会写18个生字,会认2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默读、背诵,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继续学习预习,通过预习单,能够把握预习的方向,增强自学能力。

 

4.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5.阅读本组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并能在表达中加以运用。

体会说明性文章语言的特点,积累语言。

 

6.树立拓展课程资源、加强学科整合的意识,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信息,提高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7.把课文的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和课外书屋有机整合起来,让学生有整体意识,在丰富的活动中加强前后联系,把握学习规律。

 

8.在自己的习作中,能够运用阅读中领悟到的表达方法,

 

模块一 科普著作推荐会

 

教学流程:

朗读激趣,介绍《森林报》──交流读书情况──交流搜集的资料

 

模块二 填写预习单

 

教学流程:

明确任务──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填写预习单

 

模块三 理解感悟

 

教学流程:

学习《鲸》,自读自悟──体会写法,积累运用──感悟升华,演讲练笔──学习表达。

 

模块四 领悟表达

 

教学流程:

研读课文,领悟说明方法──拓展延伸,学习表达──对比阅读,体会异同──自读自悟,学法迁移──积累语言,学习方法──回顾目标,总结方法──迁移方法,练写片断

 

中国古典名著之旅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总体构想

 

整个单元的教学分为五个模块:

 

模块一:

走近名著(2课时)。

这是预习模块,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完成自主预习汇报单,自主学习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具有初步的阅读感受。

 

模块二:

走进名著(2课时)。

这是感知内容模块,在预习的基础上,以一篇带三篇的方式了解本组课文讲了什么,通过具体的朗读训练,内容的理解了解文中主人公的形象。

 

模块三:

细品名著(2课时)。

这是品味语言,领悟表达模块,同样运用以一带三的方式品析文中的具体描写,通过老师的引领,学生的自主探究,讨论合作进行方法的归类,情感的体验,领悟表达方法。

 

模块四:

再“创”名著(2课时)。

这是拓展与练习模块,通过口语交际、习作训练,把语文的训练目标落到实处。

 

模块五:

收获驿站(2课时)。

这是检测模块,针对本组的学习,检测学生的实际掌握水平,老师做到有的放矢的了解学生的情况

 

学习目标

 

1.掌握23个生字,读准20个词语,会写34个生词。

 

2.通过学习本组四篇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3.以本组课文为领悟研究材料,探索、总结、归类描写人物的一般方法。

 

4.通过本组教学为学生打开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5.培养学生通过语言想象情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语言,分析概括,理解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感受语言,体悟品质的能力。

 

6.培养学生改编,语言再创造的语文实践能力。

 

7.为学生在习作中运用学习到的表达方法创造条件。

 

模块一 走近名著

 

教学流程:

初识名著──走近名著

 

模块二 走进名著

 

教学流程:

以一带三,精讲《草船借箭》──总结方法,自读自悟

 

模块三 细品名著

 

教学流程:

以一带三,细“品”《将相和》──总结归纳,自悟表达方法

 

模块四 再“创”名著

 

教学流程:

口语交际──习作指导

 

模块五收获驿站

 

教学流程:

基础知识检测──基本能力检测──习作

 

初识鲁迅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总体构想

 

整个单元的教学分四个模块:

 

模块一:

预习(2课时)。

初步感知内容、初步感知人物、初步感知情感。

 

模块二: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物,体会情感(2课时)。

 

模块三:

品味语言,领悟表达(3课时)。

 

模块四:

口语交际与习作(4课时)。

通过口语交际、习作等,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学习目标

 

1.认识、了解鲁迅。

 

2.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

 

3.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4.拓展读一些鲁迅的作品或者关于鲁迅的文章,观看和鲁迅有关的影视作品。

 

5.给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预习、交流等方式,提高对课文的把握能力。

 

6.用读文想象画面的形式,让学生概况主要内容,体会文字背后的情感。

 

7.通过对文章的研究,归纳描写人物的方法,并且能够在自己的习作中有意识地运用。

 

模块一 预习

 

教学流程

 

导入──自由读《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检测字词──概括主要内容──朗读检测──交流鲁迅印象──质疑

 

模块二 理解内容

 

教学流程

 

回顾本单元课文主要内容──教师辅助学生学习一个片断──小组分工学习本单元课文──小组交流──全体交流──速读自学《一面》──激情诵读《有的人》──联系实际,总结反思

 

模块三 品味语言领悟表达

 

教学流程

 

回顾三篇课文中主要人物的特点──出示例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归纳描写方法──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生动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归纳描写方法──全面交流,进一步指导朗读──随文练笔,进行仿说──摘抄四篇文章中的精彩语段──进一步朗读,体会描写人物的方法的妙处

 

模块四 口语交际与习作

 

教学流程:

启发谈话,拓展思路──选定内容,训练表达──激发情感,抒写人物──交流收获,学习总结

 

外国名篇名著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总体构想:

 

本单元的教学共分为四个模块:

 

模块一:

预习(2课时)。

在以往预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己设计预习单,检验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初中的学习打基础。

 

模块二:

理解内容(2课时)。

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加深认识。

 

模块三:

领悟表达(2课时)。

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让学生继续在比较中阅读,归纳表达方法,提高文章的鉴赏能力。

 

模块四:

习作指导(4课时)。

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引导学生写“小小说”,用欣赏文学的标准评价自己的文章。

 

学习目标: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2.了解课文内容,能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学会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表达人物心理的方法。

 

4.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具有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能够通过学习文章表达的方法,体会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进行写的训练,鼓励学生利用小说的手法进行写作。

 

6.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具备自我保护的本领。

能把自己看到、听到、读到的有关事情说清楚,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7.培养学生说话大方,认真倾听的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