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市第七中学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24045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16.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成都市第七中学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四川成都市第七中学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四川成都市第七中学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四川成都市第七中学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四川成都市第七中学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成都市第七中学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含答案.docx

《四川成都市第七中学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成都市第七中学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含答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成都市第七中学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含答案.docx

四川成都市第七中学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含答案

四川成都市第七中学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含答案)

一、高中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材料一

   到底何为国学?

胡适说:

“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

”显然,胡适的定义外延过于宽泛,内涵不够确定,所以没有被广为采纳。

后来大家把国学和我国的固有学术联系起来。

钱穆提出:

“用意在使学者得识二千年来本国学术思想界流转变迁之大事,以培养其适应启新的机运之能力。

”马一浮也指出:

“今人以吾国固有的学术名为国学。

”这是与胡适不同的国学定义了。

长期以来,学界使用的事实上是后一个定义。

不难看出,只就这两个定义所涵蕴的范围而言,国学概念的界定,已经历了内涵收缩的过程。

一个概念的成立,其涵义不应过宽过泛,否则将造成概念的流失。

为此,马一浮又给出了国学新定义。

他认为定义国学为固有学术,内涵还失于宽泛笼统,仍不易把握,使人不明白是何种学术。

所以他提出:

“今揩定国学者,即是六艺之学,用此代表一切固有学术,广大精微,无所不备。

”马一浮给出的国学定义,学理意味极深厚,可惜时人未予重视。

(节选自刘梦溪《国学辨义》)

材料二:

   国学决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表面上它是研究过去的文化的,因此过去有些学者使用“国故”这样一个词。

事实上,它既与过去有密切联系,也与现在甚至将来有密切联系。

现在不是都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吗?

什么叫“特色”?

特色表现在什么地方?

我觉得,特色最容易表现在精神文化方面,哲学、宗教、文学、艺术、伦理、道德等都属这个范畴。

这些东西也是能够交流的,所谓“固有”并不排除交流,这个道理属常识范围。

以上这些学问基本上都保留在我们所说的“国学”中。

其中有不少东西可以说是中华文化、中华智慧的结晶,直至今日,不但对中国人发挥影响,它的光辉也照到了国外。

最近听一位领导说,他在新德里亲耳听到印度总统引用中国《管子》关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话;在巴基斯坦他也听到巴基斯坦总理引用中国古书中的话。

这足征中华智慧已深入世界人民之心。

这是我们中国人应感到骄傲的。

所有这些中国智慧都明白无误地表露了中国特色,它产生于中国的过去,却影响了中国和世界的今天,连将来也会受到影响。

(节选自季美林《谈国学)》)

材料三:

   究竟何谓国学?

国学内容究竟何指?

又该如何理解?

迄今仍众说纷纭。

理解的歧异主要表现在国学内容究竟指何方面。

吕思勉说:

“国学者,吾国已往之一种学问,包含中国学术之性质与变迁,而并非与外国绝对不同之学问也。

....又常有以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等以区别东西洋之文化,实亦不然。

”吕思勉对国学并未就学术本身予以界定,只是较为概括地指出国学包含中国学术性质与变迁,尤为强调国学与西学并无绝然不同,而在这方面是有深意的。

它表明吕思勉并不认同国学与西学是古今之学,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反击了西化派认为国学与西学绝然对立,不可调和,而必以西学取代国学的观点。

虽然就国学本身而言,吕思勉并未讲得分明。

(节选自姜寿田《国学概念的提出与辨析》)

(1)下列对材料中“国学”概念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胡适对“国学”概念的界定过宽过泛,会造成“国学”概念的流失。

B. 马一浮将“国学”确定为六艺之学,内涵确切容易把握,在国学界影响深广。

C. 季羡林认为“国学”要放在古今中外框架下考察,打破中国“固有”的观念。

D. 吕思勉指出“国学”里面也包含了西学成分,因此国学不是古学,而是今学。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梦溪认为,与胡适不同,钱穆和马一浮将国学和中国的固有学术联系起来,使国学概念变得明确,尤其是马一浮的国学定义。

