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的观后感.docx
《了凡四训的观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了凡四训的观后感.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了凡四训的观后感
了凡四训的观后感
初看《了凡四训》不知其中的趣味和含义,但是随着深入的了解,我发现《了凡四训》其中蕴含着修身、齐家、养性等很多值得我去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人生的迷茫在此刻瞬间觉得明朗了很多,解开了我心中很多年的迷惑。
《了凡四训》是明朝袁了凡先生为教训子后代而写的一部家训,原名《戒子文》,后来在民间广为流传。
此书分为四个部分:
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
书中描绘的是了凡先生一生的亲身所闻和自己终极一生得到的各种做人、处事的经验,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阐述人生的真谛。
作为影视作品的《了凡四训》更加直观而生动的描绘出其中蕴含的道理。
了凡先生讲述的是自己人生最为宝贵的人生经历,了凡先生通过自己的人生回忆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人生掌握在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的手中,不要去相信所谓的运数、未来、命运。
一切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做出来的,任何想通过捷径获得巨大成功都是几乎不可能的,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们才会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
佛家曾经说过: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对于这个观点其实我并不有太多的苟同,但是看了《了凡四训》以后,我心里清楚认识到了这一句话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头上都有一把天犁,我们看不见更摸不着,但是我们必须时刻警惕这把我们看不见的天犁,因为它是我们人生的一种警示,它在时刻告诉我们去遵循心中的那一份正义。
了凡先生在没有遇到云谷禅师的时候,他一直认为自己的命运已经被别人安排好了,自己已经没有任何能力去改变这一切。
在经过云谷禅师的教导后了凡先生顿时恍然大悟,从那以后了凡先生奋发图强。
如果了凡先生没有自己后天的
努力,那么他的人生真的还会像现在这一般吗?
我想这一点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个评判的标尺。
错!
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遇到过,但是我们可能有时候犯的是小错,我们不以为然,也有可能我们犯的是无法原谅的过错。
无论我们曾经有哪一种错,我们的错就是错,我们没有理由去狡辩,更没有理由去推脱我们应该为自己犯的错误去承担的责任。
错并不可怕,及时意识到自己的错,并且找到正确的道路去改正自己的错,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在人生的道路上愈来愈远。
错不是我们最应该去担心的事情,我们担心的事情应该是我们错了以后如何去改正?
如何去弥补?
如何不让我们的错误再一次发生?
改过的方法可能有很多,我认为最好的改错之法是心。
我们必须问自己的心是否认识到自己的错?
是否会从自己的心深刻的去改正?
这也许才是我们改过的最重要的一点,我们不能忽视这一点,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那么我们的错依然是错,依然是不可原谅的错,不论它是大是小。
人生有时候需要我们懂得很多,行善积德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要去做的,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拒绝这些。
了凡先生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只有行善积德我们才会得到福报。
从了凡先生的命运中,我们可以看到,多做善事,积善因,“一息尚存,弥天之恶,犹可悔改。
”这就告诉我们无论犯下什么样的过错,只要我们真心改过,我们就能得到他人的原谅。
多做善事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我们每一个人人生的一个肯定。
我们有时候可能不经意间的一个举动就有可能会帮助一个人走出人生的困境和迷茫,我们没有理由去拒绝做善事。
谦卑的态度是我们人生成功的一个巨大的基石,无论我们什么时候我们都必须记得我们思想中最为宝贵的财富,那就是谦卑。
世界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我
们不可思议的事情,我们没有能力去涉足那么多的事情,我们能过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
自古以来,谦逊的态度都是我们每一个人所向往的。
孔子作为我们国家的伟大思想家,他也曾经很恭敬的向老子请教。
“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必须从身边每一个人的身上去发现属于每一个人的美,我们没有理由去拒绝那些离我们很近的人,他们身上的品格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发掘和去体谅。
世界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我们没有办法去考虑的事情,我们要做的就是好好的度过我们人生中的每一分钟。
做好我们应该做的每一件事情,这就是我们应该做的。
人不应该只为我们自己活着,我们更多的时候是为了别人更好的活着,自私自利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所憎恶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是怎样的胸怀?
