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助理医师《儿科学》试题及答案卷一.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33341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助理医师《儿科学》试题及答案卷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医助理医师《儿科学》试题及答案卷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医助理医师《儿科学》试题及答案卷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医助理医师《儿科学》试题及答案卷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医助理医师《儿科学》试题及答案卷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助理医师《儿科学》试题及答案卷一.docx

《中医助理医师《儿科学》试题及答案卷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助理医师《儿科学》试题及答案卷一.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助理医师《儿科学》试题及答案卷一.docx

中医助理医师《儿科学》试题及答案卷一

2019年中医助理医师《儿科学》试题及答案(卷一)

  一、A1

  1、预防小儿蛔虫病的有效措施是

  A、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不饮用生水

  B、饮食宜清淡,少食辛辣

  C、口服食醋60~100ml

  D、可食适量使君子

  E、饭后服用驱虫药

  2、治疗蛔虫病虫瘕证,治法是

  A、驱蛔杀虫,调理脾胃

  B、散蛔驱虫,调胃定痛

  C、行气通腑,散蛔驱虫

  D、安蛔定痛,继则驱虫

  E、调气活络,驱蛔杀虫

  3、肠蛔虫证以哪种证型居多

  A、寒热错杂

  B、虚实夹杂

  C、热

  D、虚

  E、实

  4、蛔虫病以腹痛为主要症状,其疼痛部位主要是

  A、胃脘部

  B、脐周部

  C、左下腹

  D、右下腹

  E、痛无定处

  5、蛔虫病的治疗原则,除驱蛔杀虫外,辅以

  A、健脾理气

  B、补气养血

  C、调和气血

  D、调理脾胃

  E、消食导滞

  6、治疗蛔虫病肠虫证的首选方剂是

  A、追虫丸

  B、化虫丸

  C、使君子散

  D、乌梅丸

  E、驱虫粉

  7、下列哪项不是蛔厥证的临床症状

  A、腹部突然绞痛,主要在胃脘及右胁下

  B、伴恶心呕吐,常吐出蛔虫

  C、肢冷汗出

  D、腹胀腹痛,腹部有包块,推之移动

  E、疼痛可暂时缓解减轻

  二、A2

  1、患儿,8岁,腹痛以脐周痛为主,饮食不振,日渐消瘦,大便不调,时吐清涎,或恶心、呕吐,或吐蛔虫,精神萎靡,睡眠不安,寐中磨牙,爱挖鼻孔,咬衣角,嗜食异物。

舌苔薄腻,舌尖红赤,舌体常见红色刺点。

诊断为

  A、蛔厥证

  B、肠虫证

  C、蛲虫病

  D、姜片虫病

  E、绦虫病

  2、患儿,6岁,突然腹部绞痛,弯腰曲背,辗转不安,恶心,呕吐,肢冷汗出,常吐出蛔虫。

腹部绞痛时作时止,疼痛主要在胃脘部及右胁下,痛止后可如常人。

舌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诊断为

  A、钩虫病

  B、蛔虫病

  C、蛲虫病

  D、蛔厥证

  E、绦虫病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蛔虫病的预防与调护:

  1.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菜及未洗净的瓜果,不饮用生水,以减少虫卵人口的机会。

  2.不随地大便,妥善处理好粪便,切断传染途径,保持水源及食物不受污染,减少感染机会。

  3.服驱虫药宜空腹,服药后要注意休息和饮食,保持大便通畅,注意服药后反应及排虫情况。

  【该题针对“虫证—蛔虫病”知识点进行考核】

  2、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虫瘕证

  证候:

有肠蛔虫症状,突然阵发性脐腹剧烈疼痛,部位不定,频繁呕吐,可呕出蛔虫,大便不下或量少,腹胀,腹部可扪及质软、无痛的可移动团块。

病情持续不缓解者,见腹硬、压痛明显,肠鸣,无矢气。

舌苔白或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治法:

行气通腑,散蛔驱虫。

  代表方剂:

驱蛔承气汤。

保守治疗无效时及时手术治疗。

  【该题针对“虫证—蛔虫病”知识点进行考核】

  3、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

  本病以六腑辨证为纲。

肠虫证最为多见,虫踞肠腑,多为实证,以发作性脐周腹痛为主要症状。

  【该题针对“虫证—蛔虫病”知识点进行考核】

  4、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蛔虫病是感染蛔虫引起的小儿常见肠道寄生虫病,以脐周疼痛,时作时止,饮食异常,大便下虫,或粪便镜检有蛔虫卵为主要特征。