B. 季羡林指出,国学虽与过去有密切联系,但与现在甚至将来的联系更为紧密;国学虽然诞生于中国,但照样能够影响世界。

C. 姜寿田认为,吕思勉虽然没有明确界定国学概念,却强调国学与西学有相通之处,从而反击了以西学取代国学的主张。

D. 总体而言,三则材料对于国学概念的阐述各有侧重,也可互补,国学既是本国固有的,也与世界相通,封闭中有开放。

(3)比较马一浮和吕思勉对于“国学”理解的异同。

【答案】

(1)A

(2)B

(3)同:

都认为国学是中国固有学术,能彰显中国学术的性质。

异:

马从学理上界定国学,更加强调国学的固有属性和纯粹性;吕从国学和西学得关系上阐释国学,更加强调国学的普适性,即国学与西学的相通性。

【解析】【分析】⑴B项,“内涵确切容易把握,在国学界影响深广”错误,材料一中说的是“马一浮给出的国学定义,学理意味极深厚,可惜时人未予重视”,可见“影响深广”一说错误。

C项,“……打破中国‘固有’的观念”错误,该信息属于曲解文意,材料二中说的是“所谓‘固有’并不排除交流”,并非是打破“中国固有”,而且国学就是一国固有之学术。

D项,“‘国学’里面也包含了西学成分,因此国学不是古学,而是今学”错误,选项强加因果,且“国学不是古学,而是今学”也错误,材料三中说的是“它表明吕思勉并不认同国学与西学是古今之学”,并非“国学不是古学,而是今学”,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A。

⑵B项,“但与现在甚至将来的联系更为紧密”错误,材料二说的是“它既与过去有密切联系,也与现在甚至将来有密切联系”“它产生于中国的过去,却影响了中国和世界的今天,连将来也会受到影响”,材料没有把国学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影响放在一起比较,“更为紧密”一说错误。

故选B。

⑶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比较马一浮和吕思勉对于‘国学’理解的异同”,然后到材料中找到马一浮和吕思勉关于“国学”的言论,再比较异同。

马一浮的观点主要在材料一中,如“他认为定义国学为固有学术,内涵还失于宽泛笼统,仍不易把握,使人不明白是何种学术。

所以他提出:

‘今指定国学者,即是六艺之学,用此代表一切固有学术,广大精微,无所不备。

’马一浮给出的国学定义,学理意味极深厚”;吕思勉的观点在材料三中,“国学者,吾国已往之一种学问,包含中国学术之性质与变迁,而并非与外国绝对不同之学问也。

....又常有以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等以区别东西洋之文化,实亦不然”“并未就学术本身予以界定,只是较为概括地指出国学包含中国学术性质与变迁,尤为强调国学与西学并无绝然不同”“并不认同国学与西学是古今之学,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反击了西化派认为国学与西学绝然对立,不可调和,而必以西学取代国学的观点”。

找到这些内容之后,分析二人观点的相同之处,他们二人都认为国学是中国固有学术,能彰显中国学术的性质,接着分析二人观点之中的不同之处,由这些内容可知,马一浮是从学理上来界定国学,强调国学的固有属性和纯粹性,而吕思勉是从国学和西学的关系上来阐释国学,强调国学的普适性。

故答案为:

⑴A;⑵B;

⑶同:

都认为国学是中国固有学术,能彰显中国学术的性质。

异:

马从学理上界定国学,更加强调国学的固有属性和纯粹性;吕从国学和西学得关系上阐释国学,更加强调国学的普适性,即国学与西学的相通性。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筛选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或“两项”,如本题“下列对材料中‘国学’概念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然后到材料中圈出有关“国学”的内容,再与选项进行比较。

(2)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3)本题考查概括文本内容要点的能力。

解答本题,应当明确题干的具体要求,找到材料中相关文字,提取有效信息,概括回答。

概括材料主要内容的方法有:

方法一:

语句摘录法。

通过摘录文中的中心句,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方法二:

要点归纳法。

把揭示文段中心内容的词语或者句子找出来,归纳组织成句子即可。

方法三:

层意合并法。

先将文段分层归纳出层意。

然后在层意的基础上提炼概括。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汉代艺术的美学风貌

李泽厚

   ①人对世界的征服和琳琅满目的对象,表现在具体形象、图景和意境上,则是力量、运动和速度,它们构成汉代艺术的气势与古拙的基本美学风貌。

   ②这种“气势”甚至经常表现为速度感。

而所谓速度感,不正是以动荡而流逝的瞬间 状态集中表现着运动加力量吗?