只有做到这样的胸怀,我们才会感觉到我们的人生是需要我们好好去经营的。
了凡先生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做人的道理,更多的是告诉我们作为人应该去做的事情。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世界对我们是不公平的,没有给我们足够的金钱、名誉、功名。
。
。
。
。
。
。
熟不知这一切都是我们付出努力应该得到的,天上没有掉元宝的事情,我们做的更多的就是努力。
爱因斯坦曾经有一条至理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聪慧。
”就连爱因斯坦这样伟大的科学家都这么认为,那么我们就更没有理由去怨天尤人了,只有努力才会得到我们想要的一切。
在现在这个物质充裕的社会,各种诱惑存在于我们的身边,我们可能不经意间机会深陷其中不可自拔,所以保持我们心的宁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到的。
作为21世纪的人们,我们做的更多的不是去追求那些所谓的物质生活,我们更多的是保持我们心灵的宁静。
道德观日益缺失,这不是我们某些人的过错,更多的是我们整个社会的病态所现。
《了凡四训》上告诉我们如何该去对待今天
出现的情况。
社会教会我们太多我们不应该接触到的东西,我们有时候不能免俗,因为我们都只是凡夫俗子而已。
道德的底线在时刻提醒着我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当我们迷茫的时候,我们可以静下自己的心,静静的聆听一下我们心的声音,仔细想想自己的心告诉我们些什么。
不要违背我们心里真实的想法,一旦我们违背我么心里那残存的道德底线,那么我们的人生可能就会陷入到不可自拔的境地。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
”这样的道理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但是真正做到的能有几个人?
在今天这个社会,什么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从不会去考虑别人的感受,这样的想法是极其错误的。
我们活在这个社会上,不是为了自己活着而是为了别人更好的活着,我们做的事情有时候不是为了我们自己,我们是为了我们的朋友,家人,同学。
。
。
。
。
。
我们没有必要每一件事情都要去问一句为什么。
当我们迷茫的时候,我们就会像是一叶在茫茫的大海上迷失方向的扁舟,没有目的,没有想法,只是随着海水的怒吼麻木的漂泊。
了凡先生告诉我们怎么去做,我们这个时候应该重新拾起我们早已经丢失许久的理想,认真的思考我们到底想去要什么?
不要再去随波逐流,我们要为我们那早已经麻木不堪的人生寻找一个灯塔,让它指引着我们努力前行。
不要害怕那些所谓的狂风巨浪,我们要坚定我们心中的信念,勇往之前,不抛弃,不放弃,永远的做好应对人生的挫败。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有了这样一种宏伟的理想,我们的生活将不会在失去骨感,丰满的感觉将会慢慢的回到我们的身边。
有时候我们回头看我们曾经走过的脚印,我们会不禁哑然而笑。
人生其实很简单,要的是我们要有伟大的理想,不懈的努力,宽宏的胸襟,坚韧的毅力··如此下去,我们的人生会有一个新的篇章!
凡四训是非常好的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命运又能改变命运的书,常看常有心识,好好修养德行以前一直想不明白,命由天定和努力奋斗之间的关系,我并不是完全不相信命运的人,但我更愿意相信努力奋斗的意义,直到看完了了凡四训,终于找到了一种说服我的观点,了凡先生一生原被算命先生算定,不差分毫,虽然少去了迷茫的痛苦,同时也没有了人生的追求,而人生总是有那么一点不可知的意味才能过得兴致盎然,回味悠长,直到遇到了云谷禅师改变了他的一生,说来简单,“曰:
人未能无心。
终为阴阳所缚。
安得无数。
但惟凡人有数。
极善之人。
数固拘他不定。
极恶之人。
数亦拘他不定。
”说得多好,人只要起心动念,就有命运,极善的人,天天行善,其福天天增长,他的命算不来。
极恶的人,多半是过去生修大富大贵,因为造恶把福折损了,虽折还有余福。
俗话说:
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只是报应的时间未必在当世,可能祸及后代子。
所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说法,指完全被命运捆住的人,即听天由命者。
袁了凡以自己的实践说明了命运是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也印证了古圣贤孟老夫子所谓:
“有志于功名者。
必得功名。
有志于富贵者。
必得富贵。
人之有志。
如树之有根。
立定此志。
须念念谦虚。
尘尘方便。
自然感动天地。
而造福由我。
”的名句。
我不仅懂得了命运可以改变及改变命运的方法,同时还认识了“佛教”是一种至善圆满的教育。
不管过去了多少年,我还是有幸看到了这本书。
我将努力实行!