  【该题针对“虫证—蛔虫病”知识点进行考核】

  5、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本病治疗以驱蛔杀虫为主,辅以调理脾胃之法。

  【该题针对“虫证—蛔虫病”知识点进行考核】

  6、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肠虫证

  证候:

脐腹部疼痛,轻重不一,时作时止,或不思饮食,或嗜食异物,大便不调,或泄泻或便秘,或便下蛔虫,面色多黄滞,可见面部白斑,白睛蓝斑,唇内粟状白点,夜寐齘齿。

甚者,腹部可扪及条索状物,时聚时散,形体消瘦,肚腹胀大,青筋显露。

舌苔多见花剥或腻,舌尖红赤,脉弦滑。

  治法:

驱蛔杀虫,调理脾胃。

  代表方剂:

使君子散。

  【该题针对“虫证—蛔虫病”知识点进行考核】

  7、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蛔厥证

  证候:

有肠蛔虫症状,突然腹部绞痛,弯腰屈背,辗转不宁,肢冷汗出,恶心呕吐,常吐出胆汁或蛔虫。

腹部绞痛呈阵发性,疼痛部位在右上腹或剑突下,疼痛可暂时缓解减轻,但又反复发作。

重者腹痛持续而阵发性加剧,可伴畏寒发热,甚至出现黄疸。

舌苔多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

安蛔定痛,继则驱虫。

  代表方剂:

乌梅丸。

  【该题针对“虫证—蛔虫病”知识点进行考核】

  二、A2

  1、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肠虫证

  证候:

脐腹部疼痛,轻重不一,时作时止,或不思饮食,或嗜食异物,大便不调,或泄泻或便秘,或便下蛔虫,面色多黄滞,可见面部白斑,白睛蓝斑,唇内粟状白点,夜寐齘齿。

甚者,腹部可扪及条索状物,时聚时散,形体消瘦,肚腹胀大,青筋显露。

舌苔多见花剥或腻,舌尖红赤,脉弦滑。

  治法:

驱蛔杀虫,调理脾胃。

  代表方剂:

使君子散。

  【该题针对“虫证—蛔虫病”知识点进行考核】

  2、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蛔厥证

  证候:

有肠蛔虫症状,突然腹部绞痛,弯腰屈背,辗转不宁,肢冷汗出,恶心呕吐,常吐出胆汁或蛔虫。

腹部绞痛呈阵发性,疼痛部位在右上腹或剑突下,疼痛可暂时缓解减轻,但又反复发作。

重者腹痛持续而阵发性加剧,可伴畏寒发热,甚至出现黄疸。

舌苔多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

安蛔定痛,继则驱虫。

  代表方剂:

乌梅丸。

  【该题针对“虫证—蛔虫病”知识点进行考核】

  一、A1

  1、蛲虫病治疗原则以何法为主

  A、杀虫

  B、驱虫

  C、调理脾胃

  D、消食导滞

  E、以上都不正确

  2、蛲虫古代又称为

  A、线虫

  B、白虫

  C、寸白虫

  D、伏虫

  E、胃虫

 3、蛲虫病的主要特征是

  A、阵发性腹痛

  B、夜寐磨牙

  C、夜间肛门奇痒

  D、腹部有移动包块

  E、食欲异常

  4、治疗蛲虫病首选方剂为

  A、化虫丸

  B、驱虫粉

  C、使君子散

  D、追虫丸

  E、贯众汤

  二、A2

  1、患儿,3岁。

出现肛门、会阴部瘙痒,夜间尤甚,睡眠不宁,烦躁不安,或尿频、遗尿,或女孩前阴瘙痒分泌物增多,或食欲不振,形体消瘦,面色苍黄。

舌淡。

苔白,脉无力。

治法是

  A、驱蛔杀虫,调理脾胃

  B、散蛔驱虫,调胃定痛

  C、行气通腑,散蛔驱虫

  D、安蛔定痛,继则驱虫

  E、杀虫止痒,结合外治

  2、患儿,3岁,饮食异常,精神烦躁,睡眠不安,肛门、会阴部瘙痒。

诊断为

  A、钩虫病

  B、蛔虫病

  C、蛲虫病

  D、姜片虫病

  E、绦虫病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蛲虫病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以驱虫为主,常内服、外治相结合。

对病久脾胃虚弱者,在驱虫、杀虫时,应注意调理脾胃。

  【该题针对“虫证—蛲虫病”知识点进行考核】

  2、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蛲虫色白,形细小如线头,俗称“线虫”。

  【该题针对“虫证—蛲虫病”知识点进行考核】

  3、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蛲虫病是南蛲虫寄生人体所致的小儿常见肠道寄生虫病,以夜间肛门及会阴附近奇痒并见到蛲虫为特征。