你看那著名的“马踏飞燕”,不就是速度吗?

你看那“荆轲 刺秦王”,匕首插入柱中的一瞬间,那不也是速度吗?

激烈紧张的各种战斗,戏剧性的场面、故事,都是在一种快速运动和力量中来展现其磅礴的“气势”。

一往无前不可阻挡的气势、运动和力量,构成了汉代艺术的美学风格。

它与六朝以后的安详凝练的静态姿式和内在精神是何等鲜明的对照。

   ③也正因为是靠行动、动作、情节而不是靠细微的精神面容、声音笑貌来表现对世界的征服,于是粗轮廓的写实,缺乏也不需要任何细部的忠实描绘,便构成汉代艺术的“古拙”外貌。

汉代艺术形象看来是那样笨拙古老,姿态不符常情,长短不合比例,直线、棱角、方形又是那样突出、缺乏柔和……但这一切都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增强了上述运动、力量、气势的美,“古拙”反而构成这种气势美的不可分割的必要因素。

如果没有这种种“拙笨”,也就很难展示出那种种外在动作姿态的运动、力量、气势感了。

过分弯的腰,过分长的袖,过分显示的动作姿态……“笨拙”得不合现实比例,却非常合乎展示出运动、力量的夸张需要。

“气势”与“古拙”在这里是浑然一体的。

   ④如果拿汉代画像石与唐宋画像石相比较,如果拿汉俑与唐俑相比较,如果拿汉代雕刻与唐代雕刻相比较,汉代艺术尽管由于处在草创阶段,显得幼稚、粗糙、简单和拙笨,但是上述那种运动、速度的韵律感,那种生动活跃的气势力量,就反而由之而愈显其优越和高明。

尽管唐俑也有动作姿态,却总缺少那种狂放的运动、速度和气势;尽管汉俑也有静立静坐形象,却仍然充满了雄浑厚重的运动力量。

汉代艺术那种蓬勃旺盛的生命,那种整体性的力量和气势,是后代艺术所难以企及的。

   ⑤形象如此,构图亦然。

汉代艺术还不懂后代讲求的以虚当实、计白当黑之类的规律,它铺天盖地,满幅而来,画面塞得满满的,几乎不留空白。

这也似乎“笨拙”。

然而,它却给予人们以后代空灵精致的艺术所不能替代的丰满朴实的意境。

它比后代空灵的美更使人感到饱满和实在。

与后代的巧、细、轻相比,它确乎显得分外的拙、粗、重。

然而,它不华丽却单纯,它无细部而洗练。

它由于不以自身形象为自足目的,就反而显得开放而不封闭。

它由于以简化的轮廓为形象,就使粗犷的气势不受束缚而更带有非写实的浪漫风味。

当时民间艺术与文人艺术尚未分化,从画像石到汉乐府,从壁画到工艺,从陶俑到隶书,汉代艺术呈现出来的毋宁更多是整体性的民族精神。

如果说,唐代艺术更多表现了中外艺术的交融,从而颇有“胡气”的话;那么,汉代艺术却更突出地呈现着中华本土的音调传统:

那由楚文化而来的天真狂放的浪漫主义,那在满目琳琅的人对世界的行动征服之中的古拙气势的美。

 (选自《美的历程》,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有删改)

(1)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汉代艺术美学风貌的是(  )

A. 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墓前有一座马踏匈奴的石雕,用粗线条勾勒,庄重雄劲。

B. 汉代书法的代表作《袁安碑》浑厚古茂、雄朴多姿,飘逸圆融中尽显端庄方正。

C. 汉代艺术比唐代艺术更具有生动的气势,蓬勃的生命力。

D. 汉代艺术给后代以空灵的意境,它以简化的轮廓为形象,就使粗犷的气势不受束缚而更带有非写实的浪漫风味。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一往无前不可阻挡的气势、运动和力量,构成了汉代艺术全部的美学风貌。