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好好读这本书,并按照古圣贤的教育理论来教育子后代,那我们的国家一定没有现在这么乱,一定会比现在更繁荣富强
了凡四训读后感
了凡四训至此已通读一遍,文虽读完,却感到自己要做的事才刚开始.人们常说: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又云: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由此可知,数千年以来,人人皆知有命运的存在,也都感慨命运的不可捉摸,反复无常,对命运的无可奈何.了凡四训里面则把此谜底揭开了:
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
人因为有心,多生妄念,所以才有数,才有天命,才会为阴阳所缚,不得转动分毫.如果人无心,也便无数可讲,又怎能为阴阳所缚?
看相算命,数千年来不绝,之所以能算准,是因为绝大部分的人都是有心的,所以有数,所以用数学可以推算出来.但得无心,即是无数,数学又如何能算定?
数是如何来的呢?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福报也好,恶报也好,其实都是由心而起.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意识决定.人的七尺之躯,其实大抵是差不多的,可是为什么有的人多行善事,有的人多行恶事?
有的人得善报,有的人得恶报?
是身躯的关系吗?
不是的.关键在于心.身躯是受心的支配,要它东就东,要它西就西,很听话的.有时做好事,有时也做坏事,全在于一念之间.肉身只不过是一个附庸而已,没有丝毫自主权.由此可知,这三尺臭皮囊,实在没有必要太珍惜的.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诗书所称,的为明训.若不反躬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外双失,故无益。
我们每天都在追逐名利,可是都没有仔细想想,我们应该拥有这些东西吗?
我们有福吗?
我们积功累行了吗?
我们有容人之量吗?
我们是不是喜欢捉弄
别人,来抬高自己呢?
是不是常妄言妄语呢?
很惭愧,我们没有修福德,没有积功累行,没有容人之量,更是经常打压讽刺别人来抬高自己,妄言妄语数也数不清.既然如此,我们还整天奢求什么功名利禄呢?
从前我总怨天尤人,抱怨命运不公,自己怀才不遇,文章读到此,扪心自问,不由得羞愧万分.至于读到无子的种种因由,自己更是无地自容了.了凡先生所言种种,自己哪一样没有呢?
甚或有过之而无不及,可了凡无子,而我竟得之.我有何德何能受此福德呢?
前半生自己虽走得不太顺利,可是相比之下,还是得到了很多,而自己竟不知感恩,不知反省,反怨气丛生,真是罪业深重了.
易经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开篇就是: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教人行善,这是易经的第一要旨,否则,凶何可避,吉何可趋.可惜很多研易之人,并没有重视这点.千方百计骗取他人钱财,易德败坏者时有听闻,真是愧对易经,愧对老祖宗.此种人,不惟难逃数之所拘,而且会自减福报.读这篇文章,对我震撼很大.从前,因家庭教育的原因,也知道要行正,行善,也不敢做过分之事,但都没有如此深刻地反省过自己.从今之后,立志必须改过,务要积德,务要包荒,务要和爱,务要惜精神。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即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即时当顺利,当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想;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
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思闲己之邪。
日日如上述准则去做,相信我们的德行会增进不少.世间聪明的人太多了,到处可见,有改过念头的人,也很不少.可是有成就的却非常少,为什么?
因为苟且偷安.自己起这些改过的念头也很久了,但一直没有大动作,当然也没有大福报,就是因了“苟且”二字啊.
读完此文,自己便长存了知耻心与畏惧心,勇猛精进心,剩下的就是如何付诸于行了.相信在同盟诸位老师的教诲下,必定能使自己的德行日益精进,同时也更明白了同盟设立易德学习的良苦用心.在此,感同盟,感众师。
破除私心和私欲、快乐、改变命运
----读《了凡四训》解译有感
虽然世界上有很多不同的人种,而文化背景差异大,各有各的思惟模式、生活、工作方式,但大家共有的目标及心愿却是相同的。
就是追求“快乐、幸福、健康、财富等。
然而,快乐的反面「苦」并非是我们想丢就能丢,事实上它是丢不掉的。
「苦」的因、一切烦恼的根本是什么呢?
