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创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32333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7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企业创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小企业创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小企业创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中小企业创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中小企业创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企业创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中小企业创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企业创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企业创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中小企业创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小企业创业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1总论

1.1概述

项目名称:

中小企业创业园建设工程

建设地点:

****市承接产业示范园区

项目承办单位:

****市****有限公司

可研报告编制单位:

****华诚工程造价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概况:

****市中小企业创业园基地位于****市承接产业示范园区,地块北邻永新路,西邻坝北路,东邻纵八路,南侧与规划道路相邻,范围内地势较为平坦,用地内部绿化条件良好,环境品质较高。

地块内拟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为775亩,其中西侧与坝北路、永新路相邻约400亩用地,南侧与纵八路、永新路相邻约280亩用地为预留用地。

本次建设用地面积约127亩。

拟建创业园综合服务楼,标准厂房和金利电子、松成电子、凯顺生物三家企业生产用房,建筑面积180000平方米

1.2报告编制原则及依据

1.2.1编制原则

(1)以国家和****省及****市有关法令、法规和标准为原则,以****省、****市有关部门的批文、批件为依据,在****市相关规划文件指导下深入研究方案、合理规划项目、科学估算投资,满足国家有关部门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深度的要求。

(2)依据园区总体发展规划,在工程技术和工程经济科学合理的条件下,规划研究各项分部工程,充分注意拟建项目与周边环境在城市空间上的统一和衔接以及在公用设施上的合理衔接和过渡。

(3)在满足城市总体规划以及项目整体功能要求的前提下,进行方案设计研究和建筑功能优化,充分考虑项目建筑与周边城市建筑物的环境和谐,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使项目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2编制依据

(1)《****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

(3)《****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

(4)《关于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决定》(皖发〔2010〕2号)

(5)《关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实施方案》(皖发〔2010〕3号)

(6)《****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建设实施方案》

(7)《****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江南片)总体发展规划》(2009-2030)

(8)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相关基础资料。

1.3项目建设目标

1.3.1示范园区定位

把握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国家战略机遇,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将****示范园建设成为世界级现代化铜产业中心、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循环经济示范区、皖江城市带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基地、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创新与协作先行区。

起步区发展定位为:

****东部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的产业新区,以生态水乡为特色的宜居空间,生产服务、生活服务完善的多元活力中心。

1.3.2发展战略

(1)铜池一体化,错位发展,打造区域增长极

加强与池州联系,重点建立与池州东部新区、省直管江南集中区的一体化对接,充分利用九华山机场的集散优势和江南集中区的现代服务优势,引导产业要素流向****示范园区,创新区域协作方式,针对池州产业基础劣势,打造铜池地区先进制造业和高新产业基地。

(2)立足长三角,放眼全球,全方位、多元化承接产业转移

****示范园区肩负产业转型提升重任,高起点、高定位决定了其不仅仅是承接长三角的产业转移,还应以更广的视野,积极承接国际国内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扩大对外贸易与合作,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专业人才,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开放格局,以大开放带动大发展。

(3)完善服务配套,优化环境品质,提升综合竞争力

对于产业示范园区而言,良好的投资环境是成功的关键。

规划一方面需加强示范园区生态环境建设、研发创意、工业服务配套,另一方面也应充分发挥协调区生态、交通多方面优势,完善为协调区配套的生产服务、商贸流通、品质居住等功能,示范园区和协调区各有侧重、整体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

1.3.3投资规模与资金筹措

工程总投资:

33030万元。

其中:

第一部分建安费用22748万元。

第二部分工程建设其它费用6242万元,预备费1137,建设期利息为2902万元

1.4研究结论

(1)项目的建设充分发挥了****市地缘优势和要素成本相对低廉等优势,加快产业载体建设和新兴产业培育,实现产业快速积聚,努力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第一站,建成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先导区。

(2)项目的建设是加快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3)项目的建设是****省、****市承接产业转移和城市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实施产业升级、谋划中部崛起的一件大事,是****市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符合国家发展战略要求和****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对探索区域创新发展道路和承接产业转移模式,具有重要示范意义,项目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充分可行的。

(4)****市地理区位独特,交通优势明显;生态环境良好,社会秩序稳定;周边腹地广阔,市场潜力巨大;生产要素供给充裕,综合商务成本较低。

项目的建设充分利用和发挥了优势,将有力推进****市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表1-1主要经济指标表