B. 汉代艺术不仅在形象上体现出“笨拙”的特点,在构图上也是如此,显现出与后代迥异的丰满朴实意境。

C. 尽管唐俑也有动作姿态,却总缺少那种狂放的运动、速度和气势,由此可见作者不欣赏唐代的艺术。

D. 汉代艺术形象的“笨拙古老”,是因为汉代艺术要表现出行动、动作和情节的“气势”,“气势”是“古拙”风貌形成的前提。

(3)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汉代艺术“气势”与“古拙”风貌形成的原因。

【答案】

(1)D

(2)B

(3)①靠行动、动作、情节来表现人对世界的征服或琳琅满目的对象(侧重用力量、运动和速度来表现人对世界的征服或琳琅满目的对象)。

②汉代艺术出于草创阶段,尚未出现后代那样“以虚当实、计白当黑”的成熟创作规律。

③民间艺术与文人艺术未分化,具有整体性的民族精神。

④受中华本土音调传统的影响(或受楚文化天真狂放浪漫主义的影响)。

【解析】【分析】

(1)选项D“汉代艺术给后代以空灵的意境”表述错误。

原文是“它却给予人们以后代空灵精致的艺术所不能替代的丰满朴实的意境。

”空灵的意境应是后代艺术的特点,属曲解文意。

故选D。

(2)A项说“全部”不对,原文是“基本”范围扩大了。

C项说“作者不欣赏唐代的艺术”无中生有。

D项说“气势”是“古拙”风貌形成的前提表述错误,原文为“气势”与“古拙”在这里是浑然一体的。

故选B。

(3)1、2段提出并说明汉代艺术形象的特点及具体表现。

3、4、5段都是从不同角度分析“气势”“及拙”朴形成的原因。

提取并整合信息,3段提出的原因是“靠行动、动作、情节而不是靠细微的精神面容、声音笑貌来表现对世界的征服,于是粗轮廓的写实,缺乏也不需要任何细部的忠实描绘,便构成汉代艺术的“古拙”外貌。

”4段为艺术所处阶段,5段提到“整体性的民族精神”及“中华本土的音调传统”。

整合这些信息,就可得出答案。

故答案为:

⑴D;⑵B;

⑶①靠行动、动作、情节来表现人对世界的征服或琳琅满目的对象(侧重用力量、运动和速度来表现人对世界的征服或琳琅满目的对象)。

②汉代艺术出于草创阶段,尚未出现后代那样“以虚当实、计白当黑”的成熟创作规律。

③民间艺术与文人艺术未分化,具有整体性的民族精神。

④受中华本土音调传统的影响(或受楚文化天真狂放浪漫主义的影响)。

【点评】

(1)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

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第三步,逐项和原文对照,确定答案。

(2)此题考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

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

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⑶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朋霍费尔①从五楼纵身一跃

蔡东

   海德格尔②行动筹划了已有半年,总是快成了,到底又没成。

   以前,周末的时候,身为科大哲学老师的乔兰森喜欢坐在阳台的藤椅上跟学生聊哲学,他说话不紧不慢,很随意地引述原典,一派闲逸迷人的风度。

   那会儿,他才四十出头,圆寸发型很精神,身材又瘦高,站起来在阳台上踱步时,一步一步,像风吹动起铜管风铃,连脚步声都是清脆的。

即使当着学生的面,她看他的眼神里也掩藏不住爱意。

   说起来,她也算个热衷于家事的女人,兴头上跑几个超市买材料就为做一道程序烦琐的新菜。

但现在大部分时候,她提不起兴致来,日子一天一天失去了柔韧性,心绪没来由就是恶劣无比。

她听到了日子发出的声音,规律的让人听久了会发狂的声音。

   现在,周素梅准备陪着丈夫,在回放里一集一集地找《天天饮食》看,看烦了就换成《西游记》。

感谢电视,要是没有电视,这几年她真不知道该怎么熬过来。

谁知他说不看,没什么好看的。

   她说:

“要不,就睡会儿觉去?

”他茫然地摇摇头,说:

“我想做个木匠。

   生病后,他说话就没头没脑地,但今天这句话还是让她愣住了。

木匠?