佛家讲是「我执」,一种执为自我的心。
「我执」愈强时,不仅会造成自己的不开心,也会造成别人的很多的问题。
比如:
怀有瞋恨心。
一个人心中对他人、对社会总是充满怒恨、嫉妒心,这人不仅造成自己的不开心,也致使周遭的人感受到痛苦。
我们可以发现这世界上的人也好,各种动物也好,都有「我执」这个烦恼。
时常在生活中,我们总是关心自己多一点,总是观察自己多一点,对别人的关怀比对自己少一些。
我们总是执着「我」。
破除“我执”是人们学习佛法的根本容,同时也是整个哲学的核心。
佛法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破除“我执”的一系列教育和训练方法。
其实不光佛法,我国古人讲的凡人和圣人的区别,就是以是否破除“我执”作为最主要的区分标准。
可以这样说,一般人之所以是一般人,就是因为有“我执”;圣人之所以是圣人,就是因为已经破除“我执”。
关于破除“我执”,佛门中有很多方法。
同时破除“我执”有很多层次。
实证无私是一种层次,超越生命意志的束缚是又一种层次,洞察宇宙和生命的本质是最高层次。
可以说,整个学佛的过程都是破除“我执”的过程。
自私心理和人类合理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同,更多是人性局限性的表现,在很多情况下是人们产生扭曲欲望和错误认识的根源,而自卑心、自慢心和固执心无一例外是人们后天的情感模式发育不良造成的人格缺陷,会对人的情感指向和正常思维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达到更高道德境界,保持身心健康,人们必须首先破除私心和私欲对人格的束缚。
对于现代人,领会破除“我执”的意义和基本境界,即使做不到无私、见性等最高境界,但是在领悟的过程中,人经常进行自省对于保持心理健康仍然有重大必要。
当一个人确实去思维、正视这个心上的烦恼,也就是「我执」这个问题,并且愿意透过修持来去除这根本问题,这个人是有可能得获真正的快乐,而这个快乐是永恒不变的;
富贵、儿女、长寿都是人在人世间最执著的东西,所以,人总想留住美好的东西,控制命运、控制世界,这是凡人本性“我执”使然。
然而现代人的人生的悲喜都在于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有些人不审视自己心,只是盲目地向外面追求名利福寿;过份的乱求,过份的贪得,为求而不择手段,那就把心里本来有的道德仁义,也都失掉了。
现代人的浮躁,只想到今世享受一切福报,有些人觉得遵守道德,并不能得到什么真正的好处。
相反,投机取巧的、损人利己的人并没有吃亏、甚至得到很多实在的利益。
实际上这是一个长期、短期利益,身体和心理统一的问题。
人应当知道,一个人的平安,身体的健康,美满的生活,事业的成功......这许多好事,都可以说是一种福。
当他遵守道德的时候,心境坦荡,在做善事的时候,因为帮助别人得到了很多快乐。
许多身体上灾祸没有降临,这些是很大的福分。
其实福和祸包含的围很广。
中国古人讲“莫因善小而不为,莫因恶小而为之”。
这都是告诉你怎样成为一个高尚的生命。
孟子所说,“求之有道,得之有命”。
甚至孔子在五十岁发出了“天命不可违也的感慨”。
然而,《了凡四训》这本书明确告诉我们命运可以改变。
怎样改变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
人是因为先天、后天的“我执”所影响迷失了先天的本性,使人迷失的心智,无法认识命运的真相。
人只有提升自己的道德标准,以为立人之本,明辨善恶的标准,扶正自己的思想及心态,才能逐步把握自己的命运,开始改变自己的命运。
《了凡四训》中所讲,求外
之心,不可能得到人所想要的美好的种子。
所有各种的福田,都决定在各人的心里。
福离不开心,心外有福田可寻,所以种福种祸,全在自己的心。
人的行为是由思想所主导,一个人如果真正能够做到始终向自己心里去寻找问题,那他就一定能够在行为上达到自己的目标。
以为立仁之本,“莫因善小而不为,莫因恶小”而为之,在思想和行为上都做一名有仁义道德的人,身外的功名富贵也会伴随而来,外双得。
总之:
《了凡四训》这本书给我的最大的启示有两点:
一、人类所有苦恼的源泉是先天和后天的“我执”,,要想保持身心健康,人们必须首先破除私心和私欲对人格的束缚;二、一个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人要想改变命运,必须要提升自己的道德标准,要以为作人根本,明辨善恶,努力为别人、为社会做更大、更大的有价值的事情。
在现实的生活中,如果大家都能为社会、为集体、为他人贡献自己的爱与行动,理解别人、,摒弃自私自利与损人利己,那么,命运一定可以改变,你的努力奋斗就是符合天道的,个人与社会都将从你的努力中受益。