  【该题针对“虫证—蛲虫病”知识点进行考核】

  4、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蛲虫病分证论治

  证候:

肛门、会阴部瘙痒,夜间尤甚,睡眠不宁,烦躁不安,或尿频、遗尿,或女孩前阴瘙痒,分泌物增多,或食欲不振,形体消瘦,面色苍黄。

舌淡,苔白,脉无力。

  治法:

杀虫止痒,结合外治。

  代表方剂:

驱虫粉。

  二、A2

  1、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

  蛲虫病分证论治:

  证候:

肛门、会阴部瘙痒,夜间尤甚,睡眠不宁,烦躁不安,或尿频、遗尿,或女孩前阴瘙痒,分泌物增多,或食欲不振,形体消瘦,面色苍黄。

舌淡,苔白,脉无力。

  治法:

杀虫止痒,结合外治。

  代表方剂:

驱虫粉。

  【该题针对“虫证—蛲虫病”知识点进行考核】

  2、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蛲虫病是南蛲虫寄生人体所致的小儿常见肠道寄生虫病,以夜间肛门及会阴附近奇痒并见到蛲虫为特征。

  【该题针对“虫证—蛲虫病”知识点进行考核】

 一、A1

  1、下列症状除哪项外皆为夏季热的临床特征

  A、发热

  B、口渴

  C、多饮

  D、少尿

  E、少汗

  2、夏季热多见于哪个年龄段的小儿

  A、6个月以内

  B、1岁以内

  C、2岁以内

  D、6个月至3岁

  E、5岁以上

  3、下述因素除哪项外皆可能成为夏季热的病因

  A、禀赋不足

  B、感受暑邪

  C、病后体虚

  D、不耐炎暑

  E、风寒袭表

 4、下述哪项不符合夏季热的发病特点

  A、发病集中在6、7、8月

  B、3岁以内小儿易患

  C、发病率随气温升高而增加

  D、病情随气温升高而加重

  E、以多汗、多尿为特征

  5、夏季热体温的特点

  A、体温与气候无关

  B、天气愈热,体温愈高

  C、高热时伴有汗出

  D、夜晚高热,晨起转凉

  E、持续高热,秋凉后不缓解

  6、夏季热“上盛下虚”指的是

  A、暑热淫于肺胃,肾阳虚于下

  B、暑热淫于肺胃,肾阴虚于下

  C、心胃火盛于上,肾阳虚于下

  D、心火盛于上,肾阴虚于下

  E、心胃之火蒸于上,肾阴虚于下

  二、A2

  1、患儿,7个月,因持续发热2周于8月上旬就诊,体温波动于38℃~39℃,气温高时体温较高,无汗,口渴,无咳嗽流涕,口唇干燥,烦躁喜哭,尿频,舌红,苔薄黄,指纹紫滞。

治疗首选方剂

  A、六一散

  B、甘露消毒丹

  C、王氏清暑益气汤

  D、竹叶石膏汤

  E、温下清上汤

  2、患儿,2岁,发热1月不退,朝盛暮衰,口渴多饮,无汗或少汗,精神萎靡或虚烦不安,面色苍白,下肢清冷,小便清长,频数无度,大便稀薄,舌淡苔薄,脉细数无力。

治疗首选方剂

  A、六一散

  B、甘露消毒丹

  C、清暑益气汤

  D、竹叶石膏汤

  E、温下清上汤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夏季热诊断要点

  1.发热:

多数患儿表现为暑天渐渐起病,随着气温上升而体温随之上升,可在38℃~40℃之间,并随着气温升降而波动,发热期可达1~3个月,随着气候转为凉爽,体温自然下降至正常。

  2.少汗或汗闭:

虽有高热,但汗出不多,仅在起病时头部稍有汗出,甚或无汗。

  3.多饮多尿:

患儿口渴逐渐明显,饮水日增,24小时可饮水2000~3000ml,甚至更多。

小便清长,次数频繁,每日可达20~30次,或随饮随尿。

  4.其他症状:

病初一般情况良好。

发热持续不退时可伴食欲减退,形体消瘦,面色少华,或伴倦怠乏力,烦躁不安,但很少发生惊厥。

  5.实验室检查:

除部分患儿血常规可呈淋巴细胞百分数增高外,其他检查在正常范围。

  【该题针对“其他疾病—夏季热”知识点进行考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