做了三十年夫妻,她还是第一次听他说起,他想做个木匠。

   她看着丈夫,此刻的他,是裸露的,诚实的。

藉由脑部的萎缩退化,他再度成为长不大的孩童,那段幽密的记忆突然开始放光,纤毫毕现。

   她点点头:

“我知道了,知道了,原来你是想做个木匠。

   她看看表,已经五点多了。

   她说:

“兰森,等着我给你买点做木工活的材料;眼下,我也有自己想做的事,我想一个人出去待一待,放个假,放几个小时的假,你能听懂吧?

   乔兰森点点头,他说:

“马颊河的木匠最好。

   演唱会八点开始,她第一次看演唱会不熟悉情况,想着还是早去为好。

她从储藏间暗格里取出麻绳,捋几圈挂在胳膊上,又搬出那把半年前她找遍家具卖场才寻获到的宽大舒适的座椅,跟沙发并排放好,确保椅子跟电视机之间的距离合适。

   他看到崭新的木椅子,很欢快地坐上去。

她赶紧抻着麻绳,把他拦在椅子上,先系上一道。

接着捆胳膊,木椅子棱多,很容易穿梭打结,最后是绑住两只脚踝。

打结的扣是死扣,但绳子绑得松,怕勒疼了他。

   熟练,迅捷,闪电行动。

她半张着嘴,脑子里一片空白。

   看着她忙活,他一直笑,说:

“你先绑我,一会儿我还要绑你。

什么时候换?

   乔兰森终于被她绑在了椅子上。

海德格尔行动,筹谋多时,大功告成。

   她低声说:

“我寸步不离地看护你,时刻提着心,在超市里买袋盐也担心,往购物车里放完东西,一回身你已经不见了。

   “我真的受不了,受不了了。

   她拿起皮包,检查了一下演唱会门票。

挎上包,换鞋,开门,她听见他的声音从身后传过来:

“你要走?

   她说:

“我出去一下。

”他继续问:

“去哪里?

”她背对着他,说:

“你看电视吧,《猫和老鼠》。

   她迅速关上门,乘电梯来到楼下。

经过天井时,她的步子慢了下来。

她控制不住地想象家里的画面。

也许,乔兰森正低着头,身子往前挣,想从木椅子上挣脱出来。

就算他从麻绳里挣脱出来又如何,他被幽闭在一个奇怪的地方,脸上是智识诡异消失的蠢样子,不能思考,不能独立完成任何一件小事。

   她猛然睁开眼睛,那只丈夫起名朋霍费尔的、早已被发现摔死在小区天井的白猫侵入进她的行程,这次白猫出现的方式跟以往不同,它不是被抱在丈夫怀中的,也没有躺在地上的光斑里。

白猫朋霍费尔从五楼纵身一跳,摔死在小区的天井内。

这幅画面如此真切,就像她亲眼看到过一样,画面里,白猫没有回头,一跃而下。

   上楼,打开防盗门,冲进客厅,站在椅子前面。

她惶惑地站着,根本不知道自己怎么会出现在家里。

他笑了,说:

“这么快就回来了?

   她愣了一下,忽然想到什么似的。

她回答道:

“好玩吧?

今天就到这里,先不玩了,晚上我带你去看演唱会。

   她俯下身子去解那绑住他的绳子。

(有删改)

【注释】①朋霍费尔:

20世纪德国神学家,著有《狱中书简》等。

②海德格尔:

20世纪德国哲学家。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的女主人公是一个承担着家庭重负,有责任心的形象。

虽然丈夫失智了,但她没有放弃自己的家和丈夫,有条不紊地操持着一切。

B. 周素梅之所以策划海德格尔行动,是因为她已经厌倦了周而复始的日常生活,想要逃离并彻底摆脱这种生活。

C. 小说以富有柔软细腻的叙述,既直面了灰色的人生,又对苦难的人世葆有温情和暖意。

语言清新,富含深意,颇具艺术张力。

D. 小说善于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挑选宽大舒适的座椅、绑绳子等细节,都充分表现了女主人心思细腻以及对丈夫的体贴。

(2)结合全文,梳理主人公周素梅的情感变化。

(3)小说的标题和开头(第一段)很有特点,请结合作品分析作者的用意。

请把标题和开头合在一起作答。

【答案】

(1)B

(2)回忆过往生活感到甜蜜,对周而复始的照顾失智丈夫的厌倦,实施行动时的渴望与茫然,短暂逃离后对丈夫的担忧,放弃逃避决定共同面对的释然。

(3)①表现形象。

丈夫以朋霍费尔给猫命名,女主人公以海德格尔给自己短暂逃离的行动命名,都体现了曾经闲逸迷人、睿智博学的哲学家丈夫对这个家庭的影响无处不在,进而体现了女主人公对丈夫的爱。