初识了凡先生之时,思绪繁杂,冥冥中似是受教许多,却又理不出个头绪,待到夜静沉思,反复观读之后,渐渐明悟,此影虽以了凡先生平生为叙,但是寓理涵深刻,兼融儒释道三家思想,尽现真善美中华文化,通过“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章,论证“种瓜得瓜”、“善有善报”、“积极进取”、“有愿皆成”之理。
平实而无虚华,深奥而不迷信。
大家对“命中注定”这个词都耳熟能详了,也许有人要问:
是不是真有“命运”这回事呢?
如果有,我们能不能改变既定的命运呢?
答案是肯定的——有,而且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去改变!
《了凡四训》是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以此来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
并且以他自己改造命运的经验来“现身说法”:
在早期验证了命数的准确性,到后来进一步通晓了命数的由来,说明了人们完全可以掌握和改造自己的命运、自求多福的道理。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了凡先生在没有遇到云谷禅师前,光是知命认命,听凭命运的安排,那是消极而被动的;而在后期根据立命之学自强不息地改造命运,则是积极而有益的。
他教导子后人以正确的处世做人之道,照此实践,也既是自利利他之道。
观此碟,给我以最大的感觉就是心态,心态改变人的命运,从了凡的知命认命,到最后的知命而不认命,从这一转变就是心态发生了质的变化,这碟讲述的恰巧符合现在的心态-----思维
-------行动------命运这一说法,或许不是恰巧,而是这一说法的一种更加形象的述吧
什么是心态?
心态就是人的各种心理素质,修养和承载能力。
具体地讲:
它是人的心理对外界各种信息刺激后做出反应的趋向,而这种趋向对人的思维、言谈和行动具有向导和支配作用。
正是因为这种向导和支配直接或间接的决定了我们事业的成败,决定了我们的命运。
既然了解了什么是心态及一个良好的心态的重要性,那么我们该具备哪些良好心态呢?
1.干大事、做大老板的心态。
首先我们必须要有想做大老板的魄力,虽然现在我们是小职员,但我们一定要站得高,看得要远,要把每件小事做好,全身心地去做。
得到老板的赏识,紧接着升迁为部门经理,再接着积累资本,这个资本当然是指资金与经验,然后出来单飞,最后实现我们人生的所有梦想和抱负,使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魄力,这样的心态,那我想我们将停滞不前,只为自己衣食住行而劳碌奔波。
2、归零的心态。
指的是我们务必每天保持一种新形象,今天的我们和昨天的我们一切都毫不相干,不论我们昨天是成功还是失败,是富有还是贫穷,是开心还是沮丧。
但现在这时我们既没有正数也没有负数,我们都是从零开始。
3、一定要成功的心态。
生存是动物的本能,要成功是人的本能。
我们不要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也不要抱着尽力而为的心态,我们
一定要有一种是全力以赴一定要成功的心态,去完成从开始做起到最后成功的飞越,因为只有具备了这种心态才会让我们更加的积极主动,更加的努力奋发,这样才能在气势上压倒一切,在行动上拼尽全力,不达目的决不放弃。
4、团队的心态。
团队是由个人组成,个人在团队的带动下逐步成长。
然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又渐渐地壮大了团队,团队的壮大又促成了每个人的成功,就这样团队和个人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互动,所以说个人和团队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所以我们一定不要为了自己的眼前利益而损坏了团队利益,到最后又损失了自己的利益,真得划不来。
5、专注的心态。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把有限的精力高度集中在一点上才能形成巨大的穿透力,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不要做那种朝暮楚、见异思迁,这山望着那山高的人,否则到头来一事无成,空走人间一趟,证明了那句赤裸裸的来,赤裸裸的走,人生连死了还带着遗憾,真是让人悲哀!