序号

科目

单位

指标

1

总用地面积

Ha

8.48

2

规划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

180000

其中

标准厂房建筑面积

平方米

120700

综合服务楼建筑面积

平方米

20000

金利电子建筑面积

平方米

14700

松成电子建筑面积

平方米

5600

凯顺生物建筑面积

平方米

1900

2

建筑密度

%

42

3

容积率

2.12

4

绿地率

%

5

工程总投资

万元

2项目投资环境及建设必要性

2.1投资环境分析

2.1.1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设立背景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标志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的区域性发展规划,也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而制定的第一个规划,将为****省发展带来重大的历史机遇,对实现****崛起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皖江城市带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具有环境承载能力较强、要素成本较低、产业基础和配套能力较好等综合优势,是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点发展区域,也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辐射最接近的地区,规划范围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全境和六安市金安区、舒城县,共59个县(市、区),辐射****全省。

国务院要求,《规划》实施要抢抓机遇,创新体制,完善机制,扩大开放,着力深化泛长三角地区发展分工,创新合作方式,推动区域联动发展;着力打造产业承接平台,增强产业承载能力,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着力探索科学承接新途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综合竞争力;着力促进创新资源整合,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增强内生发展动力;着力推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着力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把皖江城市带建设成为产业实力雄厚、资源利用集约、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裕、与长三角地区有机融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

根据《规划》,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立足****,依托皖江,融入长三角,联接中西部,战略定位是:

合作发展的先行区,科学发展的试验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发展目标是:

到2015年,经济总量大幅提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生态环境更加良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在带动****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发挥更大作用;到2020年,示范区整体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居于全国前列,生态环境优美,社会文明和谐,人民生活富裕,与长三角分工合作、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带。

2.1.2关于承接产业转移的总体要求和空间布局

(1)示范区建设坚持以下原则

市场导向,政府推动。

把承接产业转移与引导资源优化配置结合起来,遵循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加强规划引导,支持先行先试,强化政策扶持,建立完善产业转移推进机制,促进各类企业及要素资源向示范区有序转移。

主动承接,优化升级。

把承接产业转移与推进自主创新结合起来,依托自身优势,围绕发展重点,积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在承接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断增强自主发展能力。

分工合作,错位发展。

把承接产业转移与加强区域分工合作结合起来,创新合作方式,探索建立利益共享机制,调动承接方与转移方两个积极性,注重区域内科学布局、有序承接,促进与长三角良性竞争、互利共赢。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把承接产业转移与促进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既紧紧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产业承接,集聚生产要素,促进经济发展,又注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严禁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高排的落后生产能力转入,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2)总体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创新体制,完善机制,扩大开放,着力深化泛长三角地区发展分工,创新合作方式,推动区域联动发展;着力打造产业承接平台,增强产业承载能力,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着力探索科学承接新途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综合竞争力;着力促进创新资源整合,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增强内生发展动力;着力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着力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把皖江城市带建设成为产业实力雄厚、资源利用集约、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裕、与长三角地区有机融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

(3)空间布局

充分发挥示范区毗邻长三角的区位优势,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东向快速通道,优化产业分工,推进产业集聚,增强中心城市功能,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形成产业合理布局、错位发展,城市功能完善、各具特色的空间开发格局。

1)推进“一轴双核两翼”产业布局

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以沿长江一线为发展轴,合肥和芜湖为双核,滁州和宣城为两翼,构筑“一轴双核两翼”产业分布格局。

沿江发展轴:

包括安庆、池州、****、巢湖、芜湖、马鞍山沿江六市,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良好的岸线资源,发挥产业各具特色、互补性强、联系紧密的优势,大力发展主导产业,积极培育产业集群,形成现代化大工业和物流业的重要集聚区域。

安庆产业组团。

包括安庆市和池州市东至县。

依托石化产业基础,促进化工产业集聚,构建循环产业链,进一步增强支柱产业实力。

重点承接发展轻纺、汽车零部件及船用设备加工、文化旅游等产业,促进产业多元化。

建设全国重要的石化和轻纺产业基地。

2)铜池枞产业组团。

包括****市、池州市和安庆市枞阳县。

发挥铜、铅锌、非金属矿产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重点承接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非金属材料、机械、化工、旅游等产业。

建设世界级有色金属产业基地和著名佛教文化旅游胜地。

马芜巢产业组团。

包括马鞍山市、芜湖市和巢湖市无为县、和县。

利用沿江港口优势和深水岸线资源,发挥骨干企业带动作用,重点承接发展汽车、钢铁、化工、建材、文化创意等产业。

建设全国自主品牌汽车基地和精品钢基地。

合肥、芜湖双核:

发挥合肥作为省会城市、全国科技创新型试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