②关联情节。

“朋霍费尔从五楼纵身一跃”虽然是周素梅的一次幻想,但它体现的是女主人公内心对丈夫的担忧,直接导致海德格尔行动不能成功。

③暗示主题。

题目和开头都包含有哲学家的名字,又与后文出现的男主人的身份相对应,暗示读者小说所要探讨的是关于人生境遇的哲学层面的思考。

④吸引读者。

标题惊心眩目设有悬念,倒叙式的开头令人顿生疑惑,两者成功达到了吸引读者的目的。

(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分析】

(1)B项,“想要逃离并彻底摆脱这种生活”说法错误,主人公不是想彻底摆脱,只是短暂逃离。

故选B。

(2)从文中看,周素梅回忆过往生活感到甜蜜,如:

“那会儿,他才四十出头,圆寸发型很精神,身材又瘦高,站起来在阳台上踱步时,一步一步,像风吹动起铜管风铃,连脚步声都是清脆的。

”对周而复始的照顾失智丈夫的厌倦,如:

“就算他从麻绳里挣脱出来又如何,他被幽闭在一个奇怪的地方,脸上是智识诡异消失的蠢样子,不能思考,不能独立完成任何一件小事。

”实施行动时的渴望与茫然,如“她赶紧抻着麻绳,把他拦在椅子上,先系上一道。

接着捆胳膊,木椅子棱多,很容易穿梭打结,最后是绑住两只脚踝。

打结的扣是死扣,但绳子绑得松,怕勒疼了他。

”短暂逃离后对丈夫的担忧,如:

“上楼,打开防盗门,冲进客厅,站在椅子前面。

她惶惑地站着,根本不知道自己怎么会出现在家里。

”放弃逃避决定共同面对的释然,如“今天就到这里,先不玩了,晚上我带你去看演唱会”。

(3)从情节上看,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目的;从内容看,以朋霍费尔给猫命名,以海德格尔给自己短暂逃离的行动命名,都体现了曾经闲逸迷人、睿智博学的丈夫对这个家庭的影响无处不在。

这位小说设定了特定的情境;从主旨的角度看,“朋霍费尔从五楼纵身一跳”虽然是周素格的一次幻想,但它体现的是主人公对丈夫的担忧牵挂,这也直接导致海德格尔行动不能成功,从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爱的伟大,它可以超越一切。

故答案为:

⑴B;

⑵回忆过往生活感到甜蜜,对周而复始的照顾失智丈夫的厌倦,实施行动时的渴望与茫然,短暂逃离后对丈夫的担忧,放弃逃避决定共同面对的释然。

⑶①表现形象。

丈夫以朋霍费尔给猫命名,女主人公以海德格尔给自己短暂逃离的行动命名,都体现了曾经闲逸迷人、睿智博学的哲学家丈夫对这个家庭的影响无处不在,进而体现了女主人公对丈夫的爱。

②关联情节。

“朋霍费尔从五楼纵身一跃”虽然是周素梅的一次幻想,但它体现的是女主人公内心对丈夫的担忧,直接导致海德格尔行动不能成功。

③暗示主题。

题目和开头都包含有哲学家的名字,又与后文出现的男主人的身份相对应,暗示读者小说所要探讨的是关于人生境遇的哲学层面的思考。

④吸引读者。

标题惊心眩目设有悬念,倒叙式的开头令人顿生疑惑,两者成功达到了吸引读者的目的。

(答出三点即可)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

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

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⑵此题考查对小说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的理解能力。

做题要注意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①结合人物活动的具体情境,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或情感变化。

②联系上下文,结合情节发展揣摩人物的心理情感变化。

③抓关键词,结合外部表情体会人物内心变化。

⑶此题考查标题作用的鉴赏能力。

把握小说标题的作用:

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概括小说主要事件;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突显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从给读者的带来的感受角度来说,还有吸引读者,引发阅读冲动的作用。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