6、坚持的心态。
世界上很多事情成功都是在坚持的努力中,所有的失败者都是失败在放弃上。
这是所有成功人士的共同感受。
马克思撰写“资本论”用了四十年,“红楼梦”一书耗尽了雪芹毕生的心血…….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放弃就是失败,坚持就能成功,这是成就事业的铁律。
所以我想我们应该坚持相信上面的几点心态,它们真的会改变我们的事业,改变我们的命运。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我们可以知命,但不能认命。
即使结局无法改变,最起码我们努力了,我们付出了,我们再也不会留下任何遗憾而赤裸裸的离开。
在观看《了凡四训》电影的时候,我记得开头有这么一段话:
了凡先生本名袁黄,早年被孔先生将一生命运算定,后遇云谷禅师,为其开示“命自我立”之学,遂改别号“学海”为“了凡”。
了凡先生书其一生,实践改过积善之法,成为世人行善修德,改造命运的杰出典。
了凡先生告诉世人,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改变的方法就是要多积善行,多培养善德,要有一个好的心态。
真的很感公司向我们推荐了这部电影,并且发放图书,时刻鞭策我们,提醒我们要时刻的反思自己,常在有时思无时,莫在无时思有时,多积德行,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一息尚存,弥天之恶,犹可悔改”,了凡先生劝世行善,改变了自身的命运,可以说是佛教智慧的体现。
云谷禅师曾对了凡先生说,人的命数确实是有的,但这是对于凡夫俗子,对于极善的人,和极恶的人,命数都是不能约束他们的。
极善的人即使命中注定要贫穷短命,但因为他行了善事,那么这善事的力量就能使他由贫穷短命变成富贵长寿;相反,极恶的人即使命中注定要富贵长寿,但因为他行了恶事,那么这恶事的力量就能使他由富贵长寿变成贫穷短命。
人的能力和人的道德是两回事,当今的一些国人,盲目的追逐金钱而忽略了传统的道德美德。
他们的言行盲目,心浮躁,见义勇为的反遭诬陷,公车让座的反被骂,中国已经出了多少个宇?
这不禁让人思考,作为有五千多年历史文化的中华民族,现在这些人都是怎么了?
看完这部电影,使我感受最大的就是心态改
变人的命运,从了凡的知命认命,到最后的知命而不认命,从这一转变就是心态发生了质的变化,神奇教练米卢带领中国足球队历史性冲进世界杯,我记得他的名言就是:
态度决定一切。
心态就是心大一点,一切从心开始,结善缘,积仁德,俗话说:
“恶从心中起,口乃心户之门”,对别人,对亲人,对孩子,口出恶语,冲动这个魔鬼会让你肝火旺盛,最终损伤的还是自己的身体。
保持良好的心态,多积善行,不计较一得一失,时刻记得提醒自己,让浮躁的心静下来,不要管别人计较你什么,也不要管别人说你什么。
谁能救自己?
谁又能解读自己?
只有自己,从我做起,从心做起,才能改变自己的个性,改变未来的生命走向。
隋俊维
《了凡四训》读后感
放下手中的《了凡四训》,对人生长路的迷茫,不知所措的我顿时茅塞顿开,眼前豁然明朗。
此书是袁了凡先生用来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的家训,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
用自己的行为做例子,举出了许多因行善而得善报、改变命运的实例,阐述了积德行善的种种方法,在早期验证了命数的准确性,到后来进一步通晓了命数的由来。
点明了命运不是算定的;说明了人们完全可以掌握和改造自己的命运、自求多福的道理;体现了要想改变命运,人们只有通过积极改过修身,力行善道,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